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的民俗及文化分析
在“生活”与“舞台”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澜沧县老达保寨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
在“生活”与“舞台”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澜沧县老达保寨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石莲凤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即使再小的社会单位也都面临着与外界的交往与互动,在内外来因素交互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迁甚至消失的危险,尤其是作为“遗产”的文化事项。
仅以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能有效传承,所以国家把珍贵又面临失承的文化事项列入保护名录,并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保护体系。
然而,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这种方式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全文简称“非遗”)“活太”传承下去吗?一、老达保寨的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谱系国家把非遗纳入国家管理体制当中,地方政府依据国家的框架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
而遗产“出生地”的地方村落社会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空间,村落社会中的人们是更为具体的实践主体。
依照国家、省、市、县4级的国家非遗保护体系,族群内的部分传统文化也划归到不同级别的保护体系中,作为保护与传承的重点。
按照定义,非遗总体上分为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未进入名录但人们视为遗产的民族传统文化。
为了明确分析对象,本文主要分析官方非遗名录下的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的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集信仰仪式、生活技艺、歌舞艺术等拉祜文化的精华,是拉祜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这些非遗在不同的拉祜族村落社会中有不同的呈现。
99%都是拉祜族的老达保寨亦是如此。
老达保寨(以下全文简称老达保)隶属普洱市澜沧县,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
截至2014年末,全寨有114户,476人,系拉祜纳支系,操拉祜纳语,信仰基督教。
老达保较好的传承了拉祜族传统文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传承基地。
2006年老达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2012年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截至2016年2月,老达保有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各2人。
另外,老达保是澜沧文化生态之旅的旅游线路之一。
2006年,被誉为拉祜族“百科全书”的口传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四月普洱狂欢季跟着少数民族去“赶节”
四月普洱狂欢季跟着少数民族去“赶节”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节庆都集中在四月举行,特别是拥有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3个世居民族的普洱,在四月已经成为欢乐的海洋,古朴的民风、神秘的民族庆典、热烈的歌舞氛围,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趁着四月春光正好,到普洱来,跟着少数民族去“赶节”吧!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并把葫芦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4月7日至9日,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6年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举行,尽享民族文化盛宴,道道大餐料足味醇。
4月7日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澜沧拉祜族歌舞诗《牡帕密帕》揭开了2016年拉祜族葫芦节的序幕。
4月8日,葫芦节系列活动有序登场。
山地自行车比赛、舂粑粑、趣味体育比赛活动等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
葫芦节期间,除了不容错过的精彩活动以外,澜沧美味可口、独具特色的美食也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
最令人难忘的则是“拉祜九野”,包括:满山跑的野猪、林中跳的野鸡、竹丛拥抱的野笋、石缝冒的野菜、蜂神造的野蜜、深林藏的野菌、山中宝的野药、枝头闹的野果和野花,同时也是拉祜人的“九宝”。
同样,景颇族山官宴、傣崩人的傣崩宴等少数民族特色美食也让来到澜沧的游客流连忘返。
除了餐桌上的美食,土特产品也走俏,葫芦工艺品、古陶、傣族手纸等手工艺品让游客“眼馋”,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留作纪念,包装过后方便携带的土特食品,也让游客们争相选购,带回家给亲朋好友们品尝来自大山和少数民族独有的美味。
西盟县佤族木鼓节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魅力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特别是每年的木鼓节更是吸引了中外游客跋山涉水而来。
4月10日至12日这三天的节庆活动中,美丽的龙潭湖畔处处呈现出一派喜气腾腾的景象。
集佤族神话传说、农事祭祀、民风民俗等精彩内容为一体原生态民间歌舞剧《佤部落》是木鼓节的精彩序幕。
哈尼族阿卡人节庆仪式上传统舞蹈的文化研究 ——以澜沧县酒井乡
舞台艺术研究Research on Stage Art 哈尼族阿卡人节庆仪式上传统舞蹈的文化研究——以澜沧县酒井乡梁子寨为例王清泉(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云南省澜沧酒井乡梁子寨是一个哈尼族村寨。
宗教祭祀活动在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仍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平时在村寨里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例如“耶苦扎节”、“春节”等。
而在这些传统的节日上经常看见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存在,舞蹈在哈尼族生活中已经不单纯是娱乐活动,其背后与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
[1]关键词:哈尼族;节日舞蹈;唐尼尼“耶苦扎节”、“修龙巴”、“十月年”是酒井乡梁子寨最为重要的三大节庆,也是把一年分为三个时间段的重要标志性节日。
“耶苦扎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份举行,故也称作“六月节”,节日举行的时间一般与梯田稻作栽插结束的早晚有关系,大部分哈尼族村寨选择在六月份举行,而梁子寨的耶苦扎节开始较晚,一般在7月底8月初的开始。
“耶苦扎节”是哈尼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要节庆活动,节日主要围绕架秋千展开,而秋千在哈尼族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哈尼族人尤为看重“耶苦扎节”。
在这一天,梁子寨哈尼族会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跳起民族舞蹈。
梁子寨属于酒房村下设的一个村寨,该村寨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较为贫困,是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
