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35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及重要性分析
35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选择

35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选择作者:蒲彦雄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变配电所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需求,这就使得现如今建立了许多新的变、配电所,而新变配电所通常都使用35kV单芯电缆线路,这种线路有着安全性高和载流量大等诸多优点,这就需要为35kV单芯电缆护层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
本文首先分析影响35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因素,然后详细阐述选择35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35kV单芯电缆;方式分析;具体措施;护层接地方式在电缆的载流量处于适中的情况下,三芯电缆的外径差不多会超过单芯电缆一倍以上,重量则会超过单芯电缆的三倍以上,再加上35kV单芯电缆线路有着很多显著的优点,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变、配电所的大型用电设备以及电源主进线通常都采用5kV单芯电缆。
然而,如果这种电缆超过一定截面积時,不管是制造、运输,还是具体的安装都会有着很大的困难,还很容易在运行中出现护套局部损伤,这就需要为其选择更合适的护层接地方式,提升电缆的使用效果。
一、35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分析(一)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接地这种接地的方法比较复杂,施工的难度也很大,这就造成接地的成本也比较高。
但是,这种接地的方法有很多,能够灵活应用。
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接地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每个单元的感应电势处于0的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电缆线路。
如果35kV单芯电缆超过一千米,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护层接地,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二)护层一端单点直接接地这种接地方法会造成没有接地的一端出现部分感应电势,而一旦电缆线路出现过电压或线路短路的问题,就会使感应电势逐渐提升,这不仅会对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最极端的情况甚至会击穿电缆的主绝缘层。
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生这种危险情况,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计算不接地一端的最大感应电势,才可以有效地避免感应电势所造成的问题。
单芯电缆和三芯电缆的接地方式

津成电线电缆内部专用
单芯电缆和三芯电缆的接地方式
金属屏蔽层两端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
(一般为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
而单芯电缆(一般为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一般不能采取两端直接接地方式。
原因是: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金属屏蔽层会产生感应电流,电缆的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高低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当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雷电冲击或操作过电压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
将会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击穿电缆外护套。
单芯电缆两端直接接地,电缆的金属屏蔽层还可能产生环流,据相关报导单芯电缆两端接地产生的环流可达到电缆线芯正常输送电流的30%--80%,这既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又浪费电能形成损耗,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的接地方式。
一般应按照具体线路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常用的方式有:
1.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2.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3.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电缆中间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4.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若干个护层交叉互联接地,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若干个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
5.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仅适用于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
津成线缆。
电缆接地重要性简述

电缆接地重要性简述1电缆接地的作用:防止人身触电,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不受损坏,防止触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静电危害等。
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的接地的作用有:(1)电缆线芯对屏蔽和金属护套的电容电流有一回路流入大地;(2)当电缆对金属护套或屏蔽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可流入地下;(3)当电缆芯线绝缘损坏后发生相间短路并发展为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通过接地线流入地面;(4)电缆中的不平衡电流引起的感应电压、通过地线与大地形成短路,防止电缆对接地支架存在电位差而放电闪络。
目前广泛应用的交联电缆,分相屏蔽,屏蔽层分为金属(铜带)层和半导体层。
半导电层中含有胶体碳,可以起到均匀电场的作用;同时,碳可以吸收电缆体小间隙内空气电离产生的污物,均匀电场,保护电缆绝缘。
金属屏蔽层的作用:第一,保持零电位,使电缆芯线之间没有电位差;其次,它在短路过程中携带短路电流,以避免因短路导致电缆温度升高而损坏绝缘层。
同时,屏蔽层还可以防止周围外部强电场对电缆内传输电流的干扰;由于第三屏蔽层中的强电场和仪器周围的弱电场,不会对外部屏蔽层产生有效干扰,不会危及电缆的安全。
2.高压电缆接地(1)高压电缆接地不良。
高压电缆接地问题复杂,接地不良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1)接地线焊接不牢。
6-35kv电缆头制作工艺简单,安装施工方便,由此而使一些单位忽视接头制作质量,特别是对接地线焊接更不重视。
由于工艺水平差,烙铁大怕灼伤电缆绝缘,烙铁小接地线焊接不牢,有些人甚至缠绕绑扎,使接地线与铜带屏蔽层连接不牢,在铜丝屏蔽电缆接头制作中,没有将铜丝直接引出,而是切断后绑扎接地软线引出,造成接触不良。
一些中间接头护套防水性能不佳,运行中电缆进水,受潮后引起屏蔽锈蚀,都会造成接地不良。
2)接地线接触不良。
近年来电缆附件已形成配套供应,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附件配套接地线的长度只有500mm左右,作完电缆头后所剩很短,只能就近接地,多数是接在电缆卡具的固定螺栓上,由于油漆和锈蚀等影响,也会产生接地端子接地不良的现象。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 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gwsd_re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
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
针对电缆金属护套不同的接地方式的探讨

