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儿科学专业认识
儿科学专业认识简介儿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研究儿童发育和疾病的学科,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儿科学专业的课程包括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护理、儿童生长与发育等内容。
儿科学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预防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内容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儿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表现,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以及常用的儿科诊断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是儿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了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和方法。
新生儿护理包括喂养、保暖、洗浴、睡眠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生长与发育儿童生长与发育是儿科学专业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学生需要学习儿童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发育里程碑,了解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
学生还需要学习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和标准,掌握处理生长迟缓和发育异常的策略和方法。
就业前景儿科医生是社会上非常紧缺的医学专业之一,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医院等单位工作,也可以选择在学术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开办自己的诊所或参与医疗管理工作。
总体来说,儿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相信对于热心儿童健康事业的学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决策。
结语儿科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培养具备儿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护理、儿童生长与发育等内容,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儿科医学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儿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相对较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对儿童健康事业充满热情,不妨考虑选择儿科学专业,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学
与体格发育有关的各系统的发育
• 脊柱 新生儿 无生理弯曲 3个月 颈部前凸 6个月 胸部脊柱后凸 1岁后 腰部脊柱前凸
• 骨的发育 骨龄: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 8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岁数+1
骨龄分析 男孩 6岁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遗传 • 营养 • 疾病 • 母亲情况 • 生活环境 • 社会因素
体格生长
体重 评价儿童生长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简单估算: • <6月: 出生体重+月龄*0.7(kg) • 7~12月:6(kg)+月龄*0.25(kg) • 1岁为出生体重的3倍 • 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 2岁至青春前期:年龄*2 + 7(8)
碍。儿童内收双腿摩擦,或双腿夹物挤压外生 殖器。多见于2~6岁儿童。 • 处理: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感染
忽视和转移注意力
心理行为异常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注意力不集中 • 活动过多 •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 人际关系不好 • 学习困难
心理行为异常
学习障碍 • 阅读障碍 • 数学障碍 • 书面表达障碍 • 不一定智力低下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筛查性测验
• 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 有时适用于群体测验 •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 • 图片词汇测验(PPVT)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诊断性测验
• 盖塞尔发育测验(Gesell test) •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 Wechsler智能量表
儿童WISC-R 6~16岁 学龄前和学龄初期WPPSI 4~6.5岁
体格生长
上臂围
儿科学课程标准
儿科学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科学课程的标准,以指导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目标儿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儿童健康的全面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儿科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能力。
内容儿科学课程标准涵盖以下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学生应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包括身体生长、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2. 儿童疾病与常见病:学生应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和常见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科常规诊疗: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儿科常规诊疗技能,包括儿童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 儿童营养与健康:学生应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推广儿童健康生活方式。
5. 儿童心理健康:学生应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处理方法,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6. 儿科急救与安全: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儿科急救知识和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确保儿童安全。
7. 儿科法律与伦理:学生应了解儿科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维护儿童权益和利益。
实施方式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根据儿科学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与反馈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对儿科学课程的研究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和内容。
结论儿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儿童健康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儿科医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儿科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儿科基础知识
