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师说》word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师说》教案鲁教版
高一语文上册《师说》教案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师说》教案鲁教版2师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其倡导的“古文运动”以及韩愈的重要文学作品;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技能目标: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科学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传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作者、解题2.正字正音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试译难句,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2.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1.结构图解演示第一层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一般的士大夫)作对比。
作者指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众人”之所以更加愚蠢,关键在于前者不自满,虚心向师求教,后者既无自知之明,又耻学于师。
第二层的对比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作者指出这是一种见小而不见大、“小学而大遗”、爱子而不自爱的愚蠢行为,因而嘲笑说:“惑矣。
”“吾未见其明也。
”第三层以不耻相师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耻于相师的“君子”(士大夫)相比。
作者肯定了前者的态度,揭露和嘲笑了后者反对从师学习的种种谬论,指出,瞧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士大夫,他们的智力(就从师学习而言),反不如他们瞧不起的人,讽刺语气强烈。
接连三个对比,把反对从师学习的人驳的哑口无言,使耻学于师的人显得十分可笑,达到了针砭时弊、发人深思的目的。
在进行对比的时候,文章运用了排笔的手法,不仅使对比显得十分鲜明,而且使文章显得十分有气势,很有感情,从而加强了论述的效果,充分表露了作者对耻学于师的士大夫的不满与鄙视。
(2)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排比对偶句。
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鲁人版-语文-高一-开学第一课鲁人语文必修一 1.2《师说第一课时》教案
1.2 师说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完整版)师说公开课教案.docx
师说【教学目标】1.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事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3.以《师说》为蓝本,学习议论文写作规范,为后阶段议论文写作服务。
4.引导学生人格发展,尊师重道,为终身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1.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事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以《师说》为蓝本,学习议论文写作规范,为后阶段议论文写作服务。
2.引导学生人格发展,尊师重道,为终身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设想】串讲与研读相结合。
第一课时一.导入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 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于是,在一段段师生佳话中,成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和社会的进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该如何尊师重教,那些人又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韩愈的《师说》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二.预习检查句读( dòu)经传( zhuàn)或不焉( f ǒu)读书( dú)传道( chuán)不能( bù)老聃( dān)李蟠( pán)长幼( zhǎng )冉冉( r ǎn)潘婷( pān)苌弘( cháng )近谀( yú)庸知( yōng )贻笑大方( yí)须臾( yú)郯子( t án)甘之如饴( yí)其可怪也欤( yú)怡然自得( yí)三.背景介绍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师说》教案范文
《师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的作者及其背景。
2.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3.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教师和教育的思考,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展示一些著名的名言警句,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呈现:(1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作者,孔子,并了解他的背景和贡献。
2.介绍《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以及它在古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
讲解:(20分钟)1.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教育的方法和目标等。
2.讲解《师说》的结构,包括开头的概括性描述、中间部分的具体阐述和结尾的总结性陈述。
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师说》中提到的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总结:(10分钟)1.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它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并进行一次简短的报告。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或其他教学资料。
2.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3.讨论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导入部分的参与程度。
2.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评估学生对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师和教育进行思考,再结合《师说》的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鲁人版精品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2 师说》
对其身——耻学于师——大遗
③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
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疏通文意,指出重点字词。
2、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3、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五、梳理反思
1、结构梳理
段落段意论点
4课前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小组商议解决。无法解决的向老师提出。
②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③小组研习,作者是如何阐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长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人才。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1、走进作者——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古文运动
3、解题
4、韩愈为何写《师说》(研习第四段)
①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背景)——耻学于师佛老思想的流行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师说》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语文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师说》中阐述的师生关系和尊师重教的道理。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讲述一则尊师重教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和感受。
揭示课题:《师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概况和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教师范读,注意语气和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三)深入品读,理解内容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进一步阐述师生关系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含义。
学习第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和从师原则。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对待老师?学习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教育的深切关怀。
归纳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要求。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讨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老师?有哪些具体行动可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尊师重教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师说》教案
教案名称:《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理解并掌握韩愈《师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了解其对尊师重教思想的阐述。
