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
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安全性评价的概念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
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综合评价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三、安全性评价的分类安全性评价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1)对过去状态的安全评价通过对以往事故资料的分析评价,使人们了解该系统的危险源和危险程度,以寻求有效的对策。
安全性评价总结
安全性评价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安全性评价成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
安全性评价不仅仅关注于技术层面的漏洞和风险,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管理和制度规范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安全性评价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安全性评价是对系统架构、算法和软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与测试,旨在发现漏洞和弱点,提供修复和改进建议。
在技术安全性评价中,需要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代码审查等一系列操作,以验证系统的攻击面和真实弱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安全性需求建立安全策略、访问控制机制和监控系统,以规避和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二、信息安全管理评价信息安全管理评价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策略、人员管理和制度规范的评估。
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应明确职责与权限,并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权限和访问控制管理。
此外,还应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安全意识和培训计划。
信息安全管理评价可以通过组织调查、制度审查和人员培训等方式进行,以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环境和运作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网络安全评价网络安全评价主要针对企业网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网络设备、网络链路、数据传输和应用程序等方面进行检测与测试。
在网络安全评价中,需要注意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性设计、网络设备的漏洞修复和更新、数据传输的加密与身份验证机制等。
同时,网络安全评价还需重点关注应用层面的安全问题,如Web 应用漏洞和数据库安全等,以确保用户在使用企业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时的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
四、应急响应与恢复评价应急响应与恢复评价是对企业应急响应机制和恢复计划的评估,旨在提高企业面对安全事件和威胁时的处置能力和恢复速度。
应急响应与恢复评价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以测试应急响应团队的配合和决策能力。
同时,还需要评估恢复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包括备份与恢复策略、灾难恢复设施和数据冗余等。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一、前言安全性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谓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
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安全性评价的起源国际上最早在工业上研究安全性评价的是美国一家化学公司,1964年发表“应用化学品分类”,在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中首创“指数法”,使用“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学工厂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到1991年已经修订到第七版。
“指数法”在70年代以后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日本劳动省在1976年提出了化学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研究开发部提出蒙德(Monde)安全评价法,使指数法日趋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
国内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机械行业在1988年制定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
1990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制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实施办法”,将企业划分成8个系统,即:综合安全管理、生产运行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生产辅助系统、储存运输系统、厂区布置及作业环境、消防系统和工业卫生,评价的内容扩大到生产系统的设备安全。
上述评价方法都是采用的“评分法”。
此外,化工部制订了“化工厂危险程序分级”,采用的是“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冶金部也制定过“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电力行业方面,华中电业管理局于1992年制订了“安全评价检查表及实施办法”,开展了以人身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性评价。
三、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1984年印度博帕尔美国碳化物公司化工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毒气泄漏事故,事故造成2500人中毒死亡,20万人双目失明。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1. 引言安全性评价是指对系统或组织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并针对这些威胁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评估方法和工具以及评价结果的分析。
2. 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安全性评价是确保系统和组织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安全性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提高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性能。
同时,安全性评价还可以为系统设计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减少潜在风险对系统和组织的影响。
3. 安全性评估方法3.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一种主观的评估方法,通过对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形成综合的评估结论。
定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系统和组织的安全目标和需求分析•安全漏洞和威胁的识别和分类•安全措施和策略的制定和评估•定性评估结论的形成和总结3.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通过对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性进行数值化的分析和评估,得出定量的评估结果。
定量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安全风险的辨识和度量•安全漏洞和威胁的定量分析•安全措施和策略的定量评估•定量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比较4. 安全性评估工具4.1 漏洞扫描工具漏洞扫描工具是一种用于发现系统和组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的工具。
通过扫描系统和组织的网络和设备,漏洞扫描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并报告漏洞信息,帮助管理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策略。
4.2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是一种集成了安全事件管理、日志管理和安全信息分析功能的系统。
通过SIEM系统,管理员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系统和组织中的安全事件和日志信息,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3 安全审计工具安全审计工具是一种用于对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审计和检查的工具。
通过对系统和组织的安全策略、配置和日志进行审计,安全审计工具可以评估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性能,帮助管理员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性评价——精选推荐
安全性评价安全评价⽅法概述安全性评价,是指综合运⽤安全系统⼯程学的理论⽅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效益。
