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大融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未必势不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种教育理念。
如何快速有效融合为一,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两种教育理念的本质1.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2.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注重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强调考试成绩,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二、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 时代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需要既拥有基础扎实知识、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
2. 教育公平需要:应试教育很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素质教育可以消弭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 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有效融合可以解决学生在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融合为一的关键路径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必须改变。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将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2.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与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训练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掌握素质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持续提高教学水平。
4. 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融合的最终目标1.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学生既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又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多元评价、个性化选择教育等措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3. 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长期以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注重考试成绩,以应试技巧和知识储备为导向,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全面发展。
该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统合一种同样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考试竞争力的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深度解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1. 素质教育:着眼未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2.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特别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强调应试技巧和解题策略,以增加考试成绩为目标。
本质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根本,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检验。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应试准备,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
二、探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融合的路径1. 课程改革: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统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应试内容与素养培养和训练有机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2. 教学模式改革:远离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核心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将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家庭教育引导: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应试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温馨良好的家庭氛围。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最终形成“双赢”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者未必对立,只不过是互相促进、共同促进的。
如何能将两者最有效融合,构建“双赢”教育体系,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议题。
一、明白二者本质,找寻到融合为一路径1.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发展。
指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应试教育的本质在于重视培养应试能力。
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如何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
凝炼的关键在于,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手段,实现方法“以考促学,以学促素”的良性循环。
二、具体详细策略:统合融合为一机制1. 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增强通识教育,减少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 课程内容应与考试标准相一致,将考试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中,避免“两张皮”现象。
2. 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观察现象、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深刻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而非单单机械地记忆和解答。
3. 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建立综合类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素质发展。
- 考试评估应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而非单单追求分数。
4. 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融合教学方法。
- 需要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合的挑战与展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 观念的转变:如何改正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树立学科教育理念。
- 资源的配置:均衡配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升学压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直是两股相互交织,难以彻底融合的力量。
一方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以追求更高的分数和升学竞争优势。
如何将二者有效融合,既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又帮助其应对升学压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实际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可能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因此,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保留必要的考试评价,以保障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一方面,要将评价体系扩展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
2.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系统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减少过度学业压力应试教育下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考试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
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应试教育体系中,例如将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体育活动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尽量避免过度学业压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培养和身心发展。
4. 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融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融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构建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两大重要理念,它们彼此间既存在矛盾,也具备互补性。
10多年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度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有效融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终形成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处于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中。
1. 应试教育的积极作用:可以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促进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刻苦精神。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 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
3. 融合为一的必要性:过分强调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过分强调素质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目标,难以适应社会竞争。
因此,我们需要将两者有效融合,相互借鉴,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融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1. 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摒弃单一考试评价体系,确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社会责任感评价等指标相结合。
2. 优化课程设置: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校教育课程比例,系统设置更多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使教师能够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大融合--让应试能力成为素质
、
2 . 继 续沿 用 考试 论 是不是考试有不好的方面就取消了呢?答 案是否定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 同志 曾说过 : “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 习情况和教学效 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 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考试作为教 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一 个考核手段 ,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从 考试的功能看, 考试始终有测量、考察、检验 、 甄别、评价人的意义 ,而且由于其具有公平、 公开、公正的原则特点,所以它长期以来都被 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选拔人才机制,它 那坚持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竞争精神是 有着深远意义的。 只要有能力, 就可以脱颖而出, 这正是教育的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取消 和淡化考试,固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 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 呢?只通过能体现公正、公平 、公开的考试选 拔其中的优秀者, 在学历教育中, 考试能起督促、 诊断、改进和测量教学的作用 ,所以考试是保 证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应强化考试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弱考试 的消极作用。西方哲人曾说过:存在即合理。 那么在求学时期,迎接考试的挑战,培养一些 应考的 能力及J 理素质,又 何乐而不为呢? 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对考试 的内容 、 方法 、 以及考试 的结果评价等进行一 系列 的改革 , 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见 , 只有正确地 、 科学地实施考试 ,就完全可 以引导素质教育 走 向既定 的 目标 。同时 ,可 以有效的激发和 维持学生 的积极性 ,投入到学 习过程 ,提高 教学质量 。此外 ,正确的考试 ,可 以培养和 提 高青少年 的应试能力 和素质 ,提高青少年 走 向社会后 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 ,实施素 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矛盾对立 的两 面, 只要在两者 中找到平衡点 ,建立一套反映学 生素质 的客观衡量体 系用于教育 ,那么现实 中就不会 出现素质教育喊得震 天动地 ,应试 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的情况 ,也许反而有事半 功倍的效果。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辩证的视角与完全融合的路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五十多年来一直引发着争议和讨论。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理解1. 全面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2. 应试教育则更强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通过大量练习和刷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
