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单元-7《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北京版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2024年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内容包括《绝句》、《江雪》和《渔家傲》三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涉及古诗的朗读、释义、背景了解、意境体会及诗歌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三首古诗,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查阅生词,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体会和诗歌赏析。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释义和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雪景图,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三首》。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注意指导朗读节奏和韵律。

讲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介绍古诗的背景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指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通过例句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古诗赏析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赏析,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内容:《绝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古诗三首》中选择一首,进行朗读和赏析,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绝句》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诗句中的“关不住”寓意着春天的力量无法阻挡,红杏树枝越过墙头,预示着新生事物的崛起。

最新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第7课 《古诗四首》课件

最新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第7课 《古诗四首》课件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要捉敌人, 先要捉敌人的头儿。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边境。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扰就行了,难道打仗就 在于多杀伤些人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 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 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 醉于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 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 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 才能罢休?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 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 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 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 是其中的名篇。《三吏》指的是:《石壕 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指 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前出塞》组诗共9首,写天宝 末年,战争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 滥用武力扩充疆域。本课选取的是其中 第六首。杜甫先写《出塞》9首,后又 写《出塞》5手,所以加上前后以示区 别。
忘 记
告 诉
父 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死去元知万事空, 毕生心事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
遗愿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嘱托盼望 家祭无忘告乃翁。
1,总结中心! (注意两个步 骤!)

北京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意思。

2.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诵读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

4.体会诗中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对戍边战士的关怀之情与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每一首诗,特别是《凉州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因此学习古诗,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安排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看
注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在自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问难解疑。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授。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古诗教学亦是如此。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很多,“咬文嚼字”就是其中很有成效的一种。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对“孤帆”的理解;《泊船瓜洲》中抓住“还”字披文入情;运用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在诗中的作用……在这些教学环节中,
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既强化古诗的语言教学,又强化古诗的人文教
育。

教学准备:
音乐《春江花月夜》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1。

北京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北京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北京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北京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比较,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通过比较多首送别诗,体会送别诗除了写离别愁绪,还可以抒发胸中之志,鼓舞之情等,开阔同学的眼界。

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备:看图片猜诗一、导入:今日我们连续进行古诗的学习。

读诗题。

追问: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今日我们就一起陪伴着诗人去送送他们的伴侣。

先来学习第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二、相互沟通预习:按四步法相互沟通1、解诗题,知诗人2、识字眼,明诗句3、知诗意,悟诗情4、有情朗读,试背诵。

三、小组汇报,老师适时点拨(一)理解诗题含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好伴侣孟浩然去广陵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孟浩然也是当时闻名的诗人。

(二)理解诗句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意思:诗人和老伴侣在黄鹤楼辞别,这时正是三月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时候,老伴侣坐着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三)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伴侣间深深地依依惜别之情。

(四)有情朗读四、老师重点点拨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理解“西辞”的意思①在文学作品中,一般把“分别”称为“辞别”,为什么却说“西辞”?【课件出示】长江流域地图①同学朗读此句,体会“西辞”的意思。

(2)体会“下”字用词精确。

步骤:①“下”什么意思?依据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预设:去、到、往、之、上)①为什么不用这些字,却用“下”字?①体会“下”字用词精确。

【课件出示】长江流域路线图老师小结:由武汉的黄鹤楼到扬州,顺江而下,所以用了一个“下”字。

①同学再读此句,体会诗人用词精确。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古诗三首》
然而,今天的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时间安排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充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古代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文学形式。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描绘,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意境和韵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石灰吟》中的寓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学价值、情感表达等问题,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欣赏自然美景、体验情感波动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承经典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岳》、《春望》三首诗歌,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鉴赏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古诗三首》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品味诗歌的魅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3. 鉴赏方法: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任选一首诗歌,写一篇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古诗词,与同学分享交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轻松读懂古诗——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详解

轻松读懂古诗——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详解

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古诗语言繁复,难以理解,使得许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古诗,也难以领悟古诗的隐含意义。

为此,教师们需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轻松读懂古诗。

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详解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参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意义。

2.学习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3.培养学生们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一、创设情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景和背景,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古诗的环境中。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独自一人在深山里,仔细聆听夜晚的声音;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美景。

二、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古诗的结构和韵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也可以帮助他们写好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拗句、对仗等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理解。

三、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等视觉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美术作品或者图片来展示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意象,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四、情景模仿刚开始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们可能难以理解古人的内心感受,可以采取一些情景模仿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古诗的内涵。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道具化表演,以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古时候的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中华文化理解。

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详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还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们可以参考这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古诗教学。

2024年统编精彩教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

2024年统编精彩教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

2024年统编精彩教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分析三首诗的写作特色,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

2.分析三首诗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江南春》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吗?江南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2.学习《江南春》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江南的风景?3.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江南的风景,进行绘画或表演。

