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出好问题5.18
设计有效问题,让思维远航
设计有效问题,让思维远航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世界问题。
但是,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思维真正远航呢?首先,有效问题的设计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明确、具体有效的问题需要具备清晰、明确、具体的特点。
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针对问题展开行动。
2. 开放性有效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即不会限制思考的范围。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3. 有挑战性有效问题应该有挑战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思维极限,不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了解有效问题的特点之后,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设计有效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1. 五个“W”和一个“H”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设计方法,即通过对于事物的五个基本问题提问,分别是“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以及一个扩展问题“如何”,来全面而具体地了解问题本质。
例如:“为什么公司的销售额下降了?”可以通过五个“W”和一个“H”来进一步深入了解问题,如“是谁的销售额下降了?是什么产品的销售额下降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销售额下降了?在什么时间段内销售额下降了?在哪个市场销售额下降了?如何解决销售额下降问题?”2.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反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预设的结果或目标出发,逆向分析问题,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
例如:如果问“如何让用户更好地使用这个软件?”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反向考虑如何让用户更糟糕地使用这个软件,然后再从这个角度考虑如何避免这个问题,从而找到让用户更好地使用软件的方案。
3. 直接问句法直接问句法是通过直接而明确地提问,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这个方案的优点是什么?”就是一种常见的直接问句法问题。
4. 拓展问题拓展问题是将问题向不同的方向拓展,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进而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如何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如何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制定问题解决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但是,制定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明确问题在制定问题解决策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包括确定问题的性质、范围、影响和可能的原因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解决策略。
二、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制定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步骤。
收集信息可以帮助理解问题所处的环境和相关背景,为制定问题解决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依据。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例如面谈、调研和网络搜索等方式。
三、分析问题在明确问题和收集信息之后,需要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为制定问题解决策略提供指导性意见。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问题,例如流程图、鱼骨图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四、制定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解决方案。
制定解决方案包括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制定解决方案的步骤和时间安排等方面。
制定解决方案需要全面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并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五、实施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方案之后,需要实施解决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制定的步骤和时间安排有序推进,确保解决方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要注意解决方案的可持续性,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六、跟踪和评估实施解决方案之后,需要跟踪和评估效果。
跟踪和评估可以发现解决方案的不足和优点,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跟踪和评估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综上所述,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需要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跟踪和评估等步骤。
只有全面、系统地完成这些步骤,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达到预期的问题解决效果。
如何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要实现“四个注重”。
1是注重问题设计的指向。
在教学设计不但仅问题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问题设计应回应教材,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为着眼点,紧紧教学目标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
2是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我们设计的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
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设计的问题太突兀,没有铺垫,就象不给运动员撑杆却让他跳过十几米的标杆一样,学生一看就懵了。
教学中,学生要“借势”,教师就应善于“铺梯子”,在设计问题时,做好铺垫,以求“水到渠成”。
3是注重问题设计的紧凑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提升课堂效益的基础上提升课堂容量一直是值得注重和研究的问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最好的突破口是就是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衔接、密度,不能过多过滥也不能过少,要以教学内容为据,必要时实行整合整理。
4是注重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
问题要有思维的含量和容量,一般地讲,思维的梯度要降低,但思维的密度要增加。
思维的梯度和密度是编写学案要兼顾两个的两点。
思维梯度过高,脱离我们学生的实际,遥不可及,容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思维密度不够,容量太小,思维训练量达不到,也会同思维含量过少一样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且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也极易发生转移,导致课堂整体效益不高.C.有效提问的“四个要求”1是问题的预设性。
我们反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全然现场生成性,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准确、目标合宜。
学生的一些奇怪想法和问题会在课堂中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但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
所以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金属的来历|冀教版(1)
《金属的来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2、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实验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通过问题揭示课题。
出示青铜器图片(青铜剑、青铜鼎)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接着提问: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根据问题引出金属这一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通过再次提问:铜和铁是从什么里面提炼出来的?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金属的来历。
【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问题,逐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活动一、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金属矿石的特性及金属的用途。
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金属矿石的特性。
认知金属矿石。
出示一些金属矿物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了解金属矿石的特性。
2、交流讨论金属的用途。
