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

合集下载

围术期血液稀释对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生命体征的影响

围术期血液稀释对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生命体征的影响

围术期血液稀释对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生命体征的影响张茂荷; 牟朝霞; 陈体仙【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31【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围术期; 血液稀释; 高原高血红蛋白血症; 生命体征【作者】张茂荷; 牟朝霞; 陈体仙【作者单位】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云南大理 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是红细胞的运载蛋白,其主要作用是摄取肺部大量的氧, 并向机体各部输送氧,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储存、运输、释放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在海拔3 000 m 以上高原地区可发生低张性缺氧,在高海拔地区世居或长期居住高原的人,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和饮食结构,高原人体内红细胞增多,变形能力下降、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微循环障碍,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内血液流动不畅导致患者缺氧性损伤,尤其脑、心肺、肝、肾等耗氧较多的脏器损伤严重,严重者心脑血管栓塞而猝死,并且发病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1]。

该文,于2012 年5 月—2016 年5 月选取世居迪庆州香格里拉(海拔3 300 m)105 例患者为例展开研究,高海拔导致的高血红蛋白血症对全身多器官的明显影响,增加患者围手术期风险。

因此,提高手术期安全,改善长期转归,成为当前最大的社会需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所有受试者均予以告知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便选取在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05 例,年龄25~45岁,体重48~85 kg,ASA 分级Ⅰ~Ⅱ级。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显著异常,如心、肺、肝、肾、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脂血症,电解质紊乱,神经精神疾病,特殊用药史(如服用抗凝药);术中因失血输注胶体和/或输血患者;改变手术方式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专业知识】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专业知识】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红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低氧环境失习服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

它是慢性高原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绝大多数人发生在海拔3200m以上地区,但也有少数对低氧易感者可发生在低于海拔3200m地区。

与同海拔高度的健康人相比,高红症病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显著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并伴有多血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根本原因。

在高原长期大量吸烟将会阻碍氧的传递,减少组织摄氧量,加重低氧血症,从而导致高红症的发生。

高原地区肥胖、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等也易诱发红细胞增生过度。

二、发病机制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根本原因,它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引起红细胞增多,虽提出了不少的理论和假设,较集中的看法是:1.呼吸驱动减弱以往的研究提示,高原世居者和久居者,对低氧通气反应(HVR)降低,被认为是人体对高原环境最佳适应(习服)的表现。

通气反应的钝化与居住高原的时间长短有关。

Weil等发现,当平原人生活在高原25~30年后,他们的HVR近似于高原世居者,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

然而,有少数平原人到达高原生活几个月至几年之后,HVR呈现减弱,并出现红细胞增生过度,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

Cruz发现在同一海拔高度,高红症的PaCO2显著高于非高红症者,分别为38.1mmHg和32.5mmHg(P小于0.01);学者在4300m地区研究了21例高红症的血气及肺功能,发现病人的静息肺通气量约为健康人的70%~80%,潮气量为60%~75%,并有轻度小气道阻塞;血气分析病人的pH低于正常人,而PaCO2增高,提示高红症有肺泡通气不足的表现。

Severinghaus提出,在肺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造成肺泡低通气的原因,可能与呼吸驱动减弱有关,即周围或(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反应减弱。

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后血液指标的变化

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后血液指标的变化

基金项目:军队保健专项(18BJZ39)作者简介:王健,硕士,医师。

作者单位:1.100089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京西医疗区为公桥门诊部保健科;2.073000定州,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医院门诊部通讯作者:耿瑞慧,E-mail :grh_2342@126.com 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后血液指标的变化王健1,刘辉1,李成1,耿瑞慧2,刘正1【摘要】目的分析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高原疾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驻地海拔1500m 的某部官兵183名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官兵分别于进驻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30d (海拔3600m )进行静脉采血。

进行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B )、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间接胆红素(IBIL )、肌酐(UA )指标的检测,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剔除未能按时采集静脉血者3例,最终180例完成研究。

