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XX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一、单选题1.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A、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以上都不是2. 某公司的研发与开发活动在印度进行,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该公司这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属于以下哪种()A、利用不同国家资源供应和市场潜力的差异B、规模经济C、X围经济D、低价格策略3.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A. 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 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 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 以上都不是4. 下列哪种经济效应反应了多产品联合生产(或开发、分销)成本低于各自成本()A、规模经济B、X围经济C、整合效应D、地区响应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跨国公司存在的必要条件()A、东道国提供足够吸引公司投资的特殊优惠条件B、跨国公司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C、跨国公司必须具有某些能抵消不熟悉外国市场劣势的战略能力D、跨国公司具有比通过其它外部市场途径获得更高回报的组织能力6. 以下对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跨国公司的组织发展趋势认识不正确的是()A.摒弃对正式矩阵结构的迷恋B.重新定义主要的组织维度C.转变职能管理层的角色D.重建组织文化7. 下面哪个是西奥多·莱维特的战略观点()A、主X宽泛的具有多样性的产品组合,以共享在技术和分销渠道上的投资B、主X建立强大的全球分销体系C、主X产品标准化,使用统一的生产方法和销售模式在全球X围内推广这一产品D、主X全球战略应该像狐狸一样诡计多端,注重多方面并举8.国际公司的战略制定是针对其()A、东道国竞争对手B、地区性竞争对手C、世界X围的竞争对手D、同行业内竞争对手9. 在全球公司居于主导地位的创新模式是()A、地区杠杆式B、全球纽带式C、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D、地区-地区创新模式10. 以下对创新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A、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市场不敏感B、地区-地区创新模式会出现“重新掌舵现象”而遭受损失C、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取代了传统的全球中心式和地区-地区创新模式D、全球纽带式创新的协调成本很高11. 对“全球一盘棋”理解不正确的是()A、建立和守卫竞争对手的利润庇护港B、不要冒风险投资,保持现有力量C、利用现有力量,通过交叉补贴弱势产品和市场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D、建立战略联盟,孤立和战胜对手12. 以下关于跨国公司国际扩X时期说法不正确的是()A、典型的欧洲跨国公司主要的国际扩X时期是20世纪20-30年代之间B、典型的美国跨国公司国际扩X时期是20世纪40-50年代C、典型的日本跨国公司国际扩X时期是20世纪60-70年代D、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扩X时期是20世纪70-80年代13.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14.以下关于日本公司成功创新理解不正确的是()A.将各子公司的投入集中到中央控制的活动中去B.关键在于有效地运作地区-地区的创新模式C.确保所有职能活动都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D.通过各部门之间责任的衔接来协调各种不同的职能15. 下面公司行为属于分享学习的是()A、福特公司拥有能够灵活生产多种产品的自动化工厂B、花旗银行在全球X围内服务多国消费者C、日本电气公司在计算机与通讯业务中分享研究开发成果D、诺基亚公司使用全球品牌名称16.全球业务经理时常充当的核心角色和职责是()A.全球产品或业务的战略制定者B.全球资产和资源结构的设计师C.跨边界的协调者和控制者D.以上都是17. 为了能在当前的国际经营环境中获胜,经理人员必须()A、具备洞察和阐释外部复杂环境和动态变化的能力B、能够开发和整合多种战略能力C、必须构造并管理复杂而精细的新式组织D、以上都是18. 以下关于跨国公司的组织特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建立并规X了多种不同的内部管理思想B、关键资产和资源被集中C、物质资产和管理能力在国际上扩散的同时又相互依赖D、发展了一种强大而又灵活的内部整合流程19.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20. 在战略因素多样化而又易变的环境中经营,跨国公司需要发展的能力是()A、有效的地区分公司管理B、有效的全球业务管理C、有效的全球职能部门管理者D、以上三种21、丰田公司通过集中于日本的全球规模的制造工厂,开发并制造产品来获得成功。

2014电大《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 B )国际分工。

A.水平式 B.垂直式 C.横向式 D.混合式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 B )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 B.生产资本 c.股票投资 D..债券投资3.从分工和组织结构看,国际企业的类型有( ABC)。

A.水平型 B.垂直型 C.混合型 D.资源型4.从经营角度看,国际企业的主要类型有( ACD )。

A.资源型 B.垂直型 C.服务型 D.制造型5.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活动不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A )。

A.国际租赁 B.工业合作 C.国际服务经营 D.直接投资6.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B )。

A劳务进出口 B.直接投资 C.合同性安排 D证券投资7、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增加( C )的国家利益。