针对电缆金属护套不同的接地方式的探讨摘要:电缆金属护套采取合理的联接和接地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电缆载流量, 降低工程造价, 而且对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不同接地方式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确保高压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金属护套;电力电缆;接地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电力电缆的应用日趋广泛。
交联聚乙烯( XLPE ) 电缆因其性能优、重量轻、敷设简单、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得到迅速发展, 而它的安全运行与其金属护层接地方式密切相关。
高压单芯电缆通常由金属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衬垫层、金属护套和外护层等组成。
金属护层应满足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能承受故障电流流过金属护层而不致损坏, 并起到保护和防水的作用。
1、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1.1金属护套两端接地电缆线路很短、最大利用小时数较低, 且传输容量有较大裕度时, 电缆线路可采用金属护套两端接地的方式。
因为电缆线路很短、传输容量很小时, 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也小, 金属护套两端接地形成通路后, 护套中的环流也很小, 造成的损耗不显著,对电缆的载流量影响不大。
1.2金属护套一端接地线路不长(一般为500m 以下) , 电缆金属护套可以采用一端直接接地, 另一端经保护器接地的方式。
采用该方式时, 电缆金属护套在正常满负载情况下的感应电压在维护人员不能采取防护措施而接触护套时, 不得大于50 V; 反之, 不得大于100 V。
为降低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时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 防止干扰电缆线路附近的其他电缆线路及通信线路, 需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一根回流线。
回流线的两端应可靠接地, 其截面应满足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
1.3金属护套中间接地电缆线路稍长, 且无法分成三段组成交叉互联系统, 当采用一端接地, 另一端感应电压太高时, 可采用金属护套中点接地的方式。
该方式是在电缆线路的中间将金属护套接地, 电缆两端各装设一组保护器, 并按金属护套一端接地方式的相关规定加设回流线。
电缆线路护套接地分析

电缆线路护套接地分析1高压电缆金属护套应正确可靠接地110RV及以上高压电缆均为单芯,其线芯与金属护套可看作一个变压器,当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金属护套,在磁力线的作用下,金属护套上会感应电压,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和流过导线的电流成正比。
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为保障人身安全,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不得超过50V;而当不接地端的电缆金属护套已用绝缘材料包裹时,该感应电压可提高到lOOVo另外,在发生不对称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金属护套上会形成很髙的感应电压,将使护套绝缘发生击穿。
因此,电缆金属护套对地应保持良好的绝缘,并在设计、安装时,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在电缆护套的一定位置,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采用护套两端接地、护套一端接地、护套中点接地、护套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换位接地、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等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2高压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2、1护套两端接地它是指金属护套在电缆两端直接接地。
这样金属护套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使金属护套发热,不仅加速绝缘的老化,还降低了载流量,因此金属护套不宜两端直接接地。
个别情况,如线路很短或轻载运行,运行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很小,环流对电缆的载流量影响不大,可采用此接地方式。
2、2护套一端接地当电缆金属护套有一端接地而另一端不接地,将出现下列问题:首先,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金属护套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另外,在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金属护套不接地端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造成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并导致电缆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
因此,为了保护绝缘,在采用一端直接接地时,另一端需经护层保护器接地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同时安装沿电缆平行敷设的回流线,并在电缆一半处换位。
当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可以通过回流线流回系统的中性点。
电缆金属屏蔽层的接地和敷设方式对导体载流量的影响

