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20814
言语理解与表达及参考答案及解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1.在电信业务中,我国国际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而市内亏损,1995年,全国亏损60亿元。
调整后的国际通话费标准平均提高20%。
长途在价格总水平不提高的前提下,简化计费等级。
为减轻农民负担和用户安装的负担,降低农村通话费和城乡初装费。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我国国际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不利于国际交流B.我国国际通话费过高,市话收费过低,开展极不平衡C.国家改革费管理制度,提高市内通话费,降低国际通话费、初装费和农村通话费D.国家下大力气调整收费价格,改变不合理现象2.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条件反射的强弱规律所界定的。
因为一个人从学到练习书写到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在此时间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刺激次数和强度都在日益加大,从而使自动化锁链系统也就越加稳固,最终导致书写习惯的形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人的书写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B.人的书写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C.人的书写习惯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刺激形成的D.人的书与习惯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3.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参与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和输出,摆脱封闭的自我调整,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展趋势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可以对我国产业结构起补调作用,实现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填补国内的一些空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这里,关键是如何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有效途径B.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C.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D.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4.英国东部伊普斯威奇市的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称,由于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的血管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
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
4)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是指句子意思费解或有歧义。 例29:国务院办公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 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 血统的外籍人共度新春佳节。 例30: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 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 星期内进行。 例3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 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例3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 存入了两家银行。
(4)主客倒置 例40: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5)否定失当 例4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6)不合事理 例42: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 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 次发生。 (7)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全 例4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 任务
3、关于词的辨析(括号内为后者的词义): 分辨与分辩 (辩解非分辨)学历与学力(学习结果) 界限与界线(具体分界)届与级(入校时间) 激励与鼓励(对象为人) 截止与截至(没有结束) 寄予与寄于(寄托在) 徘徊与徜徉(悠闲) 国事与国是(国家大计)热中与热心(褒义) 商榷与商量(口语) 检举与揭发(口语) 声明与申明(较正式) 侦察(了解敌方情况)与侦查(检察或公安调查) 定金(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作用)与订金 (预付款)等。
2、关于词义: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一般认为,虚词(如介词、连词)只有语法意义,实 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既有语法意义、 又有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相当丰富,有的词只表示一个概念意义,如 “树、教材”,而有的词有多重关联意义。例如: 文体意义关联: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书面词与 口语词,如 “聊天和会谈” 褒与贬情感意义关联:如 “推翻和颠覆” 态度关联:如“嘱咐和吩咐” 搭配意义关联:如“劳动和勤劳” 因此,在填词时,要仔细分辨该词所在语境的文体、 情感、态度和搭配等情况。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通常包括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和逻辑填空等多种题型。
对于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在给定的篇幅中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速度和精读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旨,分辨细节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给定一段关于社会现象的论述,我们要能明白作者是在赞扬还是批判,是在提出问题还是给出解决方案。
语句表达则更侧重于对语言规则和逻辑关系的考查。
包括病句辨析、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等等。
在病句辨析中,我们要熟悉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
语句排序题需要我们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因果关系等。
语句衔接题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填入空白处,使整个段落连贯流畅。
逻辑填空可以说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它不仅要求我们理解词语的含义,还需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以及搭配习惯。
有时候,两个词语看似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并且要通过阅读和练习来培养语感,提高对词语的敏感度。
