沪科物理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第三单元1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三讲平面镜成像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三讲平面镜成像
中考基础复习
第三讲平面镜成像
物理九年级下册(HK)
点拨:潜望镜用两块平面镜制成,光照射到镜面上发 生光的反射,所以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平面 镜1先成军舰的像,在此基础上,平面镜2再成平面镜 1成像的像,因此,人眼最终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 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点拨: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 离也是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 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 的距离是6m-5m=1m;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 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 ,视力表像的“E”开口向纸外,所以被测者应向她的 左方指才正间的夹角为135° 或45° , 接着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 ),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点拨: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 明水面下降;B向右移动了1m,作图可知A与它的像 相距7m,进而求得水位下降了0.5m。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 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 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全
八年级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 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 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本章复习】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本章复习】
选自教材P135 作业 第7题
8.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热水器,当给它通电10min
时,电能表的示数增加了0.2 kW·h。求:
(1)它的功率是多少?
(2)它的电阻是多少?
解:(1)它的功率是 P W 0.2 kW h 1.2 kW
t
10 h
60
(2)它的电阻是
R
U2 P
220 V
1.2 103
约1000W
约300W-500W 约500W
约200W
60W-200W 约100W-150W
小于100W
小于60W
知识梳理
电路中:
串联电路中
R1
R2
并联电路中 R1 R2
P1 U1I1
P2 U2I2
P U I
P1 R1 P2 R2
若R1>R2,则P1>P2,1灯更亮
P1 U1I1
P2 U2I2
知识梳理
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 现将阻值为R1、R2的电阻丝(R1<R2),分别按下图的四种方式连接放 入水槽,并接入相同电源。通电相同时间后,水温最高的是( )
D
分析:由 W U 2 t 可知
R
R=R1+R2
R=R1
R=R2
R R1 R2 R1 R2
知识梳理
分析1:据Q=W=Pt
分析2:据
U2 Q t
R
知识梳理
因为忙于中考复习,小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开过 自已的电脑了,进入潮湿的夏季后,爸爸建议小明定期给 电脑通一会儿电,请你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解:(1)在潮湿的夏季,长时间不用的电脑主机元件会潮湿而使元 件容易引起漏电、电线短路等事故。 (2)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给电脑通电后,电脑元件会发热,同时 也会使在电子元件上的水温升高, (3)蒸发加快,使电子元件干燥;因此,给电脑通电可以较快的去 除电脑主机元件上附着的水,延长电脑使用的寿命。

沪科物理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第三单元 2

沪科物理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第三单元 2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实 验 说 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 真空 小 方为________,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________(选填“大”或 “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36 m; 不变 ③将玻璃管稍向上提或向下压,管内外高度差________;将玻璃 变长 不变 管倾斜,管内外高度差________,长度________(均选填“不变” 、“变长”或“变短”); 不变 ④将玻璃管直径增大,水银柱高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⑤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下降到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相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如图 10-1 所示是测大气压值的实验, 那 么 最 早 测 出 大 气 压 值 的 科 学 家 是 托里拆利 ________________。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不一 减小 样,它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 大”或“减小”) 图 10-1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例4 [2012•兰州] 如果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酒精, 玻璃管至少应该长________m。(ρ 酒=0.8×103 kg/m3,大气压为 12.5 1.0×105 Pa,g取10 N/kg)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除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 的存在,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自行设计小实验来亲自感受大 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应注意在生活、生产中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 产生的现象及事例。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
托里拆利实验
命题角度: (1)托里拆利实验的目的; (2)托里拆利实验探究过程和原理; (3)影响托里拆利实验结果的因素。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 作图题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 作图题