A资本输入国 B.资本输出国 C.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 D第三国8、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应选择(D )A技术转让 B.出口贸易 C.对外直接投资 D试对外投资9、两缺口理论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B )A资源 B.储蓄 C.劳动力 D知识产权 E、外汇10、哪三种市场不完全导致企业拥有垄断优势(AC )A产品差异 B.区位优势 C.政府政策影响 D专有技11、所有权优势是指(AB )A管理技能 B.创新能力 C.劳动成本 D资源禀赋12、区位优势包括(CB )A企业规模 B.市场空间分布 C.吸收外资政策 D市场控制能力13、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就应该选择(C)A技术转让 B.出口贸易 C.对外直接投资本 D试对外投资二、单项选择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B )的国际化A、借贷资本B、生产资本C、股票投资D、债券投资2、( D )又称成文法A、英美法系B、判例法C、习惯法D、大陆法系3、下面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行业是(A )A、石油开采B、餐饮业C、金融业D、建筑业4、实施(C )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A、产品出口B、特许经营C、许可证贸易D、并购5、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销售F—16战斗机,曾达成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件是属于(C )A、分包B、许可证贸易C、制造生产战略联盟D、合资企业6、在同一产品线内加深产品档次,这是(D )A、差异型B、特殊型C、扩张型D、加深型7、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为(B )A、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D、知识考评8、(B )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分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A、主子公司结构B、国际事业部结构C、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D、全球性网络结构9、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B )A、传统性B、民族性C、地域性D、渗透性10、(B )最适合于母企业规模不大,海外子公司数目较少且分布在邻近国家的情形A、有出口分部的组织结构B、母女结构C、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D、全球性组织结构11、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C )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A、许可证贸易B、特许经营C、分包D、战略联盟12、“胞波”一词强调的是(A )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1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A )A、制造业B、金融业C、电信业 E、服务业14、国际企业在进行组织机构选择时,如果当企业的产品多样化程度和国际营销比重同时增加时,应考虑采用(A )A、矩阵混合结构B、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C、地区性组织结构D、全球性组织结构15、在进出口贸易中,一般应坚持(C)的原则A、出口收硬币,进口付硬币B、出口收软币、进口付软币C、出口收硬币,进口付软币D、出口收硬币,进口付硬币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衡量一项技术的适用性的标准是(ABD )A、目的适用性B、产品适用性C、装备适用性D、工艺适用性E、使用适用性2、构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因素有(ACDE)A、技术优势B、生产力优势C、规模经济优势D、货币和资金优势E、组织管理优势3、构成形式产品的标志是( BC )A、附加服务B、产品特征C、商标D、使用价值4、引进技术间接经济效益效益包括对(CDE )的影响A、利润B、成本C、技术优势D、商誉E、产品市场竞争能力5、基础性人力资本理论包括(ABD)A、知识B、技能C、道德D、体力E、社会关系6、国际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民族性B、传统性C、渗透性D、地域性E、变革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E )A、管理者不可能逃避沟通B、沟通就是理解C、沟通可以消除和收回D、沟通要注意场合E、沟通是一个动态过程8、所有权优势是指(AB )A、管理技能B、创新能力C、劳动能力D、资源禀赋9、契约协议战略包括(ACD )A、许可证贸易B、新建企业C、特许经营D、分包E、绿地投资10、下列属于直接分销渠道的有(ABCDE)A、向用户邮购B、上门推销C、直接接受用户定单D、企业通过电视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国外用户E、企业参加国内商品展销会,直接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三、名词解释:1、跨文化沟通:所谓跨文化沟通,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的:即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

电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

电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

国际企业管理单项选择题B1。

“胞波”一词强调的是( A 自然环境)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CD1.当企业仅具有“所有权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C 合同式资源转移)2.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得最直接的是( B 经济环境)。

3.东亚国家吸引投资最快的时期是在其经济发展的(D 起飞阶段)。

4.当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则(C 英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F1。

发达国家将其在国内市场衰退的产品推向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这是采用的(B 市场开发战略)G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B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 D 对外直接投资)3.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这种技术贸易方式是( D “交钥匙”工程)5.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 D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6.国际分包中,委托人将部件和某些工序转包给分承包人生产的分包形式是( A 工业分包)7.根据波士顿矩阵,某项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业务属于(A 瘦狗业务)8.构成延伸产品的标志是(C 附加价值)I1.IBM在国外长期推行的是( D 独资企业)战略。

J1。

将多向发展产品和多个目标市场结合起来是(D 多种经营型)产品组合。

M1.美日等西方国家在海外经营中用于(C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达1/4以上。

2.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25%,反映了(B 政治法律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

3.某公司是另一公司的组成部分,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和法律上有独立地位,该公司属于(B 子公司)4.某研究所把生物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转让给某制药公司,使之用于该企业的新药研制开发上,这属于技术的(B 垂直转移)。

Q1.企业不改变现有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其资源分配和经营环境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的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称为(B 稳定战略)S1.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B 垂直式)国际分工。

天津电大《国际企业管理》一体化复习题

天津电大《国际企业管理》一体化复习题

第一次考试判断题:10道,每道5分,总分501.提出国际投资周期理论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 错误2。

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

正确3.国际化经营主要利用国内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 错误4。

区位优势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正确5.企业国际化经营都是对单一产品在国际上进行经营.错误6.全球战略是指国际企业在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一个国家的市场为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谋求在该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错误7.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用内部化的能力是区位优势。

错误8.国际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不会带动和引起国际商品流通的扩大。

错误9。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正确10.发展中国家毫无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错误11.国际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正确12。

垄断优势主要来自对知识产权的占有. 正确13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慢. 错误14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产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 正确单选题:6道,每道5分,总分30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 )的国际化。

生产资本2。

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国际分工. 垂直式3.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直接投资4。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

弗农5.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就应选择(). 出口贸易6。

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增加()的国家利益. 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7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活动不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国际租赁多选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多选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1.从经营角度看,国际企业的类型有( )。

资源型服务型制造型2.两缺口理论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储蓄外汇3。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1 、企业: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者经济实体。

2 、企业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3、市场营销组合: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4、人力资源 (微观):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5、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管理职能。

6、市场定位:企业在目标市场营销中,打造本企业产品特色,树立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7、市场细分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过程。

8、公司制企业: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

9、战略思想: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

它由一系列观念或者观点构成,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10、竞争战略: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11、企业的变更:企业法人成立后并非一成不变的,会随着需要和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企业的变更。

12、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份,是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处于执行性地位的子系统,它是指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准备、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创造有密切关系的各项管理。

13、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价值流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管理复习资料及案例总结

跨国公司管理复习资料及案例总结

Chapter 1 Introduction1. 衡量跨国经营程度的指标:(管理层国际化情况&跨国度指数)1) 管理层国际化情况Top TNCs originating in Europe have a much higher representation of non-home-country nationals among their directors than do top TNC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percentages are 33 for the EU, 47 for Switzerland, 18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2 for Japan.2) TNI (Transnationality Index) 跨国经营指数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指数值越高说明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程度越高。

