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事故案例分析共53页
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应急处理
二、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空气弹簧漏泄故障的处 理方法。 分析判断: 空气弹簧漏泄的几种情况: (1)囊体破损漏气,有压力空气漏出,可用听声 音及用手触摸和外观检查来确认判断。 (2)空气弹簧上盖板与胶体问有漏泄,可用听声 音及用手触摸和外观检查来确认判断。 (3)空气弹簧与摇枕密封胶圈间有漏泄(209HS, CW一2C型转向架易发生)。
第一部分 事规简介
二、适用范围
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以及专用 铁路、铁路专用线等发生的事故的调查处 理。
第一部分 事规简介
三、事故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一般A类:A1、A2、A3、A4 (含9条 )
一般B类:B1、B2、B3、B4 (含7条 )
一般C类:共25条 一般D类:共21条
一般
3下死亡10下伤,1000万以下为一般
第一部分
事规简介
一般A类: A1. 死亡2人; A2. 重伤5~10人; A3. 经济损失500万~1000万。 A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 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9条) A4.1 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 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 上6小时以下。
第一部分
事规简介
D9.施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 D10.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耽 误列车。 D11.滥用紧急制动阀耽误列车。 D12.擅自发车、开车、停车、错办通过或 在区间乘降所错误通过。 D13.列车拉铁鞋开车。 D14.漏发、错发、漏传、错传调度命令耽 误列车。 D15.错误操纵、使用行车设备耽误列车。
第5章行车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⑤引进声纳技术,在车尾装上技术装置,确 保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追尾事 件。
29
④对于司机要严格遵守行车凭证,同时驾驶 过程中要密切留意线路、列车状态,加强瞭 望,注意按限速运行。尤其注意在弯道、道 岔、终点站等特殊位置要控制好速度。
⑤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提高设备技术水平。
11
案例二: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 铁10号线追尾事故
一、事故概况:2011年9月27日14:10分,上 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交通大 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 列车限速运行。期间14:51分列车豫园至 老西门下行区间两列车不慎发生追尾,事 故造成295人到医院就诊检查,20多人重伤 ,无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未包 括伤员救治费用)。
5
三、事故发生相关信息 1.信号系统: (1)联锁装置: 继电联锁控制方式 (2)闭塞制式: 从视频中判断列车闭塞制式是? 自动闭塞类型中的固定闭塞 (3)列车控制系统: ATC自动控制
6
2.制动系统 (1)制动手柄(电制动) (2)风闸制动(切断电制动) (3)紧急制动
7
四、题目解析
(1)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①列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遇到黄灯应该是
24
五、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进行电话闭塞时,地铁行调 员为准确定位故障区间全部列车位置的情况 下,违规发布电话闭塞命令;接车站值班员 在未严格确认区间线路是否空闲的情况下, 违规同意发车站的电话闭塞要求。
25
五、事故原因:
(2)间接原因:申通集团维保中心供电公司在 未进行风险识别、未采取有针对性防范措施情 况下,签发不停电作业工作票;上海自动化仪 表股份有限公司电工在进行地铁10号线新天地 车站电缆空洞封堵作业时,造成供电缺失,导 致10号线新天地集中站信号失电。
交通事故案例及分析

交通事故案例及分析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活动中,由于车辆、行人、动物等交通参与者的过错或违章行为,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交通事故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一:2019年7月15日,某市一辆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因超速行驶,与前方一辆小轿车相撞,造成小轿车多人受伤,大货车货物散落一地。
经调查发现,大货车司机在事发时正疲劳驾驶,且货车未经定期维护。
由于货车超速行驶,导致无法及时减速避让小轿车,最终发生了交通事故。
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货车司机的违章行为和疲劳驾驶所致。
