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劳动力务工企业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1、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均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在农业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制造业领域,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部分劳动力从城市流向农村;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电商、物流等新兴行业,农村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村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选择空间更加广泛。

同时,国家对返乡创业的大力支持,也激发了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热情。

3、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尽管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但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尤其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学历水平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建议1、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政府应加大投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培训,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操作能力。

2、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应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向服务业和其他新兴行业转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学历水平。

同时,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多元化的就业结构、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不断提升的劳动力素质,都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结构不均衡等。

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教育水平等。

河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

河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
河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摘赵排风 要 :改革开 Nhomakorabea 以来,河 南农村 劳动力转移主要 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模式 ,虽然异地转移在促进农村 劳动 力就业和农 民增收 方
面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 但本 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 河南经济发展 实际和 劳动力转移的新趋 向,应采取 多种措施 ,促进农村 劳动 力就地
农村 劳 动力 到 城 市 和沿 海 地 区打 工 ,
虽然增 加 了收入 ,但 劳动所 创造 价值 的大部 分 留在 了务 工所 在地 ,城 乡之 间 、东 西部之 间 的相对 差异 和绝 对差 异都呈 现 出加 速扩 大 的趋势 ,形 成 中
西部地 区边缘化的发展 陷阱。

近年来 河 南农村 劳 动力转 移
海 地 区转 移 产 生影 响 。 自 2 0 04年 开
区 ,为输入 地 的经济建 设做 出了 巨大 贡献 。有 学 者指 出 ,1 . 2亿农 民 工在 20 、2 0 每年创 造 3万亿元 的价 0 4 0 5年
2 3日国务院常务会 议原则 通过 的 《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起 规 划》,到 2 1 0 5年 ,
以后 ,虽 然省 外劳 动力转 移 就业 总量
昂的生活成本 ,城 乡二元 的户籍制度 、 社会保 障制度 、教 育制 度等 ,造 成农 民工地 域转换 、职业转 换和 身份 转换 的脱节 ,真正 在城 市定 居 ,实现 由农 民到市 民转化 的 ,是那 些有 技术 、懂 经营 ,收入较 高 ,职业 稳定 ,仅 依靠
镇人 口达 5 %以上 。根据 20 0 0 9年 9月
河南农村劳动力 出现孔 雀东南飞现象 ,

以农民工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以农民工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的 现状
河 南 省 是 农 业 大 省 和 人 口大 省 ,农 村 人 口多 ,劳 动 力 总 量 大 , 增 长 快 , 劳 动 力 资 源 的增 长 远 远 超 过 了社 会 生 产 增 长 的 需 求 ,待 转 移 劳 动 力 数 量 巨大 。但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受 教 育 水 平 集 中在 小 学 和 初 中 水 平 ,整 体 素 质 较 低 ,转 移 进 城 所 从 事 的 主 要 是 一些 边缘 性 工作 。 ( 一) 河 南 省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转 移现 状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 河 南 农 村 劳 动 力 增 速 快 ,待 转 移 劳 动 力 数 量 众 多 ; 文 化 素 质 普 遍 较 低 ,缺 乏现 代 产 业 所 必 需 的 文 化 和 技 术 素 质 ;劳 动 力 转 移 的层 次 低 ; 转 移 就 业 行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外 出 劳 务 自 发 性 突 出 ,秩 序 混 乱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进 城 务 工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还 不 高 , 大 都 是 自 发 的 , 由 政 府 职 业 介 绍 部 门组 织 安 排 外 出 的 很 少 ; 劳 动 力 的转移 具有 兼业 性和 不 彻底 性 。 ( 二) 河 南 省 剩 余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出 现
的新特 点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进 行 ,我 国经 济 的 发 展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变 化 ,河 南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为 以省 外转 移为 主 ,但有 下降 的趋势 ;农 村 劳 动 力省外 转移 以东 部为 主 ,但转移 力度 有 所 减弱 ;外 出劳 动力 以自发择 业为 主 的态 势 正 在逐 渐 改变 ;转移 劳动 力从 事第三 产业 的 人 数呈 加速 发展 态势 ;近 年来 随着河 南省 经 济 的不 断发 展 ,转移 趋于 理性化 、合 理化 , “ 离 土 离 乡 ”模 式 逐 渐 转 变 成 “离 土 不 离 乡 ”模 式 ;外 出劳动 力 以 自发择 业为 主 的态 势 也 正 在 逐 步 改 变 , 转 移 劳 动 力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的人 数呈 加速 发展 态势 ;技 能培 训在劳 动 力 转移 中 的作用 日益 增大 。 ( 三) 影 响 河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因 素 为 了促 进剩 余 劳动 力 的更 好转 移 , 合 理 转 移 , 国 家 和 各 级 政 府 都 采 取 各 种 措 施 , 但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仍 然 没 有 达 到 预 期 效 果 , 虽然 影 响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因素 有 很 多 ,但 农 民工 文 化 程 度 和 就 业 技 能 水 平 较 低 、培 训 跟 不 上 是 其 中 最 突 出 的 影 响 因素 。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外出务工人数及占比
总结词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占比不断提高。
详细描述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6亿人,比上一年增长1.2%,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比例达到48.8%。其中,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1.6%。
外出务工地域分布
能和知识。
就业信息不对称
03
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村劳动力往往难以获取准确的就
业信息,导致外出务工的难度增加。
原因分析
01
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 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驱动力不足 。
02
教育资源不足
03
政策支持不足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 致农村劳动力在知识和技能方面 的储备不足。
提供心理辅导与援助
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辅导与援助服务,帮助 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
07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0102ຫໍສະໝຸດ 030405
农村劳动力外出 务工人数…
外出务工以中青 年为主
务工地点以城市 为主
务工行业以制造 业和服务…
外出务工对农村 家庭经济…
与前几年相比,农村劳动 力外出务工人数明显增加 ,这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 务工现象普遍。
社会关系对务工选择的影响
社会网络关系
农村劳动力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如亲戚 、朋友等获取外出务工的信息和机会 ,因此社会关系也是影响他们是否选 择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
社区支持
社区支持如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 等也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 选择。
技能水平对务工选择的影响
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更容易 找到高薪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外出务工 意愿更强烈。

