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还原问题-优秀教案
四升五 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
![四升五 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4385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4.png)
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错把个位上的5看作3,把十位上的6看成了9,得出的结果是210.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解:5-3=290-60=30210+2-30=182答:正确的结果是812.2、在做一道加法题时,小刚把个位上的8看作2,把十位上的5看作9,结果得出和为129,那么正确答案应为多少?解:129-92+58=95答:正确的答案是953、小明爸爸用一根绳子拴摘回来的玉米棒,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还多2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9米,那么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呢?解:[(9+15-10)×2+2]×2=[14×2+2]×2=30×2二60(米)答:这根绳子原来有60米.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解:[(78-12)×2-12]×2=[132-12]×2=240(吨)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240吨.5、李奶奶卖鸡蛋,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少10个,最后还剩下35个,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解:[(35-10)×2+10]×2=[50+10]×2二60x2二120(个)答:李奶奶原来有120个鸡蛋.6、一位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然后减去12,再乘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爷爷现在多少岁?解:(100÷10+12)×4-12=76(岁)答:这位老爷爷现在76岁.7、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解:[(3×2+1)×2+1]×2=[7×2+1]×2二15x2二30(个)答:篮中原有李子30个.8、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还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3个,最后篮子里还剩17个.篮子里原来有鸡蛋多少个?解:(17+3)×2=40(个)(40+2)×2=84(个)答:篮子里原来有鸡蛋84个.9、某水果店卖苹果,第一天卖出所有苹果的一半少50千克,第二天卖出第一天剩下的一半少20千克,最后还剩下IOO千克。
四升五(教案7).doc
![四升五(教案7).doc](https://img.taocdn.com/s3/m/5ff258cbe2bd960591c67701.png)
第“讲奇数和偶数我们把学过的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可以写成:0,1,2,3,4, OOOOOOOO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上述这些数分成两个类,其中一类叫做偶数,他们是:0,2,4,6,8,10. o o另一类叫做奇数,他们是:3,5,7,9.。
如果一个整数可以被2整除,那么我们说这个数是偶数,如果一个整数不是偶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奇数。
一个整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是这个整数自身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叫奇偶性;性质1:任何一个奇数一定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例如3不等于4)性质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总是一奇一偶。
性质3:有趣的运算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X奇数二奇数;奇数X偶数二偶数;偶数X偶数二偶数;奇数不可能被偶数整除;例1 l+2+3+4+o o o o o o +100+101是奇数还是偶数?例2在30到100中所有3的倍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随堂练习1:(1)判断11+12+13+14+ .............. +89+90是奇数还是偶数?(2)已知83+95+177+189+3=2011,请判断a是奇数还是偶数?例3有一列数:1,1,2,3,5,8,13,21,34,55, oooooo,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那么在前1000个数中,有多少个奇数?例4扑克牌中的J,Q,K分别表示11,12,13,甲取13张红心,乙取13 张草花,两个人都各自任意出一张牌凑成一对,这样一共可凑成13 对,如果将每对求和,再将13个和相乘,从积的奇偶性看,积是什么数?随堂练习2:(1)已知3X5XaXbXc=3375,问在自然数a,b,c中,b是奇数还是偶数?(2)算式1X2+3X4+5X64-0 000 00 +99X 100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例5: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005,求这五个数奇数。
例6:能否在下面的□内填入加号或减号,使得等式成立?为什么?1D2D3D4D5D6D7D8D9=1O随堂练习3:(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01,求这三个奇数。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b9e28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2.png)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还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还原问题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还原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还原问题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还原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时候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
2.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候课堂活动组织不够充分,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时候讲解方式过于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还原问题的类型:还原问题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类型。直接还原是指通过简单的逆向运算,如加减乘除,直接得出初始条件;间接还原则需要通过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步骤,逐步推导出初始条件。
3.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还原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通过逐步逆向运算或逻辑推理,找出初始条件。常用的方法包括逆向加法、逆向减法、逆向乘法、逆向除法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题目:小学品德4升5衔接内容
![题目:小学品德4升5衔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f3bec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a.png)
题目:小学品德4升5衔接内容1. 引言本文档旨在探讨小学品德教育中,将四年级学生衔接到五年级的内容。
通过有效的衔接,旨在帮助学生在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惯方面持续发展。