电缆金属屏蔽层的接地和敷设方式对导体载流量的影响一、电缆安装接地方式35kV 及以下高压交联电缆(指用于交流系流的单芯电缆,下同)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的接地方式有三种:单端接地、双端接地、交叉互联接地。
单端接地是在电缆的一端将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直接接地,另一端则不接地或者通过保护接地。
电缆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时,金属屏蔽层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但不产生环流。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长度成正比。
因此这种接地方式仅仅适用于长度较短的线路,也就是说电缆长度所对应约感应电庄不能超过安全电压36V 。
双端接地是将电缆两端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均直接接地。
电缆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时,金属屏蔽层中有环流通过(当然会引起发热), 会降低电缆的载流量。
双端接地时的电缆载流量比单端接地(或下面讲的交叉互联接地)时的载流量要小得多,它不仅造成资源(导体材约的浪费,而且造成能源的损失(发热消耗)。
因此,这种接地方式仅仅适用于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例如电缆需要过江、河、湖、海底以及受条件限制无法采用交叉互联接地的场合。
交叉互联接地是将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一端直接接地,采用中间绝缘接头和交叉互联箱将三相(即三根单芯)电缆的金属屏蔽层进行换位连接,而电缆的另一端则通过保护接地(称为单点互联接地)或者直接接地(称为两点互联接地)。
试验表明,单点互联接地时的载流量略大于两点互联接地时的载流量。
在完全换位的情况下,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中没有环流通过.两端对地之间也没有感应电压,但每段电缆中间有感应电压,且换位处的感应电压为最高值。
交叉互联接地的电缆载流量与单端接地时的电缆载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
交叉互联接地方式适合子较长距离线路,但应考虑根据最高允许感应电压来确定相邻两个换位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二、敷设排列方式电缆的敷设排列方式分为平行排列和三角形排列两种方式。
由于这两种排列方式,计算出的电感及热阻是不伺的,以至于在这两种方式情况下,电缆的载流量有较大差别,假设同一结构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采用单端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时,则平行敷设排列的载流量高于三角形排列;而当金属屏蔽层采用双端接地时,则三角形排列的载流量高于平行排列。
浅析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

浅析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摘要:高压电力电缆线路保护接地,可以有效保障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电缆金属护套采取合理的联接和接地方式,在提高电缆载流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更加保证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前言高压电力电缆导体为一次绕组,电缆金属护套为二次绕组。
当导体中产生交变电流时,交变电场会在电缆金属护套上生成感应电压。
电力电缆线路施工中,要格外重视金属护套的接地。
也就是说,电力电缆线路不论是在正常运行还是在发生接地故障的状况下,都需要利用大地作为电流回路,将电缆线路接地位置的电位钳制在允许的接地电位上。
1单芯电缆与统包电缆接地方式的区别三相三芯或四芯电缆都属于统包电缆,芯线在电缆中呈三角形对称分布,三相电流对称,金属护套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因此在施工时对金属护套只要可靠接地或者多点接地均符合要求。
但是单芯电缆的芯线与金属护套近似于一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当电缆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磁力线一部分将与金属护套铰链,在金属护套中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的长度、流过芯线的电流成正比。
如果把金属护套的两端接地,护套与导线形成闭合回路,护套中将产生环行电流,金属护套上的环行电流与芯线的负载电流基本上处于同一数量级,将在金属护套上形成热能损耗,加速电缆绝缘层的老化,降低芯线的载流量。
2单芯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及特点2.1金属护套一端接地。
一端接地通常指的是电缆线路一端金属屏蔽直接接地,另一端金属屏蔽对地开路不互联,通常情况下采用架空线连接端一端接地,使线路受雷击时的过电压尽量减小。
采用一端接地可以防止护层循环电流产生,使线路损耗降到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开路端正常运行时会出现感应电压。
尤其当受在雷击和操作时,可能有很高的冲击过电压产生。
当系统有短路发生或当短路电流流经芯线时,金属屏蔽没有接地端可能会有很高的工频感应电压产生。
三峡电站35kV单芯电缆接地方式探讨