(1)观察图片,探究金属矿物与金属的关系。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金属矿物图片,通过连线的形式对号入座,让学生辨析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那些金属。
(2)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图片。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金属的用途,并板书金属的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连线、交流和辨析,逐渐了解金属的来源及用途,知道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活动二、金属性质的探究实验依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组织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展开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金属有什么性质呢?2、引导学生根据铜、铁、铝这三种金属的用途猜想金属的性质。
板书猜想(预设:金属的性质有:有金属光泽;导电性能好;传热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等)3、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让学生观察分辨铜、铁、铝这三种金属(在课桌上),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得出金属都有金属光泽的性质,通过用手感知金属有一定的柔韧性。
如何设计优秀的解决方案
如何设计优秀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效果和效率。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明确问题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和目标。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而没有明确的目标,解决方案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在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并研究相关资料,确定问题的范围、影响和重要性;同时,也需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决定解决方案所要达到的结果。
例如,我们公司的销售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我们想要提升销售业绩。
在明确问题和目标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确定原因和影响因素,然后才能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分析实施条件和资源在确定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分析实施条件和资源。
不同方案的实施条件和需要的资源可能不同,我们需要评估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可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以便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加以考虑。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解决方案的实施期限和可行性,以确保方案的顺利推进。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提升销售业绩,那么需要考虑我们可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如有多少销售人员、销售渠道、市场资源等,并决定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来达到目标。
三、制定解决方案在明确问题和目标以及分析实施条件和资源之后,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好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同时还需要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提升销售业绩的解决方案中,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培训、激励措施等来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通过广告、促销等方式增加产品曝光度和销售量;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方案的优先级和时间表,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四、评估和调整方案制定方案只是第一步,方案实施后也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看看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就需要进行调整,找出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5.18 PSI原则
PSI原则
——怎样建设性的指出“问题”
Not question but problem
这里说的“问题”不是question,而是problem。每 个公司都会有问题,它有时候会演变成一场危机,有时候 也会成为迈向卓越的起点,不同的处理方式会让我们得到 不同的结果。“视而不见”是最差的处理方式,因为那会 让问题继续发酵。“管杀不管埋”是次优的处理方式,起 码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又很容 易让问题变成抱怨,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士气,甚至激发 内部矛盾,得不偿失。
举例说明
A是某球队的一名前锋,他发现球队的后防线比较弱, 球队经常因此失球,他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热爱
球队而且有责任心的球员,他很着急。终于有一天,后卫
又因为一次失误而让到手的3分飞走了。比赛结束后,他 在更衣室里埋怨起来:“今天本来我们能赢的,B丢的那 个球很不应该,为什么当时你离开了你的位置?为什么你 不严格按照教练的布置去踢?”B丢了球,本来心情就很 糟糕,听到A这么说,当时就火了:“你觉得我希望丢球 是吗?当时我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没力气跑回去。你别光 说我,上半场那个空门你如果没打偏,咱们也不会输球。”
P:problem,指出你看到的问题;
S:solution,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I:what can I do,对此我能做什么?
让我们一起吸取教训,我相信克服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一
定就会取胜。”
案例总结
P:我们后防线出现了问题;
S:后卫队员之间应该做好协防保护, 不能各自为战; I:我要更努力进攻,这样才能给后防线降低压力。
转换方式这样一个问题就从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变成 了迈向卓越的新起点。改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怎么设计解决方案
怎么设计解决方案介绍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设计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并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本文将介绍设计解决方案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步骤1. 确定问题和目标在设计解决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和需要解决的目标。
问题可以是任务中的障碍、流程中的瓶颈、客户需求等。
目标可以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
明确问题和目标有助于后续步骤的顺利进行。
2. 收集信息和需求收集相关信息和需求是设计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收集信息和需求:•面对面访谈: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问题和目标的看法和建议。
•数据分析: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和机会。
•调研问卷:设计并发送调研问卷,收集多方面的观点和建议。
根据信息和需求收集的结果,确定解决方案的要点和重点。
3.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要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分组讨论: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列出备选方案:将不同的解决方案列出来,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比较和评估:比较和评估备选方案,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概念设计阶段的目标是产生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实施做准备。
4.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步骤。
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实施:确定所需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实施方案的详细步骤。
•时间和资源: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和资源分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风险评估:评估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详细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制定一个清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并为实施做好准备。
5. 实施和测试在实施和测试阶段,根据详细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需要确保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顺利,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如果发现问题或改进的空间,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6. 评估和反馈在解决方案实施后,需要进行评估和反馈。