2. 知识与认知层面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四年级学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在衔接到五年级时,需要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知识和认知层面。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引入新的道德概念和伦理原则,如正直、尊重和公平。
- 讨论和分析具体情境中的道德问题,鼓励学生用逻辑思考和道德判断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提高他们对不同道德观点的理解。
3. 情感与意愿层面除了知识与认知层面的发展,衔接到五年级的小学生还应该注重情感与意愿层面的进步。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情感与意愿层面:- 鼓励学生在道德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愿。
- 探讨道德选择和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和顺应社会规范的意愿。
- 组织一些互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和团队合作项目,以加强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反思。
4. 行为与实践层面小学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将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与实际行为相结合。
为了在升入五年级时继续提升学生的行为与实践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期望,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 赋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展示他们的道德行为。
- 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来实践他们的道德理念。
5. 结论通过有效的衔接,小学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惯方面持续发展。
在将四年级学生衔接到五年级时,我们应重点关注知识与认知层面、情感与意愿层面以及行为与实践层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4升5~11第十一讲: 还原法解题
![4升5~11第十一讲: 还原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09b2dd58f5f61fb73666f8.png)
第十一讲: 还原法解题一、 导入符号还原例1有一位老人说:“我的年龄加上17用4除,再减去15后用10乘,恰巧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画图思想+17 ÷4-15 ×10 还原思想17- 4× 15 + 10÷(100÷10+15)×4-17=83(岁) 答:这位老人今年83岁。
方法总结还原法解题,也叫逆运算问题,已知某个数经过加减乘除得到一个结果,求原来的数的运算过程,是从结果出发从后往前的逆推运算。
换个角度想一想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这位老人年龄变化的流程图,然后从结果倒推,倒推的时候注意要变号。
?10083100 25 10 100 符号法倒推时,从结果入手,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乘号变除号,除号变乘号。
练一练1、当当的爷爷今年的年龄减去15岁后,缩小4倍,在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当当的爷爷今年几岁了?换个角度想一想画出年龄变化流程图,从结果入手倒推。
2、小军问爸爸今年多少岁。
爸爸说:用我的年龄减去8,除以5,再加上2,乘以4,正好是32岁、请你算一算小军的爸爸今年多少岁?挑战思维3 、小红、小丽、小敏三个人各有年历片若干张.如果小红给小丽13张,小丽给小敏23张,小敏给小红3张,那么她们每人各有40张.原来三个人各有年历片多少张?线段图还原1、王老师到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
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
他原有存款多少元?开始 5第 一次后 5 第二次后 125第一次后 : (125+5)×2=260(元) 开始: (260+5)×2=530(元) 答:他原来有存款530元。
方法总结练一练1、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第一次行全程的一半多5千米,第二次行余下的一半少10千米,第三次行20千米。
这时离乙地还有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橘子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最后还剩下1个,问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3、批发站有若干箱苹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卖出450筐,第三天又卖出现有苹果的一半又50筐,还剩600筐。
四升五教学设计
![四升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b6b5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9.png)
四升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四升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升五这一知识点的概念和运用;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探索四升五的普遍规律和解题方法;4.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四升五的背景,如四升五这一概念的起源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对四升五问题的兴趣。
2. 定义和解释通过板书“四升五”的定义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四升五是指一个数或字符往后连续数5个数或字符的运算。
3. 发现规律给出一组例子,如1升5,4升8,7升11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例子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讨论并总结得出四升五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5. 汇报和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展开全班讨论,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四升五的普遍规律。
6. 解题方法的引导通过引导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加法法——即将给定数加5得到四升五后的数;- 方法二:减法法——即将给定数减去得到差等于5的数,得到四升五后的数;- 方法三:找规律法——即通过观察给定数的位数变化规律,将给定数的各位数依次加5得到四升五后的数。
7.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四升五问题的相关概念和解题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课堂笔记中。
三、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源:1. PPT演示文稿,包括四升五的定义、解释和解题方法的说明;2. 黑板和粉笔;3. 练习题和答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
2. 练习题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练习题时的思考和应用解题方法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四升五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4升五暑假衔接班教案
![语文4升五暑假衔接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4bb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b.png)
