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特色专业人才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保护 、 文地理学 、 游学、 人 旅 水文学 )校 级精品课程 3门 , ( 自然地理 学、 地球 概论 、 区域分析 与规划 )精 品课程数 , 量位居全 校前列 。 该专 业课程 教学 与科学研 究所 需 的图书 资料 和仪 器设备等 较为充足 。学校 图书馆藏书 20余万册 , 地 3 有 理 类藏 书近 1 0万册 , 中国期 刊网 、 庆维普 、 星数 有 重 超 字 图书馆 以及 E S oot C S 、 C 、 IPoed B C hs、 O P P C C I r e — E S c ig n 等多种 中外 文 电子期刊数据 库 。学院资料 室的面积 约 20 0 m ,有 10余种 国内外专业学术期 刊和近万册藏 0 书, 每年新增 图书 、 杂志 1 0 余 册 。专业实验室面积约 0 0 5 0m, 0 有基础实验 室 2 个 、 4 8 开放实验 室 2 个 , 3 仪器设
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
国未来 的产业 优化与升级 、 农业 发展 、 高技术产业 发展 、 际贸易 、 国 城市 化 、 口健 康 、 源综 合利 人 资 ’ ’ 、 会可持 续发展 、 用 社 能源结 构优 化 、 环境 改善 和 国家安全等都需要地理科学做 出积极 贡献。 地理科 学专 业 旨在 培养适 应 国家与地方 经济 、 社会发 展需要 , 备 具 地理科 学 的基 本理论 与方法 , 掌握遥 感 、 地理信 息系统 和信息科学与技术 等基本 理论与技 能 , 了解本学科前沿 并 受到科 学研究 的基本训 练 , 能在有关部 门从事教育教 学 、 学研 究 、 科 开发 和管理 工作的高级专业人 才 , 或继续 攻读硕 士 、 博士学位 的人 才 。西华师范大 学地理科学专 业 自 18 9 6年创建 以来 , 长期 、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质量与 专 业 内涵建设 ,已于 2 0 00年被 评为 四川省惟一 的地理 科 学专 业省 级 本科 人才 培养 基地 ,0 8年被评 为 省级 20 特 色专业 ,0 0年被评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 。 21 专业 办学 条件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
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10806475_专业评估视角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教育部高校专业评估是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提高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
根据专业评估精神,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重点抓好“五个对接”[2]。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做到这“五个对接”的基础,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对于高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总共24项)中,实践教学单独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践教学体系被作为一个单独的观测点),被评估专家视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地理科学人才应具有更强的实践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基本都是在地理教育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过去仅仅注重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人才[3]。
在教育部专业评估指导建议下,伴随着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探索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因此,本文在专业评估视角下,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1.1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软硬件资源缺乏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各方支持力度有限,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问题突出。
首先,专门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数较少,野外实习收稿日期:2022-03-03※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9jyxm1109,2020xsxxkc492);宿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szxy2021ksjy03、szxy2021jyxm18)。
地理科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要点)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 公共基础课约占25%,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50%(含学 科选修课、创新型课程和师范类专业教育类课程),专业实践教学课 程(含教育教学实践)不少于15%。
华东师范大学地质地貌类课程建设
包含课程:《普通地质学》72学时、《地貌学》 72学 时、《地质学野外实习》2学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 习》学分 课程定位:是地理学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是地理学特有的学科。
地貌学教学目标
* 掌握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 * 掌握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和形成的动力机理 * 掌握以地球表层系统理念认识地貌空间格局演化
* 掌握地貌学野外工作方法
地貌学教学内容
地貌学理论 部门地貌学(增 加行星地貌学) 地貌空间格局演 化
野外实践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 解释关键 思考拓展性
课前预 习
地质、地貌 人文地理学 学
经济地理学
地理学核 心课程
气象学
GIS与地图 学 计量地理学
水文学
课程建设历程:历史悠久,教学与科研水平高
严钦尚 先生(左二)
陈吉余先生
课程建设历程:历史悠久,教学与科研水平高
本课程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建系; 在严钦尚先生与陈吉余先生两位现代地貌学家的指导下,建立了系统的 地貌学课程教学体系、教辅体系与野外实践体系;
地理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 1.1.2学科基础知识 • 具备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 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研究 设计。熟悉地质学、大气科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等相 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师范类专业学生还应具备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 地理类专业基础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人文地理学 、区域分析方法。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地理论文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郝高建,李铁绳,王钰,朱冰冰,严艳,赵振斌(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摘要:陕西师范大学十分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地培养,尊重学生地自主选择,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地培养.本文结合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对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总结,提出加强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循环地六大系统,即多元合理地师资群体与导师制子系统、创新型地专业课程体系子系统、先进地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子系统、多层次地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合理有序地综合素质训练子系统、改革传统地课程考核子系统.关键词: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64-02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JG07);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JSJY2014J014);陕西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GREP-14-13)作者简介:郝高建(1979-),男(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教学及管理工作.陕西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地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地需求,在保持传统师范教育特色地前提下,新开设了不少非师范专业和学科.为了处理、协调好各专业发展地关系,陕西师范大学以“三个面向”地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地基本原则,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通过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地课程体系构建地分析,对新地形势下建立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良性循环系统进行了探讨.