回顾解决方案的效果和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
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优化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因为随着问题数量的增加,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优化问题设计已成为企业维护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帮助企业优化问题设计,以下是一些策略:1. 明确问题第一步是明确问题的定义、范围和影响。
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明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问题所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影响。
2. 分析问题在明确问题后,需要进行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包括了解问题的类型、局限性和解决方案。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问题树或鱼骨图等工具来分析问题。
通过问题分析,可以确定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3. 选择最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选择最佳方案。
需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风险、成本和效益。
并且,还需要考虑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计划。
4. 实施方案在选择最佳方案后,需要开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按计划进行,并监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需要,可以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实施过程顺利进行。
5. 评估方案实施方案后,需要对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应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解决方案的效果、成本和时间效益等。
通过评估方案,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方向。
综上所述,优化问题设计需要从明确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5个步骤来进行。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
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我们来一起讨论怎么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这里的设计问题,是指怎么样去设计我们在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中的问题,那么在我们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基于我们自己的提问的目的,然后去选择合适的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问题的层次、问题的角度以及问题的表达的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从这几个角度来分别看一看,在翻转课堂的这种面授活动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问题,首先来看问题的类型,问题的类型可以分成封闭式的问题以及开放式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我们教学中时常都是有问的,首先,封闭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用一个短语就可以简单地回答这样的问题,另外,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它是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老师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去做一些课堂的总结,然后也可以去设置一些后续提问的框架,而开放式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在回答这样问题的时候,他需要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自己的理解,这样的问题,经常是以为什么、怎么样开头,然后也可以谈一谈、告诉我开头,这样的问题,是更多都要去激发学生的深刻的思考以及反思的,从我们翻转课堂面授活动的角度来说,我们如果组织课堂活动,我们更多是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深刻的思考、深刻的反思,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面授活动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问题的层次,这里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层次的模型,是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它在我们的第二讲的内容中也有涉及到,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想从提问的角度、问题的层次的角度来重新来看这个模型,首先,这里谈到,实际知道这个层次它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理解,更多是掌握学生,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就是学生需要去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个问题的区别这个问题或者说是重新的去描述这样的一个问题的一个背景,而应用这样的问题,它会要求学生去结合自己的实力,结合自己的生活,来重新去解读这样的一个问题。
设计有效问题,让思维远航
设计有效问题,让思维远航思维问题是帮助人们更好的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工具。
通过问有意义、有深度、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下面是一些设计有效问题的技巧:1.清晰并具体问题必须清晰并具体,以便被理解和回答。
避免使用模糊、晦涩、有歧义的语言。
例如,“你认为什么是成功?”这个问题含糊不清,没有具体的标题。
改进:“你认为自己想要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功?并详细说说为什么这是重要的?”2.有挑战性问题应该有挑战性,激起人们的求知欲。
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读者的智力水平。
为了让问题有挑战性,需要让其适合受众。
例如,“你知道著名的14亿人口的国家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简单的,并不具备挑战性。
改进:“在印度,最遥远和最偏远地区的居民能轻松访问哪些基本的服务,例如医疗保健和教育?”3.开放性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并允许多种回答和解决方案。
避免是/否,或严格的答案型问题。
例如,“你认为哪个国家更发达,法国还是意大利?”这个问题非常死板,没有开放性。
改进:“你可以根据哪些因素来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更发达,以此来比较法国和意大利?”4.有真实意义设计的问题应该对社会、个人或特定的行业具有真实的意义和好处。
避免设计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例如,“世界上第一本印刷出版的书籍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个有趣的事实,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改进:“印刷技术如何改变了当代的书籍出版和分销?”这个问题更有意义,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并讨论。
5.富有启发性问题应该能启发人们思考和理解问题本身及其周围环境。
有效的问题鼓励探索和挑战人们的思维模式。
例如,“环保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关于企业道德和责任的思考。
改进:“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其环境影响,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和经济收益?”这个问题更具启发性,可以推动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设计有效问题,是培养思维跨越的一种方式。
思维问题有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充实人们的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阅读教学如何设计好问题
阅读教学如何设计好问题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理解力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好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好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
一、问题设计原则1. 层次递进:问题的设计应该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深层含义。
2. 多样性:问题应该涵盖不同的问题类型,包括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引申性问题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设计技巧1. 导读问题:在阅读之前,设计几个导读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核心观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深入阅读做好准备。
