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布部门】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8.25【实施日期】2014.08.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14年8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皖发〔2014〕4号)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促进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强城市的创新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紧紧围绕“三环六轴三带”发展框架,促进产城高度融合发展,率先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型城市,为我市早日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注入强大动力。
3.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翻番;高新技术和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培育1-2个营业总收入超千亿元的创新型开发园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5人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培养引进10个左右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以上市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7.5万人;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2.6%以上,主要污染物COD减少3%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人年;把蚌埠建设成为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文化高度自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带动大幅提高,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1•【字号】渭政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现将《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11日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持续推动“八大工程”走深走实,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25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力争“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1%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5•【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涵盖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4省区沿黄地区,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3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宁夏吴忠、中卫,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忻州、吕梁等主要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支持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力度,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委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过程中,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作为重要内容,以专设章节的形式提出了相关重大任务、工程和重要举措。
一、关于加快构建规划引领一体化机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对城市群布局和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呼包鄂榆、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规划,有关地方编制实施了山西中部等省内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各城市群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中共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1.01•【字号】宁委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宁委发〔2021〕1号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1月1日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优化集成近三年创新名城政策,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关于原始创新1.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深入推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
根据创新名城建设需要,建立重大平台项目储备库,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平台在宁布局落地的,由政府牵头落实最高50亿元支持。
加强优势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实行“一事一议”。
(市科技局、市发改委)2.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设立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对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共性基础研究项目给予支持;对承担国家、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科研院所、企业,按规定给予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逐年提高政府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比重。
(市委创新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二、关于企业创新3.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发展壮大。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现就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构建沿沪昆线和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更加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镇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品位的提升,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围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居民素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一体化发展。
以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坚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15•【字号】渭政办发〔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的通知临渭区、华州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渭南师范学院,市城投集团、市产投集团,国网渭南供电公司:《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已经市政府2024年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15日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渭南市中心城市城建项目计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安全、韧性、宜居、智慧”城市为导向,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道路提升改造、“断头路”打通以及供水、供气、供热、供电、医疗卫生、体育、养老服务等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
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51个(新建51个,续建100个),总投资700.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90亿元,其中包含海绵城市项目40个,总投资27.25亿元。
另外,前期项目59个,总投资121.26亿元。
一、市本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市本级项目57个(新建20个、续建37个),总投资113.3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01亿元。
20个新建项目总投资23.3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22亿元;37个续建项目总投资89.9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79亿元。