村子里的人们相信鬼神会对其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社会的鬼神观点深入人心,一直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活。
近几年来加上政府对节日的扶植,节日过得较为隆重。
比如哈尼族的主要节日“耶苦扎节”、“嘎汤帕”、“罗坎翁”等都可以在梁子寨找到。
但是并不是每个节日都可以看见梁子寨的舞蹈的身影,现在只有春节跟耶苦扎节才可以看到哈尼族跳舞的场景。
[2]一、梁子寨民间舞蹈“唐尼尼”当提到哈尼族的舞蹈的时候,稍微了解一点哈尼族的便立刻会想到棕扇舞、铓鼓舞等舞蹈,这也是哈尼族比较引起重视的舞蹈。
笔者调研的酒井乡梁子寨他们只跳一种他们自己称之为“唐尼尼”的舞蹈。
小澜沧拉祜族吉祥物“葫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小澜沧拉祜族吉祥物“葫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小澜沧拉祜族是中国独特的民族群体,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小澜沧拉祜族文化中,葫芦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在小澜沧拉祜族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葫芦常常被用作创作主题,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好载体。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老师们会引导孩子们了解小澜沧拉祜族文化,向他们介绍葫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孩子们对葫芦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象上,而是能够深入了解葫芦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背景。
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接受了相关文化知识的启发后,孩子们开始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葫芦这一主题进行创作。
他们用纸张、彩笔、颜料等材料,进行葫芦的绘画、剪贴、拼贴等活动,表达对葫芦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对葫芦这一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美术活动中,葫芦不仅仅是一种图案或形象,它更是孩子们展现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媒介。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葫芦形象,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扁平的,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现出了孩子们的独特风采和创作天赋。
除了纸上的创作,孩子们还进行了更多形式的葫芦创作。
有的孩子用纸盘、纸杯等材料来制作葫芦的模型,有的孩子用废旧的纸箱或塑料瓶来制作葫芦的手工品,还有的孩子用面团来制作葫芦的立体模型。
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对葫芦这一文化符号的感情投入。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还不仅仅是单纯地创作,而是通过创作来表达对葫芦的理解和感情。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讲述葫芦的传说和故事,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葫芦的喜爱和尊重,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对小澜沧拉祜族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澜沧的民俗及文化分析 24页PPT文档
利用18.4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正在
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有三
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
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铅锌矿金属储
量40多万吨,铁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 依托富集的资源,澜沧县 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 机遇,推进实施“改革开 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 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 建县”四大战略,着力打 造“拉祜文化”、“千年 古茶”、“糯扎渡”三大 品牌,培育壮大茶叶、林 业、蔗糖、畜牧、矿业、 水电、民族文化旅游、蚕 桑、橡胶、核桃、建筑建 材等富民强县产业,全县 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 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沿着 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向前 迈进。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
•
澜沧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
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
55.91%,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
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
澜沧概况
•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普洱、西双版 纳、临沧3州(市)的7个县(区)相邻,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 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 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98万人、占全县总 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52万人、占43%,是拉祜族人口最为 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 澜沧是电影《芦笙恋歌》及主题曲《婚誓》的原创地,民族原生 态文化富集,这里有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有葫芦节(阿朋 阿龙尼)、扩塔节(春节)、新米节、火把节、泼水节、山康茶祖节 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有野阔拉祜——南岭勐炳、唱响快乐拉祜 的地方——酒井老达保、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拉祜编 织之乡——富邦佧朗、拉祜摆舞之乡——东回班利、芦笙吹响的地 方——木戛勐糯等特色旅游村寨,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正从这里走出 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浅析文化变迁下拉祜族礼俗的文化内涵
浅析文化变迁下拉祜族礼俗的文化内涵摘要:作为拉祜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大礼俗:诞生礼、婚礼、葬礼,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三种礼俗是拉祜族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三大礼。
