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知道音乐可以表现自然界的声音。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森林中的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将生活中的声音融入音乐。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CD、钢琴、动物头饰、森林背景图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音乐的经验,对森林中的动物有一定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等,引发幼儿对森林动物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音乐中出现的动物声音,如鸟鸣、大象脚步声等。

c.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声音和动作,如模仿鸟飞、猴子捞月等。

d. 创意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创作自己的森林故事,并用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

3. 总结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幼儿自评: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森林动物的认识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动物声音、创作家庭森林故事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的音乐角,放置相关动物声音的玩具和图片,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和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音乐风格等。

2. 能够听辨并描述《森林狂想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3. 讲解《森林狂想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4. 欣赏《森林狂想曲》全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 介绍《森林狂想曲》:讲解作者、创作年代、音乐风格等背景知识。

3.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旋律、节奏、和声等。

4. 讲解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介绍乐曲中的乐器和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细节。

5.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全曲,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问题。

2. 学生能够描述乐曲中的主要乐器和音乐主题。

3. 学生能够听辨并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

4.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森林狂想曲》的欣赏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介绍了《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描述乐曲的音乐特点?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4. 学生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森林狂想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音乐创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以森林为主题的简短音乐作品。

3. 音乐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欣赏。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森林狂想曲》的音频文件。

2. 图片资料:森林的图片或视频。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狂想曲》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了解乐曲中的各种乐器以及其特点与运用。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乐曲中的乐器特点与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观察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西方古典音乐,并谈到《森林狂想曲》是其中的一首作品。

展示一些西方乐器的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2.学习乐曲的基本情景和情节:播放乐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聆听乐曲的同时,观察乐曲所表现的场景和情节。

3.了解乐曲中的各种乐器:通过观察世界级交响乐团示范表演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森林狂想曲》中出现的各种乐器,并简单介绍其特点和运用。

4.欣赏乐曲并进行情景解读:再次播放乐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聚焦于乐曲中的不同场景和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解读。

5.进行乐器模仿:选择一些乐器特点鲜明的乐段,让学生模仿其中的乐器音色或重复某些音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乐器的运用和效果。

6.创作音乐:以《森林狂想曲》中的某个场景或情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使用手拍、口哨等方式发出声音,或使用简单乐器进行演奏。

7.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音乐创作,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四、教学反思:1.通过视频的观看和乐曲的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森林狂想曲》这首作品。

2.通过乐器模仿和音乐创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需要更多的素材和辅助教具,如音乐图谱、音乐游戏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知识。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森林狂想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介绍2.1.1 作曲家简介2.1.2 作品创作背景2.1.3 作品风格特点2.2 作品分析2.2.1 结构分析2.2.2 主题分析2.2.3 音乐元素分析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图片展示3.1.2 问题引导3.2 作品欣赏3.2.1 分段欣赏3.2.2 整体欣赏3.3 作品分析3.3.1 结构分析3.3.2 主题分析3.3.3 音乐元素分析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4.1.1 讨论主题4.1.2 讨论要求4.2 创作练习4.2.1 创作主题4.2.2 创作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5.1.1 课堂表现5.1.2 小组讨论参与度5.2 学生作品评价5.2.1 创作内容5.2.2 创作表现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合适且具有挑战性。

3. 对教学步骤的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清晰且易于操作。

4. 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5. 对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6.1.1 作曲家其他作品6.1.2 同类作品比较6.2 实地考察6.2.1 森林生态环境6.2.2 观察动植物6.3 环保教育6.3.1 环境保护意识6.3.2 环保行为规范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7.1.1 音乐作品7.1.2 相关知识资料7.2 实体资源7.2.1 音乐乐谱7.2.2 教学图片和视频7.3 人力资源7.3.1 教师协助7.3.2 学生互助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安全8.1.1 实地考察安全8.1.2 音乐器材使用安全8.2 教学进度的把握8.2.1 适应学生水平8.2.2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8.3 鼓励学生参与8.3.1 营造轻松氛围8.3.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9.1.1 收集学生意见9.1.2 调整教学方法9.2 同行评价9.2.1 教学观摩9.2.2 教学交流9.3 持续改进9.3.1 教学内容更新9.3.2 教学策略优化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10.1.1 学生能力提升10.1.2 学生情感态度10.2 教学反思10.2.1 成功经验10.2.2 需改进之处10.3 展望未来10.3.1 教学计划10.3.2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平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的1.认识乐谱符号,感受音乐的旋律。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欣赏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用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

2. 【学习】认识乐器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解吉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特点和用途。

2.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辅助幼儿认识乐器。

3. 【学习】认识乐谱符号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乐谱符号,如音符、休止符、引用符等。