浅析农村工业企业兴衰的原因及其对农村的影响

浅析农村工业企业兴衰的原因及其对农村的影响

浅析农村工业企业兴衰的原因及其对农村的影响【摘要】本研究以豫中坡陈村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认识该村近10年来工厂的兴与衰,然后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和解释此类工业企业兴衰的原因及其对农村的影响。

【关键词】工业;原因;影响坡陈村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小村庄,在过去的10年里,伴随着该村工业企业的兴起、兴盛与衰落、破产,该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该村虽然是个只有2000人左右的行政村,却有二三十家工厂,其中多数是“粒子厂”,还有织布厂,盆具厂等。

而所谓的“粒子厂”,就是这样一种从事非法生产塑料颗粒的加工厂,它们从全国各地拉进废旧塑料,经过清洗、切割、加热融化、冷却定型、粉碎等工序,加工成颗粒状的塑胶半制成品,即粒子。

这些塑胶半制成品多运往沿海地区,供深加工成塑料制成品,然后销往国内甚至海外市场。

以粒子厂为主的二三十家工厂是10年来坡陈村发生变化的经济动力,既给村民带来了许多好处,也给他们的生活埋下了许多隐患。

一、农村工业企业兴起的原因及其给村民带来的影响(一)农村工业企业兴起的原因政策的扶持是农村工业企业兴起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兴办农村工业企业。

“乡镇政府为企业寻找计划外的原料,提供银行信贷担保、人事信用担保,赋予技术人员有效的社会身份,并为产品寻找销路”。

①大约10年前,粒子厂等作为“致富项目”被引进该村,深受乡政府的重视。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该村村支书、村长等带头开办粒子厂,还被乡领导当作“致富典型”表彰过。

粒子厂一度是该村甚至该乡的经济支柱,是其重点发展、突出绩效的核心工程。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工业企业的兴起提供了人力资源。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

由于当前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下,无法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村民不得不靠体力吃饭,另谋生路。

金融危机后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

金融危机后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

金融危机后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摘要:通过对河南省五大不同地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在定居城市障碍的基本分布规律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在企业工作的人数占农村整体劳动力三分之一。

在这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务工人员当中,危机后超过八成的务工人员留在了原企业或在新企业找到了新工作,危机后没找到新工作和选择回乡务农的务工劳动力占整体危机前企业务工人数仅近一成半。

另外,金融危机后河南劳动力就业与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规律,河南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就业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272-03“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障碍性因素。

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样化就业,是有效地解决“三农”的“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省,共有农村劳动力4915万,而2010年实际转移农村劳动力仅为1843万,占比37.5%(河南省统计局,2011),我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潜力。

研究金融危机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探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规律,从而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实证调查本研究采用实证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按劳动力工作的地域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本县镇和本村。

