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谣言扩散原因及对策分析
社交媒体传播中存在的谣言与假新闻问题及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传播中存在的谣言与假新闻问题及解决方案概述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谣言和假新闻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虚假信息可能对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一、社交媒体传播中谣言与假新闻问题1.1 虚假信息泛滥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可以迅速发布消息,这使得谣言和假新闻很容易扩散。
很多人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力,并容易受到标题党和煽动性言论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转发或分享具有误导性或不准确的内容。
1.2 影响公众态度虚假信息对公众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在选举期间,政治候选人可能会利用虚假信息来攻击对手,误导投票群体。
此外,虚假医疗建议和错误科学观点可能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决定,从而影响公共健康和安全。
1.3 社交媒体算法的影响社交媒体算法有时候会通过个人用户的偏好来筛选内容。
这一机制使得谣言和假新闻更容易被传播,因为人们更容易接收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不符合自己看法的真实信息。
这种过度筛选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和失真。
二、解决方案2.1 提高公众媒体素养提高公众对媒体素养的认知是解决谣言和假新闻问题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及信息辨识能力的教育教育培训,包括如何判断消息真实性、如何辨别虚假信息等。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推送提示等方式增强人们对网上信息可信度的认识。
2.2 加强检查机制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核和验证机制。
设立专门部门或建立合作关系以监督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并及时删除或警告虚假信息。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举报机制。
2.3 增加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消除谣言和假新闻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鼓励用户积极举报虚假信息,并通过提供奖励或优惠来激励他们参与到谣言检查的工作中。
同时,为了增加公众的对虚假信息的关注度,可以设置专门页面或栏目予以曝光。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网络 谣言之 所 以会产 生就 是 因为不 法分 子 造谣而引起轰动,但 目前对造谣者 的惩治力 度 很小,导致网络谣言屡禁不止。为 了进一步
} ,比如传统社会 中的谣言也被席卷入网络
喊 为 网 络 谣 言 。网 络 谣 言 是 指 : 在 当 今 数
4 结 束语
权 威 机 关 又 没 有 及 时做 出合 理 的解 释 和 管理 ,
展的当今社会 ,一些人利用 网络追星甚至想 自 己出 名 , 捏 造 虚 有 的 信 息 。这 时 需 引 导人 们 不 造谣,不成为网络谣言 的始作俑者 ,提 高网络 文化靠 自律、 自省、慎独 。最后 ,需要不 断加 强技术建设,培养高科技的网络人才 ,进而 完 善网络谣言的监控,对研发屏蔽和追踪技术起 到积极的作用。
N e t w o r k Wo r l d● 网络天地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 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文/ 陈佳 霖
上网人群与 日俱增的今天,网 民素质 良莠不齐 随 着信 息 时代 的到 来, 网络 技 术 极 大 地 便 利 了人 们 的 工 作 、 学 习生 活。任何 事 情都 有利 弊 两 方 面,上 网人群 的 增加 也带 来 了 些 不 完 善 的 地 方 比如 一 网 络 谣 言 的产 生。本 文主要 从 网络 谣 言 的 发 展 概 况 引 入 , 进 而 分 析 了 网 络谣 言 的产 生原 因,针对 原 因提 出 了 应 对 策 略 。 希 望 通 过 这 些 原 因分 析和 应对 策 略,能对 社 会上 治 理 网络 谣 言 , 维 护 网 络 世 界 的 和谐 稳 定作 出 一 些 小贡 献 。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
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网络谣言的泛滥。
网络谣言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其治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谣言的特征1. 传播迅速网络谣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传播速度极快。
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迅速扩散,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覆盖到大量的用户。
人们常常在没有核实信息源的情况下,就将其转发、分享,从而导致谣言的快速蔓延。
2. 内容多样化网络谣言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新闻、医疗健康、政治事件等。
由于人们对各种信息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因此各类话题都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对象。
例如,关于疫情的虚假消息、关于名人的不实传闻等,都是网络谣言常见的内容类型。
3. 情感煽动性强多数网络谣言往往利用情感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常常在话题上制造恐慌、愤怒或悲伤等情绪。
例如,有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信息,常常通过夸张或者虚假的手法,让人感到忐忑不安。
这种情感上的驱动,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转发和分享这些谣言。
4. 受众广泛且多元由于互联网用户群体广泛,各个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谣言的受众。
尤其是在手机普及率极高的当今社会,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人在电子设备上获取信息,其接收的信息容易受到异质化影响。
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1.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是网络谣言传播最为活跃的平台。
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看到的信息,无形中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
一旦某条信息受到了较高关注,便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被复制和扩散。
2. 即时通讯软件诸如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群聊功能,使得信息传递更为快速。
这些平台上,用户往往在小范围内分享信息,更容易形成“信任”传播,即拉近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也加快了信息扩散速度。
3. 新闻网站与论坛一些新闻网站及论坛为了吸引点击量,或出于某种目的,会刊登一些带有误导性的信息,从而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
网络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报告
网络谣言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报告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谣言时有发酵,涉及公共政策、社会事件、民生问题、医疗健康、教育培训、自然现象、就业形势等各个公众较为关心的领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把真相混杂在谣言之中,让人们丧失对真相的辨别能力,加剧了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
对于网络上发生的诽谤、侮辱等行为,其对象选择的随机性,让身处网络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了代入感和恐慌感;网络谣言对被害人本人造成的影响力巨大,对网络社会人们的冲击也很大,让人们失去安全感,形成失序感。
一、典型网络谣言案例1、“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事件事发2020年7月7日,杭州的谷女士如往常一样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居民小区快递驿站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某偷拍。
随后,郎某某与朋友何某某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内容并发至微信群,有人抱着吃瓜、猎奇的心态合并转发了上述内容,还有人为了给自己的公众号赚流量而继续添油加醋,谣言在互联网上扩散并持续发酵。
2020年12月26日,据浙江省检察院通报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郎某某、何某某因网络诽谤他人被余杭警方立案侦查,自诉案件转成公诉案件。
2021年4月,法院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2、“桃城中学教师猥亵学生”事件2022年2月9日,一自称河北衡水桃城中学学生的用户“XINt”发文称,该校存在违规组织考试、老师体罚或言语侮辱学生等问题,引发网民持续关注。
