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物理第一轮考试复习学习要点必备知识学习总结要点:物体的平衡

合集下载

X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物体的平衡

X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物体的平衡

X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

通过历年高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考题多以力学背景呈现。

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例如XX年高考新标卷理综物理第18题: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deg;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deg;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B2-■■-■D1-「答案」B「解析」物体受重力g、支持力FN、摩擦力Ff、已知力F而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应用正交分解有F1s60≈deg;=,F2s30≈deg;=,联立解得:=2-■。

又例如XX年高考山东卷理综物理第16题: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为球心,一质量为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thet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BF=gtan≈theta;FN=■DFN=gtan≈theta;「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F=■,FN=■,所以A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或三角形定则。

提示: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

正交分解列式求解也可。

知识与规律一、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两个条,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基础知识总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基础知识总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基础知识总汇摘要:近期文都中小学高考网整理分享了很多高三物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内容,处在复习阶段的同学们,不妨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高三第一轮复习重点要放在基础知识上,今天小编整理的是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内容物体的平衡的基础内容,复习到这里的高三生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内容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固定的转轴匀速转动状态,这时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平衡。

在力学中,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另一种是在几个力矩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既转动平衡)。

2、要区分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平衡位置几个概念。

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状态;而平衡条件是指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要满足的条件。

至于平衡位置这个概念是指往复运动的物体,当该物体静止不动的位置或物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它是研究物体振动规律时的重要概念,简谐振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其合力不一定零,所以也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例如单摆振动到平衡位置时后合力是指向圆心的。

3、共点力的平衡⑴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共面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这几个力的作用线都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⑶三力平衡原理: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三力不平行,它们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例如图1所示,不均匀细杆AB长1米,用两根细绳悬挂起来,当AB在水平方向平衡时,二绳与AB夹角分别为30°和60°,求AB重心位置?根据三力平衡原理,杆受三力平衡,TA、TB、G必交于点O只要过O作AB垂线,它与AB交点C 就是AB杆的重心。

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重心C到A距离为0.25米。

⑷具体问题的处理①二力平衡问题,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平衡,这两个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平衡力。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物体的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两个方面。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平衡相关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解决与平衡有关的问题。

下面将对物体的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之和等于零。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或者运动的速度不变。

在力的平衡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合力与分解力:合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合成法则进行计算。

分解力是把合力分解为若干个等效的力的过程,可以通过分解法则进行计算。

2.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是一个矢量量,除了要考虑力的大小,还需考虑力的方向。

力的平衡要求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这意味着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3. 斜面力的平衡:斜面力的平衡是力的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力的平衡要求这两个方向上的力之和等于零。

二、力矩的平衡力矩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等于零。

当物体处于力矩平衡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或者维持恒定的角速度。

在力矩的平衡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力矩的定义与计算:力矩是力关于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应。

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乘以力臂的长度,力臂是力与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平衡条件:力矩平衡要求力矩的和为零,即要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对于一个物体,力矩的平衡条件可以描述为: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

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矩平衡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在平衡条件下,两个力矩之间的比例等于它们所施加的力的比例,即力矩相等。

三、重心和稳定性重心是指物体的质心位置,它是物体各部分质量均匀分布时的平衡点。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重心必须处于支撑它的支点上。

稳定性是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对于微小扰动的抵抗程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这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其中平衡知识点更是让人纠结不已。

平衡作为物理学中一个基础概念,贯穿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力的平衡、物体平衡、力矩平衡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系统总结一下高考物理中与平衡相关的知识点。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力的平衡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需要掌握。

1.合力与分力:合力指的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分力指的是合力在各个方向上的分解。

2.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合成可以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平行力的合力。

3.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方向总是垂直向上。

二、物体平衡物体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物体平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需要牢记。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为物体平衡提供了基础。

2.物体平衡条件:要保持物体平衡,有两个基本条件需要满足: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力臂和力矩:力臂指的是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矩指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转动效应。

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三、力矩平衡力矩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矩的合为零,即物体处于旋转平衡状态。

