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何必视金钱为爹娘

合集下载

古代孝道经典故事

古代孝道经典故事

1. 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 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 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 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 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 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 拿着拨浪鼓戏耍, 就像小孩一样。

一次他跌了一跤, 怕父母伤心, 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 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 郯子就身披鹿皮, 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

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 要用弓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 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 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 年轻时家贫, 自己常吃野菜, 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大官, 但是父母死了, 他经常感叹: “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 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

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 母亲不知如何接待, 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明白是母亲在召唤, 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 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 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

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 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 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母亲病重, 汉文帝日夜守护, 天天为母亲煎药, 每次煎好后, 他都要先尝一尝, 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 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

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 让他孝敬母亲。

9. 为母埋儿。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 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 准备将儿子埋掉。

挖坑时, 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 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10. 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 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1、介绍据《史记》的记载,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孝子孝女,他们的孝心、孝行感动了世人。

以下是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2、许达哉许达哉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贫苦农民,他年老体弱,痛苦不堪。

可是,他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仍然日夜劳作,一心一意地为母亲分担家务。

3、刘邦刘邦是汉朝的创立者,他在母亲去世后,每年都会去墓地向母亲的坟墓上泼酒、跪拜。

有一天,他在墓前拜谒时,忽然看见墓碑上长出了一颗葡萄。

4、冯唐令冯唐令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他儿子非常孝顺,为了代替父亲服丧,他自愿割掉自己的耳朵作为曲肱之力,来表示对父亲的孝敬之意。

5、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的统治者,她在位期间推行许多改革,提倡尊孝为社会准则。

她自己也十分孝顺,经常亲自照顾百岁老母亲。

6、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知名学者,他十分孝顺母亲。

有一天,他发现母亲用的绳子破了,他连忙从外面跑回家,找到一根新的绳子送给母亲。

7、韩冷韩冷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小吏,他常年奔波劳碌,为一老母干重工作,家中许多事情都需要他照顾。

虽然疲倦,但是他仍然日夜奔波,尽力照顾好母亲。

8、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讲究孝道,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的人们。

他每天给母亲送水喝,还经常为母亲做饭、洗衣服。

9、母亲的脚母亲的脚是一个知名孝亲故事。

故事中,一个孝顺的儿子每天都给母亲洗脚,用温水泡脚、擦洗,以表达他对母亲的关爱。

10、四郎养母四郎养母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照顾养母的故事。

儿子将自己的收入都用来照顾养母,不计成本地为她将床褥铺得舒适。

11、孟子哭坟孟子哭坟是通俗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故事。

孟子以孝道而闻名,他去拜祭自己去世多年的母亲,哭得痛彻心肺,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2、徐德言徐德言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忠贞不渝的将军。

“儿行千里母担忧”,他每次出征都去母亲的坟前拜祭,向母亲报告行军进展,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医生嘱咐说:“要明白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觉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膜拜北斗星,祈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埋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六、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八、拾葚异器蔡顺,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问:“什么缘故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古代孝顺的经典故事

古代孝顺的经典故事

古代孝顺的经典故事一、卧冰求鲤:西晋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继母朱氏,然而朱氏不慈爱,对王祥非常的刻薄,还屡屡在他父亲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因此也逐渐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新鲜鲤鱼。

但当时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无法捕捉鱼。

王祥就脱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体温暖热融化冰面,以便捕到。

等了一会儿,冰化开,从冰洞里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非常欣喜,赶紧拿着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渐渐地继母的病也好了。

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从此,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卖身葬父汉代,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

他家里非常贫困。

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借钱,埋葬父亲。

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

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

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

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

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

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

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

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

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三、哭竹生笋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

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

到了县试的时候(在县内举行的考试),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

有些考生贫困,无力住客栈(旅馆),孟妈妈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

孝经-二十四孝故事1 虞舜耕田【原文】虞舜大孝,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2 仲由负米【原文】子路尽力,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

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古代兄弟之间不在乎财务的故事

古代兄弟之间不在乎财务的故事

在古代,有许多关于兄弟之间不在乎财务和钱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两人是好朋友。

年轻时,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之间不在乎财务钱,更看重的是彼此之间的情谊和信任。

