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谱与支持向量机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合集下载

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 49 (1)
131
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陶旺林, 卢选民, 刘李娟
TAO Wanglin, LU Xuanmin, LIU Lijuan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西安 710129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129, China TAO Wanglin, LU Xuanmin, LIU Lijuan. Transmitter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local surrounding-line integral bispectrum.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49 (1) : 131-133.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identifying individual radio transmitters with the same model, a nove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dividual radio transmitters with the selected local surrounding-line integral bi-spectrum is proposed. The selected spectra and parameters significant for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signal form the identification feature vector,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based on mixed kernel function is used to realize the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ggested technique has a recognition rate of 90% , and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individual transmitters with the same model and manufacturing lot. Key words: radio transmitters; local surrounding-line integral bi-spectru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 mixed kernel function 摘 要: 对同类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

一种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一种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ZHAO o q n 。 P Gu - i g ENG a , W ANG n , T Hu Bi ENG Bo
(.Istt o fr ainE gneig nom t nE gnen nvrt hn zo ea 5 0 2 hn ; 1 ntu I om t n ie n ,I r ai n i r gU i sy i ef n o r f o ei e i,Z eghuH nn4 0 0 ,C ia 2 U i7 4 6o I . nt 2 0 fPA,We a h n og2 40 ,C ia i i a dn 62 3 hn) h S
J un lo mp trAp l ain ora f Co ue pi t s c o
I S 1 01 9 S N 0 — 081
2 2. 5— 01 0 01
计算机应用,0 2 3 () 16 4 2 16 2 1 ,2 5 :4 0—16 ,4 6 文章编号 :0 1 9 8 ( 02 0 10 — 0 1 2 1 )5—16 0 4 0— 3
u k o nsm ls osm xet h auew srbs u dr WG ( d iv i asi os) h o p t nn w a pe.T o eetn,tef tr a out n e e A N A dt eWht G us n N i .T ecm ue i e a e r
依据不 同通信辐射源 中振 荡器个体 的频 率稳 定度 不相 等这 一事 实, 出一种适 用 于多进 制数 字相 位调制 ( S 信 提 MP K)
号 的基 于分形维数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首先 对中频信号进行过 采样 , 然后提 取信号 瞬时相位 的信 息维数作 为分 类特征 , 最后利 用支持 向量机 ( V 分类器 实现样本属性的 自动判别。该方法特征 维数低 、 S M) 分类 简单, 对加性 高斯 白

一种基于循环谱切片的通信辐射源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循环谱切片的通信辐射源识别方法

摘要 : 提 出一 种 基 于循 环谱 切 片 的 通 信 辐 射 源 个 体 识 别 方 法 。 通 过 计 算 信 号 的循 环 谱 密 度 矩 阵 , 将 循 环 谱 密度 切 片 作 为 初 始 高维 特 征 , 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 降维处理得 到指纹特征 矢量 , 最 后 采 取 概 率神 经 网络 分 类 器 实现 辐 射 源 的 个 体 识 别 。通 过 对 2 O部 手 持 机 的 实验 表 明 , 使 用 该 方 法提 取 的特 征 矢 量 能 够 较 好 地 反 映
Ch e n Z h i we i ,Xu Zh i j u n,Wa n g J i n mi n g,Xu Yu l o n g,Ko n g Le i
( C o l l e g e o f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En g i n e e r i n g ,P L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Na n j i n g,2 1 0 0 0 7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 me t ho d ba s e d o n c y c l i c s pe c t r um de ns i t y s l i c e f o r e mi t t e r i de n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p r e s e n— t e d . Th e s i gna l c y c l i c s p e c t r um d e n s i t y ma t r i x i s c a l c ul a t e d a nd i t s s l i c e i s u s e d a s t h e i ni t i a l hi gh — d i me n s i on f e a t u r e . Th e n t he p r i n c i pa l c o m po ne nt a na l y s i s me t h od i s us e d t o d e s c e n d t he d i me ns i on a n d ob t a i n t he f i n ge r p r i nt f e a t ur e v e c t o r . Fi na l l y,t he e mi t t e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r e a l — i z e d b y us i ng t h e ne u r a l ne t wo r k c l a s s i f i e r . The e xp e r i me nt a l r e s ul t s b a s e d on 2 0 i nt e r pho ne s

基于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基于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识别方法,即采用高阶谱分析对辐射源个体特征参 数进行提取,并在特征 向量 中融合了对分类具有显 著贡献 的特征参数。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完成对相 同型 号 、相 同批 次 、工 作参数 相 同的 电台进行个 体 识别 。在 1d 信 噪 比的条件 下 ,识别 正确 率优于 5B
Ab t a t sr c :Ba e n t e b s e t n s d o ip c r a d RBF a n w t o o e t y n i ee t r n mitr ft e s mo e s h a , e meh d f ri n i i g d f r n a s t s o h a d f t e d lwa p e e td Th ee t d s e t n a a tr i n f a tf rc a s c t n o h e e v d s n ! o m e i e t c t n r sn e . e s lc p c r a d p r mee s sg i c n o ls i ai fte rc i e i a f r t d n i a i e a i i f o  ̄ h i f o fa u e v co , n e tr e tr a dRB su e o r aiet eid v d a i e t c t n Ex e i n e ut h w ta t e meh di b e t F wa s dt e l h n i iu l d n i a i . p rme t s l s o h t h t o s a l z i f o r s o c a s yt es mo e t n mi e wi na c r c t f ols h n9 % u d r h n io me t f o r NR. l si h f a d lr s t r t a t ha c u a yr eo n e st a O a n e t ee vr n n o l we S Ke ywo d : e e tdb s e t ; BF i d v d a i e t c t n r s s lc e ip e r R a ;n iiu ld ni ai i f o

嵌入注意力机制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嵌入注意力机制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第44卷 第1期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ol.44 No.12022年1月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January 2022文章编号:1001 506X(2022)01 0020 08 网址:www.sys ele.com收稿日期:20210118;修回日期:20210515;网络优先出版日期:20210712。

网络优先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22.TN.20210712.1656.024.html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908085MF202)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引用格式:曲凌志,杨俊安,刘辉,等.嵌入注意力机制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2,44(1):20 27.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犳狅狉犿犪狋:QULZ,YANGJA,LIUH,etal.Methodforindividualidentificationofcommunicationradiationsourceembeddedinattentionmechanism[J].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2022,44(1):20 27.嵌入注意力机制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曲凌志,杨俊安 ,刘 辉,黄科举(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合肥230037) 摘 要:复杂电磁环境中,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现有神经网络识别算法对于通信电台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双层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首先,以空间注意模块和通道注意模块构成注意力机制。

其次,在一维残差网络中嵌入双层注意力机制,提高对关键特征的学习能力。

最后,在实际数据集上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实验证明,相比于残差神经网络算法,所提方法既能保持模型较好的稳定性又在数据集上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低信噪比;辐射源识别;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中图分类号:TN911.7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12305/j.issn.1001 506X.2022.01.03犕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犮狅犿犿狌狀犻犮犪狋犻狅狀狉犪犱犻犪狋犻狅狀狊狅狌狉犮犲犲犿犫犲犱犱犲犱犻狀犪狋狋犲狀狋犻狅狀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QULingzhi,YANGJunan ,LIUHui,HUANGKeju(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犈犾犲犮狋狉狅狀犻犮犆狅狌狀狋犲狉犿犲犪狊狌狉犲狊,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犇犲犳犲狀狊犲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犎犲犳犲犻230037,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complex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anovelcommunicationradiationsourceidentificationmethodcombiningdouble deckattentionmechanismandresidualnetworkisproposedtosolvetheproblemthattheexistingneuralnetworkidentificationalgorithmisnotaccurateenoughincommunicationstationidentificationunderlowsignaltonoiseratiocondition.Firstly,spatialattentionmoduleandchannelattentionmoduleareusedtoconstructtheattentionmechanism.Secondly,atwo layerattentionmechanismisembeddedintheone dimensionalresidualnetworktoimprovethelearningabilityofkeyfeatures.Finally,theeffectivenessofthealgorithmisverifiedontheactualdataset.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comparedwiththeresidualneuralnetworkalgorithm,theproposedmethodnotonlymaintainsbetterstabilityofthemodel,butalsohasasignificantimprovementeffectonthedataset.犓犲狔狑狅狉犱狊:lowsignaltonoiseratio;radiationsourceidentification;attentionmechanism;residuallearning0 引 言辐射源个体识别(specificemitteridentification,SEI)是指提取同型号、同批次通信辐射源信号中的个体特征来识别不同辐射源个体的过程[1]。

