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影的发展1950年 —1979年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来源:作者: 2003-11-05 14:10:02一、形成时期(1905-1931)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
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
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
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
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
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
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
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
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
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
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
武侠电影史话
武侠电影史话武侠电影史话“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武侠文化,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
而武侠电影正是衍生于这种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探讨武侠电影发展史时,涉及的中国武侠电影是一个大概念,在地域上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所拍摄的武侠片,在概念上包括早期的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香港时期的武侠片和功夫片,大陆时期的武术片和武打片。
[1] 由于政治历史和电影文化的种种原因,中国的武侠电影经历了几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
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短短的几年间,中国电影的三次商业片浪潮中,武侠片最早萌芽,且最早成型,占这三次浪潮的三分之二。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所编《中国电影总目录》所载,仅在1928——1931年4年间上映的武侠片就达227部之多。
遗憾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3]大多数早期武侠电影都已失落,现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早期武侠片不过区区数部而已。
如是,对早期武侠电影的研究自然是非常困难。
除了区区几部影片能够观看之外,大部分都只能从早期影片的故事梗概、说明书、广告、评论和当时的研究文章中追寻踪迹。
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理由之一,是最早期的武侠电影只不过是这一类型的萌芽而已,缺乏足够的类型意识。
在最早期的武侠片中,我们不难发现,武打和侠义这两个武侠片的重要元素都不是非常自觉地被运用,当然更远远谈不上形式完备。
例如最早的一部武侠片《荒山得金》,[a]与其说是武侠片,不如说是传奇片——影片的故事本身就是从古典小说集《今古奇观》中来。
进而,不少早期武侠片顶着“侠义”之名,但并非真正的武侠类型。
例如,任彭年导演1922年创作的影片《侠义缘》,就是一部有名无实的武侠电影,因为其中不仅没有“武”,其实也没有“侠”,只有一个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青年公而忘私地揭露自己长辈当权人物的卖国阴谋的故事而已。
江湖夜雨十年灯——简述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文化里,广大被剥削压迫的屁民们,一直梦想着被四大救星拯救:神仙,明君,清官,侠客。
神仙难求。
明君难有。
清官难遇。
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士并不罕见,于是“侠客”就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传奇,是广大平头百姓最后的心理依仗,作为在电视出现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工具,武侠电影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有了大救星,海晏河清,侠客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1950年起,中国内地禁绝武侠电影。
但是在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的香港地区,侠客梦还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二战和内战后,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和电影人避居香港,给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基础和行业人才,香港电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电影重镇,“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自然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侠电影这种比较阳刚硬气的电影,一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火十年,然后萎靡十年,接着改头换面,再次占据主流,然后再次消沉……如此循环。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端,是1949年秋天,从一个叫胡鹏的导演开始的。
胡鹏,广东顺德人,1910年生于上海,30年代来到香港,从事导演工作,一生拍过200多部电影。
1949年秋的一天,胡鹏乘渡轮从九龙赴香港岛,在渡船上闲着无聊,拿了一份报纸翻看,读到了一篇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触发了灵感,既然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小说广受欢迎,何不把它拍成电影?正巧有个新加坡商人愿意投资,于是胡鹏就组建电影公司,开拍了粤语电影《黄飞鸿传》(上下集),在1949年冬天上映,电影广受欢迎,由此开启了黄飞鸿这个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最著名角色的传奇。
二战后百废俱兴,香港的普通大众以吃饱穿暖生存为主,电影市场并不成熟,在50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里,第一流的影院是外语片,票价最贵,档次最高,其次是国语片,票价中等,寓居香港的内地人喜欢看,最次的就是粤语片,制作粗糙,档次最低。
黄飞鸿作为广东名家,土生土长的粤语英雄,天然受到粤语电影的青睐,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黄飞鸿电影清一色的是粤语片,同样的,武侠电影,唯一的名字就是“黄飞鸿”,除此之外,再无别家。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国电影年表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5 日本投降。
第二讲 中国武侠电影的五次浪潮
细节关照
《侠女》
总体上不伤竹,坏人砍竹片断
《卧虎藏龙》
《十面埋伏》
三部影片的自然美背后的生态观
《侠女》:佛家美学,禅 《卧虎藏龙》:道家美学,道 《十面埋伏》:打杀美学,暴
• 缘起
