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死胡同】
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中国并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他们不断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又缺乏广泛而坚定的群众基础,最终没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国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的封建基础。
再加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基本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并没有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封建生基础依然保持完好,并且达到了顶峰。
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已经深深在人们心中扎根。
对于下层农民阶级,他们愚昧无知,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要去推翻封建制度,因为他们不知道困住他们的,其实就是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他们也会反抗,但他们只会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就像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而对于封建主来说,他们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封建势力是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下,中国的资本主义也只能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封建统治者甚至勾结帝国主义,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宁愿充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出卖一部分利益以求留得另一部分利益。
二、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1.如果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将损害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 迎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死胡同】
大量发行纸币,依靠投资发展经济,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反过来,减少纸币发行,抑制投资,又造成经济下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摁下葫芦起了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死胡同。
当前,我国的面临着经济通货膨胀的问题,政府虽然几次加息,收紧信贷资金,但是,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达到了6.4%;现在又大力收紧信贷,抑制通货膨胀,接下来又将遇到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问题,经济停滞的危机将接踵而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济不是依靠居民消费的增长,而是依靠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
外贸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由1978年的-0.3%,上升至2008年的+7.9%。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接着又发生债务危机,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采取“大手笔”,投资四万亿,并大举贷款搞基本建设,大力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码头、机场、地铁,大力支持房地产开发等,虽然暂时避免了经济衰退,但是,通货膨胀的威胁又上升为主要问题,同时为更大程度上的经济衰退准备了物质条件。由于大量投资搞基础建设和住宅开发,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使我国的生产资料生产盲目发展:粗钢产量由2001年的1.5亿吨,直线上升2008年的5亿吨;同期水泥产量由6.6亿吨,增至14亿吨(《中国统计摘要》2009 第136页); 2010年粗钢产量更达到6.26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3%。”( 国际钢铁协会 1月21日 发布统计数据)水泥产量高达18.68亿吨,仅两年又增加了4.68亿吨,增长了33.4%。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是铁的事实,连主管部门都承认是严重过剩。
有人会说这是在“唱衰中国经济”。不!经济不会由人们“唱衰”或“唱兴”的。经济发展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我国经济已经恢复了雇佣劳动制度,必然要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问题只是时间的早晚、危机的具体形式问题。总之,我国的经济已经走进了资本主义的死胡同,要想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重新回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轨道上来!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论文报告: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一、中国经济转轨下的资本主义萌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不断萌芽。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分别从国有企业改革、私有企业兴起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等层面进行分析。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来看,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释放了国有资本。
而从私有企业兴起的角度来看,则是得益于中国发展出了“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经济逐渐走入常态化。
金融市场开放方面,随着外资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制度障碍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国家宏观政策以及个体经营活动的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加之政府官僚主义的存在,这种过程远没有达到十分之一。
其中,与制度障碍的应对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化重组的力度,使得更多的企业真正实现“活下去”,并采取更加高效的企业财务治理手段。
三、全球化给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使得中国期望尝试在资本主义取代计划经济后进一步发展。
然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好贸易保护主义与征税规定的矛盾,如何面对新兴行业的竞争以及如何进行创新调适等问题。
四、中西文化和经济体制对比对于中国来说,资本主义萌芽过程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中西文化和经济体制间的差异也永远难以忽视。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文化会有怎样的约束?中国经济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私有企业的发展等等,总是需要其中一方放弃一些东西以达到平衡。
五、外资资本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中,外资资本的流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这种过程存在许多问题。
2022至2023年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历史专题训练(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学)
选择题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C.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 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不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完成统一,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屈辱的历史,D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 抗美援朝C. 解放西藏D. 抗日战争【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中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
结合课本所学,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之一,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因此,两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抗美援朝。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选择题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的过渡状态的历史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 《土地改革法》的制定C.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的过渡状态,故A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法》的制定、《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制度,认为生产和分配应该由私人或公司掌控,而且这些个人和公司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利润。