U 2o n2 / =zl ( D)×1 - V m l S 0 7(/ )
1 单芯 电缆 金属 护套 工频 感应 电压计算
单 芯 电缆 芯线 通过 电流 时 , 在交变 电场 作用 下 ,
卜 负 荷 电 流 ,~ 电缆 中心 距 离 , 电缆 金 属 S 金属屏蔽层必然感应一定的电动势 。三芯电缆带平 屏 蔽 层平 均直 径 以 Z Y 6— 63 V一1 0 m R J2 2/5k ×4 0m 衡 负荷 时 ,三相 电流 向量 和为零金 属 屏蔽 上 的感 应 ( 其相关参数见表 1 )电缆屏蔽层平均 电势叠加 为零 , 以可 两端接 地 。 所 单芯 电缆 每相 之 间 单芯电缆为例, 8m 当 品” 负荷 电流为 存 在一 定距 离 , 感应 电势不能 抵 消 。 属屏蔽 层感 应 直 径 4 m, 电缆 “ 字形 紧贴排 列 , 金 8 算得 5 8 电压 的大小 与 电缆长 度 和线 芯 负 荷 电流 成 正 比 , 还 80A时 , 电缆护层 的感应 电压为每公里 5 .V。 由以上计 算 可知 :三 峡 电厂部 分 3 V 电缆 单 5k 与 电缆 排列 的 中心距 离 、金 属屏 蔽层 的平 均直 径有
压 的有效措 施 。保护 器在 正常运 行条 件下呈 现较 高 的电阻 。 当护套 出现 冲击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压 时 , 护器 呈现较 小 保 的 电阻 , 这时 , 作用 在金 属护层 上 的电压就 是保护 器
谈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要性

谈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要性摘要:本文讨论了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要性。
电缆线路在输送电能时需要通过接口进行连接,同时避免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导致短路或火灾等危险。
为了保障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必须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接地保护。
本文重点介绍了接地保护的作用、原理和实施方法,分析了电缆线路接地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以期提高人们对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视。
关键词: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短路、火灾、稳定运行、原理、实施方法、价值、意义。
正文:电缆线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输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电缆线路的运行与使用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短路和火灾。
因此,在电缆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运行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保护接地是一种主要的保护措施,可以避免因线路电压异常、电场强度过大等原因导致的电缆线路短路和火灾。
接地保护的原理是将线路上的电荷通过接地装置和接地线路放散到大地中,从而保护电缆线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缆线路的接地保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常用的方法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间隔式接地等。
其中,多点接地通常应用于大型电力系统中,其作用是限制线路故障范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接地保护的实施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线路建设、接地装置装配和接地系统调试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或消除设备间的电势差,提高电缆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缆线路的接地保护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其意义在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电力系统的停电时间和损失,以及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电缆线路保护接地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接地设计,能够提升电缆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人民群众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因此,应高度重视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要性,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推动电缆线路的安全使用和发展。
35 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选择

・
电气 安全 ・
3 5 k V 单 芯 电缆 护 层 接 地 方 式 的 选 择
肖 翔 宇
( 中国成达 工程 有限公 司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 要 : 重点分析 了3 5 k 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 。 介绍 了护 层上感
应 电 势 的计 算 , 阐述 了金 属 护 层 接 地 使 用 的 护 层 电 压 限制 器 原 理 和 参 数 选 择 。 提 出在 工 程设 计 中 要 正 确 、 合理 地 选 择 3 5 k V 单 芯 电缆 护 层 接 地 方 式 和 护 层 电 压 限 制器 , 以减 少 电缆 故 障率 。 确 保 电缆 线 路 能 长 期 、 稳定运行。
中, 采月 j 芯 的情 况较 多 。
式 如 图 2所示 。
层将 产 生 感 应 电势 。在 线 路 发生 短路 或 过 电压 情况下感应电势很大, 危 及 设 备和 人 员 的 安 全 , 严 重时 可 能 击 穿 电缆 主 绝 缘 层 。采 用 这 种 护 层 接 地方 式时 , 需要 计算不 接 地端 可能 产 生 的最 大 感 应 电势 , 确 保 电缆 不受过 高感 应 电势而 损坏 。 ( 2 )护 层 中央部 位 单 点 直接 接 地方 式 , 与护 层 单端直 接 接地 相 同 , 在 线 路 未 接地 端 也将 产生
单芯中压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研究

