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种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常常出现,这类问题需要考生基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工程管理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本文将围绕行测工程问题展开讨论,包括问题的特点、解题技巧以及备考建议。

一、行测工程问题的特点1. 信息复杂:行测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工程项目的规模、周期、目标、预算等等。

考生需要快速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

2. 综合能力要求高: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方面,考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如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进度安排等,进行舆论分析和决策。

3. 答题逻辑清晰:在解答行测工程问题时,考生需要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给出合理的答案,并且能够阐述理由和依据,以便审核人员进行评分。

二、解题技巧1. 理解题目要求:在做行测工程问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理解题目中所给出的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目标、预算、进度等。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2. 分析关键问题:在解答行测工程问题时,需要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关键问题,即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决定作用的核心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与项目的目标、效益、成本、风险等因素有关。

对关键问题的准确分析能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解题结果。

3. 运用工程管理知识:行测工程问题需要考生运用工程管理知识,如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借助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如甘特图、网络图、成本效益分析等,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评估。

4. 做好思路展示:对行测工程问题的解答需要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将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使阅卷人员能够理解你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

三、备考建议1. 基础知识温故:行测工程问题的解答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工程管理知识和方法。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通过学习专业教材、参加培训课程或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

公务员行测考试工程问题示例

公务员行测考试工程问题示例

公务员行测考试工程问题示例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考核频率较高,但是难度并不大,大多数考生都是能够做出来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工程问题示例,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工程问题示例对于这种问题常见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显现的都是正效率,另一种是既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

但不管哪种情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最小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常见题型1.正效率交替合作例1.一条公路需要铺设,甲单独铺设要20天完成,乙单独铺设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铺1天,然后乙接替甲铺1天,再由甲接替乙铺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铺完这条公路共用多少天?A.14B.16C.15D.13【答案】A,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则甲的工作效率为1,乙的工作效率为2,一个循环周期甲乙共完成工作量1+2=3。

20÷(2+1)=6……2,则经过6×2=12天后还剩下的工作量为2;第13天甲做1份,剩下1份的需要乙连续工作半天才能完成。

即在12天的基础上,还需要甲工作1天,乙工作半天才可以完成。

选项给出的都是整数天,所以乙最后工作的半天按一天来去运算。

故共用14天。

挑选A选项。

例2.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依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番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A.1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C.13小时50分钟D.14小时【答案】B,解析:设工作总量为48,甲效率为3,乙效率为4,一个循环周期甲乙共完成工作量3+4=7。

48÷7=6……6,则经过6×2=12小时后剩余工作量6,甲再做1小时完成3,乙还需要做全部完成,故完成这项工作共需要13小时45分钟。

挑选B选项。

2.正负效率交替合作例3.一个水池有一进水管A 和一出水管B,单开A需要4小时把空池注满,单开B需要6小时把一池水放空,依照AB循环,每次各开1个小时,经过量长时间空水池第一次注满?A.19B.17C.18D.20【答案】A,解析:设工作总量为12。

国考行测备考 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  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工程问题解题方法对于工程问题,核心思想是考生熟知的转化归一法的应用,也是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近年来的常考题型分为三类:给定时间型考题、给定效率型考题,两项或者多项相互混合合作型型。

一、工程问题基本概念及关系式工程问题中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

工作量:指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在没有指明具体数量时,工作总量可视为已知量。

一般来说,可设总量为“1”;部分工作量用分数表示。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的所需时间,常见的单位一般为小时、天。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时间”这个概念。

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小时,那么单位时间为1小时;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天,那么单位时间为1天。

工作效率:指工作的快慢,也就是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的单位一般是“工作量/天”或“工作量/小时”。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解决基本的工程问题时,要明确所求,找出题目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中的已知量,再利用公式求出未知量。

二、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二项合作型【例1】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需要的天数为:A.16天B.15天C.12天D.10天【解析】A 李师傅先做乙工程,张师傅先用6天完成甲工程,之后与李师傅一块完成乙工程,这个时候所用时间最少,那么李师傅6天完成乙工程为6*1/24=1/4,余下的张师傅与李师傅一起合作的时间需要(1-1/4)÷(1/30+1/24)=10天,所以最后的天数是10+6天,所以选择A 。