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30d后,血液检查中RBC [(6.06ʃ0.17)ˑ1012/L ]、HGB [(179.86ʃ2.23)g /L ]、CK [(289.16ʃ22.15)U /L ]、CK-MB [(19.23ʃ0.92)U /L ]、AST [(27.00ʃ1.12)U /L ]、ALT [(26.93ʃ1.52)U /L ]、LDH [(229.90ʃ5.57)U /L ]指标相较于进驻高原前RBC [(5.74ʃ0.09)ˑ1012/L ]、HGB [(169.06ʃ1.98)g /L ]、CK [(172.00ʃ24.11)]U /L 、CK-MB [(14.00ʃ0.88)U /L ]、AST [(21.23ʃ1.01)U /L ]、ALT [(20.93ʃ1.67)U /L ]、LDH [(168.40ʃ6.12)U /L ]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PPT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PPT

吸氧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吸氧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饮食护理: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定期监测血气分析、 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和管理,提 高护理质量和服 务水平
引入先进技术: 积极引入先进的 医疗技术和设备, 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舒适度
患者病情及 护理措施
护理查房效 果评估
团队协作与 沟通
未来改进方 向与计划
完善护理查房流 程,提高护理质 量
加强医护人员培 训,提高专业技 能
推广高原红细胞 增多症护理经验 ,为更多患者提 供优质服务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患 者 病 情 介 绍 03 护 理 评 估 04 护 理 措 施 05 护 理 效 果 评 价 06 护 理 建 议 与 改 进 措 施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发病时间、地点、原因等 临床表现、诊断结果等 家族史、过敏史等
患者主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的症状和体征
评估目的:了解 患者心理状况, 为制定护理措施 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患者 情绪、认知、行 为等方面
评估方法:观察、 交流、量表等
注意事项:尊重 患者隐私,关注 患者感受,避免 过度干预

评估目的: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情况及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问题
评估内容:询问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频率等,以及是否存在特殊饮食 要求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_苏晓灵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_苏晓灵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810007) 苏晓灵 周白丽 王 嵘▲ 常 荣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比较两个不同高海拔地区21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的患者较海拔2260m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偏低,P<0.05;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患者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海拔2260m,P<0.05。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均P>0.05,无相关性。

结论:①随着海拔增高低氧越严重,血液黏度也相应增高;②尽管随着海拔增高居民饮食结构中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比例加大,但血脂较海拔较低组反而下降。

提示随着海拔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血脂的分解及转运加强,推断可能是高原人对低氧的一种持续适应机制。

关键词 血脂 血液流变学 高脂血症 高原 中图分类号 R543 R339.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中高热量成分增加,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含胆固醇、脂肪较多,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血液黏度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但对高海拔地区研究报道极少,尤其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为此我们对高原不同海拔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年龄在(30~50)岁,平均年龄(41.01±5.41)岁,未服用或停用调脂药1月以上且未服用影响血脂和血小板活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体检未发现其它疾病的世居高原或在高原居住20年以上分别来自西宁(海拔2260m)、玉树结古镇(海拔3681m)、果洛大武镇(海拔3719m)等地区的高脂血症患者215例,其中男118例,女97例,玉树州、果洛州共85例,西宁地区130例。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麻醉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麻醉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麻醉【导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为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临床类型,是指人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过度增生。

此病多见于高原移居人群,男性,绝大多数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

临床表现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增高,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

红细胞增生过度、血黏度增高及缺氧性损害,加重了全身的缺氧,形成因果交替的循环,可引起出血、血栓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等各种并发症。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5岁,60kg,因“大便带血1年,性状改变3月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1年前出现大便带血,黏附于粪便表面,鲜红色,无黑便,未与粪便混合,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变细,次数变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有黏液,无脓血便,轻时1~2次/日,重时3~4次/日,无腹痛、消瘦、低热盗汗等。

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来我院。

既往有“慢支,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2年,冬季易发作,未予特殊治疗。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弹性差,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式呼吸存在,腹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静脉未见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约5次/分,脊柱及四肢功能正常,四肢末端发绀,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12×109/L;RBC 6.61×1012/L;Hct 56%;Hgb 232.0g/L;PLT149×109/L。

凝血功能:PT 20.8s APTT 79.8s TT 19.8s RT 164.56s。

腹部超声:肝脏、胆囊、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轻度脂肪肝,右肾囊肿,前列腺增生。

CT:①下段直肠管腔内边界欠清晰类圆形等密度影均匀强化,与邻近直肠黏膜及肌层分界欠清晰,请结合内镜检查。

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舌象特征分析

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舌象特征分析

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舌象特征分析发布时间:2022-12-30T07:30:27.05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0期作者: 1王娟娟 1何鑫 2张莹英 1张婷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舌象特征1王娟娟 1何鑫 2张莹英 1张婷通讯作者1.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青海西宁 8100012.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舌象特征。