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1.专业素质.这是学生具备地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深厚地专业知识,还应学习与专业相关地知识.专业技能,包括运用知识地技能、获取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分析判断、创新地能力,即对各种问题地判断和处理能力,能提出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今天科技地发展,师范院校地学生也要学科学知识,用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同时,随着条件地变化,人们地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持良好地态度对待世界,就应有人文精神.3.教育教学素质.师范院校地学生由于师范地特色,应具备相关地教学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地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二、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地构建为了着力培养学生地综合素质,我校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坚持文理渗透”地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实现宽口径大类培养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地有机结合,建设“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地模块化课程体系.1.通识模块.通识模块含公共必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共1134学时,63学分,占总学分地34.52%,占理论教学学时地39.75%.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语文、C程序设计、形势与政策等12门;公共限定选修课(含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任意选修课合计共12学分.2.学科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含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两部分内容,共531学时,29.5学分,占总学分地16.16%,占理论教学学时地18.61%.其中相关学科基础课部分包括:高等数学、环境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本学科基础课包括:人文地理学、地球概论、地理科学引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量与地图.3.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含必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地理科学系列与地理理论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共882学时,49学分,占总学分地26.85%,占理论教学学时地30.91%.其中必修课程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质地貌系统、土壤植物系统、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经济地理学(双语教学)、地理野外方法与论文写作和环境变迁等9门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中地理科学系列含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概论、区域经济、城乡规划、地理微格教学、地理课件制作、地理教材分析等7门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中地理理论系列含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概论、自然灾害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乡规划、专题地图制图、计量地理等8门课程;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环境变迁、文化地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美学等32门课程.4.教师教育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306学时,17学分,占总学分地9.32%,占理论教学学时地10.73%.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口语等6门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技能、考试命题及统计分析与测量、家庭教育学等29门课程.5.实践模块.实践模块全部为必修课程,共6个周,24学分,占总学分地13.37%,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必读书目阅读、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含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地质地貌系统实习、土壤植物系统实习、水文与水资源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中国地理实习、人文地理学实习)以及大学生课外8学分(包括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社会综合实践、科研训练、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等6个方面).三、构建地理科学类专业自身教学良性循环地系统1.构建创新型地专业课程体系子系统.该子系统建立地目地是为了培养学生地创造能力,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加强课程内容地学习和实践(见表1),使学生具有从事具体工作地能力,更重要地是要形成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要不断加强课程改革,积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身心健康地合格人才,使其不仅可以承担地理专业地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可以承担相关综合地工作.2.构建高素质地师资群体与导师制子系统.地理类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地性质,需要来自地理、测绘、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地教师.要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根据人才地培养方案,建立合理地本科生导师制度.3.构建先进地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子系统.课程确定以后,教学内容一定要尽可能地反映出地理科学地新近发展,根据前沿发展地变化情况选准内容,在教授先进科学知识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地综合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地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建立促进学生成长地知识、能力和动手等实践工作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4.构建多层次地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培养高素质人才地重要环节是努力建设多层次地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而高校实验条件、实习基地地建设对于地理科学类专业地学生发展有重大地影响.地理科学本身实践性极强,要提升学生地能力,实践、实习仍是最行之有效地方法.实习和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有时间了解、熟悉将来地工作环境,提供学校、用人单位之间地沟通平台,以便学校能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形势和需求.5.构建合理有序地综合素质训练子系统.教育教学系统是个综合地大系统,要开展丰富多彩地综合素质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和《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地制度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地参与性;通过地理科学本身发展来教育学生,强化地理教学和科研地训练,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习和调查等来提升专业素质.6.构建改革传统地课程考核子系统.“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地考核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地培养.在学生培养中,采用多样化地考核方式,如在一门课中按照要求分几大模块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地培养目标和兴趣选择不同模块;考核可包含笔试、机试、口试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参考文献:[1]唐讯.改革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地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1999,(1):36-40.[2]陈颖彪,潘安定,夏丽华.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与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145-149.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墨圆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 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 系的 ’ 设 计 与 实 践