在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绝对是一种非常事实的现实,它自成体系,牢牢固定在世界经济中,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不可避免地,我们需要反思和批判这个制度,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
首先,资本主义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和公司的利润追求,但经常忽略了利润的来源,这通常是通过剥夺弱势群体的财富、资源和权利获得的。
在这种环境下,富人通过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更容易地积累财富,而贫困和社会排斥则会困扰着弱势群体。
穷人所能获得的机会和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他们不得不面对瘟疫、饥饿、痛苦和不公正,即使他们拼命工作也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更糟糕的是,资本主义通常会试图通过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差异来维护和扩大这些不平等,这是一种非常危险也非常毁灭性的做法。
其次,资本主义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
在现代经济中,公司或个人的利润追求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唯一能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短视的决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例如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这些表现出了一种非常不负责任并且自私的态度。
相反,社会投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则往往被忽视,因为他们要花费时间和金钱,他们不能满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渴望,因此无法为利益追求者带来直接的利益。
这样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代价是惊人的,甚至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第三,资本主义徒劳无功地强化了人类的疏离感。
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但这种推动力可能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极度薄弱,最终导致孤独感、虚无感和压力。
资本主义忽略了人类的社会本性,使得社区和相互依存的感觉逐渐衰退,让人对采取更为谨慎而平衡的方法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从自己的生命中感受到空虚,因为他们被社会错误的学习和评定方式的影响。
近代中国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吗?为什么?如何看待清末新政?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近代中国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吗?为什么?如何看待清末新政?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不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最新整理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docx
最新整理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一在中国当代史六十年中,发生了四次外资引进,每一次外资运作内容和结果类似——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各伴生两次经济危机。
中国“第一次外资”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在1950—1960年的十年期间,因苏联连续投资和单方面骤然中止投资而导致经济先高涨后下滑,造成1960年和1968年先后两次爆发赤字和就业危机。
中国“第二次外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1972—1979年,因西方设备技术及服务代价高昂而造成了1974—1976年、1979—1981年的两次赤字和就业危机。
中国“第三次外资”与20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同步,中央政府在承担过大的还债压力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扩大对外开放,造成1988—1989年的滞胀型危机和1993—1994年与三大赤字同步发生的通胀和失业率高企的经济危机。
这六次危机虽然都和“引进外资”或“对外开放”有紧密关联,但在危机发生时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国内财政、外汇和金融领域的赤字,基本上还属于经济系统的“内生性”危机。
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那次由城乡群体共同承担危机代价的改革及其后造成的内需下降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因而,1997—1998年和20xx—20xx年发生的这两次危机,则主要是受外部危机环境的影响。
据此,我们认为后两次危机与此前的六次危机不同,应该属于全球化条件下“第四次外资”带来的“输入型”危机。
中国的“第四次外资”,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外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状态,并顺遂形势纳入全球资本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归纳这两次输入型危机的相同点,我们发现两者真可谓别无二致。
其一,危机成因:在发生危机前,国内经济都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依赖出口拉动。
因此,当外部发生金融危机时,首先出现因出口需求减少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降、连带就业压力增加的困境。
其二,应对措施:与以往内生性危机爆发之后政府都采取紧缩方针完全相反,这两次输入型危机,政府都是以大规模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试图维持经济增速不显著跌落。
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走进死胡同
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走进死胡同资本主义文明岌岌可危,替代文明必将在中国孕育新心性主义原创08-19 11:28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没有主流的观点告诉你,这会引发美国次债危机。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开始出现,没有主流观点告诉你,这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没有主流的观点告诉你,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出资实体经济层面,需求进行实体经济层面的大规模改革,否则更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将会爆发。
2011年,全球经济的灾难将真正来临。
一次次,主流的精英们,无论中国的,还是美国的,一直都在试图掩盖问题,而一次次我们所真正面对的却是规模越来越大的危机。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全球的政府都坚持这仅仅是一种金融层面的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经济将会很快“复苏”。
实体经济在结构上没有大问题,无需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
目前,相信全球经济一定会“复苏”的理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货币刺激会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方面,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会成为未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点;第三方面:新兴市场会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
但是,我们在前面的“二、肆意货币扩张的结果”,“三、新兴市场是镜中之花”、“四、新能源近乎炼丹产业”部分中分别证明,货币刺激将使问题变得更糟,有效需求不足新兴市场给全球经济提供不了多少动力,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根本靠不住。
总体来看,08年以来,全球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正在恶化实体经济层面的矛盾,尤其是货币刺激政策,导致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流动性泛滥。
在投机资本的炒作下,世界的一些重要大宗商品,中国的房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暴涨。
一方面,使中国本来就不足的有效消费受到进一步挤压;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又被迫提高。
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出现崩溃,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全球经济当然会随着中国的崩溃而崩溃。
在“六、资本主义总危机”部分中我们又证明了,由于资本主义已经充分全球化,而资源和环境危机目前又已经非常突出,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掠夺已经无法继续,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总危机阶段。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一、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已经走向死胡同当今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能否起死回生或者进行社会重构,我们试目以待.资本主义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主要还是资本主义的强盗逻辑和泯灭人性的罪恶理论所造成的。
是实践这种罪恶理论的必然结果。
1. “人不为己,天殊地灭”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最大谎言亚当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人不为己,天殊地灭”。
