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品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动物饲料,工业原料。
因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肥灌溉条件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从而增加了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量。
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植株之间养分竞争加剧,导致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反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叶面积,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种植密度过高还会影响植株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和分配。
(三)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细胞分裂是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细胞分裂的速率和方向,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四)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密度对玉米新品系吉科138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的影响
单株干物质积累量(g)
400
300
200
100
0
苗期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 灌浆期 玉米生育期
成熟期
图 2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影响
2.2 单株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是玉米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较高的干
物质积累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必要保证 [5]。如图 2 所示, 随着玉米生育期的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单株干物质 积累量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比照苗期,成熟期 5 个种 植密度下(ρ1、ρ2、ρ3、ρ4 和 ρ5)干物质积累量 分别增加了 85.3%、85.8%、88.0%、86.5% 和 85.8%。此外, 在所调查的 5 个生育期下,ρ3 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其次 是 ρ4。可见,吉科 138 种植密度在 7.5 万株 /hm2 时对 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大。 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吉科 138 种植密度在 7.5 万株 /hm2 时对单株叶面积的促进程度最大,其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及成熟期均有明
显优势,而高密度栽培(8.0 万株 /hm2 和 8.5 万株 /hm2)仅在苗期对于叶面积有所促进;7.5 万株 /hm2 的种植密度对于玉
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于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亦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玉米新品系吉科 138 在
图 1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动态影响
如图 1 所示,随着玉米生育期的进行,5 个不同种 植密度下玉米单株叶面积均呈渐趋增加的规律,在玉米 成 熟 期, 与 苗 期 相 比,ρ1、ρ2、ρ3、ρ4 和 ρ5 种 植密度下单株叶面积增加幅度分别为 83.2%、83.7%、 83.8%、80.7% 和 77.3%,此外,除了苗期,在其他各个 时期下,ρ3 处理在单株叶面积上均有明显优势。在苗期,
山东省夏玉米密植产量提升的分析
容易发现在 6 00 × 10 4 ~ 8 25 × 10 4 株 hm 密 度 范 围
-2
内ꎬ 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ꎻ 在 8 25 ×104 ~
9 75 × 10 4 株hm 密度范围内ꎬ 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
-2
加量的差异ꎬ 为探究密植条件下高产提供理论参考ꎮ
4
2013 年中ꎬ 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 7 50 × 10 4 株 hm
-2
-2
度条件下夏玉米氮素需求量ꎬ 在种植密度为 8 25 × 10 4
-2
株hm 时ꎬ 为 了 获 得 最 高 产 量ꎬ 推 荐 施 氮 量 为
8 25 × 10 4 株hm 和 7 50 × 10 4 株hm 时ꎬ 获得了最
360kghm ꎮ
12965kghm ꎮ 对密度和产量进行拟合ꎬ “ 天泰 33”
玉米作为 C 4 植物ꎬ 产量潜力大ꎬ 经济效益高ꎬ 具
有食用、 饲用和多种 工 业 用 途ꎮ 山 东 省 处 于 临 海 地
区ꎬ 降雨 量 较 为 丰 富ꎬ 且 山 东 地 区 多 为 平 原ꎬ 山 地
少ꎬ 偏向于季风气候ꎬ 自然条件优渥ꎬ 全年降雨量较为
集中ꎬ 夏季降雨较多ꎮ 在众多粮食作物中ꎬ 玉米是比较
2
6793 8X - 14199 ( R 2 = 0 93) ꎮ 刘春晓等 [4] 以 “ 诺达 1
号” 为材料ꎬ 研究发现ꎬ 产量和密度符合二次曲线关
系 Y = 3 768 × 10 X 2 + 0 630X - 15610 ( R 2 = 0 94) ꎬ 喷
-6
施化控剂可以提高玉米耐密性ꎬ 提高叶片保绿性能ꎬ
高的情况下ꎬ 玉米需求呈增长趋势ꎬ 提高单产是增强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摘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的想法已为大多数育种者所接受。
实践证明,增加人口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将对玉米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降低抗倒伏性、增加空茎比、增加秃顶生长、增加株高和穗位置、降低谷粒重量和粒重以及其他质量特征。
以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关键农业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选择玉米品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和品质;提升策略引言:在我国的农业耕作体系中,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分析各种种植密度和品种,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对问题株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茎长和空心率高的因素,探索科学的玉米种植策略,增加玉米的产量,并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1.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决定了玉米的产量。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而言,玉米对于种植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科学种植密度阈值下所种植的玉米种子,其产量可以达到相应标准,甚至超出预计数值。