10、临床表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 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差,表情 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常患急性 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差,感染容易扩散甚至 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强,凶险。
三、小儿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
(一)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共40周 或280天,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发育 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到外界不利因素 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 触放射性物质、毒品,以及营养缺乏, 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 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 内发育不良等。
(二)、围生理期
1、通过遗传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先天性代谢 病的筛查等手段和方法,降低早产、异常产、宫内 生长迟滞及感染的发生。 2、坚持胎儿定期监测,提高接生技术,加强出生 时新生处理,预防和及时处理产伤、窒息及感染等。 3、重视初生新生儿的护理,喂养以保证平安度过 出生后的第一周。
(二)新生儿期
2、生理
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因而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 总量,相对地都比成人高。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脉搏和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3、免疫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都不 如成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所以小儿易受各种感染。 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时IgM量低,易 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IgA缺乏,易患呼吸 道及胃肠道感染。
研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 展,同时也不断派出新的专业。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 经、血管、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小儿传染病、急救医学的特殊 专业。还有小儿外科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 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很大应予以 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是其他 学科极少涉及的,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 60%--70%。新生儿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 一个非常时期;而儿童保健医学则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 智能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 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实际上围生期医学是介于儿科学和妇科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按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由于 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 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 问题。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儿科学(Pediatrics)是医学科学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领域。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门性和综合性:儿科学着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是医学中的一个专门且独立的学科。
与成人医学相比,儿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地考虑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2.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学注重研究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疾病防治的重点:儿科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疾病的易感性、感染方式和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儿童的健康。
5.团队合作的协调性:儿科医生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儿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照顾儿童的健康。
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合作,如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协调处理儿童复杂的疾病和手术治疗。
6.敏感性和温情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温情性,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
他们需要善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方法,让儿童感到安全和舒适。
儿科医生还需要善于处理患儿的情绪和家长的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总之,儿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专门性、综合性和面向儿童的特点。
儿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特点,也需要关注儿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和温情护理,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成长。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剖析儿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儿童疾病以及儿科治疗手段等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生长发育:在儿童早期生长过程中,身高、体重、牙齿、听觉、语言等方面的发育是重点观察的指标。
例如,正常儿童一岁时身高一般是出生时的1.5倍,两岁时是出生时的2倍。
2.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指孩子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
在性征发育期间,儿童会出现身体上的变化,如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等。
二、常见儿童疾病1.感染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较容易感染病菌,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及时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对环境中的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宠物、尘螨等。
