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经济体前景堪忧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或许还能缓和一下困扰日本经济已久的少子化问题


三、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严峻形势
(二)日本
• 新年号颁布,意味着大量印刷品需要 重新印制,印刷行业业绩将飙涨。
• 日本股市也可能出现所谓“庆祝新年 号行情”。
这 都 将 给 2019 年 日本经济增添不少 “热度”。
新天皇、新年号,有望重塑人们的信心,打破沉闷,给日本经济带来新起色。
在美国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就已出现的区域贸易协定缔结 浪潮将呈愈演愈烈之势,国际经贸规则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在2019 年将日益明显。
二、全球贸易环境趋紧,局部金融风险增大
WTO改革在2018年G20峰会上被列入2019年的工作议题 涉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产业政策、补贴政策等诸多 议题是否会被纳入WTO改革 将成为2019年各方能否就WTO改革的走向和未来改革路线图形成初 步共识的变因。
全球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增速逐 步趋缓,尤其在贸易密集型资本和中 间产品部门尤为明显。
一、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由于贸易争端、金融压力和波动风险 显现、地缘政治关系紧张,2019年许多 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将会减弱。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并没有持续2018年各国同步强劲回升的势头, 除美国等少数经济体的增速继续上升之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增速 出现了回落。
一、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流动性收紧
从国家内部看
部分国家对外产业转移造成 岗位流失,蓝领工人就业受到严 重冲击,中产阶级收入减少,社 会结构恶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经 济全球化繁荣表象背后所掩盖的经 济社会矛盾,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 主义大量滋生并不断加剧,多边贸 易体制受到冲击。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经济比较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经济比较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经济比较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明显经济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还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贫富差距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对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进行比较,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首先,高收入国家往往具备更加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这些国家在科技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并形成了高效的生产体系。

相比之下,低收入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生产效率较低。

这导致高收入国家能够以更高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高收入国家通常拥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

这些国家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使得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和服务。

而低收入国家由于资源有限,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导致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居民的福利待遇较差。

第三,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

高收入国家往往是全球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国家通过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从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而低收入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薄弱,往往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难以从贸易中获得足够的利益。

此外,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政府角色也存在差异。

高收入国家通常拥有较为稳定和透明的政府机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和法治保障。

这有利于吸引外资和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而低收入国家由于政府腐败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投资环境相对较差,限制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一些低收入国家也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并逐渐向高收入国家靠拢。

这些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实现了经济转型和提升。

综上所述,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宏观经济差异主要源于经济体系、社会保障、国际贸易和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国内经济不好的原因

国内经济不好的原因

国内经济不好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经济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导致了经济不好的
情况。

以下是国内经济不好的一些原因和解析:
1. 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制造业占
据了经济的主要部分,缺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导致了经
济发展缓慢,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2. 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几年里,劳动力成本在中国不断上升。


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
集型的行业。

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倒闭和裁员,进一步拖累了国内
经济。

3.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年轻劳动力
的减少,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老龄化
也导致了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增加,影响了国内经济的
发展。

4.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
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和资源
的短缺。

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5. 金融风险:近年来,中国金融系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和风险,如高杠杆率、影子银行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国内经济不好的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金融监
管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以
提振国内经济发展的势头。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12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12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12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1大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的时候,在创业最重要的几个方面都有着一些缺乏(尤其是本科生):首先,技术力量不足。

大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通识的,在实际应用中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大学生缺少足够多的应用经验和商用经验。

所以在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上,大学生是严重缺乏的。

只有作为技术人员在大公司历练一番后才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来支撑创业。

其次,大学生对市场的认识不足。

大学生平时都在学校中,很少涉及到与市场有关的活动,对市场的动态,用户的痛点的把握能力几乎为零。

很多大学生有一个看似很好的想法,感觉很实用的样子,就想要出去创业。

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所以需求不够,创业很容易就失败了。

况且,大学生掌握的资源不足。

大学生创业在创业的领域人脉资源缺乏,而有着工作经验的人就不一样。

比如雷军创业的时候,跟他一起创业的合伙人都是各行各业的大牛,对各个行业的认识都十分深刻,而且在市场都有着充分的人脉资源和经验,所以雷军的成功也不是偶然。

因此,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是极其困难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

更多的,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在工作中积累了对行业的认识,充足的资源,以及足够靠谱的想法,才能真正地创业成功。

