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六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10月13日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困境与突破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困境与突破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困境与突破路径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5)2.1 “双一流”建设高校 (6)2.2 产教融合 (7)2.3 新制度经济学 (8)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 (10)3.1 政策梳理与分析 (11)3.2 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12)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14)4.1 制度化不足 (15)4.2 资源配置不均衡 (16)4.3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困难 (18)五、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的突破路径 (19)5.1 完善制度环境 (20)5.2 优化资源配置 (21)5.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2)六、结论与展望 (23)6.1 研究总结 (25)6.2 研究展望 (26)一、内容描述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制度环境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困境,并探讨其突破路径。

制度化不足:现有制度安排未能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的需求,导致高校在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资源配置不均:受限于传统科层结构的束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分配往往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信息沟通不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双方难以及时了解彼此需求,从而影响产教融合的效果。

需求对接不精准: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针对以上困境,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突破路径:完善制度环境: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胡经国四、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解说1、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简介据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现代人类真正经历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由人类活动引发。

其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变暖会导致1/2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超过2/3的维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

专家警示,人类应尽快认识到这一现状,面对可能来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采取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当年7月18日,在中国首都科学讲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也许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当代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0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物种红色名录中,包括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

这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和42%的龟鳖类。

2、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原因据报道,在马达加斯加,一种名为德氏小鸊鷉(Alaotra grebe)的湿地鸟类,如今已经灭绝。

不少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推断,地球正在迎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大家知道,此前地球已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其中,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当时,共导致20%的陆地脊椎动物、16%的海洋生物以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死亡。

不过,前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由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则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那么在过去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现状分析 (4)2.1 农产品物流成本构成 (5)2.2 农产品物流成本特点 (6)2.3 农产品物流成本影响因素 (8)三、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现实困境 (9)3.1 技术水平限制 (10)3.2 标准化程度低 (12)3.3 信息化水平不高 (12)3.4 运输成本高 (14)3.5 仓储设施落后 (14)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实现路径 (15)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7)4.2 提升信息化水平 (18)4.3 推广标准化作业 (19)4.4 优化运输方式 (20)4.5 改善仓储设施 (21)五、政策建议 (22)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4)5.2 完善法律法规 (25)5.3 加强人才培养 (26)六、结论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9)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困境,指出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概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及其构成因素,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面临的诸如物流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运输成本高企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优化物流运作模式等,以期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背景介绍农产品物流成本是指在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的费用。

农产品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

用“等离子体放电”剿灭蓝藻

用“等离子体放电”剿灭蓝藻

青海大学科研人员围绕低成本合成高原特有植
物天然 敏 化剂 、高效 电荷转 移和 收集 的纳 米 网络 薄 膜 结构 方 面展 开 了研 究 。科研 人 员利 用颜 色 较深 的
维 隔膜制备的 P I 隔膜动力 电池在关 键的技术指标 上有明显 的优势 :电池功率密度高 ,可提高电池的 充放倍 率 4倍 以上; 使用 寿命 长 ,循环 寿命 提高 7 0 0 %以上; 发热量低 ,降低 电池大电流放 电时的温
服务资质 ,制定纳米 电子材料检测标准;雁栖开发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黄青研究员 带领 的团队利用等 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体有 害微生 物 .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高效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
毒素 。 “ 这为 等离 子体 水处 理新 技 术及 方法 提供 了
区管委会担任共建平台的协调管理单位 ;中科院电
平 台.能够持续为国家纳米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目 前 。新 启动 的纳 米 电子材 料 检测服 务 中心 已整 合 了 大量高精尖的专业检测设备 ,具备检测纳米电子材 料 的物理 、化学等方面性能的能力 。检测 中心相关 技术人士表示 ,该 中心将致力于提供 “ 专业化 、市 场化”检测认证服务 ,推动 中国电子信息和光 电产 业 的发 展 ,争 取成 为 国 内领 先 、国际一 流 的纳米 电
本科放
产 生 的 局部 过 热 不 会融 化 P I 隔膜 而 导 致 穿 孔 面积
继续扩张 ,即不会导致短路面积继续扩大而温度失
控 引起 电池 爆炸起 火 。 目前 .P I 纳 米 纤 维 隔膜 技 术 已完 成 实 验 室 阶 段研 究 .预 期在 一期 项 目建成 两 年 内可 以逐 步实 现
江西 师 范大 学研 发 出聚 酰亚胺 ( P I ) 纳米 纤维 电池 隔膜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的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预测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的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预测研究

第3 1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1,No.2,pp366-3702 0 1 1年2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February,2011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的慈竹纤维素结晶度预测研究孙柏玲,刘君良*,柴宇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摘 要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分析慈竹纤维素结晶度。

通过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和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优化建模区域,建立经多元散射校正后光谱的结晶度分析模型,并与全光谱范围350~2 500nm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三种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结晶度模型预测效果均优于PLS模型,并且当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将全光谱进行30个子区间划分,选择三个子区间[8 12 19]组合时,建立的si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相关系数(r)达到0.88,预测标准差(RMSEP)为0.0117。

因此,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可以有效选择建模光谱区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慈竹纤维素结晶度的快速预测。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慈竹;结晶度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11)02-0366-05 收稿日期:2010-04-23,修订日期:2010-08-08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9B0704)资助 作者简介:孙柏玲,女,1984年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e-mail:sun_bai_ling@163.com*通讯联系人 e-mail:liujunliang@caf.ac.cn引 言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Keng f.)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经济竹种,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易更新、纤维形态好等特点,是制浆造纸、纤维利用的优选竹种,合理开发和利用慈竹,对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首个国家科技专项——中蒙俄国际经济走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首个国家科技专项——中蒙俄国际经济走

议 “ 加 强 历 史 文 献 分 析 以便 更 好 更快 了解 考 察 区域 背 景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尊 全 胜 所 长 致 开 幕 词
项 目顾 司委 员 会 主 任 、 中 国科 学 院 原 常 务 副 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讲话