王艳 慧 邓磊 段 福洲 ( 首 都师范 大学 资源环 境与旅 游学 院 北京 1 0 0 0 4 8 )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 目前我国G I s 专业本 科生培养 的现 状及存在 的一些 问题 , 系统探 讨 了如何充分 发挥G I s 专业特 色 , 培养 应用创新 型人 才的措施和 方法 ; 结合首都 师范大 学地理 信息 系统 国家特 色专业人 才培 养的具体 实践 , 详细论述 了地理信 息 系统专业应 用创新型人 才培 养体 秉的建 设举措 和进展 , 为其 它 相关 高校 专业建设 和人 才培 养提 供 可供 借 羹的思路和 方案 。 关键词 : 人 才培 养体 系 实践教 学 教学改革 中 图 分类 号 : G 4 2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3 7 9 ’ 1 ( 2 0 1 3 ) 0 5 ( b ) 一 0 2 0 5 —0 2
实 验 教 学 等 方 面 的建 设 举 措 和 进 展 , 为 其 它 相 关 高 校 专 业 建 设 和 人才 培养 提 供 可 供 借 鉴 的思 路 和 方 案 。
1 建设 目标与举措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 业 成 立
于2 0 0 1 年, 以“ 教学 、 科研、 团队 协 调 发 展 , 学科、 专业 、 课 程 相 互 促进 ” 为发展理念, 依 托“ 2 1 1 工程” 重 点建 设 学 科 、 4 个国家、 省部 级优秀 教学平台和4 个 国 家 和 省 部 级 科 研 创新平 台等 , 高 水 平 科 研 与 教 学 相 互 结 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就业主要领域(方向)1、中等学校、教育部门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岗位。
2、与地理科学相关的机关(如国土资源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的管理和研究岗位。
三、培养规格(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1、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地理技术手段和基本思想方法。
2、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技能:(1)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2)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
(3)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具备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5)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关键能力(1)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思想端正、定位准确、诚实守信、努力学习。
(2)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要求的课程知识、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3)工作能力:胜任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研究内容广泛的特点和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对其所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核心职业能力1、语言:具备流利的中英文交流能力,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相应的英语证书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GIS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系统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GIS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措施和方法;结合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详细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举措和进展,为其它相关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1引言国内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自1998开设至今已经有近15年的历史了,目前国内设置GIS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近200所。
在此期间,GIS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整个空间信息产业对GIS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强。
GIS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譬如学校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传统的教育内容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怎样的培养模式才能够加强人才的竞争力?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以及学校特点合理地构建一套GIS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专业建设急需解决地问题。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GIS人才一直是我们作为GIS教师的目标与责任。
对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GIS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GIS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迫切需要,系统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GIS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措施和方法;结合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详细论述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建设理念、师资队伍、条件平台、课程教材、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举措和进展,为其它相关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2建设目标与举措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2001年,以“教学、科研、团队协调发展,学科、专业、课程相互促进”为发展理念,依托“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4个国家、省部级优秀教学平台和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等,高水平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和促进,加强开放、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作者:周旭翟有龙雷金蓉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02期我国未来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国家安全等都需要地理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地理科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有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自1986年创建以来,长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内涵建设,已于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惟一的地理科学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专业办学条件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
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5人;博士后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
专任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中科院的北京地理所、成都山地所、新疆地理所等,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与学缘结构。
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教授与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
近年来,专任教师先后主持或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国土资源厅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2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58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5项,科研考核连续5年获全校理科第一名。
同时,专任教师还主持或承担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9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励8项。
建设有四川省级重点课程1门(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4门(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旅游学、水文学),校级精品课程3门(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精品课程数量位居全校前列。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措施.