2月16日起,该校初中部教师猥亵女学生的爆料迅速发酵,界面新闻等网络媒体跟进报道,推高舆情热度。
2月17日,桃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桃城中学。
此后,大量爆料信息涌现舆论场,如网民发布伤口照片控诉是桃城中学老师殴打所致、贵州水城一小学教师殴打学生的视频被冒充为桃城中学、网传桃城中学拿出1.8亿压热搜等,舆论愤慨情绪被层层推高。
2022年2月21日,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官微发布调查通报称,桃城中学一学生因被该校教师许某训责心存不满,发布许某猥亵他人的谣言;甘肃网民仇某飞借此赚取流量,编造“猥亵”的聊天记录;一名未成年人受不实言论误导,剪辑制作不实视频并配以“桃城中学”等文字发布。
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扩散的防范策略
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扩散的防范策略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散布的虚假信息,其不仅影响公众的判断力和思维,还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扩散,保护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秩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网络谣言辟谣机制1.加强政府和媒体的合作。
政府可以与媒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加强对公众的权威信息传递,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减少谣言的影响力。
2.成立谣言监测与处置机构。
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监测和处置网络谣言,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谣言,并及时发布澄清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
3.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控制谣言的传播,进一步提高网络谣言的应对能力。
二、加强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网络谣言,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力度,明确网络谣言的界定和相应的处罚措施,提高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从法律上保护公众免受谣言的伤害。
2.加强执法能力。
提高相关执法部门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和处理能力,加大对网络谣言传播者的打击力度,使其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
三、增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1.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客观判断信息真伪,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
2.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可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公共信息,减少公众对谣言的依赖,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四、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加强对网络谣言传播途径的监控和封堵,阻止谣言通过网络传播,保护公众的利益和网络安全。
2.提高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谣言的自动识别和辨别,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减少谣言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在网络谣言泛滥的环境中,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是保护公众免受谣言伤害的关键。
建立有效的网络谣言辟谣机制,加强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增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以及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这些都是应对网络谣言扩散的重要策略。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着虚假信息泛滥、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监管不到位以及传播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建立更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网络新闻监管力度、优化传播平台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虚假信息、独立性、客观性、监管不到位、传播渠道、对策研究、问题解决。
1. 引言1.1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也挑战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网络新闻传播中广泛存在着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使得虚假信息往往可以迅速传播并影响大众。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也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些网络媒体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控制,报道内容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缺乏客观中立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监管不到位也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得监管困难重重,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散播谣言和不良信息,影响社会稳定。
传播渠道不畅通也使得一些重要信息难以传达给公众,阻碍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传播渠道,才能够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加可靠、客观的信息。
2. 正文2.1 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网络新闻传播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
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它们如同病毒般在社交媒体、短信、等渠道中迅速扩散,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困扰和恐慌。
那么,谣言的传播机制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阻断其传播呢?谣言的传播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传播渠道和心理学、社会学原理。
谣言的传播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社交媒体、短信、、口头传播等。
其中,社交媒体在谣言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它们能让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大量人群中。
谣言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也值得探讨。
人们往往容易相信谣言,因为它们满足了我们对于神秘、刺激和有趣事物的探求欲望。
人们也常常通过传播谣言来寻求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或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为了阻断谣言的传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认清谣言传播的弱点。
一般来说,谣言在短时间内会大量涌现,且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要谣言的源头,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遏制谣言的扩散。
我们还要注意谣言传播的空间和时间,比如在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谣言会大量涌现,这时我们需要积极辟谣,阻止谣言的扩散。
我们要分析谣言传播的逻辑和心理。
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往往是因为它们符合人们的认知和心理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人们的认知和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对谣言的接受程度和传播动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来辟谣,打破谣言的生命周期。
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阻断策略。
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谣言传播者的处罚力度。
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人们传播谣言的积极性。