(二)多人合作型例题: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 、B 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 工程,乙队负责B 工程,丙队参与A 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 工程。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考题,考察频率也比拟高。

广阔考生在解工程问题的时候,几乎都能想到方程法和特值法,但是对于比例法,很多考生并不容易想到。

在这里教大家利用比例法解决工程问题。

一、工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当工作总量W一定时,效率P和时间t成反比例;当效率P一定时,时间t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当时间t一定时,效率P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

工程问题当中的正反比例法是指: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工作效率比可得到工作时间之比,再根据实际提早的天数或推延的天数采用比例法进展求解。

或者,工作时间之比可得到工作效率之比,在根据前后效率只差采用比例法进展求解。

例1:对某批零件进展加工,原方案要18小时完成,改良工作效率后只需12小时就能完成,后来每小时比原方案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解析】288。

先后时间之比=18:12=3:2,可得先后效率之比=2:3,那么由题意可得1份=8个零件,2份就是16零件,所以零件总数=16×18=288(个)。

例2:某工程由小张、小王两人合作刚好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假如小张的工作效率进步20%,那么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就可完成工程;假如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那么两人就需延迟2.5小时完成工程。

问规定的时间是多少?A.20 hB.24 hC.26 hD.30 h【解析】答案:A。

“小张的工作效率进步20%”,可设特值为由5进步到6,“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得出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进步到10,那么小王的效率为4。

“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就是由4降低到3,那么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降低到8,还是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时间由8份变成9份,“延迟2.5小时”就是9-8=1份,由此推出规定时间8份是2.5×8=20(小时)。

公务员行测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

公务员行测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
那 就 回 到 已 知 题 干 验 证 笔 画 类 考 点。有 一 些 由 于 考 场 上 时 间 紧
张 想 放 弃 的 题 目 ,也 可 以 只 看 选 项 蒙 一 个 最 与 众 不 同 的 选 项 再
放弃。 二、定义判断 如 何 快 速 锁 定 那 个 最 重 要 的 关 键 信 息?答 案:看 选 项 脸 色 行 事 。
和 选 项 友 好 共 处 者 , 得 定 义 判 断 之 天 下。其 共 处 原 则:一 是 选
项 如 货,要 比 三 家 , 即 选 项 间 没 有 最 好 只 有 更 好 ,只 有 比 较 才 能 找 到 更 好 的 它;二 是 怀 着 一 颗 包 容 的 心 看 选 项 ,选 项 可 能 不 尽 完 美 ,不 要 轻 易 排 除 不 完 美 项。
润率 = 利润 + 成本
- 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 l + ( n 1 ) d, 求和公式:S n
+ 中位数 X n = 平均数 X ( a l a n ) X n + 2
4、最值问题:分为最不利构造 、数列构造和多集合反向构造。 最不利构造的答案 =最不利的情形+1;
数 列 构 造 四 步 :① 排 序 ② 设 问 ③ 构 造 ④ 加 和 ; 多集合反向构造三步:①反向②求和③ 作差们与题干的异同来确定答案 。 ④ 理解法: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选项间的异同
⑤观察法:提炼题目里的特征元素 ,把他和知识点做贴合, 或者选项之间做捆绑; ⑥ 逻辑法:以排序题最为典型 ,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去 作答。 另外 , 试题中还会埋很多坑 , 作答时需要注意: ① 明确题目要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尤其是题干使用双重 否定描述的; ② 找准题干关键字关键词,有可能选项描述正确,但是和题 干无关 , 要选择和题干关联度最高的一项 ③三观要正,涉及到国家自信 、民族自信 、领导人言论的选 项 ,一般优选为正确; ④一般情况下 ,绝对化的描述 ,可以判定为错误选项; ⑤ 多联系生活实际,符合生活中常理的选项一般为正确的。