并且进行了他是逻辑推论:先把人需要吃饭定义为自私自利,再把不吃饭定义为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就不吃饭,就人不吃饭自然就会灭亡.进而, 得出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结论来.既然,“不为己,天殊地灭”,我们的社会制度就必须顺应人的这一天性。
鼓励人们自私自利、发财致富,然后,实现国家富强。
在这里亚当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人需要吃饭是一种自然属性,自私自利一种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不等于社会属性,大公无私不等于不吃饭。
众所周知,人的自私自利特性是在与他人交往时才能表现出来。
人是否自私自利是由他人或社会来判断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不与社会打交道的人,其任何行为都不存在自私自利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与他人交往时,并不是自私自利的,比如,对待亲人朋友总表现出一种奉献的精神。
即使是与陌生人打交道也常常是友善和谦让的。
由此可见,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看法,是对人性的极大歪曲。
也是最大的谎言。
不能否定,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是在后天社会活动过程产生和形成的,人之初,只是一个自然的有机物,并无善恶之分。
善恶由社会环境决定。
一个丑恶的社会环境,就会把人们引向罪恶,反之亦然。
资本主义就是一种诱惑、纵容人们自私自利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里,自私自利可以成为富人,而不自私自利则会成为穷人。
甚至无法生存。
这是一个逼良为娼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竞争就是私欲的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私欲的发展。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理论是荒唐的,也是罪恶的。
试问,一个建立在荒唐、罪恶的理论基础之上、任其发展私欲的社会制度,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吗.2. 弱肉强食是泯灭人性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动物界不同物种之间的自然竞争法则,即或是同种动物之间也不会采取弱肉强食规则。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可不是啥好玩的事儿。
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这辆大车”突然开不动了,像是加满油却始终起不来。
你看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赚点钱不容易,很多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辈子,结果一场经济危机下来,几乎什么都得“重来”。
尤其在这种时候,失业的、破产的、投资失败的,差不多都一锅端了。
就像有的人说的:“这个社会的钱,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可经济危机不是“跑了”,而是“卡住了”,像是一条堵塞的排水管,水一时流不出来,大家的生活水平一下就跟着下滑。
你想,一旦这车轮停了,啥都会出问题。
你要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它是由资本家精心“搭建”起来的,专门让钱滚钱的那种。
你去市场看看,企业的运转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赚更多的钱。
也就是那几个字:“利润最大化。
”不过,资本主义的“好处”就跟一把双刃剑一样,一边快速积累财富,另一边,却也带来着无数的隐患。
大家都知道,钱总归是有限的,市场也总有饱和的一天。
等到这一切的“热度”过了,也就是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
资本主义的特性决定了,一旦危机爆发,它不会温柔地说:“嘿,我来让你休息一下。
”相反,它会让你在金融风暴中感到满脸的迷茫,站在原地直愣愣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崩溃。
看看那些大型企业吧,曾经风光无限,可如今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下,许多公司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倒下。
金融市场的泡沫,不就是在经济危机面前显得脆弱无比吗?一堆虚拟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泡影,想想看,不管你是富豪还是普通人,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一下子蒸发,难道你不心疼吗?问题来了,有些公司一看情况不对,就立马“减员”,或者干脆跑路,剩下的那些人得怎么办?有句话怎么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但在经济危机里,很多人的命运似乎真的是被“资本”掌控了。
你敢想象一下,那些一度辉煌的公司领导,居然也会一夜之间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吗?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只是失业,甚至是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1950年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反思与选择
1950年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反思与选择195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初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对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深刻反思,并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选择。
这一选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
首先,1950年代的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反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在国共内战胜利后,需要摆脱封建社会主义的束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而资本主义被认为是封建社会主义的残余,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另一方面,在当时国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发展,因此中国选择反思资本主义,也是为了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重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在195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传统的封建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决定进行农村改革,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这种农村工作重视生产,并通过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促进农民的组织力量,使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除了农村改革外,中国还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了反思。
当时的中国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不利于社会全体人民的发展。
因此,中国特别强调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通过国家的计划和指导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同时,中国还做出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认为社会主义是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坚持全民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这些选择使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反思与选择对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成功经验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使他们开始思考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这个主题涉及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首先,要理解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背景,需要回顾中国的历史背景。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财产和资源的控制力非常强。
然而,计划经济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主义思潮才有了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的市场经济模式被引入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催生了大量的改革与创新,这也加速了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同时,中国的大学也开始引入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落地奠定了基础。
在资本主义思潮传播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开始接受并适应资本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
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被新的市场经济观念所取代。
在以前,人们习惯了依赖国家的保障,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哲学中,个体和市场的力量更受重视。
人们开始接受并积极追求自主创业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机会。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也带来了对教育、就业和社会制度的重新思考。
