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市2种干旱指标的应用对比

合集下载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气候现象。

为了确定干旱的程度以及对干旱进行等级划分,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通过测量和分析气候、水文和土壤数据来评估干旱条件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包括干旱的发生频率、程度、强度和时态。

最常用的干旱指标是降水量。

通过对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确定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常用的降水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年度降水量等。

根据降水指标,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

另一个常用的干旱指标是蒸发散量和蒸散量。

蒸发散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中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量。

通过测量和监测蒸发散量,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情况,从而确定干旱的程度。

土壤湿度也是评估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和监测土壤湿度,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评估作物的生长环境。

通常,土壤湿度可以通过地下水位、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方式来测量。

除了以上指标外,气象指标也被广泛用于干旱评估和等级划分。

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干旱对气候条件的影响程度。

在确定干旱指标和等级划分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特征和统计方法。

不同地区的降雨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同时,统计方法也会影响干旱的等级划分结果。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标准差和指数等。

综上所述,干旱指标的确定和等级划分是通过对降水量、蒸发散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指标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完成的。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干旱的程度和时态,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中国南方地区近50a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南方地区近50a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并分别对各 区域代表 站点 z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 、 MK分析和 M r t ol 小波分析 。结 果表 明 : 国 e 我 南 方 5个分区的年际及年代 际波动幅度都 比较 明显 , 但都呈 由干变 湿的趋势 。且 5个典 型代表 站点 分别在 17 9 3年 ,9 3年 ,9 2年 ,0 2年和 17 19 19 20 9 9年发 生突变 , 突变后 点, 存在 2~ , 6a的周期 。 3a 5~ 关键词 : 中国南方 ; 夏季 降水 ; Z指数 ; E F R O
1 2 4 M —K检 验 . .
3 。 5 N 3 。 4 N 3 。 3 N 3 。 2 N 3 。 1 N 3 。 0 N 2 。 9 N 2 。 8 N 2 。 7 N 2 。 6 N 2 。 5 N 2 。 4 N 2 。 3 N 2 。 2 N 2l N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 n
变化 的特 征 ; 时 提 出 了 R O 同 E F方 法 在 气 候 区划 中 的应 用 。此后 R O E F方法 用 来做 气候 区划 , 中 在
国得 到广 泛 的 应 用 ¨ 。本 文 采 用 气 候 诊 断 分 析 中 常用 的方 差最 大 正交旋 转法 。 1 2 3 趋 势分 析 ..
南 广东 广西一 带 、 Ⅲ区主要 是浙 江 江西福 建一 带 、 Ⅳ
区主要是 河南 陕 西一带 、 V区 主要 是 江苏 安徽 一带 。
与 5个 异常 区对 应 的载 荷 向 量场 分 别 在 岳 阳站 (一 0 6 、 州站 ( . ) 丽 水站 (一0 7 、 阳站 (一0 . )广 06 、 . )信 . 7 、 ) 巢湖 站 ( . ) 06 。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干旱是指长期缺水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自然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制定了一系列干旱评估标准。

一、气象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者降水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的干旱类型。

气象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分布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降水量百分位数、降水量异常指数、降水等级指数等。

降水量百分位数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出降水量在历史记录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

当降水量百分位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就可以判定为干旱。

降水量异常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当降水量异常指数为负数时,表示干旱程度较重。

降水等级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干旱的方法。

它将降水量、降水频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干旱指数。

该指数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干旱的程度和影响。

二、农业农业干旱是指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干旱类型。

农业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蒸腾、作物生长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土壤湿度指数、蒸散发指数、作物生长监测等。

土壤湿度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的供应情况。

当土壤湿度指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蒸散发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植物的蒸腾速率,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当蒸散发指数高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作物生长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农业干旱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干旱的影响。

例如,叶片枯黄、生长缓慢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农业干旱的指标。

三、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旱类型。

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是一个重要的气象指标,用于评估和监测地区的干旱程度。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雨或其他水资源的情况,可能对农业、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评估和监测干旱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是一种综合了气象要素来评估土地表面干旱状况的指标。