安全性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安全系统⼯程的⽅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谓不安全因素进⾏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
通过全⾯系统,有⽬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以提⾼安全⽣产⽔平,超前控制事故的发⽣。
通⽤安全评价⽅法: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般⼯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判别检查。
为了避免检查项⽬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
它是系统安全⼯程的⼀种最基础、最简便、⼴泛应⽤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给予量化,⽤于进⾏系统安全评价。
步骤:(1)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
(2)搜集资料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过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
(3)划分单元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个⼦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编制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事故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安全性评价是指对某项系统、设备、工程或活动等领域的安全性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所评估对象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和安全管理建议。
安全性评价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物理、环境、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所评估对象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标准的过程。
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风险:通过对所评估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物理安全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环境安全风险以及组织和管理安全风险等。
2. 评估风险:针对所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概率,进而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程度。
3. 控制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风险源、降低风险概率和减轻风险后果等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建议:通过对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其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和决策,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使其能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考虑到安全性因素。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技术、物理、环境、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方面:对所评估对象的技术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其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对潜在技术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的技术安全性。
2. 物理方面:对所评估对象的物理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其固定设备、设施和建筑物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物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物理安全性。
3. 环境方面:对所评估对象的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其所处环境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环境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
第八章安全性评价8.1 安全性评价概述8.1.1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1.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对系统内存在的危险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系统危险性降到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的一种方法体系。
安全性评价(Safety Assessment) 也称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回答系统的安全程度如何、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采取安全措施后危险性能降到什么程度、还应进一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等问题。
风险评价是因保险业要计算承保风险和保费价格而最早提出和发展起来的。
后来被推广到其他行业。
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特点,于1964年首次开发了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化工装置的安全性评价。
随着各国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安全性评价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安全性评价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2.风险(1)风险要同时考虑损害大小和造成损害的难易程度。
风险= 不可靠性×损害上式说明,没有损害的地方就没有风险;没有不可靠性的地方也没有风险。
(2)风险与危险源的性质和是否采取防护措施有关。
风险= 危险源/安全防护上式说明,只要危险源不为零,风险就客观存在;风险与危险源的危险性高低成正比,与安全防护强弱成反比。
8.1.2 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安全性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其内容有:1、危险性辨识充分地找出系统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固有的潜在的危险性以及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新的危险性。
2、危险的数量化对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用数量的大小表示。
其数量可以是指数、等级或概率及损失等。
3、危险的排除对危险因素要制定措施给予控制和消除,使系统的危险性下降。
4、安全指标危险性下降到什么程度系统才算安全,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通常称为安全指标。
当危险性处于安全指标以下即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性评价报告
安全性评价报告目录1. 安全性评价报告介绍1.1 报告背景1.2 报告目的2. 安全性评价方法2.1 安全性评价标准2.2 评价流程3. 安全性评价结果3.1 漏洞分析3.2 安全风险评估4. 安全性改善建议4.1 漏洞修复措施4.2 安全意识培训5. 结论1. 安全性评价报告介绍1.1 报告背景安全性评价报告是对系统或软件进行综合、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分析,旨在评估系统或软件的安全性状况,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1.2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总结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为相关机构或个人提供改进安全性措施的建议,并提高系统或软件的整体安全性水平。
2. 安全性评价方法2.1 安全性评价标准安全性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安全标准和方法,如ISO 27001标准、OWASP TOP 10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评价。
2.2 评价流程评价流程包括信息搜集、漏洞扫描、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性评级等步骤,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进行评价。
3. 安全性评价结果3.1 漏洞分析通过对系统或软件的漏洞扫描和分析,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包括登录验证、数据加密等方面的漏洞。
3.2 安全风险评估基于漏洞分析结果,对系统或软件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了各类安全风险的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4. 安全性改善建议4.1 漏洞修复措施针对发现的漏洞,提供相应的修复措施建议,包括修补程序、更新补丁、加强访问控制等操作。
4.2 安全意识培训建议相关机构或个人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用户和管理员对系统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减少安全漏洞发生的可能性。