浅议信息源个体识别

浅议信息源个体识别
学 术 论坛
浅议信息源个体识别
萱 艳 磊
பைடு நூலகம்
( 国人 民武装 警察部 队学 院 河北廊 坊 050) 中 600
摘要: 本文根 据瞬 态信 号的非 线性特 征, 采用 递 归图的 分析方 法提取 瞬 态信 号的起 始 时刻 , 然后采 用 小渡 变换 进 行特征 提取 , 此基础 上采 在 用遗传 算法挑 选 出分辨 能 力强的特 征, 用支持 向量机 的分 类 器实现 对通信 辐射 源信 号 的个体 识别 。 利 关键词 : 息源 识别 细微 特征 小 波变换 遗传 算法 信 中 图分 类号 : N9 T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79 1 ( 0 20 . 1 60 1 0 — 4 62 1 ) 30 9 —2
小波变 换是一种较新 的信号分析工具, 它提供了一种分析多尺 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 波变换在遥 感 小 在通 信 信 号 个体 识 别 中, 参数 估 计 和 特 征提 取 是 非合 作 通 信 领 度 或多分辨 率信号的方法 , 如 图 图像 边 缘 检 域 内两类 非 常 重 要 的 问题 , 是 通 信 及相 关领 域 的 一个 研 究 和 应用 领 域 中 的 应 用 相 当广 泛 , 数 据压 缩 , 像 纹 理 分 析 、 也 图像 降噪以及图像融合等 。 的热点 。 通信信 号个体识别研究 的重 点是通信 电台设 备的细微特 测 、 对 于 任 一信 号 s ) 散 小 波变 换 可 表 示 为 信 号 与小 波 函 数 的 (的离 t 征 , 军事通信侦察 中有着 重要 的战术价值。 在 内积 , 即
1、 引 言
2 通信 信 号 特 征 分 析 、

通信信号指纹特征是信号本身所具有 的, 能够反映信号个体特 ^七 点的技术特征 。 针对通信体制、 调制样式 、 信号频率均相 同的信号进 其 中s ) ( 为待 分析 信号 , n j 为尺度参 数 , 为平 移参数。 k 采用小波 行 个 体 识 别 问题 , 息 源 特征 就 是 由于 辐射 源 在 制 造过 程 中的 各 种 变换将信号分解为高频和低频两部分, 信 再将低频部分分解为高频和 随机 因素造成 的个体 差异 , 这些 差异会体现在 辐射源输 出的信号 低频 两 部 分 , 此 反复 可实 现多 分 辨 分 析 。 先 对 信 息 辐 射 源 信 号 如 首 上, 具 有 一 定 的 稳定 性 和 各 相 同 的 变 化 规 律 f 二并 1 ] 。 进行多尺度的一维离散小波变换, 在每一尺度 , 可得到与原始信号 2 信 息 源细微 特征 应 该具 有 以下特 点 . 1 相 关性 较高 的近似系数和包含辐射信号细节信息 的高频系数( 细节 () 征参 数的完备性和普遍性 : I特 所提取的细微特 征能够 充分 系数)然后对近 似系数再进行 下一尺度 的小波分解 , , 依此重复 , 将 体现通信 电台的个体特征 , 并且是任意个 体都普遍存 在的, 而不是 得到所有分解尺度的细节系数 以及最终分解尺度的近似系数 。 假设 仅仅存在于部分个体 中 ; 对信号进行n 尺度小波分解, 可得到n 个细节系数和1 个近似系数, 分 则最终可得到( + ) n 1个特 () 征参 数的多样性和唯一性 : 2特 个体的属性应 由多个特征参 别计算 细节系数 以及近似系数的能量值 , 这样可得 到1 (+1 Xn ) 维特征向量F 这(+1 。 n ) 个特征向量即可 数组成 的特征集合来描述 , 任意个体都可 由一组唯一的特征向量来 征波段 , 代表每个辐射 信号的细微特征信息【 4 】 。 区别于其它个体 ; 33特征 选 择 () 征参数的可检测性 : 3特 特征参数应该能够 利用 当前先进的 般 情 况 下 , 有 在 特 征矢 量 中包 含 了足 够 的 类别 信 息 , 能 只 才 技 术 手 段 , 过 有 限 次 观 测 检 测 出来 , 有 相 当 的 可行 性 ; 通 具

基于多谱与支持向量机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基于多谱与支持向量机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p r mee s ae a o td a a i e t r e tr a d t e sg i c n e t r aa t r f rca s c t n o h e ev d a a tr r d p e sb s f au e v co n h inf a t a u e p r mee s o ls i a i ft e r c ie c i f i f o sg a a e s n rt e o f r h e e t r e tro d n i c t n in l r y ce i d t m t e n w f au e v co f ie t a i .A e to sn u p r v co c ie z o i f o n w meh d u i g s p o e tr ma h n t
关 键 词 : 部 积 分 双谱 ; 持 向量 机 ; 函数 ; 射 源 个 体 识 别 局 支 核 辐
中 图 分 类 号 :P 9 . T 3 14 文献 标 识 码 :B
Tr n m it r I i i ua d ntfc to s d o Po y p c r a s te nd v d lI e i a i n Ba e n l s e t a i
第2 卷 第1期 7 1
文 章 编 号 :0 6— 3 8 2 1 ) 1—04 0 10 9 4 (0 0 1 39— 5



仿

21年1月 00 1
基 于 多谱 与 支 持 向量 机 的通 信 辐射 源个 体 识 别
杨 举 卢选 民 周 亚建 , ,
(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西 西安 702 1 陕 119; 2 .北 京 邮 电 大 学信 息 安 全研 究 所 , 京 107 北 0 86) 摘 要 :研 究 电 台 信 号 性 能识 别 问题 , 对 同类 辐 射 源 个 体 难 以分 类 识 别 的 特 点 , 消 除 噪 声 , 别 有 效 信 号 , 用 一 种 局 部 : 针 为 识 采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研究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研究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研究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对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提高军事通信侦察对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取通信辐射源发射机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硬件设备差异特征,可以分辨接收的信号来自哪个通信辐射源。

然而,提取这些细微的辐射源个体差异特征非常困难,使得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研究成为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具有理论及实用价值的个体识别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部分算法在实际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基本理论研究。

分析了通信辐射源射频指纹特征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流程,构建了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理论框架。

在建立通信辐射源个体特征信息的编译码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辐射源个体识别系统的理论性能,指出辐射源个体识别处理流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个体特征信息的损失。

2.基于发射机非线性模型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研究。

在分析通信辐射源个体差异特征的生成机理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发射机功放非线性行为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可以刻画辐射源发射机功放的弱记忆非线性行为。

针对单器件非线性参数特征不足以精细建模辐射源发射机的个体差异,研究了发射机正交调制器畸变和功放非线性行为联合建模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得到的个体特征向量可以更好地刻画不同发射机差异。

考虑到难以精确建模和求解发射机中包含的所有模拟器件非线性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测度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将辐射源发射机整体视作一个非线性系统,直接提取发射机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可有效分辨不同的辐射源发射机个体。

3.基于统计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研究。

为避免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过程中依赖人的主观经验导致的个体差异信息损失,研究了三种基于统计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基于信号暂态稀疏表示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利用低维特征空间暂态稀疏表示,采用重构误差最小化原则训练特征提取器,并据此分辨新样本的辐射源类别属性。

通信特定辐射源识别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

通信特定辐射源识别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

2021年2月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February 2021 第42卷第2期通信学报V ol.42No.2通信特定辐射源识别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何遵文,侯帅,张万成,张焱(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针对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变换投影、集成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融合分类方法。

首先,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多种变换得到三维特征图像,据此构建信号的时频域投影以构建特征数据集,并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对数据集进行扩充。

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双阶段识别分类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初级分类器分别对3类特征数据集进行学习,得到初始分类结果。

最后,通过叠加融合学习初始分类结果,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

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相比基于单一特征提取方法和经典多特征提取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使用室外典型场景多径衰落信道模型对辐射源信号进行了处理,所提模型仍可进行有效识别,能够适用于复杂无线信道环境的应用。

关键词:特定辐射源识别;生成对抗网络;多特征融合;集成学习中图分类号:TN911.7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21028Multi-feature fus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communication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HE Zunwen, HOU Shuai, ZHANG Wancheng, ZHANG Yan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 multi-feature fus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channel transform projection, integrated deep learning an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was proposed for communication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First,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 images were obtained by performing various transformations,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projection of the signal was constructed to construct the feature datasets. GAN was used to expand the datasets. Then, a two-stag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feature fusion was designed. Deep neural networks were used to learn the three feature datasets, and the initial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nally, through fusion and re-learning of the initial classification result, the fi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gn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higher accuracy than the singl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The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e outdoor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method has certain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to adapt to the complex wireless channel environments.Keywords: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multi-feature fusion, ensemble learning1 引言特定辐射源识别(SEI,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是将接收到的脉冲波形与唯一发射器进行关联[1]。