方法高红组选择未做相关治疗的HAPC患者30例,普高组选择HB介于正常值和HAPC患者HB诊断标准之间的健康体检者31例,健康组选择HB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3例。

按照中医传统的望诊方法观察舌象,用专用智能手机拍摄,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红组患者青紫舌发生率最高,瘦薄舌、点刺舌次之,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高红组患者舌苔以燥苔、白腻苔、黄腻苔为主,前两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普高组青紫舌、点刺舌、瘦薄舌、燥苔的发生率也较高,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高红组患者舌象意义与HAPC病机相合,反映了其以气虚血瘀证为主要的证候类型,尤其凸显了青紫舌对此病的临床诊疗意义。

普高组舌象特征对HAPC 的预防调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舌象;青紫舌;未病先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高原地区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其它慢性高原病的诱因,该病具有早期症状隐匿、发病缓慢的特点[1]。

HAPC的并发症较多,常累及呼吸、循环、神经、泌尿、消化、等多个系统,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

其引起的重要脏器栓塞如肺动脉栓塞、冠心病以及脑梗塞是本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故辅助尽早筛查诊断尤为重要。

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明显,能较为客观的反映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盛衰及病势的进退,是临床上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高原环境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高原环境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下降 , 因此认为 , 高原环境中血小板 的生成与 T P O无关。
Hale Waihona Puke 从 医学 角度 讲 ,高 原系 指海 拔 3 0 0 0 m 以上 的 高地 , 而5 0 0 0 m 以上 为特 高 海拔 高原 。众 所周 知 , 低 氧 是 高原
T P O m R N A水 平 在 暴露 于 低 压缺 氧 环 境 后 的 O . 5 ~ 3 d减
少 ,但在第 5 d或 7 d恢复正 常 。血小板 数 目和 T P O
l 高原 环境 与促血 小板 生成 素变化 促 血小 板 生 成 素 ( T P O ) 对 巨核 细 胞 发育 具 有 重要 作
和探索有助于理解 高原环境是如何影 响血小板的改变。
L e b e d e v a 等【 1 4 研 究 发现 , 急性和慢 性缺 氧 对 巨核细 胞生 成
m R N A水 平 的变化并 不 同 步 ,从 而认 为 T P O不是 造 成低 压低 氧诱导 的血小板 减少 症 的原 因。上 述研究 结果 提示 ,
在海 拔 3 0 0 0 m以 下 的环境 中 . T P O似乎 参 与 了血 小 板改
环境中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诱发因素[ 1 】 。然而 。 作为一种 极端的生存环境 ,高原环境除了会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导
义。虽然大多数研究认为高原环境缺氧是引起血小板减 少症的原因[ 8 1 , 然而 目 前关于血小板数 目在高原环境 中变
化并 无统 一 定论 I 9 l , 血 小板 增加 、 不变 、 减少 均 有报 道 。本 综述 旨在提 供一 个 全 面系统 的分析 总结 ,以期 对 临床 工 作 及后续 研究 提供 参考 。

1 1 4 6・

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血粘度发生的相关分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血粘度发生的相关分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血粘度发生的相关分析【摘要】目的调查高原环境下红细胞增多和血液粘度间的关系。

方法对进入高原不同时间人群793名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

结果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度随着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

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血液粘度随着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藏族人群由于长期的高原适应过程具有抑制红细胞过度增长的能力。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血粘度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cythemia and blood viscosity at high altitude. MethodsHaemorheologic detection was made to 793 people of different length of staying at high altitude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Hematocrit and blood viscosity kept rising with time going of high altitude staying. ConclusionsIn hypoxia environment at high altitude, blood viscosity keeps rising with time going of high altitude staying while Tibetan people have theability to inhibit over-increase of erythrocyte due to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high altitude.KEYWORDShigh altitudepolycythemiablood viscosity高原红细胞增多是高原地区一种特殊的生理改变,随着海拔的增高,发病率也在增加,严重者发展成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高原移居者,少数世居者亦可罹患。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选择6例,所有患者均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和理疗仪器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

结果:治疗效果对比,6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4例、1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83.33%。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气短心悸、疲乏、紫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理疗仪器治疗方案,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非药物疗法;理疗仪器;针对性护理;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出现于海拔2500m以上地区,患者会出现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一种慢性高原病,其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