单芯中压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研究【摘要】本文论述了单芯中压电力电缆线路长度与接地方式的选择类型,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及对实际应用的影响,提出接地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单芯中压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线路长度;接地方式0.引言单芯电缆的导体与金属层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当电缆导体通过交流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与金属层交链,使金属层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不仅与电缆中流过导体的电流或短路电流有关,同时与电缆的排列方式和线路长度有关。
单芯中压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法不当,金属屏蔽层中的感应电压会达到很大的数值,往往会引起电缆发热以及感应过电压等,从而引起电缆及系统的绝缘故障,影响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因此在电缆使用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
1.单芯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研究1.1两端直接接地应用范围:对于线路长度很短、传输功率很小的电缆,或利用率很低时,可采取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
原因说明:因金属屏蔽层上的感应电压极小,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形成通路后,护套中的环流也很小,造成的损耗不显著,对电缆的载流量影响不大。
金属屏蔽层两端接地后,不需要安装保护器,还可以减少维护工作,这与金属屏蔽层损耗的损失相对,可能是经济的。
优缺点:两端直接接地方式简单,但在金属屏蔽层上存在环流,一般不予采用,只有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可将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1.2一端直接接地,一端保护接地(单点直接接地)应用范围:电缆线路不长(500m以下),且能满足规范GB50217-2007第4.1.10条规定——“人员可触及金属层的感应电压不大于50V,其他情况不大于300V”。
优缺点:因一端采用护套电压保护器,在正常运行时,保护接地端对地绝缘,无法与大地构成回路,在金属屏蔽层中基本无环流,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和电缆安全运行。
为了满足更大长度的需要(可达单点直接接地的2倍),对单点直接接地线路进行改进,采用两端线路中间直接接地,两端通过保护器接地。
电缆接地问题 高压电力电缆的铜屏蔽和钢铠一般都需要接地

电缆接地问题高压电力电缆的铜屏蔽和钢铠一般都需要接地,两端接地和一端接地有什么区别?制作电缆终端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制作电缆中间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35KV高压电缆多为单芯电缆,单芯电缆在通电运行时,在屏蔽层会形成感应电压,如果两端的屏蔽同时接地,在屏蔽层与大地之间形成回路,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样电缆屏蔽层会发热,损耗大量的电能,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一端接地的方式,当线路很长时还可以采用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等方式。
在制作电缆头时,将钢铠和铜屏蔽层分开焊接接地,是为了便于检测电缆内护层的好坏,在检测电缆护层时,钢铠与铜屏蔽间通上电压,如果能承受一定的电压就证明内护层是完好无损。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用不着检测电缆内护层,也可以将钢铠与铜屏蔽层连在一起接地(我们提倡分开引出后接地)。
为什么高压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要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2、高压电缆接地的问题

35千伏高压电缆的接地问题高压电力电缆的铜屏蔽和钢铠一般都需要接地,两端接地和一端接地有什么区别?制作电缆终端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制作电缆中间接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35KV高压电缆多为单芯电缆,单芯电缆在通电运行时,在屏蔽层会形成感应电压,如果两端的屏蔽同时接地,在屏蔽层与大地之间形成回路,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样电缆屏蔽层会发热,损耗大量的电能,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一端接地的方式,当线路很长时还可以采用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等方式。
在制作电缆头时,将钢铠和铜屏蔽层分开焊接接地,是为了便于检测电缆内护层的好坏,在检测电缆护层时,钢铠与铜屏蔽间通上电压,如果能承受一定的电压就证明内护层是完好无损。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用不着检测电缆内护层,也可以将钢铠与铜屏蔽层连在一起接地(我们提倡分开引出后接地)。
为什么高压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要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高压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环流严重造成的电力事故

结合莱钢陈家庄变电站35kV高压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环流严重造成的电力事故,刘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进行分析,介绍了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单芯电缆金属护层环流保护接地0概述莱钢陈家庄变电站、玛家庄变电站、型钢变电站35 kV出线电缆均为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电缆敷设时,均按照两端接地方式,运行以来,发生多起单芯电缆屏蔽接地故障,甚至引发电缆接地短路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和制定单芯电缆金属屏蔽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影响电力电缆稳定运行因素分析1. 1电容电流与短路电流对金属屏蔽的影响电缆金属屏蔽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会流过电容电流,短路时又作为短路电流的通路,同时也起屏蔽电场的作用。
若金属屏蔽层搭接不良,当较大电容电流或短路电流流过金属屏蔽层时,会造成金属屏蔽层严重发热,从而导致烧毁整个电缆的严重故障,动力部陈家庄变电站就曾出现过35 kV电缆接地后电缆铜屏蔽层严重烧毁的故障。
新投产的变电所采用的35 kV单芯电缆有的电缆长度在2 km以上,由于厂家在电缆屏蔽层制作上有瑕疵,设计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多次发生电缆接地并引发短路事故。
对此经分析确认是屏蔽层中感应电流和电容电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1. 2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金属屏蔽层。
1. 3 35 kV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屏蔽接地方式分析当电压超过35 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浅谈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保护接地的应用