• 美国电影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主演的展示各种打斗技巧的动作 片如《佐罗的标志》(1920),《罗宾汉》 (1922),《巴格达窃贼》(1924,旧译《月宫宝 盒》),《黑海盗》(1926),《三个火枪手》 (1926,旧译《三剑客》)
一、《火烧红莲寺》与武侠/神怪片的浪潮
从四部武侠电影中的同类片断、相似题旨 辨析电影作品中的生态美学 考察电影传统的承传与挑战
导演 胡金铨 制片人 杨世庆 原著作者 蒲松龄 编剧 胡金铨 主演 徐枫、石隽、白鹰、乔宏 作曲 吴大江 摄影 华慧英 剪辑 胡金铨 发行 国际 首映日期 1971年11月18日 片长 187分
拍摄了三年的鸿篇巨制于1972 年公映 1975年获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胡金 铨也成为第一个在欧洲三大电影 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人。
• 缘起
• 稗史/古装影片竞摄风潮 • 包天笑执笔将他与友人们关于历史影片的 讨论撰写出来,从1925年11月到1926年2月 分三次连载于《明星特刊》 • 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女侠李飞飞》 • 《梁祝痛史》(1926)更揭开了古装片竞 争浪潮的序幕
一、《火烧红莲寺》与武侠/神怪片的浪潮
• 改编自向恺然(平江不肖生)的畅销武侠 小说《江湖奇侠传》,从1928年5月到1931 年6月,“明星”公司一共拍了18集,之后 还有多种“新版”,为我国早期电影中最 长的系列影片。 • 1928年5月13日,《火烧红莲寺》在上海中央 大戏院首映,一时间全城轰动,万人空巷.接着, 南京,天津,北平,广州等城市争先恐后地上映 该片,赢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也很快突破了国 产电影的卖座纪录。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江湖夜雨十年灯——简述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文化里,广大被剥削压迫的屁民们,一直梦想着被四大救星拯救:神仙,明君,清官,侠客。
神仙难求。
明君难有。
清官难遇。
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士并不罕见,于是“侠客”就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传奇,是广大平头百姓最后的心理依仗,作为在电视出现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工具,武侠电影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有了大救星,海晏河清,侠客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1950年起,中国内地禁绝武侠电影。
但是在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的香港地区,侠客梦还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二战和内战后,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和电影人避居香港,给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基础和行业人才,香港电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电影重镇,“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自然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侠电影这种比较阳刚硬气的电影,一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火十年,然后萎靡十年,接着改头换面,再次占据主流,然后再次消沉……如此循环。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端,是1949年秋天,从一个叫胡鹏的导演开始的。
胡鹏,广东顺德人,1910年生于上海,30年代来到香港,从事导演工作,一生拍过200多部电影。
1949年秋的一天,胡鹏乘渡轮从九龙赴香港岛,在渡船上闲着无聊,拿了一份报纸翻看,读到了一篇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触发了灵感,既然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小说广受欢迎,何不把它拍成电影?正巧有个新加坡商人愿意投资,于是胡鹏就组建电影公司,开拍了粤语电影《黄飞鸿传》(上下集),在1949年冬天上映,电影广受欢迎,由此开启了黄飞鸿这个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最著名角色的传奇。
二战后百废俱兴,香港的普通大众以吃饱穿暖生存为主,电影市场并不成熟,在50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里,第一流的影院是外语片,票价最贵,档次最高,其次是国语片,票价中等,寓居香港的内地人喜欢看,最次的就是粤语片,制作粗糙,档次最低。
黄飞鸿作为广东名家,土生土长的粤语英雄,天然受到粤语电影的青睐,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黄飞鸿电影清一色的是粤语片,同样的,武侠电影,唯一的名字就是“黄飞鸿”,除此之外,再无别家。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电影创作: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郑正秋电影成就: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
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丰收时期(中国电影史)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 片的转变,同时也经历了从民间制作到国营企 业主导的转变。
02
新中国电影(1949-1978)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叙事。
票房与观影人次
票房收入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观影人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观影人次也在逐年增加。
票房结构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结构包括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等, 不同城市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国际电影节与奖项
国际电影节
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 斯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等。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对电影的影响
01
数字特效的应用
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特效手段,如虚拟场景、
数字角色等,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02
新媒体平台的传播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电影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网络视频平
台、社交媒体等,为电影带来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03
观众参与与互动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方式,如在线评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艺谋