它考虑了降水量、蒸发散发量、土壤含水量等多个因素,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将这些气象要素结合起来,得出一个数值来反映干旱的程度。

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干旱的程度越严重。

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和农民们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资源情况,合理规划灌溉措施,从而减少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管理,帮助水利部门监测水库水位、河流流量等,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们的日常用水。

此外,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还可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预警和应对干旱引发的生态系统灾害以及人员伤亡。

然而,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是一个指数,不能完全代表地区的干旱情况,对于干旱的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次,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主要考虑气象因素,对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不足等非气象因素的监测和评估较为有限。

最后,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虽然在干旱预警和应对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仍需要与其他数据和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决策。

未来,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提升。

通过引入更多的影响因素、改进计算方法以及提高数据质量,可以增强指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干旱监测和评估的自动化和精确化。

最重要的是,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应用和发展,为干旱监测和应对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对相 对湿 润 度 指 数 进行 应 用 上 的 演 化 , 决 了干 旱 演 变 过 程 中存 在 的 前 期 土 壤 水 分 盈 亏 的 累 积 影 响 问题 , 现 r 解 实
县 域 内农 业 干 旱 状 况 的 综 合 评 定 , 突 破 单 种 作 物 生 长 季 的局 限 , 现 了农 业 干 旱 的 周 年 监 测 。通 过对 山 东 省 14 并 实 1
干旱 指数 ( I 融合 了标 准化 降水指 数 和相 对湿 润 务 对 象 来 看 , 业 生 产 是 干 旱 农 监 测业 务最 有 现 实 意义 的服 务 对 象 , 用 基 于 水 分 采 管我 国许 多学 者 对 P S 进行 了研究 与 修 订_ ] 但 DI 2 , 其参 数多 、 假设 多 、 算量 大 , 计 目前 只有 周 尺度 、 尺 月 用难 度很 大 , 无法 实现 逐 日滚动 的干旱 监测 ; 润 也 湿 重 于气候 资源 评价 _ ; 7 相对 湿 润度指 数 ( 是 中 国 M)


该 文 介 绍 相 对 湿 润 度 指 数 在 逐 日滚 动 的农 业 干 旱 监 测 业 务 中应 用 的 处 理 方 法 。文 中 采 用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推
荐 的方 法 进 行 潜 在 蒸 散 的计 算 和作 物 系数 订 正 , 出 了作 物 根 区可 吸 收 土壤 总 有 效 含 水 量 的 概 念 , 替 代 作 物 根 提 并 区 土壤 总有 效 含水 量进 行水 分胁 迫条 件下 的作 物 系 数订 正 , 察 济 南 站 2 0 观 0 8年 1 5月冬 小 麦 实 际 蒸 散 量 的 计 算 — 结果 , 现 在 蒸 发 强 烈 的 春 季 , 分胁 迫效 果 明显 ; 出 了复 合 相 对 湿 润 度 指 数 、 域 综 合 相对 湿 润 度 指数 等 概 念 , 发 水 提 区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附件1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农业干旱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

上述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业干旱的程度,但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土壤水分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旱地作物农田水分多少,但无法进行水田旱情监测,同时也忽略了蓄水量对干旱的抑制作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虽能反映作物水分的满足程度,但在气候干燥的区域需水量偏大,且灌溉作用无法考虑;降水距平虽能直观反映出雨养农业的水分供应状况,但不能表征降水对作物利用的有效性;遥感方法虽直观,但在云和植被状况影响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发挥各种指标的优势,根据所处区域的土壤、气候、植被特点等加权集成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的指标。

一、农业干旱综合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是对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4种农业干旱指标的加权集成,计算方法如式(1):∑=⨯=nii iw fDRG1(1)其中,DRG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f1、f2……f n分别为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干旱指数等; W1、W2……W n为各指数的权重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由专家经验判定。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的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农业干旱等级序号干旱等级综合农业干旱指数1 轻旱1<DRG≤22 中旱2<DRG≤33 重旱3<DRG≤44 特旱DRG>4二、各种单指标的计算方法1.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旱地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它与环境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也与土壤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作物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地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