语文4升五暑假衔接班教案教案标题:语文4升五暑假衔接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五年级,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知识:五年级上册的必修知识点,包括识字、词语解释、句子理解、篇章阅读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识字训练1. 教师介绍五年级上册的必修词汇,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词语的拼音和意思。
2. 学生自我介绍并背诵所准备的词语。
3. 教师进行词语教学和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语。
第二课:词语解释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简短的文章,并提问相关词语的意思。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释词语的意思,并进行讨论。
3. 教师进行词语解释的总结和归纳。
第三课:句子理解1. 教师给学生阅读一些具有难度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进行句子理解的讨论和解释。
3. 教师进行句子理解的总结和梳理。
第四课:篇章阅读1. 教师给学生阅读一篇篇章,要求学生理解篇章的主题和要点。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进行篇章阅读的讨论和总结。
3. 教师进行篇章阅读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课:阅读理解训练1.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交换答案并进行互评。
3. 教师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解析。
第六课:写作训练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换短文并进行互评。
3. 教师进行写作训练的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 成绩评价: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考核方式,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进步情况。
3. 反馈评价:定期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9a5a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1.png)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倒推法、逆向思维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的解决方法:逐步推理法、图表法。
3. 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67635783e0912a3162a45.png)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还原问题的的解题思想,并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以及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心里想一个自然数(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把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5,然后减去你想的这个数,然后再加上5,再除以2,最后减去10.好了,告诉我最后得的结果,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想的数是多少.你信不信?一定会有小朋友说,这个游戏我也会玩,我反过来算就可以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比如你最后的结果是10,我就将10先加10,再乘以2,再减去5,再….哦,再怎么办?不好办了吧.其实这个游戏计算程序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最后的结果总是你所想的数的2倍,比如你想的数是7,按设计程序计算,最后结果一定是14.我们把算式写一下:[(7+3)×5-7+5]÷2-10=(50-7+5)÷2-10=48÷2-10=14.因此只要告诉我最后结果,我一定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
二、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不过刚才那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是解下面一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某数经过一系列的四则运算后,结果知道,要求这个数.我们就采用反推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原来是加,现在就减;原来是乘,现在就除,最后一定可以求出这个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2、还原问题的本质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例如,一个人从A地出发,经过B地,C地,最后到达D处.返回时,从D处出发,经C地,B地,又回到A地.这两个过程是:A B C D返回的过程叫还原,去时的第三步是返回时的第一步,去时的第二步是返回时的第二步,去时的第一步是返回时的第三步.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⑴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⑵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三、自主探究:1、出示例1:【例1】仓库里原有一堆货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仓库里还剩下45吨.问仓库里原有货物多少吨?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3、学生自主探究。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d32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3.png)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还原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与资源:1. 题板:准备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妈妈为什么喜欢在晚上给我讲故事?”等等。
2. 答案板:准备与题板上问题相对应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有合理的解释。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举手回答,你在平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引入概念:解释“还原问题”的含义,即通过提问和解答来还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活动实施:3. 展示题板上的问题:从题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4. 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回答,并陈述他们的观点。
5. 展示答案板:与学生一同核对他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的合理性,并与其它可能的错误答案进行对比讨论。
6. 拓展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和解答。
活动总结:7. 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回顾整个还原问题的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8.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以促进反思和进一步思考: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还原来解决?拓展延伸: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问题,或是设计自己的问题与答案板,与同学交流思考。