其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过重,以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1. 互补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基础,例如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而素质教育则可以丰富应试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应试效率。
2. 矛盾关系:在实际操作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过度投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过分反诘综合素质教育,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1.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2.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单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将考试、参与、作品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具备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校联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避免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有效结合:构建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在现阶段,如何最有效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议题。
单一追求应试成绩,容易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过度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则可能忽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难以适应现行考试制度。
因此,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综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统一,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应试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1. 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实践能力,鼓励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提升综合素质评价: 将学科成绩与学生品德、能力、特长等综合考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3. 注重结果与过程的加权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二、优化课程设置,基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1. 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以跨学科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重视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开设特色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2. 建立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索将综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与融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与融合一、引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当代教育领域中频繁讨论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方面有所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则存在不足。
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应试竞争激烈的现实中,又面临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与融合,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定义和特点1.素质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素质教育倡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应试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应试教育是指以应试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成绩,获得更高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会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技巧,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1.教育目标的不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是两者之间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而应试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为了追求升学和就业机会,学生往往会过分强调应试成绩,而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育方法的不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应试教育则更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学生被迫接受大量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3.学生压力的增大在当前社会,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为学生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未来现阶段,该如何将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加强,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许多人认为两者彼此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甚至不相容。
但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未必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最有效融合是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关键。
一、明白二者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1. 素质教育: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它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2.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其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崇尚应试技巧和考试策略,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二、管用凝练的策略与路径1. 将应试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框架:课程改革:将应试教育内容融入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互为促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综合评定,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情况。
2. 将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将考试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五十多年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兼顾考试的必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一、明晰概念,明确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综合素质教育崇尚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更强调学生记忆、解题技巧的训练,以取得高分数为目标,一般说来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将两者有效结合的关键在于,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应试教育为手段,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统合融合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形成完整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确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情感、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例如,可以实施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并通过作品展示、实践报告、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估。
2.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传统的应试教育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知识强行灌输,普遍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应优化课程设置,将基础知识与学科素养融合,将应试教育目标融入到全面素质教育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古诗词赏析融入到作文写作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 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路径。
例如,可以通过选修课、兴趣社团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 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应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互为促进。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稳定的学习生态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讨论从未停止。
许多人认为两者存在冲突,甚至相互排斥。
但实际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生态,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摒弃对立,洞悉本质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非与应试教育割裂。
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迎接未来挑战的必要条件。
2. 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它在知识传授和相关技能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试教育的考试体系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反馈机制。
二、凝练关键,寻找平衡1.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
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个人素质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纳入评价,尽量减少过度强调分数和排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 将应试教育融入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学科知识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等,将考试内容融入现实问题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将全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统一。