考虑作物根系发育情况,在旱地作物播种期和苗期土层厚度分别取0-10厘米与0-20厘米,其它生长发育阶段取0-50厘米。

土壤相对湿度的计算如(2)式:n f w a R ic ini sm /%)100(1⨯⨯=∑= (2) 式中:R sm 为土壤相对湿度(%); a 为作物发育期调节系数,苗期为1.1,水分临界期(表2)为0.9,其余发育期为1;w i 为第i 层土壤湿度(%); f ci 为第i 层土壤田间持水量(%); n 为作物发育阶段对应土层厚度内观测层次(一般以10cm 为划分单位)的个数(在作物播种期n=1,苗期n=2,其它生长阶段n=5)。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中国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干旱研究进展综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210044)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的发展,由于干旱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其直接威肋到国家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众多气象学家对于干旱从干旱的定义、干旱指标和干旱监测以及干旱预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作者将对这些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干旱的单一定义很难满足各行业、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和对水的不同需求。

目前将干旱按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进行分类定义已得到大多学者的普遍认可。

对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分析比较了国内常用的一些干旱指数如降水量距平、降水量分位数、标准化降水指数及PDST等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指出在研制干旱指标时,要注意要素的可收集性及其适时性,考虑主要要素和监测业务的可行性,干旱指标要简单、明了,可计算性强,以便于业务使用和推广。

文章还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干旱监测业务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干旱监测业务的流程监测方法、产品内容等。

从干旱分类及其应用指标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气象干旱预报、农业干旱预报以及干旱的集成预报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各种预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干旱预报的趋势。

关键词:干旱定义;干旱指标;干旱监测;干旱预报;引言干旱是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其影响的人数比其它任何自然灾害都多。

干旱是我国范围的主要自然灾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干旱的频繁发生己成为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己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干旱,尤其是重大干旱灾害直接威肋到国家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据统计,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所有自然灾害的70 %,其中干旱造成的损失又占了气象灾害的50%以上。

开展干旱的评估、监测与预测研究,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l Ⅱ口 M 。f , 12 1J — 6 0 mz 2 A er 208 )0 1 0 0 ,( :2 0 0
第1 期
陆桂荣等 : 山东 日照市 2种干旱指标 的应用对 比
13 0
表 1 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旱涝等级
T b 1 T ef o n ru h rd f a . h o da d do g t a eo l g
1 资料和方法
选用 日照气象站 15 年 1 95 月至 20 07年 l 2月
的月 降水 量 , 3~5月 、 8月 、 以 6~ 9~1 月 及 1 1 2月

