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六、课程设计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
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urse Design of The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 周,2 学分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工程力学
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 (/)
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科学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能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 力;
律。
□ 核 心 能力 2. 设计与执 行实
3. 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 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核心能力 3. 应用工业工程领
域所需技能、技术以及软硬件工
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 4. 对生产系统进行
规划、建模、改善、评价的能力;
□核心能力 5. 项目管理、有效
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核心能力 6. 发掘、分析与解
决系统工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 7.认识科技发展现
状与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
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
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
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机械设计思维能力,包括需求分析、构思设计、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等环节。
2. 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绘图、CAD建模、工程计算和实验测试等技能。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项目中的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b)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 材料力学和机械结构设计基础;d) 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考虑因素。
2. 机械工程图学:a) 三视图和投影法;b) 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c) 绘图符号和尺寸标注;d)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机械零件设计:a) 标准零件的选用和设计;b)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原理;c) 轴承和齿轮传动的设计;d) 机械连接件和紧固件的设计。
4. 机械传动:a) 认识各类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b) 了解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设计;c) 了解齿轮箱和减速机的设计;d) 传动的布置和配合。
5. 机械结构设计:a) 熟悉各类机械结构的形式和功能;b) 了解各类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c) 利用结构材料和构件进行机械结构设计。
6.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a) 进行机械设计课程实践项目;b) 完成机械设计实践报告;c) 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示范,系统全面地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课程,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3. 实践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零件的选择、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机械系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能够应用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熟悉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4、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包括测试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
5、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课外作业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作品:学生分组完成一项机械系统设计任务,通过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提供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未来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旨在明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课程大纲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 课程编号:MEC1013. 学时分配:- 理论课:36学时- 实验课:24学时- 设计实践:12学时4. 先修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5. 课程内容:- 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第二章: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第四章:机械零部件的选材与加工工艺 - 第五章: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与规范 - 第六章:机械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第七章:机械设计中的热处理与防腐蚀6.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20%- 期中考试:30%- 期末考试:50%三、教学计划1. 第一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实验课: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2. 第二周:- 理论课: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 实验课:机械元件的制图与仿真3. 第三周:- 理论课: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实验课:机械传动系统的测试与分析4. 第四周:- 理论课:机械零部件的选材与加工工艺 - 实验课:机械零部件的制造与检验5. 第五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与规范 - 实验课:机械产品的标准件选择与组装6. 第六周:- 理论课:机械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实验课:机械产品的装配与测试7. 第七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中的热处理与防腐蚀 - 实验课:机械零部件的热处理实验8. 第八周:- 复习与考试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实验课注重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设计实践通过项目实践、课程论文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一、前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对象二、课程简介2.1 课程内容概述2.2 课程重点与难点2.3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三、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3.2.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3.2.2 机械设计的要求与原则3.2.3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2.4 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3.3 教学活动安排3.4 教学评价四、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失效分析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2.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特点与应用4.2.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与原因4.2.3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4.2.4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方法4.3 教学活动安排4.4 教学评价五、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2.1 机械零件的应力与应变分析5.2.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5.2.3 机械零件的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5.2.4 典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案例5.3 教学活动安排5.4 教学评价(后续章节待补充)六、第四章: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2.1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理论6.2.2 机械零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6.2.3 机械零件的选型原则与方法6.2.4 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案例6.3 教学活动安排6.4 教学评价七、第五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2.1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7.2.2 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7.2.3 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7.2.4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7.3 教学活动安排7.4 教学评价八、第六章: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2.1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8.2.2 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方法与策略8.2.3 常用运动控制元件及其应用8.2.4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教学活动安排8.4 教学评价九、第七章: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2.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指标9.2.2 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2.3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方法9.2.4 机械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活动安排9.4 教学评价十、第八章:机械系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2.1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的基本流程10.2.2 机械系统设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10.2.3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案例分析10.2.4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的评价指标10.3 教学活动安排10.4 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2. 机械零件的设计(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2)《机械设计与制图》(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设计实践项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实物展示。