然而,资本主义思潮的传播和接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社会阶层的差距加大,贫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引发了一些人对资本主义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公平,需要更多的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的保障。
其次,文化的多样性也对资本主义思潮的接受带来挑战。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某些传统观念和资本主义的理念之间存在冲突。
这就需要平衡国内外文化的融合,以及思想观念的逐步深化和演变。
在总结中国资本主义思潮的传播与接受时,需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对话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对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各自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理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
这篇文章将通过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实践比较以及当前的全球现状,深入探讨这两种制度的现代对话。
一、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逐渐在欧洲和北美洲崭露头角,它强调市场机制、私有制与个人自由。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活水平在许多地区得到了提升。
然而,伴随着经济繁荣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工人阶级的剥削,这使得一些思想家如卡尔·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理念,主张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达到全体人类共同富裕。
进入20世纪后,社会主义在苏联等国家成为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并通过计划经济形式实践。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最终导致了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衰退。
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期间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这使得资本主义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
然而,资本主义也并非没有问题。
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再次被提出和讨论。
二、基本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强调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它主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认为公平分配财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其核心理念包括: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实现对财富的共同拥有。
计划经济:通过政府规划经济活动,以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消灭阶级差异:追求社会公平,使每个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 资本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相对立,资本主义认为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资本主义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资本主义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资本主义全球化是指全球资本流动的增加,商品交易的增加以及自由贸易的增加。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为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制度逐渐朝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
这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
自1980年代以来,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外资的流入使得中国的经济起飞,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为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这种转型和快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其次,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全球化的更加深入。
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化竞争也持续升温。
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中国也一直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这使得许多外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到中国,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
最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参与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机会。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发展项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金融、科技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为中国和全球带来了很多机会。
总之,中国对外开放和资本主义全球化之间存在良性互动。
中国的经济改革使得中国发展起来,也使得资本主义全球化更加深入,为全球化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通过参与全球化,中国也为世界带来了很多机会。
我们可以预料,中国将在全球化中继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是环境问题。
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但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对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关注。
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争及其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争及其意义【摘要】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并发展,引发了对其性质的辨析;新中国成立后,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整顿,导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争的激化;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处理经验值得总结和反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特定作用,而其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也需要认真探讨。
在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其合理发展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关键词】关键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辨析、整顿、影响、意义、发展趋势、经验教训、作用、关系、社会主义建设。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在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种经济形式主要表现为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竞争,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广泛存在,农村的私营农业和城市的工商业都是私人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利益受损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整顿和调整。
1.2 新中国成立后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处理新中国成立后,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处理是一场历史性的争论和实践。
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时代,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了领导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方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社会主义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是否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成为了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发展是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编者的话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他提出14个“如何”。
本报“专家议专题”专栏从今天起,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就这14个“如何”进行讨论,每期一题。
