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总纲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含义)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也是对中考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快速阅读能力等。
其中理解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核心。
理解是指领会并作解释。
从这个解释来看,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词句的含义,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面。
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词句的含义是必考题目,无论是哪种文体的阅读,都会涉及到这一考查内容,因此掌握汉语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掌握理解词句含义的规律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理解词句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短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如何快捷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含义,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呢?除了掌握词语的基本义之外,还要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
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主要是了解汉语的语法知识。
了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意。
知识讲解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汉语中的每个词语都是有其基本意义的,这些基本意义都是抽象的。
但是,运用在具体而特定的语境之中,词义的内涵或外延会有所放大或缩小,因此,词语的意义就具体化了。
它或者被赋予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含义,或者承担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责任,或者具有了与词语本义相关的特定含义……这样看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就会变得复杂一些。
那么,怎么理解如此复杂的词语含义呢?方法就是要联系文章的整体内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引申义、临时意义。
在阅读中,不仅要注意动词、副词和代词的含义,还要注意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非代词的指代意义。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上下文、上下句和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等,细心体会玩味,准确地把握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大纲中考作为学生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语文阅读部分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 2024 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的大纲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能够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体会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说明文阅读准确获取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是如何清晰、准确地介绍这些特征的。
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等,把握文章的条理和逻辑。
考查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够将文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议论文阅读明确论点,能够从文章中准确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理解其内涵。
分析论据,判断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以及其对论点的支撑作用。
理解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体会其论证效果。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判断推理的合理性。
二、文言文阅读1、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之”“其”“以”“于”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推断出文言词语的意思。
2、句子翻译要求学生能够将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内容理解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体会古代文化中的价值观。
4、文学常识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三、古诗词阅读1、诗词赏析对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和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喜怒哀乐。
赏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包括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特点等。
2、诗词主题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
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大纲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大纲高考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对于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大纲。
一、考试目标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能力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本的含义,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的意思。
能够把握重要概念和关键语句的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梳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和要点。
同时,能够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对文本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3、鉴赏评价能力对文本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文学价值等进行鉴赏和评价。
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风格,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4、探究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考试内容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论文、杂文、评论等。
考查重点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考查重点包括: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重点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题型设置1、客观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纲要(散文 小说).
现代文阅读重点纲要【现代文该读懂什么?怎样来读懂?】读懂: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怎样来写的?怎样来读:理清内容(/ /,抓住线索(人、物、事、情、时、地,——整体把握品读关键句——局部品读切入口:题目(内容、主旨、线索、关键句(散文常常会卒章显志、内容现代文(散文、小说、论述文常考题型及对策(一信息筛选(明区间、划重点、理层次、后概括。
如《江南无雪》:第1题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
(二理解重要句子或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一类【关键点多的长句】理解句子含义(3-4分(1“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
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2“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第二类【关键点少的短句或词语】探究几层含义(6-8分(1“鲜亮”“滋味”的几层内涵(2“红松擎天”的几层含义(三文章(局部语言表达特色鉴赏题【解题思路】形式上:1手法(修辞、描写、其他2遣词造句(遣词:叠词、炼字。
造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3语言风格(清新、朴实、绚丽、豪放、含蓄、洗练、诙谐、口语化内容上:1内容上写了什么 2情感上表达了什么 3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如《过滩谣》12.(1大量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2描写了拉纤过险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了纤夫们齐心协力、坚毅顽强的形象。
(四文章(整体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题文章整体艺术特色或手法举隅:1.表现手法角度:象征、抑扬、想象、联想、对照(比、衬托、虚实、照应、以小见大、线索(形散神聚、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2、表达方式上: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几种很好的融合如《上善若水》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纲要(总)
