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点:
1.从教育对象看,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追求所有学生的发展。
2.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更多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4.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是学生被动学习,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则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减轻课业负担。
5.从评价标准来看,应试教育将成绩作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好坏;素质教育从全方面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6.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考试要求,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内容难度大,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略联系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素质教育降低内容难度,弱化学科体系,注重综合,内容与学生经验及实践相结合。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的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过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学生只能服从;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条绝然不同的教育道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充当现今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两大理念,其区别并非简单地只体现在表面,而是深层次地反映了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不同理解。
一、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发展 vs. 应试能力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等多个方面,旨在倡导培养和训练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应试教育则以应试能力为核心目标,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记忆、练习和解题技巧,轻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教育内容:多元化 vs. 单一化素质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探索自我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应试教育则以应试科目为主,局限于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导致教育内容单调乏味。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 vs. 灌输式素质教育倡导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实验、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应试教育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崇尚记忆和模仿,容易降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 vs. 单一化素质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造成评价体系单一化,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五、社会影响:长远发展 vs. 短期效益素质教育注重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应试教育注重短期效益,以升学率为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能会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是教育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现。
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育理念的双重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商讨的热点话题,两者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两者的区别:一、教育目标的差异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特别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跨学科整合。
应试教育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教学内容显得乏味枯燥,普遍缺乏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素质教育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崇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交流,过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四、评价体系的差异素质教育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课堂联合、课外活动、作品展示等融入其中,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失去学习兴趣。
五、对学生的影响差异素质教育促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社会人才。
应试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影响差异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应试教育容易导致社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人才,不利于社会发展。
七、如何利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形成完整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比分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比分析引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应试教育则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异同点。
1. 教育目标1.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使其具备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所必需的品格。
1.2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主要关注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它以通过给定的考试为目标,并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以追求高分和升学机会。
2. 内容与方法2.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相关实践的实施,例如实验课、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
此外,素质教育还鼓励学生参与一系列课外活动,如体育锻炼、艺术表演、领导力培养等。
2.2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主要以考试为导向,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巧。
它通常注重对学科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训练,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3. 效果评价3.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因此评价方式相对多样化。
除了对学科成绩的评价外,还会定期评估学生成长情况、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感恩心态等其他品德和能力方面。
3.2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表现依据。
主要通过阶段性考试、竞赛或统一的高考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4.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4.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对。
它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主要侧重于提高学生成绩,并追求升学率。
尽管这有助于获取好的入学机会,但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过度焦虑、缺乏自主性等。
结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各有其优缺点,在实践中二者也并非完全对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关乎国家未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常见且备受争议的教育模式。
它们在理念、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教育理念上来看,应试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在这种理念下,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需要不断地接受和记忆大量的知识,以应对各种考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潜能和兴趣,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这些潜能,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教育目标的不同也是两者的显著区别之一。
应试教育的目标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从而能够升入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种目标导向使得教育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比之下,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多元化,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素质教育旨在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方法上,应试教育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启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创造力的压抑。
而素质教育则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体系是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
应试教育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说真的,每次跟家长聊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我都有点儿犯难。
