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之辐射防护

合集下载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一--含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一--含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一--含答案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下面哪个机构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D.国务院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2.目前各医院中最常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电离辐射类型是哪一类?(C)A.α射线B.β射线C.光子(γ射线和X射线)D.中子3.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许可证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并处(B)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4.关于放射性活度衰减规律,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A.加压、加热可以改变指数衰减规律B.加电磁场可以改变指数衰减规律C.机械运动可以改变指数衰减规律D.放射性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外部条件不能改变衰减规律5.探伤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常规监测频次为(C)A.两年一次B.一年两次C.一年一次D.一季度一次6.下列医学行为中,每次检查对病人带来的有效剂量最高的为:(D)A.胸部x射线透视B.上胃肠道透视C.胸部x射线摄影D.血管造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扩建甲级非密封工作场所属报告书项目B.生产III类射线装置属报告表项目C.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实验属报告书项目D.使用医用I类放射源属报告表项目8.取得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每(C)接受一次再培训。

A.二年B.三年C.四年D.五年9.我国采纳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剂量限值一致的标准,即各种人工辐射源所致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为:(A)A.1mSvB.2mSvC.3mSvD.4mSv10.表面污染水平可按一定面积上的平均值计算:皮肤和工作服取(B)。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题库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题库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题库一、背景介绍1.1 核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技术在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疗领域中的放射治疗、工业领域中的核测量技术、农业领域中的辐射杀菌技术等都离不开核技术的支持。

1.2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然而,核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问题。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将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1.3 建立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题库的必要性为了保障核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建立一套完备的培训题库对于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至关重要。

这可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有效防范辐射危害。

二、建设目标2.1 确保培训题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搜集整理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法规,确保培训题库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包括辐射物理学、辐射生物学、辐射防护学等相关知识。

2.2 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人员培训题库的内容应该依据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划分,包括医疗、工业、科研等不同领域的人员进行培训。

2.3 制定考核标准根据培训题库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从业人员在培训后能够达到相应的水平。

三、建设内容3.1 搜集相关资料从国家标准、法规、国际标准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培训题库的原始资料。

3.2 整理内容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区分不同领域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编目。

3.3 编写题目根据整理好的内容,编写相应的培训题目,涵盖辐射物理学、辐射生物学、辐射防护学等相关知识。

3.4 制定考核标准根据培训题库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包括考试形式、合格标准等。

四、建设成果4.1 建立完备的培训题库经过整理和完善,建立了完备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题库,内容全面、权威性强。

4.2 应用范围广泛该培训题库适用于医疗、工业、科研等多个领域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应用范围广泛。

4.3 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通过使用培训题库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加强了对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视。

核辐射防护措施

核辐射防护措施

核辐射防护措施概述核辐射是指在核反应中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辐射。

由于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本文将从防护措施的原则、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应用进行论述。

防护措施的原则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剂量,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以下是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缩短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减少辐射剂量的积累。

2. 距离原则: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越远,辐射剂量越低。

3. 屏蔽原则: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减少辐射的穿透。

4. 个人防护原则: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防护设备1. 防护服:防护服是用于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关键设备。

防护服通常由铅和钢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

使用防护服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的吸收。

2. 个人剂量仪:个人剂量仪是用于监测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的仪器。

它可以实时监测辐射剂量,一旦剂量超过安全范围,会发出警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3. 屏蔽设备:屏蔽设备主要用于实验室和核工业等场所,以减少辐射的泄漏。

例如,使用铅墙、铅玻璃和铅门等设备来屏蔽辐射的穿透。

4. 辐射监测仪器:辐射监测仪器用于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它可以用于实时监测辐射剂量,为防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

防护措施的应用1. 核电站:核电站是潜在的核辐射源,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核电站通常有严格的辐射控制区域和辐射监测系统。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定期接受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2. 医疗设施:医疗设施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需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遵循操作规程,并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辐射泄漏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3. 工业应用:核技术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无损检测、辐照灭菌等。

在进行这些工业应用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辐射安全和防护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从常识上讲,辐射安全和防护考核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核技术利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相关部门为了确保核技术利用的安全性,设计了由政府机构执行的辐射安全和防护考核制度,这一考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辐射测量和监测,检测各种辐射情况下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确保核技术的安全使用。

辐射安全和防护考核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辐射安全规范、辐射防护培训和辐射安全检查。

首先,辐射安全规范是指制定严格的辐射安全法规和标准,以及对辐射安全的监测、报告和处置等有关措施,以确保核技术的安全使用。

其次,辐射防护培训是指为操作人员提供辐射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在职时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辐射安全素质。