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鲍叔牙了解管仲的困难和需要,因此愿意多拿钱出来帮助他。

这种信任和情谊是非常珍贵的。

不要在钱财上斤斤计较的古人典故

不要在钱财上斤斤计较的古人典故

古人斤斤计较的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金钱的重视和珍惜。

在古代社会,金钱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对金钱的态度也异常谨慎和敏感。

古代人民在金钱上斤斤计较的典故层出不穷,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刘安与蔡邕斗金》,该故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

根据传统的典故,刘安与蔡邕是两位魏国的官员,他们在一次宴会上因为一次赌局而结下了梁子。

当时,刘安提出了两个问题,并说如果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就立刻把五百两黄金送给你,否则你要把五百两黄金送给我。

蔡邕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赌约,并很快就回答出了问题。

可是当他想要刘安给他五百两黄金的时候,他却推说这只是一场玩笑,不必当真。

蔡邕十分恼火,因为刘安当初可是郑重地提出了送黄金的条件。

蔡邕只好向魏国的官员们诉苦,最后也没有得到黄金。

由于刘安与蔡邕的争斗,导致了不少的纷争,而且他们两人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当代的人们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而且,刘安与蔡邕斗金的典故也被传扬开来,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回顾这则典故,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金钱上斤斤计较的态度并非仅仅是一种负面的心态,更是因为古代社会的特殊背景所致。

在古代社会,金钱的获取并不容易,社会资源分配也不是十分公平,许多人都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斤斤计较,而这种斤斤计较的行为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处事方式和待人态度。

另外,金钱上的斤斤计较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当时,金钱不光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人们常常会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金钱上的斤斤计较也对古代人的思想品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金钱斤斤计较的故事对我们当代人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社会进步的时代,但是金钱斤斤计较的现象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因此斤斤计较的现象更加普遍。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金钱并非万能,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金钱,更不应该为了金钱而牺牲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拿自己女人换取财富的古代故事

拿自己女人换取财富的古代故事

1. 引言古代我国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关于女人与财富、爱情与权力的传统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当时起到教育人们的作用,也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就是关于女人用自己的美色换取财富的古代传说。

这样的故事在古代文学和戏剧作品中广泛流传,并在当今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影响。

2. 古代故事:貂蝉换骏马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的貂蝉是一个极其美貌的女子,她的美丽令人神魂颠倒,许多人为她倾倒。

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的权臣董卓。

据说董卓曾为了讨好貂蝉,不惜用百匹骏马换得她青睐。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古代女人用美色换取财富和权力的典型案例。

3. 故事背后的道德观这样的故事给了后人很多思考,首先使人们反思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的地位和对美色的过分追逐。

女性被视为一种可以被交易的商品,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去甚远。

故事也提示了人们权力的腐蚀作用和财富对人性的影响。

董卓为了追求自己的私欲,愿意用百匹骏马去交换一个女子的青睐,这在现代看来是一种十分荒谬的行为。

4. 故事的当代影响然而,这个故事在当今社会中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当代婚姻和爱情观念比较多元化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以此故事为借鉴,试图用自己的美色去换取更多的金钱或者权力。

这种现象在一些社会阶层中依然存在,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5. 结语古代关于女人用美色换取财富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让人们反思古代社会对待女性和权力的态度,也促使人们对当今社会中女性地位和权力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

这样的古代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可以引发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讨论。

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古代故事,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自己对待爱情、权力和金钱的态度。

6. 古代故事:王昭君与匈奴之王除了貂蝉换骏马的故事,在古代我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关于女人用美色换取财富和权力的传说。

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关于王昭君与匈奴之王的传说。

中国名人孝道故事20则

中国名人孝道故事20则

中国名人孝道故事20则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名人孝道故事,欢迎阅读。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十个历史小故事,带你参悟人情世故

十个历史小故事,带你参悟人情世故

十个历史小故事,带你参悟人情世故1、《一篇裁衣经参透世俗情》道光年间,京城内外的裁缝都是宁波人。

有人拿着一匹帛,请裁缝裁剪。

裁缝一个劲儿询问做衣服的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以及科第的年份,却唯独不量尺寸。