对变迁中的这些拉祜族礼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拉祜族传统文化变迁的情况,了解拉祜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对促进拉祜族社会发展等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以澜沧县拉祜族人生三仪礼为例,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浅析了这三种礼俗的变迁原因和表现。
关键词:礼俗传统文化文化变迁文化内涵人的一生是由若干个特殊的时段构成的,在这些特殊的时段里,人们往往会举行相关的仪式来庆祝或纪念某一时段大到来,这些仪式的举行,标志着自己自身社会属性的改变。
在众多的人生时段里,拉祜族最重要的只有三个时段,因此,在拉祜族的一生当中,围绕这三个时段所衍生出的三种礼俗,是拉祜族最重要的礼俗——诞生礼、婚礼、葬礼。
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这三种礼俗无时不在改变,但是,它仍然表达了拉祜族从古至今的精神信仰,澜沧县拉祜族就是在这三仪礼的围绕下,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变而逐渐产生了以此相适应的文化内涵。
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
[1]一、文化变迁下澜沧县拉祜族诞生礼变迁的文化内涵(一)诞生礼变迁的原因任何事情的变迁有着自身的原因,也与外界的影响密不可分,正如很多人类学家所说的,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因此,人们的思想,思维也是在不断的进化当中的。
原始社会时期的拉祜族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极为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他们的思想,思维,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不理解,甚至于不能正确看待死亡,因此,拉祜族原始先民无不充满着恐惧与幻觉。
浅谈澜沧县拉祜族1
浅谈澜沧县拉祜族的“葫芦节”摘要:“葫芦节”是拉祜族重要的节日之一,拉祜语称“阿朋阿龙尼”。
葫芦对拉祜人民有着特殊的情缘,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对给予了自己生命的“圣灵”,拉祜族人民以独特的方式——“葫芦节”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敬意。
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很多如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消灾除祸”等与葫芦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很多民族也把葫芦视为灵物,但是,以此形成一个民族节日来加以敬仰的便只有拉祜族了。
关键词:拉祜族葫芦节政府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它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20.6万拉祜族人口,占国内拉祜族总人口的一半,他们勤劳、勇敢、智慧,自明末清初进入澜沧以后,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和传承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和浓郁色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拉祜文化。
古老的神话、原始古朴的绘画、优美的音乐和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神奇的生活竹制品,都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发展成为拉祜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当中的优美作品,滋润着拉祜族人民,引领着拉祜人民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光彩,推动着拉祜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构成拉祜族的历史、宗教、政治、社会道德,成为认识和研究拉祜族的百宝书。
拉祜族拥有很多的节日,以“葫芦节”最为人知,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
一年一度的“葫芦节”活动对于弘扬拉祜文化发挥着它特有的功能。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民间对过“葫芦节”的习俗不同,时间也不同,为了和谐发展这独特的民族文化,提升拉祜族及拉祜族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用,1992年8月7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决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为拉祜族的“阿朋阿龙尼”(葫芦节)。
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葫芦节”确定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一个统一的民族节日。
而后,为唱响“拉祜文化”主旋律,发挥“葫芦节”的文化载体功能,根据民间有关“葫芦节”的传说,通过广泛征求全县拉祜族人民的意见、建议,借2005年11月省民族学会拉祜族研究委员会在澜沧召开拉祜文化研讨会的机会,提出了调整过节时间的建议,经2006年2月17日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大提出了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葫芦节”时间由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调整为为阳历的4月8、9、10日。
澜沧的民俗及文化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 酒井老达保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
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 老达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目录《 化遗产保护目录《牡帕密 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位于 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50 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 多公里。 多公里。老达保寨是个典 型的拉祜族寨, 型的拉祜族寨,也是个拉 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 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 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 人人能歌善舞, 人人能歌善舞,其中拉祜 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马 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 鹿舞、老母鸡抱蛋舞、 鹿舞、老母鸡抱蛋舞、风 吹谷子倒舞等64个套路 个套路, 吹谷子倒舞等 个套路, 拉祜族摆舞99套 拉祜族摆舞 套,民间古 余首; 歌100余首; 余首
•
澜沧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 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 55.91%,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 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 利用18.4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正在 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有三 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 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铅锌矿金属储 量40多万吨,铁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简析澜沧班利摆舞的艺术特征及传承现状
