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为推进本市物联网应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及物联网应用现状

(一)本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技术融合度高、产业链条长、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具体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感、传、知、用”)。

目前,本市物联网发展技术资源优势明显,源头创新基础较好,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在智能交通、公共安防、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但从总体看,本市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自主创新产品少、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产业规模尚待提高。

(二)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从2005年4月市应急委成立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首都平安”为目标,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技术系统在支撑应急管理各项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搭建起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龙头,16个区县、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平台为支撑,应急移动指挥平台为辅助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大型活动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逐步增多,而本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城市运行监测信息获取、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监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的技术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力度和技术支撑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的智能分析、辅助决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要着眼于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着手于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本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加强系统的实时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有效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智能研判以及突发事件现场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物联网技术更广泛应用。

二、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紧扣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应用需求,以示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模式,加大信息资源统筹和整合力度,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能力,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市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重视标准制定与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物联网应用建设工作。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结合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选择基础较好、需求迫切、技术成熟的领域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在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到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其他方面。

3.资源共享,管理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各级、各类资源的整合,强化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等基础设施的应用,完善共享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支撑应急联动。

4.应用引领,带动产业。充分发挥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物联网相关企业集聚等优势,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以科研支撑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三)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在“十二五”初期,通过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建立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的能力,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产权的创造,创新应用服务模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期,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四)总体框架与技术架构。

1.总体框架。

根据本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现状,结合数据实时获取、预测预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辅助决策等需求,提出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1+1+N”的总体框架(见图1),即:一个市应急指挥平台、一个市物联网应用

支撑平台、多个由部门和区县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规范全市物联网应用建设,实现城市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市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接入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展示,为市领导全面掌控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情况提供服务,为开展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是市应急指挥平台获取各单位物联网信息的总渠道,也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实现各类物联网信息的规范接入、有效整合,支撑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各部门、各区县建设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时获取物联网管理对象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2.技术架构。

结合物联网“感、传、知、用”的应用特征,提出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架构(见图2),即:以标准规范与运行管理、信息安全与容灾备份为保障,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确保各单位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一盘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