《红高粱》、《秋菊打官 司》等,擅长通过视觉表 达和民俗元素的运用展现 中国社会的变迁。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 《让子弹飞》等,以其独 特的叙事风格和对社会现 实的敏锐洞察著称。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
王小帅
《青红》、《十七岁的单 车》等,关注边缘群体的 生活状态和青春成长。
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概况
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概况【摘要】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以最早”的形式记录了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概况。
从1905年我国最早的一部由中国人民自己拍摄的京剧戏曲影片《定军山》到1995年我国最早的一部电影诗《唯一爱情的篇章》;从1913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短故事片《难大难妻》到1929 年我国最早的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从1920年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教育片《盲童教育》到1948年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从1932年我国最早的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到1948年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从1950年我国最早的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女电影演员石联星到1995年我国最早的一位在世界上获最具成就导演奖” 的张艺谋;从1949年中国人民电影事业进入振兴时期的首部作品,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反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故事片《桥》到1979年我国最早的一次创中国的观众最高记录,全年生产50 部故事片,全国电影观众高达279亿人次,这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振兴时期等103个最早”概括了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轨迹。
【关键词】中国电影;90年发展;概况我国最早的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影片,是北京丰泰照相馆于1905年摄制的京剧戏曲片《定军山》(片断)。
刘仲伦摄影,谭鑫培主演。
这是中国民族电影业的开端之作。
我国最早的露天电影院于1906年在上海南市城区里出现。
当时有西园和新园两个消遣性的花园,在夏天的晚上,曾公开售票放映过电影。
我国最早的一座电影院是西班牙商人雷玛斯于1908年用洋铁皮搭起的上海虹口电影院。
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短故事片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
我国最早的一位在中国影片中出现的女演员是严珊珊。
她在1913 年拍摄的无声电影短片《庄子试妻》中扮演使女一角。
最早运往国外放映的国产影片是《庄子试妻》。
中国电影历史小结
返回
点击进入各方 块
1905——1930年的中国电影
返回
从1905年到193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最后一个王朝被写进历史,进入一个 新的时代。而襁褓中的中国电影,像所有新生儿一样,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众多个第一次: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位电影演员谭鑫培;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家影 院虹口活动影戏院……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一位海归派电影人 洪深
作品:《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极度寒冷》《17岁的单车》《梦幻田园》 《二弟》 1993 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 1995 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1996 电影《扁担姑娘》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甲 午 风 云
白 毛 女
英雄儿女
红色娘子 军
柳堡的故事
返回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滨、水华导演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传说加革命的经典传奇! 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 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影片根据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同名歌剧 改编。歌剧的题材来源,是1938年开始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 民间传奇故事。影片采用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结构方法,打破舞台剧 的时空局限,以喜儿的命运为中心主线纽结人物关系,展开悲欢离合、 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影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 大量使用了原歌剧中优美动人的民歌插曲。其中的《北风吹》唱段在中 国是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扮演喜儿的田华则因为《白毛女》 的巨大成功迅速成为新中国电影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第二讲 中国武侠电影的五次浪潮
一、《火烧红莲寺》与武侠/神怪片的浪潮
• 第一集讲述红莲寺僧人作恶多端,被陆小 青等众侠客所破的故事。 • 从第二集开始,《火烧红莲寺》干脆抛弃 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原著《江湖奇侠传》, 剧情更加天马行空——逃出红莲寺的知圆 和尚联合崆峒派与昆仑派展开恶斗,双方 剑仙各自施展绝技。
一、《火烧红莲寺》与武侠/神怪片的浪潮
近三十年,十二部武侠片
• 1964年在邵氏影业公司独立编导影片《大地儿女》开始, 到1992年在新达宝影业公司编导影片《画皮之阴阳法王》 为止 • 胡金铨在港台两地编导《大地儿女》(1964,香港邵氏),《大 醉侠》(1966,香港邵氏),《龙门客栈》(1967,台湾联邦),《侠 女》(1971,台湾国际),《喜怒哀乐》第二段《怒》(1970,香 港蓝天),《迎春阁之风波》(1973,香港嘉禾/金铨),《忠烈图》 (1975,香港金铨),《空山灵雨》(1979,香港罗胡联制),《山中 传奇》(1979,香港第一/金铨),《终身大事》(1981,香港金铨), 《天下第一》(1983,台湾中影),《大轮回》第一段《第一世》 (1983,台湾台制),《笑傲江湖》(1990,香港电影工作室/龙祥), 《画皮之阴阳法王》(1992,香港新达宝)等14部影片
十五年的准备: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 在1956年进入邵氏影业公司之前,胡金铨辗转于龙 马,长城,永华,轩辕,亚东,亚洲,新天,东方,清华,电懋, 海燕,四维等多家影业公司,先后得到费穆,万籁鸣 兄弟,朱石麟,李萍倩,陶秦, 李翰祥,卜万苍,罗维,岳 枫等著名导演的影响 • 广泛地接触各种电影技巧; 涉猎顾仲彝,张骏祥和 黄佐临等戏剧,电影家的理论书籍,通过俄译英的 文本一遍一遍地阅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著作. • 1951年到1964年间,是胡金铨作为一个刻苦,勤奋而 又颇具才情的电影青年,全面掌握电影技艺,深入感 受电影文化并酝酿自身突破的重要时期.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_陈墨