3.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便秘、腹泻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措施得到缓解和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癫痫等。
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三、儿科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监测,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康复、针灸等手段。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促进康复。
3.手术治疗:在部分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肾脏畸形等。
手术治疗需要儿科医生团队的专业技术和仔细的术前术后护理。
4.心理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儿童,心理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儿童缓解焦虑、纠正不良行为。
在儿科学领域,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并在治疗中考虑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此外,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儿科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儿科医学教材
儿科医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医学教材:
1.《儿科学》(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这是一本全面的儿科教材,涵盖了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它是许多医学院儿科学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2.《儿科学教程》(The Harriet Lane Handbook):这是一本被广泛使用的儿科学手册,重点介绍了儿科诊断、治疗和急诊管理。
3.《儿科诊断学》(Pediatric Diagnosis: Interpret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这本教材提供了对儿科症状和体征的解释和诊断方法,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儿童疾病。
4.《儿科营养学》(Pediatric Nutrition):这是一本关于儿童营养的教材,涵盖了儿科营养需求、喂养方法和常见的营养问题。
5.《儿科心脏学》(Pediatric Cardiology):这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儿科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病的管理。
6.《儿科神经学》(Pediatric Neurology):这本教材专注于儿童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瘫、癫痫和神经发育问题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医学教材,可以根据特定的儿科领域或课程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儿科学
2.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3.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展望: 展望:
遗传学研究。 遗传学研究。 基因 基因表达
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
70 60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0
死亡率 %0
40
30
20
10
0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 1 岁以下 )
200
%0 10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第一章
•
思考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各期特点如何? 各期特点如何? 概念\填空 判断对错\简述 填空\判断对错 简述\选择 概念 填空 判断对错 简述 选择
胎儿期: 胎儿期: (Fetal Period) Period) 从受精卵形 成 到出生( 到出生(脐 带结扎)。 带结扎)。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孕母足够营养, 孕母足够营养, 愉快 心情,戒烟、 心情,戒烟、酒 • 预防孕期感染 • 慎重用药 •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 避免接触放射线, 害物质等 • 产前筛查(必要时) 产前筛查(必要时)
儿 科 学 (Pediatrics) Pediatrics)
《儿科学》第9版—儿童保健
《儿科学》第9版—儿童保健《儿科学》第9版是一本致力于儿童保健的权威教科书。
本书内容
涵盖了儿童健康、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
全面地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护理水平。
第一章:儿童生长与发育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的
生长发育是保健工作的基础,了解这一过程对于制定科学的保健计划
至关重要。
第二章:儿童营养与饮食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
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
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保
证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第三章: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识别方法。
提前预防疾病、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孩子的
健康成长。
第四章:儿童心理健康
本章重点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心理成长、情绪管理等方面。
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第五章:儿童安全与防护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儿童安全及防护知识。
儿童的安全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要做好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学习《儿科学》第9版,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保健知识,提高对儿童健康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总论
成熟
5. 窒息
6. 遗传及先
天性疾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助产水平 •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1947年,AAP创建了《pediatrics》杂志。
儿科学发展历史(二)
国内:《皇帝内经》-儿科病症记录 • 《史记》-首次提到“小儿医” • 唐朝-专设儿科 • 宋明清时代-许多小儿著作 • 1943年儿科学著作《实用儿科学》首版 • 建立各级儿保组织及结构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胎儿器官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 熟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具有气体交 换功能,具有生存能力
妊娠晚期:28W——出生
➢肌肉发育,脂肪积累,体重迅速 增加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出生至生后28 天
新生儿期
生后脐带结扎——28d
➢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适应内外环境, 独立生活
1.自主呼吸建立
免疫: 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因此预防重 要