备战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我有计划之行测篇

备战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我有计划之行测篇

备战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我有计划之行测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的硝烟已经散去,相信许多考生在经历了国考的磨练之后对公务员考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而距离2013年4月13日多省同天公务员考试还有两个月时间,相比较门槛较高的国考,省考无疑是更多考生想要有所“斩获”的新战场。

这两个月对于准考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安排复习计划?是否能够抓住时间,在备考上先人一步?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这对致力于赢得公考的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并且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古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中公教育专家特为此次备战省考的广大考生定制了一套复习方案,希望能帮助考生赢在起点!行测共分为五个部分,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学习以及配套试卷的对应练习之后,每个考生对各部分基础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

此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复习结果,开始进行查漏补缺性的针对性复习。

对于行测各个部分的内容,主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很多试题的题干材料以议论文为主,新闻调查、时评、杂文、散文、讲座访谈类材料居多。

这些材料多来自《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其他则散见于《百科知识》、《半月谈》、《阅读与鉴赏》等,还有部分材料来源于名家著作。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内容,扩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抓住以下复习要点:逻辑填空:要想答好逻辑填空,需要打牢基本的语文功底,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事理分析能力,多进行关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多积累一些常见词语。

片段阅读:提高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准确抓住材料关键,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对题干中的某些信息产生敏感,形成条件反射,找到破题点,得出正确答案。

二、判断推理针对判断推理中不同的题型,应该掌握以下备考要点:图形推理:备考重点在于熟练掌握古典型、视觉型、九宫格、空间形式等传统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全面了解图形推理的几大考点规律。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考试分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考试分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策略高顿教育复友公务员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一、历年真题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有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大题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将以往的选词填空题型新命名为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对汉语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对句子语境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相关领域的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

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文段或文段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例题1:目前,我国虽然与许多发达国家签有双边贸易协定,但是中国的出口仍然成为各种歧视贸易措施的目标,仍然面对着各种歧视性数量限制、选择性保障措施,以及建立在歧视性标准基础上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针对各种歧视性贸易,我们应该制定各种保障措施B.中国的出口,应避免成为各种歧视性措施的目标C.面对种种歧视性的措施,我们也不得不建立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D.许多发达国家仍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制定种种具有启歧视性的贸易措施【复友名师解析】表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多强调“但是”后面的内容,由此可初步判断文段强调的是“但是”后面的内容,即中国的出口仍受发达国家各种歧视性贸易措施的限制,综观各选项,D项表述与此最相吻合。

关联词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对理解文意、把握题干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关联词往往能较快理解题意。

复友公务员专家总结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经常出现的关联词有以下几类:1.转折关系。

典型如“虽然(尽管)……但是……”、“却”、“然而”等,其一般将强调的重点后置。

2.并列关系。

典型如“不是……而是……”,其强调的重点一般后置。

“是……不是……”则是将强调的重点前置。

3.条件关系。

可分为两种,有条件的一般强调前者,如“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否则”等等。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常见的经典题型和有效的解题方法,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题思路:首先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效率为 1/10,乙的工作效率为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为 1÷(1/6)=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中的高频考点,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题方法:根据相遇问题公式,(5 + 3)×2 = 16 千米,A、B 两地的距离是 16 千米。

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8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6 千米/小时,出发 2 小时后甲追上乙,出发时两人相距多远?解题思路:速度差为 8 6 = 2 千米/小时,追及时间为 2 小时,所以出发时两人相距 2×2 = 4 千米。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比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解题方法:先求出利润,100×20% = 20 元,售价= 100 + 20 =120 元。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汇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5.方阵:总人数=N 2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M +1)段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公务员考试行测一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一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一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公式总结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公务员行测:工程问题解题方法及例题详解