2.通过练习,让幼儿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乐谱符号。

4. 【表演】合作演奏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演奏指定的乐器。

2.老师指挥,让各小组按照指定的乐谱一起演奏一段小乐曲。

3.幼儿在演奏中要注意合奏效果,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5. 【反思】师生互动讨论1.教师让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1.听力-口语-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2.小组合作演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尽量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

3.要注重团队合作与竞争的平衡,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乐趣,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特长。

五、反思这节课,幼儿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认识乐器和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比较积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各种乐器和乐谱符号。

在合作演奏环节中,幼儿能够很好地配合,和谐了强弱、快慢、高低等演奏技巧。

在反思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的欠缺。

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

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要让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通过趣味性强的训练课程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以及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创造性地表现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图片、动物玩偶、音乐instruments。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跳跃等,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进入音乐氛围。

2.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动物,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森林狂想曲》,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4. 实践环节(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该动物的叫声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幼儿向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其他幼儿欣赏并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评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创作和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音乐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授课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XX学校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点: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生:……(森林)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

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新课教学: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生:……(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播放课件:5 种动物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生:……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

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

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课件:3 种乐器师:我们都知道乐器可以分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和外国的西洋乐器那刚才我们认识的三种乐器各属于哪一类呢?生:……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师:这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3.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和旋律。

4. 对比分析《森林狂想曲》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相关乐谱,以便于讲解和对比分析。

3. 准备投影仪,以便于展示乐谱和相关图片。

教学反思:1. 学生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4. 部分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对于某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旋律。

3. 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篇)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篇)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活动目标:1.倾听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2.尝试根据音乐内容创编不同动物的动作。

3.体验创编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1.行进律动《动物王国》2.安静律动《小鸡小鸡》环节二:理解音乐1.初次播放音乐,幼儿倾听2.教师结合音乐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所表示的动物。

3.结合音乐顺序出示动物图片环节三:动作创编1. 幼儿尝试根据图片创编各种动作的造型。

2.交流分享自己的创编3.师幼共同提炼创编出的动作4.幼儿尝试根据图片提示进行表演5.幼儿独立表演。

环节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投放多种小动物的表演服装,请幼儿穿服装、分角色结合音乐进行自主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首名曲《森林狂想曲》;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音乐《森林狂想曲》;3. 幼儿画纸和绘画工具;4. 幼儿园音乐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音乐,告诉他们这是一首叫做《森林狂想曲》的曲子。

2. 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Step 2:欣赏和绘画1.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放松身心,用心感受音乐。

2. 教师给幼儿提供画纸和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自由绘画。

3. 绘画完成后,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对音乐的感受。

Step 3:创作动作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音乐给人的感觉和形象,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森林里的动物。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并根据音乐的感觉进行创作动作。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演示,鼓励幼儿尝试并表演自己的动作。

Step 4:合作创作1.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形象,设计一段小故事。

2. 幼儿围坐在一起,故事开始时,每个小组的幼儿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动作,其他小组的幼儿则一起合唱《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让大班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2.CD或电子设备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3.各种乐器和手鼓4.教学板书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和印象,鼓励学生开展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元素,例如音调、节奏和音色。

2. 音乐欣赏(20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

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教师可根据音乐的不同部分,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音乐的结构变化。

3. 乐器体验(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乐器,并且通过示范让学生亲自体验。

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解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乐器模仿和演奏《森林狂想曲》的主旋律和节奏部分。

4. 表演与合作(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

每个小组准备自己的演奏表演,可以选择演奏整首《森林狂想曲》或其中的一部分。

教师在每个小组表演后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教学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次音乐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这次音乐教学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学习演奏乐器对你有什么帮助?•团队合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四、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对《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乐器体验环节,表演时也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欣赏、乐器体验和小组表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音乐。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加入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或教具,以吸引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篇一:森林狂想曲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

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

教学准备:钢琴、视频、、卡片、音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师:(课件播放热带雨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幻灯片并回答)师:这是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用词语表示)生:(美丽、神秘、向往)师: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神秘感,在大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的,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它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

(板书课题)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一次心灵的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亲近大森林,听一听这纯美动听的自然之声!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一站“听森林”。

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音乐)生:许多动物的叫声师: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生: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简单模仿一下,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2、师:一首好听的乐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了,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好听,也很容易哼唱,下面同学们听着乐曲伴奏,用LA 哼唱旋律(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二站“唱森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音来模唱?(可以用森林中小动物的叫声)分组: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咕咕的叫声,师:真棒!就像一场动听的森林音乐会。

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大森林中各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歌曲采用了五线谱记谱,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对于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充满热情。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森林狂想曲》。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森林狂想曲》。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和唱名,以及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五线谱的图片等。