浅谈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保护接地的应用高压单芯电缆在使用时内部金属护套如何接地?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为什么需要接地?这是因为高压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当高压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与电缆金属屏蔽层交链,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较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层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故应在金属护套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同时安装护层保护器。
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发生击穿现象,保障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主要是由保护电缆的钢铠和屏蔽层组成。
钢铠主要是保护电缆不受外界机械损伤。
屏蔽层主要由铜、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厚度很薄;屏蔽层的效果主要不是由于金属体本身对电场、磁场的反射、吸收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屏蔽层的接地产生的。
接地的形式不同将直接影响屏蔽效果。
对于电场、磁场屏蔽层的接地方式不同,其屏蔽效果也大不相同。
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接地方式。
一、金属护套一端接地,另一端保护接地电缆线路较短时(500m以内),金属护套通常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其他部位对地绝缘没有构成回路,可以减少及消除环流,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及电缆的安全运行。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 94要求:非直接接地一端金属护套中的感应电压不超过5O V;若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该电压可提高到1O0 V。
采用金属护套一端接地的电缆线路在与架空线路连接时,直接接地一般装设在与架空线路相接的一端,保护器装设在另一端,这样可以降低金属护套上的冲击过电压。
在直接接地端接地线应先互联后再接地。
如图1图1金属护套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二、金属护套中点接地,两端保护接地电缆线路较长时(1 000m以内),若电缆线路采用一端接地,其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将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可以在电缆线路的中点将电缆的金属护套进行单点互联接地,而电缆金属护套的2个终端通过保护器接地,且保证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不超过5O V,因此,中点接地安装方式的电缆线路可看作2个一端接地电缆线路连接在一起安装方式(见图2)。
对35KV系统接地对系统危害的相关研究分析

对 35KV系统接地对系统危害的相关研究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发展规模不断地扩大,电缆线路不断的增多,尤其是生产企业,很多35KV电力系统已经超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设备的额定值,从而造成35KV系统接地对系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旦发生接地情况,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求35KV电力系统接地保护系统能够灵敏、可靠以及快速的切除接地短路故障,以免危及到35KV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重点进行分析35KV系统接地对系统危害的相关性。
关键词:35KV系统接地危害研究1、35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现状目前,在国内电力系统当中最常见的接地方式有四种,分别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以及中性点经电阻器接地。
在这当中,中性点经电阻器接地方式按照接地电流的大小又分为低阻接地和高阻接地。
35KV中低压配电网主要采用的是经消弧线圈接的和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极少数的采用的是高电阻接地的方式,而这两种接地方式都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
因为单相接地故障不能够形成短路回路,因此单相接地是出现最多的故障。
它的三相线电压很对称,只是在系统当中产生极小的零序电流。
根据国内的电力规程规定:小电流接地系统可以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1到2个小时。
因此,这是小电流接地系统突出的一个优点,它能够提供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持续性。
然而,当系统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的时候(金属接地),此时的接地相对地电压降来说为零。
而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如果长期运行的话可以导致非接地相绝缘对地击穿,使两相接地造成短路事故。
此外,弧光接地也会导致故障,如系统过电压,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
所以,及时的排除故障是迫在眉睫要考虑的问题。
如2019年3月28日,某石化热电厂发电站35KV后台系统出“2号小电流加氢裂化一线306接地”的报警信号,三相电压Ua:37.40kV、Ub:0kV、Uc:37.41kV,零序电压U0:41.99kV。
浅析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经验谈