同时,货车未经定期维护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违反交通规则和疲劳驾驶都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车辆的维护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二:2018年5月20日,某市一辆出租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因司机操作不当,与一辆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骑手受伤。
经调查发现,出租车司机在事发时使用手机接听电话,分神驾驶,未能及时观察道路情况,最终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出租车司机分神驾驶,使用手机接听电话,导致未能及时观察道路情况,最终发生了碰撞。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驾驶员的分心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专注,不得分心接听电话或进行其他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
案例三:2020年3月10日,某市一辆公交车在雨天行驶时,因驾驶员操作不慎,与一辆小车相撞,造成多人受伤。
经调查发现,公交车驾驶员在雨天行驶时速度过快,未能及时减速,最终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公交车驾驶员在雨天行驶时速度过快,未能及时减速,导致与小车相撞。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恶劣天气下的驾驶行为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驾驶员在恶劣天气下要加强对路况的观察,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天下午,小明开着他的摩托车在市区的主干道上行驶。
由于这条路段交通繁忙,车辆行驶速度较快。
小明注意到前方有辆轿车在快速变道,并且没有打灯示意。
小明立刻紧急制动,但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来得及避免与轿车相撞。
小明被摔倒在地,摩托车也严重损毁。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如下:
1.违反交通规则:轿车没有打灯示意即行驶变道,违反了交通规则。
根据交通规定,在改变车道或者转弯前,车辆应该提前打灯示意,以便其他车辆及时作出反应。
轿车的不当行为给小明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后果:造成车辆失控, 与其他车辆碰撞或翻滚
事故原因:疲劳驾驶导致驾 驶员反应迟钝,判断失误
安全提示:驾驶员应保证充 足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违反交通信号事故
事故描述:违反交 通信号灯导致的事 故
事故原因:驾驶员 疏忽或故意违反交 通信号灯
事故后果:造成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提示:遵守交 通规则,确保安全 出行
道路状况不良或交 通信号灯故障
天气或自然灾害影 响
人员伤亡情况 财产损失情况 事故责任认定 赔偿情况
事故结果
酒后驾驶事故
事故原因:酒 后驾车,驾驶 员意识模糊,
操作失控
事故后果:车 辆失控,造成 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案例分析:对一 起酒后驾车事故 进行深入剖析, 包括驾驶员酒精 含量、行车速度、 道路状况等因素
案例教训:保持安全车距,避免追 尾事故
保持车距与车速
应对措施:使用定速巡航、保持车 距提示等辅助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启示:控制车速,确保安全行 驶
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预防交 通事故的发生
谨慎驾驶与注意力集中
案例教训:驾驶员疏忽导致事故发生 注意力集中:时刻保持对路况的关注 谨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 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意识培养
驾驶员应时刻保 持清醒,遵守交 通规则
行人过马路时应 注意观察,确保 安全
车辆应定期检查, 确保安全性能良 好
驾驶员应具备基 本的应急处理能 力
遵守交通规则
案例教训:不遵 守交通规则导致 事故发生
启示:行人和驾 驶员应严格遵守 交通规则
措施:加强交通 规则宣传和执法 力度
典型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模拟如图 11.4 所示。
图 11.4 事故模拟
4
2.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信号系统故障检测机制不完善。信号系统的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引发大
的事故。事故发生前,信号系统已运行9年,而信号系统故障直到此次发生事 故才暴露出来。这反映了信号系统风险因素识别的复杂性以及安全监测的必要 性,需要建立完善的信号系统故障监测机制。
5
(2)事故救援过程中表现出应急处置经验不足。发生事故后,乘客与地铁运营 单位之间应急配合处理,地面交通网络、区域交通管理应急联动等方面都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应急处置和联动协调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完善应急处置 指挥架构,进一步细化车站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车站运营信息发布的执行和监 督工作,进一步丰富信息发布渠道,梳理信息发布内容,规范信息发布形式。
