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名师预测(学生版)35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版无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2.6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考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查重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真理。
(3)认识过程。
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结合科学的新发现及对宇宙认识的加深,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1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3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4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5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6目的和归宿真理⎩⎨⎧概念:标志主观同□7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的、□8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9无限性 特别提醒:(1)认识的源泉≠认识的途径。
(2)主观认识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3)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4)认识运动的“循环论”和“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真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状元笔记1.[闪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百闻不如一见”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图解]考点一实践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
本考点在高考中命题较少,一般掌握即可。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公开课__原创
返回目录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 决定作用 •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 成理性认识 •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 时代的烙印 •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 发展的动力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
[解析] B 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 认识过程。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 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③说法正确, 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提高。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答案为B。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 来源===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__。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目的 归宿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和_____。
返回目录
•
高考点拨 ①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 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制定“计 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 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 的社会性。②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 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 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1)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2)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2014届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5:〈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卷
2014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5:〈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教案一.考纲考向概览二.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立足认识的产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立足认识的发展,主要分析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内容。
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
3.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相关的时事材料。
①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经验,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②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措施以及太空探索的实施,分析认识的发展过程。
考点1.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干梳理】1.实践(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_______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___________、主观能动性和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空答:物质性客观事物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共24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 理的历程》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讲解学习
实践是认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识的目的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反对 将认识的来源等 同于获得认识的 途径
把认识绝对化, 思 想僵化
科学理论也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标准
认识的根本目的 是获得真理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 定认识 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
知识梳理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易错提醒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和主动创造性。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一种直接 现实性活动。 (2)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 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从无到有 ” ;“ 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深化 和发展 ” 。
历史。由此可见 (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C.①④ 答案 A
B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②④ 表述错误。
3. 由于采集指纹对于警方破案十分重要,人类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指纹采集技术的研究。近
A .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6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6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精确入轨。
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组网、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并按计划于2013年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实践( )①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B.意识能动性C.社会性D.历史性4.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
右边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精神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
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6.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
【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6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 所在。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 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8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
三、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 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
7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 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 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2)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 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3)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 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 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27
(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 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 丰富、发展和完善,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 只是照搬真理,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2014届高考政治名师预测揭秘35.pdf
2014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政治总复习(第1轮)必修4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
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3.2010年3月21日,长沙地区“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南大学启动。
来自各高校环保社团的大学生们呼吁大家“为我长沙,熄灯一小时”、“爱长沙,爱生活,低碳2010”。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2014届高中政治一轮总复习文档4-14-35《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三十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的基本特征典例1(2010·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故B正确。
命题点2实践的特征典例2(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是基于实践活动,①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
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名师预测(学生版)34把握思维的奥妙Word版无答案
1.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2.分手不仅令人心理痛苦,还可能造成身体疼痛。
美国研究人员征募40名志愿者,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被迫与配偶分手,至今依然相当介意遭人拒绝。
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他们对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重合。
因此,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的躯体疼痛。
从哲学上看( )。
A.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进行大脑定位的常用方法B.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C.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D.分手造成的心理痛苦是主观的,身体疼痛是客观的3.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
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C.“望梅”确实能“止渴”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他们正在向欧盟为该工程申请拨款10亿欧元。
工程预计在2023年前完成。
“人脑工程”将会在治疗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此回答4~5题。
4.2023年“仿真人脑”将问世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自然界的客观性5.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6.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天津举行。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求索真理的历程【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2、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4、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5、着眼于整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性的认识。
探究一:(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I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途径等同
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 实践是认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 把认识绝对化、思 识发展的
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 想僵化 动力
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 验认识的 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 把科学理论作为 真理性的 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 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标准 符合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 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 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 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选 A 项。③④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
物质 与人的认识活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性 动的区别所在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实践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 能动
与动物本能活 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性
动的区别所在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错误,观念的存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
存在。②明显错误,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本质的差别。]
2.(2015·重庆文综)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3 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3 求索真理的历程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1.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真理具有具体条件性D.意识具有决定性解析:材料中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立足于实践,把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及符合句意。
答案:B2.(2014·江苏卷,3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
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3.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 000起交通事故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
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
这表明( ) A.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决定作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讲的是通过科学实验在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并运用认识指导实践。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A错误;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但不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C错误;D未体现;B符合题目要求。
2014届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求索真理的历程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记一记 背一背
核心考点突破
答案
解析
【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 【解析】本题以世界地 (2012·北京,有删减)地图反映 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 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 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 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 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 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 与运用能力。设问限定 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 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 知识范围,认识对实践 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 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 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 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 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认识的基础哲理。按照 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 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 说明类题型的答题要求 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 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 作答时按着材料+原理 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 的依赖关系。 或原理+材料的模式。 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 需要。
返回目录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 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 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 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 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 并不等于否定真理是客观的。
(全国通用Ⅱ)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专题 模块4 单元14 课时3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课件
识事物时( )
2.应对策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 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确
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
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是有条件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 看问题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就不同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 就是真理性认识D.认识结果的差异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精讲 新一代精独品家PP教T育教资学源参为考你模提版供,,感t谢ha你nk的y浏ou览与使用
下 雨 好 不 这是否就意味着在同一条件下存在 好? 着多个真理?
人的主观因 素会影响人 们的认识
为什么在同一 地点、时间, 对同一对象有 不同的看法?
考点精讲 新一代精独品家PP教T育教资学源参为考你模提版供,,感t谢ha你nk的y浏ou览与使用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 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考点精讲 新一代精独品家PP教T育教资学源参为考你模提版供,,感t谢ha你nk的y浏ou览与使用
2、认识具有无限性
思考:(1)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无限性?
考点精讲 新一代精独品家PP教T育教资学源参为考你模提版供,,感t谢ha你nk的y浏ou览与使用
三角形的内角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
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考点精讲 新一代精独品家PP教T育教资学源参为考你模提版供,,感t谢ha你nk的y浏ou览与使用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考点预测突破+易错纠偏)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特别提醒]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 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 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 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 考”“辩论”“学习”等)不是实践。 •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活动。
主观 能 动 性
社会历 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 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 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 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易错点:分不清实践的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客观的物 质性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的是实践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 的孤立的活动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 [矫正训练]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 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 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 和谐。由此可见( )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2.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目前已研制成功。
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就会提高1 000倍,而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
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②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③百闻不如一见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12年9月1日,在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书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表明( )。
①认识来源于亲身实践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
201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3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系统研究的新成果说明( )。
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
C.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活动的如期成功
6.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
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
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是说( )。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D.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8.实行“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
201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十五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为香港发展谱写出了新的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
从哲学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
A.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忽视了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D.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0.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为经验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积累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1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
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
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句“N 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2012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
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16.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
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
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
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
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
(20分) 17.2012年9月20日,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透露,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
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