关
键
词 : 理 科 学 ;特 色 专 业 ;专 业 建 设 地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G 2 4
摘 要 :从 凝 练 专 业 特 色 、充 实 专 业 内涵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等 方 面 提 出 了 西 南 大 学 市 级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点 地 理 科 学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的基 本 任务 ,同 时 提 出 了形 成 创 新 的地 理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地 理 专 业 教 育 体 系 、鲜 明特 色 的 地 理 学 办 学 体
当前 我 国高 等教 育事业 迅 速发 展 , 业建 设在 追求 标 准质 量提 高 的 同时 ,不 失 时 机 的展 现专 业 特 色 的 专
发 展轨道 ,使专 业建 设从 追求 外 在 的标准 化质 量 ,向着 追求 特 色 和 卓越 品质 转 变 .建设 特 色 专 业 是深 化 教 育教学 改 革 、促进 高校 进 一步 发展 的需 要.我 国高 校 积极 组 织 建设 不 同级 别 的特 色 专 业 , 求 办 出特 色 力 学科 和特 色 学校 , 特色 名 校 的发展 道路 .进行 特 色专 业建 设 ,是 高 校 在高 等 教 育 大 众化 形 势 下 得 以生 走 存 和发展 的重 要 战略 手段 , 设特 色 专业是 深 化教 育改 革 的需 要 , 是 高 校谋 求 新 的 突破 和 发展 的必 经之 建 更 路 ] 。 .专业 作 为人 才培 养 的重要 窗 口,对人 才 培养起 到重 大作 用 ,教育 部 于 2 0 0 7年 启 动特 色 专 业 建设 点 项 目,旨在 通过 改革 目前 人才 培养 模 式 、师 资培 养模 式 、实 践 教 学 培养 模 式 来 提 升 专业 建 设 内涵 ,提 高人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5] 丁生军.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与提升[J].中学地 理教学参考,2016(7):62-64.
[6] 朱学尧.地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现状及提 升[J].教学与管理,2017(28):73-75.
突出教育实习和野外实践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 用[4]。教育实习是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的最佳途径。通 过对中学教学的观摩、专业岗位实践及参与学校教研活 动和教学比赛、班主任管理工作等,可以加深学生对职 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野外实践是学生把课 堂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野 外的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和野外的现象联 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总之,通 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向学生传递敬业精神和科学求真求 实的精神。
地理课程思政
2021 年 第 13 期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王海静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课程思政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与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地 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机制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改进。因此,本文提 出了构建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找准专业课程思政与国家发展,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契合点,突出教育 实习和野外实践的重要作用,建构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做到既 契合“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又可以保质保量地实施专业课程教学。
[7] 康红芹,张家辉.生态取向下高中教师课程执行 力的发展机制探析——以地理学科为例[J].天津师范大 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2):57-60.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理学二专业代码:070701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相近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四专业简介本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经多年建设已形成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扎实教学科研基础的专业体系。
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及中学地理教学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第八学期安排18周的教育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12周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以“实操技能”为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一)通识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二)专业能力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三)发展能力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础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特色研究
第 2 第 4期 5卷
V0 .5 N . 12 o 4
长 春师范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Junl f hncu o l n e i { a r c ne or aghnN r i rt N t a Si c } a oC ma U v sy u l e
对 于在 主干课 程的 支撑下 ,构建 每个课 程群 ,是必修 课课 程体 系构建 的关键 ,笔者 观点如 下 : ( )在六 大课 程群之 前 ,加 入 必要 的基 础课 和专业 入 门课 。高等 数 学是 理 科 学生 的共 同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1 也是使 地理 科学 由定 性走 向定量 的手 段 ,更 是部 分 地 理 师范 生 考研 深 造 的 必修 课 。 因此 ,学 习一 些 高 等 数 学 、线 性代 数与概 率论 知识 是必要 的 ,这部分 内容在 共 同课 教学计 划 中通常 没有体 现 。地理 学导 论介 绍地 理 科学 的思想 与发展 、讲 述地 理科学 的科 学体 系与基本 理论 、介绍 地理科 学研究 的基 本方 法 和手段 ,可 以为后
高等 师范 院校 地理科 学专业 的人 才培 养 目标 是 为 中学基 础 教育 培 养合 格 的地 理 学 科 师 资。 随着 新 一 轮
基 础教 育课 程改 革 的推进 ,对 中学地 理 学科 师 资 的要 求也 日益 提 高 ,地理 基 本理 论 扎 实 ,地 理 教 育 理 念 先 进 ,地理教 学基本 功 过硬 的合格 “ 成手 型”地 理 师资为社会 所 急需 。作 为高 等师 范院校 地理科 学 专业 教学 管
1 1 1 关 于专业 主 干课 和课程 群 ..