开关S2控制的,S2闭合时,压缩机工作;S2断开时,压缩机不工作,请完
成电路图的连接。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3 电与磁作图 5.(2022·常州)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 图中标出:(1)磁感线A点处的磁场方向;(2)小磁针的N极。
如答图所示。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2 家庭电路连接 3.(2022·眉山)请你将某劳动实践基地室内的部分电路连接完整。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4.冰箱内的照明灯L是由门控开关S1控制的,开冰箱门时,S1闭合,照明
灯亮;关冰箱门时,S1断开,照明灯灭;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是由温控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6.如图所示,将一正方体木箱放在正在上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一 起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箱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3 杠杆作图
7.(2022·锦州)如图所示,用瓶起子起瓶盖时,瓶起子是一个杠杆,O是它
的支点,F2是它受到的阻力。请你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
专题三 作图题
第二部分 专题3
一、光学作图 类型1 光的反射、折射作图 1.(2022·黔西南)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 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2.如图所示,容器内水位线在A处时,一束光斜射入水中,在容器底形成 光斑P1。请你通过作图找出水面升到B处时光斑P2的位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三节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三节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初中物理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例题① §探究二 例题②
◆自主小结 ◆自主训练
◆知能目标 ◆合作探究

最新中考(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一、物理学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磁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二、(1)参照物:1)定义: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2)如何选:可选除研究对象外的任意物体,可选静止也可选运动的物体,一旦选定就要假定不动。

(天空、地平线不能选)(2)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

(注:另一个物体就是选定的参照物。

)(4)运动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也常常不同。

(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6)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7)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8)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s/t推出公式:s=v t,t=s/v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厘米/秒(cm/s)(9)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只能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V平=s总/t总1000m151km/h=1×=m/s=m/s3600s 3.618(10)单位换算1/1000m1m/s=1×=3.6km/h1/3600h1m/s>1km/h(m/s×3.6km/h小单位数要大)1km/h÷3.61m/s三、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1、国际单位(SI):m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一把刻度尺,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如何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尺的位置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2)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3)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 3.(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改编)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 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厚 (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 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前方方(选填“前方”或“后方”),要用 凹凹透透镜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人教八上 P101 图 5.4-3 和 5.4-4 改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 的示意图,远视眼是丁丁图,远视眼矫正是乙乙图.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 P89~P106 教科:八上 P72~P88 考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
考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 3:眼睛和眼镜 1.眼睛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 1.(人教八上 P93 动手动脑学物理 T4 改编)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近近视视(选填“近 视”或“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保证蜡烛在 一倍焦距外)继续实验,需向右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以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2022·广东改编)在图甲所示位置成像时,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 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 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不不变变(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 的是像像完完整整亮度亮变度暗变(选暗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 完整亮度变暗”).
戊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像距距;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稳定定;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大小小关系.

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第3章 声的世界【综合备课】(解析版)

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第3章 声的世界【综合备课】(解析版)

第3章声的世界(解析版)2021年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沪科版)★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4、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相同频率音叉也振动发声★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及影响音调的因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配套课件第三章 阶段专题复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配套课件第三章 阶段专题复习.ppt

19
【解析】探究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猜想 一是探究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则琴弦的长短、 横截面积要保持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可以选③、⑤进行实 验;猜想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应控制琴 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可以选④、⑤进 行实验;猜想三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短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用 ①、②时,长短都应是20cm,所以②的横截面积应为0.5mm2。 答案:(1)③ ⑤ (2)④ ⑤ (3)20 0.5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三章
1
2
3
4
参考答案: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 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气体中的声速最小 ④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 ⑤表示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⑥表示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⑦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有关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方法。在设备上面安装消
声装置,可以避免设备产生声音,故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
2.(2012·吉林中考)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
防止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
音是由于纸的
产生的。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考点周边禁
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
的。
答案:响度 反射
16
3.(2011·常州中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 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 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 弦,如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
质量与密度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 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形状无关。一般地,同种物质的温度和状态发生改变时, 密度也会发生改变。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质量及其测量
命题角度: (1)物体质量的含义; (2)熟悉、会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质量; (3)设计情形考查物体质量的基本性质; (4)天平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5)天平的非正常使用; (6)设计实验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7)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例 1 [2012·广东] 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 8-1 210 甲所示,此天平的称量是________g。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 左 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________盘。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 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如图乙所 取下最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示,这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图 8-2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要先调节横梁平衡。由图甲可 知,这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左侧,说明横梁左端向下倾斜,应将 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称量物体的质量 时,若指针也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同样说明横梁左端向下倾斜, 这时只能通过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盘中 砝码总质量由图可知为80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是1.6 g, 则物体的质量为81.6 g。
V
m
[点拨] 测液体密度时,若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再称液体和烧 杯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由于烧杯内液体倒不尽,使 得所测体积偏小,所测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4.密度的应用 (1)用公式ρ = m 求密度,用密度鉴别物质。 V (2)用公式m=ρ V求质量。 (3)用公式V= m 求体积。 ρ (4)判断空心与实心。
[点拨] 用天平可以直接测量固体质量,也可以间接测量液体质 量(质量差法)。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密度及其测量
1.密度
单位体积 质量 某种物质________的________叫密度,用字母 ρ ________来表示 m/V ρ =________ 主单位 单位 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 基本性质 kg/m3 ________ g/cm3 1 g/cm3=1×103 kg/m3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注 意 事 项
①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所测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称量 分度值 __________,也不能小于天平的__________; 镊子 ②向盘中加减砝码和拨动游码时要用______,不能用手接触 砝码,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③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口诀:小小天平准又精,超出称量不能用; 砝码要用镊子夹,防止潮湿手勿碰; 湿化药品勿直称,位置移动重调平
图 8-1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210