临床方面 1、疾病的种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预后 6、预防
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 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 不明确。
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 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历史(一)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学的简答题资料:
1. 什么是儿科学?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包括儿童生理发展、儿童疾病、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
2. 儿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儿科学家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同时负责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他们也在儿童预防保健和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进行疫苗接种、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等。
3. 儿科学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
问题(如腹泻、呕吐)、皮肤问题(如湿疹、疹子)、发热、耳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此外,儿科学也涉及一些更
严重和复杂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4. 儿科学中的特殊领域有哪些?
儿科学中有一些特殊领域需要专门的专家处理,包括:新
生儿科学(专注于新生儿的健康和护理)、儿童心脏科学(专注于儿童心脏疾病)、儿童神经科学(专注于儿童神
经系统相关疾病)等。
5.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
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对儿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来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研究则
通过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进行,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寻找相关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调查儿童群体中
某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分布等情况,以了解疾病的流行
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简答题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需深入了解儿科学的相关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医生。
儿科学总论简答题
儿科学总论简答题1. 请简述儿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儿科学是研究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医学科学。
它涵盖了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领域。
2. 请列举儿科学主要研究内容。
儿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生理发育与生长规律的研究;- 儿童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特点;-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儿童社会环境对发育的影响等。
3. 请简要介绍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儿科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儿科学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帮助儿童达到良好的生长发育;- 儿科学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保障儿童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 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儿科学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 请简述儿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儿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儿科学与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相结合,研究儿童生理和遗传规律;- 儿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结合,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儿科学与儿童保健学、儿童临床医学等应用学科相结合,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 请简要介绍儿科学的发展历程。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规的儿科学体系起源于19世纪。
发展历程如下:- 19世纪:儿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发展,建立了儿科学研究机构和培训体系;- 20世纪:儿科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出了儿童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等专业领域;- 当代:儿科学以科技的进步为支撑,研究内容和方法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改进,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以上简答题回答了儿科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内容、重要意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发展历程。
儿科学的发展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就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得临床医学学科,就是全面研究儿童得一门非常重要得专业课程,就是临床医学生必修得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就是指产前、产时与产后得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 (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得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得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得目得。
食物得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得热力作用(TEF):食物中得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得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能量,如氨基酸得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得能量消耗,称为食物得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就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得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 先天性畸形 ➢ 措施 • 护理非常重要
PPT学习交流
8
婴儿期 (Infant)
➢ 时间
• 从出生到生后1周岁之前
➢ 特点
• 生长发育迅速
• 系统器官功能未完善
• 抗感染能力较弱 ➢ 措施
• 注意营养
• 按时预防接种
PPT学习交流
9
幼儿期 (Toddler)