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通过对豫中郑州市登封县宣化乡才沟村第6村民组、许昌市鄢陵县南坞刘圪垱村和平顶山汝州市小屯乡范湾村第4村民小组,豫南信阳市潢川县白术村第9村民小组、南阳市红泥湾乡竹园村第5村民小组和驻马店市遂平县和兴乡后楼村第5村民小组,豫北安阳市安阳县辛村乡南伏恩村、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安庄村、焦作市郇封镇雪庄村第6村民小组、濮阳市南乐县张果屯乡西韩森固村第6村民小组和济源市北海庙后村,豫东周口市淮阳县齐老乡杨楼大队西三刘村、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罗庄村和开封市兰考县坝头乡孟房村第2村民小组,以及豫西的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七里坪村第9村民小组和三门峡市灵宝县马家寨村等河南省豫中、豫北、豫东、豫西和豫南等五大区域的十六个村庄或村民小组共2076名农村劳动力金融危机后的就业情况抽样普查,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内在规律。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按照省委“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工作要求,切实为农民务工就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2023年,我带领市局就业指导科、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市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一支“就业服务队”,深入全市经开区、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企业、高校、社区、乡镇(街道)、农村、就业特色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实地调查研究、用工需求摸排、结对就业帮扶等系列活动,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组合拳,推动我市农民务工就业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以农民高质量务工就业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民务工就业情况(一)农民务工就业任务完成情况(二)农民务工就业整体形势一是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在外务工经验的积累,使得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规模增大;二是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务工报酬比起务农收益更为可观,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闲时务工多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三是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技能提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修工、家政服务工、厨师等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四是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一系列劳动保障体制更加完善,全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打零工也通过建设外出务工市场和零工市场进一步规范。

二、推动农民务工就业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汇报

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汇报

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汇报近年来,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这其中既有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有为了摆脱农村贫困而外出打工的贫困户。

而这一现象对农村家庭、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河南农村外出务工对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许多农村家庭因为务工者的外出工作而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有些甚至还有了能力购置房屋、购买汽车等。

这些外出务工者通过辛勤劳动,为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家庭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农村外出务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轻了农村的务农压力,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流动。

许多务工者通过外出打工,学到了新的技能和知识,一些人还通过创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农村外出务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许多务工者外出打工时间较长,导致了家庭成员分离,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和稳定。

其次,一些务工者在外打工时遭遇不公平待遇、欠薪等问题,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此外,农村外出务工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务工者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扶贫帮扶政策,提高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外出务工的压力。

总的来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动力,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综合施策,加强对农村务工者和家庭的关爱和扶持,促进农村外出务工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全面小康。

中小企业与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与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第 5卷 第 2期
20 0 9年 6 月
河南工业 大 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 a o ea n esyo T c nl y Sca Sine o r l f n nU i r t f eh o g ( oi c c ) n H v i o l e
Vo . No 2 15, .
有关调查 资料 显示 , 至 20 截 05年底 河南 省农
村实 际 有 劳 动 力 4 4 . 5万 人 , 地 总 资 源 53 7 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及将来 一段 时间 内, 南农 村 实 际剩 余 劳 动力 的 河
数量将有较大的反弹,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
力将进一 步加 大 。
72 . 公 顷 , 中常 用 耕 地 70 .8千 公 顷 , 95 3千 其 211 折合 1817 亩 。按 人 均 年 耕作 能 力 6 8亩 00 .7万 .
力 近 20 8 0万人 。
否保持健 康 、 稳 、 快发 展 ; 系到 “ 农 ” 平 较 关 三 问题
能 否 解 决 、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目标 能 否 实 现 。 全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广大农 民进厂 、 伴 进城 的
可 见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的转移 问题是 个关 系到 中国
3 6
河 南工 业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基金项目: 0 8年河 南 省 政府 决 策 研究 招 标 课 题 ( 目编 号 20 项 B 0 ) 河南工业大学校基金项 目( 目编号 0 X K 0 ) 17 ; 项 7 S 0 4 作者简介: 张公信 (9 3一) 男, 16 , 河南沁 阳人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2019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

农村人口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因素是迁移的主要原因(张小莉,2015),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国外侧重于农村人口流出理论,如“推力-拉力”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从理论方法、操作模式、实践进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王洪亮,2018)[1]进行了严密分析。

国内侧重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出的重要因素(张锐尧和谷建全,2011),此外,还存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弱化(张益民和豆志杰,2018)[2];思想观念守旧,法律意识淡薄(曹圣伟等,2018),产业支撑能力有限(周彩云,2017)等其他的制约因素(刘岱宁,2014),并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陈辉,20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张文等,2010),以工业发展减少农业人口对农业的依附力(郑杭生等,2015)等可行路径。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流动大省,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常态时代背景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促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劳动力转移现状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反映该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劳动力大省,其近年来城镇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4—2018年河南省城镇化数据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近五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增量明显,其城镇化发展迅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