公务员行测:工程问题解题方法及例题详解

公务员⾏测:⼯程问题解题⽅法及例题详解 在⽇常⽣活中,做某⼀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程等等,都要涉及到⼯作量、⼯作效率、⼯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作量=⼯作效率×时间 在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题,我们都叫做“⼯程问题” 举⼀个简单例⼦ ⼀件⼯作,甲做10天可完成,⼄做15天可完成.问两⼈合作⼏天可以完成? ⼀件⼯作看成1个整体,因此可以把⼯作量算作1.所谓⼯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量,我们⽤的时间单位是“天”,1天就是⼀个单位,再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得到所需时间=⼯作量÷⼯作效率 =6(天) 两⼈合作需要6天 这是⼯程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这⼀讲介绍的许多例⼦都是从这⼀问题发展产⽣的 为了计算整数化(尽可能⽤整数进⾏计算),如第三讲例3和例8所⽤⽅法,把⼯作量多设份额.还是上题,10与15的最⼩公倍数是30.设全部⼯作量为30份.那么甲每天完成3份,⼄每天完成2份.两⼈合作所需天数是30÷(3+ 2)= 6(天) 数计算,就⽅便些∶2.或者说“⼯作量固定,⼯作效率与时间成反⽐例”.甲、⼄⼯作效率的⽐是15∶10=3∶2.当知道了两者⼯作效率之⽐,从⽐例⾓度考虑问题,也 需时间是 因此,在下⾯例题的讲述中,不完全采⽤通常教科书中“把⼯作量设为整体1”的做法,⽽偏重于“整数化”或“从⽐例⾓度出发”,也许会使我们的解题思路更灵活⼀些 ⼀、两个⼈的⼯程问题 标题上说的“两个⼈”,也可以是两个组、两个队等等的两个集体 例1 ⼀件⼯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做6天可以完成.现在甲先做了3天,余下的⼯作由⼄继续完成.⼄需要做⼏天可以完成全部⼯作? 答:⼄需要做4天可完成全部⼯作 解⼆:9与6的最⼩公倍数是18.设全部⼯作量是18份。

甲每天完成2份,⼄每天完成3份.⼄完成余下⼯作所需时间是(18- 2 × 3)÷ 3= 4(天) 解三:甲与⼄的⼯作效率之⽐是6∶ 9= 2∶ 3 甲做了3天,相当于⼄做了2天.⼄完成余下⼯作所需时间是6-2=4(天)例2 ⼀件⼯作,甲、⼄两⼈合作30天可以完成,共同做了6天后,甲离开了,由⼄继续做了40天才完成.如果这件⼯作由甲或⼄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 解:共做了6天后, 原来,甲做 24天,⼄做 24天, 现在,甲做0天,⼄做40=(24+16)天 这说明原来甲24天做的⼯作,可由⼄做16天来代替.因此甲的⼯作效率 如果⼄独做,所需时间是 如果甲独做,所需时间是 答:甲或⼄独做所需时间分别是75天和50天 例3 某⼯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两⼈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来单独完成,那么⼄还需要做多少天? 解:先对⽐如下: 甲做63天,⼄做28天; 甲做48天,⼄做48天 就知道甲少做63-48=15(天),⼄要多做48-28=20(天),由此得出甲的 甲先单独做42天,⽐63天少做了63-42=21(天),相当于⼄要做 因此,⼄还要做28+28= 56 (天) 答:⼄还需要做 56天 例4 ⼀件⼯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队休息了8天(不存在两队同⼀天休息)问开始到完⼯共⽤了多少天时间? 解⼀:甲队单独做8天,⼄队单独做2天,共完成⼯作量 余下的⼯作量是两队共同合作的,需要的天数是 2+8+ 1= 11(天) 答:从开始到完⼯共⽤了11天 解⼆:设全部⼯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每天完成1份.在甲队单独做8天,⼄队单独做2天之后,还需两队合作(30- 3 × 8- 1× 2)÷(3+1)= 1(天) 解三:甲队做1天相当于⼄队做3天 在甲队单独做 8天后,还余下(甲队) 10-8= 2(天)⼯作量.相当于⼄队要做2×3=6(天)⼄队单独做2天后,还余下(⼄队)6-2=4(天)⼯作量。