创业不是一个想法,一时冲动,而是结合对市场认识的一个长远规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得体会2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一课,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每个人都对发明有所了解,发明是在无前人引导的情况下为了生活的需求而做出一些东西,一般人难以做到。

而创新却不是这样,它不需要我们整天抱着头的空想去做出一些连科学家都难以做出的东西,它只需要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一些已有的东西做一些改动,来适应我们的需求。

次贷危机新风暴使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大增

次贷危机新风暴使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大增

次贷危机新风暴使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大增一次贷危机新风暴对金融和经济领域造成强烈冲击2008年9月中旬,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动荡又掀高潮。

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陷入绝境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财务形势危急接受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供的为期两年、额度为850亿美元的有抵押循环贷款。

一系列坏消息在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界引发地震。

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挫,投资者信心几被摧毁。

1.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信心跌落自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来,美欧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股票暴跌,市值大幅下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据纽约大学经济学家Roubini预测,次贷造成全球银行和券商减记资产及信用损失金额已达2万亿美元。

投资者担心金融机构破产的放大效应,纷纷采取撤资和赎回资金的方式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造成市场恐慌和金融机构资金严重短缺,市场流动性下降。

2.金融机构惜贷,潜在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雷曼兄弟的倒闭以及波及范围更广的金融动荡,使银行不良资产大幅度上升,银行间越发不愿意互相借贷,从而增加信贷危机深化风险。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银行间借贷实际上陷于停顿。

资金成本上升,个人和企业筹资困难,个人贷款无法偿还和企业倒闭的情况进一步增多,债务违约和资产价格下滑互相呼应,已经构成恶性循环,从而给经济带来非常强烈的负面影响。

3.美元贬值,经济滞胀风险加大美国金融市场动荡,严重打击投资和消费信心,美国经济受财政刺激刚呈现出的增长势头被全面破坏,未来美国经济将继续疲弱走势,经济下滑风险加大。

为稳定经济和金融局势,美联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加,从而打击美元汇价。

如果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回落的态势也将终止。

持续高企的商品价格加大了世界经济滞胀风险。

4.美国经济趋于停滞,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步伐为抵消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在美联储持续降低利率的同时,美国政府2月份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然而,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制造业和出口业。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实现高收入,需要加强消费升级。

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中产阶级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需要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的增长。

此外,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实现高收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

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持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陷于贫困和落后的困境中。

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全球范围内的繁荣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和高效的生产力,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资源,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导致资源发展不平衡。

其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富裕阶层之中,而庞大的贫困人口无法从中受益。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犯罪率的上升和社会不稳定,还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公平性。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迫依赖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出口,使其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局面。

这种贸易不平衡不仅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还使其难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自主发展。

最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大了全球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于国际市场和外部需求,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或者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就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其次,应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此外,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消除贸易壁垒,并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和透明。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展开探讨。

一、现状分析1.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回落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为6.1%,较2018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结构性问题的影响。

2.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正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

高科技制造、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受到了大力支持,而传统产业则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3.消费升级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带来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向品质、服务和体验需求转变。

这进一步刺激了全球市场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关注和投资。

4.城乡发展差距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城乡发展差距。

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

二、前景展望1.深化改革中国将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推进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企改革等措施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2.加大创新力度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3.扩大内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和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推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通过推进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口流动的合理引导,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却存在较大的不均,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消费能力下降。

收入分配不均,意味着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而更多的人收入过低。

过高的收入对于消费带来的刺激效应自然要低于收入过低的人。

这样,出现了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人们只有满足基本需求,而无法消费更多的奢侈品和服务。

这就导致了市场中优质商品的供给过剩,而经济的不良影响则得到了放大。

其次,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投资动力下降。

由于消费需求不足,企业的销售额降低,但是企业的运营成本却相对较高,因此企业的利润会下降。

其结果是,企业的投资能力大大减弱,进一步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投资决策的动力愈加减弱,整个国家投资决策会显得越来越持谨慎态度,这会大大削弱经济的发展力度,影响到消费、出口和其他种种方面。

第三,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不稳定。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导致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

过高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导致社会的不平等感和不公平感强烈,一方面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

这样,社会的发展资本也能被极度损伤,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

最后,国民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危机的发生。

在一个收入不公的国家里,更多的财富会集中在相对较少的人手中,这意味着对于整个经济而言,如果仅仅是少数群体出现了经济问题,可能会威胁到整个经济的稳定。

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代价再也无法承受,危机就会蔓延开来。

为了避免国民收入不均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首先,应该制定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重视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收入问题,并增加税收调节措施。