在力矩平衡中,有几个重要原理需要掌握。

1.力矩的定义:力矩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旋转效应,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2.力矩平衡条件:要保持力矩平衡,有两个基本条件需要满足: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测力计: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通过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四、其他相关知识点除了以上提到的知识点外,还有一些其他与平衡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注意。

1.重心:重心是物体质点的平衡位置,它是物体质点所有微元质点所组成的质点的位置。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汇总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它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

在高考中,物理是一科非常重要的科目,占据着相当大的分数比重。

因此,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物理高考中的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部分:力的平衡在物理中,力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上所有作用的力之和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只有在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

力的合成指的是当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成力为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正交力,以求解问题。

第二部分:杠杆原理和力矩杠杆原理也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平衡知识点。

杠杆原理指的是平衡条件下,左右两边力的乘积相等。

在杠杆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力矩的概念。

力矩是指作用力与力臂之间的乘积,它的方向垂直于力臂和作用力的方向。

第三部分: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重量的大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四部分:平衡力和弹力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它总是和其他力相对立的。

弹力是一种恢复形变的力,在拉伸或压缩物体时产生。

第五部分:力矩原理力矩原理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力矩概念来解决平衡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平衡条件下,物体受力矩的和为零。

这个原理在机械平衡和结构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部分: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在物理中,我们还需要研究物体的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稳定平衡指的是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会受到一个向平衡位置回复的力,使得物体趋向于平衡位置。

而不稳定平衡则相反,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没有回复力,导致物体继续偏离平衡位置。

总结起来,物理高考中的平衡知识点主要包括力的平衡、杠杆原理和力矩、浮力和浮力原理、平衡力和弹力、力矩原理以及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等内容。

高考物理知识点最后冲刺大全一力 物体的平衡

高考物理知识点最后冲刺大全一力 物体的平衡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是一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如弹力、摩擦力),也可以通过场来实现(重力、电场力、磁场力)⑵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相互性(成对出现,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遵从矢量运算法则);效果性(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⑶力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应描述力的三要素,除直接说明外,可以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⑷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场力(重力、电场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效果分,有动力、阻力、牵引力、向心力、恢复力等;接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按研究系统分,内力、外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G=mg ,可以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无关。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定方法:悬挂法。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的关系: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其几何中心就是重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了跟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弹力(1)弹力的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②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总结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总结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总结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下是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力学)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力学)

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在高三学习生活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文将涵盖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的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强调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题及具体例子来加深理解。

2. 动量和能量动量和能量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而能量则是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在复习阶段,可以重点复习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了解这些定律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对于高考至关重要。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重点关注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场线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电势能和电势差的关系。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科学。

在物理复习中,重点关注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以及透镜和凹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

同时,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是必要的。

5.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的科学。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和方式描述的温度变化,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内容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因此对其深入理解是必要的。

6. 声学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波和声音现象的科学。

在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音的调制和检测原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

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一〕知识点预览〔二〕平衡的要点:Ⅰ]物体的平衡条件:0n F ∑=此类题的关键,在于对物体的正确的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组。

Ⅱ]物体的动态平衡①有些物体在运动中合力始终为零,称动态平衡;②此类题的常用解法:受力图分析法。

Ⅲ]处理常用方法:①正交分析 ②整体分析法 ③隔离分析法 ④力三角图分析法〔三〕例题辨析和方法指导:例1.所受重力为G 的木块放在木板AB 上,以B 端着地,在A 端用竖直向上的力F 使木板缓缓向上倾斜,在木块相对静止在木板上的过程中〔BD 〕 A.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 B .木块受的静摩擦增大C .拉力F 逐渐减小D .拉力F 的力矩逐渐减小对木块用力三角分析法,木板用隔离分析法例2.均匀棒AB 重G =8N ,A端用细轻绳悬于O 平力F 拉棒的B 端,当棒平衡时OA =37°〔取sin37°=0.6〕,如下图,求水平拉力F OA 中拉力T.分析与解 棒仅受G 、T 、F 三个力作用而平衡, 故此三力共点.如图5所示,三力的作用线均过C 点,以过C 点的水平直线为x 轴,竖直线为y 轴,用正交法,由ΣF x =0、ΣF y =0,有:F -Tsin α=0G -Tcos α=例3.如图,两竖直固杆间相距长为5m .重G =80N 的物体p 分析与解 它们的拉力相,均为T ΣF x =0,ΣF y =0,有:T cos α-Tcos β= Tsin α+ Tsin 解出α=β,T =2sin Gα.设O那么a =OA cos α,b=OB cos β=OB cos α故有a +b =〔OA +OB 〕cos α(式中OA +OB 为绳长).解出cos α=a b OA OB++=45,sin α=35从而进一步解出T =6N.例4.如下图,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 ,使连接点A 向上移,但保持O 点位置不变,那么A 点向上移时,绳OA的拉力: 〔 D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答与分析:O 点只受三个力,过程中O 点受力始终平衡,用力三角分析法对O 点的动态平衡作图分析,可得答案,如下图。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考平衡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说,熟悉并理解平衡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的平衡知识点进行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平衡的概念与条件平衡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特征。