44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陈墨有关胡金铨及其电影的 归属 问题,我们将在后文中加以解说。
刘成汉 香港功夫电影研究(前言) 。
70年代,由于李小龙、胡金铨及张彻、楚原等人的卓越成就,使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到一次高潮的顶点。
他们的影响和知名度,超越了武侠电影,也超越了香港电影,让人刮目相看。
而刮目相看的结果,是习惯上将李小龙、胡金铨,加上张彻,至多再加上后来的徐克,当成香港武侠电影的代表。
由张彻、胡金铨、李小龙、徐克等人,描绘出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轮廓及其辉煌成就,这样做固然并无不可。
这些人的确是香港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
但如果大家都这么认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模式,反而会限制我们的视野,以至于对香港武侠电影的全貌,缺乏整体认识。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有其衍变转化的轨迹,以及兴衰起伏的节律。
除了类型本身的结构分析并探讨其反映的行为和心理冲突以及在整体通俗电影中的地位之外,又因为香港的社会在这期间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武侠功夫电影的特征跟主宰这个激变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心理因素(传统与西方的相生相克),究竟有些什么关系?这都是值得探讨的一些有趣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讨论香港武侠电影的衍变兴衰与时代的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
为此,按照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节律,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单元)来谈。
1.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粤语电影的繁荣期, 黄飞鸿电影 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是胡鹏。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香港国语武侠电影的高潮期, 彩色武侠世纪 的代表人物是张彻、胡金铨、李小龙。
3.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香港武侠电影的转型期,代表人物有袁和平、成龙等。
4.90年代初,香港武侠电影的再度辉煌与 异化 ,代表人物是徐克。
一我们将从1949年胡鹏导演的粤语片 黄飞鸿传 谈起。
需要说明的是, 黄飞鸿传 并非香港第一部武侠电影。
比它早的,还有1948年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出品、王元龙导演的 儿女英雄 、 大侠复仇记 等多部武侠片。
红雨随心翻作浪——江西电影历史发微(1949—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时期与其后的延安时期所培育与领导的革命电影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中国电影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从思想上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奠定了坚强的基础”[1]。
1949年5月以来,江西省实现了全境解放。
在迅速恢复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修补战争创伤的过程中,开展革命文化的电影宣传普及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建国初期的江西电影放映活动(一)主流意识形态助推下的电影放映活动日益普及化、群众化“1949年9月22日,南昌市教育局在南昌电影院召开市影剧院职工座谈会,到会的有南昌新舞台、江西大舞台、大世界、新中国、光明、大昌、南昌、清园、泰新、民乐、燕燕、新新十二个影剧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150余人。
座谈会提出‘影剧院要为大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庆祝人民政协开幕’。
”[2]在20世纪50年代的省城南昌,这一时期主要的电影活动,多为向人民群众集中放映一批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新闻纪录电影和私营电影厂的上海进步电影。
新闻纪录电影包括了解放战争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民主东北》系列,华北解放区的华北电影队和石家庄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新闻片《华北新闻》系列,还有根据来自当时解放战争前线的战争素材,经由东北电影制片厂、石家庄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编辑制作的《解放太原》《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纪录电影。
这些影片伴随着解放大军的渡江南下,成为最早一批在江西放映的由中共直接领导拍摄的电影作品,起到了引领回望战斗峥嵘岁月、宣传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史、团结鼓舞人民群众迎接新中国的教育作用。
在故事影片放映方面,部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进步电影,例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乌鸦与麻雀》等再次走进江西。
特别是在省城南昌的电影院,这些辉煌一时的“国片”依旧是观众最热衷街谈巷议的好故事。
红雨随心翻作浪—江西电影历史发微(1949—1979)◎沈 鲁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在先后设立的东北、华北、华东影片经理公司之外,又陆续设立了西北、西南、中南影片经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办事处、发行站)。
香港武侠电影简史
香港武侠电影简史/welovebuy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
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著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
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
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
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
第 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和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
年代初。
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国内电影制片厂开始生产武侠片。
这些早期的武侠片主要受到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启发,如《水浒传》和《西游记》。
这些电影通常呈现离奇的剧情、英雄主义和武术动作。
然而,到了1960年代,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的电影工