研 究所所长葛全胜研 究员等组 成的项 目专 家组和 由中国科学院原 常务 副院长、 中国科学 院孙 鸿烈院士任主任 中 国探 月工程 首席科 学家、中国科学院欧 阳自远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荣誉委员刘恕研究 员任副 主任
、 、
包括 中国科 学院叶大年院士 、中国工程 院石玉林院士 、中国工程 院李文华院士 、中国科学院郑 度院士 中国 工 程 院刘 兴土 院士、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 副书记、第三世界科 学院方新院士、 中国科 学院地 理科学与 资源 研究所副所 长 廖小 罕研 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 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学与 资源研究所毛汉 英研 究员 、中国科 学院地理科 学与 资源研 究所 叶舜赞研究员为委员组成 的项 目顾 问委员会对项 目实施方案进行 了评议 。来 自俄 罗斯科 学院地理研 究 所 ( 莫斯科 )、俄 罗斯科学院西伯利 亚分院伊 尔库茨 克地理研 究所、贝加尔 自然管理研究所 赤塔 自然 资源 、生 态与低 温冻 土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远 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 究所、水与生态 问题研 究所 蒙古科 学院地 理与地球 生态研 究所和莫斯科 大学的 1 5位院 士专家围绕 中蒙俄资源环境 与可持续 发展 、经 贸合作等重大 战略 问题 分别作
出 了宝贵 的指导性 意见。项 目顾 问委 员会 主任孙鸿 烈院士提 出 “ 通 过项 目考察 成果与 6 0年前 中苏黑龙 江流域联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第 23 卷 第 10 期 2 0 05 年 10 月
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章编号: 1009- 5276( 2005) 10- 1760- 02
Vol . 23 No. 10 Oct . , 2 0 0 5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内膜血供, 改善卵巢 内环境, 促使 卵泡发 育成 熟及排 出, 并能维持黄体功能[ 1、2] 。补肾中药 被多数 医家认 为调节 生理功能, 促进排卵功能恢复的基础 , 对性腺轴具有双相 调节效应, 对性腺轴各级均 有作用[ 3] 。 2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由于盆腔或输卵管的 急慢性 炎症, 或盆 腔手 术后盆 腔粘连, 导致输卵管 充血、水肿、炎性 浸润及 肉芽 增生等 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输卵管不通或阻 塞, 影响精卵的结合 而不能受孕, 女科 经纶 曰: 夫 痃 癖 瘕, 不 外气 之所 聚, 血之所凝, 故治不过 破血行 气 。蔡 师认 为此 症多为 气滞血瘀, 湿热内蕴, 治 疗应内服 外治相 结合, 这 样既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又有利于炎症的 粘连松解和吸收, 达 到通畅输卵管 而 怀孕 的目 的。常 用 内服 药有: 柴胡、赤 芍、黄芩、败酱草、徐长卿、路路通、石见穿、威灵仙、红藤、 元胡、水蛭、甘草等。常用外敷药: 千年健、白芷、红 花、桂
4体 会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 一个有 机的整 体, 它是 以脏腑
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 统的沟 通联系, 形成 各部 组织之 间, 在结构上不可 分割 的整 体, 在生 理 上相 互联 系、相 互制 约, 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所以, 在疾病诊疗中应从整体 出发来调节人体阴阳 的偏盛 偏衰, 使之归 于平 衡。中风 后遗症及面瘫患者正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 邪 阻经脉, 经气不畅所致。巨刺法针取 键侧腧穴, 通过补虚 泻实, 平衡阴 阳, 扶正 祛 邪, 从而 达 到治 疗疾 病 的自 的。 巨刺法即是建立在人体 左右两 侧经络 相互连 结、沟通基

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密集追踪数据分析方法发展及新趋势

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密集追踪数据分析方法发展及新趋势

性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外部效度 密集追踪方法对多变 &-X-7/-I6O\L-68/,67;<O:,<:O67I9:6</X-
& MI-I\ I<67&")%$A' % &3'
8X\I7;'"他们所提出的是一种变系数的结构方程模型"即 量重复测量"允许研究者分别探究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
方程中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也没有考虑潜变量的滞后 &F:OO6- @G6:IO")%$$.MI-I\ I<67&")%$A'%
更频繁更自然更具有准确性更加能够反映出被试者的 象的变化过程 并且在探究因果联系有着很大究情绪情感人际 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行为这些容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对象会采用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回顾
这些数据收集的方法 这种密集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提 )&$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电子信息
最大化似然函数得到待估计的参数矩阵"但他们并没有给 &('密集追踪方法的测量随着被试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
出具体的估计过程%
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环境"极大降低了社会期望以及被试自
和 提出了一种非线 [I-L6-^gJ6-^ M/.2o:8dI&)%%'' 我暴露意愿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因此有更好的生态效度和
电子信息
!"#$%&$'(') *+&,-./&$01$21(3$&)%)()(%)3
科技风 年 月
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 密集追踪数据分析方法发展及新趋势

不同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儿童近视增长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儿童近视增长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儿童近视增长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二、阿托品滴眼液的发展与应用 (4)2.1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5)2.2 阿托品滴眼液在眼科的应用历史 (6)2.3 不同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研发与应用 (7)三、阿托品滴眼液延缓儿童近视增长的效果 (8)3.1 实验研究 (10)3.1.1 实验设计 (11)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2)3.2 临床研究 (13)3.2.1 临床设计 (14)3.2.2 临床结果与分析 (15)四、阿托品滴眼液的作用机制探讨 (16)4.1 调节巩膜生长 (17)4.2 干扰视网膜信号传导 (18)4.3 影响眼轴长度变化 (19)五、阿托品滴眼液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20)5.1 常见的副作用 (21)5.2 安全性评价 (22)5.3 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23)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成果总结 (26)6.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7)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29)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延缓儿童近视增长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儿童近视问题日益严重。

阿托品作为一种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在眼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控制近视的发展。

关于阿托品的使用剂量和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分析了不同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近视增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低浓度阿托品(如)主要通过抑制角膜曲率半径变平和前房深度增加来发挥作用,而高浓度阿托品(如)则可通过调节眼轴生长和改变视网膜形态来实现近视延缓。

阿托品还能抑制视网膜上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弱眼内轴向近视调控因子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合理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STSE教育理念概述 (7)2.1 STSE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8)2.2 STSE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10)2.3 STSE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11)三、BOPPPS教学模式介绍 (13)3.1 BOPPPS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14)3.2 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16)3.3 BOPPP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7)3.4 BOPPPS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18)四、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构建 (20)4.1 教学理念的融合 (21)4.2 教学模式的创新 (22)4.3 教学策略的设计 (24)4.4 教学评价的改进 (26)五、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27)5.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8)5.2 实证过程与数据分析 (29)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31)5.4 实证结论与启示 (33)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4)6.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6)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7)七、结论 (38)7.1 研究成果总结 (39)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0)7.3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41)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STSE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阐述BOPPPS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其强调的学生中心、情境导入、主动学习等核心要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章进一步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等。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文献综述 (4)2.1 流动儿童的定义及特点 (5)2.2 本地儿童的定义及特点 (6)2.3 公共卫生事件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7)三、研究方法 (8)3.1 研究设计 (9)3.2 研究对象与样本 (10)3.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1)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四、研究结果 (13)4.1 流动儿童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非认知能力表现 (14)4.2 本地儿童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非认知能力表现 (16)4.3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差异分析17五、讨论 (18)5.1 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影响的差异性205.2 影响机制探讨 (21)5.3 政策建议 (22)六、结论 (23)6.1 研究主要发现 (24)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25)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公共卫生事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生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分析公共卫生事件对两类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他们的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

文档将探讨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应对这些影响,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事件愈发频繁地发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流动儿童是指那些因为家庭原因而跟随父母在城市之间迁移的儿童,他们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压力。

而本地儿童则是指那些在出生地长期居住的儿童,这两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差异,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对这些能力发展的影响,成为了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胰腺β细胞的簇放电分析及其同步研究