高考现代文阅读十大题型分析白尚平整理2018.2一、标题内涵作用题(1)标题内涵(含义)题问法:结合全文,标题在文中有什么(有几种)含义?标题在文中有哪些丰富的内涵?某某标题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法:1、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2、标题的表层内涵,即标题直接指在文中的所写对象和内容3、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可以理解为标题在文本中暗指某种形象(人),或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寄托了什么感情或哲理,还要注意一语双关的现象。
(2)标题作用题问法:联系全文,分析标题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好处)。
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为什么作者以什么为标题,有何意图?答法: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某种环境氛围,暗示或比喻什么”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展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基本答法:1、标题本身方面:①点明写作对象。
②采用某种修辞手法,常运用的有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反语等。
2、情节结构方面:①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②是文章的线索:串联文章哪些故事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什么经历。
3、内容主旨方面:①作者借标题表达了什么态度。
②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
③标题比喻(象征)某种形象。
④揭示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升华了主题。
4、表达效果方面: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如凄凉阴冷、孤寂忧伤、紧张恐怖、温馨和谐、宁静祥和、恬静淡然、幽静宁和等。
③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 总纲
•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
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
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是丰富内容,深化主 题,使文章曲折有致。
• (4)补叙
•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
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
内容。它的作用是对上文作补充解释,对下文作交代,
• (2)倒叙
•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
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
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的类
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
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使行文波澜起伏。
• (3)插叙
充实内容,使理解更透彻。
• 2.描写
•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小说的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直 接或间接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内容看,分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 境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角度看, 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
• (3)反复回环,同中见异。(4)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 (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却先在“抑”
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 3.小说结尾的作用 •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 (2)戛然而止,韵味无穷。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
象和思考的空间。
• (3)出人意表,扣人心弦。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 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打破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 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总纲 七上 第一单元 新人教版
复习总纲:第一单元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短文两篇》中《蝉》的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贝壳》的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中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5.《童趣》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共六卷,故名“六记”。
每卷皆有小题。
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文体常识1、抒情诗: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三、字音字形1.正音字一瞬(shùn)间嶙(lín)峋(xún) 头晕目眩(xuàn) 啜(chuò)泣擎(qíng)天撼(hàn)地喧(xuān)忍俊不禁(jīn) 痴(chī)想凝(nínɡ)成小心翼翼(yì)收敛(liǎn)卑(bēi)微骚(sāo)扰茁(zhuó)壮童稚(zhì)凹(āo)凸(tū)辜(ɡū)负聒(ɡuō)沉淀(diàn)琼(qiónɡ)浆项为之强(jiānɡ)糟蹋(tà)壑(hè)庞(pánɡ)然鹤唳(lì)云端迸(bènɡ)溅迂(yū)回伶(línɡ)仃土砾(lì)藐(miǎo)小小憩(qì) 训诫(jiè)诱(yòu)惑盘虬(qiú)卧龙2.形近字喧(喧闹)诱(诱惑)峋(嶙峋)炫(炫耀)啜(啜泣)擎(引擎)渲(渲染)绣(绣花)询(询问)眩(眩晕)缀(点缀)警(警察)砾(瓦砾)怡(怡然)宠(宠物)陡(陡峭)伫(伫立)蝉(蝉鸣)烁(闪烁)殆(殆尽)庞(庞大)徙(迁徙)贮(贮存)婵(婵娟)3.多音字颤:(chàn)颤抖;(zhàn)颤栗;数:(shù)数量;(shuò)数见不鲜;(shǔ)数一数晕:(yùn)月晕;(yūn)头晕;壳:(ké)贝壳;(qiào)地壳;禁:(jìn)禁止;(jīn)不禁;闷:(mēn)闷热;(mèn)闷雷;四、词语积累重点词语:诱惑:吸引;招引。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大纲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大纲关键信息项:1、现代文阅读的体裁范围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2、考试要求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探究能力3、命题特点材料来源题型设置难度分布4、答题技巧阅读方法解题步骤注意事项5、复习策略知识积累训练方法时间安排11 现代文阅读的体裁范围111 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通常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论文、评论、杂文等。
其特点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观点、分析事理、论证逻辑。
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112 实用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
这类文本注重实用性和信息传递,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意图,同时具备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分析能力。
113 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感悟、理解和评价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
21 考试要求211 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理清文本的思路和结构。
212 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13 鉴赏评价能力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14 探究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1 命题特点311 材料来源命题材料通常选自权威的报刊、杂志、学术著作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和科学性。
材料内容涉及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312 题型设置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更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和思维深度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
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现代文阅读答题框架1、说明文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是文章更具条理性。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格式:本句/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语言品析例:A、××词在文中有何作用?B、××词能否去掉?为什么?C、××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顺序:1、表态(大多数为不能)2、解词,解句3、定性格式:不可以,××原来是××意思,在文中是××意思。