二是要加强媒体的责任担当,提高媒体对谣言传播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三是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
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越高,就越能识别谣言并避免被其迷惑。
四是要建立健全辟谣机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辟谣工作,形成政府、媒体、专家、公众共同参与的辟谣格局。
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了解谣言的传播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阻断策略,从而有效遏制谣言的扩散。
网络谣言解决方案策略
网络谣言解决方案策略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随之增多,并迅速扩散至各个领域和社交媒体平台。
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一旦被误导或误导他人,将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网络谣言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一、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在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策略中,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公正、客观、权威的渠道发布信息,才能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
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发布虚假信息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媒体也需要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信息的筛查和核实,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
此外,各个行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用正面的声音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二、加强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是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关键一步。
公众需要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学校、媒体、社会组织等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建立网络谣言快速反应机制网络谣言传播迅速,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反应机制来应对。
政府、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谣言出现时能够迅速发布权威的信息辟谣,并通过技术手段封堵谣言的传播渠道。
同时,应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网络谣言的防控中来。
可以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信息监管和谣言的举报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谣言的合力。
四、加强技术手段和算法的研发谣言的传播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因此加强技术手段和算法的研发,也是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
科研机构、高校可以加大对谣言检测和辟谣技术的研发力度,提供智能化的辟谣工具和服务。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管,通过算法识别、删除虚假信息和谣言内容,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
总结起来,解决网络谣言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措施。
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探析
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等,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
新媒体以其便捷、快速、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谣言的传播也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在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探析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对策。
一、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原因1.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消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得谣言通过新媒体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一条谣言在短时间内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所传播,造成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2.信息真假难以辨别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假很难被准确判断。
由于信息的来源繁多,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假,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这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因为谣言往往掺杂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直接辨别出来。
3.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用户可以方便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社交媒体平台、博客等新媒体工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这种高度的用户参与度,使得谣言传播更为迅速,也更加难以控制。
4.信息过度商业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行为。
许多平台和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和流量,不惜传播一些具有争议性和轰动性的信息,甚至包括虚假信息。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二、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危害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谣言的传播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和动荡。
一些具有负面情绪和导向的谣言,可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2.个人名誉受损一些谣言可能对个人的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大量的人群中,使得相关个人难以澄清和辩护,损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3.破坏信息生态谣言的传播还有可能破坏整个信息生态环境,使得真实的信息难以传播并被人接受。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社会现象。
网络谣言不仅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还对社会治理和舆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网络谣言产生的两大原因网络谣言的产生有两大原因:信息不对称和传播途径。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和传播,是因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
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可信度和信息的真实性上。
即使是在传媒时代,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有限的。
而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容易受到限制,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虚假信息,从而产生网络谣言。
传播途径是指一些谣言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是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比传统媒体更快。
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甚至QQ空间等途径,将虚假的消息迅速传播出去。
网络谣言的演变过程1. 传播阶段:谣言产生后很快就会有人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传播。
在初始传播阶段,谣言会通过一个小圈子传播。
如果这些人相信这个谣言,他们就会进一步将其传播给他们的朋友或跟随者。
2. 扩散阶段:如果谣言传播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很可能通过大众传媒达到许多人。
此时,谣言开始扩散到一个更广泛的受众。
3. 强化阶段:在扩散阶段后,谣言会开始进一步被强化和加强。