胰腺β细胞的簇放电分析及其同步研究

胰腺β细胞的簇放电分析及其同步研究刘深泉;汪净【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1【摘要】簇放电是在胰岛分泌胰岛素时主要的放电模式.考虑具有代表性且较为简单的Sherman模型,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快慢动力学分析研究了锥形和方波形簇放电模式的动力学性质;其次,利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与分岔理论的知识,探讨了与静息状态和放电状态相关的分岔点的性质,主要分析了平衡点的Hopf分岔;最后,研究了2个相互电耦合簇放电的胰腺β细胞之间的同步性转变.数值结果表明:改变耦合强度和慢时间常数都可以引起复杂的同步状态转迁变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只要耦合强度适当,耦合β细胞总是可以达到完全同步状态.%Bursting is main discharge pattern of insulin secretion in pancreatic islets.With a simple but representative Sherman model,first,fast-slow dynamics analysis is used to research the dynamical properties of"tapered"and"square-wave"bursting patterns.Additionally,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bifurcation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furcation points related to silent state and active state are discussed,and the Hopf bifurcation of equilibrium points is analyzed.Finally,the paper is focused on synchronized transitions of two bursting pancreatic β cells reciprocally coupled by electrical coupling.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propagations of synchronous states can be induced not only by changing the coupling strength,but also by varying the slow time constant.Moreinterestingly,it is found that the coupled β cells can always realize complete synchronization as long as the coupling strength is appropriate.【总页数】9页(P6-14)【作者】刘深泉;汪净【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75.14;O193;Q189【相关文献】1.耦合Pre-B(o)tzinger复合体中神经元的反相簇放电模式及同步研究 [J], 刘晶;曹秦禹;王子剑;赵勇;段利霞2.两房室神经元模型的同步簇放电的动力学分析 [J], 孟盼;陆启韶;赵勇;董健卫3.胰腺β细胞Bertram-Sherman模型中不同类型的簇放电模式 [J], 管亭亭;杨浩菊4.Pre-Bötzinger复合体的从簇到峰放电的同步转迁及分岔机制 [J], 杨永霞; 李玉叶; 古华光5.电磁感应下胰腺β细胞的放电及同步分析 [J], 李宁;李新颖;杨腾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景南做出的贡献

孙景南做出的贡献

孙景南做出的贡献孙景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院长。

他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孙景南的研究工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他深入研究了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通过研究心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孙景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并多次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奖项。

他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科学发展。

除了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孙景南还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院长,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工作。

他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他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孙景南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际上的心血管病学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他通过国际合作,将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引进到我国,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贡献,孙景南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多次组织和参与医疗队伍,赴偏远地区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总之,孙景南作为一位杰出的心血管病学专家和医疗管理者,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他的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他的社会公益活动展示了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孙景南的贡献将继续影响和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概化的人
经济学本质上是#人$学!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之学" 在经济学的学术思维中!#人$是一个似乎简 单却很复杂的概念" 对#人$的概化!在经济学分析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方面!经济学假定#人$是决 策主体%利益主体!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或满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又被假定为劳动创 造活动中的生产要素!或生产力要素!即创造财富的#工具$" 作为前者!#人$是主动的!#自由$的!特别 是可以成为具有# 创新$ & 冒险' 能力的# 企业家$ !因此!# 人$ 是经济活动的# 领导者$ %# 组织者$ 或# 执行 者$!比如首席执行官往往可以具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意志" 而作为后者!#人$是被动的!因为作为#劳动 力$的人!能否进入生产过程#就业$!取决于其价格&即#工资$'及劳动能力和#生产率$" 这样!经济学 思维中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主流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及其自洽性取向又认定&承诺'(人都是理 性的!即具有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理性人$是无须证明的公理性概念" 因此!#微观=宏观$范式的经 济学思维以演绎逻辑为主导!假定经济过程不受#历史$过程和#经验$现象所影响!具有纯粹工具理性的 现实主义#客观$性!从而实现逻辑自洽" 这实质上就是!将#经济人$概化为不由自主地追求经济利益% 经济剩余&利润'最大化的原子式#微观经济主体$"
就经济学理论范式承诺的基本逻辑而论生产力具有第一性的特征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
#
金碚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系!则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叙事体系" 生产力主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产关系主要体现人 与人的关系" 传统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要素观将生产力概化为(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劳动工具是生产活动的手段!劳动对象是生产活动的物料" 简言之!生产就是劳 动者使用工具作用于物料!并产出可供消费的成果" 当然!现实的生产过程远远比之更复杂" 而且!经 济学的生产力思维与对生产关系的把握紧密相关!而生产关系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 这样!在新质生产 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