5. 结论通过本次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了系统或软件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相关机构或个人能够重视安全性问题,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提高系统或软件的整体安全性水平。
安全性评价的分类
安全性评价的分类安全性评价是指对产品、系统、服务或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水平。
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安全性评价分为多个分类。
下面将对常见的安全性评价分类进行介绍。
1.物理安全评价物理安全评价是对物理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建筑物、设备、设施等的安全性。
其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物理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物理安全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侵检测系统、监控摄像头、安全门禁系统、安全灯光和路灯系统、防火系统等。
2.网络安全评价网络安全评价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它主要涉及对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和网络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网络安全评价的目标是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网络安全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拓扑结构评估、网络设备配置评估、网络安全策略评估、网络应用安全评估等。
3.信息安全评价信息安全评价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信息安全评价的目标是发现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信息安全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评估、数据保护和加密评估、安全事件监测和响应评估、安全运维评估等。
4.应用安全评价应用安全评价是对软件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应用的开发过程、功能实现和安全控制措施的评估。
应用安全评价的目标是发现软件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应用安全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用需求和设计评估、编码安全评估、输入输出验证评估、应用安全管理评估等。
5.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评价是对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性的评估,包括对信息系统的结构、组件、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系统安全评价的目标是发现系统整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系统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结构评估、系统组件评估、系统配置评估、系统管理评估、系统风险分析等。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1(2险)(3(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综合评价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三、安全性评价的分类(1(2(3环境条件,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综合情况作安全方面的概括。
这对消除危险,防止灾害和更好地保证系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安全性评价的分类:(1)按各评价对象不同的阶段分为:1)事前评价:事前评价是系统计划的一个重点。
因为通过评价和预测所获得的信息,可在事前评价阶段加以修正,系统安全性和投资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
234)评价”。
(2)按工业安全管理内容分为:1)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审:对新建工厂和应用新技术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评审,消灭在计划设计阶段。
一些国家已将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安全管理的有效评价: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结构的效能,事故伤亡率、损失率、投资效益等。
3)456)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评价:评价化学物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或已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问题。
(3)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安全评价可分为:1)技术评价:是指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就应用所产生的正负效果。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安全性评价是指对某一系统、设备或者服务进行分析、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其安全性能和潜在风险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用于确定系统或服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潜在威胁和漏洞: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系统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的防范、监控和响应措施。
2. 漏洞评估方法漏洞评估是一种对系统或服务的安全漏洞进行评估的方法。
漏洞评估可以帮助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漏洞,包括软件缺陷、配置错误和设计漏洞等。
常用的漏洞评估方法包括:- 静态代码分析:通过对源代码的静态分析,发现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 动态代码分析:通过模拟用户行为和攻击场景,测试系统对各种攻击的抵抗能力,发现漏洞并评估其影响程度。
- 安全扫描:使用自动化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3. 安全测试方法安全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攻击和异常情况,测试系统或服务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安全测试可以评估系统在恶意攻击和异常情况下的抵抗能力,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常见的安全测试方法包括:-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攻击者的行为,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抵抗能力,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 压力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高负载的测试,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和可用性,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安全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各种安全功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评估其是否满足安全需求。
4. 安全度量方法安全度量是一种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估来衡量系统或服务的安全性能和风险的方法。
安全度量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安全状况,指导安全改进和优化措施的制定。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8 页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
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
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第 2 页共 8 页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综合评价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安全性评价是指对某个系统、产品、服务或者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安全方面的可靠性、健壮性和可信度。
它包括对系统涉及的风险、威胁和漏洞进行识别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改进建议,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是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风险,提高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在安全性评价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对系统可能遭受的各种威胁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识别系统所面临的威胁、确定威胁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性,以及评估系统对威胁的防御能力。