■■•M U含[论坛】I I IForum简析澜沧班利摆舞的艺术特征及传糊状■张又兮(云南省文联文学艺术馆)»祜族中的“拉祜”两字按汉语来说有拉起手走 向幸福之路的意思,按拉祜语来说,“拉”为 虎,“祜”为火烤之意,所以被称为猎虎民族。
同时,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巾©记载,拉祜族是从葫芦 里面走出来的民族,也称为“朋雅佩雅”,意思为葫 芦的子女。
拉祜族是一个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他 们用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来维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 体系本民族价值观。
我国拉祜族人口约48.6万,主要 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及相 邻的西双版纳自治州等6个地州26个县以及泰国、缅 甸和老挝等其他国家地区,属于云南15个跨境民族之 一。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一个拉祜族自治 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总共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 省县级面f只第二大县,有21个民族居住在这里,其中 拉祜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就占了26.5平方公里,澜沧县 共有45万人口,其中拉祜族又21万人,是拉祜族人口 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被誉为“世界之源,拉祜之 根”。
刘劲荣在文章《论拉祜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及其文 化功齡中写到: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具有极 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文化传统 始终作用于它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中,芦 笙舞、摆舞、跳歌作为拉祜族主要的民间舞蹈类型,是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文化体现,它集礼仪、宗 教、艺术、娱乐为一体,舞(三)综合性蹈动作均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当中,摆舞因活泼欢快的节 奏,富于变化的动作,演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 深受拉祜族人民的喜爱。
本文就以班利村的摆舞为研究主体,简析其现 状及艺术特征。
班利村位于澜沧县东回镇,属于行政 村,该村有哈尼族、佤族、拉祜族。
其中,拉祜族人欠诂含2021. 1口占了八成以上,相比起其他村寨,拉祜族人口也较 为集中,因此有着“拉祜第一村”的美誉。
澜沧老达保拉祜族芦笙舞传承考察记
National folk music[民间音乐]澜^^&臟祜族芦笙舞传承考察记■黄振娟(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q018年10月14日,随着几个拉祜族民间乙艺人老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寨,初次单独的田野之行,有些忐忑,但一路上艺人老师的热情也让我们放松了许多。
从普洱市澜沧县城出发,沿着西双版纳方向行驶约42千米,绿树掩映下,一个杆栏式建筑的村寨出现在眼前,寨口缓坡前有两棵高约5米的葫芦图腾柱矗立在路边,两棵柱子之间由彩色五线谱线条环绕相连,上面点缀着音符,五线谱上镶嵌着“老达保,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几个大字,还有书样的石壁上刻着《快乐拉祜》这首歌的谱子,整个造型大气又醒目,不禁让人精神一振:老达保乡村音乐小镇到了!■老达保拉祜族芦笙舞文化雌我们在村寨中总能看到热情淳朴的拉祜族人民,村寨495口人中会弹琴、唱歌的就有200多人,音乐已经成为老达保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这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
(-)老达保拉祜族芦笙舞的生存空间1.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老达保寨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就跟村的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面积约7.14平方千米,这里属于小坝式的半山区,整个村寨的房屋别具一格,错落有致。
道路环山而行,路面属于柏油路。
从县城到老达保的途中还可以看到哈尼族、傣族等特色村寨,这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艮昨住特点。
(2)自然环境:老达保寨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是典型的原生态村落。
据调查了解到,全寨有119户,共495口人,该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丰富。
因此,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茶叶、甘蔗、稻谷和瓜果等为主。
老达保民风淳朴自然,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眼望去梯田和茶园环绕相间,这里是拉祜族原生态音乐歌舞之乡,被誉为“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
2社会人文环境(1)房屋建筑:老达保的民居住宅主要是分上下两层的桩上木楼,在二楼会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设置几个火塘,供家里做饭、取暖之用,饮食和起居会单独分开。
浅析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的文化内涵
浅析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的文化内涵作者:苏美玲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2期摘要:“葫芦节”是拉祜族重要的节日之一,拉祜语称“阿朋阿隆尼”。
葫芦对拉祜人民有着特殊的情缘,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对给予了自己生命的“圣灵”,拉祜族人民以独特的方式——“葫芦节”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敬意。
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庫中,有着很多如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消灾除祸”等与葫芦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很多民族也把葫芦视为灵物,但是,以此形成一个民族节日来加以敬仰的便只有拉祜族了。
关键词:圣灵;敬畏;图腾崇拜;载体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
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不仅如此,县内还有其他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
澜沧是边境县,澜沧与缅甸接壤,有3条边境通道直达缅甸,从澜沧江还可以乘船直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祖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的门户。
澜沧县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基础差,财政收入低,贫困人口多,但是,澜沧县的资源也相对富集,县内森林、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澜沧拉祜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独具神韵的拉祜族文化,其中拉祜族的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扩塔节(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独具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一、历史渊源下澜沧县拉祜族与“葫芦节”之间的关系(一)澜沧县“葫芦节”的由来根据广大拉祜族地方民间有关“葫芦节”的传说,1992年经澜沧县人大第九届十次会议通过决定:每年葫芦成熟的季节,农历的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为拉祜族的葫芦节,全县放假三天,共同欢庆拉祜族自己的节日。