2. 文字理解问题:针对文章的文字表达和词句理解,提问学生对文章中的词语、概念和句子含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推理判断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4. 引申拓展问题: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促使他们将文章中的观点与自身经验或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展开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下以一篇文章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文章题目:《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导读问题:你认为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你能想到哪些对策来应对气候变化?文字理解问题: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提到了“全球变暖”这个概念,请问你能解释一下全球变暖是什么意思吗?推理判断问题:根据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和例子,你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引申拓展问题:除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你还能想到其他哪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请谈谈你的想法。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设计教学提问一、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应把握的原则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扩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上的每个问题,明确每一个提问的目的,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益。
教学提问设计的原则1、问题的提出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堂提问题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使提问失去应有的价值。
2、问题设计要能给学生留下广袤的活动空间。
3、问题的设计要能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讨论、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提高思维水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个体。
教师在提问时应多提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自己深层次的思维空间。
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内在联系中以说明;代表性的词语有“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问题。
能力培养是在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下形成的的,没有脱离开知识的单纯的能力,而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涉及事实性知识、有着明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指向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仅仅是知识的重要问题强化,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唯一或不确定,一般用“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问句,往往需要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扩展思维,进行知识构建,因此有必要适当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经历一番探索才能回答者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的特点:没有明显的“正确的答案”,因为问题是开放的,就意味着它提供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能够提示学科内的争论、疑难或前景,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清晰明确:问题要能够明确传达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需求。
2. 具体详细:问题要详细描述相关背景信息和具体要求,确保人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全部内容。
3. 一致性:问题的设计要保持一致性,同样的问题要能够以不同方式表达,但给出相同的答案。
4. 可操作性:问题要能够指导人们进行实际操作,以便解决问题或达到特定目标。
5. 可验证性: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可以通过实证或验证的,以确保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准确可行的。
6. 开放性: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观点的提出和讨论。
7. 切题性:问题的设计要紧密围绕主题或核心问题,不涉及无关或次要问题。
设计方案好的方法
设计方案好的方法
设计方案好的方法应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需求:首先要充分了解客户或用户的需求,包括他们的目标、期望和限制条件等。
2. 建立目标:根据需求,确立设计方案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解决方案要达到的效果和效益。
3. 做调研:在设计方案之前,需要进行一些调研工作,包括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分析、技术状况等,以便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4. 创造思路:根据调研结果,找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头脑风暴来激发创造力,从中选出最具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方案。
5. 评估方案:对各种候选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发掘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实施周期和成本等。
6. 选择最佳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佳的方案,满足需求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7. 制定详细计划:为最佳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将任务和时间进行合理分
配,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8. 进行实施:按计划实施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9. 监督和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10. 反馈和改进:根据实施过程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提高效果和效益。
通过系统性和有序的方法,可以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
关于山西省吕梁蔡家沟煤矿“5.18”特大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决定及分析
关于山西省吕梁蔡家沟煤矿“5.18”特大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决定及分析2004年5月18日18时18分,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口县蔡家沟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93.3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救和善后工作。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梁嘉琨任组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靳善忠等任副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和技术鉴定,查清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交了《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口县蔡家沟煤矿“5.18”特大煤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定,蔡家沟煤矿“5.18”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蔡家沟煤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但该矿不按规定采取防尘措施,井下生产运输过程中大量煤尘飞扬,致使井下维修硐室的煤尘达到爆炸浓度;工人违章在维修硐室焊接三轮车时产生的高温焊弧引爆煤尘。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蔡家沟煤矿在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已过期且未经验收合格的情况下,违法组织生产;该矿没有保证矿井防尘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双池镇党委、人民政府及有关机构没有加强对待批矿井的管理,没有采取措施制止该矿违法生产,未能及时发现该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交口县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该矿监管不力,虽多次发现该矿的违法生产问题,但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交口县人民政府对有关部门对待批煤矿监管不力的问题失察;吕梁地区煤炭工业局和吕梁煤炭安全纠察支队在对待批的蔡家沟煤矿进行检查时,未能制止该矿违法组织生产;吕梁地区行署对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对地区有关职能部门对待批煤矿监管不力的问题失察。
如何制定全面的问题解决计划
如何制定全面的问题解决计划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相对简单,容易解决;而有些问题则复杂得多,需要我们制定全面的问题解决计划,才能有效地应对。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出这样一份全面的计划呢?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
这就如同医生在给病人治病前,必须先进行详细的诊断,了解病症的表现、成因和发展情况。
