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课件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共37页文档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共37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然后将试验管和对照管充分 混匀后,放于37℃温箱中 20-22小时后取出,在室温 下放置2个小时,以比浊管 为标准判定结果。
结果的判定
判定比浊管的制备:每次试验须配制比浊
管作为判定的标准依据. 配制方法是:取本次试验用的抗原稀释液 (一般1:10)5-10毫升,加入等量的 0.5%石碳酸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按下 表配制比浊管 比浊管的配制
试管凝集试验
1897年莱特氏等(Wright)与其同 事发现患该病的病人血清与马尔 他细菌的培养物产生了凝集现象, 遂称之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成了 迄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设备及试剂
试管凝集抗原 被检血清 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 吸管 试管 试管架 孵箱

操作步骤
评价
该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也高,因此适 用于检疫和临床诊断。 由于该试验有时出现前带现象和封闭现象, 所以有时也出现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和其 它方法联合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抗原抗体结合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与抗体 的抗原结合部位之间 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专 一性的.例如:布氏杆菌只能与布氏杆菌抗体 相结合,而不能与痢疾杆菌抗体相结合.
评价


此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 疫; 此法有一定敏感性,检查牛的阳性率稍高于绵羊、 山羊。 因为在酸性环境下IgM活性受抑,该法主要是检 查IgG类凝集抗体,所以特异性较好,与补体结合 试验、二巯基乙醇(2-ME)试验和抗球蛋白 (Coomb’s0)试验有较高的吻合率。 该法受制备抗原时条件影响较大,所以每批制备 抗原应予以检查、标化方可应用。
布鲁氏菌血清学检验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秋香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PPT课件
L/O/G/O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1
概述
布氏菌(Brucella)是一个重要的人兽
共患病病原菌,该菌侵入人或动物后可引起 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布氏
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我国规
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布病存在于全球200多 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 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8
19
试管凝集试验
阳性对照:加入1ml的生理盐水使其溶
解(充分溶解使阳性血清的效价发挥 到最大),稀释、加入抗原(方法、步 骤同被检血清样本的操作)。
20
试管凝集试验
结果判定:
血清对照为清亮透明无沉淀,抗原对照为均匀 浑浊,两种对照管成立,才可判定试验管,否 则重做。
人感染布鲁菌的诊断标准:1:100(++)及以上 者为阳性,1:50(++)为可疑。
SAT
被检血清 样本
阳性对照 血清
13
试管凝集试验
抗原的稀释:将试管凝集抗原充分混匀后, 用0.9%生理盐水做10倍稀释,备用。 标准比浊管的制备:为了判定结果准确,应 制备凝集反应标准比浊管,作为判定透明程 度的依据,其配制方法如下:取凝集反应稀 释后的抗原液再作对倍稀释,即2ml稀释抗原 再加2ml盐水,混合后按下表配制。
7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5 质量控制 所用器材洁净,试剂标准,并在有效期内
使用,所加剂量必须准确。血清标本不得发生 溶血 6 结果判定
在5min内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 无凝集现象出现为阴性。 7 工作时限要求
个案病例,送检材料2日内完成,大批量样 本不得超过7日。如全血不能及时分离血清,可 冷藏4°C保存,但保存期不得超过3日。血清可 冷冻保存,保存期不得超过2月。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 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 观察结果。
(四) 结果判定




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 性; 另一种用“+”表示凝集程度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 强度: ++++:出现大的凝聚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 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
试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 (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 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 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 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
器材与试剂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 玻片或有凹形孔的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 加样器、混合棒或牙签
试验方法
试管凝集试验
1897年莱特氏等(Wright)与其同 事发现患该病的病人血清与马尔 他细菌的培养物产生了凝集现象, 遂称之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成了 迄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设备及试剂
试管凝集抗原 被检血清 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 吸管 试管 试管架 孵箱