目前,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较多,且停药后会反复出现,远期疗效较差[2]。

近年来,中医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配合中医药,可以辅助提升疗效。

本文探究了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选择6例作为研究对象。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35岁,平均(27.33±4.28)岁,病程0.1-3.0年,平均(1.81±0.35)年。

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符合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同时将药物过敏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者、胃部疾病者、严重慢性疾病者排除。

1.2 方法两组患者明确病情之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疗养计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李亚娟;王医术【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9【总页数】2页(P1584-1585)【作者】李亚娟;王医术【作者单位】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简称“真红” ,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发病率为0.4-1.6/10万人[2],目前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3]。

本研究根据2008年WHO的诊疗标准,对我院2008-2016年间确诊为PV 的66例患者进行检验分析,为探索PV合并凝血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6年间我院初诊PV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6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4]。

包括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8.49岁。

其中,11例伴有肢体偏瘫,33例伴有高血压,15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

首次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150-258)g/L,红细胞计数(3.3-8.82)×1012/L,血小板(36-923)×109/L。

融合基因BCR-ABL阴性,1例患者JAK2/V617F阴性,其余为阳性。

66例患者均已排除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继发红细胞增多症。

确诊后多应用羟基脲、干扰素、静脉放血治疗,2例口服JAK2靶向药物,初诊时曾有24名患者辅以红细胞单采术降细胞治疗。

1.2 方法 59例入院即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及血常规正常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86例的血常规结果分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86例的血常规结果分析

在 正 常 范 围 ;MC HC较 健 康 对 照 组 明显 增 高 , 0 0 , 其 P< . 1 且
均 值 高 出正 常范 围 , 表 2 见 。
表 1
HA C组 与 健 康 对 照 组 血 常 规 指 标 比较 ( s P ± )

P%0 0 , : . 5 一 P<O 0 , . 1 与对 照 组 比较 。 论
例 HAP 患者 及 2 0例 健 康 对 照 组 的血 标 本 进 行 血 常规 检 测 , 进 行 统 计 学分 析 。 结 果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C 0 并 HAP 组 血 小 板 计 数 C
( T) 少 , PL 减 白细 胞 ( B 增加 ( W C) P< 0 0 、 . 5 ; 细胞 比容 ( . l0 0 )红 HCT) PI 数 间 相 关 系数 为 一 0 2 1 P< 0 0 ) 平 均 红 细 胞 体 与 T . 7( .5 ; 积( MCV) 小 , 均 红 细胞 血 红 蛋 白 浓度 ( 减 平 MCHC) 高 ( 增 P< 0 0 )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含 量 ( .1, MCH) 加 ( 增 P< 0 0 ) 结 论 .5 。
DOI i . 9 9 j is . 6 34 3 . 0 1 1 . 5 :0 3 6 /.sn 1 7 1 0 2 l . 6 0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 4 3 ( 01 ) 6 l 9 一 2 1 7 - 1 0 2 1 1 一 8 2O
高 原 红 细胞 增 多 症 (i ltd o cte a HAP ) 慢 hg a i e l yhmi h tu p y , C是 性 高原 病 的一 种 常见 临 床 类 型 , 由于 人 体 长 期 暴 露 在 高 原 低 氧 环 境下 , 慢性 低 氧 所 引 起 的 红 细 胞 ( B ) 生 过 度 , 红 蛋 白 RC增 血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定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于高原缺氧环境引起的血液红细胞增 多的疾病。 发病机制:高原缺氧环境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增加, 从而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悸等。
治疗:包括吸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头痛、 头晕、呼吸困难、 心悸等
MRI检查:观察肺部、心脏、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对 软组织病变更敏感
超声检查:观察心脏、肝脏、肾脏等部位的病变情况,无 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
核素扫描:观察肺部、心脏、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对 肿瘤等病变更敏感
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病变情况,如肺动脉高压等
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心电图检查:观察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 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肺水肿等并发症
高添加原副红标细题 胞增多症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护理人员
PART Three
诊断方法
PART Five
预防措施
PART Two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概述
PART Four
治疗方法
PART Six
注意事项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部位,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微创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 凝血药物、降压药 物等
手术治疗:进行血 管重建、心脏手术 等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曾东风综述孔佩艳1审校(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7)摘要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发病机制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并研究了近20年国内外文献及专著,基于相关文献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HAPC是一类因机体对缺氧环境适应失代偿而导致的红细胞异常增生的慢性高原病,其发病机理与缺氧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亦与群体先天的易感基因存在联系。