这通常是通过与一些当前新闻或事件相结合来实现的。
这些谣言所包含的信息,可能会被其他监察机构或媒体机构加以确认或辟谣,但由于无法获得同样广泛的传达范围,仍可能继续得到信仰。
4. 平衡阶段:一旦谣言在扩散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也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通过媒体和其他机构去掉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已经相信了这个消息,并开始广泛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和传递。
要控制网络谣言,需要协同应对该问题,而非由单一机构采取措施控制。
以下是网络谣言控制的路径:1. 加强技术手段,构建监测机制:要控制网络谣言,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机制。
传播谣言的原因
传播谣言的原因谣言及其在网络中的扩散谣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无所不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传播谣言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传播谣言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因素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大中城市现已迈进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68%的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不满,22%的人舍命不舍财)。
这个时期属于“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转型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房价过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低,收入差距大,教育医疗收费高,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官员腐败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道德水准下降,人们缺乏安全感。
新一届政府虽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化解矛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理想,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仍与公众期待相去甚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这样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长时间存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错觉。
在此情况下,一旦网络谣言出现,相当一部分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不仅信谣,而且还传谣。
这是网络谣言产生、泛滥的社会根源。
二、民众心理因素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累积,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认同感出现断裂,一些社会个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相当失落。
百姓痛恨腐败,民众仇视富人,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他们在没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就会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发泄。
于是,在他们个人家庭出现困境无力救助或遭遇公共事件时,就会选择放大事实、扩大影响,甚至制造谣言,以便产生轰动效应来赢得舆论的支持,实现对处境不满的情绪宣泄。
同时,谣言作为一种廉价的、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在迅速传播中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发泄心理,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人们借此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同时也获得了快感。
三、主流媒体因素“党管新闻,党管媒体”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难题。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关于事物的意见、情感和行动的总称,而网络谣言则是指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缺乏真实依据或者被有意篡改的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关系,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中。
一则小小的新闻,只需经由网络的一次分享,即可迅速扩散,甚至演变成社会事件。
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互联网的高速度传播相辅相成,在迅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的难题。
人们在网络上表达情感时,常常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盲目追随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所谓的“舆论场效应”。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原因分析网络谣言是网络舆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首先,网络谣言扰乱了社会舆论秩序,导致公众情绪波动,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其次,网络谣言造成信息失真,污名化了个人和机构的声誉,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恶意传播、缺乏核实、对信息过度兴奋等。
三、应对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措施面对网络舆情和网络谣言的蔓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加强舆情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舆情动向,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其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整体秩序。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辨识能力,使公众能够更理性、科学地对待网络传播的信息。
四、个人应对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建议作为每一个网络使用者,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受害者。
首先,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追随他人的观点,对能够影响自己生活和决策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核实。
其次,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发表中肯的意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和积极的方向。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成因和规避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成因和规避【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担忧,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给谣言蒂固根深的土壤。
匿名性在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因盲目相信信息真实性而容易受谣言影响。
为规避谣言,应加强信息辨识能力,提高媒体素养,同时政府与媒体需合作防范传播。
谣言的传播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加强信息辨识能力,提高媒体素养,方能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谣言、社交媒体、匿名性、信息真实性、规避方法、媒体、政府、合作、媒体素养、信息辨识能力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严重性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堪忧。
在信息传播的网络中,一条虚假的谣言往往能够迅速扩散至全球,影响力之大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后果。
谣言不仅会误导大众的认知,破坏社会秩序,还可能导致不良的行为和决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谣言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已成为一种常态,对公众的生活和思维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伤害。
谣言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其迅速传播的速度,还在于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舆论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因为谣言往往夹杂着一些煽动情绪和引起共鸣的内容,容易触及人们的心理需求。
