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同步测试4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绥靖区〔〕消灭〔〕锐不可当〔〕击败〔〕2、分析第一那么文章标题,回答以下咨询题:所记的对象:所写军队的数量:所叙的地点:最有气概的两个词:要紧特点:"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何以见得:3、新闻的结构要紧包括、、三个部分。
新闻的最要紧特点是4、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讲讲哪句好,什么缘故?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依照地,而且扩大了依照地。
我们的依照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5、区不下句中加点的词: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消灭及击败一切抗击之敌。
6、在以下句子的重读词语下加点。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7、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抗击,甚为柔弱。
C、此种情形,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专门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能够渡完。
8、为下面这那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不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差不多列入国家开发打算。
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能够建12个梯给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
三峡总公司差不多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新闻两则练习4 (新版)新人教版
1 新闻两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阌.乡(Wén)阻遏.(è)逃窜.(cuān)绥靖..(suí jìng)B.荻.港(dí)阻塞.(sè)区域.(yù)踞.点(jù)C.泄.气(xiè)业已.(yǐ)纤.维(qiān)要塞.(sài)D.溃.退(kuì)管辖.(xiá)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指冲在最前面)B.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后,郭德纲的言行令传媒界哗然。
结果德云社停演整顿,两元老高飞,节目下台,书籍下架,“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C.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溃退:被打败而后退)D.谣言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只要对症下药,谣言不堪一击....!(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3.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________(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________(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_(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________(切断封锁占领)长江。
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而且是森林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语言特点?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
(不超过25个字)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毛岸英牺牲60周年而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2010年10月2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同步考练(附答案)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同步考练(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ī)B.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g)C.泄.气(xiè)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D.业.已(yè)要塞.(sài)歼.灭(qiān)英勇善.战(shàn)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自豪之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2018最新试题资料-《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有参考答案)
5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塞()当做()uì()退suí()靖区瓶塞()锐不可当()xiè()气è()豫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余部拒绝阻遏减租减息
B.微弱督战茂盛孤立据点
c.渡江扩展馁靖区毫无斗志
D.业已荻港抵抗阌乡
3.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消息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二、阅读题
(一)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消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相持〔〕要塞.〔〕1、依照拼音写汉字。
堵sè〔〕阻è〔〕 suí靖〔〕欢dù春节〔〕3、本文第一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表达顺序的安排,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刻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坚强,因此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因此,放在中路军之后来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全部渡过了长江。
4、新闻的六要素是、、、、、;新闻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分不是、、、、。
5、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抗击之敌,占据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宽敞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6、〝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那个地点采纳了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讲明了。
二、课内阅读训练。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专门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打算,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此处敌军抗击较为坚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消灭及击败一切抗击之敌,占据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宽敞地区,并操纵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答:2、〝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刻?答:3、〝所有预定打算,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答:4、〝此处敌军抗击较为坚强〞与哪句相照管?答:5、把〝我已消灭及击败一切抗击之敌〞改为〝我已消灭一切抗击之敌〞或〝我已击败一切抗击之敌〞能够吗?什么缘故?答:6、第6句〝占据〞〝操纵〞〝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什么缘故?答:7、上面文字分为两层,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 / 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 / ④⑤⑥⑦C、①② / 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 / ⑥⑦三、为下面这那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及答案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
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二、提高部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
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
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
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
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新闻两则》同步测试4
1 新闻两则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
歼灭()溃退()星宿()阻遏()管辖()绥靖()要塞()锐不可当()2.解释下列词语,并分别造句。
锐不可当:气势磅礴:3.文体常识简答。
(1)消息的六要素有哪些?(2)消息结构由哪五个部分组成?(3)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4.诗词填空。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2),江春人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4),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7)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与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绘的意境相似。
(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9)请用三个诗句依次写出春天来到人间时,草木生长,绿色由少而多的不同景象:,,。
5.名著阅览。
(12分)(1)填空。
(4分)①《龟兔赛跑》《狼来了》出自《》。
②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作品。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出自《》。
③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一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硬汉形象,他是;另一部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朋)国等奇异幻境,作品中的主人公是。
(2)仿照示例,从《水浒》一百零八将中任选三个人物,分别概写出一个相关的故事情节(示例除外)。
(3分)示例:①宋江怒杀阎婆惜②时迁东京盗宝甲③④⑤(3)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5分)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能力提高(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上第一课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锐不可当.(dāng )当.真(dāng)绥.靖(suì)阌.乡(wén)B. 杜聿.明(yú)要塞.(sài)阻塞.(sè)堵塞.(sài)C. 阡.陌(qiān)歼.灭(qiān)纤.维(xiān)纤.夫(qiàn)D. 殷.家汇(yīn)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2.填空:新闻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具有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即: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新闻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
在文体上,新闻既属应用文,又属______。
在结构上,新闻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在写法上,新闻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①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②国民党的______(广大、大量、多数)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__(反对、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______(作战、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__(坚固、巩固)的,______(弱点、劣势、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6.品味语言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个词,显现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应读“ y ai"。