三、凝炼实践,促进发展1. 结合课程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素质教育应该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应该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最终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近年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要如何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两种教育模式快速有效地完全融合,是教育界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表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与差异全面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崇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以服务升学考试为目标。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路径1.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将应试教育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以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将应试教育融合进综合素质教育框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
将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密切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既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实际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鼓励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
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融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将应试内容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2. 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化特色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习水平和潜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统合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将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结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升自学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更好地应对考试挑战。
3. 以教师为核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帮助教师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引导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将应试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分享(素质教育应与应试教育相融合)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成绩好与差,分数说了算。 但有的孩子就是平时学的好,一到考试就掉链子 ,看错题、算错数,出现各种不该犯的错误。 考试中紧张恐惧、马虎大意,都是受心理因素的 影响。 把应考心态锻炼好,不能因为1毛半的差距,而影 响最终的成绩。
例子:黄均和
▼ 硬件相同,软件问题 1、相同的老师 2、相同的教材 3、相同的智商 4、相同的作业 5、相同的课堂 6、相同的试卷 7、相同的学校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技术性因素,与学习 态度同等重要
学霸的聪明不是指智商,而是方法。他们找对了方法, 善于归纳总结,知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整理错题 的好习惯,懂得劳逸结合。 例子:关啟迪
如果说态度和方法之于成绩都是3毛钱的关系,那么努力 程度只有2毛。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努力。有的学霸表示自 己并没有下多大功夫,可考试仍然高分。他们真没有努 力吗?只是他们的努力已成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惯例罢了 。 做任何事,付出才会有回报,学习更是如此。要成为学 霸,刻苦钻研、反复训练、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必不 可少。 例子:贺恺璇
素质教育应与应试教育相融合 ---让应试教育成为素质
1、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 2、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大搞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 命根。
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未 来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我国曾经对青少年人群的智商做过统计研究,研究报告 显示:智商低于90高于130的学生,仅占所有学生的2%。 按照这个比例,在一个40人的班级里很难找出一个智商 过低或过高的学生。也就是说,在非特殊教育的学校, 每个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找寻教育的“双赢”之路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已持续多年。
应试教育以应考为导向,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创新意识等。
两者看似对立,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将两者密切结合,实现教育的“双赢”,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解释两者的共通性和互补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截然撕裂,两者具备共通性和互补性。
共通性: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都专注于培养训练拥有社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互补性: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提供更深层次的内涵,提升应试能力;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探寻有机结合的路径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应试内容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框架中:设计以学生兴趣、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的教学内容,将应试知识点融入其中,使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增强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主题探究、项目学习等,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合,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将思想道德、艺术、体育等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他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重视实践体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借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设计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3.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考试成绩,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融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融合?哎呦喂,说真的,这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啊,就像一对欢喜冤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俩要真能完美融合,那孩子们就真是要上天了!前几天,我刚去给一帮小学生上了一节课,讲的是关于古诗的。
我原本打算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式,比如编故事、做游戏来让他们理解诗歌的韵味,可一想到他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把这首《春晓》拿出来,给孩子们讲了讲作者的生平,还给他们分析了诗歌的格律,甚至还专门强调了这首诗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记笔记,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
说实话,我真不希望孩子们对学习变成一种纯粹的应试工具,毕竟学习的乐趣远远不止考试成绩。
可现实情况是,考试制度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我们也无法完全脱离这个体系。
那天,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在课堂上特别专注,他不仅认真听讲,还积极发言。
下课后,我发现他把我的讲解都记在本子上,还用很漂亮的字体写了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我对他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学习刻苦。
“老师,我最近也在学习写诗,您觉得我的诗写得怎么样?”他害羞地拿出一本小本子,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诗歌。
我翻开一看,顿时就被他的诗歌吸引住了。
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太成熟,但能看出他用心观察生活,并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突然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应该是为了打开视野,丰富内心。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冲突,它们可以相互促进。
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一种平衡,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就像我给那些孩子讲诗歌一样,我们可以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有趣的元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互动式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也可以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总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两条河流,最终都要汇聚成一片汪洋大海。
浅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浅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讨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应试教育一直被人们诟病为注重考试分数,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那么,如何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要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和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试教育是一种量化评价,而素质教育是一种质化评价。
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素质。
其次,要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强调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还应该增加口头表达、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家长和社会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促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社会应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扎实基础的人才。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本是是对立的两极,却共同构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图景。
如何将两者快速有效融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关键问题。
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我认为,最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应试教育为手段”的开发研制教育体系,是当前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
一、看清事实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水火不容。
全面素质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聚焦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
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最终目标。
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最优秀的人才,前提是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
应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脱离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是空洞的,而脱离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无根的。