而且,许多人在接收信息时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谣言迷惑,进而误导他人,形成谣言传播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和应对。
1.2 本文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互联网时代下谣言的成因和规避方法,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危害,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有效地避免被谣言误导。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传播的快速性、匿名性的影响、人们盲目相信信息的心理机制,以及探讨媒体和政府在谣言防范中的职责,旨在引起人们对谣言问题的重视,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防范和打击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信息安全和公共利益。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谣言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信息素养和辨识能力,建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从而有效规避谣言的影响,确保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时代新闻失实分析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失实分析及对策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快速、便捷、全球化的特点使得新闻的失实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新闻、谣言、不实报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社会和公众的认知带来了混乱和困惑。
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新闻失实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新闻失实的现状1.信息爆炸导致虚假新闻泛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非常迅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这加剧了虚假新闻的泛滥。
有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散布虚假信息,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些不实报道可能导致公众的恐慌情绪,影响社会的稳定。
2.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成为了谣言的传播温床。
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不经核实的信息,或者转发一些虚假新闻,导致谣言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影响了公众的认知。
3.盲目追求流量和点击率带来不实报道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点击率,会出现不负责任的报道行为,故意夸大事实或者捏造事实,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1.加强新闻报道的核实机制针对新闻报道中的虚假信息,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核实机制,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需要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加强新闻编辑和审核环节,杜绝虚假信息的出现。
2.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法律法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发布的监管,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法律法规,加大对散布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处罚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来打击虚假新闻,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提高社会舆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3.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辨识能力对于公众来说,提高信息素养和辨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需要学会谨慎对待新闻信息,主动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不轻易相信和传播不经核实的信息,这需要提高大众的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
4.强化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律和监管对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说,应加强自身的自律和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发布的信息,及时屏蔽虚假信息和谣言。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谣言传播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网络生活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娱乐,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网络谣言的泛滥。
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缺乏真实依据的言论或信息。
它们常常伴随着夸大事实、解读错误、歪曲事实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生活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现象,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式1. 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成为了网络谣言快速传播的温床,平台上的用户可以迅速转发谣言信息,导致信息迅速扩散。
2. 微信朋友圈传播微信朋友圈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分享信息的平台,也成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温床。
人们通过朋友圈转发和评论,不经意地将谣言传播给更多的人。
3. 虚假新闻网站传播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新闻网站制造和发布谣言,吸引点击量,从而获取利益。
这种传播方式隐蔽且具有欺骗性,更易误导读者。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1. 造成社会恐慌网络谣言往往具有夸大事实的特点,容易引起公众恐慌和不安情绪,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2. 侵害个人隐私一些网络谣言攻击个人隐私,使个人受到名誉损害。
这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3. 影响舆论导向网络谣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对舆论导向产生巨大的干扰。
这对社会治理和舆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策略1. 增强媒体诚信意识媒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应加强诚信意识,严格把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客观报道,以遏制网络谣言。
2. 加强监管机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加大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公众权益。
3. 提高公众媒体素养公众应提高媒体素养,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仅要减少谣言的传播,还应主动参与到打假工作中,共同维护网络健康环境。
4. 宣传科学知识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从根本上减少人们对谣言的盲从和相信。
结语网络谣言在网络生活中传播广泛,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但只要我们加强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媒体素养,加强舆论监管,共同维护网络健康环境,就能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为网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快乐。
关于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分析及控制
关于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分析及控制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迅速蔓延并产生社会影响的错误、无根据的消息。
它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公众判断力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产生网络谣言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传播的特点、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特性、个人心理因素以及利益驱动等。