操作步骤
血清学检查既可协助早期诊断,还可
确定是否复发或重复感染。 感染1-2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M抗 体,可以用凝集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 验检测. 感染3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G抗体, 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或 ELISA检测.
虎红平板的凝集反应(RBPT)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整理课件
“++++”完全凝集,上清液100%清亮 “+++” 几乎完全凝集,上清液75%清亮 “++”显著凝集,上清液50%清亮 “+” 微量凝集,液体25%清亮 “-”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 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及以上的
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整理课件
诊断标准
没有进行过菌苗接种的人、畜血清试验的标准是 :
人、牛、马、鹿、骆驼等大家畜血清为1:100( ++)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
猪、羊(绵羊、山羊)、犬等小家畜血清在1: 50(++)及以上者为阳性,1:25(++)为可疑。
对可疑反应的人和动物应在10-25天内重复检查, 以便进一步确定诊断。
整理课件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整理课件
器材与试剂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 玻片或有凹形孔的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 加样器、混合棒或牙签
整理课件
试验方法
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 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 观察结果。
整理课件
(四) 结果判定
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 性;
整理课件
作凝集反应时,有个别血清会出现前带现象,即 稀释度低的血清管内(或血清量多的格)不发生凝 集,而稀释度高的管内(或血清量少的格)出现凝 集,这叫做前带现象。如果某血清在平板凝集反 应中出现了前带现象,那么做试管反应时应多做 几个管,多采用几个稀释度。
氯化钠的含量增高对血清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盐 的浓度越高,反应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兽医界 为了克服凝集反应中的阻抑抗体的干扰,对羊血 清采用高渗盐水作凝集反应,一般浓度在 10~12%,切记一般人血清不能用高渗盐水。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ppt课件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ppt课件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6
血清学检查既可协助早期诊断,还可 确定是否复发或重复感染。
感染1-2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M抗 体,可以用凝集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 验检测.
感染3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G抗体, 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或 ELISA检测.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7
虎红平板的凝集反应(RBPT)
+++: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12
评价
此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 疫;
此法有一定敏感性,检查牛的阳性率稍高于绵羊、 山羊。
因为在酸性环境下IgM活性受抑,该法主要是检 查IgG类凝集抗体,所以特异性较好,与补体结合 试验、二巯基乙醇(2-ME)试验和抗球蛋白 (Coomb’s0)试验有较高的吻合率。
血清对照为清亮透明无沉淀,抗原对照为均 匀混浊在两种对照管都成立的情况下,才 可判定试验管,否则应重做。对沉淀需要 经验判定。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23
“++++”完全凝集,上清液100%清亮
“+++” 几乎完全凝集,上清液75%清亮 “++”显著凝集,上清液50%清亮 “+” 微量凝集,液体25%清亮 “-”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 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及以上的
温度: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多抗原与抗体的碰撞机会。促 进反应现象加速出现。一般最适温度范围在0-56之间。在 这个范围内,温度低,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较小,但生成的 复合物不易解离。温度高,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较大,但生 成的复合物容易解离。实际工作中,多数反应在37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一般在加温之前,适度的振摇抗原抗体的 混合液,也能增加两者之间的碰撞机会。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