要使物体保持平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受力合力为零,即作用于物体上的所有力合成为零;二是受力力矩为零,即作用于物体上的所有力对某一点的力矩合成为零。

二、平衡的种类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类型。

静态平衡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保持平衡,动态平衡指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下保持平衡。

两种平衡都是基于满足受力合力为零和受力力矩为零的条件。

三、平衡杆的平衡平衡杆是物理中经常出现的平衡问题。

对于平衡杆的平衡,可以通过转动的平衡条件来进行分析。

根据杆的特性,可以得到平衡杆两侧受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对应关系。

通过利用平衡条件,可以求解出平衡杆的未知量。

四、浮力与浮力平衡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浮力平衡的条件是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两个条件。

在水中,浮力能够帮助物体实现浮力平衡。

五、弹簧系统的平衡弹簧系统是物理中常见的平衡问题。

弹簧的特性是在受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

根据弹性力与弹簧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弹簧系统的平衡条件。

弹簧系统的平衡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使用胡克定律来求解。

六、平衡的应用平衡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桥梁的平衡设计需要考虑各个部分受力平衡的问题;摩天轮的平衡设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受力下能够保持平衡的条件。

平衡还在物理实验和工程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七、总结平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物体受力和运动的特点至关重要。

在高考中,熟悉和掌握平衡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水平。

通过对平衡的概念与条件、平衡的种类、平衡杆的平衡、浮力与浮力平衡、弹簧系统的平衡以及平衡的应用进行归纳,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平衡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 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 解法等等.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 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 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 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 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 的运动.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 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 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 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 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 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 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 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 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 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 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 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 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 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 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 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 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 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 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 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没有形状 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力,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者状态。

-力的计算方法: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按照给定的比例缩放或旋转,而保持原点不变。

2.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的条件: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有三种形式: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物体处于平衡位置。

-平衡的类型:平衡状态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中立平衡。

稳定平衡是指物体被微小扰动后,会有回复力使其返回初始位置。

而不稳定平衡是指物体被微小扰动后,不会有回复力使其返回初始位置,而是越离开初始位置越远。

中立平衡是指物体被微小扰动后,既不会有回复力使其返回初始位置,也不会越离开初始位置越远。

3.运动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改变的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是指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指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确定。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指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合外力对其的冲量。

冲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乘以力作用时间。

-动量守恒: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5.能量和能量守恒-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的物理状态,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对物体产生作用。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截了当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依照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同时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照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依照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物
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

通过历年高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考题多以力学背景呈现。

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例如XX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物理第18题: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
B.2-■c.■-■D.1-
「答案」B
「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f、已知力F而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应用正交分解有F1cos60°=,F2cos30°=,联立解得:=2-■。

又例如XX年高考山东卷理综物理第16题: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
A.F=■
B.F=mgtanθ
c.FN=■D.FN=mgtanθ
「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F=■,FN=■,所以A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或三角形定则。

提示: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

正交分解列式求解也可。

知识与规律
一、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即F合=0
说明: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②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
合=0,Fy合=0.
三、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转自:考试网-[]
力的三角形法
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利用三角形法,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可求得未知力。

力的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

外语学习网
正交分解法
将各个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