The averag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ratios:foreign assets to total assets国外资产比重foreign sales to total sales对外销售比重foreign employment to total employment国外雇员比重事实:The transnationality index of the top 100 from developing economi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op 100 TNCs worldwide.MNCs from small economies tend to have higher TNI. (due to the small home economic size) 小经济体TNI高 --- 面对较大的压力必须向海外扩张TNCs from Europe tend to have higher TNI. (due to the high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in Europe) 欧洲TNI高 --- 经济一体化程度高,有利于在本国培养出竞争优势,再海外扩张2. Attitude towa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Ethnocentric——母国中心主义,海外附属的管理模式与母国的管理模式类似Polycentric——多元中心主义,独立分支,遵循地方管理模式Geocentric——全球中心主义,分支机构是其全球协作网络中的重要部分,以便整合全球资源Conclusion:一开始是母国中心主义,发展到理想状态是全球中心主义3. 跨国公司的扩张模式有新的变化跨国并购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国际战略联盟等非股权合作模式4. 非股权合作模式Non-equity cooperationLicense 经营许可Franchise 特许经营Turnkey project 承包项目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Conclusion:MNEs tend to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 on core value-added activities, non-equity arrangement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5. Regionalize or globalize?(大多数跨国公司出于区域化阶段e.g.欧洲跨国公司在欧洲业务会更多,亚洲跨国公司在亚洲业务更多)A sizeabl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a firms domestic and foreign activitiesTwo-thirds of European MNEs, the majority of their foreign assets were located else-where in EuropeNon-European MNEs increased the European share of their assets and sales; the opposite was the case for European firms.6.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pany acquiring or merging with a firm (M&A)并购A firm creating a “Greenfield” operation新建A firm creating a subsidiaryResult:(Significant control & affect managerial decisions) of its foreign operation7. portfolio investment VS FDIPI:Investment by individuals, firms or public bodies in foreign financial instruments Key in distinction between FDI & PI :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有重大影响间接投资的目的不在于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分红与股价上涨而获利8. Flow vs Stock of FDI概念区别Flow: Amount of FDI over a period of time (one year).Stock: Total accumulated value of foreign owned assets at a given point in time.9. 中国大致外资流入流出概况(中国流入多,流出增速快)2011年, 外商直接投资,1239.85亿美元流入存量?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2000亿存量: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以及撤资 7118.02亿美元 (UNCTAD)2011年, 对外直接投资,651.17亿美元存量规模3659.81亿美元(UNCTAD)201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流量15244.22亿美元,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8.133%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43.96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3.84%GDP, Export?〉10%2012年, 外商直接投资,1210.80亿美元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流量13509.26亿美元,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8.963%2012年, 对外直接投资,842.20亿美元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909.56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6.05%10. Two Forms of FDI(掌握基本概念)1) Horizontal Direct Investment水平投资:同行业&同水平;规模经济2) Vertical Direct Investment垂直投资:上游&下游;降低成本➢Backward 上游- investments into industry that provides inputs into a firm’s domestic production (typically extractive industries)➢Forward 下游- investment in an industry that utilizes the outputs from a firm’s domestic production (typically sales and distribution)3) Conglomeration混合投资11. 直接投资现状-Data and Facts区域分布: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的投资占FDI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亚太区FDI流出占较大比例最大投资国/地区排名前五: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接收FDI东道国/地区排名:美国、中国、香港、巴西、英属维尔京群岛(避税)行业分布:服务业FDI占比例最大(特例:中国FDI流出以制造业为主)Chapter 2 FDI理论Outline: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市场、资源、效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其他宏观资本流动—资本套利理论微观公司角度—垄断优势理论+寡头反应理论+内部化理论+折衷理论中观产业角度—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局部技术创新理论+国际投资阶段论1. Motives for foreign production(概念+分辨投资动机)Push(推动因素-母国)VS. Pull (拉动因素-如何选择东道国)TNC可能会有多种动机,其动机也会随公司发展而改变1) Market - seeking 市场寻求-寻求新消费者&发展良好稳定的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太大-绕过贸易壁垒或高运输成本-使产品或服务适应消费者需求-追踪核心消费者2) Efficiency - seeking 效用寻求-节约成本-大多集中在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或国内政策-产业集群化带来外部规模经济3) Resource - seeking 资源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油气矿木)-获得关键的投入要素,保证母国或其他市场的供应-大多集中于原材料丰富的国家e.g.中国、印度;日本70s-80s 能源外交4) Created asset - seeking 创造性资产(战略性资产)寻求-需要新技术、R&D设备、提升品牌竞争力——竞争优势-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前提:有吸引力(联想收购IBM电脑部)5) Other motives 其他动机-母国政府战略和政治目标的需要:保证对母国经济体的垂直供应(中国与非洲拉美外交);巩固国家发展和工业竞争力(鼓励本国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2. 宏观资本流动——资本套利理论(Capital Arbitrage)Capital-abundant——>Capital-scare countries资本由利率低、资本充裕的国家流向利率高、资本稀缺的国家KEY:二战后由发达国家之间FDI的流动(为什么资本套利理论无法解释FDI:没有区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3. 微观公司角度1) Monopolistic Advantage 垄断优势-主要观点:相比较当地企业,TNCs面临附加成本:固定一次性沉没成本 & 经常性风险成本;因此TNC要存在某些优势克服以上附加成本-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主要表现: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相对全面且灵通的信息、规模经济优势、全球性的销售网络-影响垄断优势的市场结构因素:要素市场不完全(技术、管理、资本);产品市场不完全(产品、营销、品牌);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缺陷:发展中国家的FDI;FDI vs. 进口或授权经营;未解释区域选择2) Oligopolistic Reaction 寡头反应理论(多点竞争理论)进攻性投资:第一家去投资的企业 VS 防御性投资:跟随者的投资-跟随战略-交换威胁:侵入对方市场,投资互动-动态竞争:均衡打破,诱发动态竞争——新均衡-多点竞争,多市场维持3) Internalization Theory 内部化理论含义: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12级国贸等专业管理学复习资料》