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5、某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①、结构、内容上:引出下文、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②、说明方法:见点2。
2、议论文1、中心论点(完整的陈述句句式,并是中心主题,不能是短语)识别:1、题目2、首尾段3、论据观点4、承上启下句5、概括:抓住关键词句、中心思想2、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证明××(分论点,若无写中心论点)的作用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格式: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事例,证明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视情况可以加上引起读者兴趣)。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大纲解析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大纲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题的重要性1、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2、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值占据较大比例的分数对整体成绩的影响显著二、现代文阅读题的类型1、记叙文阅读人物记叙文事件记叙文写景记叙文2、说明文阅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3、议论文阅读立论文驳论文三、现代文阅读题的考查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词语的语境义句子的深层意思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段落层次的划分线索的找寻与作用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对主旨的准确把握主题的深入理解5、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直接表达的观点隐含的态度倾向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特色的品味写作手法的赏析四、解题技巧与方法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体裁和大致内容标注关键语句和段落2、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看清题目类型和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和重点3、回读原文,定位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仔细比对筛选4、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分点作答,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准确,书写工整五、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1、理解偏差认真研读原文,避免主观臆断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文意2、信息遗漏全面梳理文章内容,不遗漏要点注意题目中的隐含信息3、答题不规范按照题目要求的格式和字数作答运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六、练习与提高1、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命题规律总结解题经验和技巧2、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积累文学知识和语言素材3、分析错题,查漏补缺找出错误原因,针对性改进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七、总结1、现代文阅读题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度重视。
2、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大量练习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3、注重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以应对各种类型的现代文阅读题。
以上协议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大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作文分值分布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作文分值分布总纲:字词6分(2个选择),语法6分(2个选择),古文阅读27分(3个选择、2个翻译、1个诗歌鉴赏),背默5分,现代文阅读31分(3个选择、一个大题),语言能力15分,作文60分!
高考语文题型及分值比例分配:
高考语文考题由“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构成。
全卷题量在20—23题左右。
必考题:合计占分125分:现代文阅读1篇,题量3道,占分10分,以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文体考查范围;文言文阅读1篇,题量4道,占分20分;古代诗歌阅读1篇,题量2道,占分10分;名句名篇默写,题量5道,占分5分;语言文字运用,题量4道,占分20分;写作,题量1道,占分60分。
选考题:合计占分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篇,题量4道,占分25分,以中、外文学作品鉴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为文本考查范围;实用性文本阅读1篇,4题,占分25分,以传记、新闻稿件、报告、科技说明文为文本考查范围。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二、小说
教材示例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 是小说的主人公,丁举人是 次要人物,通过对丁举人的 侧面描写,反映了封建等级 制度的森严,揭示了孔乙己 的悲剧命运。“我”是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客观上 起到了贯穿全篇的线索作 用。
二、小说
三要 素
类别及作用
教材示例
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正侧
二、小说
三要 素
环境
类别及作用 自然环境
教材示例
作用:①环境本身的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 地点,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景,渲染气氛。②环境与 人物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③环 境对情节的作用: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④环境与主题的关系:深化作品主题。 举例:《孔乙己》结尾处通过描写秋风渐凉的景 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 局。
些手法在散文中也适用。
定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环境 社会环境 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 庭、一个处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
风土人情或时代特征等。
二、小说
三要 素
环境
类别及作用 社会环境
教材示例
作用:①环境本身的特点: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 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环境与 人物的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或决定) 人物性格。③环境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 (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环境与主题的 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点明主题。
二、小说
二、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 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
三要 素
类别及作用
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 说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 分类及作用:①主人公→作品的故事 人物 情节和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主人公展 开,从而反映主题。②次要人物→主 要用来烘托主要人物。③线索人物→ 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现代文复习总纲--文学类
3.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 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 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 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 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 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 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 据情论人。
2015安徽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 度变化。 实际考察的是情节梳理,态度随着情节发展 而产生