在种植前期,种植者需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玉米苗数应控制在科学密度阈值内,确保不会出现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大,个体生长情况会与整体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如果种植间距较小,每个玉米所能吸收的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有所下降,最后的成穗率会降低。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无法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如果遭遇极端天气,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对于玉米种植者而言,种植密度不仅影响玉米产量,也会影响玉米质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该文档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的概念和作用种植密度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它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亩产量,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作物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加重,从而导致单株产量的下降。
而过于稀疏的种植则会浪费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降低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亩产量。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由于玉米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
例如,对于白皮质高粱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4~15万株;而对于甜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2~13万株。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让每株玉米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亩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除了不同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外,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单株玉米的产量。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导致不同的单株产量。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株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大,玉米单株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水分等资源无法充足地分配给每一株作物。
三、种植密度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对玉米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影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1、种植密度对玉米成本的影响当种植密度不断增高时,单亩种子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种植成本也逐步提高。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试 验基 地 设 在 山 东 省 泰 安市 农 科 院 试 验 田 。 壤 为 壤 土
土 ,~ 0c 土 层 有机 质 含 量 1 8 速 效 氮 8 . /g 速 0 2 m . %、 0 67mgk 、 效磷 2 . mgk 、 效钾 8 gk 。 1 /g 速 2 1 /g m
Efe t o e iy on il R ea e f cs f D nst Y ed l t d Tr i fe e az Varei s at of Dif r nt M ie s ite
YAN o l o LIPn — a W ANG n CHEN u l Ba - u ig h i i P g J -i n‘ ( a nAc d my f giutrl ce cs nS ad n rvn e T ia h n o g 7 0 0) Ti a a e o A r l a S in e i h n ogP oic . a nS a d n 2 1o c u
Absr t Un rt ec n t nso ihf ri z ra tr t a tdde st e t f h e iev reis wa sude . ers lss o d ta tac de h o dio fh g e l e ndwae .heplne n i ts remaz ai t s t idTh e u t h we h t i t i y ot e te s ia l e st fdfe e tmaz aite r ies . e s ia l n i fZh n d n 9 8 wa 5 to s n ln sp rh cae, ieNo g a h u tbe d n iyo i rn iev reiswee dv reTh ut ede st o e g a 5 s7 h u a d pa t e e tr wh l n d b y 1 8a d T i e23 r oh6 5 to s n lnspe ca e 0 n a k 5we eb t 7. h u a d pa t rhe tr .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生长缓慢,形成的秸秆细小,叶面积小,通风不良,水分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每株生长受限,分布不均,夺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在4-8万株/公顷之间为宜。
过去的实践表明,当玉米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单株产量会减少,但总体产量会增加。
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玉米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高条件下,一些耐旱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此外,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性、耐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低龄土壤或灰裂石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应选择生长快、抗旱、耐盐碱的品种;在高产田地里,应选择高产性、早熟性好的品种。
3. 种植密度和品种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良好的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和高产量品种的组合可以产生最高的产量。
例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试验站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25万株/公顷时,采用杂交玉米品种“郑单698”和“淮25”组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43.5和1120.7千克/亩。
总之,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玉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
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
《天津农林科技》2024年2月第1期(总第297期)19文章编号:1002-0659(2024)01-0019-03柳 絮(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阜新 123100)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摘要:文章以辽单565(中晚熟品种)和强硕68(极晚熟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104株·hm -2(D1)、7.5×104株·hm -2(D2)、9.0×104株·hm -2(D3)、10.5×104株·hm -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产量。
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及籽粒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提前4 d,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高0.16 g·d -1;成熟4 d 后测定,辽单565的籽粒含水率迅速降到25%。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辽单565最高产量出现在7.5×104株·hm -2(D2),产量为18 597.4 kg·hm -2,强硕68最高产量出现在9.0×104株·hm -2(D3),产量为17 174.8 kg·hm -2。