那人很奇怪,裁缝就滔滔不绝说出一通他裁衣的经验:“少年登科的人,一定很自负,胸必直挺,衣服要前长而后短;老年得到功名的已心灰意懒,背必弯驼,衣服应前短而后长。

胖的人腰宽,瘦的人身窄,性急的人适宜衣服做短一些,性子慢的人适宜穿长一点衣裳。

至于尺寸,已有成规,何必再问呢?”(《清稗类钞·讥讽类》)2、《吴起吮创慈母悲泣》吴起率兵打仗,军中有一个军人受了伤,伤口化了脓,吴起亲自用嘴去吮吸他的伤口。

军人的母亲看见了,大哭起来。

旁边的人说:“吴将军如此厚待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要哭呢?”那位母亲说:“当初吴起为孩子他爸爸吮吸过伤口,后来泾水一仗,孩子他爸爸拼死作战,在战场上死了。

现在他又为我儿子吮吸伤口,不知何时我的儿子也要在战场上拼死送命了,所以我忍不住要哭。

”(《韩非子》篇三二,《史记》卷六五,《说苑》卷六)【吴起】(? —前 381 )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任鲁将、魏西河守,后到楚国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变法,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杀害。

原有《吴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

3、《侯生故作倨傲态成就公子尊士名》侯生是魏国的一个隐士,家里很穷,在城东看守城门。

魏公子无忌(信陵君)驾着车来请侯生赴宴,侯生穿着破衣服径直上了车,一点也不谦让。

公子却毫不介意,反而显得更加谦恭。

侯生在车上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上杀猪,请你把车子绕到市场上让我和他会一会。

”公子便把车驾到市场上,侯生下了车和他的朋友见面,一谈就是好半天。

公子却一点也不着急,脸色反而更加和悦,在车上耐心地等待着。

市场上有好多人围观,私下都骂侯生不是个东西。

到了公子府上,侯生说:“我今天帮了你的大忙,成就了你的名声。

[古代诚信小故事]古代小故事

[古代诚信小故事]古代小故事

[古代诚信小故事]古代小故事古代小故事篇1:古代小故事14则古代小故事14则《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历史小故事(精选27篇)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历史很厚重,其实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历史小故事(精选27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小故事篇1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历史小故事篇2武则天当朝,遭到唐朝宗室和元老们的反对。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他让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作内应。

骆宾王便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乡的孩子们传唱。

裴炎听到后,不明白童谣的意思,便去问骆宾王。

骆宾王解释说:“绯衣合起来是个‘裴’字,两片火是‘炎’字,殿上坐是南面称王;这就是说你裴炎要南面称王了。

”两人最后谈得投机,裴炎就答应作内应。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行孝道,以古为鉴,孝顺父母,为子女树立榜样。

小编在此整理了大历史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古时候的一位皇帝却能侍奉母亲三年之久毫无怨言,他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虽然贵为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对母亲十分孝顺,不管每天公务多么繁忙,都不忘去给母亲请安。

一次,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每天母亲的药,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

三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被传为千古佳话。

反观现代人恐怕很难做到亲自服侍年迈有疾的父母了,在医院一般是请护工照顾,如果自己照顾估计还得抱怨父母耽误了工作。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

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这样的事例看起来像是杜撰的段子,却是真实存在的案例,令人心寒。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二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古时候,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居住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宜。

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在母亲生病后,无心学习,衣服也不换洗,整日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为母亲洗马桶也不厌其烦。

不久后,母亲病逝,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

仆人见此情境,无不潸然泪下。

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边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

人生仅此一辈子,莫大的缘分才成了一家人,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衰老。

终有一天,我们要挥手告别,何不趁父母尚在人间,多一些陪伴,多留一些美好的回忆,切莫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天,空留遗憾和悲伤。

弟子规历史小故事三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母亲去世后,父亲又续弦。

关于金钱的名人故事

关于金钱的名人故事

金钱的名人故事关于金钱的名人故事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请欣赏关于金钱的名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1.善用金钱美国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个很懂得运用金钱的人。

有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

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

仓库盖好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

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约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

但是哈佛不愿意,坚持要领现款。

结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没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约翰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启示:善于运用金钱,才能致富。