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及答案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及答案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及答案解析数量关系中的工程问题一直是行测考试中重点的考场题型,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及答案解析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我们在常规运算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方法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确定,比如特值法、比例法以及方程法,那么在一些考试中,其实很多考试都忽视了部分题型的巧算方法,下面专家就带我们来看一道这样的题目。

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王师傅打算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20个的话,就会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完成任务,按照这个效率工作,在工作四天之后,由于技术更新,每天可以多加工5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A、300B、280C、260D、270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例题答案解析】此问题所求的是工作总量,根据我们已知的条件,这个题目不适用特值的办法,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方程法解题,想要使用方程必然存在等式,我们发现条件中说,如果每天加工20个会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完成,如果开工四天后提高效率,提前三天完成工作,我们发现这两种办法的总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来进行列示,需要我们找到的未知量为原计划工作的天数。

所以设原计划这批零件打算a天来完成,所以第一种方式表示出的工作总量为20(a—1)个,第二种方式因为提前了三天,同时按照原来的效率已经工作了4天,所以可以表示工作总量为[80+25(a—7)]个,故可列出等式20(a—1)=80+25(a—7)解这个方程可以求出a=15天,之后从两种方法中任意选一种方法来表示工作总量,以第一种为例20×(15—1)=280个,所以答案为B。

上面讲的是常规办法遇到这类题目时的思路,那么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在解题的时候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想,但是列式子和运算相对也比较耗时,那么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利用题目中给我们数据的特点来解决。

行测一题多解的方法

行测一题多解的方法

行测一题多解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行测一题多解的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行测啊,题量大还时间紧,能多找出几种解题方法那可太有用了。

就拿数量关系里的工程问题来说吧。

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记得有一道题,说甲、乙两人做一个工程,甲单独做要多少天,乙单独做要多少天,问两人一起做要多久。

我最开始就只会用那种最基本的公式,设工作量为1,然后分别算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再求一起工作的时间。

但是这样算起来有时候很麻烦,数字一不小心就算错了。

这就是我失败的教训,不能就死盯着一种方法。

后来我试过一种方法。

因为这种工程问题通常都有比例关系,我就把工作量当成一个具体的数,而且这个数最好是甲、乙单独工作天数的公倍数。

比如说甲单独做12天,乙单独做18天,那我就设工作量为36。

这样甲的效率就是3,乙的效率就是2,一起做不就简单多了吗。

这就好比是做饭,你可以按照传统的克数来加调料,但如果知道比例的话,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总量,做起来可能更顺手。

还有一种题是判断推理里的图形推理。

我以前老看那些图形的局部特征,什么线条的数量啊之类的。

但有的题这种方法根本不奏效。

有一回,我就先整体看图形的对称性、封闭性这些大的特征,然后发现了规律。

就好像你找东西,一开始只看小角落找不到,一抬头看整体布局,就发现那东西就在很明显的地方呢。

但是也有我不确定的时候。

像言语理解里有些模棱两可的题目,想要多解,我有时候觉得两种理解都能说得通。

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多看看官方的一些解释啦,多做做类似的题增强语感。

我还犯过一个错,就是强行用自己觉得好的方法套所有题,有些题其实它有自己特定的解法,不能一概而论。

行测一题多解真的很有意义,多思考几种方法,在考场上就多些选择,也能更高效准确地答题。

比如说资料分析里的增长率计算问题,常规的计算谁都会,但有时候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看看能不能用估算或者特殊值法。

像增长率接近20%,可以把20%对应的特殊值代入进去计算,能省不少时间。

这就像走路,有时候有近路就别老走大道子。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种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种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工程是一个时髦且抽象的词,伴随商业的发展,凡是需要费时完成的工作都用“工程”一言以蔽之。数学运算里通常把工程的总工作量设为1。作为工作量与完成时间的比值,工作效率通常是一个单位分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对该问题进行规律性总结和讲解。
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一、单人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首先是一个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量关系的问题。单人工程问题不存在合作这种情况,熟悉核心公式与三量间的比例关系尤为重要。
(一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这一比例关系。工程问题经常需要用到下面这些根据核心公式得出的结论。
【例题2】三名工人师傅张强、李辉和王充分别加工200个零件,他们同时开工。当李辉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张强才加工了160个,王充还有48个没有加工。当张强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王充还有()个零件没有加工。
A.9 B.15 C.10 D.25
中公解析:张强完成160个时,王充完成了200-48=152个,二者效率比为160∶152=20∶19。时间一定时,工作量之比等于效率之比,故当张强加工200个时,王充加工了190个零件,还有10个没加工。应选择C。