➢ 时间 • 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加; • 营养需求较高与消化功能不完善相矛盾; •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 措施 • 预防外伤、感染; • 合理营养。
PPT学习交流
10
学龄前期 (Preschool)
➢ 时间 • 自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 知识面不断扩大; •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
• 胎儿期:孕期第9周起至出生,胎儿发育阶段。
➢ 特点
• 容易受母体或外界不良因素作用而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宫内发育不良等。
➢ 措施
• 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PPT学习交流
7
新生儿期 (Neonate)
➢ 时间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
➢ 特点 • 适应宫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娩过程的损伤、感染
PPT学习交流
4
临床医学方面
➢ 疾病种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预防
PPT学习交流
5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其概念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的定义儿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但儿童的界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结束(一般为18岁左右)的人群。
此外,还有按照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来定义儿童的概念,如按照固定的生理发育阶段划分: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婴儿(1个月至1岁)、幼儿(1岁至3岁)、学龄前儿童(3岁至6岁)、学龄儿童(6岁至12岁)和青少年(12岁至18岁)。
二、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生长发育:研究儿童从胚胎时期到成年期身体、智力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各个阶段相关的特征和问题。
2. 儿童健康与疾病:研究儿童的健康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各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童营养与饮食:研究儿童的营养需求和摄入,以及饮食习惯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4. 儿童行为与心理: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5. 儿童预防保健: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
6. 儿童医疗技术和服务:研究适用于儿童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以提高儿童医疗质量和效果。
三、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儿科医学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区别:儿科医学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差异。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且器官结构尚不完善,对于疾病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不同于成人。
2. 儿科医学需综合多学科知识:儿科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综合能力,如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营养、行为与心理问题等。
3. 儿科医学需注重生长发育状况:对于儿童来说,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儿科医学需关注儿童的生长曲线、发育里程碑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长发育异常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胚胎期:指受孕后的8周以内。
胎儿期:受孕到分娩(40W)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
幼儿期:1周岁到满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周岁学龄期:6-7~13-14开始之前。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时期。
女孩:11-12~17-18男孩13-14~18-20岁新生儿保健重点时间:生后一周内。
智力发展的关健时间:7岁前。
围生期保健重点:降低异常产的发生胎儿期保健重点:孕母保健。
生长发育遵循: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是先慢后快小儿语言发育的三个阶段:发音、理解、表达。
乳牙4~10个月萌出,20个,乳牙出齐最晚时间:2岁半2岁为18个。
恒牙6~14岁,28个,18岁出第一磨牙,新生儿恒牙开始骨化。
2岁以内=月龄-4~6;。
10岁腕骨骨化中心出齐,全共10个,2~9岁为岁数+1小儿3~4个月前克氏征阳性,2岁以前巴氏征阳性。
生后第一条件反射生后2周左右出现。
2岁小儿中点位于:脐下。
6岁小儿中点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小儿中点位于:耻骨联合上缘。
初种时间:卡介苗:生后2天到两个月。
脊髓灰质炎:2个月。
百白破:3个月,麻疹:8个月以上。
IgG可通过胎盘。
生后母乳喂养时间:出生后半小时;配方乳喂养时间:生后2小时前囟最晚闭合时间:1岁半(12~18个月),后囟6~8周闭合,骨缝3~4个月闭合。
前囟过早闭合见:小头畸形。
小儿末梢血中性和淋巴比例相等时间:4~6天至4~6月围生期:满28周至生后一周。
体重:出生时体重:3kg,前半年每月增长600~800g,后半年300~400g,3~5个月:6kg,一岁时为9kg,2岁为12kg,2岁到青春期每年增长2kg<6月龄婴儿=出生体重3kg+月龄*0.7kg7~12月=6+月龄*0.25kg2岁到青春前期=年龄*2+8(7)kg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为营养过剩。
2~12岁身长=年龄*7+70,若<30%为异常,前半年增长2.5cm/月,后半年增长1.5cm/月,1~2岁一年增长10cm,出生时为50cm,一周岁为75 cm,两周岁为85cm,两周岁后增长5~7cm/年头围:新生儿34cm,生后前3和后9头围都增长6cm,1 周岁为46cm,2岁为48cm,5岁为50cm,15岁即与成人相近为:54~58cm。
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1~2cm为32cm,1周岁与头围相等:46cm,以后超过头围。
运动: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5个月腋下能站直两手各握一玩具,6个月能独坐一会,7个月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拦杆站起来,9个月试独站,10~11个月推车走几步,用拇、示指拿东西,可独站片刻,1周岁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棍上,1.5岁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的扔皮球,2岁会跳,3岁会跑,骑三轮车。
4岁会穿鞋,5岁会单腿跳、识字。
羊奶:VB12、叶酸少,应添加,否则致营养巨糼贫,母奶:白蛋白高、球蛋白多、盐少。
按需哺乳,吃铇为准,12个月左右断奶,也可1.5~2岁。
牛乳量的计算:每日需水150ml/kg,加糖牛乳100~120ml/kg,如5kg婴儿,需水5*150=750ml/d需含糖8%牛乳:5*110=550ml/d(550ml鲜牛乳,44g蔗糖),除牛乳外应分次供水200ml/d.(750-550)婴儿每日需水:150ml/kg;学龄前儿每日需水:100ml/kg 学龄儿每日需水:75ml/kg;成人每日需水:40ml/kg每100kcal热量的混合膳食产生的内生水是:12ml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每日每公斤体重:110kcal每日热量:蛋白质15%,脂肪35%,碳水化合物50%每克可供给能量,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蛋白质:16.7kJ(4kcal)脂肪:37.7 kJ(9kcal)初乳:产后4天内含SIgA,过渡乳:5~10天,成熟乳:11天~9个月,晚乳:10个月以后。