同时,可以探索将还原问题应用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得到如下促进:1.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及答案,学生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还原和解答,学生将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案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答案的合理性来评估教案的效果。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a79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7.png)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标题: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教学文案介绍:还原问题是奥数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案针对四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有趣、实用的还原问题教学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技巧,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一组还原问题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出这些图片的完整形态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第二步:引导解题思路介绍还原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观察题干中已给出的信息,找到线索,推理出图片的完整形态。
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细节,从整体和局部角度思考。
第三步:学习解题技巧通过示例题展示不同类型的还原问题,并结合步骤讲解解题技巧。
例如,通过逐步添加丢失的图案、比例关系、位置关系等,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推理方法。
第四步: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还原问题,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交流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步:个人练习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还原问题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第六步:总结与扩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强化学习成果。
同时,提供更多的拓展题目,让学生继续锻炼解决还原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独立解题能力;2.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检查是否掌握了解题方法和技巧;3.提供一些解决较难还原问题的挑战题,评估学生的拓展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1.还原问题图片集合;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复制的练习题;4.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小组。
这套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还原问题这一重要的奥数题型。
四升五数学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5
![四升五数学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5](https://img.taocdn.com/s3/m/a0f58349102de2bd97058863.png)
还原问题例1、一个数减24加上15,再乘以8得432,求这个数是多少?练一练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
求某数是多少?2.某数加2,乘5,再减3得27。
这个数是几?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了7,十位上的9看成了4,结果得到的和是148。
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练一练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成7,十位上的8看成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2.小英在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几?例3、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的公路比全长的一半还多1千米,第二天修的比余下的一半还少3千米,还剩15千米没有修。
问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练一练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7米。
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2、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质量比总数的一半多12吨,第二天售出的质量比剩下的一半多12吨,结果还剩下12吨。
问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例4、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年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
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练一练1.竹篮内有若干个李子,取它的一半又ー个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人,剩下的李子平均分给余下的两个人,每人3个。
竹篮内原有李子多少个?2.兄弟俩争着挑26块砖,弟弟抢着装了一些,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去一半,弟弟不服,哥哥就还给弟弟5块,这时两人一样多。
问弟弟最初准备挑多少块?例5、树林里放着一堆苹果,有50个小朋友轮流从苹果堆里取苹果,取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这堆苹果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直到所有的小朋友都取过为止,地上还剩两个苹果,问地上原有多少个苹果?练一练1.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2个,第三次取出8个,篮里还剩下2个鸡蛋。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d8f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2.png)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的例题和解题方法;
2.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还原问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解题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式:
1. 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还原问题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的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暑假接力棒4升5答案教学设计
![暑假接力棒4升5答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cd36d6f46527d3240ce0c0.png)
暑假接力棒4升5答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4-liter 5-answer baton in s ummer vacation第 1 页共 3 页暑假接力棒4升5答案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暑假作业是在暑假期间需要完成老师或学校布置的作业。
暑假作业形式多样,不仅有学科作业,也有社会实践方面的作业,这样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安排。