奶牛个体识别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畜牧兽医论文-农学论文

奶牛个体识别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畜牧兽医论文-农学论文

奶牛个体识别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畜牧兽医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为了解个体识别在奶牛生产中记录产奶量、监控采食活动、监测卧床行为、追踪活动轨迹以及其他生产项目中的研究现状,以奶牛、个体识别、识别方法和生产应用为关键词,对2008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根据识别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三类识别方法,即人工机械识别、接触式电子识别和图像生物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识别方法、现代化生产应用以及国内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结果表明:1)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对奶牛个体的伤害较小,可以在很多方面克服环境的干扰。

2)目前智能识别技术与奶牛行为活动监测相关联,可以全面掌握个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3)国内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个体的智能化识别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个体识别技术研究应该着重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为建立完整的自动化奶牛监测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奶牛; 个体识别; 识别方法; 生产应用概况;Abstract: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of dairy cows during production in recording milk yield,monitoring feeding activity,monitoring bed behavior,tracking activity track and other production projects,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dairy cow identification 2008-2018 are retrieved by using dairy cow,individual recognition,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application as keywords.The results show that:1)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biometrics identification could overcom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in many aspects to reduce harm to individual cows.2) Currently,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ed with the monitoring of cow behavior could comprehensively monitor individual health status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3)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computer vision,which build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system compatibility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automatic cow monitoring system.Keyword:dairy cow;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duction application;随着集约化牧场的不断增多,精准畜牧业逐渐成为牧场高效管理理念,大数据化管理系统可以为集约化牧场提供关键生产指数和早期预警[1]。

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

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Warfare Technology2019,34(4) 中图分类号:TN9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30(2019)04-0040-04收稿日期:2019-05-16;修回日期:2019-06-11作者简介:刘博(1977 ),男,博士,工程师㊂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刘 博(海军91001部队,北京100063)摘要:辐射源个体识别(SEI )作为最重要的非合作识别手段,在传统分选识别技术很难处理的新型多功能雷达的目标识别领域表现出优异性能,在国外已经得到长期发展和广泛应用㊂首先介绍了美国在SEI 领域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并对我国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类㊂最后对未来我军的SEI 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㊂关键词:辐射源个体识别;非合作识别;发展建议DOI :10.3969/j.issn.1674-2230.2019.04.008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uggestion on Technologyof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LIU Bo(Unit 91001of PLA,Beijing 100063,China)Abstract :As the most important non-cooperative means,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SEI)perform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chnology which is hard to deal with multifunctional radar iden⁃tification.SEI develops in long term and is widely used abroad.Firstly,the develop venation is introduced in SEI area so many years in USA,and the correla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s systemized and stly,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development of SEI in the future are proposed.Key words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non-cooperative identificaion;development suggestion1 引言一直以来电子侦察识别作为最重要的非合作识别手段,在战场目标识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电子侦察识别通过测量雷达重复周期㊁载频㊁脉宽㊁幅度等信号参数,处理后识别雷达型号㊁工作模式等目标信息,掌握电磁态势㊂然而随着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多功能雷达的信号样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信号参数呈现出多变和不同模式间的参数交错,基于传统的电子侦察识别方法对于目标的识别变得愈加困难㊂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准确地对目标进行干扰㊁打击,必须做到在目标集群条件下个体的区分,并能给出有效㊁实时战术决策,需要得到具有针对性的个体信息㊂为此,辐射源个体识别(SEI)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准确提供有关敌方雷达配置㊁调动等重要的军事情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㊂辐射源个体识别(SEI)技术利用雷达自身的无意调制信息对个体进行识别㊂SEI 装备可以接收远距离信号,具有识别准确率高㊁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等技术优势,可与其它识别手段相互配合,能够识别同型雷达的不同个体,具有对雷达辐射源唯一性识别的能力㊂4电子信息对抗技术㊃第34卷2019年7月第4期刘 博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2 国外发展脉络 二战期间对于电报按键的识别可以作为个体识别的最早需求之一㊂美军SEI 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多部门机构重视,在不同时期的关键节点都有政府机关参与推动技术发展㊂2.1 美军技术发展与试验20世纪60年代后,美军为实现 对某一特定移动通信信号发射系统的识别㊁跟踪和定位”这一目标,对辐射源识别提出要求,并逐步发展形成SEI 的概念㊂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是美国海军科研项目和先进技术开发的重要研究机构,早在1977年,便开始了SEI 技术的研究㊂在1986年,美国国防部制定 基于观测与特征的智能情报分析体系”(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 intelli⁃gence,MASINT),明确提出对射频辐射源个体的供电子系统㊁开关子系统的无意调制中所蕴含的特征进行研究㊂199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意识到NRL 工作的重要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邀请多家来自工业和军方的实验室制定国家标准㊂之后,美国SEI 装备技术发展进入了快速阶段㊂美军针对SEI 装备和算法不断升级改进,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验证工作㊂1996年,美国海军进行的先进电子战技术项目(AEWT)中,SEI 技术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㊂后来,美国军方将改进的UYX-4SEI 系统搭载到TacSat-1进行测试试验,在TacSat-2上,通过进一步改进SEI 载荷并增加AIS 载荷等进行了目标识别试验,SEI 星载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小型化㊁高可靠性装备研制走向成熟,如图1所示㊂图1 TacSat-2载荷美国军方2002年进行的 千年挑战”(MC -02)演习,作为SEI 设备能力以及军方一体化能力的典型的验证试验,意在测试军队未来面向网络中心战,使用更先进的武器和战术的能力,如图2示㊂2009年,在 三叉戟勇士2009”演习中,NRL 的 海上节目”项目得到好评,改进后的AN /SSX-1系统,展示了更高精度的定位和识别能力㊂美军于2004年设立 Specific Emitter ID”项目,目的是打造海陆空立体全方位SEI 侦察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融合与共享,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2016年㊂图2 美军 千年挑战2002”演习示意图2.2 美军列装装备示例美军一直高度重视对SEI 设备应用,联合包括Northrop Grumman㊁洛马㊁Condor㊁通用㊁Litton 等公司,在美军所有武装部队的船只㊁飞机㊁潜艇㊁卫星和地面平台上都已经安装SEI 设备㊂Northrop Grumman 公司一直与美国政府和海军进行密切合作㊂2003年,NRL 与洛马公司对安装了ALQ-217ESM 系统的E-2C 预警机进行SEI 升级改造,并推广至最新的改进型E-2C 鹰眼2000”和E-2D 预警机;2004年对P-3C 换装ALR-95ESM 系统,使其具备了SEI 能力㊂美国海军的新型广域海上无人机监视系统MQ-4C(基于RQ-4 全球鹰”平台)上的AN /ZLQ-1ESM 系统也具有SEI 功能的㊂洛马公司多次对美国海军新一代潜艇电子战系统AN /BLQ-10(V)系列进行升级改造(最近一次是2019年),并在窄带侦察分系统中集成SEI 设备,使其具备全频段侦察定位和SEI 能力㊂Condor 公司1995年与NRL 共同开发了SP-110信号处理器,同年6月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确定为进行UMOP 采集的标准设备㊂14刘 博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投稿邮箱:dzxxdkjs@美国海军通过Shipboard EW Improvements项目研发的AN/SSX-1系统满足了水面舰艇SEI能力需求,2002年被通用公司用于 水面电子战改进项目”(SEWIP)㊂由Litton公司研发的AN/SLQ-32(V)系统广泛用于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70年代开始列装,后经不断改进,已具备SEI能力㊂通过与技术实力强大的企业联合,美军持续推动SEI技术和装备发展,并同步对现役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技术能力与实战能力的结合与提升㊂3摇国内技术研究情况 我国在SEI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目前SEI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单位主要有国防科技大学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有关研究院所㊂技术研究方面可分为细微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的设计㊂传统的特征提取是基于脉冲参数如PRI㊁RF 等和信号的样式匹配,这些量化后的特征无法精细表达个体差异;传统的分类器的设计是基于门限,而基于个体的信号差异很小,明显传统的门限设计已经无能为力㊂目前,典型的基于 指纹”特征方法包括:基于信号脉冲包络等常规检测方法,基于信号高阶谱㊁双谱㊁小波包分解等变换域方法㊁基于雷达模糊函数的特征统计方法等㊂对分类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包括求基于原始数据的数据库规律的统计方法㊁SVM等机器学习方法等㊂ 指纹”特征的提取是实现个体识别最重要的环节㊂我们知道 指纹”特征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内部器件的电路特性㊁内部噪声特性等的细微差别,导致在发射信号上的无意调制㊂叶浩欢等在考虑多普勒效应的条件下,对工程中常用的脉内无意调频与无意调相特征进行了可分性比较,仿真实验以及多个实测雷达的个体识别试验结果显示,脉内无意调相特征对噪声的鲁棒性相对更强[1]㊂这为研究无意调制的个体识别提供了实验例证㊂例如,梁红等提出了基于调频指数特征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利用调频指数参数的变化状态来识别辐射源[2]㊂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辐射源个体的频率稳定度也不尽相同,足够时间的信号测量可以得到频率的稳定度值,汪勇等在短时频率稳定度特征分析的FSK信号个体识别中就是利用了信号稳定度特征[3]㊂王磊等提出了基于模糊函数子空间特征优化的个体识别方法,对无意调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进行模糊函数分析提取特征[4];王宏伟等提出基于脉冲包络前沿高阶矩特征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以脉冲包络前沿波形的高阶矩特征作为辐射源的 指纹”特征,进行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5];梁红海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采用EMD方法提取杂散成分的频域特征作为信号的细微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对多个通信辐射源个体进行分类识别[6]㊂总结以上方法的特点,一方面有些算法需要知道信号调制信息等先验知识,单个特征的使用往往不能完整表征辐射源个体信息;另一方面,有些特征在实际环境中可能容易受外部噪声或应用条件影响,必须对信号强度㊁环境信噪比㊁信号密度和质量等提出要求,限制条件较多;还有,不同的特征之间有重叠性也有互补性,应用时很难把握这些特征之间这种动态的㊁复杂的使用条件㊂对分类器的研究也有很多,如统计决策㊁模糊判决㊁神经网络㊁模式库匹配等机器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自动总结个体间的信号差异实现个体识别,发现数据模式规律㊂陈沛铂等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能够消除弯折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瞬时幅度以及瞬时频率的距离测度,实现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7];史亚等利用机器学习提出一种基于核层面信息融合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框架,获取支持向量机的分类超平面,最终实现对辐射源信号的分类[8];杨立明等提出先使Fisher判别主成份分析进行预选和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识别,构建了可以识别辐射源威胁差异的分类器[9];蔡忠伟等采用选择双谱作为个体识别的基本特征向量,并融合了对分类具有显著贡献的辐射源特征参数,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了对通信辐射源信号的个体分类识别[10]㊂设计分类器实现简单,识别速度快,但是其缺点是对先验知识的依赖性很强,对于参数不全㊁参数畸变等许多新体制的雷达无能为力;利用专家24电子信息对抗技术㊃第34卷2019年7月第4期刘 博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建议系统的分析经验来形成的推理规则的识别技术,需要专家深入地对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就有较强的主观性,并对处理的实时性带来影响,不利于一体化建设㊂4 研究建议 鉴于以上现状,对后续的发展和研究有以下方面的需求和建议㊂4.1 SEI数据标准单个设备作用范围和侦察的目标有限,多个装备的海量数据联合应用㊁并协同工作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㊂为了能够保证不同设备间数据及时地共享㊁数据库互联互通,必须需要一个统一的算法架构㊁数据格式㊁通信标准,保证识别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㊂统一的软硬件处理架构还可以降低研制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并进一步做到设备维护的规范,包括采用标准总线㊁标准接口等,物理尺寸能够兼容和互换㊂4.2 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基于海量数据统一构建的数据库利于多装备一体化和高效的识别㊂装载在不同平台上的各种传感器获得了海量的目标数据,建立一套完整㊁流畅㊁高效的处理和管理方法,使得这些数据准确㊁全面地得到分析和标注,进而积淀成为可以普及应用的识别库和知识库,对于应用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㊂同时,还需要统一维护数据库的标准㊁并制定灵活㊁开放㊁兼容性强的数据库规范,因为对于数据库管理,不同规则库间的融合开销很大,统一的数据库建立㊁修改㊁排列和融合等管理体系可以使得查找㊁匹配和关联的效率大大提高㊂4.3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除了数据库构建㊁新特征的提取和分类器的设计对SEI设备性能影响极大,现有识别模型也存在特征分类性能不稳定㊁适应性不足问题㊂如前文所述,只有结合更多特征才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完备地表示个体信息,设计更加针对性的机器学习方法㊂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在图像检测识别领域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应用广泛,而在SEI领域由于输入数据和信号产生机理的不同,还没有有效地进行实践㊂因此,利用基于原始数据的深度学习方法提取更多信号特征,是未来解决大数据处理和消除冗余的关键,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价值㊂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辐射源个体识别(SEI)起源,国外SEI技术研究㊁装备发展及国内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SEI装备在细微特征提取㊁分类器设计方法及识别算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SEI技术发展研究建议,希望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和实际解决问题提供帮助㊂参考文献:[1] 叶浩欢,柳征,姜文利.考虑多普勒效应的脉冲无意调制特征比较[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34(11):2654-2659.[2] 梁红,骆振兴,楼才义.基于调频指数特征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31(4):77-79.[3] 汪勇,段田东,刘瑞东,等.短时频率稳定度特征分析的FSK信号个体识别[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2013,11(6):880-885.[4] 王磊,姬红兵,史亚.基于模糊函数特征优化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30(1):74-79.[5] 王宏伟,赵国庆,王玉军.基于脉冲包络前沿高阶矩特征的辐射源个体识别[J].现代雷达,2010,32(10):42-45.[6] 梁江海,黄知涛,袁英俊,等.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8(4):393-397.[7] 陈沛铂,李纲.辐射源个体识别中的模板分段寻优算法[J].现代雷达,2016,38(3):43-46. [8] 史亚,姬红兵,朱明哲,等.多核融合框架下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36(10):2484-2490.[9] 杨立明,哈章,杨晓蓉,等.辐射源个体识别中分类器应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28-32.[10] 蔡忠伟,李建东.基于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J].通信学报,2007,28(2):75-79.34。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自编码器构造方法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自编码器构造方法