57个市本级项目涉及市级部门11个,其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项目33个(新建10个、续建23个),总投资24.6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2.88亿元;市体育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7.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67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70万元;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266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66万元;市国动办组织实施项目1个(改建),总投资3992.4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994.3万元;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项目4个(续建),总投资35.4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9亿元;市民政局组织实施项目2个(续建),总投资1.5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渭南师范学院组织实施项目1个(新建),总投资400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市城投集团组织实施项目9个(新建3个、续建6个),总投资30.1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市产投集团组织实施项目2个(新建1个、续建1个),总投资11.7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亿元;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组织实施项目2个(新建1个、续建1个),总投资1.1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300万元。
十二届十次全会内容
十二届十次全会内容1、十二五民生展望人民更加富裕、居者有其屋、环境舒适优美、城市靓丽2、2010年工作成就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8亿元,增长18.5%;进出口总额41.4亿美元,增长30%。
七个着力:一是着力实施新战略,北跃扎实推进,南拓全面展开,中兴成果显著,强县逐步显效;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党的建设。
3、十一五时期成就2005到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从2773美元增加到5500美元,年均增长12.9%;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平均增长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0065元,4006元,增加到17500和7454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3.9%和86.1%。
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
4、五年取得成绩我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5、精神财富及屡战不败的法宝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团结一切积极力量的政治方略,敢打敢拼的顽强工作作风。
6、一年来值得总结和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
一是树立“超越自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一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全市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
从清冰雪到路桥建设,从庭院整治到棚户区改造,做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也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受到了鼓舞,干部得到了洗礼和锻炼。
现在全市人民的信心普遍增强,对哈尔滨的未来充满希望。
二是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统一思想。
新战略突破了以往的发展视野,提出“以江为纲”,实现“北跃、南拓、中兴、强县”,使哈尔滨的发展跨入松花江时代,让人们耳目一新,受到极大振奋;这个新战略不再是一个新颖的口号,而是立足于哈尔滨的现实基础,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可操作的步骤和可看得见的美好前景。
塑造聊城形象 从我做起
“塑造聊城形象从我做起”形象解读——四论文章论自豪(一)自豪是一种情绪,一种心态。
自豪就是为个人或集体的成就、优势、前景由衷地感到光荣,感到荣耀和骄傲。
自豪是积极的自我评价,是正面的自我激励。
自豪的人精神振奋,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追求进步,主动争取发展。
(二)自豪内化为素质,是成就事业所必备的心理机制。
伟大的事业,无自豪无法成就。
自豪以成就的动机作用于人的行为投入,从而激发不断进取的愿望和动力,使平凡的人们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相反,如果缺乏自豪感,缺乏对成就与赞美的渴望,就会丧失斗志,做事懒散懈怠,不能全力以赴,最终将一事无成。
自豪外化为形象,是对历史现实的清醒淡定,是舍我其谁的勇于担当,是成就伟业的万丈豪情,是不甘落后的勤奋敬业,是愈挫愈勇的执着进取,是面向未来的不懈奋斗。
(三)自豪源于对历史成就的认同。
聊城人强烈的自豪感深深植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星辰般灿烂的文化遗存,不胜枚举的辉煌成就,我们每一个聊城人都认同。
这方沃土,孕育了一代代名人志士、英模人物,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立业于斯,从伏羲、巢父、大禹、伊尹到晏子、孙膑、鲁仲连、曹子建,从马周、王旦、谢榛、傅以渐到张自忠、范筑先、李苦禅、傅斯年,再到季羡林、孔繁森、张海迪、徐本禹,等等,说起他们的动人故事和先进事迹,每一个聊城人都感到光荣和骄傲。
明清时期,偎依着京杭大运河的聊城创造了四百余年的经济繁盛。
这里是运河沿线的九大商埠之一,城内“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临清、张秋、七级都是商业重镇。
这段辉煌的历史,已融入每一个聊城人的记忆。
聊城的农业一直不曾落后,无论近代、现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农业发展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里是全国六大灌区之一,在粮棉生产上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全省四个产粮过百亿斤的市之一,蔬菜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25•【字号】烟政字〔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烟政字〔2024〕40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字〔2022〕225号)有关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为目标,以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赋能产业为实施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全域创新布局和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和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科创高地。
到2027年,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创新型城市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投入强度达到2.8%。
“使命导向”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形成,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稳定在65%左右。
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队伍持续壮大,具有烟台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加速隆起。
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烟台路径基本形成。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8.08•【字号】绍政发〔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24〕1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战略先机,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绍兴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自主创新、夯实设施底座、突出高端制造、拓展应用场景、放大产业能级,到2027年,建成具有绍兴特色的“有人机+无人机”低空空域智能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地市级领先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经验”。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低空经济管理先行区、产业发展标杆区、综合发展示范区。
——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规模适度的低空基础设施,探索低空空域运行管理新模式,搭建便捷高效、智慧精准、融合一体的低空融合运行管理平台和综合应用服务平台。
到2027年,新建通用机场2个、改扩建1个、启动谋划3个;建成各类起降场(点)200个,其中直升机起降点4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20个,实现“县县通”,形成基本完备的低空基础网、低空航线网和低空飞服网。
——重点产业领域能力显著增强。
编制《绍兴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推进低空产业发展,争取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力争建设省级低空产业先导区2个。
到2027年,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低空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培育“链主型”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2024年度副市长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2024年度副市长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讲话同志们:招商引资是经济好转的“源动力”,也是区域比拼的“主战场”,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仪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全面发力奋进的具体举措,始终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和热情,拿出更多精力投入招商引资,组织更强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实实在在抓好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增长点,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我先讲几点意见,一会__市长还要作总结讲话,大家要抓好落实。
一、保持招大引强攻势,精准发力引项目始终保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意识,发起新攻势、再掀新热潮,以源源不断的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是方向再聚焦。