纵观各 高师 院校 的地理科 学专 业 教学 计 划 ,专业 必 修课 主要 由几 大 主 干课 构 成 。 它们 主 要 由 自然 地理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摘要:在分析地理科学类专业目前办学特点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并根据本校近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扣课程设置参考方案。
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地理科学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校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158所高校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简称“规划”)专业。
开设的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也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还有理工院校、财经院校等。
大部分高校的GIS专业由地理学、测绘科学、地质学等学科转化而来,而规划专业主要由地理学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类下的二级学科。
由于受传统的办学背景的影响,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各个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教学与培养目标相背离、宽而不专等问题。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
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课程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各有特色,这就决定各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等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无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按专业招生、培养,也有部分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而地理科学类专业还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计划。
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色和地理科学类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本校近5年来的实践,对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研究,以期促进地理科学类专业人培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淡化专业方向已是大势所趋。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4)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解读——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胡志昕;李琳;角媛梅;李亚
【摘 要】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地理教师专业要求的提升以及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势必受此影响而做出改变.因此,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其2010和2013两版培养方案中学分、学时及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研究,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构建的学术性与教师职业性特色,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3)组织科研训练,培养研究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学院十分支持科研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并且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阶段实行导师制,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实际参加一项科研项目.在学院专家及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将所学研究技术理论通过科研实践巩固,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中学教育的学生应对国家课程及教育改革提出的挑战打下基础.
图1 地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Fig.1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s of geography teacher training
(3)以赛促练,多元评价
严格进行教师技能课程考核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练”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和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技术性与操作性;考试形式灵活多样,有应用理论分析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案、微课等,强调理论的实践应用和教学技术;考试方式不采用单一的笔试,分项多元考试,有小组测试、个人测试、分项测试、综合技能测试、作业测试、口试等,不仅强调理论的应用,而且更加强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技术等.定期组织学院及学校级别的教学技能比赛,在同学竞争和老师指导反馈下,自我完善教学技能.并为学生的教师技能发展提供多种平台,通过考核给学生授予“三笔字”合格证书、教师教育语言合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最终,在第四学年教育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课堂技能训练,并完成教学教育技能综合考核,达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测评.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作者:王丹朱钦钦罗美玲何胜杰陈钧浩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05期[摘要]随着国家高中教育的改革,地理科学专业成了广西高中教育的急需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文章从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理科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百色学院[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204-03为了响应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号召,缓解中学地理教师紧缺的问题,百色学院于2019年开始开设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并且为了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设计了支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了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形成了促进专业持续改进的体制机制。
该专业的基本学制是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一般为3~8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既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理论、知识和技能,又熟悉中学教育相关理论和中学生成长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较宽广的学科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百色精神特质和创新创业意识,愿意扎根基层,能在地方中学、自然资源局、旅游开发公司及地理信息企业等相关部门及行业从事中学地理教学、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管理、旅游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在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实践创新等6个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百色学院人才培养实行学分制,将OBE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通过成绩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
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专业素养、专业教育能力和育人能力的要求,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至少修满170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准予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 别 和 确 定 , 性 注 重 的 通 常 是 “ ” 方 面 。 在 本 定 质 的
( ) 学 性 原 则 一 科 各 评 估 指 标 的设 定 都 是 以精 确 的 指 标 内 涵 与 外 延 相 结 合 , 个 指 标 都 独 立 地 提 供 信 息 。 各 项 指 标 每 间 没 有 重 叠 关 系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符 合 专 业 发 展 的 规
评 价 的基础 。 ( ) 备 性 原 则 二 完 对 特色专 业人 才的评估 要尽 可 能全 面 、 整 , 完 指 标 体 系应 当 力 求 全 面 客 观 , 够 反 映 评 估 对 象 的 整 能 体 情 况 。设 计 特 色 专 业 人 才 评 估 指 标 , 要 体 现 对 还 人 才 管 理 的新 要 求 , 估 指 标 体 系 所 涉 及 的 事 物 属 评 性 应 能 全 面 地 反 映 人 才 评 估 的 本 质 和 评 估 目标 , 对 目标 要 素 进 行 全 面 考 量 , 便 实 现 解 决 问 题 整 体 目 以 标 的最 优 化 。 当 然 在 满 足 评 估 要 求 的 情 况 下 , 尽 要
理 。每个评 估指 标 的 内 涵与 外 延 界 定 必须 清 晰 , 不 能 含 糊 不 清 , 棱 两 可 , 不 能 重 复 其 他 指 标 的 内 模 也
、
人才质 量评 估体 系建 - O , 原 则 r的
容 。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的 结 构 要 合 理 , 于 分 解 和 实 际 便 操 作 。构 建 的 指 标 体 系应 简 单 易 用 、 实 可 行 。 切 ( ) 性 测 评 与 定 量 测 评 相 结 合 的原 则 四 定
高教 论坛
21 O 2年 4月第 4期
H i he uc to g r Ed a i n For m u
・
Ap . r 201 . o 4 2 N .