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自编码器构造方法
黄健航;雷迎科
【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
【年(卷),期】2018(043)011
【摘要】自编码器算法具有不依赖有标签样本进行有效特征学习的特点,适合应用于电子对抗中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任务,但其主要局限在于其性能取决于结构参数的设计.为提高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任务中自编码器性能,提出了一种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自编码器构造方法.提取通信辐射源信号的高阶积累量,根据调制信息估计自编码器结构参数,最后由验证实验筛选性能满足阈值的结构参数,存入参数信息库.验证实验中,在实际采集的调频通信电台数据集上最高达86.8%的准确率,证明了所构造自编码器的有效性.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黄健航;雷迎科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合肥230037;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合肥23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
【相关文献】
1.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J], 高鹏成;焦淑红
2.基于深度残差适配网络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J], 陈浩;杨俊安;刘辉
3.一种基于复数残差网络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J], 曲凌志;杨俊安;刘辉;黄科举
4.基于IQ图特征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J], 陈悦;雷迎科;李昕;叶铃;梅凡
5.嵌入注意力机制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J], 曲凌志;杨俊安;刘辉;黄科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9515743_辐射源个体识别的一种可解释性测试架构

219515743_辐射源个体识别的一种可解释性测试架构

第 21 卷 第 6 期2023 年 6 月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Journal of Terahertz Scienc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21,No.6Jun.,2023辐射源个体识别的一种可解释性测试架构刘文斌a,范平志a,李雨锴b,王钰浩b,孟华*b(西南交通大学 a.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b.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1756)摘要:由于射频信号种类多,电磁环境复杂,特征提取难度大,现有的基于人工特征的射频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的鲁棒性、适用性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虽然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模式,但深度学习方法自身可解释性差,而且缺乏通用测试模式来评价一个深度学习方法的优劣。

本文在电磁大数据非凡挑战赛目标个体数据集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该数据集的深度学习模型测试方法,提出面向辐射源个体识别神经网络模型的通用测试系统架构。

该构架通过信号特征遮掩、生成对抗网络(GAN)、欺骗信号汇集、信道模拟等方法构造仿真测试样本,并把测试样本与原样本数据导入深度模型进行识别结果对比测试。

基于测试结果分析了深度模型聚焦的信号关键特征位置,分析模型的鲁棒性,揭示信道环境对识别性能的影响,从而解释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性能。