但另一方面,河南省2018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0906万人,比2017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马缓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要】“三农”问题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业结构性 矛盾 突 出。农 民工整体 受教育程度水平低 , 接受过职 后方基地 , 为城 乡经济发展提供合格 的人才保障 。
业培 训 的 比例 也 很 低 , 接 导 致 了 农 民工 很 难 进 入 具 备 较 高 技 直 术 含 量 的 工作 单位 和 岗位 ,只 能在 产 业链 的 下 游 和 低 端 流 动 , 2 .构 建 农 民工 职 业 培 训 体 系 。() 建 全 方 位 、 层 次 、 1构 多 全 形 式 的农 民工 职 业 培 训体 系 。 农 民工 的 培 训 不 仅 要 依 靠 企 业 ,

政经视点
提 升农 民工就 业能力研 究
— —
以 河 南省 为例
冯建 栋
( 南财 经 政 法 大学 , 南 郑 , 5 0 2 河 河 2 1 00) 1 4
【 摘
要】 本文 以河 南省 为例 , 实地调研 的基础 上就农民工 的就 业现状 和环境进 行详 细分析 , 在 并对 如何提升农 民工就业能
位 的农 民工 占 到 2 % ~3 %之 间 。 部 分农 民工 以灵 活 就 业 为 农 民工 外 出就 业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点 。 从 农 民工 就 业 聚 集 地 后 发 O 0 大 为 都 主, 且多处于频繁变 动状况, 劳动 关系很不稳定。 () 3 劳动 时间 现 , 数 不少 的 河 南 籍 创 业 者 在 奠 定 事 业 发 展 基 础 之 后 , 会 长 , 法 权 益 时常 受 损 。 农 民 工 每 月 工 作 天 数 和 每 天 工 作 小 时 怀 着感 恩和理解 的心态来接 纳大批 的农 民工 到 自己的企业来 合 数都 已超 出法 定 劳 动 时 间 。同 时农 民 工大 多从 事 劳动 密 集 型 产 就 业 , 这 样 的 状 况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不 仅 只 是 一 个 就 业 岗位 的 解 业 和劳动环境差 、 动强度大 、 作 时间长 、 险性 高的职位 , 劳 工 危 偏 低 , 际 收 入 增 长 有 限 。 () 民工 面 临社 会 保 障 、 实 5农 公共 服 务 不 完 善 的艰 难 处 境 。 近 年 来 , 国 在 构 建 农 民工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我 决 , 是 这 些 河 南 籍 创 业 者 的 一 种 对 自己过 去 创 业 经历 的 透 彻 而 三 、 升 农 民 工 就 业 能 力 政 策 建议 提 1 加 强 农 村 基 础 教 育和 职 业 教 育 。 () 筹 城 乡 教 育 。加 . 1统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农民务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务工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务工既关系到农民个人的生计问题,也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农民务工就业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选取的一些省市和乡镇抽取了一定规模的样本,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务工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同时,还选取了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访谈,以了解更详尽的情况。

三、农民务工就业的现状和问题1. 就业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目前农民务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就业渠道。

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农民务工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农民务工的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各行各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务工人员数量最多,其次是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 收入情况农民务工收入水平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然而,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熟练技工和高技术人才的务工收入较高;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务工收入较低,难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

同时,农民务工收入的不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受季节、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3. 社会保障农民务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据调研数据显示,农民务工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享受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大部分农民务工仍然面临社会保障的困境。

此外,一些区域性差异也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民务工社会保障偏好于西部地区。

4. 子女教育问题由于务工农民的流动性,其子女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

调研发现,很多务工农民在务工期间,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导致了一些子女教育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务工农民子女的需求;另一方面,子女和父母长期分离,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镇**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调查报告调查人:罗** 调查时间:2012年* *月调查地点:*****村近期,我们按照县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村2012年1—9月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的现状****村同位***库区,发展水产养殖和边贸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版图面积*** 亩,耕地*** 亩,总人口2714人,实际从业人员为1457人,占两村总人口的53.68%。

其中:在本乡镇从业人员634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43.51%,同比减少2.42%;外出务工人员823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56.49%,同比增长2.42%。

外出返乡人员46人。

其中选择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占返乡再就业人员的34.78%;再次外出就业30人,占返乡在就业人员的65.22%。

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具有特点:1、省外就业人员比重高于省内就业比重。

从两村调查结果看,省内就业的有293人,占35.6%;省外就业的有530人,占64.4%。

从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镇外县内的有40人,占 4.86%;县外省内的有253人,占30.74%;省外的有530人,占64.4%。