到了2006年2月,澜沧县人民政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把“葫芦节”的时间调整为每年阳历四月八、九、十日,以体现春回大地、葫芦萌芽、万物峥嵘、兴旺发达的时代精神和美好愿望。
云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澜沧县翁基布朗族村寨为例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ꎮ
旅游开发是云南省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主要模式之
一ꎮ 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存传统村落的建筑形式ꎬ
使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以延续ꎬ 维持了传统村
落的基本面貌ꎮ 但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不
顾一切地搞旅游开发ꎬ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ꎬ 导致很
要积极发掘、 保护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活动ꎬ
44
2018 3
理的旅游开发ꎬ 既可以提高 “ 绿三角” 地区的 ( 下转 P53)
财政与金融
亓涛: 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管理的建议
法律体系ꎬ 让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有法可依ꎮ 与此同时ꎬ 各地
众举报违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ꎮ 同时ꎬ 医疗保险管理机
地ꎬ 发掘、 保护和弘扬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ꎬ 包括创世史、
筑实例ꎬ 体现了原住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生存智慧ꎮ
迁徙史、 传说、 神话故事、 歌谣等ꎮ 要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
(5) 民俗文化ꎮ 翁基的布朗族每年在哎冷山顶的茶魂
保护ꎬ 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ꎬ 安排授课带徒ꎬ 建立科学
台组织茶祖祭祀活动ꎮ 祭台中间粗大的茶魂柱ꎬ 祭台四角设
1 1 云南省传统村落概况
2 1 基本概况
共有 615 个传统村落ꎬ 传统村落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原著民
区ꎬ 隶属于芒景行政村ꎬ 坐落于景迈古茶园之内ꎬ 是第二批
统文化的保护ꎬ 导致许多传统村落陆续遭到破坏ꎬ 文化的原
据显示ꎬ 翁基村寨建设面积 71360m2 ꎬ 现有 86 户居民ꎬ 共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ꎬ 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ꎬ 目前
34 加强对茶文化传统的保护
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核心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72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核心研究 张 涵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哈尼族寨子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制度传承,村寨内的文化丰富多彩。
澜沧哈尼族寨子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大聚居,小杂居的局面;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有一组文化特征是其核心,自然耕地、寨子、竜树林在一个空间结构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三角模式,好比物质——文化——精神,是一个文化整体,它们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鬼神的关系,这组文化核心的内涵在于他们对生存、生活、生命的诠释。
关键词:澜沧;哈尼族;寨子结构;文化核心 作者简介:张涵,云南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72-2 哈尼族寨子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制度传承,村寨内的文化丰富多彩,与不同的民族、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迁以及哈尼地区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不同地区文化间的交流传播、融会创新,对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哈尼族地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构成民族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文化,一个族体的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的形成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制约,也受自然条件的一定影响。
文化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文化的创造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多民族聚居——大聚居,小杂居 哈尼族在长期的自北向南迁徙中,传承和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文化。
澜沧哈尼族主要是雅尼支,自称雅尼人或阿僾卡人,他称尼人,主要居住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西双版纳、澜沧、孟连及境外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地。
云南澜沧:产业繁荣富边疆
云南澜沧:产业繁荣富边疆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第11期《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在攻克“区位性、条件性、素质性、结构性、意识性”贫困上啃硬骨头,在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上下绣花功夫。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在我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一个县,无论你走到哪里,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就像舞动的精灵,钻进你的耳朵,住进你的心房。
电影《芦笙恋歌》的主题曲《婚誓》脍炙人口,它的诞生地就在这里——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总人口50.99万人,这里世代居住着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
澜沧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
长期以来,澜沧守着青山绿水过的却是穷苦日子。
为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澜沧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仅在攻克“区位性、条件性、素质性、结构性、意识性”贫困上啃硬骨头,而且在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上下绣花功夫,闯出了一个边疆直过民族地区稳定脱贫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澜沧模式。