关键词:辐射源个体识别;可解释性;生成对抗网络;无线信号欺骗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05/TKYDA2022243An interpretable testing architecture for specificemitter identificationLIU Wenbin a,FAN Pingzhi a,LI Yukai b,WANG Yuhao b,MENG Hua*b(a.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b.School of Mathema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56, China)AbstractAbstract::Due to the diversity of RF signals, the complex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feature extraction, the robust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existing artificial features-based RF-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lthoughthe data-driven deep learning methods can provide a more flexible mode of specific emitteridentification, they are less interpretable and lack a general test mode to evaluate their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An evaluation method is explored for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on the target individualdatase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Big Data Super Contest, and a general testing system architecture isproposed for the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s. The frameworkconstructs the simulation test samples through signal feature masking,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 deception signal collection, channel simulation and other methods, and imports the test samplesand original data into the deep model to compare the recognition results. The test results are employed tojudge the location of the signal key features extracted by the deep model, to analyze the robustness of themodel, and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the channel environment on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thus theperformance of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can be interpretable.KeywordsKeywords::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interpretability;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wireless signal spoofing信号识别包括信号检测、信号类型识别、辐射源个体识别(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SEI)3个层次[1]。

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综述

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综述

第21卷第3期信息工程大学学报Vol.21No.32020年6月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Jun.2020㊀㊀收稿日期:2020-05-13;修回日期:2020-06-10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项目(CEMEE2018Z0103B)㊀㊀作者简介:郑娜娥(1984-),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 信号分析与处理㊂DOI :10.3969/j.issn.1671-0673.2020.03.006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综述郑娜娥,王㊀盛,张靖志,左㊀宗(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可区分辐射源种类㊁确定辐射源身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来射频指纹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㊂研究了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㊂首先,分析了典型数字无线电发射机结构,从硬件电路的制造容差㊁漂移容差以及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辐射源射频指纹的产生机理;其次,从辐射源个体识别的一般模型出发,梳理总结了数据预处理㊁辐射源暂态和稳态特征提取以及分类识别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㊂关键词:个体识别;细微特征;射频指纹;特征提取中图分类号:TN9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73(2020)03-0285-05Overview of Emitter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Radiofrequency FingerprintingZHENG Nae,WANG Sheng,ZHANG Jingzhi,ZUO Zong(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can identify the categories and individuals of radiodevices,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ilitary and civil fields.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radio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attracts extensive attention.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ypical digital radio transmitters,then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radio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fromaspects of circuit elements fabrication tolerance,drift tolerance and work condition of the circuit.Secondly,based on the general model of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the research status of data preprocessing,transient and steady features extraction,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re st,the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and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future development are pointed out.Key words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fine feature;radiofrequency fingerprinting;feature extraction㊀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信号调制方式越来越多,辐射源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电磁环境愈发复杂㊂在一个集团军的作战区域内,敌我双方的无线电设备达万余部[1],这使得对辐射源个体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困难,进而给电子对抗带来了极大挑战㊂传统手段识别信号的调制参数㊁载频㊁带宽㊁码元速率㊁电平等简单特征,已经难以对各种辐射源个体进行识别,无法满足现代战场的需求㊂2003年,文献[2]首次提出 射频指纹 这一概念,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指纹,每个无线设备的硬件差异也是一种 射频指纹 ,这种差异会反映在无线信号中,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就可以提取出该特征㊂根据无线信号提取设备硬件特征的方法被称为 射频指纹提取 ,利用射频指纹对不同的无线设备进行识别的方法则称为 射频指286㊀信息工程大学学报㊀2020年㊀纹识别 [3],又称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SEI)㊂通过分析特定辐射源的有效特征属性,区分敌我辐射源,确定敌方辐射源的类别㊁位置㊁威胁等级㊁性质等,具有着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㊂此外,特定辐射源识别在民用的无线网络安全㊁频谱管理和通信监视等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4-5]㊂根据射频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将指纹特征分为暂态特征和稳态特征㊂暂态特征指辐射源开关机,工作状态切换时的特征,具有丰富的非线性㊁非平稳特征㊂稳态特征指辐射源稳定工作时的叠加在射频信号的细微特征㊂暂态特征的提取依赖于提取到完整的暂态信号,而暂态信号难以捕捉和检测,且容易受到信道变化的影响,给特征提取带来了困难㊂稳态特征持续时间长,特征稳定,且不需要信号起点检测㊂目前的研究多针对特定调制方式和特定射频设备,经验地选择特征,根据分类识别实验验证特征的有效性㊂这些方法仅利用了指纹特征机理的现象识别辐射源,难以适应调制方式和设备的改变,缺乏通用性㊂研究辐射源指纹特征需要对辐射源建模分析,探究指纹特征机理,设计特征提取算法㊂本文从辐射源射频指纹产生机理㊁辐射源个体识别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出发,研究了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㊂首先,结合典型数字无线电发射机结构,分析硬件电路的制造容差㊁漂移容差以及电路工作状态等对发射信号的影响,探讨辐射源射频指纹的产生机理;其次,针对数据预处理㊁特征提取以及分类识别这一辐射源个体识别的一般流程,概述了目标信号提取与分离㊁辐射源暂态和稳态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法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㊂1㊀辐射源射频指纹产生机理如图1所示是一种典型的数字无线电发射机的系统框图[6]㊂图1㊀典型数字无线电发射机结构基带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进入模拟电路部分,这部分模拟电路的容差是发射机射频指纹的主要来源[3]㊂模拟电路由电路器件及各种联接关系构成,电路器件由各种电子元器件组成㊂通常,电子元器件的容差可以分成制造容差和漂移容差两部分,其中,制造容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材料㊁加工工艺等原因,电子元器件的电参数与标称值存在一定的差异㊂漂移容差则主要在元器件使用过程中产生,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或者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变化,元器件退化老化,其电参数也将发生变化㊂此外,电路容差因素还包括印制电路板的材质㊁走线等㊂上述因素造成容差统称为电路的容差效应㊂容差效应导致即使是同一厂家㊁同一型号㊁同一系列甚至是同一批次的无线设备的实际硬件参数也会存在差异,包括振荡器的频偏㊁相位噪声㊁调制器的调制误差㊁功放的非线性失真以及包括中频㊁射频滤波器等滤波器的失真等㊂这些硬件容差就是产生射频指纹的基础㊂辐射源系统相比图1更加复杂㊂辐射源在启停瞬间㊁模式改变等阶段必然存在过渡状态,这个过渡状态是由整个系统的元器件 合力 所为,对于不同的辐射源,由于各元器件的细微差异,以及调试过程中的人为影响,这个 合力 有所区别,导致不同辐射源在过渡状态有不同的细微特征,这种特征称为暂态特征[7],暂态特征蕴含丰富的非线性㊁非平稳特征㊂辐射源稳定工作状态下的细微特征称为稳态特征[8-9],包括由于内部噪声和器件非线性影响生成的无意调制带来的杂散特征,如谐波㊁交叉调制㊁互相调制和寄生调制[10],频率源的不稳定性导致的载频偏差,以及调制参数等㊂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辐射源个体采用不同参数类型的晶体振荡器,即使采用相同的晶体振荡器,由于容差的存在,稳定度也不尽相同㊂并且由于噪声和干扰的存在,任何实际振荡器的幅度和相位都会存在涨落,输出频率有所波动[11]㊂由于内部元器件的差异和电路参数的不同,不同辐射源发射的信号在调制参数的准确度上也有一定偏差,如AM信号的调幅指数㊁数字通信信号的码元速率的准确度㊁调频信号的实际跳速等㊂2㊀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过程和方法㊀㊀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是信号处理领域中一项重点和难点课题,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㊂近年来,㊀第3期郑娜娥,等: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综述287㊀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单位都对辐射源射频指纹特征识别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2-13]㊂辐射源个体识别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㊂首先对接收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分离出待分类识别信号,并做能量归一化㊁去噪等处理,使其适应于射频指纹特征提取㊂其次,利用系统辨识㊁高阶统计量㊁分形等手段提取出发射设备叠加在射频信号的指纹特征㊂最后将提取的特征构成一特征向量,选择合适分类器识别出不同设备㊂图2㊀辐射源个体识别一般模型2.1㊀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的基本功能是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环节提供合适的单个信号㊂实际环境中,多个辐射源的信号通常交织混叠在一起[14]㊂因此,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完成目标信号提取或分离[15-16]㊂常用的方法包括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17]㊁稀疏分量分析(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18]和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Factorization,NMF)[19]等㊂获得单个信号后,数据预处理还需要对信号进行下变频㊁相位补偿㊁时频域变换㊁载频估计㊁同相和正交分量分解㊁能量归一化㊁信号去噪等处理㊂通常情况下,接收机采集到的射频信号与辐射源所发射信号相比,受到了多径信道以及其他射频噪声干扰的影响,此时信号所携带的射频指纹特征可能会遭到破坏㊂因此,数据预处理的原则是尽可能地消除信道㊁射频干扰等影响,还原目标设备发射信号,以便提取目标设备的射频指纹㊂2.2㊀射频指纹特征提取目前,针对辐射源射频指纹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3]:一是从暂态信号提取特征;二是从稳态信号提取特征㊂早期研究多针对射频指纹的暂态特征展开㊂文献[20]提出对采集到的VHF