本教案根据暑假作业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20xx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在20xx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票选里,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三轮投票击败西班牙马德里,获得20xx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
下图为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四个候选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常以“二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的气候特点。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2)据图分析在四个城市中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6分)(3)第一个图所示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简析其成因.并评价其航运价值的大校(18分)(4)结合图形及所学知识分析二,三两图中国家农业生产规模的特点及其机械化发展方向。
(8分)答案:第 2 页共 3 页(1):马德里地形闭塞;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每点2分,共4分)(2):位于南半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临大西洋(每点2分,共6分)(3):原因:流域内西部为山地,北部和南部均为高原,流域面积大;东部地势相对低缓,东南信风易深入内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沿岸有暧流流经,增湿作用明显。
流经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价值校(每点3分,共18分)(4):日本受山地影响农业规模小;而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阔,农业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afa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1.png)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教学案例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蚂蚁,你如何才能判断地球是圆的?”2.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你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如地平线的弧形、航空器的飞行轨迹等,然后根据这些线索还原出地球是圆的。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展示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的PPT,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解释还原问题是通过寻找线索、联系事实、推理和归纳,将已有的信息还原成未知的问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引导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并找出答案。
2. 让学生按照还原问题的方法,先列出这个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线索和已知信息,然后联系这些线索和信息,进一步推理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3. 指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案例,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 分发教学案例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2. 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还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自己解答的问题,并讨论大家的答案和分析过程。
2. 提醒学生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应用还原问题的方法。
四升五数学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5
![四升五数学暑假奥数培优—还原问题5](https://img.taocdn.com/s3/m/a0f58349102de2bd97058863.png)
还原问题例1、一个数减24加上15,再乘以8得432,求这个数是多少?练一练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
求某数是多少?2.某数加2,乘5,再减3得27。
这个数是几?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了7,十位上的9看成了4,结果得到的和是148。
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练一练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成7,十位上的8看成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2.小英在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几?例3、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的公路比全长的一半还多1千米,第二天修的比余下的一半还少3千米,还剩15千米没有修。
问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练一练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7米。
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2、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质量比总数的一半多12吨,第二天售出的质量比剩下的一半多12吨,结果还剩下12吨。
问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例4、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年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
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练一练1.竹篮内有若干个李子,取它的一半又ー个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人,剩下的李子平均分给余下的两个人,每人3个。
竹篮内原有李子多少个?2.兄弟俩争着挑26块砖,弟弟抢着装了一些,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去一半,弟弟不服,哥哥就还给弟弟5块,这时两人一样多。
问弟弟最初准备挑多少块?例5、树林里放着一堆苹果,有50个小朋友轮流从苹果堆里取苹果,取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这堆苹果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直到所有的小朋友都取过为止,地上还剩两个苹果,问地上原有多少个苹果?练一练1.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2个,第三次取出8个,篮里还剩下2个鸡蛋。
四升五 还原问题 教案
![四升五 还原问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782a1da38376bae1fae00.png)
四升五还原问题教案
第14讲按章办事
——还原问题
【教学内容】
《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
能回顾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1。
(4升5暑假奥数)还原问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4升5暑假奥数)还原问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b709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6.png)