七、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期的周数和课时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覆盖,并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
八、其他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CAD软件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场景。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
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对机构性能的影 响,能够进行合理选择。
ABCD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能够绘制从动 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链传动设计
设计原理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 、类型、特点及应用范
围。
设计计算
能够进行链传动的设计 计算,包括选择链型、 确定链轮齿数、链节距
、中心距等。
结构设计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组成 ,能够设计合理的链轮 结构、张紧装置及润滑
方式。
强度校核
掌握链传动的强度校核 方法,能够对设计结果
进行验证。
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 力和表达能力。
3
经验分享与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 互学习和进步。
08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与要求
回顾课程的主要目标和 要求,包括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 技能,以及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内容与安排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素质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INDE2021 大纲执笔人:杨宏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纲审稿人:王传洋英文名称:Prectice Course of Machine Design课程学时:54 课程设计学时:2周授课单位:机电学院指导方式:集中分散相结合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及近机类专业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工业工程等近机类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实践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把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装置与产品的全过程设计训练,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从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的全过程,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
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
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常用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或齿轮机构)。
1.设计方法:应用功能分析与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分析评价,及机构创新方法;机械运动方案的构思与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简单系统和机械零件的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确定标准零件的工程设计要求,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采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机械系统和机械零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教学单位名称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践环节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3.实践环节代码
414214
4.实践环节学时
2周
5.实践环节学分
2学分
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6学期
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工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生物工程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掌握机械设计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
要求每名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减速器装配图草图和装配图各1张(AO);零件工作图2张(轴(A2)、齿轮(A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1)装配图一张(A0号图)(2)零件图2张A2图纸。
(传动零件、轴)(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材料与机械设计2.1常见工程材料的特性和选择;2.2材料的强度和刚度;2.3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3.基本结构设计3.1机械零件的连接与固定;3.2机械零件的运动;3.3机械零件的传动与传动比计算;4.机械设计方法4.1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4.2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及其应用;4.3机械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机械设计标准及规范5.1国内外机械设计标准介绍;5.2设计计算和技术文档的编制;6.机械设计案例分析6.1常见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讨论;6.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计案例的实践;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机械设计任务,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分析。
3.病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难点和疑惑。
四、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课程项目:学生完成一份机械设计方案,并进行报告和答辩。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1.张三.《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李四.《机械设计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24年。
参考书目:1.王五.《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赵六.《机械设计基础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机械设计概述第二周:材料与机械设计第三周:基本结构设计第四周:机械设计方法第五周:机械设计标准及规范第六周:机械设计案例分析第七周:复习与总结第八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资源,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INDE2021 大纲执笔人:杨宏兵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纲审稿人:王传洋
英文名称:Prectice Course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学时:54 课程设计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学院
指导方式:集中分散相结合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及近机类专业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等近机类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实践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把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等)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装置与产品的全过程设计训练,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从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的全过程,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
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
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常用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或齿轮机构)。
1.设计方法:
应用功能分析与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分析评价,及机构创新方法;机械运动方案的构思与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简单系统和机械零件的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确定标准零件的工程设计要求,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采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机械系统和机械零件。
2.设计训练:
对某简单功能机器进行设计,给定一个产品的功能和要求,运用方案设计方法,形成产品设计方案,从功能、制造、设计投入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方案进行评估,然后进行详细设计,收集参考资料(如:产品目录、手册和教科书等资源),来分析其中特殊的机械零件进行失效分析,包括刚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从而确定通用零件的尺寸,如:带传动、滚动轴承、齿轮和轴,决定某个零件是采用标准件还是自己设计、制造。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设计成果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可视化的设计方案。
设计训练的最终成果体现为设计说明书打印文本、设计方案的三维视图、装配图、零部件图。
通过设计训练,不仅强化学生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基本机构和零件设计、设计成果表达、设计文档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还强化计算机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工具的能力。
设计小组应具有协同合作精神,设计训练采取设计小组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的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对实际设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方案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等内容。
2.答辩,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问题。
3.课程设计成绩:成绩由平时成绩(30%)、图纸成绩(30%)、设计说明书成绩(20%)、答辩成绩(20%)综合构成。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设计准备(布置任务、看录像,减速器装拆实验,看展览、资料)1天;
1.设计基本计算(传动方案确定,选电机,传动计算)1天;
2.装配草图设计(完成所选方案的装配草图)4~5天;
3.绘制装配图 1.5~2天;
4.绘制零件图1天;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准备答辩1天;
6.答辩0.5天。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2]韩莉编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吴宗泽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邹慧君等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王连明等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路永明等编,《新编机械设计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
[7]李威等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8]杨可桢等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