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合集下载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

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正文:

----------------------------------------------------------------------------------------------------------------------------------------------------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安全监管局于2012年5月31日印发了《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京安监发[2012]31号)。目前安全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为又好又快完成项目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开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是推动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提升我市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改变企业危险源管理分散、以手动方式为主的现状,增强危险源监控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企业危险源状态监控、报警处理、应急处置等的闭环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物联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各示范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以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控制、预警、处置,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本质安全为着力点,切实将物联建设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件大事,亲自组织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具体抓项目建设。在全力做好企业自身物联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区安全监管部门的配合,认真做好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

市政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基础

设施安全管理

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公用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也日益增长。面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应对,进行应急处置,对于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编写市政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旨在规范应急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本应急预案的范围包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水供排水设施、电力供应设施、天然气供应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

为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该团队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医疗机构等。团队成员应具备应急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全面了解市政公用设施的特点和运行情况,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工作。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源和影响范围。同时,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可能引发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能

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实施组织协调和信息传递。首先,要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划分和应急响应部门的职责。其次,要建立信息收集和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和传递重要信息。最后,要制定应急资源调度和人员组织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单位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中负责有序。

2.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存在潜在危险的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3. 强化设备维护和维修: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维修制度,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4. 加强监控和警报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建立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建立基础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

6.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7. 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与合

作机制,加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形成全面、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网络。

8.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基础设施安全的认知度和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意义、构建原则以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一、意义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城市居民身体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城市公共安全不仅仅指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运行稳定。如今,城市发展迅速,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化。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时,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协同合作,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只有形成一个相互配合、高效运作的系统,才能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效果。

2.预防为主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把预防作为首要任务来进行。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建筑物,加强事前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科技支撑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比如,利用智能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和预测突发事件,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应急响应方案,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进行任务执行等。科技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城市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体系

城市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体系

城市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城市安全不仅仅关系

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城市

安全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安全规划的重要性与目标

城市安全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安全的城市能够提供居民和

访客一个安心、安全的生活环境。城市安全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预防与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减少

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

2.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预警系统、组织健全

的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常态化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

3. 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安全:保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如交通运输、水、电、气等,确保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正常运行。

4.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通过加强社区治理和社区警务,构建起居民

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的机制,使每个人都能为社区安全贡献力量。

二、城市安全规划的要素与原则

城市安全规划的要素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急预案

制定和社区治理等。同时,城市安全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性原则:城市安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包括自

然灾害、人为事故、环境风险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规

划体系。

2. 预防优先原则:城市安全规划应注重预防,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

布局,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

3. 整体性原则:城市安全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形成一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应急

事件。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体系不断完善,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

保证。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需要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社

会资源,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装备,以提高城

市的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

1.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法律法规

要构建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市公共安全的基

本要求和标准,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同时,加强法律

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

科技手段,构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报警、

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交通、水源等重点领域的

全天候监测和预警,提高城市的防范和预警能力。

3.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还需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要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应急事件。

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形成早期预警、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与应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与应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与应急管理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运营风险和应急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和应急管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

2.1 设备故障与损坏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故障与损坏是其运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列车故障、信号故障和电源故障等都可能导致轨道交通运营中断或延误。

2.2 安全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是运营风险的严重威胁。列车相撞、脱轨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车站排队和拥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排队和拥堵是常见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交通混乱。

2.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风

险因素。这些灾害可能导致线路受损、列车运行受阻,甚至造成设备

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

3.1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和危机。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监测手段,预测和评估运营风险,及

早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3.2 安全培训和演练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的能

力和水平。确保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

置突发事件。

3.3 设备维护和更新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新,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损

坏的风险。

3.4 应急演练与演习

定期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演练与演习,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城市安全与应

急管理工作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他们需要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

财产安全,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发生。本文将从城市安全管理、

应急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等方面进行论述。

城市安全管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

的安全管理包括对建设项目和房屋的安全评估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

设计、施工和使用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把

关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在选址、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符合

安全要求,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他们还需要对城

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

使用,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安全。

应急管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城市面

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风险,如地震、火灾、暴雨等,而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以应对这

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危

机和灾害的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确保应

急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在灾后恢复和重建阶段,他们还需要参与灾

情评估和相关工作,为受灾居民提供安全的住房和城市环境。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人员,他们具有以下主要职责:首先,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安全与应急