要想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这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熟练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来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语言规律和技巧,比如关键词的定位、语境的分析、选项的对比等等。
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错题,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因为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思维方式不正确。
考公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公言语理解与表达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考察考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考公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阅读并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新闻报道、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公文等,并能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理解其含义。
2.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包括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
3.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在表达中体现出清晰、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4. 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法、语言习惯等,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准确。
为了提高考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 多读多练: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2. 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逻辑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多参加模拟考试:通过参加模拟考试,了解考试形式和考试难度,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测试,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在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分为阅读理解和写作两个部分。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写作要求考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准确、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I.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短文来获取信息。
短文的内容通常包括社会、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阅读理解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和题型多样,既有短文后的单项选择题,也有判断正误、匹配、填空等形式。
II. 写作写作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要求考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写作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应用文或说明文。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中心思想,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明确观点,提供充分、具体的论据支持,使文章表达清晰、条理清晰。
写作内容可包括社会问题、科技进步、教育教学、研究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写作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合格的写作作品应该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准确、得体的特点。
III. 提高方法为了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取得好成绩,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高: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多读书、报纸、杂志等,提升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解答模拟试题,熟悉各种题型,培养对文章内容的敏感度。
2. 增强词汇量:扩大词汇量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考生可以通过背诵单词、学习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等方式来提高词汇量。
3. 注重语言表达:通过多写作和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模拟题目,进行文章写作训练,并请他人进行修改和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试卷(含答案)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
表情包出现在严肃、正式的交际场合,显得不合时宜,出现在讲求效率的对话中则浪费时间和空间。
滥用的表情包就像滥用的成语一样,不能起到调节情绪、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带给人们不少烦恼。
表情包带来的交际便利是工具性的,而引发的焦虑是文化性的,但这两者摩擦引起烦恼,与毁掉语言、降低表达能力着实不在一个层面。
文段中“不在一个层面”的意思是:A.分属于不同的领域B.程度相差太大不能画等号C.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D.出发点和着眼点不相同2.听古典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其中18位学生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后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这18人有明显进步。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A.听古典音乐的效果有1.5个智商点的提高,但仅限于折纸实验B.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学习能力本身就比其他学生更强C.听反向莫扎特音乐(把莫扎特音乐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对人有负效应,即其行为认知能力减退D.演奏乐器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皮层,使得人的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3.光的散射是指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跟空气分子相撞,向四面八方散去的现象。
其中,由大气中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较大的颗粒引起的散射,被称为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的特征是所有波长的光均等发生散射,混合在一起,从而呈现白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米氏散射的是:A.七色彩虹B.正午晴空的云C.赤红色的晚霞D.蓝色海水4.决定与决议的主要不同在于()。