2. 漏洞分析: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设计、实现和配置进行审查,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脆弱点。
同时,还需要评估这些漏洞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3. 安全措施评估:对系统中已经实施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安全策略、安全机制和安全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足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4. 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系统安全性的建议和措施。
这包括对系统配置、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和安全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
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技术:1. 安全性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实际的安全性测试,以验证和检测系统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和安全配置审计等,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风险。
2. 审查和分析:对系统的设计文档、代码和配置文件进行审查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漏洞。
这包括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进行审查和分析。
3. 模拟和模型分析:通过建立模拟模型,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和验证。
这可以帮助识别系统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和薄弱点,以及评估系统在各种威胁下的表现和防御能力。
4. 安全度量和评估:通过定义和测量一系列的安全性指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度量。
第八章安全性评价课件
⒊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
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 人员失误率评价法 物质系数评价法 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⒋按针对的系统性质(评价对象)分类
§8.2安全性评价方法简介⒈概率评价法:定量评价法 R=S·P (8.1) R:风险率,风险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 S:严重度; P:事故发生概率(频率) 。
⑴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水合、异构化、烷基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⑵在精制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⑶单批式操作,但开始使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⑷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无危险的操作
危险度分级
总分值
≥16分
11~15分
≤10分
等级
Ⅰ
Ⅱ
Ⅲ
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D=L×E×C D:危险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安全评价方法
所处阶段
评价目的
评价实例 该化肥厂的30万吨/年化肥装置已经建成,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要申请安全验收,在进行验收评价时,请问你选用什么方法,说明理由。
SCAHAZOPFMEAFTA
试运行(申请验收)
安全设施、安全管理运行情况、效果是否达到要求,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安全评价方法
所处阶段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选择的几点看法
首先可进行初步的、定性的综合分析:PHA、SCA等,得出定性的概念,然后根据危险性大小,再进行详细的分析; 根据分析对象和要求的不同,选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分析对象是硬件(如设备等),可选用FMEA、FTA等,如是工艺流程中的工艺状态参数变化,则选用HAZOP;
安全性评价的类型范本
安全性评价的类型范本安全性评价是指对特定对象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通常包括风险评估、漏洞分析、安全性测试等不同的评价类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性评价类型范本。
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种通过对系统、组织或活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安全性的影响。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对象和评估的侧重点。
-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系统和环境的描述、威胁和漏洞信息等。
-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
- 分析和处理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2. 漏洞分析漏洞分析是一种对系统或应用程序中潜在漏洞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漏洞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系统或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包括版本、配置和功能等。
- 进行静态分析,对源代码或二进制代码进行审查,发现潜在漏洞。
- 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系统或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和测试,发现实际存在的漏洞。
- 对漏洞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被利用的风险。
3. 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攻击和渗透测试等手段,对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和验证的过程。
安全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测试范围和目标,明确测试的侧重点和测试方法。
- 进行黑盒测试,模拟外部攻击者的行为,尝试绕过安全机制和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
- 进行白盒测试,分析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发现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 进行渗透测试,模拟实际攻击的方式,对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
- 生成测试报告,总结测试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复和改进建议。
4. 安全性审查安全性审查是一种对系统、应用程序或组织的安全策略、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安全性审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审查范围和目标,明确审查的重点和审查标准。
- 收集相关资料和文件,包括安全策略、安全计划、安全控制和安全日志等。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一、概述安全性评价是对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它通过确定系统或产品存在的潜在安全威胁和漏洞,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这些威胁和漏洞被利用,从而确保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
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安全威胁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确保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安全性评价是必要的。
安全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识别系统或产品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和漏洞,了解攻击者可能利用的方式和手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还可以评估系统或产品的整体安全性水平,及时修复安全问题,保护用户的利益。
三、安全性评价的步骤1. 确定评价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要评价的系统或产品。
评价对象可以是一个软件系统、一个硬件设备或者整个网络架构等。
2. 收集相关信息在评价开始之前,需要收集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系统或产品的架构、设计文档、代码库、日志文件等。
3. 分析潜在威胁和漏洞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系统或产品存在的潜在威胁和漏洞。
这些威胁和漏洞可能包括软件漏洞、配置错误、访问控制不当等等。