因此,辽单565具有良好性能,在7.5×104株·hm -2(D2)种植密度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8-14作者简介:柳絮(1978-),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E-mail:********************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轻化工原料。
辽宁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自然条件优越,对玉米种植十分有利。
密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 1 . J i n i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h u r u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i n g 2 7 2 0 3 1 , C h i n a ; 2 . A g r o n o m y C o l l e g e fS o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a n 2 7 1 0 1 8 ,C h i n a )
g r o wt h r a t e d e c r e a s e d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d e n s i t y i n d r y ma t t e r a c c u mu l a t i o n o f u p g r o u n d p l a n t .T h e d i f f e r . e n c e s i n ro g w t h r a t e o f Z h e n g d a n 9 5 8 a n d Xu n d a n 2 0 c u l t i v a t e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d e n s i t i e s wa s l e s s t h a n t h a t o f L u . d a n 9 8 1 .T h e g r a i n y i e l d i n c r e a s e d i f r s t l y a n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d e n s i t y 。w h i c h s h o w e d a p a r a b o l i c c h a n g e .Di f f e r e n t v a i r e t i e s s h o we d d i f f e r e n t c h a n g i n g r u l e s .I n 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p l a n t d e n s i t y s u i t a b l e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
文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通常以万株/亩为单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下降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小,日照充足,养分供应充足,但是由于每
个植株的空间更大,株高和总穗粒数会增加,导致每株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低于6万/亩时,玉米产量下降比较明显。
3.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等生长
过程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长状况,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研究表明,适宜的玉米种
植密度为8-9万株/亩,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除了对产量有影响之外,玉米种植密度还对玉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玉米品质
种植密度过低时,每株玉米的穗粒数较少,但是每个穗粒会更加粗大,导致单株玉米
的产量变低,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若是用于饲料作物,不如用于食用作物。
而在种植密度
过高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穗粒的养分分摊更多,单个穗粒的产量会减少,但是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玉米的着色也更加鲜艳,与玉米的品质关系较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种植玉米时,应
根据土地、气候、品种、肥料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
质。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GANSU AGRICULTURALUNIVERSITY
犇犗犐:10.13432/j.cnki.jgsau.2021.03.011
第 56卷 双月刊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金兵兵,姬祥卓,庄泽龙,陈奋奇,白明兴,贾璐慧,王纪良,王芳,彭云玲
玉米籽粒产量与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 系,主要由有 效 穗 数、穗 粒 数 和 粒 质 量 3 个 因 素 构 成,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穗粒数和粒质量减小,但雌 穗数量增加,从而产量增加[10].但密度较高时,空杆 率增加,穗粒数和粒质量显著降低,产量又呈现降低
趋势.综上所述,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农艺性 状及产量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密度梯度较少,最高密 度多为10 万 株/hm2 左 右,本 试 验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础上,设 立 18.75 万 株/hm2的 高 密 度,研 究 种 植 密 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品种在 河西绿洲区的适宜种植密度,筛选玉米耐密性鉴定 指标,为玉米耐密性研究提供帮助.
JIN Bingbing,JIXiangzhuo ,ZHUANGZelong,CHEN Fenqi,BAIMingxing,JIA Luhui, WANGJiliang,WANGFang,PENG Yunling
(CollegeofAgronom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KeyLaboratoryofAridLandCropScienceinGansuProvince, GansuKeyLabofCropImprovementandGermplasmEnhancement,Lanzhou730070,China)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供试 玉米 品种 为郑单 9 8和先 玉 3 5 试验 在 济宁 市农 5 3。
业科学研 究院试验农 场进行 , 茬 作物 为小麦 , 质 为壤土 , 前 土
口期 追施尿素 4 0 g m2 5 k/ o h 其他 管理措施 与大 田生产 一致 。
先 玉 3 5为 试 验 材 料 , 过 设 计 不 同 的 种 植 密 度 , 究 不 同 3 通 研
采 用裂 区 设计 , 品 种为 主 区 ( , 以 A) 密度 为 副区 ( 。 B) 品 种 设 2个水 平 , 密度 设置 4个水 平 , 8个 处理 , 共 分别 为 : 郑
单 9 8密 度 为 52 5 .5万 株 /m ( B ) 67 h AI1、 .5万 株 /m AB ) h ( l2 、
农艺学 5 01 期
不 同种植 密 度对 玉米产 量 的 影 响
蒋 飞 曾苏明 高 园园
( 东 省 济宁 市 农 业 科 学 研究 院 , 东 济 宁 2 2 0 ) 山 山 7 0 0