对于问题,我们要明确它的具体症状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对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比如,如果是一个销售业绩下滑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数字的下降,还要深入了解是哪个产品或地区的销售出了问题,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质量问题、销售策略不当,还是销售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的。
在明确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像是我们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的(SMART 原则)。
继续以销售业绩下滑为例,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将销售额提高 20%,这就是一个具体且有时限的目标。
同时,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的,通过销售数据能够清晰地判断是否达成。
而且,它必须是可实现的,不能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
此外,目标还应该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和业务相关。
设定好目标后,我们要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头脑风暴。
这时候,不要急于否定任何想法,哪怕它看起来有些疯狂或不切实际。
因为有时候,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经过改进和完善,可能会成为绝佳的解决方案。
比如,对于提高销售业绩,可能想到的方案有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出促销活动、优化产品设计、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经验。
接下来,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
评估时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方案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潜在风险等。
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评估矩阵,对每个方案在不同维度上进行打分,从而选出最优的几个方案。
假设经过评估,我们认为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和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这两个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潜在效益。
如何备好问题设计
如何备好“问题设计”有人说: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因此, 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 好的问题需要设计, 一定要有效设计。
然而,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成预期的目的。
有些肤浅、平庸的问题, 再加上单调的问法, 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 克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 并且与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探究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一、“问题设计”常见的问题1.提问“度”的掌握:题设计少了, 不利于发展学生积极思考能力;问题设计多了, 学生来不及理解和反思;问题设计浅显, 不利于激发学生爱好, 问题设计过难, 学生积极性又会受到打击......2.提问“面面俱到”。
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 过于琐碎。
学生主线没有多少时间思考, 导致“碎问碎答”。
这样一堂课下来, 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 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 在云里雾里中疲倦不堪, 不仅思维受到压抑, 并且收获甚少。
3、提问“泛泛而谈”。
要么问题过于简朴, 没有思考价值, 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 “是不是”, “好不好”, “对不对”等。
或是以学生完全不假思考, 不费力气的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 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要么问题过难, 对学生只启不发。
如一开篇老师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 “写作特色是什么”。
试想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任何的感性结识,怎么能回答得上来呢?这样, 不仅使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4、提问“步步为营”。
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
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 “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毕教学任务的桥梁, “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激发力, 使之成为桎梏学生发明思维的网络。
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 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明力就此止步与抹杀, 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问题设计与解决
关键问题设计与解决在解决任何问题或挑战时,关键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设计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能够引导我们找到合适的方向,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和偏离主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关键问题以及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关键问题在设计关键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问题的重要性、清晰度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设计关键问题的方法:1. 明确定义问题在设计关键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定义问题的范围、目标和影响。
只有清晰地定义问题,才能确保我们专注于解决核心问题。
2. 提出开放式问题为了激发创新和多样性的思维,可以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3. 利用问题导向方法问题导向方法是一种将问题置于问题解决过程的核心的方法。
通过不断迭代和探索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解决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1. 分析问题根源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只有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制定解决方案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需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3. 实施与反馈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根据实际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及时反馈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解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设计关键问题和解决关键问题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关键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愿您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本文所提到的方法和思路,取得更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出好问题
2016.5.18 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没有好的问题,就等于让一个没有食欲的人吃饭,你觉得你所提供的食物很精美,但是人家压根没食欲,食物再精美,对人家来说都是负担。
老师只有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饥渴了,然后再给他“精美的食物”,他才会激动,进而感谢你。
所以,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
那么,如何设计出好问题呢?
一、善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当中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将它扩散,引向深入,让课堂当中的思维含量、知识的信息量成倍地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受益。
怎么才能够做到善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呢?我觉得,老师要有一颗善于挑事的心,我们不一定要用那种很规范的、很正式的语言来开启话题,我们可以采用电视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方式来主持课堂。
好的老师与其说是在上课,不如说是在主持课堂,是在扮演一个主持人的角色。
主持人这个角色是做什么的呢?他要让嘉宾尽可能围绕着既定的话题来谈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激发嘉宾们说话的兴趣,拓展嘉宾们说话的深度。
当嘉宾谈话旁逸斜出的时候,主持人还要把话题给拽回来。
这不正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吗?