母乳喂养肠道出现: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人工喂养:大肠杆菌为主。
能量供应不足:消瘦型;蛋白质供应不足:水肿型。
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症状为:体重不增,首先为:腹部。
营养不良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四肢、面颊。
I度:15~25%,腹部皮肤厚度:0.8~0.4cm,消瘦不明显II度:25~40%,腹部皮肤厚度:<0.4cm,消瘦明显III度:40%以上,腹部皮肤厚度:消失,皮包骨治疗:轻度营养不良开始供给:热量120kcal/kg.d、蛋白质3g/kg.d逐渐增至150、3.5-4.5。
中度营养不良开始供给:热量60kcal/kg.d、蛋白质2g/kg.d 脂肪1g/kg.d逐渐增至120、3、1.8。
重度营养不良每日开始供给:热量40kcal/kg.d、蛋白质1.3g/kg.d脂肪0.4g/kg.d逐渐增至中度水平。
营养不良患儿应用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营养不良:易发生V A缺乏(毕脱斑)易患低血糖营养不良易发生清晨自发性低血糖(面色苍白,神志不清,体温不升),应给:测血糖,静注高渗GS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月-2岁多见,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
血清25-OHD3(正常10-80ug/l)和血清1.25-OH2D3(有活性,正常0.03-0.06ug/l)初期下降为可靠早期诊断依据。
激期佝偻病血生化变化:Ca稍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早期佝偻病维生素D口服法:0.5~1万,一个月后改预防量,激期:1~2万。
胸廓改变见于1岁左右小儿;颅骨软化见于3~6个月小儿;方颅(骨样组织增生)见于8~9(9~10)个月小儿;下肢畸形见于1岁左右站立行走的小儿。
预防:早产儿生后2周内开始补充VD,每天800 IU。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血清钙低于:1.75-1.88mmlo/l(正常2.25-2.27 mmlo/l)以无热惊厥最常见。
表现为:尺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
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
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早期隐性体征:面N征。
抽搐时用苯巴比妥40mg肌注,控制惊厥。
止抽后的处理是:静滴钙剂。
新生儿出生一小时内呼吸为60~80次/分。
睡眠时心率为:120次/分,每日共需热量:100~120kcal/kg 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可:吸吮。
排胎粪在生后:24小时内。
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生后第1周。
新生儿破伤风:苦笑面容。
生理性黄疸:生后2~5天出现。
母乳性黄疸:4~7天新生儿溶血性黄疸:24小时内出现,第一天不能用白蛋白,应该用光照疗法。
2~7天发生胆红素性脑病。
血型特异性抗体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ABO血型不合:母O型,婴儿A或B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
新生儿溶血,换血时,输血应约为婴儿全血量的2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24小时;中24~72小时;重度:>72小时或以上。
致代谢性酸中毒。
首选苯巴比妥钠治疗,负荷量为:20mg/kg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的临床:拒乳、嗜睡、肌张力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表现为皮肤硬肿,凹陷性水肿,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头颈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
轻:<30%,中:30-50%,重:>50%早产儿,出生体重愈低,适中温度应愈高,如出生体重1.0k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为:35~36度,维持体温36.5度,相对湿度50~60%,1.5kg温度为34度阿普加评分:7分以上进行一般处理,4-7分(轻度室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4分以下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
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畸变(标准型:47,XX或YY,+21)智能低下小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14,+t(14q21q)其母为:45,XX,-14,-21,+t(14q21q)临床: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皮肤毛发正常,无粘液水肿与甲减鉴别),通贯手,智能低下。
易位最常见核型:46,XY,-14,+t(14q21q)母D/G易位,下一代10%风险,父4%,G/G易位父母正常,但亦有21/21易位,下一代为100%。
苯丙酮尿症:氨基酸代谢障碍中一种隐性遗传病。
临床:尿和汗液中有鼠尿臭味,最突出临床:智能发育落后。
血浆苯丙氨酸>1.2mmol/l以上。
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先天愚型:常染色体畸变,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6个月出现症状,应该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量:30~50mg/kg。
早期诊断苯丙酮尿症:Gur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新生儿筛查)疑诊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初筛:尿三氯化铁试验。
非典型苯丙酮尿症,需进行:尿液有机酸分析提供系列化诊断依据并鉴别其他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尿蝶呤分析:(产前羊水)。
母婴保健法规定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的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抗体缺陷病。
共同临床表现:反复感染。
胸腺影3~4岁后在胸片上消失。
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
IgG可以通过胎盘,IgM、A、D、E不能通过胎盘。
IgM类抗体在胎儿期即可产生。
急性风湿热:5~15岁多见。
发热、心脏炎、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无痛性、硬)、及舞蹈病。
风湿热病原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后2周抗O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形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时间:6个月左右。
形成二尖瓣狭窄的时间:2年左右。
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时间最少为2周。
风湿性心脏炎最常受累:左心瓣膜(二尖瓣)风湿性心肌炎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疗程:8~12个周。
急性风湿热不伴心脏炎患儿,阿司匹林的疗程:3~6周。
急性风湿热治疗后,需预防的方法:长效青霉素肌注。
发热不属于风湿热的主要表现。
儿童风湿热:III型变态反应。
风湿热心包炎:心音减低。
主要心肌炎心电图:I度A VB 川崎病:皮肤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颈淋巴结肿大麻疹:出疹期热更高。
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
皮疹开始:耳后、颈部、沿发际边缘24小时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累及下肢及足部,皮疹压之褪色。
潜伏期10~14天,前驱(3~4天)、出疹(发热后3~4天)及恢复期(出疹后3~4)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易感者观察三周,5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超过6天无效。
麻疹诊断最有意义的表现:koplik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