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豫南九校2014—2015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C(“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 2. B(“真实再现”有误.) 3. B(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

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 真”错误。

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 4.答案:C【解析】当:判罪,判处。

5.答案:A 6.答案:D【解析】“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据。

7.(1)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 太子向他道歉。

(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 (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 为抵御敌人的屏障。

(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 2分) 8.(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分)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 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3分)(意合即可) 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0.名句默写: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文本类文本 11.(1)AC 【分析】(B项,“我”并非实指。

D项,不是照应开头,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E项,“虚情假意”错,应为外公对友情的珍视。

) (2)①兴趣广泛。

②勤劳执着。

③淳朴善良。

④珍惜友情。

⑤心灵高尚(答出三点给3分,答出四点给5分,答出五点给满分) (3)①对比或反衬。

2020届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0届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豫南九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

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

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

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

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

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

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

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

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

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摘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中华文明起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豫南九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A 项“传说一致认为”与原文“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不符;B 项“长度超过60米”与原文的“总长度近60米”矛盾;C 项“魏武帝”应为“魏王”)2.B(石枕是被盗墓者盗走后追缴回的,不是发掘出来的)3.C(A项前后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B项“变得一钱不值”属于言过其实;D 项六大依据有轻重、直接和间接之分,这个推断属于不分轻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B.(寇:侵犯。

)5.B.(①是说阎宝在其他城池失守的情况下能独守邢州,这个事实的陈说不能体现出他的谋略;②是表现庄宗对阎宝的器重,是侧面表现其“善谋略”;④是庄宗的行为)6.C.(“登无石山,其誓甚盛”的是“汴人”,即后文的“汴军”,也就是后梁的军队)7.(1)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采分点:“引退”译为“带兵后退”,“为所”表被动,“乘”译为“追逐、追击”,“溃”译为“乱”或“溃败”,各1分,语意通顺1分)(2)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

”(采分点:“耸”通“竦”,震动;“微”译为“如果没有”,语意通顺2分)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3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分)9. 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10.(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猿猱欲度愁攀援(4)吴楚东南坼(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AE(B“男A角曾经要求和女B角搭档”错,与原文正好相反。

C“女B角倔强、和敢于与导演顶撞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女B角倔强、和敢于与导演顶撞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前提”错D“导演一手编排的“悲剧”也促使女B角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河南省豫南九校上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1)

河南省豫南九校上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1)

豫南九校 2009― 2010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学校漯河五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Ⅰ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鄙.薄 (bĭ) 请帖.(tiě) 呼天抢.地(qiāng) 穿凿.(záo)附会B、赦.免 (shè) 哺.育 (bǔ) 惊魂甫.定 (fǔ) 螳臂当.车 (dǎnɡ)C、福祉.(zhǐ) 纤.弱(qiān) 饮鸩.止渴(zhèn) 咸与.维新(yù)D、拓.片(tà) 洗漱.(shù) 沐猴而冠.(guān) 信手拈.来(n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判决,这个贪官痛定思痛....,说:“都因为我官迷心窍,才做出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啊!”B、中外游客赞叹道:“洛阳集山水花城于一体,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C、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无方法,群众怎会没意见?领导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与改革开放休戚相关....。

D、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学校周围严禁开设网吧,但一些学校附近,网吧几乎泛滥成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市几家企业决定携起手来联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C、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称,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仍难以预测,其危害性减弱或增强的可能性同时存在。

D、台湾“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得票数有大幅上升,反倒是国民党在一些选区大输,此消彼长,对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拉响了警钟。

4.填入依次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今,尽管美国正走向衰落,奥巴马政府却不甘心接受多极世界观。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图片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图片版)

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A项,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

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

D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

)2.B(B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

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3.D(D项,主观臆断。

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B(这一行为的确能体现出这样的性格特征,但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引出当年事件的见证者“老白”,借“他”的口讲述关于“玉麒麟”的故事。

)5.答案示例:①勤恳耐劳。

邵林祖父开了邵家营子历史上唯一的一家豆腐铺,开豆腐铺十分辛苦,不仅当地其他人不愿意开,就连邵林父亲也没有子承父业。

②重义轻财。

虽然“玉麒麟”是稀世珍宝,但为了救下骂日本人的商铺许老板,邵林祖父毅然决定献出珍宝。

③急难惩亲。

因为拿不出“玉麒麟”,未能从日本人手里救出许老板,邵林祖父一气之下,打断了吃了“玉麒麟”的儿子的腿。

(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1分)6.答案示例:①暗示情节,引领读者将前文的铺垫串联起来,形成对情节发展的合理推想。