HAPC的治疗重点是针对EPO的升高和红细胞增殖应用相应的药物,同时,支持治疗、改善其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以及中成药物治疗十分重要。

结论:HAPC 的发病与机体对缺氧环境适应失代偿及其导致的内环境、神经内分泌因子紊乱密切相关;针对HAPC的治疗,立足于现有的对症支持、降低红细胞、改善缺氧等基础之上,一些新的药物如植物类激素、EPO靶向治疗是未来HAPC治疗的重要方向。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高原病。

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升高(通常大于3000米),机体在高原慢性缺氧情况下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如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的增高,这是机体对高海拔缺氧的一种自然代偿保护措施。

但当这种自适应的形成突破机体耐受限度时,通常称之为高原适应的衰退,即形成了高原病,其对机体的重要脏器如心脏、肝脾、肺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3]。

随着我国对高原地区的逐步开发和移居高原人口的日益增多,慢性高原病由尤其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已成为高原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一、HAPC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诱发因素HAPC是高海拔低气压低氧环境下最常见的慢性高原病,高原低氧是导致HAPC的基本原因。

目前已经阐明的HAPC相关发病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严重低氧血症的失代偿机体在高原慢性缺氧情况下的适应性生理改变维持了机体正常的血氧供给,但随着海拔1通讯作者:孔佩艳 E-mail:********************.cn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I85B02的逐渐上升以及机体低氧耐受能力的衰退,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无法维持在正常水平。

高原患者不同血红蛋白浓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高原患者不同血红蛋白浓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存在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
过程。 随着红细胞数量的显著增多,血液黏滞度升高,红细
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呈明显的高凝状态 [2-6] 。 临床实践中
发现,HAPC 患者往往伴有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明显的出血
倾向,原因可能是全血黏度增加,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使凝血
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同时,继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等
(kg)
64 1±13 1
(ml)
830 5±110 4
与 C 组比较,A 组、B 组 APTT、TT、K 值明显缩短,Plt 明
显增多,Angle 角、CI 明显增大,MA 值明显增大( P < 0 0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表 2) 。
· 1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0 年 12 月第 36 卷第 12 期 J Clin Anesthesiol,December 2020,Vol.36,No.12
中 HAPC 根据 2004 年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
DOI:10.12089 / jca.2020.12.017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项目(2016-ZJ-798)
作者单位:810000 西宁市,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王云,Email: 1104899329@ qq.com
4 0(3 0 ~ 7 0)
3 2(2 0 ~ 6 9)
69 2(65 0 ~ 72 4) a
66 3(63 2 ~ 70 3) a
50 3(31 7 ~ 63 4)
2 0(0 5 ~ 3 0) a
1 6(0 1 ~ 2 8) a
-2 4( -6 5 ~ 1 03)
157 3(116 3 ~ 194 2) a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红症)(highaltitudepolycythemia)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对低氧环境不耐受引起的过度红细胞增生。

它是慢性高原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绝大多数患者生活在海拔3200m以上地区,但也有少数对低氧易感者可发生在低于海拔3200m该地区。

与高海拔健康人群相比,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显著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伴有多血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变化为器官和组织充血、血瘀和缺氧损伤。

高红症的原因是组织缺氧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多,慢性低压缺氧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长期在高原吸烟会阻碍氧气的传递,减少组织的氧气摄入量,加重低氧血症,导致高红症的发生。

高原肥胖和夜间睡眠呼吸紊乱也容易导致红细胞增生过多。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为慢性,发病时间不明确,一般发生在移居高原一年,或原急性高原病延迟。

高红症是由血液粘度增加和血流缓慢引起的全身器官缺氧损伤。

由于器官损伤程度不同,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变化非常复杂。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绀、头痛、头晕、呼吸急促、疲劳和记忆丧失。

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血液学的变化引起的组织缺氧程度有关,脱离低氧环境返回平原后,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恢复正常,症状也逐渐消失,但再返高原时又可复发。

发绀是本病的主要征象,约95%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发绀。

口唇、面颊部、耳廓边缘及指(趾)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呈紫红色条纹,形成了本症特有的面容,即"高原多血面容"。