基于CiteSpace_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

基于CiteSpace_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

㊀第2卷㊀第4期2022年12月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JournalofForestryandGrasslandPolicyVol 2㊀No 4Dec 2022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孙欣欣1ꎬ2㊀刘㊀畅3㊀董丽娜4(1㊀南京大学金陵学院㊀南京㊀210089ꎻ2㊀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㊀南京㊀210037ꎻ3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㊀北京㊀100091ꎻ4㊀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㊀南京㊀210014)㊀收稿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2021南京市园林局科技项目 生态修复视角下公园景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YLKJ202113JH)㊀第一作者:孙欣欣(1983-)ꎬ女ꎬ博士研究生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设计㊁景观生态学ꎮE-mail:sunxinxinao@qq com㊀通信作者:刘畅(1982-)ꎬ女ꎬ硕士ꎬ副编审ꎬ研究方向为城市林业㊁林草政策ꎮE-mail:22611883@qq com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成为生态学㊁地理研究和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热点ꎮ文中以CNKI数据库中1999 2021年的557篇文献以及WOS中SSCI数据库的264篇文献为原始数据ꎬ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和文献可视化分析ꎬ研究认为:1)国内外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始于1999年ꎬ之后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ꎬ经历了缓慢增长㊁波动增长㊁快速增长3个阶段ꎻ2)发表文献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ꎬ我国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㊁中国科学院大学㊁北京大学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ꎻ3)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早期的 生态规划 景观安全格局 及后期的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等ꎻ4)在发文期刊方面ꎬ国际期刊EcologicalIndicators被引频次最高ꎬ国内«生态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ꎮ在此基础上ꎬ提出以下3点建议:1)加强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理论的研究ꎬ特别是针对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这2类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较为严重的区域ꎬ构建合理的安全格局仍需深入探究ꎻ2)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ꎬ以更好解决各地区当前的 三区三线 划定以及各类生态保护问题ꎻ3)加强新兴学科㊁多学科之间的融合ꎬ如结合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遥感㊁自然保护地建设等进行多元化的探索ꎬ使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形成完整㊁系统㊁实用的研究体系ꎮ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ꎻCiteSpaceꎻ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Q148ꎻX171 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9546(2022)04-0028-09DOI:10.12344/lczcyj.2022.10.27.0001孙欣欣ꎬ刘畅ꎬ董丽娜.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2ꎬ2(4):28-36.ResearchProgressi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BasedonCiteSpaceSunXinxin1ꎬ2㊀LiuChang3㊀DongLina4(1 JinlingCollegeꎬNanjingUniversityꎬNanjing210089ꎬChinaꎻ2 CollegeofBiologyandEnvironmentꎬ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Nanjing210037ꎬChinaꎻ3 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PolicyꎬChineseAcademyofForestryꎬBeijing100091ꎬChinaꎻ4 NanjingZhongshanCemeteryAdministrationꎬNanjing210014ꎬChina)㊀第4期㊀孙欣欣㊀刘㊀畅㊀董丽娜: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㊀㊀Abstract:Sincethe1990sꎬ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hasbecomeahotspotintheresearchonecologyꎬgeographicalresearchꎬurbanandruralplanningꎬetc.ThispapercarriesoutbibliometricanalysisandvisualizationanalysisusingCiteSpacesoftwareꎬwith557papersretrievedfromCNKIꎬPekingUniversityCoreꎬCSSCIꎬCSCDdatabasein1999-2021and264papersfromtheSSCIdatabaseoftheWOSastheoriginaldata.Thestudyfindsthat:1)Theresearchonth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athomeandabroadstartedin1999ꎬandhasbeenincreasinginnumbersincethenꎬgoingthroughthethreestagesofslowincreaseꎬfluctuatinggrowthandrapidgrowthꎻ2)IntermsofcountriesꎬinstitutionsandauthorsꎬChinaandtheUnitedStateshavepublishedthemostpapersꎬand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theUniversity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PekingUniversity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ResearchCenter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reamongthemostrenownedresearchinstitutionsinthefieldꎻ3)Thekeywords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mainlyinclude ecologicalplanning ꎬ landscapesecuritypattern andothersatthebeginningoftheresearchꎬand 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 ꎬ ecologicalsourceplace ꎬ ecologicalcorridor arisinginthelaterstudiesꎻand4)IntermsofjournalsꎬEcologicalIndicatorshasthehighestcitationfrequencyꎬwhilethedomesticjournalEcologicaSinicaistheonepublishingthemostpapersrelatedtothefield.Theauthorsproposerecommendationsbasedontheaboveanalysisꎬincluding:1)Enhancingtheresearchonthetheories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ꎬespeciallyfortheecologicalfragileareaandthedevelopedareawhoseecologicalsecurityareseverelythreatenedꎬandmorestudiesareneededfortheestablishmentofareasonablesecuritypatternꎻ2)Focusontheconnectionsofresearchandpracticesinordertobettersolvetheproblemsin threeareasandthreelinedivisions andecologicalconservationinthedifferentregionsꎻand3)Strengthentheintegrationofemergingandmultipledisciplinesꎬe g ꎬthediverseexplorationoncombiningbigdataꎬartificialintelligenceꎬremotesensingandnaturereservedevelopmentꎬwhichcouldbringtheresearcho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intoacompleteꎬsystematicandpracticalsystemofresearch.Keywords: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ꎻCiteSpaceꎻvisualizationanalysis㊀㊀生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组成部分ꎬ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1]ꎮ近年来ꎬ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ꎬ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㊁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ꎬ生态安全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ꎮ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ꎬ所维持或者达到的一种良好的完整性和健康程度ꎮ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是沟通生态系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2]ꎮ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ꎬ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㊁农业发展格局㊁生态安全格局ꎬ提升生态服务功能ꎮ通过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ꎬ可以起到对区域生态系统的一种潜在的保护作用ꎻ因此ꎬ及时梳理并总结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ꎮ当前ꎬ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安全的评价[3-5]㊁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6-7]㊁生态系统服务[8-9]㊁生态修复[10-12]等方面ꎬ其研究方法主要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价㊁生态敏感性评价ꎬ以及通过生态安全评价获得生态源地ꎬ继而对生态源地进行分析ꎬ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等方法形成源地 廊道 