例如:邵林父亲吃了“玉麒麟”,却将责任推给哑巴弟弟。

②疑而不答,让读者自己去思考邵林父亲和哑巴叔之间的故事,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增添了小说的余味。

③使邵林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他不仅有手足情深的一面,也可能有推卸责任、嫁祸于人的不光彩的一面,以体现人性的复杂。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河南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

河南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

河南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河南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语文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一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北方,冬季通常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进行供暖。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个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做热源。

采取集中供热可以有条件地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腾出大批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然而,集中供热也有不足之处,如:一次投资费用大,运行费用高;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因楼层不同而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暖偏热,居民只有开窗降温。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集中供热系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居住者日益提高的对供暖舒适度的要求;集中供热也不能适应在规定的采暖期前后气温骤降的特殊情况。

相对于集中供热而言,分散采暖的规模可以小到分户采暖,也可以是整栋楼宇或整个小区.其供热方式也多样化,如家庭用的烧天然气的壁挂采暖炉,利用空气、水或土壤作为热源的各种热泵,各种太阳能采暖装置等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没有集中供热的我国南方地区,采用分散采暖方式的用户越来越多.分散采暖的优点是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使用灵活,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我国南方地区宜采用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相结合,因地制宜解决人民冬季取暖需求.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不管是集中供热还是分散采暖,节能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采用新技术是提高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效率的关键。

对集中供热的热源部分,主要是采用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来提高锅炉的效率。

对热网和用户端来说,都需要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来增强换热设备的效率,同时减少输送蒸汽或热水的耗功。

其中,新型折流杆热网加热器的传热系数比传统的折流板热网加热器提高25%,而流体流动阻力却降低25%,显著增强了热网的经济性.对有条件分散采暖的区域应尽可能采用热泵技术和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泵是一种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的能量利用装置,就像水泵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一样,它可以从环境中抽取热量用于供热。

2024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是小豫为活动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mián()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重要元素,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讲信修mù()、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繁荣,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请你根据拼音,帮小豫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mián( )延讲信修mù ( )(2)小豫朗诵时把握不准加点字的读音,请你帮他作出选择。

()A.zài diàn B.zǎi dìng C.zài dìng D.zǎo diàn二、名句名篇默写2.古典诗文中的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班级举行以“古诗文中的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座谈会,请补写诗句。

小语:古诗文中有品格与美德。

《饮酒(其五)》中,“①?②”既道出了心态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又体现了陶渊明返璞归真的超然心境。

小文:古诗文中有气节与精神。

《过零丁洋》中,“③?④”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决心。

小河:古诗文中有家国和天下。

《岳阳楼记》中,“⑤,⑥”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

小南:古诗文中有思辨与哲理。

《游山西村》中,“⑦,⑧”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道理。

小豫: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古典诗词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中华文化,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古诗文。

三、综合性学习为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班级组织同学们到河南博物院开展研学活动。

2023年秋季河南省高二期中考试联考语文及答案

2023年秋季河南省高二期中考试联考语文及答案

2023年秋季河南省高二期中考试联考语文及答案考试概况•考试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上午8:00-11:00•考试地点:河南省各高中校园内指定考场•参考人数:约10万名学生•考试科目:语文考试内容本次考试采用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内容覆盖高中语文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 课文阅读理解——对课本上所学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理解 2. 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展开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3. 古诗文鉴赏——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和解析 4.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对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和应用 5. 词汇与语法运用——对常见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测试答题要求1.考生需准备2B铅笔、黑色签字笔、直尺、橡皮擦等考试工具。

2.考试开始前请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并核对准考证上的内容是否正确。

3.考试过程中需保持安静,不得与他人交流或传递纸条。

4.作文部分需按照指定的字数要求完成,且需注意书写工整。

5.选择题部分需使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作文则需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考试答案本次考试答案将在考试结束后迅速整理并公布在各省级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

考生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的成绩和答题情况。

考试评分考试成绩评分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

客观题部分是选择题,由计算机自动阅卷。

每道题的分值和总分将在答题卡上标明。

主观题部分是作文题,由专门组成的阅卷团队进行评卷。

评卷时,评卷人员将根据卷面规范、语言表达、观点论证等方面进行评分。

考试成绩查询与复议考试成绩将在考试后的两周内公布,考生可通过登录省级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输入个人信息查询成绩。

若考生对成绩有异议,可在成绩公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省级教育考试院提出复议申请。

复议申请需写明复议的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规定准备好考试工具,并提前到达考场,以免耽误考试时间。