摘要 以 高产 玉米品 种郑 单 9 8 先玉 3 5为材料 , 究 了 4种 种植 密度对 玉 米产量 的影 响。 5、 3 研 试验 结果 表 明 , 植 密度 对 2个 玉米 品种 种 的 产 量 影 响 显 著 , 量 随 密 度 增 大 呈 抛 物 线 变 化 趋 势 , 单 9 8在 种 植 密 度 为 67 万株 / m 产 郑 5 .5 h 时 产 量 最 高 ( 8 . gl ) 先 玉 3 5在 密 度 9 145k,m , l 3 为 60 .0万 株 /m 产 量 最 高 ( 7 . k /m 。 h 时 87 05 gh )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牛海臣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同会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这些因素对于玉米的形状、产量、光合作用等都能予以显示,玉米种植密度不同,不同的品种,其产量等影响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指标测定的方式,针对不同成长期的玉米加以测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玉米,其形状和密度之间联系紧密,从而可以找出最佳种植密度,有效的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种植密度不同,直接关乎玉米的成长、产量,种植密度的不同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这样就会对玉米的生长状况、最终产量等产生影响。
一、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的原因1、影响玉米主要农艺形状据相关资料显示,一般而言,玉米种植密度越大,如果玉米品种不同,其株高也一般较高,且随着植株的增高,玉米的位也会随着增高。
但是玉米植株的茎秆却随着其增高不断变细。
总结而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高且变细。
2、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主要原因是每种玉米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当此种类型的玉米满足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玉米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一般情况下,当种植密度较小时,会有较高的玉米单株产量,然而由于植株的数量较少,总体的产量想要实现最高仍旧难以达到。
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比较少的单株籽粒数量,这样想要达到最高产量也是不可能的。
3、影响穗部性状种植密度对玉米部性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密度不同,玉米获取的成长空间和光照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玉米即使品种不同,但是穗长、穗粗却都是降低的,若达到过大的种植密度,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玉米秃尖,最终造成玉米植株个体产量降低。
4、影响玉米光合性能玉米品种对于植株之间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不高,其密度影响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单个玉米植株获取的阳光也就不断减少,光合作用能力也不断减弱,单株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农田面积上,栽培的农作物应该分布的合理和适度。
种植密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类,探讨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一、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水稻种植密度为每亩8000-10000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水稻之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减低产量,并易发生病虫害;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水稻分蘖较多,影响养分的供应,同样会降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的种植密度对其稳产增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小麦种植密度为每亩600-750公斤。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小麦之间光照不足,影响穗粒的形成,减少籽粒数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单株产量降低,影响整体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
三、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养分和水分的争夺加剧,影响玉米茎秆的粗壮和穗的形成,降低产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光合有效面积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同样会减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适宜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大豆种植密度为每亩12-14万株。
过高的密植会导致大豆之间竞争激烈,影响光照和空气流通,引发病虫害,减低产量;过低的密植则会导致大豆分枝过多,影响养分的供应,同样会降低产量。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
总之,适宜的种植密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
2021年兴平市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配置试验
2021年兴平市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配置试验赵加强1刘艳艳2窦晓梅3马亚维3杨荣3(1兴平市种子工作站,陕西兴平713100;2兴平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兴平713100;3兴平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兴平713100)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密植栽培的增产优势,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措施,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兴平市农技、种子等部门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配置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参试夏玉米品种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株高、穗位高、穗粗、百粒重、自然风干含水量等影响不明显,在种植密度45000株/hm2处理下,参试品种产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种植密度6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09与陕单636产量存在显著(P<0.05)差异,在种植密度75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36与陕单609、郑单958产量有显著(P<0.05)差异,在种植密度9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36、陕单8806与陕单609产量间存在显著(P<0.05)差异。
综合分析认为,中熟品种陕单609、郑单958可在兴平地区推广种植,种植密度在60000株/hm2以上;早熟品种陕单636与晚熟品种陕单8806产量水平低,没有推广价值,晚熟品种东单60贪青晚熟,成熟度差,不宜推广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50综合表现好,籽粒脱水快,耐密性强,可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夏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性状;产量;陕西兴平;2021年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1-0012-06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1.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品种与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农艺因子。