(4升5暑假奥数)还原问题-学校数学四班级下册人教版一、单选题1.某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了一半,其次天卖出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这批水果还剩52千克。
这批水果原来一共有()千克。
A.104B.156C.2082.一个数减去5,再加上2,最终再减去3,结果是4.这个数是()。
A.8B.9C.103.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终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
假如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A.20,11,50B.19,7,55C.12,9,60D.11,15,554.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扩大一倍,若经17天就可长满整个池塘,则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天。
A.16天B.9天C.8天D.10天5.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假如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那么三个组全部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乙组原有图书()本.A.28 B.30 C.326.小娟用自己存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小说,后来妈妈又给她5元,她又用其中的一半多0.4元买了字典,结果还剩7.2元,那么小娟原来存了()元钱.A.20.4B.24C.19D.21二、填空题7.一种幼虫长得很快,每天增加的长度是前一天的一倍,第10天长到了64毫米,这条小虫第天长到8毫米。
8.把1根电线对折后再对折,再对折,三次对折后,这根电线长度是5米,对折前这根电线长米。
9.甲、乙、丙三个油桶,各装油若干千克,先将甲桶油的一部分倒入乙、丙两桶,使之各增加原有油的一倍,再将乙桶油的一部分倒入丙、甲两桶,使它们现有的油各增加一倍,最终同样将丙桶油的一部分倒入甲、乙两桶,也各使它们增加一倍,这是各桶的油都为24千克,问各桶原来分别装油多少千克?甲桶:千克乙桶:千克丙桶:千克10.一袋大米,第一天吃去它的一半少2千克,其次天吃去剩下的一半多2千克,还剩下10千克,这袋大米原有千克。
四升五(教案1)
![四升五(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b68f94ccf84b9d528ea7a72.png)
第一讲巧算加减法例1计算:(1)823+92—23;(2)823—92+177;分析根据题中数字的特点,综合运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可交换的性质,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说明(1)题运用了性质:a+b-c=a-c+b;(2)题运用了性质:a-b+c=a+c-b;例2:计算:(1)999+999*999;(2)9+99+999+9999.分析(1)题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2)题可采取“添1凑整”的方法。
说明(1)题运用了性质:a*b+a*c=a*(b+c)。
随堂练习:(1)937+115-37+85;(2)19+199+1999+19999+199999;(1)528-(196+328);(2)1308—(308-49);分析:加减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凑整”,即将能通过加减运算后得到整10,整100,整1000.。
的数,先运用性质计算它们的结果。
说明:(1)运用了性质:a-(b+c)=a-b-c=a-c-b;(2)运用了性质:a—(b-c)=a-b+c。
例4计算:(1)(4256+125+875)-256;(2)847-578+398-222。
随堂练习:(1)354+(646-198);(2)3842-1567-433-842;(1)701+697+703+704+696;(2)72+66+75+63+69.分析:(1)这几个数都接近700,选择700作为基准数,计算的时候,找出每个数与700的差,大于700的部分作为加数,小于700的部分作为减数。
用700与项数的积再加,减这些“相差数”就是所求的结果。
(2)选取这几个数的中间数69为基准数,先用69乘以项数,再口算出各数与69的差,通过加减相抵,就能很快求出和。
说明:若干个比较接近的数相加,可以从这些数种选择一个数作为计算的基础,这个数叫做“基准数”。
(2)中的“基准数”若选为70,求和更简便。
例6计算:100+99-98-97+96+95-94-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按章办事
——还原问题
【教案内容】
《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
【教案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
能回顾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案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案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教案过程:
2=44(个)
第二课时教案过程:
解读:(下一步)
教案反思:
还原问题要注意从结尾开始,一步一步倒推回去算,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条理,不乱、条理清晰、可以列表。
特别是例三一定要注意列表,还要注意每句话的理解。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例1:1955+50-6=1999
例2:(12-2)×2=20(个)
(20+2)×2=44(个)
例3:哥哥:12-6=6 6×2=12 12-8=4
弟弟:8+6=14 14-6=8 8×2=16
大胆闯关:
1、(30÷3+2)×4-9=39(岁)
2、123-30+5=98
3、(1+1)×2=4(个)(4+1)×2=10(个)(10+1)×2=22(个)
4、60÷3=20(本)
小强:20-3+5=22(本)
小明:20+3=23(本)
小勇:20-5=15(本)
5、12÷2=6(只)
第二棵树:6-4+2=4(只)
第一棵树:12-4=8(只)
练习册答案:
1、24
2、18个
3、(6-2)×2=8(颗)
(8-2)×2=12(颗)
(12-2)×2=20(颗)
4、670+30=700(元) 700×2=1400(元)(1400+250)×2=3300(元)
5、最后:96÷3=32(个)
补充练习:
1. 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再减去15后乘10,恰好是100岁。
”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
2.有一个数,把它乘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
问:这个数是几?3.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
问:最初乐乐拿了多少棵树苗?
4.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
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5.小璐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9,十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得到的“和”是243。
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6. 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1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5元,最后剩下125元,他原来有多少元存款?
7. 明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2看成4,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210,正确答案应是几?
8. 一只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5天长到40厘M,问:第3天长到多少厘M?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
1.88岁
2.22
3.28棵
4.甲组33本,乙组32本,丙组25本
5.299
6.540元
7.152
8.10厘M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