突出产业项目,围绕“2+2+4”重点产业强链扩链,精准制定招商图谱和企业清单,着力引进补短板、强弱项的配套项目,集聚壮筋骨、增优势的10亿级项目,突破50亿级、百亿级的重大项目,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壮大产业集群。
突出外资项目,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瞄准欧洲、日韩、港台等重点领域开展招商推介,推动已落户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突出科技项目,紧盯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前沿,积极吸引技术含量高、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入驻,为后续发展蓄势赋能。
二是渠道再拓宽。
招商引资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和政府资源,必须善于借智借力,优化招商策略。
注重以商引商,依托仪征央企名企比较多的优势,发挥“链主”企业集聚作用、行业商会中介作用、在外乡贤桥梁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
注重节会招商,紧扣特殊时间节点,立足把“绿杨春早”茶文化经贸旅游节、芍药节等特色活动办好、办精彩、办出影响,不断推动优质节日成为招商推介的重要平台。
注重基金招商,放大基金杠杆作用,充实基金盘子,提高运作水平,切实提升对好项目、好团队的吸引力。
三是能力再提升。
针对招商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招商专业技能培训,推动招商人员既熟悉自身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也了解宏观形势、投资动态、产业趋势,更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力争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中府〔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通知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现将《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8日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R&D投入强度达3.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200家,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累计超100家,制定如下措施。
一、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对上年度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按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最高3%比例给予研发费后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对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且同比增速超过15%的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
鼓励企业将补助资金按不超过10%比例奖励相关研发人员。
对年度研发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人才安居保障和子女入学服务:对符合我市市级人才房政策保障范围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最长3年,最高100%比例的市级人才房租金补贴,每家企业不超20人;对企业人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需求,由市教育部门每年协调安排2个市内优质学校(幼儿园)学位。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各镇街)(二)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
连云港市情与连云港发展题库答案
连云港市情与连云港发展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答案:A)遗址是号称“华夏之最、域外无双”的研究古人类文化的重要实证.A、大伊山石棺葬B、山顶洞人C、南诏猿人D、十里庙2.(答案:C)年3月1中共江苏省委在南京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加快连云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A、2005B、2006C、2007D、20223.(答案:D)时期,连云港是“少昊之国”。
A、战国B、三国C、南北朝D、古东夷4.(答案:B)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
A、2005B、2006C、2007D、20225.“亚洲第一井”位于(答案:A)毛北村。
A、东海县B、赣榆C、新浦区D、连云区6.《规划》颇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深入分析区情的基础上,提出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答案:B)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
A、海底B、海域滩涂C、陆地D、风力7.《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答案:C)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
A、2022B、2022C、2022D、20228.1985年开展第(答案:B)次全市性饮用水水源水质调查,同时建立乡镇以上自来水厂卫生档案,定期对水厂工作人员进行体检。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9.1990年9月12日中国(答案:D)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
A、包兰B、青藏C、南疆D、北疆10.1995年,中国政府把(答案:A)(中国段)可持续发展列入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A、沿桥B、沿海C、大陆D、滩涂11.2006年9月28日,中海集团与连云港港口集团签订共同投资27亿元建设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合作协议,决定以(答案:C)的形式建设、经营、管理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
A、发行债券B、内部集资C、增资扩股D、银行贷款12.2006年国家的港口发展规划将(答案:C)市纳入到2022年长江三角洲港口群重点加强建设的港口区域。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9•【字号】宁委发[2012]66号•【施行日期】2012.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2〕66号2012年11月29日)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简称“综合枢纽名城”),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综合枢纽名城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整合交通、信息、金融、市场等各类枢纽功能,整体提升城市设施水平,放大比较优势,是强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按照高端化、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更高层次提升发展水平,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打造长三角门户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综合枢纽名城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的总体要求,以发展枢纽经济为导向和出发点,依托枢纽、强化功能、培育产业、繁荣经济,变枢纽优势为资源、资金优势,变枢纽优势为开放、信息优势,变枢纽优势为经济、贸易优势,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综合枢纽名城要牢牢把握功能融合、产业支撑、市场导向、服务区域的原则,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大力提升综合设施水平,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为突破重点,通过优化体制机制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产业和城市功能提升层级、接轨国际、扩大影响,以枢纽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中心地位。
以2024年新课标卷第17题为例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说题比赛
生活性。从今年高考来看几乎每个省份都以最新的党纪学习教育为背景考查党的建设, 各省份高考政治、文化板块等题目设置突出地方特色,法律、逻辑等板块则选取贴近学 生生活的实践活动素材,在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试题重现 命题立意 考点分析 学情分析 解题指导 试题评价
教学启示
>>>教学启示
关注时事政治,深入研读国家
的大政方针政策,做到为党育
人,为国育才,坚持学科育人。核心价值
紧扣课程标准,坚持
素养立意,培育学生
学科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设置,加 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高 阶思维能力。
关键能力
以2024年政治新课 标卷第17题为例
目录
试题重现
教学启示
命题立意
试题评价
考点分析
解题指导
学情分析
试题重现
命题立意 考点分析 学情分析 解题指导 试题评价 教学启示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某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制定了多 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大气污染防治 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在城市和县城的建成区范围内不得 新建、扩建化工、水泥、垃圾焚烧发电、沥青搅拌等企业以及 新增产能项目。”位于该市城市建成区内的经开区为进一步增 强园区实力,推动产业发展,计划申报省级化工园区。经过走 访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该市年度环境状 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形成了“依法终止经开区申 报省级化工园区”的审议意见。 假设你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请就“终止经开区 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这一决定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