眼结合膜高度充血,舌质紫色舌苔厚而干裂,舌咽粘膜呈黑色或紫色。

17.7%患者有杵状指,12.8%指甲凹陷,部分患者有面部和下肢水肿,肝脾可肿胀,心律一般规律,少数人心动过慢,或伴有窦性心律失常。

20%可以闻到心尖区和肺动脉瓣区的病例Ⅰ-Ⅰ肺动脉第一级杂音Ⅰ音亢进或分裂,血压可高可低,脉压差较小。

大多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并有头痛、头晕、呼吸急促、疲劳、睡眠障碍、发绀和眼结合膜充血。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及时输注血浆对其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方法88例大量输血患者,根据输血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

对照组单纯输注悬浮红细胞,研究组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手工分冰冻血浆,观察并比较两组凝血四項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1 d,两组患者PT、APTT、TT和FIB与本组输血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研究组APTT(44.68±4.95)s、PT(15.48±2.26)s、FIB(4.11±0.53)g/L、TT(18.22±3.29)s与对照组的(51.29±5.37)s、(19.76±3.15)s、(3.08±0.42)g/L、(24.76±4.97)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3、5 d,两组患者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两组患者PT、APTT、TT和FIB与本组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量输血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应严密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并及时输注适量血浆,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输血效果,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大量输血;悬浮红细胞;凝血四项;血浆输注;影响大量输血是挽救大出血患者的重要方式,一次性输血量达到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0~1.5倍以上或输血速度>1.5 ml/(kg·min),即为大量输血[1]。

随着近年来大手术、大出血患者的增加,使得患者大量输血的几率也明显升高,大量输血虽然可以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引发抗凝血功能障碍、酸碱平衡失调、低钙血症以及微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的感染和病死风险[2]。

凝血检验校准简化公式在红细胞增多人群中的应用

凝血检验校准简化公式在红细胞增多人群中的应用

凝血检验校准简化公式在红细胞增多人群中的应用张翔;赵玲莉;郎颖;金丽艳;南炳英【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 simplified method of coagulation test for the individuals with erythrocytosis. Methods The antico-agulants, blood volume and fixed blood collecting volume were adjusted by the formula: anticoagulants (mL)=(100-HCT×100)× blood (mL)×0.001 85. A total of 124 blood samples for coagulation testing in which the calcium ( Ca2+) interval was designated and hematocrit (HCT) was more than 55% were tested with calibrated anticoagulants, adjusted blood volume and fixed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anticoagulant(mL)/0.055 5]. The results of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 (INR)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samples from 3 groups after adjustment were also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of HCT with unadjusted PT and APTT were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Results The unadjusted results of PT, INR and APT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ant icoagulants adjustment (27.52±16.37 vs 12.49± 1.35, 2.31±1.47 vs0.99±0.11 and 50.09±13.32 vs 33.37±5.05)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red comparison (P<0.05).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for PT, INR and APTT after adjustment within the 3 groups ( PT: 12.49±1.35 vs 12.84±1.54 vs12.82±1.76, INR:0.99±0.11 vs 1.02±0.13 vs 1.02±0.15, APTT: 33.37±5.05 vs 33.49±5.09 vs 32.83±5.06) (P>0.05). HCT values of the patients were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nadjusted PT (r=0.461, P<0.05) and APTT (r=0.571, P<0.05). Conclusion The coagulation test of the individuals with erythrocytosis may use to adjust the blood volume and the fixed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provided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reference interval.%目的探讨适用于红细胞增多人群凝血检验的简化办法.方法通过"抗凝剂( mL)=( 100-HCT×100)×血液( mL)× 0.001 85"公式校准抗凝剂、血液量和采用固定采血量,分别用校准抗凝剂、血液量和固定采血量[抗凝剂量( mL)/0.055 5]校准124例控制钙离子(Ca2+)在参考区间及红细胞比容(HCT)>55%的凝血检验标本,比较校准前后和校准后3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同时观察患者HCT与未校准PT、APTT的关系.结果校准前PT(s)、INR和APTT(s)结果高于校准抗凝剂后(27.52±16.37 vs12.49±1.35,2.31±1.47 vs 0.99±0.11,50.09±13.32 vs 33.37±5.05),经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后3组PT(s)(12.49±1.35、12.84±1.54、12.82±1.76)、INR(0.99 ±0.11、1.02±0.13、1.02±0.15)、APTT(33.37±5.05、33.49±5.09、32.83±5.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T与未校准PT(r=0.461,P<0.05)、APTT(r=0.571,P<0.05)呈正相关.结论当血清Ca2+在参考区间时,红细胞增多人群凝血检验可以校准血液量和采用固定采血量.【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3页(P401-403)【关键词】红细胞增多;凝血检验;校准公式;红细胞比容;钙离子【作者】张翔;赵玲莉;郎颖;金丽艳;南炳英【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宁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宁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西宁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宁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受缺氧等因素影响,健康人群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群 作 为 高原 对 照 组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结 果 HAP C患者 F b g 、 A P T T、 T T水平均 高于高原对照组( P <0 . 0 5 ) , P T水 平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动 态观 察 表 明 , 综 合 治疗 可 促 进 HA P C 患 者 凝 血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 结 论 HAP c 患 者 出 血 与 凝 血 两 个 过
程十分复 杂, 既 包含 生理 性 的 适 应 过 程 , 同 时也 包含 着 从 生 理 适 应 到 病 理 改 变 的 演 变 过 程 。
关键词 : 高原 红 细 胞 增 多 症 ; 凝血功 能; 凝 血 指 标
D OI : l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3 4 1 3 O . 2 O 1 5 . 1 0 . 0 2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l 1 6 7 3 4 l 3 0( 2 0 l 5 ) 1 0 l 3 8 5 0 2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5年 5月第 3 6卷第 1 O期
I n t J L a b Me d , Ma y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0