首先,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产生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消息可以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很难得到准确、权威的验证。
这种特点导致了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事实的查证则相对较慢。
人们对于即时性的需求和对于新闻敏感度的提高使得他们更加容易相信和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从而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媒介。
其次,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特性也是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之一、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这些平台具有匿名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得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很难被有效监管和控制。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推送与用户的兴趣相符合,容易导致信息的共享和操纵,从而影响了公众的信息获取和传播行为。
再次,个人心理因素也是产生网络谣言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感知和传递信息时常常受到认知偏差、认知失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对于负面信息更加敏感,因为负面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反应,进而使得谣言更易传播。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与自己的观点相符合的信息更加容易相信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机制,容易导致信息的价值倾斜和片面传播。
最后,利益驱动是产生网络谣言的根本原因之一、网络谣言往往与个人、组织或政府的利益息息相关。
个人可能因为对于他人的误解或者为了其中一种目的而散布谣言,组织可能利用谣言来达到其中一种商业、政治或活动目的,政府可能通过控制和扩散谣言来掌控舆论和影响民众的观点。
利益驱动不仅促使网络谣言的产生,也使得网络谣言更加危险和难以控制。
为了控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舆论监管和引导。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如今,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的推动下,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谣言传播迅猛,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谣言的定义、传播机制和治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什么是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虚假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形式广泛传播的消息。
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虚假甚至有害,并且通常以制造恐慌、攻击个人或组织的方式进行。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传播机制。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信息时代加速:互联网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
信息可以迅速传递给数以亿计的用户,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全球范围。
用户心理因素: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时,往往容易相信和接受那些符合自己认知和偏见的消息。
这种心理因素使得网络谣言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用户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将信息迅速扩散到更多人群中。
缺乏审查机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监管机构与技术手段跟不上,导致信息发布缺乏有效审查机制。
这使得网络谣言有更大的传播空间。
网络谣言的危害社会稳定受损:网络谣言可以引发社会恐慌、民族冲突等不良后果,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损害公众信任:网络谣言扰乱了公众对真实信息和权威声音的判断,进而导致公众失去信任。
这对社会和政府治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个人利益受损:个人在网络谣言中可能遭受名誉侵害、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网络谣言治理策略针对网络谣言危害巨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识辨能力,培养审慎态度和真实信息获取习惯。
提升技术手段:互联网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在平台层面改进搜索算法、内容审核机制等,限制虚假信息被扩散。
网络谣言传播现象分析报告
网络谣言传播现象分析报告摘要: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虚假信息,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报告通过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传播机制、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现象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第一部分:网络谣言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的虚假信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性:网络谣言往往基于不实的事实,以迷惑、误导受众。
2. 传播速度快:网络谣言传播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并影响大量的人。
3. 影响范围广:网络谣言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微信等平台广泛传播,一旦传播出去,影响面极为广泛。
4. 社会危害性:网络谣言不仅会给个人造成困扰和伤害,还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部分:网络谣言传播的机制1. 群体心理因素:人们在网络上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从而追随、转发谣言信息。
2. 感情情绪因素:谣言往往涉及到社会热点事件或敏感话题,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导致情绪的高涨,从而促使谣言传播。
3. 信息传播渠道: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平台提供了传播谣言的便捷渠道,使得谣言可以快速传播并迅速影响大众。
4. 匿名性:网络上大量匿名用户的存在,使得发起谣言的人可以隐藏身份,减少追责的可能,增强了谣言传播的隐蔽性。
第三部分: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1. 社会影响:网络谣言传播会扰乱社会秩序,干扰社会稳定,助长社会矛盾。
2. 经济影响:谣言影响人们对商品、企业的信任度,造成商家声誉受损,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个人影响:个人受到网络谣言的侵害可能导致信誉受损,甚至产生心理压力。
第四部分:控制网络谣言传播的对策1. 法律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对违法者给予严厉处罚。
2. 提高媒体素质:媒体应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提高信息报道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减少谣言的传播渠道。
网络谣言调查报告
网络谣言调查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在网络世界中,谣言的传播也愈发猖獗。
本报告旨在对网络谣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传播途径和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和特征1.1 定义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基于虚假信息或缺乏证据支持的言论,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渠道广泛传播,对公众产生误导和影响的信息。
1.2 特征网络谣言具有以下特征:(1)缺乏真实性:网络谣言通常缺乏可信度和确凿证据,往往只凭个人主观臆测。
(2)煽动性强:网络谣言往往通过夸张、煽动、情感化等手段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争议。
(3)传播速度快:网络谣言在信息传播的环境下迅速蔓延,往往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大量用户。
(4)社会影响大:网络谣言可以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感。