管理工作。他们需与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

共同参与城市安全隐患和应急管理工作。其次,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九节 关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方面现状、技术及趋势

第九节 关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方面现状、技术及趋势

第九节关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方面现状、技术及趋势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世界性的城市化趋势也愈加明显。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2.5%,而1975年上升到39%,目前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上升到2000年的36.1%。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首次把公共安全列为重点领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上重要的和长远事务。

一、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类型

2006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在城市公共安全中,将直接作用于城市的灾害事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如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暴雨洪涝与水荒等;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人类管理不善或疏忽、错误造成的,如火灾与爆炸、城市工业与高新技术致灾、公害致灾、城市生命保障线事故、交通事故等,以及人类的故意行为,如战争、恐怖袭击等造成的灾害。

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城市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应对和处置各类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而应急管理则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城市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城市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演练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训练,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等。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共同维护城市的安全稳定。

应急管理包括灾害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两个方面。灾害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的预防、减灾和救援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应急救援力量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要是指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包括事故、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

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只有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和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与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与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与应急预案管

理研究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对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高效便捷的特性相伴随的是安全风险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应急预案管理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并确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殊性,其运营安全和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问题和现有的应急预案管理措施,旨在提出改进方案并最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一、运营安全问题分析

1.1 设备故障与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延误、行车事故等运营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建立有效的设备维护机制和技术监控系统至关重要。

1.2 人员操作失误

人为因素是运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失误可能导致

设备故障、信号系统失灵以及乘客安全受到威胁。培训和监管程序的

完善可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1.3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自然灾害、安全威胁、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

的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的制定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事件

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1 现有应急预案的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现有应急预案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

进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定期演练等。

2.2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点和安全风险,应急预案需要不断

77个公共安全领域明细

77个公共安全领域明细

77个公共安全领域明细

公共安全是指国家、地区或社区在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保

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制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了以下77个明细:

1.公路安全: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等措施,以

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

2.市政设施安全:包括市政照明、水利、供水、供电、供热、天

然气等设施的安全。

3.防火安全: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扑灭等措施,以保障公共场所

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社会治安:包括执法、警察、防暴、安保等措施,以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

5.教育安全:包括学校安全、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等措施,以

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教育环境的安全。

6.突发事件应急:包括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应急措施和救援工作。

7.网络安全: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网络运行的稳定。

8.人口安全:包括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新生儿登记、流动人口管理等措施,以维护人口的合法权益。

9.电力设备安全:包括电力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10.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监管,以保障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11.旅游安全:包括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安全监管和服务,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12.农村安全:包括农村地区的公共秩序维护,农村财产安全和农村居民的人身安全。

13.建筑物安全:包括建筑施工、建筑物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14.消防安全: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扑灭等措施,以保障公共场所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5.铁路安全:包括铁路交通的安全管理、铁路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城市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

容分几个部分:

第一、城市公共安全典型案例的启示;

第二、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框架;

第三、建议城市领导者关注的几件实事;

第四、城市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的举例

一、城市公共安全典型案例的启示

从国外的一些案例来看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一)1995年日本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

大阪、神户等城市遭受了重大损失,死亡人数达到6433人,受伤43782人,造成的总的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住宅被毁了将近64万处,非住宅有4万多栋,文教设施、道路、桥梁、水道、天然气、供电和通讯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何把它恢复呢?日本的国力还是很强大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线系统的恢复仍然经历了并不短的时间,像阪神高速公路的全面恢复经历了一年零八个月,新干线的开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电力用了两周、天然气用了13周、水用了10周,通讯用了一周。这场地震以后,留给人们的一些启发:

第一,在城市的建设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不够合理,管理不严,存在着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第二,紧急对策的反应比较迟缓,因为在地震发生五个小时之后,日本首相官邸发表的灾情预测仅为死亡300人左右,而实际的死亡人数是6400多人,按照一个死亡300人左右的一场地震灾害来实施应对措施,显然对于死亡6000多人的地震来讲应对是比较迟缓,而且应对的力度远远不够;第三,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包括了地震分析预报不足,观测监视网络不健全,震害预测能力比较薄弱等等。

阪神大地震之后,由于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应,日本政府作出了比较快的改进,而且力度是相当大的,无论是在建设覆盖日本全部国土的地震监测网还是建立它的早期预警系统,还有建立它的研究体系等等,都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就现在来看,防地震和地震应对方面,日本是走在国际的前列。

