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较为常见的一个数学内容就是《认识物体和图形》了。

这个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能够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比较。

我觉得这个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介绍不同的物体和图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触摸、感受和观察,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细节,如图形的边数、角数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在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判断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检查和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相同的,哪些图形是不同的等。

其次,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判断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图形进行分类,根据图形的形状、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学生可以将图形分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不同的类别,并进一步细分,如将四边形分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思维和归纳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的图形,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教具或图片来进行图形拼图的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进行拼图,并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拼图方式。

这样的游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图形。

例如,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个物体是这个图形,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了不同的图形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的核心是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将游戏活动贯穿其中是低段教学的重点,1、让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3、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对各种物体认识的基础上玩。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物体。

学生在整理物体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

学生在闭上眼睛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人教新课标«看法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让先生直观看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时,要经过操作和观察,使先生初步看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称号;会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育先生入手操作、观察才干,初步树立空间观念。

同时经过先生的活动,激起学习兴味,培育协作看法、创新看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停止教学。

经过先生协作探求、相互交流,充沛发扬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先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员经过说话,激起先生学习的兴味和求知愿望。

在每组先生把礼物倒出来后,教员及时提出效果:〝把外形相反的放在一同〞,从而引导先生亲手分一分。

经过先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

在此基础上教员提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

然后引导先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

在这里教学要求比以前降低了,不要求先生都会总结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有的先生会说也可以,但不要求先生必需会说。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树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笼统出实物图形,是协助先生树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教员出示实物,让先生拿出异样外形的实物,亲身摸一摸它的外形,在此基础上教员出示笼统的实物图形,让先生观察记忆图形的样子,构成表象,初步树立空间观念。

教员经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或画片都可以演示由实物笼统出实物图形的进程。

为了协助先生记忆想象,教学时可经过五个层次的活动使先生稳固表象,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

即:看实物摸一摸──闭眼想象四种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按要求闭眼摸实物──给实物判别是什么外形的──识别图形。

然后教员引导先生罗列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四种外形的物体,这样不只可以丰厚先生的阅历,同时又使先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四种物体外形的体验。

最后经过活动,进一步体验,增强先生空间观念。

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主要是让先生操作活动体验圆柱可以滚动;第二幅、第三幅图,是应用四种物体搭一塔,使先生体验球可以滚动,另外三种外形的物体都有平平的面,所以搭起来很颠簸。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通用5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通用5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通用5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

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

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看法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搜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逐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以为是同一类外形的物品分在一同,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约外形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索中探求并看法,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看法长方体,学会变通。

接着在孩子们看法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笼统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看法,从具象的感知的看法上升到笼统的、理性的看法,并用相似的方法引导孩子看法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反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入手操作实际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串课堂一直。

在新课标中明白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员要充沛应用先生的生活阅历,设计生动幽默的数学教学活动,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让先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了解和看法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扫尾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先生的兴味一下子就下去了。

而且在课堂的练习局部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局部,把先生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厚生动了,不只可以吸引先生的留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先生独立思索与协作交流,在自己的实际中不时的发现,不时的取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入手实际,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是先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设计的时分,我便让先生亲身入手去分类,依照规那么,想怎样分就怎样分,鼓舞先生宣布自己的意见,只需有自己独到的见地,教员就应当给予一定与鼓舞。

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先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经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先生自己在入手操作的时分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育了先生协作交流的才干。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二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二新人教版

《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

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标准》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十分准确的。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课反省集锦1、《认识物体和图形》教课反省“学习要以研究为中心”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跟着新课程改革的不停推动,研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同,被愈来愈多的教师实践着。

下边我就联合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说说自己关于研究式教课的几点做法。

一、创建多种情境,引起研究欲念在教课中,教师要充足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依据教材的详细内容以及学生思想发展阶段的特色,创建新奇、风趣、富裕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研究”之火,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借助生活创建情境:数学根源于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数学教课应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质,利用他们喜闻乐道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进而激发其研究的兴趣。

为此,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课中,在生活中选用了很多学生熟习物体。

如,弹力球、乒乓球、魔方、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把它们放在一同,让学生们两人一组相互猜一猜。

这样一来,既充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2016 崭新精选资料 - 崭新公函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5心,又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当他们的确看到物体时,我便又一次利用小孩好玩好动的本性,说:“看一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忱,进而达到了使学生真实地参加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开放教课环境,创建研究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创建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居心理安全才能致使心理自由,也才能致使学习的创建性。

”教课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念。

所以,成立同等、民主、友善的师生关系,创建和睦、宽松的讲堂气氛,是学生主动研究的前提条件。

数学是一门研究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

所以,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容,讲究教课策略,提出的确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指引学生进行宽泛的商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民风。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三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三新人教版

《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课标》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先让学生观察特殊的长方体,教师验证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大小一样,从而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再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3、驾驭生成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

因此教师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出示身穿不同颜色衣服的正方体,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验证结果,把正方体的每件衣服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从而证明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大小一样,并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方方正正的、每一个面大小一样。

接着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物体并互相说一说认为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理由,教师再来验证(把它的面剪下来并重叠),学生直观发现它的面大小是不一样,而是相对的面(上下、左右、前后)大小一样,经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其实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新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物体和图形》
1、《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下面我就结合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谈谈自己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多种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借助生活创设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从而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为此,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弹力球、乒乓球、魔方、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们两人一组互相猜一猜.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他们确实看到物体时,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看一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开放教学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如,在教学完“物体的形状特征”后,我让学生在桌子上随意拿一些物体,在桌子上推一推、滚一滚,问“你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非常活跃,在学生中形成了研究风气.最后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阳光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与评价,使师生情感相通,心灵相碰撞.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上“认识物体和形状”的这节课时,不论学生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在整节课中我的表扬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实践也证明,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2、《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是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既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来进行的.
(一)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和生活化.
首先,我拿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牙膏盒、药盒、魔方、乒乓球等,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
物体放入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中,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物体形状,再和学过的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物体的形状.
(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物体的特征,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
(四)游戏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趣.“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学习了物体的
4、《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以后,我仔细想了想,有让我满意的地方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让我满意的地方有:
一、准备充分
我为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用来制作的橡胶泥一块,不是这四种形状的实物也有每组1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首先,我就准备了大量的实物分给每个小组,使学生一开始就看到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看见的,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其次,在认识物体形状之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今天认识的相同呢?使学生尽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最后,我又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例子,让学生用各种实物搭成一份礼物,送给奥运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物体的形状.
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对物体形状的感受.
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
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人游戏).
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人“瞎子摸鱼”的游戏).
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的改革理念.
我把全班分成14个学习小组,一组6人,其它组4人,并每组选了组长,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人游戏,4人游戏等.
留下遗憾的是:
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
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平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习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