浅析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经验谈摘要:电力电缆敷设在地下,运行维护起来比较麻烦,正确使用电力电缆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金额,同时保证供电安全。
单芯电缆与三相三芯电缆以及四芯电缆不同,芯线与金属护套之间可以近似看做是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接地方式也比较特殊,文章就高压单芯电缆的几种接地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高压单芯电缆应用过程中,电流通过电缆线芯时,会产生磁力线交链金属屏蔽层,线芯的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且感应电压的大小与高压电缆的长度密切相关,当高压电缆的长度较长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会不断的叠加,当叠加的数值超过一定量时,就会危害到线缆附近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必须要采用接地保护措施,从而保证电缆运行的安全性。
一、单芯电力电缆的结构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电力电缆在110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中应用十分普遍,具体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导线线芯、导线屏蔽、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绝缘屏蔽、半导体电阻水缓冲层、金属铝护套、铝护套防护层以及外护套几部分组成,线芯的作用是输送电能,答题屏蔽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导体线芯表面不光滑的影响,使得电缆导体与绝缘良好解决,有效的排除气隙,尽可能避免局部放电,使得电场强度更加均匀。
交联聚乙烯绝缘层顾名思义一般使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主要的作用是绝缘,可以将地电极与高压电极可靠的隔离开来,耐电强度很高,可以长期工作在工作电压及过电压环境之下。
绝缘屏蔽部分又被称为是外半导,与绝缘层良好接触,可以有效的避免护套与绝缘层之间发生局部放电现象。
半导体电阻水缓冲层的主要作用是在金属铝护套与绝缘屏蔽层之间起到一个缓冲阻水的作用。
金属铝护套能够保护电缆,可以承受较大的正压力,避免电缆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损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果电缆绝缘因各种原因出现破损,导致电流泄露,泄露的电流会沿着屏蔽层流入到接地网之中,从而有效的保护人员安全。
电缆金属护套接地