《12级国贸等专业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美国的管理学家泰勒,后人将其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组织的最高决策层,由于工作复杂多变,其管理跨度:(窄些)。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所管理的人员数量应当适当)。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开创了(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

在计划类型中,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将计划分为(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多种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感情和归属的需要4.受人尊敬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协调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的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王平是先进工作者,上级把他的事迹广为宣传,这属于()。

张总是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任的总经理,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发出了四道指令:一是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二是调整部门结构;三是采取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四是要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核。

这四道指令分别对应于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

双因素理论把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著名的霍桑研究是采用何种方法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的例子(实验法)。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要点 (1)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要点 (1)

1、国际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解。

(1)概念:指以公司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附属生产企业,并在母公司一元化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经营活动的企业.(2)特征:⑴它必须是在一国以上拥有资产并从事跨国的经营活动;⑵海外的资产和营业额占公司全部资产和营业额的比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⑶在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集团组织体系,通过统一的决策体系,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

(3)国际企业管理:是对国际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国际企业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2、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⑴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⑵具体原因:①优化的配置资源;②规避企业风险等;③扩大企业销售;④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⑤寻找更多的经营优势;⑥获取先进技术;⑦冲破壁垒障碍,实现企业行为的国际化、规模化与经济化;3、国际企业发展阶段理论⑴美国学者罗宾逊六阶段论①起始阶段②出口阶段③国际经营阶段④多国阶段⑤跨国经营阶段⑥超国家阶段⑵美国学者泊尔穆特四阶段论①国内指向阶段②当地化阶段③区域指向阶段④世界指向阶段⑶美国学者安索夫三阶段论①出口阶段②国际阶段③跨国经营阶段5、若干对外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⑴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是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的。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认为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货币,增加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货币拥有量。

②认为货币增加的主要途径依赖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

⑵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国家财富的标志是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②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并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④国际贸易对贸易各方都是有利的。

⑤自由贸易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⑶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优势,即使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缺乏绝对优势,但只要具有相对优势,则也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主要观点有:①提出了比较成本法则.②强调了相对优势的重要性.③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普遍性.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①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的不同。

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复习题一、单选题1、生产企业自设销售网点属于(B )战略。

A、单一经营B、向前延伸的一体化C、向后延伸的一体化D、多样化2、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往返运输的现象是( D )。

A、倒流运输B、重复运输C、迂回运输D、对流运输3、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总经理4、最早、最简单的企业组织结构是( C )。

A、事业部制B、矩阵制C、直线制D、直线职能制5、对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应采用( C )决策方法A、定量B、定性C、程序化D、确定型6、只有损失机会没有收益机会的风险是(D )风险。

A、不可分散B、显性C、机会D、纯粹7、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各种要素和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组合、配置的活动体现了管理的( B )职能。

A、计划B、组织C、指挥D、控制8、决策树法适用于( A )。

A、风险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C、不确定型决策D、以上都适用9、CIS的核心是( C )。

A、FIB、VIC、MID、BI10、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利润的比率是( D )。

A、每股毛利率B、股利发放率C、股利报酬率D、市盈率二、多选题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ABD )。

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C、政府调控D、科学管理2、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动力包括(ABC )。

A、物质动力B、精神动力C、信息动力D、学习动力3、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模式有(BCD )。

A、系统锁定战略B、低成本战略C、差异化战略D、重点战略4、进货方式有(ABCD )。

A、市场选购B、合同订购C、联合经营D、代批代销5、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AC )。

A、工时定额B、先进定额C、工作量定额D、平均定额6、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有(ABC )。

A、全员管理B、全过程管理C、全因素管理D、以上都不对7、企业战略的特点有(ABD )。

A、全局性B、长期性C、固定性D、层次性8、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成有(ACD )。