行测工程效率问题速算技巧

行测工程效率问题速算技巧

行测工程效率问题速算技巧嗨,小伙伴们!今天来聊聊一个非常“头疼”的话题——行测中的工程效率问题。

相信大家一听到这类题目,脑袋就开始“嗡嗡”作响,心里默默想:这不是让人算得头晕目眩的吗?别怕!这些题目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只要掌握了几个小技巧,速度提起来,效率也能杠杠的!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用“轻松”的心态解决这些看似很难的工程问题。

先给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提醒,工程效率类题目其实就像是在做“集体合作”。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考每个人(工人、机器、工程师之类的)做事的速度,最后要合起来一起完成任务。

要是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做5件事,那么5天就能完成25件事,明白了吗?这是个简单的速算技巧,简直是小菜一碟。

比如,有个经典的题目:某个工程需要5天才能完成,如果有三个人一起工作,三个人合作一天能完成多少工作呢?说到这,大家先别急着“哇哦”一下。

你只要记住:如果一个人做5天能完成的工作,那三个人做就能提高效率——也就是他们的工作速度是原来一个人的3倍。

是不是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类题目其实就像拆解魔方一样,稍微动动脑筋,你就能得出答案。

再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如一台机器每天能完成200平方米的工作,另一台机器每天能完成300平方米。

问你两台机器一起工作时,每天能完成多少工作?很多小伙伴看了题目就开始心慌,觉得数字多了复杂了,其实这题你就把它当做“加法”题来做就好啦。

200+300,答案不就出来了吗?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两台机器的速度加在一起,合力完成任务。

很多时候,复杂的题目就是让你忽视了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搞得你心神不宁的。

哦对了,还有一种题目是两个人(或两台机器)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工作,这就要考你们合并工作效率的能力了。

假设一个人能在10天内完成任务,另一个人在15天内完成任务。

问你如果两个人一起工作,多久能完成任务?别急,先看看他们分别的工作效率:第一个人一天完成任务的1/10,第二个人一天完成任务的1/15。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如何设特值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如何设特值

⾏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程问题如何设特值 ⾏测⼯程问题怎么解决?⼩编为⼤家提供⾏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程问题如何设特值,⼀起来看看吧!希望⼤家好好学习答题技巧为考试做准备! ⾏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程问题如何设特值 在⾏测考试当中,许多考⽣只想做⼀些简单的⾃⼰能够驾驭的题型,那么⼯程问题就在⾸选之列。

这种题型传统,对特值法的依赖较⾼,所以会熟练应⽤特值法,就能够解决很多⼯程问题。

特值法⽐较灵活,因情况不同设法也不同,今天⼩编就讲解⼀下在⼯程问题各种的情况中该如何设特值。

⼀、设什么? ⼯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W=P×t,题⽬中往往只给出t,结果还是让求t,那么我们就可以设W或t为特值。

设的时候是设⼀推⼀,⽽不是同时设。

⼆、怎么设? 1. 设W为特值 当题⽬中出现两个以上完成⼯作总量且中途效率不变的时间时,设“时间们”的最⼩公倍数为⼯作总量。

例1.⼀项⼯程,甲、⼄合作 12 天完成,⼄、丙合作 9 天完成,丙、丁合作 12 天完成,如果甲、丁合作,则完成这项⼯程需要的天数是:A.16B.18C.24D.26 【答案】B。