C 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2.如下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歼灭(消灭)为“倾倒"之意。
答案:D3.对如下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某某为古宛县,位于某某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描写)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某某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某某。
(记叙)1新闻两如此时曹操与X 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记叙)遏(e )管辖(xi @溃退(ku 1) 锐不可当(d eng )B.磅礴(b mg) 歼灭(qi ai) 荻港(d i) 排山倒海(d co )C.绥靖(su 》某某(w u) 逃窜(cu高屋建瓴(l ing )D.阕乡(w cn)要塞(s e)殷红(y in) 负隅顽抗(y u )提示:A 项中“锐不可当'’的 应读“d aig B 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 岔g ".“歼灭"的“歼"应读“ ji——〃cn ;D 项中“要塞"“塞"应读“ s d ", “殷红"的“殷"遏(阻止)B.绥靖(安抚、平定)殷切(深厚、丰盛辖(管理)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高屋建瓴(建立)提示:D 项中“高屋建瓴 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建"三国它们立即散布我军当即占领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议论)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几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与区分,特别是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容易混淆。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幺?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幺?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幺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幺?体现语言特点是什幺?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溃( ) 绥靖(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一)(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八年级语文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新闻两则》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运用本课所学,比较下面这则新闻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间的异同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原载 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两文相同点:两文不同点:两文相同点: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渡江战役情况;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的无能;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洁的特点。
两文不同点: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
《人》文统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情况作介绍。
《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只交代时间、地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
1 新闻两则基础导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 杜聿.明(lù) 击溃.(kuì)B.要塞.(sài) 豫.州(yù)统率.(shuài)逃窜.(cuàn )C.阻遏.(jié) 西鄂.(è) 封锁. (suǒ) 锐不可当.(dānɡ)D.绥靖..(suǐjīnɡ) 皖.东(wán) 管辖.(xiá) 荻.港(dí)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4.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1)“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枝叶茂..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是森林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5.在下列语段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
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 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4doc
1.新闻两则[课内演练]一、基础知识1. 注音全对的一项:()A. 瑰(guī)宝荻(dí)港芜( wú)湖B. 殷(yīng)家汇高屋建瓴(lǐng)锐不可当(dàng)C. 绥(suǐ)靖阻遏(è)歼(jiān)灭C. 杜聿(lù)明王凌(léng)云白崇(suì)喜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 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4. 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A. 渡渡江度度日B. 歼歼灭纤搬纤C. 溃溃退遗遗忘D. 塞要塞赛比赛5. 填空新闻也叫,它用说话,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六要素是:、、、、、;五部分包括:、、、、。
历史上也有人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
“大江”在中国地理中指;“百万雄师”指,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
6. 选择与上文连接最恰当的一句:()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A. 但是随即纠正了错误。
B. 但是随即把错误纠正了。
C. 但是随即纠正了。
二、阅读理解(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
歼灭()溃退()星宿()阻遏()管辖()绥靖()要塞()锐不可当()2.解释下列词语,并分别造句。
锐不可当:气势磅礴:3.文体常识简答。
(1)消息的六要素有哪些?(2)消息结构由哪五个部分组成?(3)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4.诗词填空。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2) ,江春人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4)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 。
(7)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与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绘的意境相似。
(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9)请用三个诗句依次写出春天来到人间时,草木生长,绿色由少而多的不同景象: , , 。
5.名著阅览。
(12分)(1)填空。
(4分)①《龟兔赛跑》《狼来了》出自《 》。
②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作品。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出自《 》。
③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一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硬汉形象,他是 ;另一部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朋)国等奇异幻境,作品中的主人公是 。
(2)仿照示例,从《水浒》一百零八将中任选三个人物,分别概写出一个相关的故事情节(示例除外)。
(3分)示例:①宋江怒杀阎婆惜②时迁东京盗宝甲③ ④ ⑤ (3)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5分)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能力提高(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4.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
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21分)梯子周粲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
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
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
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
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
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3分)答: 16.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4分)答: 17.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6分)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答: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答: 18.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4分)答: 19.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
(4分)答: 答案:1.略2.略3.(1)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用事实讲话。
4.(10分,选填10处即可)(1)老大徒伤悲 (2)海日生残夜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水落而石出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斗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或: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每处1分,以填写正确的10处计分。
错别字1—3个扣1分,4—6个扣2分,以此类推。
)5. (12分)(1)(4分)①伊索寓言(2)(3分)②安徒生③鲁滨孙格列佛 (每处各1分)示例:③武松斗杀西门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⑤杨志卖刀(每处各1分)(3)(5分)示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示例二: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后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示例三: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
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
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示例四: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
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一)1、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2、“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21日下午五时 3、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抵抗较为顽强” 5、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6、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7、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二)1.C 2.B 3.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