FM 暂态信号进行小波分析,用小波系数作为暂态信号的特征,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对设备分类,能够有效识别四个厂家的七个不同VHF FM 发射机㊂1997年,文献[21]首次提出采用暂态信号的多重分形轨迹作为射频指纹,利用基于信号幅度的多重分段分形维数的门限检测方法来检测瞬态信号的开始并进行信号的分离,用概率神经网络来进行分类,获得了92.5%的分类准确率㊂2003年开始,文献[2]开始关注蓝牙设备和IEEE 802.11b 设备的暂态信号,提取暂态信号的幅度㊁相位㊁同相分量㊁正交分量㊁功率以及离散小波变换系数等特征㊂第一次提出采用组合多个不同类型的特征作为设备的指纹,最终达到8%的平均错误率㊂辐射源信号暂态特征的性能非常依赖于暂态信号的完整性和一致性[22],与信号检测性能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辐射源暂态指纹特征的研究主要从暂态信号检测㊁暂态特征提取两个方面进行㊂暂态信号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门限检测法[21]㊁贝叶斯检测法[23]㊁相位特性检测法[2]等方法㊂在检测到暂态信号之后,需要提取暂态信号的特征㊂暂态特征提取可以从幅度㊁频率等方面来进行划分㊂文献[24]用分形理论分析暂态信号幅度特征,将暂态信号的分形维数作为指纹特征进行辐射源个体识别,文献[25]对暂态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以小波系数为暂态信号频率细微特征㊂暂态信号持续时间很短,一般难以捕捉(尤其是在非合作条件下),并且只有在高采样率的条件下才能采集到足够多的个体信息㊂此外,暂态信号指纹特征提取容易受信道变化影响,识别率较低,鲁棒性较差㊂这些原因导致暂态特征提取十分困难,暂态特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㊂相对于暂态信号,稳态信号持续时间长,表现出的特征比较稳定并且不需要起始点的检测操作㊂尤其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简化接收机的设计,几乎所有的数字通信系统都在数据段之前加入了前导序列㊂稳定的前导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可识别的稳态信号[26],因此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稳态信号的射频指纹提取和识别技术㊂2008年,文献[22]首次进行了基于稳态信号的射频指纹提取和识别研究㊂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前导信号变换为频谱作为射频指纹,用于UMTS 用户设备的识别㊂实验室环境下,当SNR 为15dB 时,7个不同型号的UMTS 用户设备能获得91%的正确识别率;而包含10个同一型号设备的共20个UMTS 用户设备作为待识别对象时,识别率为85%㊂2013年,文献[27]采用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分离稳态信号主要成分与杂散成分,提取杂散成分频域特征作为信号细微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对无线网卡进行识别,总的识别率达到了98.21%㊂2017年,韩洁等人提出一种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Hilbert-288㊀信息工程大学学报㊀2020年㊀Huang Transform,HHT)和多尺度分形特征的新方法㊂通过HHT得到时频能量谱,将其视为三维空间中的复杂曲面,然后利用分形理论通过多尺度分块提取差分盒维数和多重分形维数二维特征组成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结合二维特征向量实现通信辐射源的个体分类[28]㊂该方法识别性能受信噪比㊁训练样本数量及目标种类影响小,尤其在低信噪比和训练样本数量较小的情况下识别性能突出㊂总之,基于稳态信号的射频指纹携带辐射源更多的硬件信息,信号更容易采集,识别性能好㊂但是文献中所提出的识别性能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出的,受到信道指纹的影响,这些实验条件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㊂2.3㊀分类识别根据模式识别的一般过程,在完成了识别对象的特征提取之后,就进入到了模式分类阶段,该阶段包括分类器设计和分类决策两个部分㊂分类器设计就是在样本训练集基础上寻找一个最优的分界面,该分界面使得分类错误率最小或损失最小;分类决策则是利用分类器设计得到的判决准则来对新的识别对象进行分类,判决其归属于哪一类别[29],通常要求所设计的分类器具有强分类能力和强泛化能力[30]㊂目前,模式识别中的分类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统计决策理论为基础的分类器,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此类分类器有贝叶斯分类器㊁最近邻分类器㊁二元分类树分类器以及神经网络分类器等㊂由于利用的是经典的统计理论,此类分类器只有在训练样本数非常巨大的时候才能够逼近最优的分类性能,在实际样本数获取有限并且获取代价较高时,难以得到理想性能;但在辐射源个体别系统中,仍然存在有较多的应用;第二,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分类器,最主要代表就是SVM分类器,针对有限的训练样本在模型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取得最佳折中[31]㊂3㊀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辐射源个体识别是一个热点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课题,具有很高研究价值㊂射频指纹提取技术可以应用于辐射源个体识别㊁设备认证㊁无线电管理等诸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㊂但是,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①射频指纹产生机理的建模与分析㊂现有研究对辐射源指纹特征的产生机理缺乏本质的认识,仍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学模型㊂即使采集大量实际信号用于识别分析,也囿于缺乏基本理论支撑,方法与实验结果缺乏一般性和普遍性㊂因此,需要进一步地去挖掘辐射源射频指纹特征的产生机理,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㊂②抑制信号主要成分的信号预处理㊂信号的指纹特征一般都隐藏在信号之下㊁甚至是淹没在信号之下,若直接对信号提取指纹特征,由于信号的主要成分的影响以及指纹特征的微弱性,可能所提取到的指纹特征很粗糙㊁甚至无法提取到有效的指纹特征,最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分类识别错误㊂因此,引入能够抑制或去除信号的主要成分,保留并放大信号的细微特征的数据处理方法很有必要㊂③多种指纹特征的联合选取㊂由于特征提取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发射机器件差异逐步缩小,目前所能提取到的单一特征量难以同时满足普遍性㊁唯一性㊁可检测性和稳定性的要求㊂利用单一特征量进行识别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㊂因此需要选取组合多种指纹特征,实现对辐射源的有效识别㊂④多通道设备的指纹特征提取㊂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成了多通道的射频设备,如MIMO天线㊁多通道雷达等㊂对这类多通道设备的射频指纹特征提取成为了新的挑战㊂一方面,多通道射频设备使用多个天线收发信号,相对于传统单通道设备,可以提供更多的特征信息,有利于高识别性能;另一方面,多个通道的信号相互混叠,给特征提取增加了难度㊂现有研究鲜有针对多通道设备指纹特征提取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㊂4㊀结束语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民用价值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硬件工艺的进步,辐射源的种类不断增加,同类型辐射源差异越来越小,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日益受到重视㊂本文对辐射源射频指纹产生机理㊁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㊂参考文献:[1]李伟,魏光辉,潘晓东,等.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装备干扰预测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39㊀第3期郑娜娥,等:基于射频指纹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综述289㊀(11):2782-2789.[2]HALL J,BARBEAU M,KRANKIS E.Detection of tran-sient in 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using signal phase [C]//Proceedings of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2003: 13-18.[3]俞佳宝,胡爱群,朱长明,等.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方法[J].密码学报,2016,3(5): 433-446.[4]DANEV B,ZANETTI D,CAPKUN S.On physical-layer identific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J].ACM Computing Surveys(CSUR),2012,45(1):6-14.[5]肖乐群,张玉灵,赵拥军.基于对角积分双谱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2,13(1): 95-99.[6]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7]孙娜.通信电台细微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8]YUAN J,HUANG Z,SHA Z.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ransient energy trajectory[J].Progress in Ics Research C,2013,44:67-82.[9]任黎丽.辐射源指纹识别与细微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10]许丹.辐射源指纹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11]徐书华.基于信号指纹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任春辉.通信电台个体特征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13]李文龙,梁涛,许金勇,等.跳频通信中的射频指纹识别技术[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S):1-5.[14]李刚,包从开.辐射源个体特征识别技术及在短波电台识别上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11:175-178.[15]聂皞,汪连栋,曾勇虎,等.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16]YU X,HU D,XU J.Blind source separation:theoryand application[M].Singapore:John Wiley&Sons,2014.[17]LI J,ZHANG H,ZHANG J.Fast adaptive BSS algo-rithm for independent/dependent sources[J].IEEECommunications,2016,20(11):2221-2224. [18]LI Y,AMARI S,CICHOCKI A,et al.Undetermined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J].IEEE Trans.on Signal Processing,2006,54(2):423-437.[19]ANIL K,CHEVULA V,RAMA R.Unsupervised noiseremoval technique based on constrained NMF[J].IETSignal Processing,2017,11(7):788-795. [20]TOONSTRA J,KINSNER W.A radio transmitter fin-gerprinting system ODO-1[C]//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Canadian Conference on.IEEE,1996,1:60-63.[21]SHAW D,KINSNER W.Multifractal modelling of radiotransmitter transients for classification[C]//WES-CANEX97:Communications,Power and Computing.Conference.IEEE,1997:306-312.[22]KENNEDY I O,SCANLON P,MULLANY F J,et al.Radio transmitter fingerprinting:A steady state frequen-cy domain approach[C]//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8.VTC2008-Fall.IEEE68th.IEEE,2008:1-5.[23]URETEN O,SERINKEN N.Bayesian detection of radiotransmitter turn-on transients[C]//NSIp.1999:830-834.[24]CHEN J,KINSNER W.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transi-ents in power systems[C]//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2000Canadian Conference on.IEEE,2000,1:307-311.[25]HIPPENSTIEL R D,PAYAL Y.Wavelet based trans-mitter identification[C]//Signal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1996.ISSPA96,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EEE,1996,2:740-742. [26]SCANLON P,KENNEDY I O,LIU Y.Feature extrac-tion approaches to RF fingerprinting for device identifi-cation in femtocells[J].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2010,15(3):141-151.[27]HUANG D,ZHAO J,SU J.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Hilbert-Huang transform algorithm[J].ActaOcean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22(1):1-14. [28]韩洁,张涛,王欢欢,等.基于3D-Hibert能量谱和多尺度分形特征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J].通信学报,2017,38(4):99-109.[29]周斌.信号细微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30]张浩然,韩正之,李昌刚.支持向量机[J].计算机科学,2002,29(12):135-137.[31]SCH C,LAPTEV I,CAPUTO B.Recognizing humanactions:a local SVM approach[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IEEE,2004,3:32-36.(编辑:刘彦茹)。