二、融合路径: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基于以上分析,以下几点是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知识储备:应绝对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并确立真正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满足应试需求。
能力培养:看重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格塑造:特别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培养,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兴趣催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释放学习动机,并与应试教育内容互相促进。
2.创新评价体系,击溃“唯分数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考试成绩、日常表现、学习过程、创新成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弱化升学考试的主导地位:减低考试分数在升学中的比重,引导学校和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均衡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既能够传授知识,又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成长需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成长需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通往孩子成长需求的桥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该如何有效地将两者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
一、明确两者内涵,凝练融合方向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储备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两者并非矛盾,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融合的重点在于,在保证应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胜任未来的挑战。
具体而言,应该是:将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授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将应试教育的技能训练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兴趣培养相结合。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精神,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将应试教育的压力管理与学校教育的心理健康培养相结合。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抗挫折能力,使其在学习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实现快速有效融合为了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效融合,必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除了传统学科外,增加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爱好。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实践和体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哎,说真的,现在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既让孩子学到真本事,又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最近去参加了一个家长会,会上有个家长就问了这个问题,我也就很认真地回答了一下。
其实吧,我个人觉得,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像“鱼和熊掌”一样,兼得!我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带我侄子去爬山,本来就是想让他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顺便培养一下他爱护环境的意识。
结果,这孩子爬到半山腰,就问:“叔叔,这山有多高啊?这山是怎么形成的?这里的岩石为什么是这种颜色?”你说这熊孩子,爬个山还能想到这些。
我当时就一边给他讲解,一边还用手机查了一下,让他明白,这看似普通的山其实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包括地质、地理、甚至是历史。
你看,这就是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的例子。
我并没有刻意去教他背诵什么知识点,而是循着他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导他学习。
当然,光靠爬山,这孩子肯定不会把知识点都掌握了,他还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考试的时候也要全力以赴。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从山里获得一些知识和启发。
回到家长会上,我告诉大家,素质教育就像种树,它需要时间去培育,而应试教育就像剪枝,它需要技巧去修剪。
我们应该把这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就像那棵枝繁叶茂的树,既能抵御风雨,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实,这就像我侄子爬山这件事,他从这趟旅程中,不仅获得了健康,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的魅力所在,它赋予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也赋予孩子应对挑战的勇气,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素质、有能力、有梦想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大融合
作者:任育勋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1期
【摘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展现人的综合性能力。
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评价,可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应试能力和素质,提高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可以引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的目标,这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考试评价;融合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形成了两种片面的观点:
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素质教育就应否定应试教育。
二是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却大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
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智力已不再是能力的同义词,现实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人不仅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与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持续性的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质。
简言之,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这种情况下应试能力也就呼之欲出。
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的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
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注重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能否顺利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关系到面
向21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对教育提出根本要求。
然而,俗话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一项百年大计,应该看到,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探索过程。
素质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能力教育。
在教育的各项任务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以知识,甚至是有限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评的标准。
这也是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重要原因。
在目前升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没有知识的武装,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而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就要由考试来体现。
二、应试能力的本质。
1.淡化甚至取消考试论
人们之所以对考试持否定观点,是考试制度本身有缺陷或弊端,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当中,学生单纯地追求升学,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社会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这样一系列错误的认识,助长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错误的教育倾向。
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应试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
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二是“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
为了考试而学,是根本违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
由于中考、高考对中小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按这个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重视共性、统一,漠视个性,从而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整个基础教育都严重的存在应试化的倾向,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校追求升学率,过分夸大考试的作用,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和学校的惟一标准,这就是应试教育弊端的写照。
因此,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2.继续沿用考试论
是不是考试有不好的方面就取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考试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一个考核
手段,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
从考试的功能看,考试始终有测量、考察、检验、甄别、评价人的意义,而且由于其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特点,所以它长期以来都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选拔人才机制,它那坚持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竞争精神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脱颖而出,这正是教育的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取消和淡化考试,固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呢?只通过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试选拔其中的优秀者,在学历教育中,考试能起督促、诊断、改进和测量教学的作用,所以考试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强化考试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弱考试的消极作用。
西方哲人曾说过:存在即合理。
那么在求学时期,迎接考试的挑战,培养一些应考的能力及心理素质,又何乐而不为呢?
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考试的结果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见,只有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就完全可以引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的目标。
同时,可以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正确的考试,可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应试能力和素质,提高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两面,只要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建立一套反映学生素质的客观衡量体系用于教育,那么现实中就不会出现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情况,也许反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澄.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商情》,2010年第8期
[2]张洪忠.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期
[3]杨斌.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期
[4]肖克强.如何做好素质教学.《教育现代化》,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