今天刊登的3篇文章,围绕“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谈了各自的见解。
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发展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正在遇到或即将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各样可以预料的或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包含三层内容: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实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比较,那么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人民的富裕与否、科技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实力的强弱。
不首先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
换言之,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们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就业压力较大;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怎样才能不断缓解就业压力呢?要靠发展,使经济增长率高一些。
新的就业岗位是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
第三产业之所以能多吸纳就业者,是因为人民的收入水平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上升,从而人们的消费支出总额将增长,消费结构将相应地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并相应地增加就业人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知识精讲 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第二单元、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二. 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带来的影响(空前规模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的畸形发展。
2. 难点:殖民扩张刺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同时也造就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的雏形;而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那些主动开辟新航路的国家、那些积极殖民扩张的国家、那些积极改进生产技术的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和主宰,而那些没有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被殖民的国家日益被边缘化,当然在这里这些国家也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也对他们客观上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但是在外力侵略下纳入世界体系决定了即使有先进生产方式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
这部分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就开始有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1857年有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当时正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时(19世纪中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完全形成,因此如果再发生经济危机,它的时间长、涉及范围更广(国家更多、行业更多)、破坏性会更大。
于是就有了1929——1933年空前规模的大危机。
那么面对这样的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有的国家为应对危机走向专制独裁侵略反人类的法西斯道路;有的国家则实行新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保留了民主制度,是资本主义避免了灭亡的命运,并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中国经济在历史上的发展
通过历史,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 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 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 世界之上,不再让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中国近代历史简直就是一 部屈辱的历史,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 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如果想不受别人的侮辱和欺凌,我们自 己一定要强大起来,怎么变强大?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有句话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 得发愤自强。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 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 生产力,加强国防。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 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 由此可知,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之一。经济决定政治和 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 治和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因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结:
• 落后就要挨打,固步自封的经济不会得到
长久发展 • 从政治、文化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经济 的侧重要看农、林、牧、副、渔的比重 • 经济决定政治,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怎 样的政治变化
课后思考:
• 为什么1956年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时期对待资本主义经济不同
① 管理者地位的转变,1956年前的资本家属于剥削阶级,榨取工人的 剩余劳动力。而通过三大改造之后的企业大多属于股份制经营,管理 者只能参与管理及决策,对企业没有绝对的拥有权 ② 领导者对待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邓小平认为,“黑猫白猫,抓住老 鼠就是好猫” ③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1956年我国还没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仍然照 搬苏联经济,发展经济的思想不成熟,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走出了一 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④ 最终要的是,我国奉行的是以集体经济为主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 政策,通过三大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已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正进入“矛盾”阶段
中国经济正进入“矛盾”阶段
佚名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12(028)004
【摘要】拿1990年和2010年的上海城市建筑作对比,会发现本应是60年的发展历程被压缩到了20年。
为这一超级增长提供动力的主要有三大因素: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全球化。
中国已经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中国制造”的世界。
但这一状况正发生改变。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矛盾阶段,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但经济增长却变得越来越缓慢。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4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周期
2.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工农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诸种矛盾的总根源
5.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进入新型互动阶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死胡同】(转)来源:殷离的日志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死胡同
迎春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死胡同,面临的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论述经济的性质,一般从所有制出发。
例如论述我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就用雇佣劳动制度制占主体地位来说明。
这里则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看我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从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的现象,与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是同一类性质的问题,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死胡同。