此题给出的12天、9天、12天三个时间都是完成⼯作总量且中途效率不变的时间,此时我们设⼯作总量为 12和9的最⼩公倍数为36,则甲+⼄=3,⼄+丙=4,丙+丁=3。

因此甲+丁=(甲+⼄)+(丙+丁)-(⼄+丙)=3+3-4=2。

甲、丁合作完成这个⼯程需要 36÷2=18天。

2.设P为特值 情况1:当题⽬中给出或者我们可以推出效率⽐值时,我们设⽐值为各⾃的效率。

例2.甲、⼄、丙三个⼯程队完成⼀项⼯作的效率⽐为 2∶3∶4。

某项⼯程,⼄先做了三分之⼀后,余下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 天后完成⼯作。

问完成此⼯程共⽤了多少天?A.6B.7C.8D.9 【答案】A。

题⽬中已经明确给出,.甲、⼄、丙三个⼯程队完成⼀项⼯作的效率⽐为 2∶3∶4,于是我们设甲、⼄、丙的效率分别为 2、3、4,甲丙合作 3 天,完成(2+4)×3=18,则⼯作总量为 18÷2/3 =27,故⼄做三分之⼀⽤了 9÷3=3 天,即完成此⼯程共⽤了 3+3=6 天。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之数学运算之多次相遇问题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之数学运算之多次相遇问题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数学运算之多次相遇问题考德上公培—肖哲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的经典题型,主要研究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公式是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简单的行程问题,比较容易从题干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中的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解题过程则较为复杂。

在相遇问题中,有相遇路程=速度和×时间,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时间。

对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同向),出发的时间(同时,不同时),出发的地点(同地,不同地),运动的路线(封闭,不封闭),运动的结果(相遇、追及、交错而过、相距多少)等。

一、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的结论: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例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距B地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

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

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A.24B.28C.32D.36考徳上解析:此题答案为C。

直线二次相遇问题,具体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第一次相遇时,两个车走的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距离,即1个AB全程。

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车共走了3个AB全程,即两车分别走了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3倍。

可知乙车共走了64×3=192千米,AB间的距离为192-48=144千米,故两次相遇点相距144-48-64=32千米。

例题2: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学技巧之速解工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学技巧之速解工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学技巧之速解工程问题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高分来!>>>我想看看国考课程。

工程问题的公式非常简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决工程问题的时候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设特值,而这种方法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讲过一道题:修一段路,甲修得两天,乙修得三天,甲乙一起修得几天?当时我们老师说设总工作量为1,甲的效率为1/2,乙的效率为1/3,所以甲乙一起修路的效率和为5/6,所以一起修的时间为1.2天。

当时我们设的工作总量为1份,其实用到的就是特值。

因为工作总量的大小不影响合作完成的天数。

所以可以随便设一任意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应用特值法解决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 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中公解析:设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分别为6、5、4,则A、B两项工程的总工作量为(6+5+4)×16=240,则A、B的工作量分别为120,甲队在16天里总共干了96份的工作量,剩下的24份工作量由丙队代替完工,共干了6天。

例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

已知甲从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

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A.1/12天B.1/9天C.1/7天D.1/6天中公解析:甲做B工程比较快,乙做A工程比较快,为尽快完工,甲先做B工程,乙先做A工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篇1【解题思路】1.确定考点:通过问题问法,确定题目考点。

例如:现期的平均数比基期的平均数多或少(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2.代入公式:3.结合选项估算:先口算总量增长率和份数增长率的差值,再结合选项,对除以一个比1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的数进行适当估算来确定选项。

【例题展示】【例1】随着商品房销售市场全面复苏,山东省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开发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924.3亿元,同比增长26.0%,比同期增长20.6%。

1-2月,房地产开发大项目数量增多,建设推进速度加快,对开发投资形成有力拉动。

全省房地产开发项目7638个,同比增长5.4%,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1771个,同比增长21.6%,比同期增长53.1%;占全部项目的比重为23.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比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1-2月,山东省房地产开发单位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约:A.13.4%B.15.3%C.19.5%D.21.6%答案:C【解析】1.确定考点:问题是1-2月山东省房地产开发单位项目投资额比1-2月增长约为百分之几?题目中出现“平均数+比较+增长率”,因此所求为平均数增长率。