4.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发现的潜在威胁和漏洞,评估其对系统或产品安全性的威胁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对各个威胁和漏洞进行优先级排序,以确定哪些问题需要首先解决。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修复软件漏洞、加强访问控制、改善密码策略等。
建议应该具体明确,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方法和时间。
6.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改进建议,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包括修复漏洞、更新软件版本、加强系统监控等。
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并修复新的安全问题。
7. 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该定期进行。
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修复新的安全问题,确保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始终得到保障。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
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
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综合评价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三、安全性评价的分类安全性评价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1)对过去状态的安全评价通过对以往事故资料的分析评价,使人们了解该系统的危险源和危险程度,以寻求有效的对策。
安全性评价及危险点分析
安全性评价及危险点分析为了确保组织、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这两个步骤能够帮助评估安全威胁,并提供修复建议,从而降低组织和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
以下是有关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的详细信息。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针对组织、系统或产品进行的系统性评估,以确定安全性威胁的程度,包括桌面评估、安全测试、渗透测试、代码审查、系统规划评估等。
安全威胁可能来源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如软件漏洞、人为疏忽、物理入侵以及恶意攻击等。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系统性活动,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组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
在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目标和评估方式。
评估目标包括评估系统、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能力;评估方式包括工具和服务。
评估工具和服务可以帮助评估系统或组织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同时还可以检测安全策略是否适当。
安全性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人员安全等。
针对软件方面的评价,可能会采用代码审查、代码静态分析、模糊测试、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以检查软件是否存在漏洞,以及软件漏洞可能产生的影响。
而针对组织的安全性评价,可能会关注组织的安全策略是否有效、人员培训是否充分,以及组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等。
危险点分析危险点分析是一种可以帮助预测潜在风险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分析组织、系统、产品的运营和使用方式,来找出系统的安全漏洞和潜在威胁。
危险点分析通常用于制定安全策略,提供修复建议和风险控制措施,并帮助组织预测未来可能的威胁和安全隐患。
危险点分析通常分为三个步骤:步骤1:确定危险点在危险点分析的第一步中,需要确定潜在的危险点,考虑各种威胁和风险。
可在系统或产品的设计、实施和使用过程中找到潜在的危险点,如错误的配置、漏洞的软件、密码破解攻击漏洞,社交工程技巧等。
步骤2:评估危险点在确定了可能的危险点后,下一步是评估这些危险点的风险程度。
以风险等级来判定危险点的重要程度,可以为每个危险点分配一个风险等级,以便确定哪些危险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修复、防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性评价一、前言安全性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谓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
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安全性评价的起源国际上最早在工业上研究安全性评价的是美国一家化学公司,1964年发表“应用化学品分类”,在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中首创“指数法”,使用“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学工厂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到1991年已经修订到第七版。
“指数法”在70年代以后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日本劳动省在1976年提出了化学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研究开发部提出蒙德(Monde)安全评价法,使指数法日趋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
国内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机械行业在1988年制定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
1990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制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实施办法”,将企业划分成8个系统,即:综合安全管理、生产运行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生产辅助系统、储存运输系统、厂区布置及作业环境、消防系统和工业卫生,评价的内容扩大到生产系统的设备安全。
上述评价方法都是采用的“评分法”。
此外,化工部制订了“化工厂危险程序分级”,采用的是“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冶金部也制定过“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电力行业方面,华中电业管理局于1992年制订了“安全评价检查表及实施办法”,开展了以人身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性评价。
三、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1984年印度博帕尔美国碳化物公司化工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毒气泄漏事故,事故造成2500人中毒死亡,20万人双目失明。
事后,经过专家分析,该项工程从选址、剧毒物质的运输和贮存、生产布局、工艺路线以及生产安全管理体系都存在严重的不安全因素,如果进行“事先评价”是不难发现也完全能够进行改进处理,这起事故从反面说明了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为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大唐集团制[2008]53号和大唐国际制[2008]23号文件都对安全性评价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四、陡河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工作概况陡河发电厂自1998年开始,每年都在进行安全性评价。
截止到2010年3月底,陡河发电厂安全生产2168天,到4月22日24点,安全生产长周期达到2190天,也就是6周年。
五、安全评价的类别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专项评价四类。
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开展。
安全预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初步设计开始前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
安全预评价报告经评审后,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安全验收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竣工后半年内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经评审后,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安全现状评价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开展,旨在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专项评价包括并网评价、水电站大坝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估,以及化工装置单元评价等。
并网评价、水电站大坝安全评价,按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关制度执行。
重大危险源评估按照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办法开展。
有关政府部门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相关要求开展。