著 ・
高 原 红 细 胞 增 多 症 患 者 凝 血 指 标 的 变 化 观 察
石 泉贵 , 冯 东方 , 陈芳芳 , 石 华英 , 童 静 , 肖 静, 黄淮 霖
( 西藏 军 区总 医院检 验科 , 西藏拉 萨 8 5 0 0 0 7 )
摘 要 : 目的 了解 高原 红 细胞 增 多症 ( HAP C ) 患 者 凝 血 功 能 的 损 伤 状 况 。 方 法 选择 高 HAP C患者 6 9 例 , 检 测 空 腹 血 浆 标 本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酶 时 间 ( AP TT ) 、 凝血酶原 时间( P T) 、 凝血酶 时间( TT) 、 纤 维蛋 白 原 ( F b g ) 水 平 。 以 生 活 在 同海 拔 地 的 健 康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La b o r a t o r y,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Ti b e t Mi l i t a r y Re g i o n, L h a s a, Ti b e t 8 5 0 0 0 7, Ch i n a )
t e c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6 9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APC a n d 6 0 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c o n t r o l s ) . Re s u l t s Fb g , APTT a n d TT l e v e l s i n p a —
t i e nt s wi t h H APC we r e hi g he r t ha n c ont r ol s( P< O. 05), w hi l e t he d i f f e r e nc e o f PT wa s n ot s i g ni f i c a n t( P> O .05 ) .Dy na mi c o bs e r — v a t i o n i ndi c a t e d t ha t c o mp r e h e ns i ve t he r a py c ou l d t he s e r e c ov e r c oa gu l a t i o n f u nc t i on .Co nc l us i o n He m or r ha ge a n d c o a gul a t i on
Ab s t r a c t : 0b j e e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c h a n g e s o f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i g h a l t i t u d e p o l y c y t h e mi a( HAP C) . Me t h -
pr oc e s s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H A PC c o ul d b e v er y c o m pl i c a t e d, i nc l ud i n g p hys i ol ogi c a l a da p t a t i o n a nd t h e pr oc e s s of p hys i ol ogy e vo l v i n g i n t o p at h ol ogy . Ke y wo r ds : hi g h a l t i t u de p ol yc y t he mi a; c oa gu l a t i on f u nc t i o n; c oa g ul a t i o n i n i a l t hr o m bo pl as t i n t i me( A PT T ), pr ot hr om b i n t i me( PT)。 t hr om b i n t i me( T T) an d f i br i n og e n( Fb g) w e r e d e
Cha ng e of c o ag u l at i o n f u nc t i o n i n pa t i e nt s wi t h hi g h a l t i t u de po l y c yt h e mi a
S h i Qu a n g u i , Fe n g Do n g f a n g, Ch e n Fa n g fa n g, S h i h u a y i n g, To n g J i n g, Xi a o J i n g, Hu a n g Hu a i l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