其次,应该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劳动力素质,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收入来源,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降低收入差距。

同时,还应该提高财富公正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并鼓励慈善事业。

这样,我们才能够使国民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公平合理。

2023 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

2023 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

2023 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8年第2期文/林毅夫刘培林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载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和路线图。

持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高质量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条件。

准确理解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次以“中等收入陷阱”刻画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未能持续提高甚至倒退,因此无法顺利而巩固地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准确理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了解世界银行对各经济体收入水平的分类标准。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对各经济体进行分类,但当时并无明晰而固定的分类标准,只是粗略地参照技术水平、收入水平、经济体制等把各经济体分为这样几类:工业化经济体(即当时的经合组织成员),发展中经济体(又分为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两类),资本富裕的石油输出国,中央计划经济体。

为方便分析,从1989年开始,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总收入为唯一依据,划定了一系列门槛数值,对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即:以1987年美元计价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衡量,6000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经济体,介于1941~6000美元之间的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介于481~1940美元之间的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480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经济体。

之后,在1987年美元计价的门槛线基础上,根据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币种的物价指数,逐年滚动调整为现价美元。

由于物价水平有涨有跌,所以门槛线就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有升有降,而并不是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直线上升。

如2012~2016年高收入门槛线依次为12615美元、12745美元、12735美元、12475美元和12235美元。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上贫富人数之间的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然而,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在许多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根本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原因分析1.经济差距:经济差距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通常是让一部分人获得高额的利润,而大多数人则只能得到相对很低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一些拥有大量财富和资产的人往往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利。

这导致了贫富间的巨大差距。

2.教育差距:教育是影响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然而,许多穷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受到了限制。

与此相反,富人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更高。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也可以影响贫富差距的扩大。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福利,例如医疗补贴,失业保险等等。

缺乏这些保障,会导致穷人的收入和财富受到限制。

相反,富人则受到更多的福利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获得财富和机会。

二、应对措施1.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应该采取扩大税基和加强税收调节的措施,增加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这样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2.加强社会福利: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使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公正和有效。

例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人获得稳定收入,加强医疗保险和教育支出等,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和财富。

3.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并制定一些教育保障政策,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机会,从而缩小教育差距。

4.加强监管和公平竞争: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贷款的监管,遏制商业和政府部门的权力滥用,防止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在运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实现公平竞争,确保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题库3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题库3

1.“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一降”是指()。

答案正确降库存降产能降成本降杠杆2.分企业类型来看,()的资产负债率降低比较明显。

答案正确国企股份制和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3.就服务业内部发展而言,()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优先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答案正确传统动能新动能旧动能新旧动能转换4.以()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1.52%下降到2014年的0.82%,平均每年下降8.02%。

答案正确社会服务良好氛围劳动力劳动密度5.中国创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产业创业比例较低。

答案正确客户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劳动力生产业6.单纯从创业的数据来看,东北地区在()年是拐点,当年企业法人单位数减少1186家,全国占比从2011年的6.17%下降到5.52%。

答案正确20102011201220137.中国以全球创新指数47.47,位列第(),与2014年持平,但指数提高0.9,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与高收入经济体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在人力资本开发和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创新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于排名前25强的高收入经济体。

答案正确262728298.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区域各项指标都有强劲提升,创新和创业水平大幅提高;()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答案正确雄安新区的建立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9.全球创新地图从欧美为中心向欧美亚三足鼎立发展。

据估计,()年全球的有效专利为1060万件。

答案正确201320142015201610.()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国家已达到65 个,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主要将围绕四个方面进行。

答案正确民心相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11.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我国相继将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改革开放成果覆盖到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形成“ 1+3+7”11 个自贸试验区布局的格局。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改⾰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康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经济体,国际影响⼒⽇益提升。

改⾰开放来,中国的⾯貌发⽣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中国⾮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对中国的崛起⼼怀嫉妒。

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会有些不舒服。

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尽管当前经济运⾏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压⼒。

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压⼒不断增⼤;国内市场需求动⼒依然偏弱,⼯业⽣产者出⼚价格连续多⽉同⽐下降;部分⾏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步加⼤了经济下⾏压⼒和财政⾦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是民⽣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

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总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员超过 700 万⼈,完成全年⽬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劳动⼒数量同⽐增长 1.8%,增加 307 万⼈。