2.代入公式:由材料第一、二段可知“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924.3亿元,同比增长26.0%;全省房地产开发项目7638个,同比增长5.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为总量,总量增长率为26.0%,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份数,份数增长率为5.4%。

结合公式可得:3.结合选项估算:结果比20.6%略小一点,选择C选项。

【例2】前三季度,B市观光园和乡村旅游实现收入2.08亿元,同比下降38.4%;共接待游客99.6万人次,同比下降64.5%。

其中:乡村旅游实现收入0.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0.69亿元;接待游客68.4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种工程问题解题方法
工程是一个时髦且抽象的词,伴随商业的发展,凡是需要费时完成的工作都用“工程”一言以蔽之。

数学运算里通常把工程的总工作量设为1。

作为工作量与完成时间的比值,工作效率通常是一个单位分数。

在此专家对该问题进行规律性总结和讲解。

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一、单人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首先是一个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量关系的问题。

单人工程问题不存在合作这种情况,熟悉核心公式与三量间的比例关系尤为重要。

(一)基本工程问题
(二)比例关系
例题1用到了“时间一定,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这一比例关系。

工程问题经常需要
用到下面这些根据核心公式得出的结论。

【例题2】三名工人师傅张强、李辉和王充分别加工200个零件,他们同时开工。

当李辉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张强才加工了160个,王充还有48个没有加工。

当张强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王充还有()个零件没有加工。

A.9 B.15 C.10 D.25
解析:张强完成160个时,王充完成了200-48=152个,二者效率比为160∶152=20∶19。

时间一定时,工作量之比等于效率之比,故当张强加工200个时,王充加工了190个零件,还有10个没加工。

应选择C。

二、多人工程问题
多人工程问题指的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含有多人合作这种情况。

合作有两种,几个人同时工作,几个人在不同时段工作,或二者混合。

行程问题已经指出,复杂的行程问题均是围绕核心公式S=vt变形的。

如路程这个量因问题背景不同会有相遇路程、追及路程、过桥路程、错车路程等等。

在工程问题中,所有的工作量都抽象为1,不存在像行程问题中那么复杂的变化。

若有n个人参与工程,则核心公式可写成如下的形式
熟悉数学的同学可以把工程问题理解成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线性组合。

如果求时间就要分析效率,如果求效率就要分析时间。

(一)轮流工作
轮流工作除了要计算每轮工作的效率(即几个人的效率和),还要注意最后一轮工作中每个人的实际工作量。

【例题3】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

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

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
A.14 B.16 C.15 D.13
解析:设隧道工作量为20,则甲、乙的效率(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为1、2,两人各干1天完成1+2=3。

20=3×6+1+1,即甲、乙先各干6天,然后甲干1天,剩下的工程量为1,由
乙半天完成,因此总的工作时间为6×2+1+1=14天,选A。

由上题可知在多人工程问题中,可设工作量为每个人单独完成所用时间的公倍数,以减少对分式的计算。

(二)混合工作
如果把整个工程的完成划分为若干时段,有的时段只有一个人工作,有的时段几个人一起工作,这种情况称为混合工作。

由于每个人的效率不发生变化,这类问题重点是求效率。

【例题4】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

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需要()小时能够完成。

A.15 B.18 C.20 D.25
(三)合作效率改变
在单人工程问题中,若工作效率改变,可直接应用比例关系。

在多人工程问题中,要理清合作效率。

【例题5】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小组,当每个工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9小时可以完成一项生产任务。

如果交换工人甲和乙的工作岗位,其他人的工作岗位不变时,可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如果交换工人丙和丁的工作岗位,其他人的工作岗位不变时,也可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

如果同时交换甲和乙、丙和丁的工作岗位,其他人的工作岗位不变,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完成这项任务?
A.1.6
B.1.8
C.2.0
D.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