型二 情节手法题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 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 法指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 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 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 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 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 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 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 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 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 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 性 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2021年中考语文总纲 九下 第3单元 (1)
语文九年级下册温习总纲(第三单元)一、作家作品1.《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现今世作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那树》作者王鼎钧,台湾今世作家。
3.《地下丛林断想》作者张抗抗,今世作家。
要紧作品有长篇小说《分界限》《隐形伴侣》。
4.《人一辈子》作者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二、文体常识1.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文体。
这种文学文体篇幅短小,取材普遍,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专门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依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能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⑴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种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份。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内容上要求有真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⑵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
常见的写作手法有直抒胸臆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
⑶。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要紧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也称“形散神凝”,所谓“形散”,主若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普遍自由,不受空间和时刻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
三、字音字形1.正音字休憩(qì)骄奢(shē)巉(chán)岩芳馨(xīn)云翳(yì)枭(xiāo)鸟荫(yìn)庇(bì)佝(gōu)偻(lóu)倒坍(tān)引颈受戮(lù)虬(qiú)须[周道如砥(dǐ)瘠(jí)薄愤懑(mèn)袅(niǎo)嶙(lín)峋(xún)万籁(lài)俱寂沉湎(miǎn)鲑(guī)鱼[来攫(jué)取馈(kuì)赠臆(yì)测2.形近字契(默契)籁(天籁)掘(发掘)袅(袅袅)赡(赡养)挈(提纲挈领)簌(簌簌)崛(崛起)枭(枭雄)瞻(瞻仰)3.多音字拓:开拓(tuò);拓(tà)片屏:屏(pínɡ)障;屏(bǐnɡ)息藏:躲藏(cánɡ);宝藏(zànɡ)偻:佝偻(lóu);伛偻(lǚ)四、词语积存重点词语: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2021年中考语文总纲 八下 第3单元 (1)
语文八年级下册温习总纲(第三单元)一、作家作品1.《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岗,报告文学家。
3.《旅鼠之谜》的作者位梦华,要紧高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
4.《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闻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爱惜主义者。
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5.《喂——出来》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二、文体常识——小说小说文体知识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情形节的表达和环境的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文体。
2.人物形象、故情形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要紧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因此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表达的。
故情形节一样分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四个部份,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情形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进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社会环境要紧指故事发生的时期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址、气候、景色、场面等。
3.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明白得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忙。
三、字音字形1.正音字鲲(kūn)鹏蓬蒿(hāo) 咫(zhǐ)尺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温暖(xù) 干枯(hé) 吞噬(shì)裸(luǒ)露啮(niè)齿媲(pì)美挑衅(xìn)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哂(shěn)笑铆(mǎo) 狼藉(jí) 混淆(xiáo) 慷(kāng)慨(kǎi)大方深邃(suì) 萎(wěi)缩广漠无垠(yín) 繁衍(yǎn)迷惘(wǎnɡ) 笃(dǔ)信逍(xiāo) 遥(yáo) 众目睽睽(kuí)环颈雉(zhì) 雾霭(ǎi)2.形近字蒿(蓬蒿)赛(竞赛)歧(不合)陡(峻峭)婪(贪婪)覆(覆灭)篙(竹篙)骞(骞起)伎(手法)徙(迁移)焚(燃烧)履(履行)凋(凋落)雉(雉鸟)拙(笨拙)础(基础)茵(绿草如茵)调(调查)稚(幼稚)绌(相形见绌)黜(免除)菌(细菌)3.多音字觉:睡觉(jiào);觉(jué)察泊:停泊(bó);湖泊(pō)三、词语积存重点词语:蚍蜉撼树: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中考语文复习总纲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总纲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拟〔选词填空〕1、比拟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肯定要认真区分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局部,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亮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言语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示手法,言语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精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言语的特色〔精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优秀文章材料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和议优秀文章材料言语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含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顾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和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肯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精确性。
语文现代文阅读 第1部分 第1章 第3节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节一、(2014·河北百校联盟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中心;提炼信息;推敲语义;探讨问题;得出结论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向筛选与探讨,为应用性阅读。
【考查要点】:
1.整体感知,筛选整合信息 2.考查细微差别的语言内涵,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细微差别 的语言内涵,从而体现出对文本的全面细致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 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准确严密的思维品质。
考查目的:
不仅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更关注学生答题表达时的逻辑思维。 为阅读评价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改变 了以往阅读考查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状 况。让学生在常态阅读中不仅要重视 阅读后所收获的具体内容,还要关注 阅读时的思维动态与过程。
文本组合形式——混合文本、多重文本
连续的:连续文本由组织成段落的句子构成
关注内容与形式统一 写什么——怎么写
从既关系内容,也关系形式的切入点来设置题目 。
比如说,作家是如何选择独特的视角或方位,让自己的个体心灵 与时代精神和社会脉搏相沟通?作家的情感怎样通过个性化的言 语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得以呈现?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 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怎么复习?