精准定位如何脱贫,怎样发展,对自身清晰的认识和精准的定位尤为重要。
澜沧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4倍。
同时,生态环境优良,林业用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3.24%,生物多样性富集,处处是绿水青山。
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澜沧开展定点帮扶,院士朱有勇等一批专家团队到达澜沧,为深度贫困县精准把脉,量身定制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科技扶贫思路。
“我们考察后发现,这里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优势,这里本不该受穷。
”朱有勇说。
过去,澜沧以种植玉米等作物为主,产量低、效益差、无竞争力。
在朱有勇看来,科技扶贫必须要有创新,创新必须得有特色,特色一定要有产业。
中国工程院将该团队科研成果和当地优势资源相结合,着重培育林下有机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
浅析澜沧地区布朗族村寨传统空间格局特色
浅析澜沧地区布朗族村寨传统空间格局特色发表时间:2014-11-26T14:23:02.01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孙可安[导读] 少数民族村寨的民居形式、空间格局、文化景观多样,风格各异,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色。
以云南澜沧县惠民乡翁基布朗族村寨为例Analysis on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Blang Villages in Lancang Region院Taking Wengji Blang Villages for Example孙可安SUN Ke-an曰华峰HUA Feng(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摘要院通过对澜沧县惠民乡翁基布朗族文化背景、村寨空间肌理、村寨环境、民居布局形态、民居空间布局等的深入调查,分析了澜沧地区布朗族村寨的空间格局特色,展示人、神、自然的和谐共聚,寻找和谐的内在原因。
Abstract: Through deep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village space texture, village environment, dwelling layout form andspacious layout of Wengji Blang in Lancang Coun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Blang village in Lancangregion. It shows the harmony among people, God and nature and seeks the underlying reasons of the harmony.关键词院布朗族;民居;空间格局Key words: Blang;dwellings;spatial pattern中图分类号院TU982.2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130-020引言少数民族村寨的民居形式、空间格局、文化景观多样,风格各异,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色。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
妙曼普洱魅力澜沧——澜沧“拉祜文化”印象随记通讯员周天红张华记者朱涛李璟编者按:今年4月7日,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58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一年一度隆重热烈的葫芦节到来的日子。
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的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境外与缅甸接壤,境内与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州(市)的景谷、孟连、西盟、勐海、沧源、双江6县(区)相邻,国道214线贯穿县境,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拉祜文化,2003年在县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拉祜文化兴县”,2004年成立了“澜沧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专家小组”,2007年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保护中心”,2011年在县委十届八次全委会上提出了“拉祜文化名县”战略。
从2004年到2010年近6年时间里,澜沧县文化工作者先后分批深入17个乡镇,155个自然寨,参与调查人员684人次,被调查人员2763人次,形成文字档案20万字左右,拍摄录像资料1925分钟,图片2300多张,建立了规范化的电脑文字档案。
对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境内民族共普查了34个项目和95个传承人。
编制了“澜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规范保护条件”,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将澜沧县列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县”。
通过逐级申报,进入国家级非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2个项目和3个传承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7个项目和9个传承人。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澜沧,解读了拉祜族这个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今昔。
澜沧县是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同时也是千年万亩古茶之乡。
境内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神奇美丽的拉祜山,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38.98万人、占全县50万总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5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3%,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
布朗族传统聚落构成及其礼仪——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芒景村为例
提升文件生效的速度袁将修改后的文件以电子版的形式分发给相关人 员审核袁将串行流程改为并行流程袁审核人以邮件的形式将意见反馈 给其它审核人员袁加快工作流程的响应速度遥
咱责任编辑院汤静暂
渊上接第 246 页冤作时需要站在梯子上。不利于现场工人操作,增加了 现场工人的工作危险性。
7)管架位置与塔平台相撞。 8)设备生根的管架预焊件相互重叠相撞。
2 小结
塔器的配管虽然复杂,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性,所以配 管工程师在进行塔器配管时要仅仅围绕相关规定,遵循相关配管原则 进行配管设计。结合类似塔器的配管经验、经典配管设计案例、目现
民族传统聚落是少数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袁布朗族传统聚落也 不例外袁是他们从古至今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袁从不 同侧面记录了他们历史社会尧经济文化和民俗等信息袁是布朗族物质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晶袁反映了他们尊重自然尧利用自然尧改造自 然尧征服自然的历程袁具有极高的乡土文化价值遥
1 聚落的构成及其礼仪
楼室的地板用竹笆或木板铺成袁四周用木板或竹笆做壁袁建有正 方形火塘袁上面有铁三脚架袁供煮饭做菜用遥 火塘上方用竹子搭一长方 形火炕头袁可悬挂各种肉类袁烘烤草烟尧谷物尧辣椒等遥 火塘边是家人活 动的地方袁全家人在这里吃饭尧取暖尧待客袁青年男女在这里谈情说爱遥 楼室里有两棵柱子分别代表家神袁一棵是男柱野绍哎冶袁另一棵是女柱 野绍南冶遥 靠里一侧用木板隔成小间做卧室袁客人不能进主人的卧室遥 靠 近火塘的里侧是老人的卧处遥