就像我闺女,她最近迷上了养仓鼠,每天跟那小家伙玩儿得不亦乐乎,什么仓鼠跑轮、磨牙石、还有各种形状的仓鼠零食,简直是把小仓鼠当“小祖宗”伺候。
这明明是培养她的责任心和爱心啊,但这跟考试有什么关系呢?你说,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直观的差距了吧!素质教育就像你给孩子买了一堆积木,鼓励她发挥想象力,搭各种形状的房子、城堡,甚至天马行空的宇宙飞船。
这过程中,孩子会锻炼动手能力、创造力,也更能理解空间、结构这些东西,这种“无形的收获”非常重要,但很难在试卷上直接体现出来。
而应试教育呢,就像给孩子一堆试题,要求她把积木按照指定的图案拼起来,考她的反应速度和动手精度,但这其实是在限制孩子的创造力,让她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记得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写作文可是个大难题,每次都要绞尽脑汁地想,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要么是空洞乏味,要么就是毫无逻辑。
后来我爸给我买了一堆《十万个为什么》,我开始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充满好奇,也开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我写过我家楼下的小猫如何调皮捣蛋,也写过公园里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木,还写过我观察蚂蚁搬运食物时的奇妙发现。
这些在当时看来可能只是“童言无忌”,但在潜移默化中,它培养了我的观察力、思考力,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更能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尽管当年它并不能让我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所以,与其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不如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就像我闺女,她现在虽然还小,但已经学会了如何照顾小宠物,也懂得了珍惜生命,这难道不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品质吗?嗯,我琢磨着,下次跟家长们聊的时候,我就拿这个例子来跟他们解释,希望他们能理解,也希望孩子们能拥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而不是被堆积如山的“试题”压得喘不过气。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应试教育则更注重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
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身心发展。
而应试教育则更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应试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而应试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学生需要通过应试考试来获得相对公平的评价和选拔。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理念之争与实践之困“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论,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中长期存在的困境。
两者并非完全对立,但其核心价值理念和实践却存在着本质差异。
一、理念之争:1. 素质教育: 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以及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应试教育: 以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应试技巧和策略的训练,借此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其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升学竞争优势,完成社会认可。
二、实践之困:1. 学科教育的困境:考试制度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能导致学校和家长过度重视应试成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学校和城市,乡村学校和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
部分教师缺乏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2. 应试教育的弊端:过度强调应试技巧,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扼杀其创造力和兴趣。
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发展缺乏个性化。
加剧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使教育回归功利目的,遗忘了教育的根本价值。
三、破局之策: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打破唯分数论,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大投入:均衡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转变育人观念:改变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认知,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论,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理念与实践的碰撞。
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破除应试教育的藩篱,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最终,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幸福人生。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1.1素质教育的含义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1.2应试教育的含义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
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可以追溯到科举制度。
从隋朝开始,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科举取仕”是中国选仕制度的一大改革。
科举制度对于封建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也使教育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阶段和附庸,学校教育逐步被拉上应试、做官教育的轨道。
时至今日,我国中小学教育仍未彻底摆脱这一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应试、升学仍然左右着我们学校的办学方向。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第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
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命题。
应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
因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第二、不能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
如有的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相照应、相依发展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能认为是对立的,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应试教育也在提高人的素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层次不同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实践的差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它们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会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育目标的差异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其目标是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应试教育则以应试为导向,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升学率为目标,着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的差异素质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倡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为中心,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趣味性,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缺乏深度和广度。
3. 教学方法的差异素质教育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的方法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应试教育则以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普遍缺乏互动和讲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评价体系的差异素质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发挥自身潜能。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过分关注了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造成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忽视了学习的本质。
5. 对学生的影响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
应试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极度缺乏创新能力、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说白了就是:你会不会“玩”?最近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学校组织了“科技节”。
我一开始还挺兴奋,以为儿子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兴致勃勃地动手做个小发明,比如用废纸板做个简易的风力发电机什么的。
结果,他拿着一张宣传单,跟我说:“爸,我们班要参加科技节的比赛,主题是‘未来生活’,我们要画一幅图,画得越逼真越好,还要写一篇文章,内容要跟图画对应。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不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吗?什么科技节,分明是画画比赛和作文比赛嘛!说真的,我有点失望。
我儿子平时就很喜欢摆弄各种积木,乐高什么的也很擅长,动手能力不错。
可这科技节,硬生生被“比赛”给绑架了。
他不是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而是被逼着去迎合评委的喜好,画出“最完美”的图画,写出“最漂亮”的文章。
对比一下,我当年参加科技节,可真是自由自在。