假如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不但没法积聚财富,一旦有急用时也好干着急了。

小朋友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但也应该养成爱惜金钱习惯,把多余的零用钱储蓄起来,存到银行里,可以收入不少利息呢!2.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

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规则?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当会有所了解,或从中悟出些什么。

衣裳不求名牌爱买打折商品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是个非常特别的人。

少儿历史故事5篇_精选少儿历史故事5篇

少儿历史故事5篇_精选少儿历史故事5篇

少儿历史故事5篇_精选少儿历史故事5篇中华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渊源深厚。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少儿历史故事5篇,供大家参考。

少儿历史故事1范蠡与陶朱坑楠溪江边的碧莲白泉乡前山,有个山头岙窟。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勿晓得从哪里搬来了一个大户人家,在山坳里拣块地方斫树造屋,居住下来。

家长是个名叫陶朱的老人,他心地很好,常常做好事,大家都尊敬他,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一日三件事,写书、练武、养鸡。

他和家人在那里挖了三十来条沟,每条沟有十来丈长,三四尺宽,一尺来深。

挖好后,放上柴草,盖上细泥,饲养白蚁。

白蚁养起来后,把鸡放到沟里吃。

鸡长得又大又肥,蛋又下得很多。

每逢青黄不接时候,陶朱公常常到外坳、长坦一带看看山下几个村庄,哪一户屋顶上若升不起炊烟,就把粮食、鸡蛋送去。

一年秋天,雨水好,粮食丰收。

村民们备了许多礼物送给陶朱公,料勿到来到他家时,整座屋里没有一个人。

大家奇怪了,一打听,才晓得陶朱公早已搬到别地去了。

后来,从外面归来的生意人说,陶朱公就是越王勾践的大夫范蠡。

当越王勾践带兵打败吴王夫差后,范蠡辞官隐居深山,养养鸡、种种田,过起神仙生活来了。

后来,勿晓得为什么,他又带着一家人搬到别地去。

白泉村的人们,为了感谢陶朱公的恩德,就把他隐居过的地方起个名,叫做陶朱坑。

少儿历史故事2泥腿宋太祖时,赵普为相。

有一天,赵宰相给皇帝递上一个奏折,请求让某人担任某个官职。

太祖看了眼奏折上推荐的人名,脸色就阴了下来,因为他一向讨厌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奏折扔了回去。

赵宰相似乎早有预见,拾起奏折,掸了掸上面的土,随手就揣回了衣袖里。

第二天一上朝,他又把奏折递了上去,太祖一瞧,还是那个人,脸色更加不好看,一口回绝。

第三天,赵宰相还像没事人似的,又递上一个奏折,居然还是推荐那个人,这下太祖可火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啊,禁不住咆哮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说罢,把奏折几把撕了个粉碎,扔到了地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颜大怒吧,可这位赵宰相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答道:“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名人小故事做人大道理

名人小故事做人大道理

名人小故事做人大道理时间:2014-03-03 分类:故事篇一:朱德元帅挖泉水的故事朱德元帅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世代佃农的家里。

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

土地龟裂了,禾苗干枯了,连饮水也发生了困难。

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

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了几个小伙伴来挖。

你一镐,我一锨、费了好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

可水呢?点滴也没见。

有的小伙伴泄气了,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了。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

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了出来。

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篇二: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十日打靶。

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

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

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 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十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古代金钱小故事

古代金钱小故事

古代金钱小故事古代金钱小故事大家喜欢听或者看故事吗?知道有哪些关于金钱的小故事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古代金钱小故事,仅供参考。

古代金钱小故事1: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金钱小故事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金钱小故事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金钱小故事4: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金钱小故事5: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金钱小故事6:古钱币收藏在北方,每逢农历的一些日子总会有大集,大集上少不了的就是卖古玩的,也有在地上摆一张宣传的喷绘,收各种古钱币的。

历史笑话故事

历史笑话故事

历史笑话故事历史是现实的纪录,莫说十几年前的现实都难以记清,就更遑论几千年前的现实。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历史笑话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 历史笑话故事篇一:发财图有客人到齐白石府上求画一幅《发财图》,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说道:“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答道:“麻烦先生说几路听听。