最后,辐射安全检查是指每隔一定时间(通常是一年或两年),由政府机构对企业和机构使用核技术和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确保按照《辐射安全规范》规定的标准操作,以减少辐射污染和潜在危害。

此外,辐射安全检查还包括对职业辐射环境的检查和调查,以及研究辐射污染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在进行职业辐射环境检查和调查时,专家们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各种设备和方法,对工作区域的辐射污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测,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进行辐射污染定量和定性评估时,通常会分析出相关污染源的辐射强度和污染范围,并根据辐射安全规范,提出有效的消除和控制辐射污染的措施。

有效确保核技术利用的安全性,必须对辐射安全和防护进行可靠的考核,科学设计有效的考核制度与技术手段,才能确保核技术利用的安全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对于辐射安全和防护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复杂的核技术利用环境及相关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和潜在危害。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严格而完整的辐射安全和防护考核制度,加强对放射源的防护和管理,实行辐射安全培训,持续重视和强化辐射安全检查,确保核技术的安全使用,保证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核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第七章辐射防护知识(精简版)

核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第七章辐射防护知识(精简版)

第七章辐射防护基础(P257-310)1.辐射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核技术利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2.使人们对核辐射的危害有一个正确了解,既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又要高度重视。

第一节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P257-258)一、辐射防护的提出1.实践证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2.做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的辨证统一。

3.辐射防护已成为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存在交叉领域。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1.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是: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2.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P258-264)1.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2.这种天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本底照射是迄今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

3.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因医疗照射及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核动力生产、核试验等,产生了不少新的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照射。

这类辐射照射称为人工辐射源照射。

一、天然辐射源1.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分为三类:①宇宙辐射,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质子、α粒子、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②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如3H、14C、7Be 等;③原生核素,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在引起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最为重要,由它们造成的有效剂量约为所有内照射辐射源贡献的70%。

3.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

放射性与辐射防护

放射性与辐射防护

放射性与辐射防护
放射性是指物质内部存在放射性核素并释放能量的属性。

放射性物
质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或核反应释放辐射能量,包括α、β、γ 射线、
中子等。

而辐射防护是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人体或环境受到放射性
材料辐射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确保放射性材料的
使用和处理不会对公众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辐射防护措施包括:
1. 时间:最简单且有效的措施是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尽量减少
暴露时间。

2. 距离:与辐射源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辐射强度。

3. 屏蔽: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铅等,来减少辐射的穿透。

4. 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
护目镜等。

5. 辐射监测:对辐射源和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
范围内。

6. 控制源的使用:限制放射性材料的使用和储存,并确保按照合适
的方法处理废弃物。

7.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与放射性材料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技能。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核能、医疗和工业等行业,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

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人们暴露于放射性材料所带来的风险。

医疗应用的辐射安全和防护

医疗应用的辐射安全和防护

治疗
敷贴 腔内 插植 放射性
药物
放射肿瘤学



远距放疗 近距放疗

射线 后装腔内

X 射线 组织间

电子束 模技术
中子
朮中Βιβλιοθήκη 护重粒子图像存
PA C S 储与传
输系统
影像医学
介入放射学
B-US CDI
超声 成像
磁共振 成像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adiology X-ray Diagnosis
伦琴( Roentgen ) 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
Nobel Prize in 1901
•自19世纪末X射线应用于医学领域 以来,诊断性X射线技术持续、稳定 地发展: •1895:伦琴发现X射线,并首先用 于临床影像
•1920s:钡餐透视 •1930s: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 •1940s: 血管造影术
1950s : 1960s :
荧光透视影像增强/导管插入术 稀土增光屏的早期工作
1970s : 计算机断层成像(CT)
1990s : 螺旋与多层扫描,CT透视技术;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
X射线诊断学
传统
透视 摄影 造影 断层
数字化
X-CT DSA DR CR
临床核医学
诊断
扫描机 像机 SPECT PET
天然辐射照射
宇宙射线
天然辐射
宇生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
一般场所: 天然本底为 2. 4 mSv/y,
多为内照射 (222Rn, 60%)
人工辐射照射
❖ 医疗辐射
放射诊断 放射治疗 核医学
❖ 核试验

核辐射防护原则

核辐射防护原则

核辐射防护原则核辐射防护原则是指在核能技术应用中,对人身、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的原则和方法。