A.规范性B.领导指导性C.生成程序D.时效性5.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节税的经济行为。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的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型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和改错题,通过给定的短文、对话或句子,考察考生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对文法、语用等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首先,要对给定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同时要注意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准备。
2. 掌握语法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
例如,对于填空题,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确定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单词或短语;对于改错题,要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3. 注意用词表达准确性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还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在填空题中,应注意词性、修饰关系等语法要求,确保所填单词与上下文的语义及逻辑关系一致;在改错题中,要仔细检查句子的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三、常见考点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常见的考点有:1. 词汇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含义、词性和词义辨析。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填入空格。
2. 句子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词序、时态等语法要求,确保句子语义和语用的准确表达。
3. 改错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确定错误的类型和位置,确保改正后的句子符合语法要求。
四、复习建议为了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平时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提高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
---------------------------------------------------------精品文档行测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目 录前言(1)绪论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综述(1) 第一章 言语理解的两大核心思想 ■■基础深度提升(6)知识点 对应的表现形式(6) 正对应(7) 逆对应(7)阶段练习(8)■专项重点突破(10)重难点对应思想解题全攻略(10)运用对应思想解逻辑填空题(10)运用对应思想解阅读理解题(12)运用对应思想解病句辨析题(13)阶段练习(14)■■基础深度提升(16)知识点一概括的内容(16)对文字大意的归纳(16)对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的提炼(17)知识点二概括的要求(17)概括要简洁(17)概括要完整(17)概括要确切(18)阶段练习(19)■专项重点突破(20)重难点一压缩提炼法(20)划分文段层次(20)筛选关键信息(21)过滤非关键信息(23)重难点二写作思路辨析法(25)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25)先强调重要性,后指出现状(26)先言他物,再引入正题(26)一层推一层,层层递进(26)并列式叙述(27)重难点三价值取向指示法(27)阶段练习(28)第二章教你学会逻辑填空■■基础深度提升(31)知识点一词语的理性义(31)词义所指的范围/词语的适用对象(31)词义的轻重程度(32)知识点二词语的色彩义(33)词语的感情色彩(33)词语的语体色彩(33)词语的形象色彩(34)阶段练习(34)■专项重点突破(36)---------------------------------------------------------精品文档重难点一语素分析法(36)存异组词法(36)分解组词法(37)扩展组词法(37)重难点二“三彩”辨析法(37)注意感情倾向(38)分辨语体色彩(38)联想词语形象(39)重难点三语法判定法(41)选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41)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一致(41)“很”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不能修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41)语意重复的词语一般不连用(42)数量词修饰名词需遵循习惯(42)阶段练习(43)■■基础深度提升(46)知识点习惯搭配上易出错的词语(46)阶段练习(48)■专项重点突破(49)重难点一法律专业术语(49)重难点二经济专业术语(50)重难点三心理专业术语(52)阶段练习(53)■■基础深度提升(55)知识点一叠词(55)定义(55)分类(55)AABB式叠词的分类(56)知识点二带后缀类词语(56)定义(56)特点(56)“然”类后缀词特点(57)阶段练习(57)■专项重点突破(58)重难点一AABB式叠词的解题技巧(58)重难点二“然”类后缀词的解题技巧(59)阶段练习(60)■■基础深度提升(61)知识点一望文生义(61)---------------------------------------------------------精品文档知识点二断词取义(62)知识点三忽视多义(62)知识点四形近、音近混淆(63)阶段练习(64)■专项重点突破(65)重难点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65)重难点二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66)重难点三从侧重点角度判断(67)重难点四从感情色彩角度判断(68)重难点五从语法角度判断(69)重难点六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69)阶段练习(70)■■基础深度提升(74)知识点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74)知识点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75)并列关系(75)承接关系(75)递进关系(75)选择关系(75)转折关系(75)假设关系(76)条件关系(76)因果关系(77)阶段练习(77)■专项重点突破(79)重难点一区分“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79)重难点二区分“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80)重难点三区分“假设关系”与“转折关系”(80)重难点四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81)阶段练习(82)附录(85)附录1 常见易混实词(85)适用对象或范围不同的易混实词(85)轻重程度不同的易混实词(88)附录2 常见“然”类后缀词(89)附录3 常见易误成语300例(91)附录4 