2、外出务工人员以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转移。

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287人,占34.87%,同比减少23.75%;到中部务工人员有477人,占57.96%,同比增长32.03%;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58人,仅占7.05%。

3、外出务工农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影响以中低收入为主。

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有367人,占44.59%;2001—3000元的有420人,占51.03%;3000元以上的只有36人,仅占4.38%。

4、再次外出就业人员多。

从两村返乡再就业调查情况看:外出务工返乡46人。

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农村劳动力开发与转移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 农民目焉 】
农曼经济
2 l愿 o2
农村劳动乃开发与书穆探斫
以 河 南 省 为 例
◎张 玉 涛
摘 要 :农村剩余 劳动 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河 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典
型的特征, 但仍存在 着供 求结构矛盾 、城镇化程度低 、农民兼业性 明显 、务 工环境不宽松等问题。调整优化 产业 结构 、加速城
近 30 万 人 。2 年 我 省农 村 劳 动力 转 移就 业 总 量达 到 2o ∞8 25 万人 ,其 中出省打工的高达 lo 多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 15 20 11亿 元 ,人均年劳务收 入 7 7 元 ,占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纯 61 46 收入 比重 的 S %以上 ,外出务工 已成 为农 村家庭的主要收入 S 来源和农 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2 就业领 域拓宽和文化素质提高 . 从l 0 9 年到 2。 年从事农业 的农村劳 动力比重从 8- 9 08 2% 3 下 降到 5 . % ,而从事第 二 、三产 业的人数有 了较大提 高 。 85 4 从农村劳 动力的行业从 业类别来看 ,以农业为主的格局 虽未 改变 ,但转移从事 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数 日益增 多 ,第 三产 业从 业人 口主要集 中在交通运 输 、仓储 、邮 电通讯 业 、 批零 贸易及餐饮业 。从时间序列上看 ,从 l9 年到 2 ̄ 年期 9O C) 8 间仍以初 中和小学 文化程度者为主体 ,但小学文 化程 度及文 盲比重下 降,中专 、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数增加。
பைடு நூலகம்
从 地区结构看 ,以郑 、汴 、洛 、新为基本构 架的北方平 原地域辽 阔 ,土地 肥沃 ,交通便捷 ,信 息畅通 ,人均耕 地拥 有量比重较大 ,乡镇企业发展相对较快 ,城 市发 展对附近农 村 的农副产品和其 他初级原材料需求量增大 ,近 年吸收农村 剩余 劳动力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河南省农村 剩余劳动