核辐射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核技术应用中,必须要有完善的核辐射防护措施。

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优先、限制剂量、优化防护、控制环境和个人保护。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这五个原则。

1.预防优先原则预防优先原则即是在核能技术应用中,应该采用先防止事故的发生,再考虑如何处理事故的方法。

通过采取可靠的工序和设备,消除技术隐患,强化安全措施,预防核事故的发生。

2.限制剂量原则限制剂量原则即是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效地限制和控制人身和环境的辐射剂量。

人身的剂量控制是指保护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和周边居民、旅客等不受核辐射伤害的方法;环境的剂量控制是指保护环境,避免对大气、水和土壤等的污染和影响。

优化防护原则即是在保证核能技术应用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剂量,提高防护效果。

要根据不同的场所、设备、工艺及作业条件等,合理设计防护系统,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降低辐射剂量,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控制环境原则控制环境原则即是在核能技术应用的范畴内,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持环境污染的最小化,避免事故扩散和蔓延。

通过强化周边居民的临时避难、监测放射性物质分布和类型以及及时救援等措施,确保环境的污染不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5.个人保护原则个人保护原则即是在核能技术应用中,要为参加核能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保护装备,防止人员因为接受过多核辐射而受到伤害。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作业要求,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有效地保护参加核能工作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核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完善的核辐射防护措施。

各个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参与核辐射防护工作,保障核能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技术应用之辐射防护
作者:庄意豪
自进入20世纪人们开始了解核技术以来,核技术就不断地
发展壮大,并在核探测技术在地学的中的应用,核探测技术在工
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辐射防护于与辐射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核技术应用已经适用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
个角落,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已经离不开核技术的应用了!
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引起了人类对核的恐慌。

放射性
物质的泄露。

使人们谈“核”色变。

目前全球有500多座核反应
堆和5000多枚核弹。

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所以为
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核辐射防护就势在必行了。

在此笔者
就核辐射防护介绍展望一下,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
多多指教~~
为了定量地描述辐射对人体作用的生物效应,在辐射剂量与
辐射防护领域中引入关于剂量的若干必要的物理量:<一>1:
授予能T T=Rin+Rout+∑Q 2;吸引剂量D
D=DT ̄/dm 3:吸引剂量率W W=Dd/dt <二>:与个体相关的辐射量 1:当量剂量H H=∑
rWr·Dtr 2:有剂量计 E E=∑tWt·Ht 3:待积当量剂量
H50,T与待积有效当量剂量H50e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一方面由于衰变和排泄的减少同时
会浓积与某些器官或组织中形成内照射,某些器官或组织在50年内(对人体来说是足够长的时间)将要受到的是累积的当量剂量,即,H50,T=∫+50t0 Ht(t)dt H50,E=Wt,H50,t <三>与群体有关的辐射量Sh=∑I Hi·Ni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电离与激发的结果,电离和激发主要通过对DNA 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

(一)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与辐射有关的物理因素和与机体有关的生物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是指辐射能量,辐射类型,吸收剂量,剂量率及照射方式。

辐射类型:α,β,γ射线造成引起危害程度来说,对外照射α<β<γ,,对体内照射时则α>β>γ。

剂量率及分次照射:通常是剂量越大,生物效应就越显著,一次大剂量
和多次小剂量的效应也不同,分次越多,各次照射间隔越大生物效应越少。

照射部位和面积:照射部位不同产生症状不同,照射剂量相同,各次照射面积越大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

照射的几何条件:不同的照射条件所造成的生物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二)生物因素。

影响辐射生物学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体对辐射的敏感性。

辐射生物学研究表明,当辐射照射的各种物理因
素相同时,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或个体对辐射的反应
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不同生物体钟系的辐射敏感性:种系的演化程度越高,机体结构越复杂,对辐射的敏感性越高。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一般而言,随着个体发育过程的推进,对辐射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

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的辐射敏感性:一般,人体内的繁殖能力越强代谢越活跃,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对辐射
越敏感
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

中度敏感:感觉器官,皮肉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轻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

<二>危险度分析。

危险度分析是建立辐射防护基本原则的基础。

危险度分析用来评价辐射防护最优化。

危险和危害:危害是:指受照射样本中危害大小的数学期望。

危险是:指受照射样本的个体产生某种特定辐射效应的几率。

综上所诉:对核防护有一定的认识,由于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安全走进人们的视线,所以核安全前景十分光明。

背景辉煌。

所以选择核安全为日后的课题方向。

2009届能源系核工3班
庄意豪
2011年6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