常见易混虚词(99)第三章教你学会阅读理解■■基础深度提升(101)知识点一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题型特点(101)---------------------------------------------------------精品文档材料特点(101)提问方式特点(102)正确答案特点(102)知识点二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错误选项类型(103)知识点三主旨观点型题目中的关键信息(105)首尾句(105)关联词语(105)高频词语(107)阶段练习(108)■专项重点突破(109)重难点一锁定特定字眼找主旨(109)重难点二依据论述对象找主旨(110)通过句子的主语找论述对象(110)通过“研究人员”、“科学家”等字眼找论述对象(111)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为论述对象(111)重难点三借助论证方法找主旨(112)因果论证法(112)归纳论证法(113)对比论证法(114)假设论证法(115)演绎论证法(116)重难点四体会感情倾向找主旨(117)阶段练习(118)■■基础深度提升(124)知识点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124)无中生有(124)颠倒黑白(124)偷换概念(124)以偏概全(125)混淆时态(125)逻辑混乱(125)推断错误(125)阶段练习(126)■专项重点突破(127)重难点一“无中生有”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7)重难点二“颠倒黑白”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7)重难点三“偷换概念”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8)重难点四“以偏概全”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8)重难点五“混淆时态”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9)重难点六“逻辑混乱”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29)重难点七“推断错误”的主要表现及纠错对策(131)---------------------------------------------------------精品文档阶段练习(133)■■基础深度提升(136)知识点一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136)知识点二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136)阶段练习(138)■专项重点突破(140)重难点一意境协调之五大方面(140)重难点二前后照应之三种类型(141)重难点三承启恰当之两种方法(142)重难点四合乎逻辑之三种顺序(143)重难点五话题统一之两种手段(144)重难点六运用排除法解语意连贯型题目(146)排除法在语句填充类题型中的运用(146)排除法在语句排序类题型中的运用(147)排除法在推断下文类题型中的运用(148)阶段练习(149)■■基础深度提升(153)知识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53)知识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指代义(153)知识点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54)阶段练习(155)■专项重点突破(156)重难点一语境分析法(156)联系上下文(156)联想文段背景(158)把握标点提示(158)重难点二修辞提示法(158)重难点三层次分析法(159)阶段练习(160)■■基础深度提升(163)知识点一寓言与寓意(163)知识点二寓言的特点(163)阶段练习(164)■专项重点突破(165)重难点一尾句提示法(165)直接提示型(165)间接提示型(166)重难点二对比推导法(166)重难点三排除法(167)---------------------------------------------------------精品文档排除对材料简单概括或就事论事的选项(167)排除与常识不符的选项(168)排除离题的选项(168)排除没有深度的选项(168)阶段练习(169)■■基础深度提升(172)知识点好标题的“四要”(172)阶段练习(174)■专项重点突破(175)重难点一提炼新闻题材标题的方法(175)消息(175)评论(176)行业动态(177)重难点二提炼寓意类题材标题的方法(178)阶段练习(179)■■基础深度提升(182)知识点一文章阅读题目的考查内容(182)对文章中词语的考查(182)对文章中句子的考查(182)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183)对文章主旨的考查(183)对文章标题的考查(183)对文章语意连贯的考查(183)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183)知识点二文章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183)阶段练习(184)■专项重点突破(186)重难点一解答文章阅读题目的三种通用方法(186)筛选法(186)比较法(186)排除法(187)重难点二解答科技说明文的一些特殊技巧(189)要做到“三读清”(189)要弄清文章的“五关系”(190)重难点三经典例题演示(194)阶段练习(206)第四章教你学会语句表达■■基础深度提升(217)知识点句子的六大成分(217)---------------------------------------------------------精品文档主语(217)谓语(218)宾语(218)定语(218)状语(218)补语(218)阶段练习(219)■专项重点突破(220)重难点一“把”字句和“被”字句(220)重难点二存现句(221)重难点三连谓句(221)重难点四双宾句(222)重难点五兼语句(222)阶段练习(223)■■基础深度提升(225)知识点一成分残缺(225)知识点二成分赘余(226)知识点三句式杂糅(226)知识点四搭配不当(226)知识点五歧义(227)知识点六不合逻辑(227)阶段练习(228)■专项重点突破(229)重难点一结构分析法(229)重难点二词语标识法(230)并列词(231)两面词(231)否定词(231)代词(231)介词(232)数量词(232)关联词(232)阶段练习(233)■■基础深度提升(235)知识点一问号的用法(235)知识点二顿号的用法(236)知识点三逗号的用法(236)知识点四冒号的用法(237)知识点五引号的用法(237)知识点六省略号的用法(238)---------------------------------------------------------精品文档知识点七括号的用法(238)知识点八书名号的用法(239)阶段练习(239)■专项重点突破(240)重难点一易混标点符号的区分(240)重难点二不同位置“某某说”后的点号使用(241)重难点三不同类别的引用中的标点符号的使用(241)阶段练习(242)■■基础深度提升(244)知识点一对比(244)知识点二衬托(244)知识点三比喻(245)知识点四借代(245)知识点五通感(246)知识点六比拟(246)知识点七排比(246)知识点八设问(247)知识点九反问(247)知识点十夸张(247)阶段练习(248)■专项重点突破(249)重难点一对比与反衬的区分(249)重难点二比拟与比喻的区分(249)重难点三借喻与借代的区分(250)重难点四反问与设问的区分(250)阶段练习(251)中公教育·2011-2012年图书体系(254)中公教你学·2012年独家权威公务员笔试课程介绍(258)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0)---------------------------------------------------------精品文档第一章言语理解的两大核心思想◆本章导读◆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0分钟)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项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
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解析】B。
材料中“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是关键句,选项A和D错误,材料中关于音乐和乐器都是证明观点的材料;选项C主体错误。
2.“黑马”一词其实是从英语舶来的,原指体育界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后指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无贬义或政治含义。
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马”的人,是英国前首相狄斯累利,他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写赛马的场面:“两匹公认拔尖的赛马竟然落后了,一匹‘黑马’,以压倒性优势飞奔。
看台上的观众惊呼:‘黑马!黑马!’”从此,“黑马”便成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A.论证“黑马”词义的起源 B.阐释“黑马”一词的内涵C.分析“黑马”词义的演变 D.介绍“黑马”的感情色彩【解析】A。
材料介绍的主要是关于“黑马”一词的来源问题,即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一匹黑色的马意外胜出。
并未牵涉这个词的演变过程。
3.中国的沙漠的确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
科学家们已经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题型题量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