(5)缺乏监管:网络谣言的传播难以监管,有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但执行难度较大。
二、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2.1 大众心理需求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大众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人们对新鲜事物、猎奇心理的满足、求证欲望和好奇心等,都使得网络谣言有市场与传播的土壤。
2.2 信息传播渠道的特点网络谣言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社交媒体、微博、微信、论坛等信息平台。
这些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可以迅速传播大量信息,而无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核实。
2.3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对网络谣言传播的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标准和手段;另一方面,网络谣言往往通过匿名途径发布,难以追责。
三、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3.1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用户可以通过转发、点赞等方式将谣言传播给更多人,形成传染效应。
3.2 在线论坛和博客在线论坛和博客也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
这些平台通常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审核不严,导致虚假信息得以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扩散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谣言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
网络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
从谣言本身的特点,将大量论著和研究成果整合起来,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定义;传播媒介;分析
谣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以前是口语相传,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所限制的。
但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使谣言扩散迅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
显然网络谣言比起口传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
网络谣言是谣言发展的新阶段。
人们虽然已开始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但却还未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谣言本身特征入手,对网络谣言进行深入分析。
一,谣言定义与产生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
1947年,Allport & 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
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
有些流言在传播中,常常变样,这一方面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记忆错误所致,更重要的是各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另一种看法认为,在中文语义中"谣言"更具有贬义性,往往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凭空想象或根据主观意愿刻意编造的传言,制造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作"造谣",传播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为"传谣"。
由于谣言产生的根基不是以事实为依据,其真实性无从谈起,谣言往往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
谣言是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
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
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
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警惕,减弱人们的防备心理,使人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俘虏,它可以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制造内耗,瓦解对方的战斗力。
由于它具有混淆舆论的功能,往往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传播媒介
什么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对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
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
网络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
网络信息涉及到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
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
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
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可以随时参与发表意见。
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
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者的,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从这一点上面来看,现在整个网络为虚假信息所充斥也就无足为怪了。
三,对策分析
如何才能彻底整治网络谣言?
一是整治网络谣言必须出重拳、狠招。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网民网络自律、网络文明等的教育,让广大网民在认清网络谣言的巨大危害性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同所有自由一样,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作为负责任的公民,不仅要不造谣、传谣,更要积极举报制谣传谣者,主动打击谣言。
二是新闻行业要争做整治谣言的表率。
新闻来源要真实、可靠,所反映的事实也必须真实,绝不能道听途说去助长谣言的蔓延,绝不能以未经核实的网上信息为线索进行报道,更不应该报道未经核实的信息,不管其有可能引起多么大的轰动效应,都始终牢记媒体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和社会责任,决不能随波逐流。
对于不遵守规定的,要坚决予以严惩。
三是加大监管和畅通举报相结合。
网络谣言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民举报渠道的不畅通和相关网站、有关部门对被举报的谣言查处不力。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在线举报、电话举报、来信举报等多种形式,并及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中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清剿网络谣言。
在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国外也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如希腊刑法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条目明确规定,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制造、传播危害公共秩序和公众安全的谣言,即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为警方开展对网络谣言的监控、查处等执法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并且,警察总部还专门设立“网络犯罪监控分队”,从事发现、查处包括散布网络谣言在内的网络犯罪活动。
“网络犯罪监控分队”由互联网专业人员组成,每天24小时轮班,对网上舆论及各种潜在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通报。
德国政府对待“破坏国家民主秩序”的网络言论也从不手软,内政部下属的联邦刑警局、家庭部下辖的“青少年有害媒体审核署”都有权实施“网页内容审核”,仅在2009年就先后199次要求谷歌公司提供网络用户资料或屏蔽特定网页。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针对网络造谣、传谣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出台,这也为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抓手长期依法严打网络谣言开了个好头。
参考文献:网咯谣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高雅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6月第五卷6期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金霞《今传媒》杂志
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