河南省农村劳务输出困境和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村劳务输出困境和对策研究

同时 , 河南 省国际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 、 起步 晚, 在 农 村 劳 动 力 对 外 输 出 上 存 在 很 大 的 自发 性 和 盲 目性 。
( 二) 劳 务 输 出 的负 面 效 应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务 输 出 同样 具 有 多 方 面 的 负 面 效 应 , 主要 表 现为 以 下几 个 方面 : ( 1 ) 形成了“ 比 较 效 益 低 — — 种 田 不 积 极 —— 土 地 抛 荒 ” 的 恶性 循 环怪 圈 ; ( 2 ) 留守 子女 的教 育 问题 突 出 。 ( 3 ) 劳动力短 缺 , 加 大了农村工 作难度 。( 4 ) 农 民 工 的合 法 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 拖 欠 务 工农 民 劳 动报 酬 的 现 象 严 重 。 ( 5 ) 外 出 务 工 人 员 的社 会 地 位 不 高 , 不 能 享 受 与 城 镇 居 民 平 等 的
还要 吸 收 一 部 分 本 地 区 的 劳 动 力 , 因此 , 劳动吸收能力有 限 ; 另外, 在 乡镇企业 改革过 程 中, 我 国 乡 镇 企 业 面 临 更 加 激 烈 的 市 场竞 争 , 乡镇企业规模在萎缩 , 劳 动 力 需求 减 少 , 劳 动 力 供 给 的压 力 不 断 增 强 。作 为 剩 余 劳 动 力 大 省 的 河 南 农 村 地 区 , 在 劳 务 输 出 过程 中 必 然 面 临 劳 动 力 供 过 于 求 的 外 部 市 场 压 力 。
[ 关键词] 河南省; 农 村 劳务 输 出 ; 剩余 劳 动 力 ; 城 乡 一体 化 发 展 [ 基 金 项 目] 2 0 1 1 午 河 南 省科 技 发 展 计 划 软科 学“ 河 南 农 村 特 色 劳 务 输 出项 目开 发 问题 研 究” ( 编 号: 1 1 2 4 0 0 4 5 0 3 1 1 ) 。 [ 作者简介] 袁运福 ( 1 9 6 6 一) , 男, 硕士 , 黄 淮 学 院 社 会 管 理 系 副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公 共 管 理 研 究。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研究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研究
区。
市 等 在 省 内 就 业 的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比 例 都 在 4 % 以 上 ,而 经 济 条 件 较 5 差 的信 阳市 、 封市 、 丘 市 、 阳 市 开 商 南 等 的 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在 省 内就 业 的 比 例都 没 有 超过 2 % 。 0 另外 ,由 于地 理 位 置 的 限 制 , 在 向发 达 地 区转 移 的 过程 中 , 离 发 达 距 地 区近 的表 现 出较 高 的 转移 率 。 表 如
不过 从 调 查 资 料 中 , 我们 看 到 无 论 是 从 总 体 上来 讲 还 是 从 具 有 相 同 受 教 育 水 平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这 一 角 度
进行比较 , 济条件较好的祥云镇 的 经 农村 转移劳 动力 的务 工纯收 入都低
于 经 济 条 件 差 的 郭 楼 乡 的农 村 劳 动
力 的务 工 纯 收 入 ( 见表 2—5 。已有 )
2 资料所示 ( 明: 云镇位 于焦 —1 说 祥
作 市 温 县 , 济 条件 较 发 达 ; 楼 乡 经 郭 位于驻 马店 平舆 县 , 条件较 低 ) 经济 。 2 业 选 择 特 点 及 其 分 析 。就 .行 两 个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同 的 地 区而 言 , 在 工 厂 务 工 的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 质 素 要 求 较 高 ,技 术 含
的 素 质要 求 较 低 的
在建 筑 行 业 务 工 的
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比
例较 高 ,这就增 加
了低 素 质 农 村 劳 动
资料来
20 年 典型调 查资科 03
经济因素的后果 ,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
其 他 经 济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有 较 大 差 异 的 地 区 之 间 表 现 出 十 分 不 同 的 特 征 。 里 主 要 考 察 不 同地 区之 间农 村 这 劳动 力 转 移 的 规 模 、 入 地 区 、 入 转 转 行业 、 教 育 程度 等 。 受 1 .务 工 地 区 选 择 特 点 及 其 分 析 。一 般 来 说 , 在 经 济条 件 较 好 地 处 区 的农 村 劳 动 力 , 在本 地 区找 到 相 能 对较 多 的非 农 就 业 机 会 , 虽然 单 单 从 务 工 收入 这 一 方 面 来 比较 , 在本 地 的 务 工 收 入 比不 上 在 省 外 发 达 地 区 的

河南省濮阳县农村劳务输出研究

河南省濮阳县农村劳务输出研究

1 濮阳县劳务输出概括濮阳县,坐落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于濮阳市。

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是中原经济区和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务院确定的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濮阳县劳务输出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濮阳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9年濮阳县劳务输出人数2450人,占2019年输出劳务总人数的39%;2019年濮阳县对外劳务输出创汇2350万美元,占全县GDP的2.58%;近年来,濮阳县先后外派劳务人员1.7万人次,外派国家主要是日本、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缅甸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务工人员常年稳定在2700人左右,濮阳县出国劳务农民很多月薪可以拿到8000~12000元,还有部分农民工月薪可以拿到20000元及以上,人均纯收入在9万人民币。

表1 2010-2019年濮阳县劳务输出人数及创汇统计单位(人,万美元)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179224922692280234023502500257024002450 1170126013571560189021302378246022802350数据来源:濮阳县统计局表2 濮阳县300名国外劳务人员收入状况统计单位(人,%)4000-80008000-1200012000-1600016000-2000020000以上5315942281817.6%53%14%9.4%6%数据来源:濮阳县统计局2 濮阳县劳务输出的重要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濮阳县农民靠家庭联产承包使农业得以丰收。

然而,濮阳县以水稻为主,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有劲使不上,靠种地致富有局限性。

因此,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濮阳县劳务输出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劳务输出对濮阳县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选择了外出务工,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地上非常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末,中国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亿五千万人。

尽管农村外出务工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乡村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外出务工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农村外出务工的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贫困和缺乏就业机会。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创造就业的条件,很多年轻人为了生存而从家乡离开,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同时,由于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农村不同,城市中许多企业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机会。

二、农村外出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出现了很多的"空巢"现象,仅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在家中生活。

这种现象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农民工的家庭收入增加,他们可以投资于农村的教育、农业和小企业,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农村经济的产出随着农民工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这些工人往往会把部分薪资汇回家乡,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

这不仅推动了农村的消费市场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各种消费领域的发展。

3. 填补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越来越久,很多人的收入逐渐超越了当地民众。

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回到家乡,投资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这样的结果是在近年来,逐渐填补了城乡收入差距。