应急技术与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应急技术与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应急技术与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

的挑战。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急技术与管理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应急技术与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挑战,并

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一、应急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增加城市安全性

应急技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城市的

安全性。应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突发事件,避免事态的扩大化。例如,应急技术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监测城市各个角落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提升城市灾害应对能力

城市发展中,灾害难以避免。应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应对灾

害的能力。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应急技术可以迅速统计灾情,调度

救援资源,实现救援行动的精确化和高效化,提高救援效果。

3. 优化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的高效运行对于其发展尤为重要。应急技术通过提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可以优化城市运行效率。例如,应急技术可以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疏导交通堵塞,使城市交通更

加顺畅高效。

二、应急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提高城市风险管控能力

城市发展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急管理可以提高城市

的风险管控能力,从而减少潜在的损失。通过应急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可以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推动其有效实施。

2. 加强城市危机管理

城市危机是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急管理可以加强城

市危机管理,提前做好危机预防与应对工作,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消防安全与应急

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保障管廊的

正常运行以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是其中非常关

键的内容。本文将从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角度,探讨城市综合管廊

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与措施。

一、综合管廊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 建设与设计阶段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因素,确保管廊的消防安全功能得到满足。具体要求如下:

- 确保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布局合理,在遇到火灾时能够迅速发现、

报警和扑灭火灾。

- 确保防火分区的划定准确,根据不同的管廊功能与风险等级进行

合理划分,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 确保消防通道的设置通畅,保证消防车辆能够快速到达火灾现场,并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

- 确保安全疏散措施的完善,包括设置应急疏散出口、逃生通道等,并标明相关的应急标识。

2. 材料与设备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对于综合管廊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在挑选

材料与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 确保材料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抵御火灾蔓延,减少火灾的

危害。

- 选择具备防火、防爆等功能的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或者火灾发

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扑灭。

3. 消防设施与系统

城市综合管廊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与系统,确保火灾的快速侦测、报警与扑灭。以下是常见的消防设施与系统: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烟雾、热感等传感器,及时发现火灾并

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过水雾或者喷水的方式扑灭火灾。

- 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将烟雾排出,减少中毒风险和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为推进本市物联网应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及物联网应用现状

(一)本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技术融合度高、产业链条长、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具体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感、传、知、用”)。

目前,本市物联网发展技术资源优势明显,源头创新基础较好,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在智能交通、公共安防、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但从总体看,本市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自主创新产品少、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产业规模尚待提高。

(二)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从2005年4月市应急委成立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首都平安”为目标,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技术系统在支撑应急管理各项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搭建起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龙头,16个区县、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平台为支撑,应急移动指挥平台为辅助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大型活动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逐步增多,而本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城市运行监测信息获取、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监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的技术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力度和技术支撑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的智能分析、辅助决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要着眼于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着手于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本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加强系统的实时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有效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智能研判以及突发事件现场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物联网技术更广泛应用。

二、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紧扣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应用需求,以示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模式,加大信息资源统筹和整合力度,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能力,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市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重视标准制定与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物联网应用建设工作。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结合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选择基础较好、需求迫切、技术成熟的领域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在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到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其他方面。

3.资源共享,管理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各级、各类资源的整合,强化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等基础设施的应用,完善共享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支撑应急联动。

4.应用引领,带动产业。充分发挥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物联网相关企业集聚等优势,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以科研支撑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三)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在“十二五”初期,通过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建立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的能力,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产权的创造,创新应用服务模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期,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四)总体框架与技术架构。

1.总体框架。

根据本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现状,结合数据实时获取、预测预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辅助决策等需求,提出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1+1+N”的总体框架(见图1),即:一个市应急指挥平台、一个市物联网应用

支撑平台、多个由部门和区县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规范全市物联网应用建设,实现城市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市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接入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展示,为市领导全面掌控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情况提供服务,为开展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是市应急指挥平台获取各单位物联网信息的总渠道,也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实现各类物联网信息的规范接入、有效整合,支撑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各部门、各区县建设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时获取物联网管理对象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2.技术架构。

结合物联网“感、传、知、用”的应用特征,提出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架构(见图2),即:以标准规范与运行管理、信息安全与容灾备份为保障,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确保各单位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一盘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