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政府的宣传需要,电影开始更加强调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武侠片逐渐减少。
直到1980
年代,由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氛围的变化,武侠片再次发展起来。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武侠片以精良的动作场面和精美
的场景设计著名。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等。
这些电影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1世纪,中国武侠片经历了进一步的演变和创新。
一些
导演开始尝试将武侠片与其他类型的电影元素结合,如历史剧情、科幻和奇幻。
例如,《十面埋伏》结合了武侠和战争元素,《无间道》则融合了武侠和黑帮题材。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注重武侠片的叙事深度和角色塑造。
这些电影探讨了更多复杂的主题,如人性的探索、道德的边界和社会的冲突。
代表作品包括《卧虎藏龙》和《一代宗师》等。
总的来说,中国武侠片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从根植于古代武侠小说的早期作品,到在政治背景下强调革命精神的发展阶段,再到后来融合不同元素和探索更深层主题的现代作品。
这些变化和演变使得中国武侠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工业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
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武侠电影贯穿与整个中国电影史,共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衰弱与创新期。
从1905年至1931年都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成期,《定军山》、《车中盗》《侠女李飞飞》等影片确定了武侠片若干基本元素。
但处于发展期的武侠电影带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形象固话。
并且这一时期虽是武侠电影的形成期,但因为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和中国观众传统的文化心理相契合,因此武侠电影一诞生,就显示出了如日中天的势头。
从1928到1931年,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其中不免粗制滥造的作品。
当时因为民众相信怪力乱神,武侠片还被冠以“武侠神怪片”的恶名。
1931至1949年,大陆因为战乱禁止娱乐片的发行,武侠片首当其冲。
中国电影进入到“孤岛侠风”和“港岛剑影”的特殊时期。
上海从1937年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开始,至1941年日本军队进驻上海为止,这四年被称为孤岛时期。
为了与当时历史环境相契合,表现庄严肃穆之感,孤岛时期主要拍摄的是古装武侠片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题材片,代表作有《木兰从军》、《武则天》、《苏武牧羊》等。
这时期的香港武侠片已呈现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核心电影主要是改编自民间故事或是稗官野史。
“1949至1979年间是武侠电影的兴盛期,因为大陆自1949至1979年全面禁止武侠文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主要在台湾和香港发展。
1949至1969年是古装武侠片的兴盛期;1970至1980是功夫片兴盛期。
”1著名的有黄飞鸿系列电影,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侠女》等。
胡金铨的电影被称为是文人武侠,因为他身上即具备儒生气质,又像是一位禅意大师。
他喜爱明朝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人。
他将儒释道文化融入武侠电影中,展现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深度和文化内涵。
“通过善恶忠奸的二元对置与刀光剑影的电影叙事表达自己深藏于心而曲折幽深的家、国梦想。
”2胡金铨于是被西方称为个人化的导演,其作品也被称为“作者电影”。
他让人目睹了“热血刚肠的侠客鹰扬飞舞的身影后有着血汗熔铸的真情烈性”,武侠电影有了“文化艺术视野中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一、早期(1896~1920)
1896 年,诞生了祖国第一部电影《奔腾》。
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了萌芽的发展。
这期间,中国陆续出现了京剧蜡烛电影、珍珠岛电影、北京电影公司等,为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添砖加瓦。
此期间的电影发展缓慢,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二、百年结构期(1920~1949)
1920 年,中国内地的电影。
更是碾压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宣传为目的的时代性作品,如《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彩色电影》、《国民党革命宣言》等,提高了电影的宣传水平。
三、新生期(1949~1966)
1949 年中国的新纪元出现,建国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出抗日文艺电影、人民电影等,紧紧抓住描绘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变革以及宣传共産主义思想的主攻方向。
根据电影思政教育的需要,1953年专门成立了新国产影片组。
四、发展期(1966~1976)
1966年开始,中国电影产生了蓬勃发展,开拓出了新的路线,以改进电影质量为重点,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如《钟鼓楼》、《新中国的第一道旗帜》等。
五、改革开放期(1976至今)
1976年以后,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许多青年导演利用当今社会现实素材与主题,创作出了众多精彩作品,更加广泛地对外宣传和影响,把中国电影风潮推上世界中心舞台。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 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 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 并基本达到自给命, 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但是●
• 1979年10月邓小平 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 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 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 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 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 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 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 期。
相关成就
• 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 北京电影学院。 •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 机械厂 • 八一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