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3课 土地改革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土地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课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六、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白毛女——秋收》通过杨白劳的唱词中唱到:“高粱谷子望不到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住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流血流汗当马牛……”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3课土地改革。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农村筑起土地梦改革掀起创新路农业走向发展路板块(一)农村筑起土地梦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的具体情况。

2020年最新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 土地改革

2020年最新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党的伟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改的背景1.展示图表: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和中农占农村人口不足10% 90%占有土地70%~80% 20%~30%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部编本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本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党的伟大。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1.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这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土地改革的开展。

2.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点:1.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是衡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

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史料链接】材料一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

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而且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材料二【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答案提示: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

占人口比例90%的农民只占有全国20%-30%的土地,而占人口比例仅10%的地主却占有70%-80%的土地,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根源: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问题探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当时的农村形势和土地状况,假如你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人,请你谈一谈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提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针对课标(1)知道这一层面,通过设计的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颁布的机构,主要内容。

再结合视频、史料、图片等对重点知识探究学习。

针对课标(2)理解这一层面,呈现一组史料,让学生通过读史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并给予一定时间进行记忆。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二年一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上课回答问题比较积极。

我们是农村的学校,学生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对土地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用他们干农活,所以他们对土地并不十分了解,对土地改革时期的历史更是非常陌生,对“封建土地制度”等概念也难以理解,在学习本课时,他们可能会感觉非常乏味,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应用影像资料、图片、口述史学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及听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同时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2.通过材料分析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的弊端,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3.通过观看土地改革视频、图片、史料分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实施;4.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学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农村存在这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

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制度,消灭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

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学习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下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生活有什么变化?由此归纳土地改革有哪些方面意义?三、复习巩固1.我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三农”问题也是我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实行了惠农政策,它是()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免除农业税2.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3.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A.土地归农民所有B.土地归集体所有C.土地归国家所有D.土地归乡镇所有5.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四、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第三课土地改革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张艳春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一、导入新课1.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穷苦农民杨白劳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

到除夕的深夜才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下手印,后来在万分悲愤中喝下卤水自尽了。

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奸污。

后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

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请讨论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二、教学新课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回答。

[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3、师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

4、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地契。

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5、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6、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7、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⑵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史料1 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下图反映的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

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史料2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题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完成D. 三大改造完成3、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对手工业的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历史事件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祖国大陆基本解放C. 抗美援朝运动D. 全国土改基本完成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 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农民土地所有制D.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0、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三、练习巩固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4.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3课-土地改革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史料1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下图反映的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

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史料2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地改革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读资料、看录像、分析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图片,指出土地改革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

一、《中华人民你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配套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配套习题

《土地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回顾学生之前对于古代到近现代有关土地改革的内容认识到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四大块:土改背景-原因-概况-意义,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土地改革流程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课程目标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重点土地改革的实施及土地改革的意义难点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核心问题土地改革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迈入21世纪,中共中央连续16次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同时感受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新课讲授(一)土地改革的原因一、悯农篇—土地改革的原因通过学生展示情景表演,观看视频和探究图表,得出土改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观看视频和探究图表,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从图表和视频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惠农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土地改革的概况;(2)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老照片进行串讲(3)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特点;(4)对比两种土地制度的异同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土地制度的优越性。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土地改革的概况,并且能够申请通过串讲老照片,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特点,通过对比两种土地制度的异同点,加深对土地改革过程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1950年至1952年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它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土地改革。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民阶层的地位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土地改革实例为依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改革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和器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新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等,从而引出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历史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呈现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土地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与第2课《抗美援朝》同为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是从外部巩固政权,而土地改革则是从人民内部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过程;2.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材料的分析,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出示歌词。

从歌曲中感受到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谁的欺压?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思考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出示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全国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 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4.与“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这一历史现 象是因果关系的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走上了一条合作化的道路 ④搭上了社会主义快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D
9.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 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稳定物价之战 D.西藏和平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
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
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三、练习巩固
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
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
的直接原因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新解放区农村经济土地 2.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 1952 3.封建
土地制度人民政权农村生产力工业化
二、1.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
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2.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
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1.C 2.A 3.C 4.A
5.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