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
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关联词——结构担当主题词——内容担当程度词——精彩担当(一)结构担当:关联词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
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
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标志词:(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ps :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
历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历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一、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很多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三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向是()。
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向是()。
A.垄断抢先B.操纵独立C.控制自发D.专营即时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所以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日中天B.声名鹊起C.享誉中外D.名声大噪5.五四运动后,很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辨别现象B.鉴别弊端C.识别通病D.甄别矛盾6.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到一种互相()的良性发展状态。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高分冲刺试卷一、数量关系1.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的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编织只在专业圈子流通的话语云锦。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学批评者的文学批评视野狭隘,微博对其进行了升华,使得视野广泛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使文学批评大众化C、微博的出现使文学批评不再有专业壁垒D、文学批评和微博批评的批评主体完全不同2.2008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外,再加上央行加息,多个城市出现了房屋成交量下跌的态势,房价涨幅开始趋缓。
这表明()。
A、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平衡供求关系B、价格的波动通过供求关系表现出来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D、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调节的滞后性3.某公司100名员工对甲、乙两名经理进行满意度评议,对甲满意的人数占全体参加评议的3/5,对乙满意的人数比甲的人数多6人,对甲乙都不满意的占满意人数的1/3多2人,则对甲乙都满意的人数是()A. 36B. 26C. 48D. 424.0.2,6.8,-0.8,5.8,-1.8,4.8,(),3.8A. -2.8B. 3.8C. -4.8D. 5.85.从2006年12月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熊猫烧香”病毒,短短两个月内,被该病毒感染的个人用户多达几百万,受害企业用户达上千家,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那只卡通“熊猫”在大“烧”了网络一通后,又变种为“金猪报喜”,危害指数再度升级。
最适合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互联网惊现升级版“熊猫烧香”B、“金猪报喜”报忧并非喜C、“熊猫烧香”升级,用户损失惨重D、网络病毒流行,造成极大危害6.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言语理解和表达》PPT课件
【D】
22
一个人离开你的视线,只消失几秒钟,你便会给他一个评语,正视 的时候却不行。聪明的人,一定把后背比前脸看得更加重要。这后 背就是自己的一个雕像。雕塑是由别人操作的,材料和尺度则完全 由自己提供。我们并不奢望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完人,但至少自己 “走过去”别让人戳脊梁骨。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看好你的背影 B. 背影比前脸更重要
2019/5/9
1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 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题型是给出一段文字资料或者一篇文章, 然后根据所给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
/5/9
2
考查的重点
一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 二是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 三是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 四是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 明主旨,筛选信息。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垃圾短信成为信息公害 B.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
)
C.法律监管垃圾短信尚未到位 D.切实治理垃圾短信
【D】
2019/5/9 19
在光滑的冰面上开车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在北极见到的芬兰司机, 在冰道上开车的时速和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快。为了保障安全,这里 的汽车都备有两套轮子。公路上的另一奇景是白天行驶的车辆都开 着灯,据说这样事故发生率比较低。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的标题的是( A.北极见闻 B.北极气温 C.行车行规 D.行车怪异 )。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一个关于诚实的试验 B. 一个靠智慧赚钱的故事 C. 一种新的销售方式的产生 D. 把生意当作一种经济学实验
【A】
2019/5/9 24
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非整数也进入了 成语,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 雕。“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法。多数成语都是由 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 臂。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
年度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年度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部分一直被认为是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评价考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重要标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介绍一道典型的年度公务员行测真题,并探讨该题目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要求。
题目:我国自古尊稷为依,天下始终树立了崇尚农耕、尊重农民的伦理价值观。
农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高度重视,被誉为“天下之本”、“精至之民”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业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