六、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一)定性评价所谓定性评价系指:在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辩识和确认的基础上,对各个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即“分级”,然后综合评价整个系统危险性的严重程度,即对整个系统的危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分级”。
定性评价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定性评价方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1.逐项赋值评分法,简称“评分法”这种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按照“系统”分解(分割)的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查评项目,然后根据查评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项赋以同重要程度相对应的分值。
具体做法上一般都先确定一个总分,然后逐级确定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即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将总分分配到各个子系统,如果需要还可按此法将子系统的总分再分配到下一级子系统,然后再按权重系数将子系统(或下一级子系统)的总分分配到各个评价项目。
2.单项加权计分法这种计分法是将评价项目的实际检查结果,根据事先规定的条件评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等级数不限,但整体上等级数要统一)。
然后根据事先确定好每个等级的权重系数(即分值)求出整体评价值,即实际总得分。
3.指数法即美国化学公司首创的方法。
有的文献将这种方法列入定量评价方法或作为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之外的第三种类型的评价方法。
(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系指通过评价可以利用精确数字(传统数学)方法求得系统事故(一般都是指特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将计算得出的事故概率同规定或预期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是否满足要求。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可靠性分析、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致命度分析等。
由于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物、环境和管理系统,不可能采用上述方法,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必要时可参阅有关资料。
以上所述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方法。
(三)模糊评价模糊数学的诞生是从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的学术论文《模糊集合》开始的,从而架起了一座应用经典数学即精确数学处理模糊问题的桥梁。
七、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系统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为了有效地开展反事故工作,防患未然,几十年来不断强化安全管理。
但同时也不容否认,从总体上看,发电企业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仍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不少单位事故发生前,似乎“平安无事”,事故发生后却暴露了很多存在已久并且完全有可能提前发现和消除和隐患。
有些单位虽然事故前,感到安全生产如履薄冰,但究竟哪些地方最易爆发事故,爆发什么事故,却心中无数,结果也就很难免事故突然发生。
开展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就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的课题,目的就是通过安全性评价,提高企业对事故的预见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
它不是想当然的产物,而是反事故工作的客观需要。
对于实现这样一个目的,人们一般不会持否定态度,但是对于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仍会存在某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电力生产系统多少年来已经坚持开展了许多工作,诸如:对电力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开展安全大检查,实施可靠性统计评价以及组织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活动等等,为什么还要搞安全性评价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搞清这些工作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入手。
1.电业生产事故的认定、调查、分析和统计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从五十年代初,电业系统就制定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电力生产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进行认定、调查、分析和统计,集累了每一时期大量的、极其宝贵的事故分析资料。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事故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各个阶段的电业生产事故规律,对进行宏观指导、正确决策和组织反事故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也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故和由于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在数量上前者远远小于后者,因此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不仅取决于已经发生的事故,而且还要取决于完全有条件发生而只是由于偶然性尚未发生的那些潜在事故,也就是说还要取决于能够引发那些潜在事故的危险因素。
对于一个发电基层企业来说,尤其是如此。
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反过来说就是危险因素。
它不是围绕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是对“系统”现存的有可能导致特大、重大事故和恶性频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辩识和评价,因此它可以具体、全面地反映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对事故的预见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
安全性评价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改善微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事故调查分析和安全性评价不是互相对立的,也不是重复性工作,而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事故的统计分析所具有的宏观指导作用,也是安全性评价所不可缺少的,安全性评价中的危险性辩识,既需要系统危险性分析技术,也需要过去积累的大量事故信息。
2.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安全大检查也是从50年代就开展的一项反事故例行工作,不可否认它对于提前发现缺陷和隐患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一般来说它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涉及专业深度是有限的。
它的检查项目机动性较大,根据事故形势、季节特点、领导意图、时间安排等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客观实际需要,但是检查项目的系统性、完整性同安全性评价项目相比,差距很大。
以安全大检查项目对企业的安全基础进行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
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安全大检查对检查项目的重要性,发现问题的严重性都不进行“量化”。
因此通过安全大检查不可能对企业和企业中各部分、各系统安全基础的牢固程度提出“量化”结果,而这种结果却能够反映出哪些方面、哪些系统、哪些设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使企业能够大大提高事故预见性,如果措施落实得力,即可超前地消灭和控制事故。
当然,安全性评价和安全大检查是有着重要联系的。
对于采用“评分法”的安全性评价,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说是在安全大检查提纲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
早在五十年代,电力系统就编制过全国通用的安全检查参考提纲,但遗憾的是没有随着系统工程的形成和发展,把安全检查提纲发展成“安全检查表”在安全大检查中广泛应用,并进而在全国优先地研究和发展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和安全大检查从目前来看,功能不同,各有所长,不可能互相代替。
但是从今后发展看,安全大检查应该推广使用“安全检查表”以便使安全大检查能够进一步深化,而安全性评价的评价项目则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
3.可靠性统计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可靠性统计的重要作用已为国内、外所肯定。
但可靠性统计和事故、障碍统计分析有其共同之处,即都是建立在“已经发生的不安全情况统计”这个基础之上的。
不论是可靠性中的“事件”也好,还是后者统计的事故、障碍也好,都是指“已经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至于尚未发生而完全有可能引发事件的危险因素,则基本上是涉及不到的,这一点和前面分析事故统计在反映客观规律上的不足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