A、股东大会B、董事长C、经理D、监事会9、商品储存的控制方法有(ABC )A、库存定额管理法B、ABC分类管理法C、定量库存控制法D、以上都不对10、员工薪酬的主要形式有(ABCD )。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复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不是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是(D)A、规模经济B、范围经济C、生产资源的可得性与成本的国别差异D、文化冲突2. 传统上,高精技术产业属于哪类产业(D)A、全球产业B、国际产业C、多国产业D、跨国产业3. 传统上,许多日本公司倾向于采取的国际扩张战略是(B)A、多国战略B、全球战略C、国际战略D、跨国战略4. 以下对创新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C)A、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市场不敏感B、地区-地区创新模式会出现“重新掌舵现象”而遭受损失C、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取代了传统的全球中心式和地区-地区创新模式D、全球纽带式创新的协调成本很高5. 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D)A、仅仅利用企业研发开发新产品B、不开发新技术,而是向其他企业学习新技术C、企业自己研发,并进行技术合作D、具有从诸多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将其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6. 根据国际组织结构的“阶段模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D)A、在向国外扩张的早期,跨国公司一般通过全球矩阵结构来进行国际运作B、扩大了国外销量但未显著增加国外产品多样性的公司采用全球产品部门结构C、通过增加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多样性进行扩张的公司趋向于采用地区结构D、当国外销售量和国外销售产品多样性都很高时,公司采用全球矩阵结构7. 下面对四种创新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A、全球中心创新模式是通过母国感知新机遇,将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以创造新产品或工艺,子公司将创新引入当地市场B、地区-地区的创新模式是将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单位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共同开展和管理某一创新活动C、地区杠杆式依赖子公司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开发D、全球纽带式是确保每个子公司的特定资源和能力,使其能被国内单位利用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单位利用8. “不同国家习俗偏好共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是下列哪种战略意识的基本假设(C)A、国际化意识B、多国化意识C、全球化意识D、跨国意识9. 下面对协调联合体的特征认识,不正确的是(D)A、母国创新的全球转移B、核心竞争力集中,其他方面则分散C、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存在正式系统和控制D、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10. 典型的美国公司倾向于采用下面哪种结构(B)A、矩阵结构B、分散联合体C、协调联合体D、集中管理11. 下列哪种经济效应反应了多产品联合生产(或开发、分销)成本低于各自成本(B )A、规模经济B、范围经济C、整合效应D、地区响应12.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 )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13. 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D )A、商品出口B、可证贸易C、特许经营D、对外直接投资14.国际公司的战略制定是针对其(C)A、东道国竞争对手B、地区性竞争对手C、世界范围的竞争对手D、同行业内竞争对手15. 对范围经济理解错误的是(D)A、范围经济的战略重要性在于多元化公司在价值体系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B、范围经济是两个或多个产品联合生产(或开发、分销)的成本低于各自生产成本C、范围经济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创造更多方案D、范围经济不能在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资产上实现16. 以下关于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典型的欧洲跨国公司主要的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20-30年代之间B、典型的美国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40-50年代C、典型的日本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60-70年代D、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70-80年代17. 根据微笑曲线,最不应提倡的价值环节是(B)A、价值链上游B、价值链中游C、价值链下游D、价值链上游和下游18.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19. 在战略因素多样化而又易变的环境中经营,跨国公司需要发展的能力是(D)A、有效的地区分公司管理B、有效的全球业务管理C、有效的全球职能部门管理者D、以上三种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以民族为中心的做法可能会为了谋求当地的发展而牺牲全球的发展B、以民族为中心的做法可能会造成政治的社会反响,无法对当地变化作出灵活反应C、多中心的倾向重复性强,太浪费D、多中心的倾向积极开发当地市场、销售情况较好21. 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实现三个战略目标,下面哪一个不是(C)A、必须建立全球学习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所获得的知识的能力B、必须在其所有活动中建立全球规模效率C、必须对产品进行标准化D、必须发展多国适应能力来处理不同国家的特殊风险和机遇22.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知识发展和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D)A、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B、知识在总部发展并被转移到海外分部C、知识在总部发展并保留D、以上都不正确23. 下面哪一种倾向不属于EPG形象(A )A、多中心的倾向B、以地域为中心的倾向C、以民族为中心的倾向D、以母国为中心的倾向24. 下面对协调联合体的特征认识,不正确的是(D )A、母国创新的全球转移B、核心竞争力集中,其他方面则分散C、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存在正式系统和控制D、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25. 跨国公司的战略挑战是(A)A、利用规模经济、国别差异和范围经济,实现全球效率、多国适应和全球学习B、追求利润最大化C、追求成本最小化D、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26. 为实现保护已有优势和建立新的优势间的复杂平衡,公司需要遵循的原则是(A)A、集中至少与开发新资产和能力一样多资源来保护和加强其已有资产和能力B、需要彻底重构C、需要拆除旧的并创造新的设施D、模仿竞争对手补足差距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跨国公司存在的必要条件(B)A、东道国提供足够吸引公司投资的特殊优惠条件B、跨国公司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C、跨国公司必须具有某些能抵消不熟悉外国市场劣势的战略能力D、跨国公司具有比通过其它外部市场途径获得更高回报的组织能力28. 某公司的研发与开发活动在印度进行,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该公司这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属于以下哪种(A)A、利用不同国家资源供应和市场潜力的差异B、规模经济C、范围经济D、低价格策略29.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知识发展和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D)A、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B、知识在总部发展并被转移到海外分部C、知识在总部发展并保留D、以上都不正确30. 跨国公司与一般公司真正的区别在于(B)A、拥有全球化的战略B、创造了一种内部组织体系C、依靠开放的市场进行国际经营贸易D、可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31. 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适应变化多端的一国市场环境的必备条件(C)A、富有弹性的不断变化的产品设计B、富有弹性的原材料采购方式C、规范的管理模式D、富有弹性的定价策略32.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海外业务的描述,正确的是(D)A、把握和利用当地机会B、调整和灵活运用母公司竞争力C、实施母公司战略D、以上都不是33. “不同国家习俗偏好共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是下列哪种战略意识的基本假设(C)A、国际化意识B、多国化意识C、全球化意识D、跨国意识34.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A )A、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以上都不是35.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B )A. 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 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 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 以上都不是36. 应对全球发展的需要,跨国公司的整体发展趋势是(C )A、向剥削型发展B、向交易型发展C、向责任型甚至脱胎换骨型发展D、剥削型仍然占大多数二、名词解释1.I-R分析框架(全球一体化——国家响应性分析框架):即跨国经营的全球一体化和当地反应性(I-R)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基础上将企业分为多国企业、全球企业、国际企业和快过企业2.梯级竞争优势:亦即三维度的战略能力,包括经济压力与全球规模效率、社会压力与多国灵活性和全球创新学习。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自测题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自测题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垄断优势理论的学者是()。

A.泰罗B.海默C.法约尔D.邓宁2、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企业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市场上。

A.集中战略B.产品差异化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市场细分战略3、下列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行业是()。

A.石油开采B.餐饮业C.金融业D.建筑业4、以公司主要产品的种类及相关服务特点为基础,设立若干产品部,每个产品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的是()组织结构。

A.全球性职能型B.全球性区域型C.全球性矩阵型D.全球性产品型5、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形式是()。

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特许经营D.对外直接投资6、国际企业的利润和资本不能自由地汇出东道国,这是因为东道国实行了()。