次年 2月 的平 均 降水 量 分 别 代 表 春 季 、 季 、 夏 秋
季 、 季 的降水 量 。使用 降 水距 平 百分 率 和 z指数 冬 2种方 法分 析 结 果 与 15 95年 以来 旱涝 实 况记 录进 行 比较 , 以分析 它们 在 反 映 1 3照市 旱 涝程 度 上 的异
势 , 国计 民生构成 了严 重威胁 , 对 而且 随着 我 国国 民 经济 的持续 发 展 , 造成 的损 失 将 越 来 越 大 , 人 J使 们 对旱 涝 指标 的研 究 更 加 重 视 。 由于 中 国地 域 广 阔、 地形 复杂 , 各地 区气候 和天气 受地理 位置 和地貌 特 征 的影响较 大 , 因此 有 必要 对 中国气 候 演 变 特征 进行 分 区研究 J 。李维 京等 H指 出 2 纪 7 0世 0年代 末 以后 , 国东 部 的主要雨带 纬度 位置逐 渐南移 , 我 一
个相 对 的少 雨期 , 干旱 频 繁 发 生 。杨绚 等 也 指 出 近 5 0a来华北 东部一 东北 南部 区的干 旱化 最 严重 , 干旱 等级 的线性趋 势 为 0 15 1 。杨成 芳 等 人 .7 /0a
对 山东 省 近 5 1a的旱 涝 演 变特 征 进 行 了分 析 ,项 目“ 全球气候变暖影 响下 日 照沿海气候 与环境 的演变”(4 4 资助 70 ) 作者简介 : 陆桂荣 (9 3一) 女 , 17 , 山东梁山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气象影视节 目制作等工作. E—m i l 2o @16 cr al g 2o 2 .o : ̄ n
收 稿 日期 :0 9— 9—1 ; 回 日期 :O O—O 2 20 0 6改 2l l一 6
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 了某时段降水量相对于同
期平 均状 态 的偏 离 程 度 。计 算 公 式 为 : = ( 一 P
R / 式 中尺指年降水量 , )R, 指降水量 的多年平均
值 。通用标 准见 表 1 。
同。
直维持在 3 。 4 N以南地 区, 夏季降水的分布特征为
北少 南多 , 长江 流域 及 其 以南 大 部分 地 区则 处 在 一
个相 对 的多 雨期 , 而华北 、 东北 大部分 地 区则 处 于一
国内外不少 科学 工作 者对旱 涝指标 作过 大量 的 研究 , 旱涝 指标大 致可 以分 为气象 指标 、 文指标 和 水 农业 指标 。但水 文 指标 和农 业指 标 专业 性 强 , 资 且 料收集 困难 , 分析 旱 涝 发 生规 律 有 局 限性 。尽 管 用 降水 的多寡来 衡 量旱 涝 程 度 比较 粗 糙 , 有考 虑 到 没 水 分支 出 , 没有结 合作 物长 势 , 是降水 序列年代 也 但 较 长 、 式简单 、 形 计算 方 便 、 易 掌握 。所 以本 文旱 容 涝 指标 以降水 要 素来 表示 , 降水距 平 百 分 率 和 z 用 指 数研究 近 5 来 日照 的旱涝 变化状 况 。 3a
关键词 : 旱涝指标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z指数
中图分类号 :4 8 0 2 P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旱涝 由于对社 会和 经济有 重大 影响一 直受人 们 关注 。近 2 0 a年 , 国 的 旱 涝 发 生 呈 现 加 剧 趋 我
变化 的研 究具有 现 实性 和 必要 性 , 以选 取 适 合本 地 的 区域旱 涝指标 , 旨在 为旱 涝 趋 势 预测 和 防 灾减 灾 提供 有意 义 的参 考 。
东 省 的干旱 和洪涝 变 化呈 阶段性 分布 , 有 多 时 间 具
尺 度周期 特征 。 日照市地 处鲁 东 南 的黄 海 之滨 , 暖 温 带 湿润 属
季 风区大 陆性气 候 。年平 均 降水 量 896m 4季 3 . m, 分 配不均 , 季 最 多 , 季 最 少 。干 旱 ( 旱 、 夏 夏 冬 春 初 旱、 夏旱 、 旱 ) 秋 和洪涝 ( 少数 年份 春 涝 、 涝 、 夏 秋涝 ) 给 当地农业 生产造 成 严 重 影 响 , 因此 对 日照市 旱 涝
第2 8卷 第 1 期
21 0 0年 3月
文章 编 号 :06— 6 9 2 1 )一 1— 12—0 10 7 3 (0 0 0 0 0 5
干 旱 气 象
Ju a fAr toooy o r lo i Mee rlg n d
V0 . 8 No. 12 I Mac 2 0 rh, 01
山东 日照 市 2种 干旱 指 标 的应 用对 比
陆桂 荣 , 郑美 琴 , 秀君 , 民凯 , 品印 周 张 马
( 山东省 日照市气象局 , 山东 日照 262 ) 7 8 6

要 : 山东省 日照市年和各季节的旱涝情况使用 降水距平百分 率指标和 z指数旱涝指标 2种 方 对
法进行 了应用对 比分析。结果表 明 : 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旱 涝程度 , 降水距平百分率指 标 反映旱涝程度较轻 。在此基础上 , z指数指标对 日照 市 15 用 95年以来 的旱涝进行 了逐年分析 , 发现 日照市年和各季节旱涝变化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及群发性特征 , 总体上旱情 重于洪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