取下最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物理学习过程中的 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考查重点,一般考查天平使用过程中调平、测 量过程、读数等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 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 如图 8-2 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 增加 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 这时应该________(选填“增 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 50 g、20 g 和 10 g 的 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 81.6 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新课标(HK) 新课标(RJ)
第8课时 质量和密度 第9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
第10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 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11课时 浮力及其应用
第8课时┃质量和密度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定义
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
物质 m 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____表示 位置 形状 状态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的 位置 改变而改变。如由宇航员从地球带到月球上的签字笔,______改变, 性质 形状 质量不变;将一块橡皮泥捏成泥人,________改变,质量不变;一杯 状态 水结成冰后,______改变,质量不变 千克 kg 主单位:______,符号是______ 单位 克(g) 毫克(mg) 常用单位:比千克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比千克大的单位 及 吨(t) 有________ 换算 106 103 109 换算:1 t=________kg=________g=________mg 常见 值 一个苹果:200 g 一只烧鸡:2 kg 一个鸡蛋:50 g 一个初中生:50 kg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2.07(或2;或2.1)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g/cm 。
3
图 8-4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1)平衡螺母
(2)62
(3)30
(4)2.07(或2;或2.1)
[点拨] 测固体密度时,如果先测体积,使得物体表面有液体残 留,造成所测质量偏大,所测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2)测液体的密度
原理 器材 方法 ρ= V 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
①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 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 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液体密度ρ =m1-m2
图 8-3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 水平台(或水平桌面) 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 位置如图8-3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 右 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 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g;用 62 量筒测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__cm 3,由 20 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1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 不变 小”或“不变”)。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说 明
使 用
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 称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 分度值 ①看:观察天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零刻度线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处; 平衡螺母 ③调: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使指针指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 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物体 砝码 镊子 ④测:把______放在左盘,______放在右盘,用______向右盘加减砝 游码 码,最后调节______使横梁重新平衡; 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 质量 口诀:天平放水平,游码拨到零;左倾右调,指针指正中;左盘物, 右盘码,移动游码至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与物质量恰相等
第8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 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 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如果横梁的右臂偏高,指针 将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就等于右盘里 的砝码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读游码所对的值应该 看游码左侧所对的刻线。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固体浸没在 水中,所以 V 物 =V 排=V2-V1;根据公式 ρ = V 可求出被测物体的密 度值。填写物体的密度值时,要看清数据的单位。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密度的大小只跟 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密度与生活
1.生活中的风: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 气上升后,周围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 热胀冷缩 气 的规律是__________,一般______体受温度影响最大,而固体和液 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3.水的反常膨胀:事实表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小 水的密度越来越____;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 也越来越____;__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 小 4℃ ______,密度______。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变大 变小
使用方法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3.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 器材
m ρ =V
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密度的固体) ①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m;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体积V1; ③将物体放入量筒,并用细针把物体压入使之浸没水中,记下 m 体积V2,得V=V2-V1;④物体密度为ρ = V -V
定义 公式
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 状无关
第8课时┃ 考点聚焦
2.体积的测量
工具
用途
量筒、量杯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不溶于水的固体体积) ①看:观察量程、分度值; ②放:放在水平台上; ③读: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或凸形的,读数时,视 相平 线要和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