4. 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外出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较高的社会成本和生活成本,包括:房租、食品价格、医疗和教育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回归本土经济的发展。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怀着进城谋求发展的愿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

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和规范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分析目前的政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外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外出务工。

二、政府相关政策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设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等。

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农村地区设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政策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的待遇和保障不到位,存在违法违规用工现象;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

四、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五、国际经验借鉴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例如,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管,有效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德国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培训制度,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提供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工参与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七、建立用工安全监管机制为了保障农民工的用工安全,有必要建立健全用工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用工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于农村劳动力务工现状调研报告范例

关于农村劳动力务工现状调研报告范例

关于农村劳动力务工现状调研报告范例一、基本情况(一)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XX县界头镇桥头村大地村民小组、界头村黄家窝村民小组为调查对象,其中,桥头村大地村民小组共有57户居民,264人,劳动力138人,有水田300亩左右,农作物种植以烤烟、水稻、油菜为主;每家都有外出到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人,占了总人口的40%左右;年收入4-5万元的占80%,4万元以下的占20%,其中最多的可达10万元(有2-3户),最低的3万元,经济发展状况可代表界头的中等水平,农户普遍重视子女教育。

例如,王某,家庭人员共6人(初中以上1人,初中2人,初中以下2人,幼儿1人),劳动力4人,读书1人;共有水田9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油菜;养猪出栏4头,鸡30只;每年外出打工 4个月,主要从事泥工,每天收入100元,条件成熟时还是想外出务工;目前也想租别人的田地发展种植业,但附近无人出租。

李某,家庭人员共6人,其中在外工作1人,劳动力4人(初中以上2人);有水田5亩,长期租种2.5亩,种烟季节租1.5亩,山地1亩种树,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油菜;养猪出栏1头,鸡10余只;每年收入4-5万元,目前想租田但是租不到。

去年夫妻两人外出广东10个月从事电线加工工作,纯收入3万元,因妻子分娩回家。

王某,家庭成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2人,劳动力3人,有田地14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烤烟,目前种烤烟的田已租给其他人(地租0.3万元),年收入2万元左右,两人外出打工年纯收入5万,田地已出租一半,自种一半;养猪19头,鸡30多只。

黄家窝村民小组共有25户,110人,劳动力75人,田地200亩,农作物种植以烤烟、水稻、油菜为主,外出打工50多人,年收入3-4万元;按户来计算年收入10万以上的有两户,4-5万的有15户,4万以下的有3-4户。

例如,黄某,家庭成员4人,劳动力2人,有田地5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烤烟,目前种烤烟的田已租给其他人(地租0.3万元),年总收入4万多元左右,两人外出打工主从事建筑和餐饮,田地有流转的意向,但无人接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 、外资企业 和合 资企业 等 占比较低 ,说 明河 南 五大 区域 中 ,私营企业 在 对 农 村 劳 动力 的吸 纳 方 面 均 起 了 主 导作
企业 吸纳农村 劳动力 相 当有 限 。 .
豫南信阳市潢川县 白术村第 9村民小组、南阳市红泥湾乡
竹 园村第 5村民小 组 和驻 马店 市遂 平县 和兴 乡后楼 村第 5
村 民小组 、豫北安 阳市安 阳县 辛村乡 南伏 恩 村 、新 乡市原
23 河南五 大地域 农村 劳动力 务工企 业分析 .
包括 六成 多私 营企 业、一成 多属 国营或合 资企 业和极 少一 分 外资企业 。 另外 ,务 工企业与 劳动力人 口统计 学特征 具 小部 有较强的相关性,五大地域务工企业也表现出各 自 不同的 点。 特 [ 关键词 ] 河 南 ;农村 ;劳动 力 ;务 工 ;企 业
[ 图分 类号 ]F2 . 中 336
6 3
63 9
0 5 % .8 34 % .7
3O % .3
3 .6 33 %
17 % .4 1.0 0 4 %
9 0 % .8
1o o %