电缆金属护套接地1)高压电缆从内到外分别为:①导体层、②绝缘层、③护套层③护套层又分为:金属护套层和非金属护套层。
2)电缆正常运行时,高压单芯电缆线芯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金属护套上产生感应电势。
3)为了保证电缆运行维护人员安全,同时减小环流损耗,必须控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势。
控制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方式为将金属护套层接地。
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如何控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势。
Part2感应电势限值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中,对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要求如下:1)无安全措施时(即人员能接触到金属套)时:50V。
2)有安全措施时(即人员不能接触到金属套)时:300V。
因为当前电缆线路工程均会防止人员直接接触金属套,因此电缆正常感应电势最大不得超过300V.在《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94版中,该值为100V。
在2007版和现行的2018版中,则把该值提升到了现在的300V。
疑问一:感应电势如何计算?答:感应电势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成正比。
具体计算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2018版附录F。
疑问二:为什么新规范要提升最大感应电势允许值呢?答:为了减小接头数量随着高压电缆截面和负荷电流的日益增大,在较长距离电缆线路工程,受金属正常感应电势容许值仅 100V 的制约,往往不仅不能采取单点接地,而且交叉互联接地需以较多单元,使得不长的电缆段就需设置绝缘接头。
如 500 kV 1 X 2500 mm2 电缆通常三相直列式配置时,每隔约250m就需设置接头。
又基于超高压电缆的接头造价昂贵,且接头数量若多,不仅安装工作量大、工期长,且将影响运行可靠性降低。
疑问三:感应电势300V容易达到吗?答:很难达到!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曾对已运行30年的 21km长275kV 电缆线路进行改造,研究了由原来的 28 个交叉互联单元缩减为7个,交叉互联单元段长度增至2955m~3099m,其中最大Es达214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35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及重要性分析
摘要:基于35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及重要性分析,工作人员首先要分
析事故情况,然后阐述35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最后进行重要性分析,为热电厂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利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
2012年6月7日下午14:40分大成热电电气主控室电脑后台发降压站甲变中压侧3U0接
地报警信号,说明35kV电缆线路出现接地故障,15:51分成农线过流一段保护动作,成农线73开关跳闸,导致大成农药总厂全部停电。
现对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及重要性进行
分析。
1 事故情况分析
针对此事故进行分析,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动力分厂立刻派相关人员赶到事故现场,
在开发区东大化工北墙外,华光化工厂南门斜对过,发现敷设在东大院墙外电缆桥架上的电
缆有爆燃现象,现场已无明火。
动力分厂厂长立即电话通知电厂电气车间将成农线73开关
断电并做好安全措施(合接地刀)。
通过分析电厂电脑后台事故记录发现,引起此事故的最初原因为一相电缆爆燃首先单相
接地(甲变中压侧3U0接地报警),继而燃烧引起另外两相电缆燃烧导致相间短路(成农线
过流一段保护动作)。
从事故现场分析,本次单相接地是因为一相电缆爆燃引起,发生爆燃
首先有热源,事发后,从电厂后台查到成农线当时电流为56A,35kV单芯240电缆载流量为630A,所以导体不存在发热问题[1]。
但是此电缆屏蔽层两头都接地,应有感应环流电流存在。
这也会造成电缆发热,从现场看屏蔽层已经变色。
2 单芯电缆的接地方式选择
该线路为35kV单芯电缆线路,当单芯电缆在交变的电压下运行时,线芯中通过的交变电流必然会产生交变的磁场,磁场产生的磁链不仅和线芯相链,也和金属屏蔽层相链,必然会
在金属屏蔽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2.1 运行中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
工作人员要明确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护套的关系,然后将其当做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
绕组。
一旦电缆的导线通过交流电,就会造成周围产生屏蔽层铰链。
分析屏蔽层出现的感应
电压,其大小与电缆线路成正比。
2.2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内感应电压及环流的危害
单芯电缆在运行中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电缆线路的长度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有一
定比例。
例如电缆线路较长时,金属护套上感应的电压比较大,相加可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
安全[2]。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短路或是其他故障,金属护套上会产生更大的感应电压。
2.3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
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并不像三芯电缆一样两端直接接地,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线路长度以及电压等级进行考虑。
在高压单芯电缆线路安装中,要遵守相关规范,确保
其在运行情况下,任意位置的电缆屏蔽层的最大电压都不会超过50V,防止其损坏电缆。
主
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五种:
1)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2)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3)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电缆中间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4)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若干个护层交叉互联接地,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若
干个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
5)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
3 35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的重要性分析
该线路采取了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接地端和大地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环流(该环流包括
电缆正常运行时的感应电流和非正常运行时的感应电流),环流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电缆屏蔽
层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
确认电厂做好安全措施后,动力分厂电工立即爬上桥架打开盖板,发现事故电缆为35kV
单芯240mm2铜芯电缆(三条),现场清晰可见交联聚乙烯完全碳化,一相导体铜线在绝缘
燃烧后完全暴露,并严重损坏相邻两相电缆,桥架内张热到鲁昊的一条35kV三芯185mm2
铜芯电缆也因此受损[3]。
分析其内部的接地方式有误,都会导致的感应电压增高。
由此外护
套会被击穿,金属屏蔽层出现闪络放电以及多点产生环流。
由于线路原先有接头,铜屏蔽层
和接地铜编织线连接处的电阻较大,所以环流产生的热量在铜编织线和金属屏蔽层连接处最大,该热量对电缆本体绝缘长期作用,致使绝缘逐渐碳化,出现接地现象。
在此基础上,其
电路受到短路电流冲击,使导体和屏蔽层形成短路,导致了出现爆炸[4]。
由于该线路较长,金属屏蔽层产生的感应电压有可能击穿电缆外护套。
这种接地方式,
在电缆正常运行时,线路一端与地面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其他设备上,无法通过地面构成回路,避免了环流的形成;在电缆非正常运行时,屏蔽层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由于护层保护
器材料的非线性电阻特性,保护器在高电压的状态下呈现低电阻状态,相当于直接接地,消
除瞬态较高的感应电压。
电力线路设计中,关于接地方式规定为:无保护接地的情况下,感
应电压不能超过50V,有保护接地情况下,感应电压不应超过100V。
该线路感应电压均已超
过50V,必须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保护接地的方式。
成农线大约1400米的距离已有至少五处接头,薄弱环节较多,加之电缆本身绝缘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单相接地的几率非常大。
结束语
因此,采取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保护接地的方式即安装护层保护接地箱,既可以保证线
路不产生环流,同时又避免非正常运行时的安全隐患。
虽然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允许坚持运
行2小时,但是通过这几次事故的教训,我们还是建议电厂在后台发出甲变中压测3U0接地
报警信号时,应及时通知农药拉路,在电厂做好安全措施后,进行故障查找,以免时间久了
事故扩大。
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金属屏蔽层中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降低能源的损失
和感应电流产生的热量对电缆绝缘和外护套的烧蚀,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型淦,王昱力,张磊. 220kV电缆护套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特性[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06:747-751.
[2]赵宏宁. 35kV单芯电缆头频繁击穿故障分析及预防[J]. 电力安全技术,2012,03:55-57.
[3]程子霞,薛文彬,周远翔,刘睿,岳振国,金金元.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单芯交联聚乙烯电
缆载流量计算[J].高电压技术,2012,11:3067-3073.
[4]张小龙,庄立生,王沛栋,徐春红,李长林. 一起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保护缺陷分析[J].供
用电,2015,0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