安全格局的构建范式[13]ꎮ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成果展开阶段性的研究梳理ꎬ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理论及相关方法ꎬ探究国内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方向ꎬ有利于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研究ꎬ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新的研究方向的拓展提供借鉴ꎮ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557篇文献及WOS(WebofScience)的SSCI数据库的264篇文献ꎬ共821篇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ꎬ通过文献计量法[14]对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领域的最新92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2卷进展㊁前沿热点㊁未来趋势等进行分析ꎬ以期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参考ꎬ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在CNKI数据库中筛选北大核心㊁CSSCI㊁CSCD期刊ꎬ以及在WOS中的SSCI数据库ꎬ以 生态安全格局 为主题关键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ꎬ并取1999 2021年作为研究时间段ꎬ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去重㊁删除会议稿等整理ꎬ最终确定相关文献821篇ꎮ在CiteSpace 6 1 R3软件中ꎬ分别基于 author keywords institu ̄tion reference country 等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ꎬ并获得分析图谱ꎬ明确了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核心团队㊁重点研究机构㊁重要期刊ꎬ及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ꎮ2㊀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 1㊀发文量分析1999 2021年ꎬ生态安全格局相关的研究论文发文量不断增加ꎬ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图1):缓慢增长阶段(1999 2003年)㊁波动增长阶段(2004 2011年)㊁快速增长阶段(2012 2021年)ꎮ图1㊀1999 2021年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文献时间分布1)缓慢增长阶段ꎮ1999 2003年正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ꎬ城市快速扩张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ꎬ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ꎮ俞孔坚等[15]提出ꎬ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ꎬ是由景观中某些关键的局部㊁位置和空间联系构成的ꎮ关文彬等[16]认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ꎮ总体来说ꎬ这个阶段还处于生态安全与生态保护学科建立的初期ꎬ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还很少ꎬ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尚不完善ꎮ2)波动增长阶段ꎮ随着经济发展㊁城市扩张ꎬ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ꎬ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完善ꎮ马克明等[17]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与理论基础㊁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究ꎮ李月辉等[18]基于土地利用和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研究ꎮ龚建周等[19]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研究中ꎮ陈星[20]对生态安全的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ꎮLi等[21]以快速城市化的中国沿海城市厦门为例研究了生态安全的预警方法ꎮ3)快速增长阶段ꎮ中共十八大确立了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的方针ꎬ进一步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发展ꎮ此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是围绕生态安全评价[22]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3]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4]㊁生态敏感性[2]等方面ꎬ发文量占全部样本的87 31%ꎮ2 2㊀发文国家㊁作者与机构分析2 2 1㊀主要发文国家对发文国家的分析可知ꎬ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ꎬ占总量的62 82%ꎬ这是由于中国近年来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ꎻ其次是美国㊁澳大利亚㊁加拿大㊁德国ꎬ占比分别为7 89%㊁3 38%㊁2 54%㊁2 25%ꎬ可见经济发达国家对生态安全越来越重视ꎻ而其他国家占比不足2%ꎮ此外ꎬ从各国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图谱(图2)可以看出ꎬ各个国家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ꎮ对发文国家进行聚类分析可知ꎬ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分2个组团:一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ꎬ包括日本㊁韩国㊁印度尼西亚㊁南非等ꎬ各国在生态脆弱性研究㊁可持续性研究03㊀第4期㊀孙欣欣㊀刘㊀畅㊀董丽娜: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㊀㊀方面合作较多ꎻ二是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ꎬ包括加拿大㊁德国等ꎬ主要研究环境保护及污染增加等相关问题ꎮ图2㊀1999 2021年各国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图谱(WOS)2 2 2㊀主要发文作者与机构由发文作者图谱(图3)可知ꎬ俞孔坚㊁彭建是发文最多的作者ꎬ分别发表了17篇和10篇ꎬ仅次于他们的发文作者为李迪华㊁刘焱序㊁邹长新㊁吴健生等ꎻ发文最多的2个作者团队分别是俞孔坚㊁李迪华团队和彭健㊁刘焱序团队ꎬ其次是邹长新㊁傅伯杰等团队ꎮ从作者合作的角度来看ꎬ呈现部分集中㊁整体分散的状态ꎮ合作关系基本是同一个团队内部的合作ꎬ或同一个研究单位内部的合作ꎬ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ꎮ生态安全格局发文机构合作图谱中(图4)共有351个节点㊁203个连接ꎬ网络密度为0 0033ꎬ说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机构联系较弱ꎬ需进一步加强不同研究机构的直接合作ꎮ对二级研究机构进行合并以后得到发文机构前10的排名情况(表1)ꎬ发文量最多的5个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ꎮ不同研究机构间针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能力差异比较显著ꎮ中国科学院大学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是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单位ꎬ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研究课题和项目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ꎮ图3㊀1999 2021年生态安全格局发文作者研究图谱(CNKI)图4㊀1999 2021年生态安全格局发文机构合作图谱(CNKI)表1㊀CNKI排名前10位发文机构名次出现频次机构㊀㊀㊀㊀123中国科学院大学2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51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611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79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89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98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08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㊀㊀从中国发文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ꎬ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地区㊁长三角地区ꎮ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ꎬ城市化程度高ꎬ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明显ꎬ生态环境保护㊁生态安全研究的迫切度较高ꎻ同时ꎬ这些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集中ꎬ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ꎮ13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2卷2 3㊀关键词分析2 3 1㊀关键词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图谱中(图5)最大的关键词节点是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安全ꎬ结合关键词的频次数据ꎬ可以确定出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最小累积阻力模型[8ꎬ20ꎬ25]㊁生态廊道[26]㊁生态系统服务[24ꎬ27-28]㊁土地利用[29]等ꎮ通过研读重要节点所对应的相关文献发现ꎬ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㊁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尺度[30]㊁研究方法[25]㊁生态系统服务[24]㊁生态保护红线[31-32]等方面ꎬ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33]㊁生态脆弱区[34]㊁时空格局变化[29]等方面ꎮ由此可见ꎬ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面趋于广泛ꎬ并产生了城乡规划㊁生态学㊁遥感地理㊁国土管制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ꎬ这与近年来国家推行国土空间规划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有直接关系ꎮ图5㊀1999 2021年CNKI生态安全格局关键词图谱与WOS关键词聚类图谱2 3 2㊀关键词突现强度分析关键词突现强度是指在某一时期关键词使用频次的骤增ꎬ表示这个关键词在该时间段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ꎮ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ꎬ绘制1999 2021年的生态安全格局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表(表2)ꎮ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是生态保护红线ꎬ突现强度为5 57ꎬ起始突现时间在2015年ꎮ其现实背景是ꎬ2014年1月ꎬ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ꎬ成为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ꎬ生态用地空间开始逐渐受到重视ꎮ表2㊀生态安全格局CNKI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表㊀㊀关键词突现强度起始年截止年时间轴(1999 2021年)生态规划3 2319992011▃▃▃▃▃▃▃▃▃▃▃▃▃▂▂▂▂▂▂▂▂▂▂生态基础设施4 9520052010▂▂▂▂▂▂▃▃▃▃▃▃▂▂▂▂▂▂▂▂▂▂▂生态安全格局3 3820062008▂▂▂▂▂▂▂▃▃▃▂▂▂▂▂▂▂▂▂▂▂▂▂景观安全格局4 0620092017▂▂▂▂▂▂▂▂▂▂▃▃▃▃▃▃▃▃▃▂▂▂▂土地利用3 4420142016▂▂▂▂▂▂▂▂▂▂▂▂▂▂▂▃▃▃▂▂▂▂▂生态保护红线5 5720152018▂▂▂▂▂▂▂▂▂▂▂▂▂▂▂▂▃▃▃▃▂▂▂生态系统服务4 4020182021▂▂▂▂▂▂▂▂▂▂▂▂▂▂▂▂▂▂▂▃▃▃▃生态源地3 2720182021▂▂▂▂▂▂▂▂▂▂▂▂▂▂▂▂▂▂▂▃▃▃▃最小累积阻力模型4 8620192021▂▂▂▂▂▂▂▂▂▂▂▂▂▂▂▂▂▂▂▂▃▃▃生态廊道4 2620192021▂▂▂▂▂▂▂▂▂▂▂▂▂▂▂▂▂▂▂▂▃▃▃生态安全格局4 