基于多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研究

基于多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研究

基于多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研究
刘艺林;李胜勇;白良;蒙智蔚;成凯
【期刊名称】《电光与控制》
【年(卷),期】2024(31)1
【摘要】为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基于单一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准确性低、稳健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特征的雷达辐射源融合识别方法。

该方法以脉冲前沿包络、载波频率偏差以及谐波衰减系数为识别特征,通过设计多通道结构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不同结构特征的融合识别。

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依然具有较好的识别率,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基于单一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效果不佳问题。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刘艺林;李胜勇;白良;蒙智蔚;成凯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1715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2192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4
【相关文献】
1.基于个体特征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2.基于个体特征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
3.基于KNN和雷达辐射源脉间参数的舰船目标个体识别方法
4.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激光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5.融合双谱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一种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

一种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赵国庆;彭华;王彬;滕波【摘要】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signal-noise-ratio,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 in steady-state signal are covered very easily, and hard to be extracted and identified. In regard to this problem,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oscillators used i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s have unequal frequency stability, a new method based 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as proposed. After oversampling IF (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information dimension was extracted as features, and then SVM classifier was designed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samples. To some extent, the feature was robust under 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performance on classifying five PSK signals with the same order and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difference of 0.01 ppm under 3 Db, its accuracy being 95%.%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稳态信号中的通信辐射源个体特征极易被掩盖,从而难以提取和识别.针对该问题,依据不同通信辐射源中振荡器个体的频率稳定度不相等这一事实,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信号的基于分形维数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首先对中频信号进行过采样,然后提取信号瞬时相位的信息维数作为分类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杌(SVM)分类器实现样本属性的自动判别.该方法特征维数低、分类简单,对加性高斯白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3dB时,对载波频率稳定度差异为0.01 ppm的5种同阶MPSK 信号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5%.【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1460-1462,1466)【关键词】个体识别;频率稳定度;瞬时相位;信息维数;抗加性高斯白噪声【作者】赵国庆;彭华;王彬;滕波【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0;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0;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0;72406部队,山东威海26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5;TP911.70 引言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是指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辐射源的细微特征(指纹特征),进而区分不同的辐射源个体。

基于多维信号特征融合的空间通信目标识别技术

基于多维信号特征融合的空间通信目标识别技术

基于多维信号特征融合的空间通信目标识别技术徐书华;徐丽娜【摘要】针对空间通信目标个体识别问题,在射频指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维信号特征融合提取方法.首先分别在时域、频域和高阶谱域对截获的空间通信目标射频信号提取个体多维信号特征,然后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并应用支撑矢量机对个体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采用实测数据对这种识别方案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通过多维信号特征融合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空间通信目标的个体信息,并能获得良好的识别效果.【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1(030)009【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多维特征融合;通信目标识别;支撑矢量机【作者】徐书华;徐丽娜【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3.1空间通信目标识别是现代通信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其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细程度是通信对抗体系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空间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原有意义上的空间通信目标识别(如调制模式识别等)方法无法区分复杂信号环境下的同类空间通信目标个体。

因此,必须通过特定的高保真通信接收机分析侦测到的空间通信信号,从中提取空间通信目标的射频信号特征,实现对特定空间通信目标的个体识别。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发表了若干针对通信目标射频信号特征提取的相关文献[1-5]。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暂态通信信号中的开关机信号,利用特征提取的分析方法实现个体识别,而国内多数是从概念上和局部特征进行研究,由于难度较大,尚没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然而,暂态通信信号特征的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暂态信号持续时间极短,在非协作通信中信号定位困难,而且暂态信号与噪声的相似性使得特征提取十分困难。

考虑到正常通信时的稳态信号持续时间长,信号检测和监控都比较容易,因而稳态分析方法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

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基于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b i s p e c t r u m. Co mp u t e r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s , 2 0 1 3 , 4 9 ( 1 ) : 1 3 1 - 1 3 3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i d e n t i f y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r a d i o t r a n s mi t t e r s wi t h t h e s a me mo d e 1 . a n o v e l me t h o d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r a d i o t r a n s mi t t e r s wi t h t h e s e l e c t e d l o c a l s u r r o u n d i n g — l i n e i n t e g r a l bi — s p e c t r u m i s p r o p o s e d . T h e s e l e c t e d s p e c t r a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s i g n i ic f a n t or f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c e i v e d s i g n a l or f m 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v e c t o r , a n d S u p p o r t Ve c t o r Ma c h i n e

基于双谱特征的个体辐射源识别

基于双谱特征的个体辐射源识别
第 2 7卷 第 3期
航天 电子对抗
6 1基 于 双 谱 ຫໍສະໝຸດ 征 的 个 体 辐 射 源 识 别
李 楠
( 海军 飞行 学院 , 宁 葫 芦 岛 1 5 0 ) 辽 2 0 1
摘 要 : 针 对 个 体 辐 射 源 识 别 困 难 的 问 题 , 出 了一 种 基 于 双 谱 分 析 的 个 体 辐 射 源 识 别 新 提 方 法 。首 先 用 双 谱 分 析 法 提 取 信 号 的 双 谱 对 角 切 片 ,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 C 从 大 量 训 练 样 利 P A)
关键 词 : 个 体辐射 源识 别 ; 双谱 特征 ; 成分 分析 ; 函数 主 势
中 图 分 类 号 : TN 7 91 文 献标 识码 : A
S e i i m it r i e tfc to a e n bip c r m e t r p c fc e te d n ii a i n b s d o s e t u fa u e
c n o ie t i to r r e n o t e i e tf a i n f a u e v c o . At l s ,r d r e i e d n iia i n i a tt d n i c in a e me g d i t h d n ii t e t r e t r fa c o a t a a m t r i e tf t s t c o
Ke r s: y wo d SEI b s e t u e t e; p i i lc m p ne n yss p e ta unc in ; i p c r m f a ur rncpa o o nta al i ; ot n ilf to
0 引言

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

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

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摘要: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在军事、安全和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结合雷达信号特点,从特征提取、分类和识别三个方面,综述了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引言雷达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电磁探测和目标识别手段,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辐射源个体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辐射源个体识别主要涉及到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个学科。

本文旨在综述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雷达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方法辐射源个体的特征提取是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特征参数有频率、幅度、相位等。