我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老师一定要认真看看主持类的节目,看他们怎么让大家坐在一块儿谈话、聊天。
你会发现这些主持人非常高明,很多人不动声色就把嘉宾的说话兴趣给调动起来了,然后又很自然地借一个契机,把话题转向了他想要完成的那个方向,同时又不让嘉宾感觉别扭、拘束,还能够不时地调节气氛,抛出一些幽默的段子等。
我觉得现在的老师,一定要多从中学习,不然的话会被淘汰。
对教师的传统定位到现在已经基本过时,教师已经不再是掌握真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只是策划学习的主持人。
从教师的这个定位来看,要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活跃起来,我们可以寻求一些办法。
比如,我们可以搞民意调查,请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的同学举一次手,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背叛战争的同学也举一次手;请认为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同学举手,认为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同学也举手——就是针对这样有冲突的观点做一个民意调查。
举手的学生下意识地就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同意这个观点,就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压力——我要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分成两组讨论一下,然后分享大家的看法,这样就容易形成发言比较积极的情况。
二、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是不喜欢听老师讲很多的,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想法,很想当场表达出来。
然而,在课堂
上,我们老师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给他们机会。
其实,我们当学生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会,觉得老师讲到某个地方时,自己特想说一句话,但是老师不给机会,心里就觉得特别遗憾。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怎么创造机会呢?我在看主持类的节目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位嘉宾说完后,主持人转头问其他嘉宾:“您觉得他的观点怎么样?”这就是一种“踢皮球”的做法。
所以,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我们老师不一定要马上回应,马上针对这个学生的答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完全也可以“踢皮球”——问问其他的同学:“A同学的观点你们同意吗?”“A同学的观点你们有补充吗?说说你的理由。
”当你这样顺势一转、皮球一踢,那些想说话的学生就有机会说话了。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直接就对A 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并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这个话题就结束了,那些想说话的或者有疑问的学生就自然不想说了。
虽然这些做法都是一些小技巧,但是我觉得这些招数很简单,很实用,也很重要。
三、多多追问,引向深入
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候,有时观点是不对称的,一方支持观点的论据特别充实,另一方支持观点的论据不那么充实;或支持某一观点的人数特别多,支持另一观点的人数比较少。
这样就不容易形成讨论,因为力量对比太悬殊了!明显某一方更占优势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弱势的一方提供一些帮助,给他们提供一些论据,或者给他
们指一些路径,让他们为自己的观点找新的“弹药”,让他们更强大一点,从而能够跟另外一方抗衡。
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答案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还不够给力,还没有挠到那个最痒的地方。
这个时候,我们老师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老师接过话题,对它进行延伸和发挥,把这个最痒的地方给挠到。
这是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当学生还没挠到最痒的地方时,老师可以再追问一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个更深刻的道理。
比如,我曾和学生讨论过,鸦片战争为什么会输掉呢?学生的回答是,因为中国的武器装备很落后。
答案对不对呢?有道理,但是不全对。
那我们可以去追问,为什么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呢?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因为中国没有先进的工厂,而英国有。
那我们还可以再追问,为什么英国有这个工厂,中国就没有这样的工厂呢?问到此处,这个问题就有一定难度了,学生再想一想或者讨论一下,会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来回答,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所以它有机器大生产,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没有。
那我们还可以再追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不能在中国发生,却能在英国发生呢?这个问题就很深刻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的一些弊病。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最重视什么?我们重视的是伦理、道德,不重视实证,不重视逻辑,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从孔子开始,《论语》里面讲了很
多的道理及道德准则,至于为什么这些准则会成立,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么做的合理性在哪里,这样去做有什么影响,是需要自己去悟的,悟不出来,那就是“孺子不可教”也。
但是西方的传统文化是什么特点?是要实证,要论证,重视逻辑,只有重视逻辑才可能产生实验科学,只有有了科学才可能有工业革命,所以英国的发展路径跟我们不一样。
让学生的看法达到这个深度,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追问把这个问题引向深入之后,再进行讨论,大家分享彼此的见解,最后能够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和西方传统文化当中促进工业革命的那些有利的基因,那我们这堂课就远远超越了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经验和教训这样的层面,不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让这个话题直线式地深入。
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是很重要的。
最擅长使用追问这种方法的一位老师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把自己的这一套教育方式叫作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学生逐渐地逼迫自己去思考,才能明白道理。
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些道理都是你自己知道的,不是我告诉你的。
”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善于发挥这种穷追猛打、层层追问的精神,课堂的思想密度就会很大,一个问题刚回答了,马上又来一个问题,而且环环相扣,问题和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
有的时候,这种课堂会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比较解渴,妙趣无穷。
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常常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假如说历史的长度是100个单位,要想了解的话,是需要走100个单位的,然而我们的课堂常常是只走到了5或10个单位的时候就停下来了。
而人天生就有一种好奇心,想要追本溯源,如果我们在课堂当中给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即使这堂课与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已经不那么一致了,甚至预定的教学任务可能完成不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因为现场生成的这些具有思维含量的思想火花,对学生精神的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所以好的课堂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而不是起承转合都非常严谨,哪个地方停顿、哪个地方提问、哪个地方做一个什么表情都事先精确地预设好了,那种课堂是表演,是老师自我展示的舞台,是对学生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