我国经济已经陷入了通货膨胀与经济下滑的两难境地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6.4%,这是明显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在通货膨胀与经济下滑之间“碰撞”,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2007年8月以前,我国经济的主要危险是经济下滑;2007年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到6.5%,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转而成为通货膨胀;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下滑,由一季度的增长10.6%,下滑到4季度的6.8%,2009年的一季度更降至6.1%,经济衰退又成为首要问题;经济刚刚回升,现在通货膨胀的问题又突显出来。
由经济衰退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威胁,到通货膨胀,再回到经济衰退的威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摁下葫芦起了瓢”,也是我国经济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死胡同的一种表现。
当然,从所有制构成的变化、两极分化、社会关系成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等,也都表现出我国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事实。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死胡同呢?只要看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变化就一目了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发展,但是,广大劳动群众不仅受益不多,而且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支出、特别是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直线下降。
居民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从1978年占的48.8%,下降到2008年的35.3%,下降了13.5个百分点;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1978年的-0.3%上升到+7.9%;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29.8%,上升到41.1%。
(《中国统计摘要》2009 第35页)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发展对外贸易,大量投资搞房屋建设和其它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造成的,相对而言居民消费支出却急剧下降。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比重的下级。
“内需不足”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
在毛泽东时期,我国经济根本不存在“内需不足”,相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内需旺盛”,特别是居民消费的急剧增长。
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仅就生活必需品看,1949
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至30,477万吨,增长了169.3%;油料由256.4万吨增至521.8万吨,增长了103.5%;而生活消费的“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产量由1.4万辆,增至854万辆;手表、缝纫机由无到有,分别增至1,351.1万支和486.5万台(《中国统计年鉴》1983 第158、159、242、243页)增长幅度都很大,有的是从无到有,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不仅不存在“消费乏力”、卖不出去的问题,反而是“供不应求”,要靠各种票证限制购买。
至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就更快,例如钢铁等,“供不应求”的状况就更明显。
这种经济现象被我国的“精英”和西方经济学者嘲讽为“短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内需旺盛”转变为“内需不足”,居民消费支出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直线下降,反映出的是我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已经由社会经济的主人,转变为雇佣奴隶;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毛泽东时期,广大群众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人,没有失业、解雇的威胁,具有劳动能力人就有工作,就业面不断扩大;工资的逐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涨;加上劳动群众的生、老、病、死、教育、住房都有保证等,因此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不断进扩大,“内需旺盛”,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大量引进外国资本,依靠私营企业发展经济,雇佣劳动制度死灰复燃,劳动群众重新出卖劳动力,工资转变为劳动力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尽量压低工资,“内需不足”、居民消费支出直线下降就是这种本质变化的表现。
所以,尽管政府希望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一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提高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但是,资本家并不会听从安排,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必然“内需不足”,而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只不过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济不是依靠居民消费的增长,而是依靠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
外贸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由1978年的-0.3%,上升至2008年的+7.9%。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接着又发生债务危机,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采取“大手笔”,投资四万亿,并大举贷款搞基本建设,大力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码头、机场、地铁,大力支持房地产开发等,虽然暂时避免了经济衰退,但是,通货膨胀的威胁又上升为主要问题,同时为更大程度上的经济衰退准备了物质条件。
由于大量投资搞基础建设和住宅开发,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使我国的生产资料生产盲目发展:粗钢产量由2001年的1.5亿吨,直线上升2008年的5亿吨;同期水泥产量由6.6亿吨,增至14亿吨(《中国统计摘要》2009 第136页); 2010年粗钢产量更达到6.26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3%。
”
(国际钢铁协会1月21日发布统计数据)水泥产量高达18.68亿吨,仅两年又增加了4.68亿吨,增长了33.4%。
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是铁的事实,连主管部门都承认是严重过剩。
大量发行纸币,依靠投资发展经济,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反过来,减少纸币发行,抑制投资,又造成经济下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摁下葫芦起了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死胡同。
当前,我国的面临着经济通货膨胀的问题,政府虽然几次加息,收紧信贷资金,但是,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达到了6.4%;现在又大力收紧信贷,抑制通货膨胀,接下来又将遇到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问题,经济停滞的危机将接踵而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揭示了经济活动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活资料的生产必须与有购买力的需求相适应;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与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否则再生产不能继续进行。
当前正在蔓延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就是房屋生产超过了有购买力的需求;至今仍在蔓延的债务危机,也是欧、美等国家借债提高居民生活福利,“寅吃卯粮”,现在还不起债造成的。
我国正在步欧、美国家的车撤,大量贷款给居民购房,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盖房;大肆建设码头、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一时显得经济繁荣,一旦住房、汽车等卖不出去,开发商和居民还不了贷款,整个经济必将崩溃。
闭着眼睛想一想,现在我国一年生产6亿多吨钢、18亿多吨水泥,生产相应的电力-----,一年仅进口铁矿石就达6亿吨,码头上停靠的大批运输铁矿石的轮船、公路上奔驰着的满载建筑材料的车辆、铁路上奔跑的运送煤炭的列车,到处都是堵车的现象----如果住宅和基础建设停建或者大量减少,生活消费品卖不出去,生产急剧下降;轮船、列车、汽车趴窝-----,我国的经济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可以预见,我国经济的前景不会比当前的美国、欧洲国家好,可能还要糟糕些!
有人会说这是在“唱衰中国经济”。
不!经济不会由人们“唱衰”或“唱兴”的。
经济发展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我国经济已经恢复了雇佣劳动制度,必然要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问题只是时间的早晚、危机的具体形式问题。
总之,我国的经济已经走进了资本主义的死胡同,要想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重新回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