美国玉米高产研究结果[1-2]表明,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子中,杂交种对产量的影响占比达到58%,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占比为21%。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分析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分析作者:姜楠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为了分析播期及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以龙高L2为例,设计了不同播期及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程度,主要为播期一定时,种植密度为6.5万株/hm2、8万株/hm2、常规种植密度,及种植密度一定时,不同的播期对籽粒灌浆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播期及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在玉米籽粒灌浆后期的灌浆进行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变化。
而相较于种植密度而言,播期对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播期;种植密度;玉米籽粒;灌浆本次试验的材料为玉米品种龙高L2,在2016年、2017年6月试验地区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及降水量均值分别为22℃、188.6mm;2016年、2017年7月试验地区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及降水量均值分别为24℃、204mm。
试验地区前茬作物为小麦。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试验期间对其播期、种植密度分别进行处理。
分别在2016年6月30日、2017年6月28日进行播种,然后在2016年9月30日、2017年10月6日进行收获。
2016年种植播种试验土质情况为:有机质6.5g/kg、碱解氮80mg/kg、速效钾85mg/kg、速效磷68mg/kg,土壤pH值为6.86。
试验设计为二因素裂区设计方式,其中主区为播期,分别为2016年6月、2017年7月;副区为播种密度,分别为高密度8万株/hm2、低密度6.5万株/hm2,进行4次重复试验。
在生长期间,种植区域内均保持一致的肥料及水分供给量,并采用常规种子管理措施。
1.2测定方法为了有效检测玉米籽粒灌浆量,在玉米吐丝期利用抽样的方法选择相应的植株进行标示悬挂,然后在玉米开花后5d、10d、25d、35d、55d进行样品取样。
根据不同播期及种植密度,选择每条带行数及等行距的连续植株取样,然后选择统一带面上的植株进行株穗脱粒操作,然后逐次杀青、烘干、称重、换算工作[1,2]。
毕业论文模板: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毕业论文模板/毕业论文模板: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娜,席吉龙,郝佳丽,王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摘要:在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拟推品种和不同密度对玉米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单株干物质则呈降低趋势,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正大16在任何密度下,均比大丰133显著增产,正大16和大丰133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8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
关键词:玉米;品种;密度;生理特性;产量0 引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集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于一体的三元农作物[1],玉米产量的提高源自杂种优势的应用和栽培技术的提高[2];利用玉米新品种是最有效的增产途经,针对新品种研究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恰当的管理措施,可更好地发挥玉米产量潜力。
前人对玉米品种密度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3-9]。
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密度达一定程度后,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0]。
因此,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变化及生长规律,对确定适宜当地生产的合理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以拟推品种大丰133和正大16为试研材料,分析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规律,找到适宜本地区的高产栽培措施,为建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大面积示范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6年6月至10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牛家凹农场进行。
试验地前茬为小麦,播前土壤有机质12.14g/kg,全氮0.95g/kg,速效磷15.4mg/kg,速效钾181mg/kg。
播前施尿素450kg/hm2,重过磷酸钙326kg/hm2。
高密度种植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 :以优 良密植 型 玉米新 品种 郑单 9 8为试材 ,设 种植 密度 7 0 0 5 5 0
和 10 0 2 00
h m 4个 水 平 ,在 不 同 生 育 时期 内 ,调 查植 株 的 干 物 质 积 累 、单 株 及 群 体 成 产 性 状 、穗 部 性 状 和a d 1 0 0 0 pa t/ m , r s e t ey T e ef cso ln ig d n i nt ed y matra c mu ain, 0 0 lns h n 2 0 lns h e p ci l. h f t f a tn e st o h r t c u lt v e p y e o
籽 粒 干 物 质 积 累情 况 。 结 果 表 明 :栽 培 密 度 对 玉 米 生 长及 产量 有 明显 影 响 。 高 密 度 栽 培 时 ,种 植 密度 超 过 一 定 群 体 后 ,群 体 对 单株 的 影 响 由最 大 值 逐 渐 减 少 ;低 于此 密 度 后 也 是 如 此 。 在 高 密 度 栽 培 中 ,郑 单 9 8种 植 密 度 5 的 临界 值 为 9 00株/ m 。 00 h
c tc lv l e wa 0 0 0 p a t/h . i r ia au s9 0 ln s m Ke r : Hih d n i u tv t n; S mme ie; Yil r i y wo ds g e st c liai y o u rmaz ed tat Yil s; ed
河 北 农业 科 学 ,2 1 00,1 ( ) 4 7 :5—6 9 ,1
Jun l f e e A h utr c n e ora o bi s c l a Si cs H ul e
种植密度对黄精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黄精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摘要黄精(Polyginati Rhizoma)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目前对黄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而关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黄精一年内的生长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有效成分(多糖及皂苷)的含量,确定在杨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花椒林下套种黄精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M4处理(株行距35 cm×30 cm)最有利于黄精的生长,该种植密度下所得黄精品质最佳且产量较高,本研究为黄精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依据,也为黄精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丰富了林下种植黄精的栽培模式,促进了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中药产业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黄精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黄精植株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叶宽、新芽长都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茎粗以M4(株行距为35 cm×30 cm)处理下的最大,为2.81 mm;株高、最大叶长叶宽都以M2、M4处理下的最大,其中株高为15.71~16.52 cm,最大叶长为 4.79~4.89 cm,最大叶宽为0.58~0.60 cm;新芽长以M2、M3处理下最大,为4.77~4.95 cm;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大不断增大,M3处理下倒伏率是9.26%,密度大于M3(株行距为45 cm×30 cm)以后倒伏率显著增大。