揖关键词铱芒景村曰布朗族曰聚落礼仪
芒景是一个由 668 户尧2737 人组成的村委会袁 下辖芒景上下寨尧 芒洪尧翁基尧翁洼 6 个村民小组袁其中布朗族占 98%袁隶属于云南省普 洱市澜沧县惠民镇遥 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种少数民族之一袁布朗 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遥 布朗族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由封建 领主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野直过民族冶袁同时又是跨境民族袁 其聚居区分布在中国尧缅甸尧泰国尧老挝等国家遥 芒景村地处千年万亩 古茶林的核心区袁村民以茶叶种植尧加工及销售为主袁早在明清时期就 将茶叶作为宫廷贡品袁茶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内在的民族 精神动力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年过节的时候,拉祜族山寨都要跳 芦笙舞。跳芦笙舞的时候,参加的人 要手拉着手围成一圈或者是几圈,吹 芦笙的男子在圈中边吹芦笙边跳,其 他的人跟着芦笙的节拍起舞,而且要 随着芦笙曲调的变化来变换舞蹈动作。 芦笙舞的舞步节奏较慢,但整齐而有 力,跳芦笙舞的时候,随着众人的脚 一起一落,地上就会飞起一层层的黄 灰。拉祜族有一句形象的话来反映跳 芦笙舞的盛况:跳舞跳得黄灰起,跳 起黄灰能做药。除了芦笙舞之外,摆 舞在拉祜族中也很流行。摆舞是在芦 笙舞的基础上吸收傣族舞蹈的一些特 点发展而成的,拉祜族和傣族的往来 较多,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有一 些影响,拉祜族摆舞中的动作,因受 到傣族舞蹈的影响,现得优美而流畅。 跳摆舞时,大家围成圈,随着长鼓、 铓、镲等打击乐的节奏起舞,动作灵 活多变,深受拉祜族群众的喜爱。
• 澜沧是千年万亩古茶之乡,野生 型、过渡型、栽培型、现代型四 种形态的茶叶在澜沧都有较为完 整的保存和体现。全世界迄今发 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 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 园——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 茶园,总面积2.8万亩,已有 1828年历史,它见证了茶树野 生——驯化——规模化种植的发 —— —— 展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和宝贵财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 赞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已 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 产旅游示范区”,已成为澜沧乃 至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 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
拉祜族的服饰
拉祜族男子身穿浅色右衽交领长 袍和长裤,喜欢佩刀,系腰带,脚 穿布鞋,头戴包头,长袍两侧有较 高的开衩,领口衣襟等处用深色布 条镶边,包头用白红黑等各色布条 交织缠成。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 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 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 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 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 襟边,显得光艳美丽。下穿长裤。 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 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 (大银牌)。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 饰的一个特点。拉祜族最喜爱黑色, 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服装大都 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 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 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 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 酒井老达保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
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 老达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目录《 化遗产保护目录《牡帕密 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位于 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50 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 多公里。 多公里。老达保寨是个典 型的拉祜族寨, 型的拉祜族寨,也是个拉 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 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 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 人人能歌善舞, 人人能歌善舞,其中拉祜 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马 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 鹿舞、老母鸡抱蛋舞、 鹿舞、老母鸡抱蛋舞、风 吹谷子倒舞等64个套路 个套路, 吹谷子倒舞等 个套路, 拉祜族摆舞99套 拉祜族摆舞 套,民间古 余首; 歌100余首; 余首
• 依托富集的资源,澜沧县 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 机遇,推进实施“改革开 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 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 建县”四大战略,着力打 造“拉祜文化”、“千年 古茶”、“糯扎渡”三大 品牌,培育壮大茶叶、林 业、蔗糖、畜牧、矿业、 水电、民族文化旅游、蚕 桑、橡胶、核桃、建筑建 材等富民强县产业,全县 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 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沿着 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向前 迈进。
澜沧概况
•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普洱、西双版 纳、临沧3州(市)的7个县(区)相邻,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 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 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98万人、占全县总 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52万人、占43%,是拉祜族人口最为 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 澜沧是电影《芦笙恋歌》及主题曲《婚誓》的原创地,民族原生 态文化富集,这里有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有葫芦节(阿朋 阿龙尼)、扩塔节(春节)、新米节、火把节、泼水节、山康茶祖节 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有野阔拉祜——南岭勐炳、唱响快乐拉祜 的地方——酒井老达保、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拉祜编 织之乡——富邦佧朗、拉祜摆舞之乡——东回班利、芦笙吹响的地 方——木戛勐糯等特色旅游村寨,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正从这里走出 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你踏入澜沧这块神秘富饶的土地时, 当你踏入澜沧这块神秘富饶的土地时, 你将领略到山清水秀、 你将领略到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的边城风 尽享浓郁的拉祜风情, 光,尽享浓郁的拉祜风情,真切体验原汁 原味的民风民俗,感悟各民族和睦共处、 原味的民风民俗,感悟各民族和睦共处、 水乳交融的民族情感。走进澜沧, 水乳交融的民族情感。走进澜沧,一种返 璞归真的心境将伴随你完成一次身心交融 的畅快旅程 。