A.国有化B.本国化C.外汇管制D.进口限制7、以下措施属于关税壁垒的是()。

A.征收高额进口关税B.许可证制度C.进口配额D.卫生检疫制度8、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产品已经相当普及,销售量趋于稳定时,产品所处的阶段是()。

A.引入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9、在企业管理方面,若企业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一般会要求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权,管理者则应该()。

A.增加管理层次B.减少管理层次C.强化集权式管理D.降低员工参与管理的欲望10、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兼并或收购另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的战略,称为()。

A.水平一体化B.纵向一体化C.后向一体化D.前向一体化11、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企业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市场上。

A.集中战略B.产品差异化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市场细分战略12、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属于国际竞争战略的四个类型中的()。

A.国际战略B.跨国战略C.全球战略D.多国战略13、以下不属于国际企业战略特征的是()。

A.稳定性B.对抗性C.长期性D.全局性14、()是指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

西亚斯--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西亚斯--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国际企业是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2.国际企业的共同特征:A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共同的所有权为纽带而相互联结;B企业的跨国程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C规模庞大,依赖于共同的资源组合;D具有寡头独占性质;E实行全球经营战略;F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国际经营的基本方式:特许专营;许可协议。

4.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国外开办工厂,建立贸易公司,开采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购买当地原有企业,以及与当地私人,团体,政府合资兴办和经营企业,等等。

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券的形式进行。

5.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

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既成事实,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理想目标。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首先提出。

7.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由英国教授约翰 J.邓宁提出。

决定因素:所有权因素,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9.政府干预的类型:价格控制,关税壁垒,进口限制,外汇管制,国有化政策。

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为了减少商品进口或调整商品进口结构,会对进口商品采取关税控制,如对某些限制进口的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外汇管制:东道国政府对所有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和支出进行控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东道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或外汇短缺的时候。

国有化政策:是国际企业在国际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没收和征用两种情况。

10.东道国通货膨胀对国际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东道国市场需求的影响,二是对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双重的。

采取措施:一是随着成本的上升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以补偿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但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产品的市场需求;二是将收入及时兑换成稳定的货币,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国际财务管理复习要点

国际财务管理复习要点

国际财务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总论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其中区别于国内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外汇内容管理。

影响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其中重点是经济因素,第一,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完善程度关系到该国投资和融资的难易程度;第二,金融政策,如实行的是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政府是否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政府是否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第三,该国的市场是否健全;此外,该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也会对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重大影响。

三种类型的跨国公司:raw material , new maket, minimize cost。

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模式分两种,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

集权模式的优点有:集中利用财务专家,降低资金成本,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降低公司赋税,增强抗风险能力。

缺点是:不利于调动公司积极性,不利协调当地持股人的关系,可能激化与东道国的矛盾,不利于考核子公司的业绩。

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现如外汇、资金、有价证券、黄金和金融期货等金融性商品在国际范围内有效配置的场所。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两个特征,其一,以非居民交易为业务主体,所以也成为境外市场。

其二,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的限制,从相对意义上说,是完全自由化额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消极影响:(1)能造成一国经济的不稳定(2)使金融危机在国家之间传递(3)易引发国际债务危机(4)成为犯罪集团的洗钱场所。

汇率的类型,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买入汇率(也称买入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这一汇率多用于出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卖出汇率(也成卖出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多用于进口商与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和中间汇率(也成中间价,是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重点是其中的利率水平,利率提高,本币的即期汇率升水,远期汇率贴水。

cpim复习资料

cpim复习资料

cpim复习资料CPIM复习资料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CPIM (Certified i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认证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供应链管理认证之一,对于从事生产和库存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具备CPIM认证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CPIM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CPIM考试概述CPIM考试由APICS(The Association for Operations Management)主办,分为两个模块:Part 1和Part 2。

Part 1主要涵盖了供应链基础知识,包括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需求计划等内容;Part 2则进一步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执行与控制等。

二、复习资料推荐1. 官方教材:APICS官方提供了一系列教材,包括《CPIM Part 1》和《CPIM Part 2》的学习手册、练习题集等。

这些教材是CPIM考试的权威参考资料,覆盖了考试的所有知识点,建议考生将其作为复习的重要依据。

2. 备考指南:除了官方教材,一些CPIM培训机构和考试辅导机构也提供了相应的备考指南和复习资料。

这些资料通常会根据考试大纲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重点。

3. 在线课程: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

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有专门针对CPIM考试的课程,通过视频讲解和在线互动,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考试内容。

4. 练习题集:练习题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考生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一些CPIM考试辅导书籍中会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考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三、学习方法1. 制定学习计划:CPIM考试的内容较多,考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复习。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并延续至今,其主要特征是(B)A.以跨行业的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多样化公司B.跨行业混合并购与行业内横向并购同时进行,一起发展,且以“大鱼吃大鱼”、“强强联合”为特征C.以行业内的横向并购为特征,并购后产业规模之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重归专业化经营D以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为主2.企业对在国外特定地区或市场上销售或转售其某种产品的客户授予独家经营权或优先权,让其负责该地区或市场的销售业务,这种客户被称为(A)A.国外经销商B.国外代理商C.非专卖代理商D.专卖代理商3.目前的欧洲联盟(EumpeanUnion)属于何种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D)A关税同盟B、共同市场C、充全经济一体化 D.经济同盟4.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蒂特将社会中权力弱或无权力者相信并接受“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这一观点的程度称为(A )A权力差距 B.个体主义C.团体主义D.不确定性的规避5.吉列公司生产的一种洗发香波、在美国称为“sikience”,在法国被称为“Soyance”。

在自本则称为“Silience”,这些称谓均属于(D)A.产品文字说明B.产品商标C.商品广告D、商品牌名6.我国曾向伊朗出口10万辆自行车,由于在车座所用皮革上没有注意伊斯兰教的特殊要求,受到伊朗进口商的刁难。