1020192021▂▂▂▂▂▂▂▂▂▂▂▂▂▂▂▂▂▂▂▂▃▃▃23㊀第4期㊀孙欣欣㊀刘㊀畅㊀董丽娜: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㊀㊀㊀㊀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分析和研究可知ꎬ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内容是逐渐变化的ꎮ在缓慢增长阶段ꎬ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为生态规划ꎬ说明在起步阶段ꎬ研究者对生态规划的研究比较重视ꎮ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多是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ꎬ以及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一些景观生态恢复和生态规划方面的内容ꎮ在波动增长阶段ꎬ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生态基础设施㊁生态安全格局[35]㊁景观安全格局等ꎮ在快速增长阶段ꎬ研究深度和宽度逐渐扩展ꎬ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土地利用㊁生态保护红线[36]㊁生态系统服务[27ꎬ37]㊁生态源地[38]㊁最小累积阻力模型[25]㊁生态廊道[30]㊁生态安全格局等ꎮ从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ꎬ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化ꎬ开始从定性转为定量研究ꎬ开始注重生态保护㊁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ꎬ以及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等内容ꎮ2 3 3㊀关键词频次及聚类分析CNKI文献中高频次关键词时间跨度较长(2002 2019年)ꎬ这表明国内研究学者在较长的时间中关注相关方面的研究ꎮ以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生态安全为例ꎬ2002 2019年ꎬ其总频次达105次ꎬ其次是生态廊道(2011 2019年共40次)㊁土地利用(2006 2019年共29次)ꎮWOS文献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主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㊁影响㊁模型等ꎬ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 2011年ꎬ其次是城市化㊁土地利用㊁环境保护等(表3)ꎮ表3 生态安全格局关键词频次及中心度㊀㊀由WOS关键词聚类图(图5)可知ꎬ聚类产生了11个聚类团ꎬ分别是0#景观生态安全㊁1#决定因素㊁2#模型㊁3#最小阻力模型㊁4#修正风蚀方程㊁5#虚拟水㊁6#土地利用变化㊁7#影响因素㊁8#节点㊁9#初期阶段㊁10#城市边缘地区ꎮ聚类模块值=0 5283>0 3ꎬ表明聚类结构显著ꎻ聚类轮廓值=0 793>0 7ꎬ表明聚类可信度高ꎮ这说明国际上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主要是在这11个领域ꎮ2 4㊀发文期刊分析根据CiteSpace软件功能对CNKI载文期刊进行数量统计ꎬ对WOS中期刊进行被引频次统计(结果见表4)ꎮ中文期刊中ꎬ«生态学报»载文数量最多ꎬ共计98篇ꎬ占文献总数的17 59%ꎻ其他载文量超过10篇的期刊有«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规划师»等ꎮ以上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均在1 5以上ꎬ且都为双核心期刊ꎮ其中ꎬ«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为生态类期刊ꎬ«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则偏向环境㊁地理领域ꎬ而«规划师»是城乡规划类期刊ꎮ由此可以看出ꎬ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涉及到环境科学㊁生态科学㊁地理研究和城乡规划的综合性㊁跨学科的研究领域ꎮ在WOS数据库中ꎬ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EcologicalIndicatorsꎬ被引频次为173次ꎻ前10名期刊被引频次均超过100次ꎮ期刊类别涉及到生态学㊁环境科学㊁城市规划㊁景观规划㊁土地政策等诸多领域ꎬ基本与国内的研究学科保持一致ꎮ33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2卷表4㊀CNKI主要发文期刊与WOS被引频次较高期刊(排名前10位)2 5㊀文献被引分析CNKI数据库中ꎬ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北京大学俞孔坚1999年发表的«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15]ꎬ文中分析了景观中的空间格局对生物的保护作用ꎻ其次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克明等在2004年发表的文章[17]ꎬ文中明确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ꎬ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了论述ꎻ被引频次较高且较新的文献是北京大学彭建等于2017年发表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2]ꎬ详细梳理了生态安全格局相关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ꎬ并提出当前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表5)ꎮ在WOS数据库中ꎬ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016 2018年ꎮ其中ꎬ被引频次最高的2篇文章均为彭建等[28ꎬ37]于2018年发表ꎬ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及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退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安全格局的作用ꎻ被引频次排名第3[39]㊁第4[27]㊁第5[40]的研究则主要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生态网络方面论述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表5)ꎮ表5㊀CNKI与WOS数据库中生态安全格局文献被引频次(前5位)数据库频次第一作者年份㊀期刊文献题名CNKI1734俞孔坚1999生态学报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779马克明2004生态学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608俞孔坚2009生态学报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388彭建2017地理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371关文彬2003生态学报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WOS38PengJ2018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Linkingecosystemservicesandcircuittheorytoidentifyecologicalsecu ̄ritypatterns33PengJ2018HabitatInternationalLinkingecologicaldegradationrisktoidentify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inarapidlyurbanizinglandscape25SuYX2016UrbanForestUrbanGreeningModelingtheoptimal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guidingtheurbanconstructedlandexpansions20ZhangLQ2017UrbanEcosystemsCouplingecosystemservicessupplyandhumanecologicaldemandtoidentifylandscap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acasestudyin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ꎬChina15YuQ2018EcologicalIndicatorsOptimizationofecologicalnodelayoutandstabilityanalysisofecologicalnetworkindesertoasis:atypicalcasestudyofecologicalfragilezonelocatedatDengKouCounty(InnerMongolia)3㊀结论及建议3 1㊀结论本研究对1999 2021年的CNKI㊁WOS数据库中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82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ꎬ结果表明:1)从发文时间和发文量来看ꎬ国内外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㊁波动增长㊁快速增长3个阶段ꎬ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㊁深度都不相同ꎬ总体呈现从定性到定43㊀第4期㊀孙欣欣㊀刘㊀畅㊀董丽娜: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分析㊀㊀量㊁从静态到动态㊁逐步深入的趋势ꎮ2)从发文国家㊁机构和作者团队来看ꎬ中国是世界上发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ꎬ其次是美国㊁澳大利亚等ꎻ从发文机构来看ꎬ中国科学院大学㊁中国科学院㊁北京大学㊁中国地质大学等为主要的发文单位ꎬ各个发文团队和发文机构内部合作较为密切ꎬ但跨单位㊁跨区域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ꎻ俞孔坚㊁李迪华团队ꎬ彭健㊁刘焱序团队ꎬ邹长新㊁傅伯杰团队是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核心作者团队ꎮ3)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ꎬ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ꎮ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视ꎬ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廊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ꎮ4)从发文期刊的研究领域来看ꎬ生态安全格局涉及到生态学㊁环境科学㊁地理㊁规划等多学科的内容ꎬ研究范围逐步扩展ꎬ综合性不断增强ꎮ5)从文章被引用情况来看ꎬ高被引文献所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生态系统服务㊁区域生态安全ꎬ以及解决快速城市化引起的生态退化等ꎮ3 2㊀建议近年来ꎬ我国生态安全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ꎬ但是关于国土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ꎬ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3个方面:1)加强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理论的研究ꎮ通过对过去20年研究文献的总结发现ꎬ虽然目前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从最初的景观安全格局㊁生态规划㊁生态基础设施的研究ꎬ发展到如今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㊁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ꎮ但是在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ꎬ仍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ꎮ例如ꎬ针对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发达区这2类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较为严重的区域ꎬ如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ꎬ构建的方式和内容有何区别ꎬ如何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分区进行恰当的生态安全评估等仍需进行深入探究ꎮ2)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ꎮ在以往研究成果中ꎬ针对当前我国国情进行落地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ꎮ当前ꎬ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时期ꎬ如何结合各地的空间规划ꎬ制定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战略ꎬ解决各地区当前的 三区三线 划定以及各类生态保护问题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ꎮ3)加强新兴学科㊁多学科之间的融合ꎮ当前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㊁生态㊁地理㊁规划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题ꎬ未来仍需结合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遥感㊁社会经济发展㊁自然保护地建设等进行多元化的探索ꎬ从而形成完整㊁系统㊁实用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体系ꎮ参考文献[1]彭文英ꎬ李碧君ꎬ刘灿.