2.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紧张和慌张,按部就班地完成考试。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墨家向以“贵义”自许。

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

”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

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

这种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

《经说》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分,而能能利之。

”这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

墨子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例示。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归根到底是宰制天下的君主及其统治阶层之利,还是作为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民之利呢?若是前者,所谓“天下之利”就实为统治阶层之私利的托庇之辞,而“兴天下之利”也就成了奉天下之财用以满足统治阶层之穷奢极欲的粉饰之言。

若是后者,所谓“天下之利”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

单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

“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

“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

“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力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

河南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河南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河南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灯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

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

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Biblioteka 语文参考答案第! 页共"页
参考译文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是河间肃宁人"他年轻时狡猾无赖!喜好喝酒吃肉!喜欢骑马!能用右手拿着弓!左手
把弓张满!往往出人意料而能射中"他一个大字不识!但也有胆量!能够决策判断!只是猜忌狠毒刚愎自用!善 于阿谀奉承"万历十七年!魏忠贤隶属司礼监太监孙暹掌管"当时明熹宗是皇太孙!魏忠贤谨慎地侍奉他!引 导他宴饮游乐!很得皇太孙欢心"介绍引进他的人是魏朝!魏朝原属太监王安名下"王安一向刚强正直!主持 整个皇宫的事情!魏朝经常称誉魏忠贤!王安对待魏忠贤很好"#明熹宗$四年春二月!加授锦衣卫田尔耕太子 太保衔!因为他缉捕有功劳"田尔耕!是尚书田乐的孙子!凭借军功补荫锦衣卫!因为依附魏忠贤!于是得到奖 赏提拔"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参奏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奏疏呈入!魏忠贤也惴惴不安地害怕灾祸!想 要结交辅臣韩爌代为疏通说项!韩爌严词拒绝了他!他不得已跑到皇帝面前哭诉!于是命令魏广微起草圣旨!魏 广微平素一直结交魏忠贤!依附他认了同宗"杨涟奏疏中还有%门生宰相&一类的话!魏广微非常憎恨他"这 时!魏忠贤也有奏疏请求辞去东厂事务!他的奏疏先被批还!语言十分温和"第二天!才下发了杨涟的奏疏!旨 意对他进行了严厉责备!毫无宽容之意"在这之前!杨涟的奏疏写完后!想要在午朝时当面上奏!出于迅雷不及 掩耳的打算"刚刚誊写完!第二天免朝!恐怕再过一天就会计划泄露且祸害形成!于是按照常例封奏上谏!所以 魏忠贤才能够加以弥补"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已托病辞官!闭门不参与公事!当看到杨涟参劾的奏疏!忽然奋 起击案激愤地说'%国家的安危存亡!确实在此一举( 我充数作为大臣!如果不说!谁还会去说呢(&当日去了官 署!联合部院九卿各位大臣写了公疏进行上奏!共有千字!指明陈述切中事理"奏疏呈入!圣旨严厉斥责"陈道 亨叹息说'%这是什么时候) 还可以在公卿之间吗(&于是上疏坚决辞官而去"冬十月!吏科给事中侯震旸被贬 谪出京"当初!客氏已经被赶出皇宫!又被召入!侯震旸上奏说'%皇上对于客氏!开始时徘徊眷念!她出宫稍迟 缓些!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她出宫后再进来!是说不过去的"&皇帝发怒!降低了他的官职"吏部尚书周嘉谟上 书皇帝论事救人!皇帝没有批复" !,'*王诗中的月并没有人格化 !-'苏词写词人与友人临老相别夜宴之后仍心系友人盼友人早日归来表现出词人难舍难分的情绪和悲哀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灯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

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

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

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

例如,通过收入入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

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

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

(摘编自聂辉华《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最要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C.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

D.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辨析了改革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B.第四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D.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整体发展、公平分配等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B.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C.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D.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1)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

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2)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

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

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

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

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

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

(3)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

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4)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

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

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5)树比人坚忍。

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

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6)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

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

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7)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

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

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

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

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8)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

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

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

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

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9)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

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10)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

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11)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

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在伟岸的大树面前,小草是柔弱的,但它却能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人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自尊自信地生活。

B.本文用“漂浮”的“绿纱”喻从树叶缝隙透过草叶脉络落到地上的阳光,写出了小草叶片的单薄、透明。

C.“我”是文本的线索,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将“树”与“小草”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D.和人类相比,树具有伟岸、坚忍、活得长久、绝对不伤人的特点,人类作为万物灵长,应当自惭形秽。

5.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6.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材料二: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

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与互联网商北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北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曰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曰材料四: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糢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