这提醒我们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应重视其他民族的(B)A.生活习惯B、宗教信仰C.体态语言差异D文字语言的差异7.在企业管理方面,若企业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一股会要求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权,管理者则应该(B)A.增加管理层次B.减少管理层次C.强化集权式管理D.降低员工参与管理的欲望8.按照职业、收入、财富、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等因素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群体,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B)A.宗教信仰B.社会阶层C.利益群体D.年龄群体9企业扩大原有主要经营领域的规模,或向新的经营领域开拓的战略,称为( C)A.稳定战略B.竞争战略C.成长战略D、优势战略10、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其性能、技术等方面属于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产品,被称为(D)A.更新换代型产品B.改进型新产品C.新产品D、全新产品l1.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兼并或收买另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的战略,称为( A)A.横向一体化B,纵向一体化C、混合一体化D、前向一体化12.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地领导的直接下属人数。

企业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60分 )1. 按计划的对象分类,可以把企业经营计划分为 [ ](3 分)A. 综合经营计划和单项计划B. 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C.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D. 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2. 属于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是()。

(3 分)A. 成长战略B. 成本领先战略C. 差异化战略D. 专一化战略3. 汽车服务企业的“产品”质量,除了具有可靠性、功能性、经济性、时间性、保证性还,还具有 [ ] (3 分)A. 移情性、感情性B. 有形性、无形性C. 移情性、有形性D. 广泛性、特殊性4. 按决策主体地位的高低来划分,可把企业的经营决策划分为 [ ] (3 分)A.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低层决策B. 领导决策、员工决策和客户决策C.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D. 总经理决策、厂长决策和技术工程师决策5. ()形象是企业形象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分)A. 外观形象B. 产品和服务形象C. 领导人形象D. 员工形象6. 在规划汽车企业的形象设计时,不仅要遵循差异性、一致性、文化性、时机性等原则,还要突出( ) [ ] (3 分)A. 协调性原则B. 实践性原则C. 大众性原则D. 便捷性原则7. 按工作顺序来区分,可以把企业物资入库作业大体划分为 [ ] (3 分)A. 组织人力阶段和物资搬运阶段B. 组织物力阶段和物资搬运阶段C. 入库前的准备阶段和物资入库的操作程序阶段D. 组织财力阶段和安排物资仓位阶段8. 在建立汽车维修企业时,《从业经营资格证》必须由[ ] (3 分)A. 公安交通警察管理部门核发B.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分核发C. 当地汽车维修协会核发D. 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发9. 在对市场进行预测时,首先要进行的是 [ ] (3 分)A. 收集分析历史资料B. 评价预测模型,找出合适预测的方C. 确定预测的目标D. 选择预测技术并建立预测方法10. 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是()(3 分)A. 用户第一B. 销售至上C. 杜绝一切浪费D. 生产的连续性11. 具有亡羊补牢作用的控制类型是()。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13.本国化措施:是指通过缩小外国企业在本国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中的所有权比例、限制进口组装生产、提高国有化程度、在外企中安插高级管理人员、增加决策影响力、提高本国雇员的比例等。

37.“本国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取“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26.产品线: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但其型号规格有不同的产品项目集合而成的产品。

27、产品项目:是指一个产品线的内在规格、标准、价格、式样及其他属性,也可称之为“品种”。

11.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又称为成文法。

该法系有专门调解活动的法典,进行案例判决时,以法律条文而不是过去的判决理由为依据。

17.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

29、独家使用权:是指在许可证合同中规定的许可方允许受权人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对所许可的技术享有独占使用权。

许可方不得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在该地域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更不得把该技术转让给第三方。

38.“多元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采取“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15.分包: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都实现了国际化。

也就是说,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实现了国际分工与合作。

4.国际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20.国际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22.国际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

28.国际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一国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最终购买者(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所经过的各种环节和途径,实质上是执行把产品及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购买者的所有活动(功能)的一套组织机构。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doc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doc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1. 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 跨国公司的特征:① 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③ 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②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根本手段;④ 技术内部化。

3. 跨国公司对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的影响:(1) 有利影响:① 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资金;② 跨国公司带给开展中国家较为先进的技术;③ 跨国公司可以提供丰富的管理现代化大企业的经验;④ 跨国公司带给开展中国家较为成熟的营销技能和营销渠道⑤ 跨国公司也为开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局部就业时机。

(2) 不利影响:① 开展目标的不一致造成跨国公司与开展中国家东道国利益上的矛盾;② 跨国公司有可能控制开展中国家东道国的一些行业,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展目标;③ 某些跨国公司会把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产业或工艺过程转移到开展中国家,造成一定的危害。

4. 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而外国企业无法获得或拥有的有利经营条件、资产及其所有权。

5.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利用内部化而拥有最大利益的优势。

6. 垄断优势理论:(1) 观点: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2) 评价: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该理论最大的奉献在于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为后者研究开天辟地。