-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师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中论点及其背景意义。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论证思路,学会提炼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热爱学习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和人才观。
-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和体会“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等核心观点。
2. 掌握古汉语中的重要字词句式,并能够进行准确翻译和解读。
【教学难点】1. 理解韩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理念的深远意义。
2. 对文中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现实情境,引入尊师重教的主题,引出《师说》一文。
2. 整体感知:-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韵律美。
-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师说》写作背景。
3. 文本研读:- 分段解析,讲解关键字词句式,指导学生翻译。
- 讨论分析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和论证逻辑。
4. 深度探讨:- 针对文中重要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含义。
- 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现象,思考《师说》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5. 小结巩固:- 总结全文主旨,梳理主要知识点,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 作业布置:- 完成课文相关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主题思考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师说》的思想内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师说教案模板6篇
师说教案模板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师说教案模板6篇我们的教案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师说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师说教案》word版
《师说教案》word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1.5 教学评估第二章:教师的职责与角色2.1 教师的职责2.2 教师的角色2.3 教师的专业素养2.4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5 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章:教学设计与准备3.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2 教学目标的设计3.3 教学内容的设计3.4 教学方法的设计3.5 教学评价的设计第四章:课堂教学实践4.1 课堂管理4.2 教学技巧4.3 学生参与4.4 课堂互动4.5 教学反思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馈5.1 课程总结5.2 学生反馈5.3 教学改进5.4 教学成果展示5.5 课程评价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6.2 学生学习评价6.3 教师教学评价6.4 教学反馈与改进6.5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第七章:差异化教学策略7.1 差异化教学的理念7.2 学生差异识别与分析7.3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7.4 适应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7.5 差异化教学案例研究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8.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8.2 教育软件与工具的选择与使用8.3 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8.4 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8.5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享第九章:跨文化教学9.1 跨文化教学的背景与重要性9.2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9.3 跨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9.4 多元文化课堂的管理与实践9.5 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第十章:职业发展与教师素养10.1 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10.2 教师素养的内涵与提升10.3 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10.4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与实施10.5 教师职业发展案例研究第十一章:课堂纪律与管理11.1 课堂纪律的重要性11.2 课堂纪律的建立与维护11.3 行为管理策略与技巧11.4 应对挑战性行为的方法11.5 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第十二章: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12.1 课程创新的意义与动力12.2 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12.3 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12.4 课程设计与更新的方法12.5 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3.1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求13.2 学生心理辅导与支持13.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3.4 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13.5 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分析第十四章: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14.1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4.2 家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14.3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4.4 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14.5 家校合作案例分享第十五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5.1 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5.2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5.3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影响15.4 教师在法规遵守中的责任与义务15.5 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师说教案》word版涵盖了教师职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跨文化教学、职业发展与教师素养等多个方面。
师说教案-专业文档!
师说教案关于师说教案4篇师说教案篇1【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认识本文中反映的韩愈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3.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
4.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目标重点】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目标难点】认识本文中反映的韩愈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教学内容】[字词积累]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2.古今异义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
如:句读之不知。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如: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今义:许多人。
所以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古义:不一定。
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前瞻预测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
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有学问之人。
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
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
小学,古义:文字学,文中指对小的方面是学习的;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高中语文 《师说》三合一精品教案 鲁人版必修1
鲁人版必修一《师说》精品资料三合一教学目标1.积累“传〞“师〞“道〞“受〞“固〞“从〞“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方法。
3.理解韩愈的“师道观〞,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聚焦重点1.积累“传〞“师〞“道〞“受〞“固〞“从〞“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方法。
3.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那么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教学建议这是韩愈提倡从师学习的一篇重要论文,文章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重要,有些语句的含义也比较难以理解,建议老师在教授本课时采用以下方法:1.用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掌握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理清文章结构,可以以串讲为主,用读读讲讲、逐段归结的方法,把词句讲解和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3.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再分析,也可以做一些落实与巩固性的练习。