1 实 证 调 查
本研 究采用实证 问卷调 查方 式 ,调查 问卷按 劳动 力工
作的地域进行设 计 ,具 体 包 括东 部 发 达 地 区 、中部 地 区 、 西部地 区等 。20 0 9年 1 1 , 0日至 2月 1 月 0日,通过 对豫 中 郑州市登封县宣化 乡才 沟村第 6 民组 、许 昌市鄢 陵县 南 村 坞刘 圪 村 和平 顶 山汝州 市 小 屯乡 范湾 村 第 4村 民小组 、
企 业 物 流
中国市场 2 1 年 第3 期 ( 01 6 总第67期) 4
河 南 农 村 劳 动 力 务 工 企 业 研 究
蔡艳艳
( 南农 业职 业 学 院 ,河 南 郑州 河
[ 摘
4 15 ) 54 0
要]通过 实证调查分析,河南农村劳动力在企 工作 的人 数 占农 村 整 体 劳动 力 的 3 . 6 。在 务 工企 业 中, 业 33 %
共 27 0 6名农村劳动力 在务工企业情 况抽样普查 和数据 统计
4 8 % 13 % l.o .1 .2 26 % 0 7 % 2 2 % 3 8 % .7 .l .1 2. 7 14 % 2 . 7 15 % l.3 46 % 3 .2 13 % 2. 5 0 3 % 3 .8 o 8 %
表 1 务 工 企 业性 质 企 业 性 质 数 占总 数 (0 6人 ) 人 27 百分 比 国 营 l0 0
私 有 46 4
占企 业务 工 人 员 (9 6 3人 ) 百 分 比 1. 2 4 4 %
6.6 4 3 %
劳 动力转移 仍有很 大 的潜 力 。研 究河 南省农 村劳动 力所在
务 工企业 的情况 ,探讨 农村 劳 动力 务 工 企业 的 内在 规 律 ,
4 8 % .1
2 .7 14 %
从 而有序地 实现农 村劳动 力 的就 业转 移 ,对 我省农村 劳 动 力 转移 和小 康社会建 设具 有较强 的现 实意义 。
外资 合资
其 他
汇 总
l 2 7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0 5—6 3 (0 1 6— 0 2—0 4 2 2 1 )3 0 5 2 高 中和 中专 ,大专 及 以上教育程 度 占比较低 。
“ 三农 ” 问题 是 困扰 我 国实 现小 康 社 会 和 和谐 社 会
的 障碍性 因素 。通 过农 村 劳动力 转移 ,实现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的多样化 就 业 ,是解 决 “ 农 ” 的 “ 民 ” 问题 的有 三 农
效途径 。河南 省作为 我 国农 村劳 动力大省 ,共有 农村 劳动 力 4 1 名 ,而 2 1 实 际 转 移农 村 劳 动 力 仅 为 14 9 5万 0 0年 83 万 名 ,占 比 3 . % ( 75 河南 省统 计局 ,2 1 ) 0 1 ,我 省 的农村
22 农村 劳动 力务工 企业 总体 分析 .
由表 1可以看 出 ,农村 劳动 力在企业 工作 的人数 占农 村整体 劳 动 力 的 3 . 6 3 3 %。 务 工 企 业 包 括 6成 多 私 营企
业 、1 多国 营或合 资 企 业 以及 极 少一 小部 分 外 资 企业 。 成
说明私营企业仍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 ,国营和合资
表 2 河 南 劳 动 力务 工 企 业 性 质 地域 分 析 企 业 性 质 总 体 豫 东
汇总 国营 私 有
阳县 陡门乡安 庄村 、焦作 市 郇 封 镇雪 庄 村第 6村 民小 组 、
濮 阳市南 乐县张果屯 乡西韩 森 固村第 6村 民小组 和济 源市 北海庙后村 、豫东周 口市淮 阳县齐老 乡杨楼 大队西 三刘村 、
外 资
0 5 % 16 % 02 % .8 .5 .8
O %
O %
10 % .5
合资
其 他
汇 总
3 4 % 3 7 % 12 % 4 1% 34 % 4 5 % .7 .4 .9 .7 .6 .6
3 O % 2 2 % 2 1% 3 O % 2 8 % 5 1 % .3 .5 .1 .l .4 .5
3. 6 3 3 % 3 . 3 O 5 % 3 . l 3 . 7 0 9 % 9 2 % 2 . 6 8 8 % 4 . 5 5 4 %
分析 ,力求得 出河 南务工企业 的规律 。
2 河 南农村 劳动力 务工企 业分 析
21 农村劳 动力 的人口 统计 学特征 .
由表 2可以看出,私营企业 占据较高的比例 ,国营企
豫 中
汇 总
豫 西
汇 总
豫 南
汇总
豫 北
汇 总
商丘市虞 城县城郊乡 罗庄村 和开 封市 兰考 县坝 头乡孟 房村 第 2村 民小组 ,以及豫西 的 洛阳市 栾川 县栾 川 乡七里 坪村 第 9 民小组 和 三 门峡 市灵 宝 县 马家寨 村 等 河 南省 豫 中、 村 豫北 、豫东 、豫西 和豫南五大 区域 的 1 个村庄 或村 民小组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