7. 内部化理论:(1) 根本思想: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阻碍了许多交易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局部的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2) 奉献:① 关于市场不完全属于市场机制内在缺陷的观点;② 关于市场不完全可以利用内部化途径来消除的观点;③ 关于跨国经营是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的表现的观点;④ 关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跨国经营优势的主要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李嘉图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B.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C.大卫•李嘉图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D.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克歇尔、萨缪尔森
2. 下列关于国际企业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管理分散
B.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C.经营灵活、高度内部分工
D.规模庞大,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3. 国际企业战略的特点不包括( A )
A.本土性
B.全球性
C.全局性
D.长远性
4. 生产系统的设计要素不包括( C )
A.技术选择
B.工厂规模
C.企业家偏好
D.灵活性
5. 关于技术转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技术转移只可以通过技术许可证的方式进行
B.按技术使用权限的大小可分为独家使用权、排他使用权、普通使用权等
C.商业秘密不属于技术转移的产权类别
D.技术转移只存在于国际企业的范畴
6. 20世紀50及60年代的世界制造中心是( B )
A.英国 B.日本
C.韩国 D.中国
7.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的世界制造中心是( D )
A.英国 B.日本
C.韩国 D.中国
8. 下列不属于国际企业定价方法的是( C )
A.在各国统一定价
B.根据各国市场定价
C.根据各国地理位置定价
D.根据各国成本定价
9.下列不属于国际营销策略的是( D )
A.国际广告策略
B.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策略
C.国际市场公共关系艺术
D.政治外交策略
10. 国际企业外汇风险的类型不包括( A )
A.政治风险
B.折算风险
C.交易风险
D.经济风险
11. 下列不属于集权式跨国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的是( C )
A.发挥总部财务专家的作用
B.获取资金调度和运用中的规模经济效益
C.反应迅速
D.提高克服外汇风险的能力
12.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配备方式不包括( D )
A.第三国中心人员配备方式
B.全球中心人员配备方式
C.母国中心人员配备方式
D.文化同质人员配备方式
13. 国际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D )
A.精干高效原则
B.有效控制与沟通原则
C.文化适应性原则
D.公司高管偏好性原则
14. 关于国际企业文化管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国际企业面临的文化环境中,文化环境越发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难度就越大。

B.企业文化冲突的诱因只包括价值观的冲突
C.企业文化冲突会影响跨国公司管理者与当地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D.在处理企业文化冲突时可以采用凌越、折中、融合等方式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从决策的角度分类,国际企业发展的类型有( ACD )
A.民族中心
B.资源中心
C.多元中心
D.全球中心
2.从经营的角度分类,国际企业发展的类型有( ABC )
A.资源型
B.服务型
C.制造型
D.消费型
3. 企业跨国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其中跨国指数是3个比率的平均数,即
( ABC )
A.国外资产/总资产
B.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
C.国外雇员/员工总数
D. 国外分公司数/分公司总数
4. 跨国战略模式包括( ABCD )
A.母国中心型B.区域中心型
C.东道国中心型D.全球中心型
5. 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营运过程中的生产性活动有( ABD )
A.生产B.制造成本
C.人力资源管理D.产品质量
6. 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营运过程中的辅助性活动有( ABCD )
A.供应商管理B.库存管理
C.维修保养D.技术管理
7. 技术引进的决策要素包括( ABCD )
A.先进性B.适用性
C.可靠性D.经济型
8. 影响国际企业定价的因素包括( ABCD )
A.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 B.汇率变动
C.关税 D.东道国政策法规
9. 国际企业营销渠道包括( ABCD )
A.出口 B.许可经营
C.直接投资 D.在东道国设立分公司
10. 按照国际企业营销的过程分类,营销风险包括( ABCD )
A.产品风险 B.定价风险
C.分销渠道风险 D.促销风险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生产系统:是指将投入的资源转化成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一系列转化过程。

通过这些转化过程,投入的物改变其性质或形态,成为适合特定需要的产品。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成本绝对低廉的产品,但只要集中力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廉或不利程度相对较小、相对效率较高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都能给各贸易国带来经济利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3、战略联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优势互补、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4、国际灰色市场:是指由于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域售价不同,低售价国家的经销商把产品运到高售价的国家销售的情况,也可称为国际性窜货。

5、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6、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
格。

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从企业结构的角度分类,国际企业发展有哪些类型?
第一,水平型。

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没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基本上生产同种产品,经营同类业务。

第二,垂直型。

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实行分工,制造不同产品,经营不同业务,但其生产过程互相联系和衔接。

第三,混合型。

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不仅横跨许多行业,而且没有一定的范围,相互之间又不相关。

2. 简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新的发展趋势。

四阶段:间接的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直接的或主动的进出口阶段;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

新趋势:国际企业的本土化趋势加剧;服务业成为国际企业直接投资的热点;战略联盟、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形式;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国际化。

3.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有哪些?
第一,贸易型进入方式。

即通过向目标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而进入该市场,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第二,契约性进入方式。

也称许可合同交易,是指本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合作协议而进入目标国家。

包括授权经营、服务合同、建设合同等形式。

第三,投资型进入方式。

是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或地区,即企业将资本连同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或地区,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包括独资经营、合资经营、跨国并购。

第四,战略联盟型进入方式。

4.试比较中西管理的差异。

第一,在管理本质方面,中国重人,西方重物。

第二,在管理对象方面,中国重集体,西方重个人。

第三,在管理控制方面,中国重感性,西方重理性。

第四,在管理手段方面,中国重柔性,西方重刚性。

5.简述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因素
第一,成本:指开发与保持渠道所需的费用,渠道战略要求以最小的成本使其他的因素达
到最高效率。

第二,资金:指选择分销渠道时需要注意的资金要求与现金流转方式。

第三,控制:指对渠道成员的管理能力与控制能力。

第四,覆盖:指对目标市场的覆盖与占有程度。

第五,特征:指分销渠道是否符合本公司的特性与目标市场特性。

第六,持续:指分销渠道的连续性。

6.简述营销风险控制的策略。

(1)建立和完善纵向一体化的政府服务体系,提供宏观政策信息支撑。

(2)发挥行业协会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的沟通。

(3)企业做好市场细分,正确制定国际市场营销决策准确的目标。

(4)建立和完善企业营销风险防范与处理机构。

(5)防范营销人员给企业带来风险。

(6)从源头上杜绝来自经销商和客户的风险。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我国企业在承接国际企业产业转移时遇到了哪些挑战?
第一,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
第二,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拼优惠政策,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
第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并未真正转移到我国
第四,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采取限制性措施,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强
第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加大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
第六,国际产业转移面对一些制约因素,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