布鲁氏杆菌病-PPT精美课件
03
一次(以48H结果为准)。 判定反应标准:阳性反应局部红肿达
04
2x2cm或面积4cm2
皮内变态反应注意事项
保存:布氏菌素于4-10℃冷 暗处.
6
制品浑浊,有摇不散的沉淀,
有异物,安瓶有裂纹,标签 5
不清,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面积计算:浸润、伪足都属 于测量范围
4
1
部位:要皮内注射,切勿皮下 注射
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 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 少,心内膜炎。
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 漠,失眠,烦燥,畏寒喜暖,四肢发 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主要体征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
连,脓肿 肝脾肿大,黄疸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
3型
3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
3、4、5、6、7、9型
4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
3、4、5型
5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6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7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三、布病的发病机理
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 态。
○ 凡具备1、2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
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病原分离:检出布氏菌
01
试验凝集试验: 1:100(++) 以上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1、 败血症: 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或休克。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 胞增高显著,进行性贫血;血培养为其他病原菌 2、布病:高热时神志清楚,甚少谵妄。白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鉴别诊断
布病与疟疾相鉴别:
1、疟疾发病时有规律的热型,布病没有 2、布病有运动器官和生殖器官损害,疟疾没有 3、疟疾的末梢血图片可发现疟原虫
• 约50%: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 经口感染:颈部、咽后壁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 • 接触性传染者: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 • 肿大淋巴结: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 • 化脓:破溃形成瘘管
临床表现
• 急性期经抗菌治疗后,约10%以上复发 • 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月(至治疗后2年)
实验室检查
假阴性: 1、潜伏期 2、细菌在局部淋巴结,抗体滴度低 3、慢性期,细菌长期刺激,宿主对抗原不敏感,抗 体滴度低 假阳性:
某些G-菌:巴士、土炕、弯杆菌、大肠杆菌(与布 鲁氏菌有“类属抗原”),但抗体滴度一般阳性及格, 复检阴性,或最多原来水平
实验室检查
PCR检测布氏杆菌DNA:快速、准确作出诊断
发病机制
机制复杂:细菌、毒素及变态反应在发病中起作用
感染过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 菌血症阶段 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慢性布病阶段 慢性纤维化阶段
发病机制
1、淋巴源性迁徙 布氏杆菌 淋巴管
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 增生性炎症淋巴结炎
肉芽肿性淋巴结炎 (形成原发病灶)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 部分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血沉:血沉增快,以急性期发热患者更为显著 肝功:可出现各种异常改变,但无特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材与试剂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 玻片或有凹形孔的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 加样器、混合棒或牙签
试验方法
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 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 观察结果。
(四) 结果判定
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 性;
血清学检查既可协助早期诊断,还可 确定是IgM抗 体,可以用凝集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 验检测.
感染3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G抗体, 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或 ELISA检测.
虎红平板的凝集反应(RBPT)
原理
该试验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 试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 (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 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 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 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
遵守操作规程:所用的器材要清洁、干燥,试剂 的加量一定要正确,放入温箱的温度和时间都要 按要求,否则都影响结果。每份血清和抗原均要 有对照。
高渗盐水作凝集反应,一般浓度在10~12%,一 般切记人血清不能用高渗盐水。
作凝集反应时,有个别血清会出现前带现象,即 稀释度低的血清管内(或血清量多的格)不发生凝 集,而稀释度高的管内(或血清量少的格)出现凝 集,这叫做前带现象。如果某血清在平板凝集反 应中出现了前带现象,那么做试管反应时应多做 几个管,多采用几个稀释度。
此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 疫;
此法有一定敏感性,检查牛的阳性率稍高于绵羊、 山羊。
因为在酸性环境下IgM活性受抑,该法主要是检 查IgG类凝集抗体,所以特异性较好,与补体结合 试验、二巯基乙醇(2-ME)试验和抗球蛋白 (Coomb’s0)试验有较高的吻合率。
该法受制备抗原时条件影响较大,所以每批制备 抗原应予以检查、标化方可应用。
“++++”完全凝集,上清液100%清亮
“+++” 几乎完全凝集,上清液75%清亮 “++”显著凝集,上清液50%清亮 “+” 微量凝集,液体25%清亮 “-”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 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及以上的
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诊断标准
没有进行过菌苗接种的人、畜血清试验的标准是: 人、牛、马、鹿、骆驼等大家畜血清为1:
对照管的制作: 抗原对照(适当稀释的抗原加石碳酸盐水) 被检血清对照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稀释后加抗原)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稀释到原有滴度加抗原)
然后将试验管和对照管充分 混匀后,放于37℃温箱中 20-22小时后取出,在室温 下放置2个小时,以比浊管 为标准判定结果。
结果的判定
判定比浊管的制备:每次试验须配制比浊 管作为判定的标准依据.
100%
0.75
75%
0.50
50%
0.25
25%
0.00
0%
标记
++++ +++ ++ + -
结果记录
根据各管中上层液体的清亮程度记录结果, 特别是50%清亮度(++)对判定结果关系 较大,一定要与比浊管对比判定
血清对照为清亮透明无沉淀,抗原对照为均 匀混浊在两种对照管都成立的情况下,才 可判定试验管,否则应重做。对沉淀需要 经验判定。
操作步骤
加入抗原:先以0.5%石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做 适当稀释(一般是作1:10稀释),稀释后的抗原加 入各稀释的血清管(第一管不加,作为血清对 照),每管0.5毫升,混匀。加入抗原后,第二管至 第五管每管总量为1毫升,从第二管起血清稀释度 分别为1:25 1:50 1:100 1:200,从第一管再吸出 0.5毫升,剩1毫升。
关于布鲁氏菌试管凝 集试验
免疫学基础
由于布鲁氏菌培养的营养条 件苛刻而且时间长,所以布 鲁氏菌的血清学诊断越来越 受到重视。
主要是根据相应抗原抗体可以
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呈现可见 反应的原理,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 测体液中未知的抗体(或抗原).由于 试验时通常是用患者血清作为待检 材料,所以检测抗原抗体的体外试 验又称为血清学试验或血清学反应.
试管凝集试验
1897年莱特氏等(Wright)与其同 事发现患该病的病人血清与马尔 他细菌的培养物产生了凝集现象, 遂称之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成了 迄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设备及试剂
试管凝集抗原 被检血清 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 吸管 试管 试管架 孵箱
操作步骤
被检血清的稀释:一般情况下,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 管,第一管加入2.3毫升石碳酸生理盐水,第二管不 加,第三、四、五管各加入0.5毫升.用1毫升吸 管吸取被检血清0.2毫升,加入第一管中,混匀。混 匀后, 以该吸管吸取第一管中血清加入第二和第 三管各0.5毫升,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匀,并吸 取0.5毫升加入第四管,依次稀释到第五管,混匀后 从第五管吸出0.5毫升弃去.如此稀释后,从第二管 起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 1:25 1:50 1:100
另一种用“+”表示凝集程度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 强度:
++++:出现大的凝聚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 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
评价
100( ++)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 猪、羊(绵羊、山羊)、犬等小家畜血清在1:
50(++)及以上者为阳性,1:25(++)为可疑。 对可疑反应的人和动物应在10-25天内重复检查,
以便进一步确定诊断。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溶血、无污染,存放血清处 温度不能超过10℃,采血后应于3—4日内进行检 查,因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清效价降低。
配制方法是:取本次试验用的抗原稀释液 (一般1:10)5-10毫升,加入等量的 0.5%石碳酸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按下 表配制比浊管
比浊管的配制
试管凝集反应标准比浊管配制
管号 抗原稀释液(ml) 生理盐水(ml) 透明度
1 2 3 4 5
0.00 0.25 0.50 0.75 1.0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