因此,以农艺性状为指标时,株距35 cm~45 cm,行距30 cm较佳。
2、种植密度对黄精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种植密度对黄精的茎、叶生长及根部的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呈现一定规律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单株茎叶干物质积累以M2~M4处理下最高,为6.58~6.95 g;单株干物质积累以及单株根茎干物质积累以M1~M4处理下最高,其中,单株干物质积累为61.62~64.73 g,单株根茎干物质积累为55.05~57.98 g。
作物科学研究法
作物科学研究法作物科学研究法结课论文学院:农学院年级:作物2021级姓名:孔繁明种植密度对玉米若干影响综述前言:目前玉米单产水平上,靠挖掘单株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已比较困难。
大量研究表明,选用耐密型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玉米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措施。
因此,了解有关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一些性状影响已成为必要。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影响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高,增产潜力大,玉米的高产乃至超高产是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密度与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栽培因素[1],合理的密度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研究高产条件下播种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我国约有30% 面积的玉米种植密度仍不尽合理。
在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千粒重的影响最大[2-4],本论文综述以一系列与种植密度有关的研究来为玉米最适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正文:全世界玉米栽培面积在谷类作物生产中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产量则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
近年来亚州、中美州、南美州和非州玉米面积有增加趋势,北美、苏联则有递减趋势,东欧各国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增长。
当前,玉米生产由于采用杂交种,合理施肥、密植、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随着新型杂交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各国玉米的种植密度亦在加大。
与种植密度的相关的一些研究及结论:(一)对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 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其产量、生育期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降低,平均净同化率依次增加,穗数无显著性差异。
随密度增加,其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穗数均增加,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天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吐丝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对
[16]
[15]
。高产玉米吐丝到成熟积累的干 。 干物
物质占总干物质的 60%以上 , 经济系数大于 0.53 量也就越高
[17-18]
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即干物质积累越多, 籽粒产 , 通过提高密度或水肥调控可增加干物质 积累, 进而获得高产[19-22]。种植密度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拔节后 , 灌浆前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不 受密度影响 , 灌浆后随密度加大 , 营养器官所占比重加大 , 雌穗所占比重下降 ; 随密度增加 , 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中 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有增加的趋势 , 而叶片中则有降低的 趋势 [23]。 国内外已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大量 研究[15-23], 但关于超高产夏玉米的研究鲜有报道。 夏玉米超高产以群体获得为主要突破途径 , 而在高 密度群体中进一步挖掘单株生产力将是获得玉米超高产 的主要目标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 661 产量及干物质积累 与分配的影响
刘 伟1 孙庆泉 1,*
1
张吉旺 1,*
吕
鹏1
杨今胜 2
刘
鹏1
董树亭 1
李登海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东泰安 271018; 2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莱州 261448
摘
要 : 选用玉米品种登海 661 和农大 108, 设置不同种植密度 , 研究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
。茎、叶、鞘
[9-10]
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是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贡献率最大
[11]
,
苞叶和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率较高 , 对玉米籽粒的 。玉米籽粒产量是由生育期内干物质的积 累分配与转移特性所决定的 [12-13], 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 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 小喇叭口期以前干物质主 要分配在叶片 , 之后转为茎、叶 , 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 始向籽粒转移 , 高产玉米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 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 经济产量的影响最大