2.乐器: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材料:准备《森林狂想曲》的乐谱,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森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然后,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歌曲。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者和背景,然后展示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的基本结构和唱名。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2.能够在节奏、语调和节拍方面与跟读。

3.能够听懂整首曲子,并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曲目介绍,包括创作背景和作品意义。

2.歌曲节拍、节奏和曲调的介绍。

3.小组学生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拍。

4.让学生跟读和模仿曲调。

5.听懂并感知曲子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 曲目介绍首先,介绍曲子的背景和作品意义:《森林狂想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温德尔·琼斯创作的。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旅行途中看到的美丽的森林和自然风光。

这首曲子是针对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喜欢探索大自然的人们而写的。

2. 节拍和节奏介绍在介绍完曲子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曲子的节奏和节拍上。

老师可以使用鼓或者击打乐器来演示曲子的节奏和节拍,让学生们了解和识别这些元素。

3. 小组学生合作接下来,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来学习《森林狂想曲》。

每个小组将分配一部分乐曲,学生们可以一起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和演唱。

4. 跟读和模仿曲调在学生们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跟着曲子的节拍和曲调模仿唱,以加深学生们对曲子的印象。

此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

5. 听懂曲子的情感表达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曲子,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问学生们这首曲子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以及曲子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们的测试,可以检测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老师出示乐谱,要求学生们在旋律和节奏上能够正确认识出各个部分。

2.点播曲子并让学生们跟读唱,以检验学生能力。

3.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发现自身和小组内的问题,并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制定计划。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第5课《森林狂想曲》教案

第5课《森林狂想曲》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用乐器模仿森林中的声音,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生活中的音乐创作展开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授乐曲主题旋律时,部分学生对音符、节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细致,今后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另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我的引导方式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教学难点
(1)音乐符号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乐曲中的音符、节奏等音乐符号感到困惑,影响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
举例:教师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如音符接龙、节奏拍打等,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符号的识别和应用。
(2)乐曲情感表达的把握:学生可能在理解乐曲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无法准确表达乐曲的情感内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森林狂想曲》的基本概念、主题旋律和乐器音色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创作和表现自然声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作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学生们对乐曲的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森林狂想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森林中的声音?”(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森林音乐的奥秘。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升音乐的记忆水平和创新水平。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

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

(加入音效)(三)巩固提升,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001.jpg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1音乐研究性教学案例阳光小学王丽2021、 11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集体舞的形式表现乐曲《森林狂想曲》,能够在合作中表现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2、创编动作及队形表现乐曲三个主题旋律,感受其节奏、旋律、情绪等特点。

3、初步了解作品,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音乐片段,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教室边律动边围成一个圈圈形状,用动作感受表现三个主题的旋律特点。

(创设情境的同时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大自然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感受)
二、以集体舞的形式进行乐曲的表现和欣赏。

1、乐曲介绍:
2、让我们再来完整感受一遍音乐,感受自然界的声响和音乐欢快的情绪。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问:你记得哪些动作?
教师讲解:动作与旋律之间的关联。

(动作的高低变化表现音高的变化、用舒展与紧凑的动作表现相同的节奏特点)
3、其实我们用了一种形式来表现乐曲,你知道是什么音乐形式呢?(集体舞)作为集体舞,集体舞有很多的表现要素,我们刚才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来表现,还缺少什么要素呢?(合作、队形变化)好的,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再进行队形和动作的设计。

4、欣赏主题:介绍:刚才我说过了,动作是根据旋律的特点来设计的,下面,让我们充分的感受一下每一个主题的旋律。

第一主题:(1)聆听一遍,画出图谱:两个乐句,短音和长音
(2)视唱曲谱
(3)设计动作:刚才我们用什么动作表现?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表现?队形变化呢?一个圆圈变成两个圆圈。

第二主题:(1)聆听主题,画出图谱:起伏的旋律特点
(2)视唱曲谱
(3)设计动作:刚才我们是这样设计这种起伏的旋律特点的,还可以怎样呢?(两人一组表现旋律起伏特点)
第三主题:(1)聆听主题,画出图谱:强弱对比、音高对比
(2)视唱曲谱
(3)设计动作选择已会的集体舞动作来表现这一主题,表现出强弱、节奏的变化。

5、提出每一个主题的具体要求,随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提示*间奏:表现夜晚安静的寻觅小动物,(游戏形式)
*乐曲结束时学生摆出各种小动物造型
6、静听乐曲,将主题出现的顺序写出来。

三、小组创编集体舞表演。

1、教师分组并发小纸条,按照提示的排列队形。

2、学生根据三个主题的旋律特点设计《森林狂想曲》集体舞动作。

3、汇报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