1.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或师焉,或不焉〔通〕2.一词多义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⑦不耻相师〔〕⑤句读之不知〔〕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词类活用①吾从而师.之(师:)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远:) ③而耻.学于师(耻:) ④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耻:) ⑤孔子师.郯子(师:)4.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古:,今:〕 ②句读..之不知〔古:,今:〕 ③小学..而大遗〔古:,今:〕5.文言句式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不拘于时,学于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师说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维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2.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著名的论说“师道”的文章。
文中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老师的作用,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择师的标准等问题,重点批判了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本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在当时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也仍有其重要的作用。
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老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的风气,也赞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乐于从师的风尚。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事实充分,析理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第1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总论的必要性和的标准,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2段,运用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具体事例进一步阐明“”的观点。
第4段,赞扬李蟠“”“”,交代写作缘由。
【答案】耻于从师从师择师择师传道不拘于时行古道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从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
第2段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第3段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论点。
结尾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的风气。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从师态度:吾师道也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于余能行古道学者必有师 (立)批判“耻师” (破)怎样从师 (立)写作缘起师说论证严密 说理深刻 正反对比 层次井然一、(1)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爱其子 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 士大夫之族纵比自比横比反面论证孔子(举例) 三人行(引用)正面论证二、(2、3)论证三、(4)缘起 激励后学:李蟠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师说抨击[耻师]时弊 宣扬[从师]道理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 、哲学家, 的倡导者。
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 ”。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明人列他为“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答案】文学家 古文运动 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走近作者对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大家了解多少?简单概括一下。
【提示】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文公、韩吏部、韩昌黎。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
幼年贫困,刻苦自学,二十五岁中进士。
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
元和元年(806),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古之学者必有师(立)师道之不传 圣人无常师 赠李蟠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其子——其身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耻学于师其智反不能及 (破 对比)师说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史。
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主要作品有《<张中丞传>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杂说》《进学解》《原道》《原毁》等散文名篇。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壮阔。
写作背景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长大后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师说》就是借送李蟠之文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这是一篇有卓越见解的文章。
当时韩愈的斗争是很艰苦的,他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的一段话可以参考:“自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果者数矣。
”写作背景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便合法地垄断了政治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生来就是统治者,无论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靠特权当官。
因此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而鄙“”。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从师学习“”。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就是韩愈借送李蟠之文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文章。
【答案】家法从师群聚而笑之《师说》写作背景本文是韩愈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试着概括一下。
【提示】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优劣、智能高低,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作为区分门第高下的标准。
在当时上层“士大夫之族”中,普遍存有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他们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地为人师的人,同时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于是,他借为文送李蟠的机会,写了《师说》,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体知识说“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都属这一文体。
文体知识说“说”是古代以 “说”字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这种文体,风格有点像现代的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属于 文体。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 、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说”比“论”随便些,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
【答案】杂文 议论 寓言故事文体知识关于本文的文体知识,你了解多少?试着概述一下。
【提示】本文采用的文体是“说”,“说”属于文言议论散文的一种,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说”比“论”随便些,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
自主预习 字音辨识1.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①谀(yú) ②欤(yú) ③郯(tán ) ④聃(dān ) ⑤师襄(xiāng ) ⑥蟠(pán ) ⑦苌(cháng ) ⑧贻(yí) ⑨句读(dòu ) ⑩经传(zhuàn ) 2.识记下列多音字的字音。
①相⎩⎪⎨⎪⎧(xiāng )相互(xiàng )丞相 ②传⎩⎪⎨⎪⎧(zhuàn )经传(chuán )传说字音辨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生难字①句读( ) ②经传( ) ③或不焉( ) ④老聃( ) ⑤嗟乎( )⑥近谀( ) ⑦贻( ) ⑧苌弘( ) ⑨孰能无惑( ) ⑩欤( ) ⑪乐师( ) ⑫师襄( ) ⑬郯子( ) ⑭李氏子蟠( ) ⑮嘉( ) 2.多音字①相⎩⎪⎨⎪⎧( )相互( )丞相 ②传⎩⎪⎨⎪⎧( )经传( )传说【答案】 1.①dòu ②zhuàn ③fǒu ④dān ⑤jiē ⑥yú ⑦yí ⑧cháng ⑨shú ⑩yú ⑪yuè ⑫xiāng ⑬tán ⑭pán ⑮jiā2.①xiāng xiàng ②zhuàn chuán通假释义掌握下列句中的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