请你根据以上素材,结合社会现状与个人角度,从农民形象的消失、农村振兴路径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并以“农村,我心中的寄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拓展:农民形象的消失:1. 农民群体的流失与社会地位下降。
2. 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
3. 农民工待遇及社会认同感问题。
农村振兴路径:1. 提高农民地位与社会待遇。
2. 发展农村经济,注重农产品品牌打造。
3.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4. 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幸福感。
篇章结构:引言:阐述传统农民形象的重要性及现代农民形象消失的背景。
标题:农村,我心中的寄托。
主体:1. 农民形象的消失:分析农民形象消失的原因及影响。
a. 描述农民群体流失与社会地位下降的现象。
b. 探讨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
c. 分析农民工待遇及社会认同感问题。
2. 农村振兴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a. 强调提高农民地位与社会待遇的重要性。
b. 探讨发展农村经济、注重农产品品牌打造的路径。
c. 强调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
d. 提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幸福感的建议。
结论:总结全文观点,强调农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根据以上提纲,我们可以将整篇文章按照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可以采用描绘农民形象的句子或段落,展示对传统农民形象的推崇,并提出现代农民形象消失的问题。
200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
200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
故作者意在说明的是要改变不理想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C项所述。
A项“新思路”文中没有涉及,排除。
B项“新问题”的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考点点拨】很多考生易误选D,理由是此题为文意概括题,答案应紧贴文段,不能加以引申。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是否需要引申并不能单纯从提问方式来看,还要结合材料和选项综合考量,而国考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是需要考生适度引申的。
本题中D项的“诸多因素”是出自“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三点可与C项的“新形势”对应,而不能作为威胁文化遗产生存状态的因素,故D 项表述不恰当,应排除。
第5题、第6题属于同一类题型,文段都是首先指出某个事物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不理想的、恶劣的现状,其主旨都在于呼吁人们采取措施,改变现状,保护该事物。
7.【答案】D。
8.【答案】C。
解析:材料第一句“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点题,后文均是对这个观点的具体阐述,C项契合文意。
【考点点拨】由文段可知,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独特的创意和与产品的关联性,二者缺一不可。
A项忽略创意的重要性,B项忽略与产品关联的重要性,均可排除。
D项“尽量强调”的表述夸大了与产品的关联性的重要性,与“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不符。
9.【答案】B。
解析:由文段可知,这个“硬币”的一面是中国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
这两点说明了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
也就是说,“硬币”的两面说的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两个特点,则“硬币”指代的便应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即B项。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内容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的目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言语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类传播文化、负载文明的重要形式,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可以说,语言活动是我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工具,语言能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和社会现象,其出现和形成、发展成熟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内在规律,也与人类具体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语言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基于不同要素之上,人类有独特的技能加以运用、驾驭。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作为一种职业能力测验,与语言学的专业测验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是前者侧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而考查对语言知识的广度,不考深度;同时,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正确迁移的能力,对语言规范运用的敏感性。
在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行政机关办公人员(公务员)必须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大量繁重的公函文案,而文件公函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完成的。
因此,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还考查公务人员对语言信息的准确理解、筛选、概括、阐述、评价的能力,当然,必要的语言运用的速率是很重要的。
此项测验被细化为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两部分,这两部分所考查的标准不一样,目的及反映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言语的理解实际上是我们在获得言语信息后在一定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
言语信息表达的单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词、短语、句子、段落、文章,因此言语的理解是阶梯式的。
词语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信息无论多复杂,都借助于词来表达。
所以,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但是,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仅仅有对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由词及句、由句成章地理解。
短语和句子由词语构成,但并非简单的堆砌罗列,而是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
不同的结构和关系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理解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