11
3.造成的后果 造成重大责任事故,200多人受伤,12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4.教训及防范措施 (1)施工监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作业中可能造成的干扰破运营秩序的风险实施
分析和管控。 (2)车务部门加强对施工的现场管理,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监督并确认安全防护措施的落
实。 (3)严格执行《行车组织规则》中关于“站间电话闭塞法行车”的各项规定,严禁简化作业程
18
3、造成后果 两列车损毁变形,其中后方列车的第一节车厢残骸卡进前方列车尾达3公尺。 1人死亡, 约110人受伤,其中 6人伤势较重,死亡乘客与伤势较重人员皆位 于前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内。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典型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地铁一号线列车相撞事故 1.案例概况 2009年12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发生列车侧面相撞事故,事故地点位于 富锦路站至上海火车站之间的小交路折返段。当时下行方向150号列车以60.5公 里/小时的速度,由中山北路站开往上海火车站,驶近上海火车站时,驾驶员发 现前方信号灯为红灯,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随后系统才发出制定命令,但 此时列车制动距离已不能满足安全停车的要求。6点54分,载有乘客的150号列 车以16.5公里/小时的速度与正在折返的117号空载列车侧面相撞。
工厂行车事故砸伤案例分析

工厂行车事故砸伤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4月18日早班,保运工区皮带2队班前安排副班长胡明涛带田思军、王学山、张忠兵3人负责在块煤车间铆皮带卡子、加固机尾护栏及更换托辊。
现场胡明涛、张忠兵加固机尾护栏,王学山转运旧托辊,田思军更换托辊。
11时50分左右,田思军在机头向后15米处更换底皮带托辊时,由于底皮带距地面只有0.6米高(托辊20公斤),用肩抗皮带将托辊放入托辊架上,然后趴在地上观看托辊是否挂好,这时托辊突然滑落,将其左手砸伤,造成左手中指中节指骨骨折,构成轻伤,损失工作日40天。
二、事故缘由
(一)、直接缘由
伤者安全意识不强,更换托辊作业时,操作不标准,按规定应一人用撬棍托起皮带,另一人更换托辊。
(二)、间接缘由
1、该皮带为停产检修新换的皮带,底托辊重量大了,日常检修安排时单位没有重视,安全治理不到位,没有安排监护人。
2、该队发生“4.16”工伤事故后,未仔细吸取事故教训,暴露出职工训练和安全治理存在漏洞。
三、防范措施
1、完善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单独作业人员必需安排监
护人,确保安全作业。
2、加强职工安全训练,作业过程中要标准操作行为,强化现场作业“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3、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杜绝事故的连续性,提高防控事故预见性和敏感性。
近三年来全路货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近三年来全路货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行车事故:1.成都局2•21货物列车脱轨险性事故事故概况:2007年2月21日11:42分,25023次货物列车(编组36辆)运行至成都局管内川黔线桐梓至红花园站K215+332M处因机次12位车辆1位转向架脱轨,构成货物列车脱轨险性事故。
车辆情况:脱轨车辆P64K 3402959(定检:厂修05.2石厂、段修06.8青宁),装用转K2型转向架,2006年12月22日由格尔木站修做临修,2007年2月8日由衡阳北站修再次做临修。
原因及责任:事故原因为检修质量不高,主要是事故临修时,未按规定处理交叉支撑装置故障,广铁集团株洲车辆段责任。
2.北京铁路局4•8制动配件脱落险性事故事故概况:2007年4月8日15:41分,16204次货物列车(编组51辆)运行至北京铁路局管内石太线程家站通过时因机次8位车辆1位下拉杆脱落,构成货物列车险性事故。
车辆情况:脱轨车辆C62A 4506035(定检:段修07.4.6太介),装用转8A型转向架,为太原北车辆段介休检修车间4月6日段修后第一次运行。
原因及责任:事故原因为闸瓦在运行中脱胎,导致制动梁端轴脱槽,下拉杆下垂侵限。
太原局太原北车辆段责任。
3.广铁集团4•20运梁专用车附属装置脱落险性事故事故概况:2007年4月20日14:57分,24406次货物列车(编组37辆)运行至广铁集团管内渝怀线梅江至秀山间K440+550M处,因机次21位运梁专用车附属装置脱落打坏行车设备,构成货物列车险性事故。
车辆情况:事故车辆N15 0311864为中铁三局线桥分公司自备车。
原因及责任:事故原因为运梁专用车货物转向架上架体与下架体未使用中心铁销固定,加固铁线未采取防磨措施,车辆部门过轨检查把关不严,致使上架体与下架体在运行中发生纵、横向滑动而磨断加固铁线脱落,中铁三局主要责任,广铁集团车辆部门、货运部门同等主要责任。
4.成都局7•2制动配件脱落险性事故事故概况:2007年7月2日22:49分,25401次货物列车(编组57辆)运行至成都局管内成昆线汉源站通过时因机次27位车辆1位下拉杆脱落,构成货物列车险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