我们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标准和模板,老师只是鼓励我们去尝试,去探索,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记得当时我做了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原理很粗糙,但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当时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了:素质教育像玩,应试教育像考试。
素质教育鼓励你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玩出新花样。
但应试教育,就像是被框定的游戏,你只能按照规则玩,玩得越完美,成绩就越好。
我儿子现在画的那幅“未来生活”图画,确实很漂亮,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但他画的是什么?一堆高科技产品,什么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甚至还有太空飞船。
他只是把教科书上看到的图片,照葫芦画瓢地复制了一遍。
这跟科技有什么关系呢?我甚至怀疑,他根本就没有思考过“未来生活”到底是什么,更没有想过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只是为了比赛,为了获得“完美”的评语而已。
回到开头,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各种考试、比赛包围,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没有时间去玩,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探索。
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什么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纵说纷纭,见仁见智。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办学主张和运行机制,也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
今年克服应试教育,主张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许多地区和对素质教育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第一,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坚持片面的教育思想和片面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关。
认为学校就是通过考试手段选拔人才。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被动的吸收贮藏知识的容器和仓库。
同时用单一的文化成绩衡量学生,以考分多少论高低。
考试分数、升学率是衡量教的唯一标准。
这种片面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严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全面发挥。
素质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全面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关。
认为办学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学生不但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的主体,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个性特色和个性差异。
衡量学生应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是否全面得到提高,个性特长是否全面得到发挥。
考分、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二,在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上,应试教育片面地以培养“应试人才”为目的,以追求考分、升学率为目标。
致使不少的中小学校重视智育,轻体、美、劳诸育;重视毕业班轻视肄业班:重视重点班或所谓的实验班轻视普通班;重视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排斥后进生,偏离了教育,违背教育宗旨。
素质教育要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面向个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应试教育重视学科轻视活动课;重视考试轻视考查课:重视升学考试轻视升学不考的课;重视考纲规定要考轻视升学不考的知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内涵、目标与路径之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个看似相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古今教育实践中却一直都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无数争议与思考。
那么,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该如何理性地思考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呢?一、内涵解析:1.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涵盖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2.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特别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强调掌握考试技巧,追求高分率,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
二、目标差异:1.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拥有主动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2. 应试教育:目标通常是提升学生在升学考试中的成绩,取得较高的分数以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侧重的是应试能力而非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路径之别:1.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融合,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应试教育:以应试技巧训练为重点,强调大量的题海战术和知识点记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知识碎片化。
四、不可低估的联系:虽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理念和目标上有区别,但并非完全对立。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同时,素质教育也需要一定的应试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五、展望中国:在当下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将越发重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探索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寻找最有效途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
如何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你分得清吗?说真的,这俩词现在就像街上的煎饼果子一样,到处都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你说,到底什么才是“素质教育”呢?什么又是“应试教育”呢?别急,听我慢慢说。
前段时间,我陪我儿子去参加一个“素质教育”夏令营。
这个夏令营啊,听名字就挺高端,什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创造力,启迪孩子智慧”。
报名费还贼贵,真是让人心疼啊!第一天去,场面相当壮观。
几十个孩子,围着老师,有的在堆积木,有的在画画,还有的拿着放大镜观察小虫子。
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我儿子呢,刚开始还兴致勃勃,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到了下午,他就开始坐不住了。
因为他发现,这些活动跟他平时的学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他身边的小朋友都在玩,就他一个人在努力学习。
我儿子就问我:“老爸,这真是‘素质教育’吗?怎么感觉跟学校学的那些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功利”呢?可是,细想一下,他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你看,这“素质教育”夏令营,说白了,就是让孩子玩得开心,学点课本之外的东西。
这当然很好,可是,它真的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智慧吗?我真不敢保证。
反观我们平时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比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等,它们确实是枯燥乏味,也确实有“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它们是基础啊!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再华丽的装饰也都是空架子。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而不是仅仅为了玩而玩,玩得没边没际。
举个简单例子吧,前几天我儿子在练书法,写了一个字,然后问我:“老爸,这个字是不是写得不好看?”我说:“嗯,字形有点歪,还有,你要注意笔画的轻重缓急”。
他就在那里认真地练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写得满意为止。
你看,这算不算“素质教育”呢?我觉得算!因为他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汉字的结构,还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同时也提升了审美能力,这对他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如何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如何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经常讨论的两个重要议题,二者属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但是,二者的界限未必泾渭分明,如何能在实践中分辨是非、快速有效区分,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区分:1. 素质教育: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崇尚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不太注重考试技巧和应试策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思维僵化、缺乏学习兴趣,进一步影响学生长远发展。
二、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区分:1. 素质教育:注重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学习过程,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和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导向,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普遍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视。