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研究[J].城市与环境研究ꎬ2021(1):20-34. [2]彭建ꎬ赵会娟ꎬ刘焱序ꎬ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ꎬ2017(3):407-419.[3]孙芬ꎬ吴涌泉ꎬ刘秀华ꎬ等.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丰都县沿江地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2(8):240-247.[4]朱莲莲ꎬ谢永宏ꎬ宋冰冰ꎬ等.基于DPSIR模型的湖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安全格局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ꎬ2016(6):1084-1090.[5]GHOSHSꎬCHATTERJEENDꎬDINDAS.UrbanecologicalsecurityassessmentandforecastingusingintegratedDEMATEL ̄ANPandCA ̄Markovmodels:acasestudyonKolkatametropolitanareaꎬIndia[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1ꎬ68:102773.[6]蒙吉军ꎬ王雅ꎬ王晓东ꎬ等.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16(7):1052-1061.[7]吴健生ꎬ岳新欣ꎬ秦维.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构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地理研究ꎬ2017(3):429-440.[8]CHENCJꎬLIUYH.Spatiotemporalchangesofecosystemservicesvaluebyincorporatingplanningpolicies:acaseofthePearlRiverDeltaꎬChina[J].EcologicalModellingꎬ2021ꎬ461:109777. [9]LIUPJꎬHUYCꎬJIAWT.LanduseoptimizationresearchbasedonFLUSmodelandecosystemservices ̄settingJinanCityasanexample[J].UrbanClimateꎬ2021ꎬ40:100984.[10]彭建ꎬ李冰ꎬ董建权ꎬ等.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本逻辑[J].53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2卷中国土地科学ꎬ2020(5):18-26.[11]张美丽ꎬ李智ꎬ张益琛ꎬ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ꎬ2021(3):299-307.[12]WANGLJꎬMASꎬQIAOYPꎬetal.Simulatingtheimpactoffutureclimatechangeandecologicalrestorationontrade ̄offsandsynergiesofecosystemservicesintwoecologicalsheltersandthreebeltsin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20ꎬ17(21):7849.[13]孙欣欣ꎬ董丽娜ꎬ刘畅.国土空间视角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综述[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2ꎬ2(3):8-13.[14]施生旭ꎬ童佩珊.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群生态安全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生态学报ꎬ2018ꎬ38(22):8234-8246. [1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生态学报ꎬ1999ꎬ1(1):8-15.[16]关文彬ꎬ谢春华ꎬ马克明ꎬ等.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J].生态学报ꎬ2003ꎬ23(1):64-73.[17]马克明ꎬ傅伯杰ꎬ黎晓亚ꎬ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ꎬ2004ꎬ24(4):761-768.[18]李月辉ꎬ胡志斌ꎬ高琼ꎬ等.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J].生态学杂志ꎬ2007ꎬ26(6):875-881.[19]龚建周ꎬ夏北成ꎬ陈健飞ꎬ等.基于3S技术的广州市生态安全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ꎬ2008ꎬ28(9):4323-4333. [20]陈星.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2008ꎬ30(1):21-28.[21]LIYFꎬSUNXꎬZHUXDꎬetal.AnearlywarningmethodoflandscapeecologicalsecurityinrapidurbanizingcoastalareasanditsapplicationinXiamenꎬChina[J].EcologicalModellingꎬ2010ꎬ221(19):2251-2260.[22]YANYCꎬJUHRꎬZHANGSRꎬetal.Theconstructionofeco ̄logicalsecuritypatternsincoastalareasbasedonlandscapeeco ̄logicalriskassessment:acasestudyofJiaodongPeninsulaꎬ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21ꎬ18(22):12249.[23]彭建ꎬ郭小楠ꎬ胡熠娜ꎬ等.基于地质灾害敏感性的山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7ꎬ28(2):627-635.[24]韩增林ꎬ赵文祯ꎬ闫晓露ꎬ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的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分析:以辽宁沿海瓦房店市为例[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22):8370-8382.[25]谭华清ꎬ张金亭ꎬ周希胜.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水土保持通报ꎬ2020ꎬ40(3):282-288ꎬ296ꎬ325.[26]韩宗伟ꎬ焦胜ꎬ胡亮ꎬ等.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ꎬ2019ꎬ34(10):2244-2256.[27]ZHANGLQꎬPENGJꎬLIUYXꎬetal.Couplingecosystemservicessupplyandhumanecologicaldemandtoidentifyland ̄scap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acasestudyin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ꎬChina[J].UrbanEcosystꎬ2017ꎬ20:701-714. [28]PENGJꎬPANYJꎬLIUYXꎬetal.Linkingecologicaldegradationrisktoidentify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inarapidlyurbanizinglandscape[J].HabitatInternationalꎬ2018ꎬ71:110-124.[29]LIUXYꎬWEIMꎬZENGJ.Simulatingurbangrowthscenariosbasedo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acasestudyinQuanzhouꎬ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20ꎬ17(19):7282.[30]吴茂全ꎬ胡蒙蒙ꎬ汪涛ꎬ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多尺度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生态源地识别[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13):4720-4731.[31]邹长新ꎬ王丽霞ꎬ刘军会.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J].生物多样性ꎬ2015ꎬ23(6):716-724.[32]俞孔坚ꎬ王春连ꎬ李迪华ꎬ等.水生态空间红线概念㊁划定方法及实证研究[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16):5911-5921. [33]WANGZYꎬSHIPJꎬZHANGXBꎬetal.ResearchonlandscapepatternconstructionandecologicalrestorationofJiuquanCitybasedonecologicalsecurityevaluation[J].Sustainabilityꎬ2021ꎬ13(10):5732.[34]杜悦悦ꎬ胡熠娜ꎬ杨旸ꎬ等.基于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的西南山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ꎬ2017ꎬ37(24):8241-8253.[35]黎晓亚ꎬ马克明ꎬ傅伯杰ꎬ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则与方法[J].生态学报ꎬ2004ꎬ24(5):1055-1062.[36]BAIYꎬWONGCPꎬJIANGBꎬetal.DevelopingChina seco ̄logicalredlinepolicyusingecosystemservicesassessmentsforlanduseplanning[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8ꎬ9:3034. [37]PENGJꎬYANGYꎬLIUYXꎬetal.Linkingecosystemservicesandcircuittheorytoidentify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8ꎬ644:781-790. [38]朱捷ꎬ苏杰ꎬ尹海伟ꎬ等.基于源地综合识别与多尺度嵌套的徐州生态网络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ꎬ2020ꎬ35(8):1986-2001.[39]SUYXꎬCHENXZꎬLIAOJSꎬetal.Modelingtheoptimaleco ̄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guidingtheurbanconstructedlandex ̄pansion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16ꎬ19:35-46.[40]YUQꎬYUEDPꎬWANGYHꎬetal.Optimizationofecologicalnodelayoutandstabilityanalysisofecologicalnetworkindesertoasis:atypicalcasestudyofecologicalfragilezonelocatedatDengKouCounty(InnerMongolia)[J].EcologicalIndicatorsꎬ2018ꎬ84:304-318.6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小学开展“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小学开展“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小学开展“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沪教委体[2013]12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本市中小学开展“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的通知(沪教委体〔2013〕12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程――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的任务要求,我委决定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旨在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常识,促进青少年学思结合,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