第二课时:《书湖阴先生壁》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湖阴先生是谁吗?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湖阴先生的品质?3.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湖阴先生的品质,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三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净慈寺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净慈寺的景色?3.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净慈寺的景色,进行绘画或表演。

第四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享学习《古诗三首》的收获和感悟。

2.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创意改编,可以是绘画、表演、朗诵等形式。

学生展示改编作品,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3.课后作业背诵《古诗三首》。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了解了湖阴先生的品质,以及净慈寺的景色。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之因此杰出,之因此能为志士增色,是因为作者“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

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因此,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贴切入微,坚决不移,淳朴无华,感人至深!诗的前两句描画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纯用白描手法。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咆哮。

相伴着纷纷扫扬的雪花。

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域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

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我们是能够想见的。

然而,高适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

他以理驭情,写出大方激昂的壮伟之音,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决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期望为安慰,并在安慰之又充满信心。

教学目标:1、学会“曛”那个生字。

2、明白得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把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明白得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明白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诗人的气质心胸。

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我们是能够想见的。

然而,高适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

他以理驭情,写出大方激昂的壮伟之音,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决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教学时刻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舟远影晴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3《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意境,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古诗。

本节课主要学习《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古诗挂图等。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登鹳雀楼》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登鹳雀楼》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他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阅读技巧和欣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教学2. 课题:《登鹳雀楼》3.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重点词语:白日、黄河、千里目、一层楼5.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比喻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 按照板书提示,默写《登鹳雀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质量。

10《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江南春》、《江上渔者》、《泊船瓜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学会鉴赏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诵读古诗:学生自读、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解析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感悟诗情:分析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5. 鉴赏古诗:学习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课题:《江南春》、《江上渔者》、《泊船瓜洲》3.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学会鉴赏古诗4.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阅读其他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古诗的感悟文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鉴赏方法,是否能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了古诗的韵律、意境,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提高了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教科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教科版(最新整理)

《古诗词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目标: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目标: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积累内化.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古诗三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3《古诗三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3《古诗三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意境,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古诗三首》选自《全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均为唐代著名诗人。

2. 诗歌内容:分别介绍《静夜思》、《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意境、艺术特点。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古诗三首》,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意境。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内容、意境、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5. 欣赏: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朗诵、歌曲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的美。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阅读技巧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歌背景: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3. 诗歌内容:《静夜思》、《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4. 诗歌鉴赏:韵律、节奏、意境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写出心得体会。

3.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图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欣赏》公开课教案_1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欣赏》公开课教案_10

古诗欣赏教学目的:1.背诵,积累古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走进作者内心。

和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内容,达到有感情诵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课前积累,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宝、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观的景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

这节课我们上一届古诗欣赏课。

板书:古诗欣赏二、首先老师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喜爱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示课件:1.师诵读古诗。

2.理解单字意思,再理解古诗大意。

3.师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洲时所做。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付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

已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4.指导朗读。

5.学生诵读。

三、分小组汇报自己喜爱的古诗。

四、第一小组:送别诗。

1.组长黄诗雯结合课件讲解《送元二使安西》。

2.组员分享:《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

五、第二小组:思乡诗。

1.组长王欣然结合课件讲解《泊船瓜洲》。

2.组员分享:《绝句》、《枫桥夜泊》、《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适时引导学生诵读六、第三小组:写景诗。

1.组长刘思菊结合课件讲《望庐山瀑布》。

2.组员分享:《绝句》、《咏柳》、《山行》、《望洞庭》、3.激情诵读。

七、第四小组:爱国诗。

1.组长王翊筠结合课件讲《已亥杂诗》。

魏宇泽结合课件讲《从军行》。

2.组员分享:《出塞》、《塞下曲》、《示儿》。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马诗》【教学目标】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 )当先(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燕yàn 山shān 似sì 金jīn 络luò 脑nǎo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四首
课型
精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学会12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塞”)。

过程与方法:
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作者及创作的背景的情况。

(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7.古诗四首
前出塞己亥杂诗
杜甫龚自珍
示儿题临安邸
陆游林升
课后小结
在反复的诵读中,再辅之创作的背景,学生很快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 10 分钟
教学要求
学习《前出塞》和《己亥杂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5
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
二.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0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7课的《前出塞》和《己亥杂诗》,(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 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2
(一)学习《前出塞》
1.谁来把《前出塞》读给大家听?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诗人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一种什么语气?读出来。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要说用强弓、长箭,先射马、擒首领?与后四句话有什么联系呢?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己亥杂诗》
1.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区分形近字“喑和暗”喑是什么意思?(哑,发不出声音)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解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解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谁来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

5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5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2.了解背景: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二、自由读这首诗10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10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自读古诗。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①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②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5.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
小结: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6.小结
四、学习《题临安邸》10
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
(2)指名朗读《题临安邸》
(3)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什么吗?
五、拓展总结(5 ’)
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提供网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