三、从评价标准的角度区分:1. 素质教育:以多元评价为主,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项目评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加重,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区分:1. 素质教育:倡导民主平等公平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表达观点,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 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五、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现实意义:正确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阐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课程所>>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专题>>素质教育>>本页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统一陈长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教育。
弄清它们的不同,明确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端正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
其本质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获得教育短期效应的选择教育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以必考学科为主要目标,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以反复灌输为方法,以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
其消极因素表现为:只抓并不标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考试成绩,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重升学教育,轻能力培养;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依照个体遗传特点,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它既强调全面发展,也主张建立在个人遗传素质基础上的合理的个性发展。
尽管人的身心发展在类型和水平方面都有差异,但一个人的公民素质或基本质量则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必须具备的,是一定社会对每个社会公民进行社会活动或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表现为:性质与目的不同。
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教育,用淘汰的方法来“选才”,面向少数尖子学生。
应试教育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一目的来设计培养目标,其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一般只要按照设计好的要求,层层通过考试取得升级。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学生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与培养的教育方式,流行于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应试教育的教育思维方式普遍缺乏理性,许多做法往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流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提升。
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往往会给青少年个性上和行为上的自由。
“若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我们必须致力于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带着沉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反思有关问题,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和领悟。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试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两点:其一是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教育的“盲点”,失去发展的机会和前进的信心。
其二是置学生素质、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教育对象来看,还是从教育内容来看,应试教育都大打了折扣。
它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不良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应是指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
学校素质教育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具体说,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归纳为八点: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开放的世界,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忠于事业,坚信人民的力量;三、熟悉国情,实事求是;四、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五、精通业务,掌握科学;六、思想敏锐,勇于创新;七、作风正派,谨慎果断;八、身体健康,志趣高尚。
二、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根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
应景式教育概念
应景式教育概念
一、应试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教育。
(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
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各种基本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
应试教育只注意到升学的需要和升学素质的培养,忽视或放弃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学生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一味
加工统一模式的“标准件”,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在这种教育中丧失殆尽。
(四)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只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
由此相应的是,二者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
这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
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
这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
?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
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
一般说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
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
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
“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
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
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
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
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
“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可以说,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矗。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价值上的对立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一直存在着争议。
许多人,特别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很难接受两种教育具有对立性的观点,因为这主要牵涉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评价以往的教育?认为如果把两种教育对立起来,就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的全盘否定,这至少在感情上很难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所接受。
难怪当有人说“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被‘应试教育’这四个字就概括了、否定了”这类颇具煽动性的话时,很容易引起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鸣。
第二,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考试了吗?既然素质教育也是要考试的,那又怎么能说它与应试教育具有对立性呢?对这两个疑问,前面已经作了部分解释。
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这一问题怎么看,首先有一个思想方法上的问题。
人们在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关注上,忽视了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即怎样理解“对立”,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对立”。
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什么叫“对立”,对立即“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
[3]对立可以分为事实性的对立和价值性的对立。
事实性的对立是指事物间具体存在或具体形式上的相背,如阴与阳、正与负之间事实存在上的相背。
价值性的对立是指事物间意义上的相背,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意义上或价值追求上的相背。
事实性的对立和价值性的对立在某些事物间可能是同一的,即事物间既存在着事实上的对立,同时又存在着价值上的对立;两种对立在某些事物间也可能是非同一的,即事物间在外在事实上并不具有排斥性但在内在价值上却有着排斥性。
应该承认,在社会人文领域,判断两个事物间是否具有对立性,在根本上应着眼于价值层面而不是事实层面,因为价值比事实更为本质。
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具有对立性,如果从两种教育具有相互包容关系,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包含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事实,特别是从两种教育都包含有考试与应试,都包含有对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追求,而且也都能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所促进等意义上讲,这个观点是可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