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
• 降雨的等级: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 划分降雨强度。
降水强度等级划分
级别 小雨 中雨
24小时 降水量 <10.0
10.0
(mm)
—24.9
大雨
25.0 —49.9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50 100.0 >250.0 —99.9 —249.9
按一天中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首都北京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1956-2000年)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看“总量”,说“多少”
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 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看“极值”,对“月份”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 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差值”,说“变化” 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 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
•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 •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
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 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
形成很慢。
积水形成很快。
•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 •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
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 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
积水形成较快。
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
100
75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主要涉及降水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形成原因;掌握降水分布的基

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

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

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降水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降水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

握降水相关知识。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制作PPT。

2.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不同的降水现象,如雨、雪、雾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降水?降水的类型有哪些?

2.呈现(10分钟)

通过PPT呈现降水形成的原因,如水汽凝结、冷暖空气相遇等,同时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使学生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怎样。依据气温的上下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

水还包含哪种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测量?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商量以下问题。〔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某时段的降水量如右图所示,读出测量结果。学生看图商量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根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

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

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3.降水的测量方法;

4.降水的分布规律;

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

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

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

到地面的现象。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

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

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

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

素的影响。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

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

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

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

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教案

“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教案

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教案

绪论

地球上的降水是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降水不仅影响气候变化,而且对地

球上的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降水的定义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降水的定义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下的现象。

降水主要包括雨水、雪水、冰雹和霰等形式。降水是地球上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地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降水通常以单位面积的毫米或英寸来衡量。降水量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如小时、日、月、年)进行统计,并用于气候和水资源研究。

二、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降水的分布在地球不同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并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下是

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1. 气候带

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降水分布的重要依据之一。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由于季风

和对流活动的影响,降水量较大;而极地地区由于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较低。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受到温带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2. 地形

地形对降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山脉与山脉之间的洼地通常会形成降雨带,称

为雨影区。山脉阻挡了水汽的传播,导致风向上升时冷却和凝结,形成降水。因此,与山脉背风的一侧相比,山脉顶端和背风的一侧通常降水更多,而背风的一侧则较干燥。

3. 水体分布

水体的分布也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海洋的蒸发和释放大量的水蒸气,造成邻

近陆地的降水量较大。另一方面,大陆的内陆地区由于缺乏大型水体的蒸发供给,降水量相对较低。

4. 气象系统

大气环流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气旋等也是决定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降水量较低的地区,而低压系统和气旋往往伴随着降水的增加。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

降水的分布规律。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

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

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

知识的联

系和迁

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

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

列学习任务。

通过

小组学习,

能够学会

合作,交

往,不断促

进自我发

展的基本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

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

差异?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

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

超过2 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

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 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的成因。

教学准备:

1. 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状况,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2.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了解?降水有哪些类型?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

2. 讲解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雨、雪、冰雹、雨夹雪等。

3. 讲解降水形成的过程:降水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二是要有凝结核。

4. 讲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5. 讲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四、课堂练习

1.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降水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降水季节变化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过程、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学生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道了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等知识及学法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降水量的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难点:绘图和读图【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从什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前热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0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以此为依据,能够分析描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2、根据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重点】

1、降水与降雨概念的区别;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的分析与描述,以及降水类型的区别;

3、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

【难点】

1、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的分析与描述,以及降水类型的区别;

2、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

02第一课时——降水的变化

【课时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发现天气预报在播报气温的同时,还会播报各个地区的阴晴雨雪的状况。我们日常出行也得关注今日有没有降水,以便携带雨具。那什么是降水?降水就是降雨吗?我们就开始本节课降水的变化的学习。

一、降水的定义和观测

1、提问:降水是什么?是否等于降雨?展示降水的几种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并强调降雨是降水的主要类型。

2、简单介绍降雨的等级,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与方法,以及降水量类型,分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其中年降水量,指的是多年平均降水量。

(承转:既然我们时刻关注到降水情况,那么一个地区每天、每月和每年的降水量是一样的吗?)

二、降水的变化

1、展示某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和历年全国年降水量柱状图,直观得出同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存在着季节和年际变化。

2、展示AB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提问: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可得出A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而B地降水量季节差异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

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

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

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

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

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

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

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本节主

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本质,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降水这一概念,学生可能

已经有所了解,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类型和分布

规律,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

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类型和分布规律,降水对生活和

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

象地展示降水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和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4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气候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理解气候现象的重要内容。本节通过讲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了初

步的认识。但降水现象复杂多样,降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抽象难懂,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能运用降

水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增强学

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的形成机制,降水分布规律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降

水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降水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

探讨,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降水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分布情况。你还记得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定义吗?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吗?

初中地理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单位:东营市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观看动画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学情分析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7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

【自主学习】:(只要跟着河流走,就能够发现大海)

1、找出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2、通常用图来表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

量。

3、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两级地区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和内部降水;在温带,地区降水较多,地区降水较少;在山地,一般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4、通常情况下,降水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5、被称为地球“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

读图4.9,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呢?两地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带,亚欧大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当堂测验】:

1、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

A、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全球一样

2、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A、亚洲西部

B、赤道地区

C、亚洲东部

D、撒哈拉沙漠

3、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总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减少后增多

D、先增多后减少

4、有关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B、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比内陆地区多

C、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太平洋沿岸地区

D、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亚欧大陆内部

5、我国东南沿海的降水比西北内陆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人为因素

C、地形

D、海陆因素

6、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D、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7、下列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是()

A、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台湾山脉西侧降水少,东侧降水多

C、赤道地区多雨,极地附近少雨

D、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降水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8、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需要阅读()

A、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曲线图

C、等降水量线图

D、降水量饼状图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