二、活动组织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办单位: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宣传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报社三、活动内容由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科普作家协会,组织一批热心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院士和专家组成巡讲团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和实验演示的巡讲活动。

巡讲内容涉及10个科学领域,包括:环保、文博、动植物、地理、天文、军事、化学、物理、卫生、信息技术等(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讲座内容还将制作视频资料和文字专辑。

四、活动要求各区县教育局要认真宣传组织,充分发动中小学校参与此项活动,参加“科普校园行”的学校采取自愿申请原则,自行向承办单位提出申请。

(申请表格及咨询联系方式见附件2)学校可配合专题讲座开展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突出互动体验的科普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科学素养,充分发挥科普讲座在学校科普教育的引导作用,鼓励一批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中小学生立志投身科学研究,使“科普校园行”巡讲活动取得实效。

市教委联系人:谢俊;联系电话:23116719附件:1.上海市“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讲座目录2. 上海市“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讲座预约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4月1日附件1附件2上海市“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讲座预约单。

组蛋白乙酰化_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组蛋白乙酰化_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 - .’,)’$*+,$"%& ,&/ 0’12+,$"%& %3 4’&’ 5678’##"%&
0E5 F@9,?B;=G, HE F;,I9@=
. !"#$%&’"(& )* +$,)%$&)%- ."/010("2 3)44"5" )* ."/01$4 6"17()4)5- $(/ 8(*)%’$&0)(2 3"(&%$4 9):&7 ;(0<"%=0&-2 >:($(, 370($ / 37$(5=7$ $!""!D ,
第 - 卷 第 # 期 . 专辑 / #""$ 年 * 月 !"#

生命科学研究 89:; 命 0<9;=<; 科 学>;?;@A<B 研 究
234% - 53% # . 06774% / C6=; #""$ 年 #""$
组蛋白乙酰化 & 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孙开胜, 徐克前
(中南大学 医学技术与情报学院 检验医学系, 中国湖南 长沙 $!""!D )
(9#$8,)$: J= ;6K@AL3M9< <;44?N <3O@4;=M P3Q9:9<@M93=? 3: MB; <3A; B9?M3=;? 9= =6<4;3?3P;? 74@L @ <;=MA@4 A34; 9= A;G64@M93= 3: G;=; ;R7A;??93=% 0;O;A@4 B9?M3=; P3Q9:9<@M93=? B@O; S;;= 9Q;=M9:9;Q 9=<46Q9=G P;MBL4@M93=N @<;ML4@M93=N 7B3?7B3AL4@M93= @=Q 6S9I69ML9=@M93=% +P3=G MB;P B9?M3=; @<;ML4@M93= 9? 3: <A9M9<@4 9P73AM@=<;% TB; 4;O;4 3: B9?M3=; @<;ML4@M93= Q;7;=Q? 3= MB; @<M9O9ML 3: MU3 :@P949;? 3: ;=VLP;?N B9?M3=; @<;ML4MA@=?:;A@?;? . W+T? / @=Q B9?M3=; Q;@<;ML4@?;? . WX+Y? / % W9?M3=; @<;ML4@M93= & Q;@<;ML4@M93= <@= =3M 3=4L @4M;A MB; <B@AG; @=Q MB; BLQA37B3S9<9ML 3: MB; B9?M3=;?N S6M @4?3 P3Q64@M; MB; <BA3P@M9= ?MA6<M6A; <3,37;A@M9=G U9MB ?3P; 3MB;A :@<M3A?% TB9? <364Q S; 3=; 3: MB; 73M;=M9@4 P;<B@=9?P? 3: G;=; A;G64@M93= SL B9?M3=; @<;ML4@M93= & Q;@<;ML4@M93=% >;<;=M @QO@=<;? ?6GG;?M MB@M MB; B9?M3=;? @<;ML4@M93= ?M@M;? P9GBM ?;M @ ?9G=@4 M3 ?;AO; @?“B9?M3=; <3Q;”MB@M @A; A;<3G=9V;Q SL 3MB;A P34;<64;? 49=K;Q M3 MA@=?<A97M93=@4 @<M9O@M93= 3A 9=@<M9O@M93=% :’* ;%8/#: B9?M3=;;@<;ML4@M93= & Q;@<;ML4@M93=;G;=; A;G64@M93= . +0*" 910"(1" ?"="$%17, #""$, - . # / Z !"# [ !") / 真核生物基因组 X5+ 存在于以核小体为基 本单位的染色质内 % 核小体是 X5+ 链与蛋白质 (主要是组蛋白) 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物 N 这一 复合物表面可发生多种共价修饰, 如甲基化、 乙酰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综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综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综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文献综述方法论 (4)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框架 (6)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7)2.2 数字化转型的维度 (8)2.3 数字化转型的动因 (10)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11)3.1 技术因素 (13)3.2 组织因素 (14)3.3 战略因素 (15)3.4 外部环境因素 (16)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 (18)4.1 生产效率提升 (19)4.2 组织结构变革 (20)4.3 创新能力增强 (21)4.4 客户体验优化 (23)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24)5.1 案例选择标准 (26)5.2 案例描述 (27)5.3 案例分析结果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研究总结 (31)6.2 政策建议 (33)6.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34)一、内容概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首先,本文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将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本文将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就业结构变化、信息安全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涵盖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深度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以及业务创新方式。

有学上、融得进、上好学:一所农村小学的融合教育实践

有学上、融得进、上好学:一所农村小学的融合教育实践

有学上、融得进、上好学:一所农村小学的融合教育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2.1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6)2.2 国内外融合教育实践概述 (7)2.3 对农村小学融合教育的现有研究分析 (9)三、农村小学融合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 (9)3.1 有学上 (11)3.1.1 均衡资源配置 (12)3.1.2 优化师资队伍 (13)3.2 融得进 (14)3.2.1 创设多元学习环境 (15)3.2.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6)3.3 上好学 (17)3.3.1 实施个性化教学 (18)3.3.2 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20)四、实践成效与案例分析 (20)4.1 实践取得的成效 (22)4.2 典型案例分析 (23)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4)5.1 面临的问题 (25)5.2 面临的挑战 (26)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9)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一所农村小学在融合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该学校通过实施有学上、融得进、上好学的教育理念,成功地将不同背景的学生融入到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学上:该学校坚持普及性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通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

学校还积极开展课后辅导和兴趣班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术成绩。

融得进:为了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如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好学:该学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与统计学院
学 术 报 告
时间:2010年10月13日(周三)下午13:00
地点:闵行校区第三教学楼109报告厅
报告人:孙六全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题目:Transformation Models with Time-varying
Coefficients for Recurrent and Terminal Events
报告人简介:孙六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概率统计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统计部副部长。

兼任中国第二届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秘书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存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第六分会副主任,《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编委,科学出版社《数学大辞典》数理统计篇编委,中科院动物所计算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Associate Member,美国《数学评论》特邀评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人。

1998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4年在美国Missouri-Columbia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8年以来, 多次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

孙六全研究员长期从事生存分析、生物与医学统计、复发事件和纵向数据的统计推断、区间删失数据和各种不完全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JASA 杂志5篇,已被SCI收录38篇,CSCD收录21篇, EI收录4篇,已有61篇被美国Math. Review收录。

参入并编写了"10000个科学难题"(数学卷)中两个统计难题,编写了《数学大辞典》数理统计篇中"生物统计"部分,编写了《现代统计研究基础》中"复发事件数据的统计分析"部分。

多次参加国际统计学术大会并作邀请报告。

主持或主要参加了97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科学院重点创新基金,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二炮合作项目等12项。

1991年获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996年获北京大学华为奖,200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7年部分工作作为“数学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中的成果入选为中科院数学院2007年十大重要科技进展项目,2008年获中科院数学院突出科研成果奖。

报告内容简介: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family of semiparametric transformation models with time-varying coefficients for recurrent event data in the presence of a terminal event such as death. The new model offers great flexibility in formulating the effects of covariates on the mean functions of the recurrent events among survivors at a given time. For the inference on the proposed models, a class of estimating equations is developed and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estimators ar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a lack-of-fit test is provided for assessing the adequacy of the model, and some tests are presented for investigating whether or not covariate effects vary with time. The finite-sample behavior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is examined throug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ies, and an application to a bladder cancer study is also illustrated.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