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不下的局⾯形成鲜明对⽐。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主要⾷品供应较为充⾜,消费品市场供求⼤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上涨2.3%,各个⽉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远低于全年物价总⽔平调控⽬标。

⽽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南⾮、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稳定增长。

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的稳定增长。

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后果

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后果

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后果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中,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收入不平等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到经济本身,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后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后果1.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收入不平等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困人口的增加,因此会阻碍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贫困人口的购买力不足,消费能力低下,这将导致生产和服务行业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

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也会降低,进一步拖累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感收入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感。

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会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的不满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同时,人们对富人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产生不满,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到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3.影响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资源分配收入不平等会影响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资源的分配。

贫困人口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他们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进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同时,富人过多的资源积累和垄断现象,使得资源分配过于集中,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二、微观层面上的经济后果1.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收入不平等会导致人们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贫困人口由于缺乏基本生活资源,通常无法得到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健康保障,导致健康状况较差。

而富人则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和健康条件,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阶层。

同样,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收入不平等的一种表现,富人往往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人口由于经济条件受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力。

2.社会流动性下降收入不平等会导致社会流动性的下降。

贫困人口往往缺少机会和资金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很难摆脱贫困的困境。

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对比分析

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对比分析

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对比分析一、国家经济整体概况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拥有成熟的经济体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以下将通过经济总量、经济增速、GDP构成、经济结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进行对比分析。

二、经济总量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4.34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21.43万亿美元。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速仍高于美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在未来对美国形成一定的压力。

三、经济增速在经济增速方面,中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为6.1%,而美国则为2.3%。

尽管中国的GDP增速略有下降,但仍高于美国。

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美国则受制于成熟经济体系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等因素,GDP增速相对较低。

四、GDP构成中国的GDP构成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

而美国的GDP构成相对更加多元化,以服务业为主,同时工业、农业等行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依赖度较高,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较大;而美国的服务业相对稳定,能够较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五、经济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朝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调整,逐步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

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而美国的经济结构较为先进,以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更加灵活多样,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更强。

六、国际影响力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扩大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加快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

在发展中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当今世界上,贫穷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贫穷问题更为严重。

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中贫穷问题如此严重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体系不健全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体系十分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集中的经济结构。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十分单一,只有少数行业(如石油、矿产等)占据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经济的过度依赖,一旦这些产业受到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波及。

2.贸易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中的贸易往往是一种单向的贸易模式,即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材料,进口成品。

这样的贸易模式使得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无法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3.低产出、低效益。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往往分散、不规模化,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进而导致整个经济效益的不高。

二、政治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腐败现象普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十分突出。

这种腐败现象会导致资源的被挪用、缺乏监管、市场失灵等问题,失去了长期的资本,这导致了国家的经济衰退。

2.政策制定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往往是由少数人所决定,并未得到广泛的民主监督,导致这些政策缺少透明、公正、公正的标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政治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往往十分不稳定,这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加大,更加不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文化素质低下在发展中国家中,社会文化素质的低下也是造成贫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水平低。

发展中国家中的教育普及率低,导致了人才匮乏、技术含量低的问题,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2.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封建传统仍然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这种传统使得社会结构僵化,社会进步缓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社会混乱,人性扭曲。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增加。

本文将从不平衡与不确定性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平衡的原因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首先,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均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体量和科技实力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这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其次,资源的分布不均也是不平衡增长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而其他国家则资源贫乏。

这导致了资源的流动不平衡,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最后,贸易不平衡也是不平衡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出口过剩,而其他国家则进口过多,导致贸易不平衡。

这种贸易不平衡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二、不平衡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不平衡增长会导致全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他国家难以获取资源,这将制约全球经济的发展。

其次,不平衡增长会加剧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平等。

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快速,但大部分收益被少数人垄断,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最后,不平衡增长会增加全球金融风险。

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这将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增加不确定性。

三、不确定性的原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不平衡带来的风险和其他外部因素。

首先,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金融市场的波动、股市崩盘等事件都会引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也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地区冲突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

最后,全球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的政策调整也会带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收入经济体前景堪忧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2013年11月26日07:04 AM
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给所有依然乐观的人泼了一盆冷水。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度研究会议一个专门小组会上的讲话中,这位美国前财长认为,高收入经济体可能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常态。