”白石说:“要不要财神爷赵公元帅图?”客人摇头。

白石说:“要不要官印官袍之类?”客人又是摇头。

白石说:“那就画张能够猎取不义之财的刀枪绳索之类?”客人还是摇头。

客人见白石老人实在无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盘托出说出自己的心思:“就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闻言连连称妙,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

”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时,白石老人回想刚才与客人的对话,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纪实的风格将这些对话题写在画面上。

客人携画离去后,齐白石仍然意犹未尽,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于是展开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

历史笑话故事篇二:不惜千金买琴摔利用娱乐圈儿出名的方法有很多种。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他年轻时从家乡四川来到长安,准备一展鸿鹄之志,然而朝中无人,故四处碰壁,怀才不遇,令他忧愤交加。

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见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

陈子昂灵机一动,二话没说,买下琴,众人大惊,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

他说:“吾擅弹此琴,请明天到敝处来,我将为尔等演奏。

”次日,陈子昂住所围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

还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

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名满京城。

不久,陈子昂就中了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必视金钱为爹娘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44
李恒昌
中国历史上最贪婪的皇帝是谁?经研究考证,答案是汉灵帝刘宏也。

分析灵帝的性格特点,只用两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那就是“爱财”。

他一生喜欢金钱,对金钱贪得无厌。

别看他级别甚高,贵为皇帝,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奴隶,不是别人的奴隶,而是金钱的奴隶。

有一段时间,灵帝号“银行”受益不丰,让他愁眉不展,于是让手下人想办法。

当时,朝中有两个宦官,一个叫张让,一个叫赵忠,他们替灵帝想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办法,就是搞地产,卖地皮。

这一建议当即遭到灵帝的否决:地是有数的,把地卖完了以后靠什么挣钱?
两个宦官挨批之后,改换了思路,给灵帝提出新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抽地亩税,每亩地抽10钱。

这一下子可好了,钱哗哗地进了灵帝的个人银行,他那个高兴啊,就别提了,私下里说:“张常侍就是我的父亲,赵常侍就是我的母亲。

”意思是:谁能给我带来金钱,谁就是我的亲爹亲娘。

堂堂大汉朝的皇帝,说出如此低三下四的话,这品味也真够可以。

灵帝贪污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贪污都是贪污国家或集体财产,但是灵帝属于自己贪污自己的财产。

因为,按照当时的国家体制,朕即国家,朕即天下,天下所有财产都是属于皇帝的。

灵帝花心思贪污,貌似是在自我瞎捯饬,实质上并非如此,他是努力将理论上属于自己财富转化为现实上属于自己财富。

灵帝即位当皇帝的时候,张让跟在屁股后面对他表示祝贺,意思是祝皇帝升官发财。

灵帝说:我升官了,这不错,可是,财又在哪里?张让说:你当皇帝了,整个天下的财富不都是你的了么?没想到灵帝却说:切,这只是理论上的瞎掰,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那些属于我的财富究竟在哪里?能看得见摸得着吗?这说明在灵帝眼里,只有摆在自己眼前、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为自己所用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其他都是扯淡。

现代社会谈起反腐败,老百姓普遍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买官卖官深恶痛绝,殊不知汉灵帝是买官卖官的老祖宗。

当年,灵帝在他的办公兼办私场所——著名的西园史无前例地开了一个官员这一无形资产销售的公司,他亲自担任大老板和首席执行官,并具体负责财务工作,专门用来卖官。

灵帝卖官是公开行为,从不遮遮掩掩,而且经常广而告之。

根据官位大小和官员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定价,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更有创意的是灵帝对某些职位还实行招标投标制,类似现代的拍卖,谁给的钱多谁中标。

由于有可以赊账的制度,致使卖官生意非常兴隆,异常火爆。

绝对的权力,过度的贪婪,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必然导致绝对的玩完!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帝国政权岌岌可危,荒淫无度的灵帝重病不起,很快一命呜呼,死前还念念不忘:我的钱!我的钱!
灵帝的一生,是贪污腐化的一生,是荒淫无度的一生,最终也是悲惨的被人耻笑的一生。

他的悲剧人生告诉后人:一个人本来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所以没必要再贪;即便对金钱有所爱怜,贪点,也千万不可过度,把钱财看得比爹娘还亲,成为真正的贪婪!
2011年1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