高校 管理 ・ Βιβλιοθήκη 地 理 科 学 特 色专 业人 才 质 量评 估 体 系的研 究
查 书平 钱 鹏 胡 秀 芳。 , ,
( .南通 大学 1 2 .复旦 大学 地理 科学 学 院 , 江苏 南通 2 60 ; 2 0 7 2 03 ) 0 4 3 环境科 学 与工程 系 , 海 上
果 , 色 专 业 建 设 是 否 合 理 和 成 功 , 键 是 其 培 养 出 特 关
的毕业 生 是否是 社会 需要 的人才 。因此 , 立合 理 、 建 切 合 实 际 的 人 才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来 反 馈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情 况 不 仅 非 常 必 要 , 且 十 分 紧迫 。 而 本 文 以 地 理 科 - 特 色 专 业 为 例 , 建 人 才 质 量 & - 构 评 估 体 系 , 可 以 为 高 校 其 他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提 供 参 既 考 , 可 以 为 社 会 选 择 、 拔 人 才 提 供 可 借 鉴 的评 价 也 选
摘 要 : 色专 业 建 设 是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的 需要 , 是 高校 谋 求新 的 突 破 开 发 展 的 必 经 之 路 , 衡 量 特 色专 业 建 设 是 否 成 功 的 关 特 更 口 而
键 是 其 培 养 的 毕 业 生是 否 符合 社 会 的 需要 。 因此 , 立合 理 、 合 实际 的 人 才 质 量 评 估 体 系来 反 馈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情 况 更是 当 建 切
业 建 设 是 高 校 在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新 形 势 下 的 必 然 选 择 ,k 新 时 期 高 校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入 实 施 "是 o 深 “ 量 工 程 ”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重 要 切 入 点 和 落 质 , 脚 点 。 高 校 的 这 种 差 异 化 经 营 是 否 达 到 了 如 期 的 效
作 者 简 介 : 书平 (9 4 , , 查 17 一) 女 安徽 安 庆 人 , 士 , 究方 向为 地 理 教 育。 博 研
收 稿 日期 :0 l 1 — 2 修 稿 日期 : 0 2 1 1 21一 2 6 2 1 —0 — 0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管 理 学 上 的 “ 异 差 化经 营战 略”实 行“ 位经 营” 以避 免正 面 的竞 争 , , 错 , 即 所 谓 “ 高 明 的 竞 争 是 避 免 竞 争 ” 。 加 强 特 色 专 最 [
建立 人才质 量评 估 体 系 必 须 遵 循一 定 的原 则 , 才能 保证 评 估 体 系 的 合 理 性 、 学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 科
地 理 科 学 特 色 专 业 人 才 质 量 评 估 体 系 是 在 以 下 四 个
原则 的基 础上设 计 和建立 的 。
所 谓 定 性 就 是 对 特 色 专 业 人 才 的 素 质 特 征 进 行
手段 与方 法 。
一
可 能 简 化 , 样 有 利 于 评 估 工 作 的 开 展 与 评 估 信 度 这
的提高 。 ( ) 操 作 性 原 则 三 可 评 估 指 标 应 尽 量 选 择 信 息 量 大 、 明 易 懂 、 于 简 易 操 作 的指标 。人才 评估指标 的内容要 具 体 、 确 、 准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