拉祜族民间舞蹈
拉祜族的民间舞蹈一般都 是在平常的生产劳动中产 生的,其中,芦笙舞和摆 舞流传的比较广。特别是 芦笙舞,在拉祜族群众中 广为流传。芦笙舞的动作 简单易学,但套数比较多。 有表现原始宗教的《礼仪 舞》;表现生产活动的 《播种舞》;表现生活的 《生活舞》;反映社会风 尚的《老人舞》、《男人 舞》、《女人舞》;还有 模仿动物的《鹌鹑舞》和 《斗鸡舞》等等。
糯福南段——神鼓敲响的地方
• 糯福乡南段村,是拉祜族神鼓诞生和敲响的地方,也是拉祜 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位于中缅边境线上,与缅甸 边民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块地。一踏上这块神秘、美丽的边 陲之地,就如进入一个古老神奇的世界,寨子四周的大山一 片碧绿,古老的树木耸入云天。一幢幢杆栏式的茅草屋相连 在一起,在长年累月的火烟熏烤下,就如同在诉说着历史的 沧桑。居住在这里的拉祜族同胞,善良、纯朴,无论任何人 进到寨子里,都会受到他们热情的接待,一见面就会给你递 上一支烟、敬上一碗酒,他们纯朴的心灵就像一池没有污染 过的泉水。 •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拉祜族传统文化,澜沧县委、政府将 南段神鼓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 密帕》8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于2011年1月举行了落成典礼。 该传承点的传承人李娜列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李娜多、李娜戈、李娜糯于2011年1 月进入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老达宝寨是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 老达宝寨是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有“一把 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美誉,全寨419 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美誉,全寨 人会吉他弹唱, 人,有252人会吉他弹唱,寨内的雅儿艺术团有团 人会吉他弹唱 多人。 员100多人。这里的拉祜族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以 多人 这里的拉祜族凭着对音乐的热爱, 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唱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 其代表作有《快乐拉祜》唱遍了大江南北, 曲,其代表作有《快乐拉祜》唱遍了大江南北, 唱出了国门,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 唱出了国门,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走进国家大 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演唱,还漂洋过 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演唱, 海到日本演唱。 海到日本演唱。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受到了中央李长春和省委白恩培的高度重视。 受到了中央李长春和省委白恩培的高度重视。 2011年为落实李长春的批示,澜沧县新建了第一 年为落实李长春的批示, 年为落实李长春的批示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8 个保护传承基地,举行了落成典礼,老达保就是8 个保护传承基地,举行了落成典礼,老达保就是 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 在“厄莎惬阁”的西边,有厄莎种葫芦的丫口山,是澜沧 厄莎惬阁”的西边,有厄莎种葫芦的丫口山, 县山最大、树木最茂盛的地方。厄莎认为那里土地肥沃, 县山最大、树木最茂盛的地方。厄莎认为那里土地肥沃, 就种了葫芦,繁衍人类。 厄莎惬阁” 就种了葫芦,繁衍人类。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生 长的地方,厄莎选择此地作为抚养扎迪和娜迪之地。 长的地方,厄莎选择此地作为抚养扎迪和娜迪之地。两个 像人的石头被称作是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每年, 像人的石头被称作是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每年,有 许多的拉祜族人前来烧香朝拜, 许多的拉祜族人前来烧香朝拜,表示对祖先的无限感激之 大象脚印, 厄莎惬阁”的东边, 情。大象脚印,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小时玩耍 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神奇的脚印, 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神奇的脚印 据说是大象回山里睡觉 时留下的。麂子马鹿跳歌遗址在“厄莎惬阁”的东南边, 时留下的。麂子马鹿跳歌遗址在“厄莎惬阁”的东南边, 人烟稀少,是各种动物栖息、娱乐之地, 人烟稀少,是各种动物栖息、娱乐之地,也是大象组织所 有动物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的地方。拉祜族根据这些传说, 有动物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的地方。拉祜族根据这些传说, 编创出了《孔雀舞》 鹌鹑舞》 马鹿舞》 编创出了《孔雀舞》、《鹌鹑舞》、《马鹿舞》、《斑鸠 拣谷子舞》 老鹰舞》 猴子舞》 斗鸡舞》 拣谷子舞》、《老鹰舞》、《猴子舞》、《斗鸡舞》等优 美的芦笙舞。厄莎跳歌处在“厄莎惬阁”的北边,远古时, 美的芦笙舞。厄莎跳歌处在“厄莎惬阁”的北边,远古时, 厄莎每周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 厄莎每周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参加的人来自四面八 方的七村八寨。厄莎召集人和动物跳舞, 方的七村八寨。厄莎召集人和动物跳舞,寓意在于凝聚人 促进团结,增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 心,促进团结,增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
•
澜沧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 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 55.91%,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 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 利用18.4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正在 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有三 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 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铅锌矿金属储 量40多万吨,铁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