1、梳理必要的文体知识; 2、明确为何目的而阅读; 3、明确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
复习阶段,要着重学会对文章本 身意蕴的理解,提升自己在规定 时间内通过解读作品“写什么、 怎么写、为什么写”来准确而迅 速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艺术 特色,并有自己的感悟和评价。
复习阶段,要着重学会对文章本 身意蕴的理解,提升自己在规定 时间内通过解读作品“写什么、 怎么写、为什么写”来准确而迅 速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艺术 特色,并有自己的感悟和评价。
二、怎么考?
追求真实阅读和科学评价是现代 文阅读考查的大方向。
考查目的:
丰富学生阅读方式,着力体现真实阅 读,突出阅读的思维过程,尽量规避 因大量应试训练带来的 游离 于文本的 机械化、程式化的阅读倾向,希望学 生能真正关注文本特质和言语策略, 让学生在真实阅读中展示自己的阅读 能力,是阅读考查的追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
体验: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把心放进去,把情感放进去 领悟:从生动的形象或情境中,获得理性的启示,受到真善 美的陶冶。着重在对作品内涵的把握。 品味:是“体验”“领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 过程 始终与体验、领悟相伴随。
衢州(丽 嘉兴(舟 2014年浙 金华 湖州 台州 温州 水) 山) 江省部分 地市现代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文阅读 文学性文 本(散文、 小说) 12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5-8
14
5-8
18
6-9
14
5-8
17
6-11
29
《挽歌》
《爬树的 男孩》 9-12 12
非连续的:不是由段落构成,而是由很多表单构成, 例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刻表,目 录,索引等
混合的:由连续的和非连续的形式的文本组合成为一 个整体的文本。
多重的:由独立的几个部分合在一起的一组文本。它 们彼此之间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互矛盾。多重文 本可以由一个单一的“纯”的格式组成,(例如,连 续的),也可以包括连续的和非连续的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⑴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⑵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⑶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作出 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⑷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考试说明
整体感知;语句品析;赏析评价;内容探究 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向赏析与评价,为赏析性与批判性阅读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 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 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课标
⑴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⑵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⑶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⑷根据文章内容,尝试探讨实际问题。 ⑸对非连续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考查运用专业性知识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或假设的题目,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做出推论,进行假设。
注重评价学生的判断与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 创造性的理解能力。 PISA 中的“运用意义”指读者要利用他们从文本中获得观 点和信息来满足特定的阅读目的和情景需要。这从一个角度表明, 非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要强调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 文字以及情景线索,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对阅读内容产生意义, 并进行反思。
现代文阅读
一、考什么?
现代文阅读分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说明性文章、议论文、新闻报道、科技文、日常应用文等(实用性文章)
非连续文本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 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 对非连续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 结论 ——考试说明
《江声浩 荡》 9-11 12
《金果》
《钓虾》
《牡蛎》 《读契诃 夫》
9-12 ————
15 ————
非连续性 文本
————
《“书香 浙江”网 络操作平 台指南》
《纠结的 校服》
《童年都 去哪儿了》
8-11
议论文
12
———— ————
1013
11
———— ————
《透视 “网络打 击谣言第
《争吵的 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