频率特征是通过分析辐射源的信号频率组成来确定辐射源的类型。

幅度特征可以通过信号的功率或幅度值来表征辐射源的特征。

相位特征是通过信号的相位差异来区分不同的辐射源。

3. 雷达辐射源个体分类方法辐射源个体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特征将辐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

聚类分析是将辐射源个体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将同一类辐射源归为一组。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可通过学习一些已知类别的辐射源,从而对新的辐射源进行分类。

4. 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辐射源个体的识别是指根据一定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将辐射源个体进行辨认。

常见的方法有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等。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已知的模式来辨认新的样本,可以通过比较特征参数、计算相似度等进行识别。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活动的计算模型,通过训练网络来实现对新的辐射源进行识别。

5.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在复杂环境下的有效辨别、新型辐射源的准确识别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结合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复杂辐射源的识别;利用多传感器信息,提高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的精度和准确性。

结论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方法研究对于军事、安全和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线积分双谱由于不会遗漏和重复使用某些双谱值,从 而保证能够获取目标识别中的重要信息。围线积分双谱特 征具有平移不变性,尺度变化性和部分相位保持性的特点。 并且围线积分双谱比局部双谱对噪声具有更强的免疫性。
·-——350·---—
3 基于混合核函数的SVM的设计及多分类方法 3.1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机器 学习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事先选择的菲线性映射将
:l,…,f。则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I 2一c∑矗一∑q{托瓴.m+6)-1+磊}-∑瞒
(11) 其中:地是拉格朗日中基的乘子,c(o≤哦≤c)是一个常 数,它控制对错分样本的惩罚程度。
根据泛函的有关理论,只要核函数满足Mercer条件,它 就对应某一变换空间中的内积。核函数公式如下:
ABSTRACT:Because the difficulty of identifying transmitters with the sallle model,the local integral bispectra and parameters are adopted as basic feature vector and the significant feature parameters for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signal are syncretized to form the new feature vector of identification. A new method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ased on mixed kernel function is present for classification of individual transmitters.To optimize the classifier,dif-
1引言 人们从雷达设备个体特征识别的研究思路出发,提出了
通信对抗的新课题,即如何根据通信信号的指纹特征识别同 型号、同批次的通信辐射源个体。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 和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电台的性能指标越来越高,并且电 台内部的滤波效果很好。但随着扩频通信等新的通信系统 在军事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信号环境也13益复杂多变,对通 信辐射源个体识别却越发困难。
k(Z)=(mi—mi)2/(Si+sj)
(5)
其中,m;,mi分别为第iJ类目标的积分双谱的均值。S;,S分
别为第iJ类目标的积分双谱的方差。
K(f)较大,表明i√两类目标之间具有较大的类间可分
性和类内聚集性。选择鉴别函数y(Z)较大的若干围线积分
双谱构成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特征向量"J,就可以有效地消除
1,2。…,L)的积分路线。积分路径为以原点为中心的正方
形,图中每个黑点代表一个双谱值,一‘ ●…●r‘’●j
◆◆’r… -一◆ 0




Oi

±±一三:! -一一● ▲ 卜—一·一.一
u1 - ·●

圈1 圈线积分双谱的积分路径示意图
围线积分双谱虽然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但实际分类时仍需计 算整个双谱平面,整个算法的实现仍需很大的计算量。利用 Fisher类别可分性鉴别测度在双谱平面上选择具有最强鉴 别能力的双谱构成局部双谱特征,避免了在实时分类过程中 计算整个双谱,减少了计算量,而且不需考虑极坐标双谱的 插值与积分步长问题。基于上述优势,局部积分双谱是本文 信号指纹特征提取的首选。
x(毛,Y;)=∑妒(气)妒(y;)
C 12)
其中K(x;,Yi)就是核函数。核函数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学习 机器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同时也保持了学习机器在高维空间
的内在线性,从而使学习很容易得到控制。通过引入核函数, 将低维不可分问题转化为高维可分问题,同时避免了因为维 数灾难造成的计算上的问题。
双谱中较少的交叉项干扰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识别效率。 2.4 特征识别向量的融合
对于同型号、同批次的电台来说具有稳定信号的个体的 差别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稳定性。在局部围线积分双谱 中需要融合与对象密切相关的属性参数,含有这些属性参数 的单个电台和局部围线积分双谱融合作为分类特征向量,对 提高识别率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用于实验的电台来说,峰 度、斜度、载频、变化率、和调制因素和局部围线积分双谱融 合形成特征识别向量,将使识别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 分类特征提取方法步骤如下:
本文采用局部围线积分双谱对辐射源个体特征参数进 行提取,并在特征向量中融合了对分类具有显著贡献的特征 参数。在通信信号指纹识别中,所获取的样本数量有限,而
..——349—-.——
万方数据
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 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基于结构风险原则的支持向量机与 其它学习机器相比具有良好的推广能力且具有很强的普适 性,可以用于模式识别、回归估计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 基于混合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完成对来自同型号、同批次、 同工作参数电台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 明该方法在较低信噪比下对同类辐射源个体识别可以取得 良好的效果,识别正确率接近90%。
从信号域到双谱域的变换一方面使变换后的双谱域数 据具有时移不变性、相位保持性的特点,同时信号变换到双 谱域也抑制和降低了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但是另一个方面也 带来了数据量从一维到二维的复杂化。如果直接用双谱作为 特征,目标模板库的存储量是巨大的,而且双谱具有很大的 信息冗余,因此必须考虑降低维数,积分双谱可以实现将二 维特征变化为可用的一维空间,这种方法既能反映目标特征 又能降低运算量。 2.2 积分双谱
万方数据
一个线性不可分的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的线性可分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利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
可以尽量提高学习机的泛化能力,同时它将优化问题转化为 求解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二次规划所得的解是唯一的全
局最优解,这样就不存在一般神经网络的局部极值问题。另
外,它也巧妙地解决了维数问题,使其算法的复杂度与样本 维数无关。
1)由式(1)计算信号指纹特征双谱; 2)由式(3)计算所有可能的类组合的(iJ)的Fisher类
可分离度匕(z); 3)根据(4)计算鉴别度y(Z);
4)局部围线积分双谱特征的数目Ⅳ,选择Ⅳ个最大的 鉴别测度y(z)所对应的围线积分双谱构成局部围线积分双 谱特征;
5)完成特征向量的融合。将各个分类对象提取出的特 征参数与提取出的局部围线积分双谱融合后作为特征向量。
2 局部积分双谱特征向量提取 2.1 双谱
双谱是处理非高斯、非线性随机信号的有力工具,静态 信号序列x(n)的三阶累积量定义如下:
ch(fJ,.r2)=E{茗’(n)茗(^+r1)善(厅+1"2)} (1) 其中,·表示共轭。双谱定义为:
曰(嘶∞:)=∑2㈣∑T2C一'3。s("ft,r2)e柏71+哪 (2) rl
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在对暂态信号进行深入的研究后 形成了一些产品。他们主要采用基于辐射源“turn—on”瞬态
收稿日期:2009—09—20修回日期2009一lO一14
特征分析的分类识别方法…拉1这种方法对瞬态特征的完整 性有严格要求,而瞬态特征与噪声的相似性又带来了瞬态特 征截获、提取的难度,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另一种方法是 基于在发射机辐射信号中嵌入标识个体身份的伪随机序 列”1,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作辐射源目标的个体识别。文献 [1]在25dB信噪比的环境条件下对不同种类通信电台的瞬 态特征进行识别。尽管其中一些方法能够很好的区分通信 辐射源个体,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同型号、同批次、同工作 参数的通信电台个体识别问题。
ters show that using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identifying trammitters with the same model and the same manufactur- ing batch even in low SNR. KEYWORDS:Local integral bispectra;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ernel function;Transmitter individual i- dentification
2.3 用局部围线积分双谱分析对通信信号指纹进行特征 提取
首先对双谱进行积分得到积分双谱,由于局部积分双谱 避免了在识别过程中计算整个双谱,减少了计算量,所以最 后选择具有最强鉴别能力的积分双谱构成局部积分双谱的
特征向量。 表征鉴别能力的鉴别函数定义为:
y(z)=乏鬲:’k(z)
(4)
式中:K(z)的Fisher准则函数”1:
ferent parameters of kernel function are discussed.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fier which based on mixed kernel funct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based on conventional kernel functions.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on FM individual transmit-
YANG Jul,LU Xuan—minl,ZHOU Ya—jian2
(I.Facult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129,China; 2.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Beijing Post&Telecomm.University,Beijing 100876,China)
第27卷第11期 文章编号:1006—9348(2010)11—0349一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