他还勾勒出一幅令人焦虑的未来场景:需求长期疲弱,经济增长缓慢。

萨默斯并不是第一个看出所谓“长期停滞”可能性的人:危机爆发以来,思虑周全的分析师们就担忧日本“失去的十年”在其他地方上演。

但他提出这一看法颇具勇气。

为什么要相信他的说法?我们来看看西方经济体的三个重要特征。

首先,2007-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一直都非常疲弱。

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只比五年多前的危机前顶峰时期增长5.5%。

相对于危机前的趋势,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在下降。

此外,尽管美国推出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这种疲软状态一直持续着。

第二,今天受危机重创的经济体,在危机之前曾经历杠杆水平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房价也出现大幅上涨。

这是一种“泡沫经济”。

很多政府,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政府,还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然而,在危机之前,经济过热的典型症状(特别是高于趋势水平的经济增长和通胀)在英国或者美国都没有出现。

第三,在危机之前数年,长期实际利率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强劲。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英国长期指数挂钩金边债券的收益率从接近4%下降到2%左右,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又下降到零以下。

美国财政部通胀保值债券(TIPS)也是类似的情况,尽管时间上晚一些。

(参见表格)
因此,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康,或者是减少危机爆发前积累的过量债务,是不太可能带来完全复苏的。

原因就是,危机是由金融过度行为导致的,而后者本身就掩盖了经济中早已存在的结构缺陷,或者如我所说,是对这种缺陷的一种反应。

其中一个缺陷就是“全球过量储蓄”,也可以称之为“投资缺乏”。

较低的实际利率就是这种“过量储蓄”的证明:寻求生产性投资的储蓄,要多于可以运用这些储蓄的生产性投资项目。

“过量储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全球失衡”:东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石油出口国以及几个高收入经济体(特别是德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净资本出口)。

这些经济体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的储蓄净供应国。

危机之前是这样,今天依然是这样。

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吸收了全球大部分的过量储蓄,但没有将之用于生产性投资。

2000年之后,尽管廉价信贷随手可得,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还是在下降。

原因之一就是投资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实际投资比重保持稳定,而名义投资比重却在缩减。

除了2000年之前的股市泡沫期间,企业还依靠自身的储蓄来支撑投资,而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融资。

因此,流入美国的储蓄,都变成了美国家庭和政府的借债。

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使得经济依靠家庭净借债维持平衡的情况更加难以为继。

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这应该会提高家庭储蓄:收入大于支出的最富人群,在变得更富的过程中往往会增加储蓄。

这个问题的一个(临时)解决方案就是,吸引穷人在超出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借债,以维持支出。

但这种做法在2007-08年危机期间捅了大娄子。

简单来说,世界经济产生的储蓄,要多于企业希望借贷的量,即使利率非常低。

不仅在美国是这样,在多数重要高收入经济体也是如此。

于是过量储蓄成了当前需求的限制因素。

但鉴于它还对应着疲弱的投资,因此也意味着未来供给的缓慢增长。

这一困境存在于危机之前,但危机使之恶化了。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面对储蓄意愿大于投资的情况,一种应对方式是进一步降低已经为负的实际利率。

这就是一些经济学家倡导提高通胀率的原因。

但这点很难实现,即使它在政治上是可接受的。

《走向复苏之路》(The Road to Recovery)的作者安德鲁•史密瑟斯(Andrew Smithers)强调,另外一种可能是,直接消除企业投资面临的障碍。

他最痛恨的就是“奖金文化”,这种文化鼓励管理层通过回购来操纵股价,而不去增加生产性投资。

还有一种可能是,利用今天的过量储蓄大力增加公共投资,这是萨默斯谈及的,也得到很多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的支持。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向低碳型增长转变。

另一种可能是促进资金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流动,这些国家有最好的投资机会。

世界上这么多的储蓄,在显然不存在投资机会的地方寻求投资机会,却回避有可能存在机会的地方,这是没有道理的。

高收入经济体发生的不仅是一场金融危机,这一基本观点是有说服力的。

而难以为人相信的是,这些国家企业投资的激增,将能够吸收全球过量储蓄。

说到底,人们为什么要指望老龄化、高工资、经济疲软的国家做到这一点呢?但这些国家确实面临着比单由危机带来的破坏更大的挑战——尽管危机的破坏已经很大了。

它们可能在更久远的长期内一直面临疲软的需求和不足的供给。

因此最好的应对方式是,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性私人和公共投资。

是的,这个过程会伴随一些错误。

但相比接受穷困的未来给我们造成的代价,冒一下犯错的风险还是值得的。

译者/王慧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