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 种植密度增加后群体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 , 单株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反之。登 海 661 在 9.0 万株 hm2 时充分发挥了生长潜能 , 可获高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 , 开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 的降幅大于叶片 , 主要影响茎秆干物质积累 ; 成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降幅小于叶片 , 主要影响叶片干物质积累。 乳 熟期以后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 , 茎秆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减少 , 而叶片 的贡献率, 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增加。密度 3.0~9.0 万株 hm2 时茎秆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贡献率大, 10.5~13.5 万株 hm2 时叶片对籽粒库建成影响大。 关键词 : 高产夏玉米 ; 种植密度 ; 产量 ;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
Agronomy College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Tai’an 271018, China; 2 Shandong Denghai
Seed-Breeding Co. Ltd., Laizhou 261448, China
[7-9] 2
1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08 年和 2009 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
进行 , 试验地耕层基础地力及生育期内气候条件见表 1。 2008 年 , 选择耐密高产玉米品登海 661 为试验材料 , 登海 661 为 2005 年李登海创造夏玉米高产记录的玉米品种 , 设置 22 500、45 000、67 500、90 000 和 112 500 株 hm2 5 个种植密度。 2009 年选择登海 661 和农大 108 为试验材 料 , 登海 661 设置 30 000、 45 000、 60 000、 75 000、 90 000、 10 5000、120 000 和 135 000 株 hm2 8 个种植密度 , 农大 108 设置 30 000、 45 000、 60 000、 75 000 和 90 000 株 hm2 5 个种植密度。 小区面积 100 m2, 重复 3 次 , 随机排列 , 等 行距种植 , 行距 60 cm。按照 15 000 kg hm2 的产量水平 施 N 375 kg hm2、 P2O5 150 kg hm2、 K2O 300 kg hm2。 P2 O5 、 K2O 分别于播种前和拔节期各施入 50%; 氮分别于 拔节期施入 50%、大喇叭口期施入 50%。按高产田水平 进行田间管理。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乳熟期、收获期取样测定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s): 张吉旺 , E-mail: jwzhang@, Tel: 0538-8245838; 孙庆泉 , E-mail: qqsun18@, Tel:
0538-8242458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liuweisdau@, Tel: 0538-8245838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0-11-15;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1-03-26.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 37(7): 13011307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zwxb/ 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11.01301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under high yield condition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 high-yielding maize. Summer maize cultivars Denghai 661 and Nongda 108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planted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grain yield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 density, while the per plant were decreased. Denghai 661 had a high growth potential at 90 000 plant ha1, which was the optimum plant population for the maximal grain yield. At anthesis and milking stages, the decrease rate of stem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leaf with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which was on the contrary at maturity stage. So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stem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before milking stage, which was on the contrary after milking stage. After milking stage, th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of both stem and leaf reduc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 density,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tem also reduced significantly, but leaf increased. The stem dry matter transportation contributed more than leaf’s to the grain yield under the density from 30 000 to 90 000 plant ha1, but the leaf dry matter transportation contributed more than stems to the grain yield under the density from 105 000 to 135 000 plant ha1. Keywords: High-yield summer maize; Plant density; Grain yiel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ing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开始使用杂交种到 20 世纪末 的 70 年间 , 美国玉米单产从 1 300 kg hm 提高到 8 400 kg
1302
作 物 学 报
第 37 卷
增长的 40%~50%归功于农田管理、肥料和栽培技术的提 高 , 50%~60%归功于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 [1]; 我国玉米单 产增长的 35%~40% 归功于遗传改良 [2], 而栽培技术的改 进、田间管理模式的更新在增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 其中 提高种植密度是关键技术之一。 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温资源利用率、依靠群体发 挥增产潜力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3] 。 2002 年美国 Iowa 州的 Francis Childs 创造的在非灌溉条件下单季玉米 产量纪录为 27 754.5 kg hm2, 其收获密度为 108 900 株 hm2 [4-5], 2005 年李登海创造了 21 042.9 kg hm2 夏玉米高 产 纪 录 , 其 种 植 密 度 为 102 030 株 hm , 实 收穗数 为 98 610 穂 hm2 [6]。目前美国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为 67 500~ 825 000 株 hm2, 中国为 52 500~60 000 株 hm2 [21], 可见 选用耐密品种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我国玉米实现高产的 重要途径。 作物籽粒产量的高低是由生物产量即干物质积累的 多少所决定的 , 但又受经济系数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