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链研究及应用
龙胜三门镇滑石矿田地质环境灾害链及其综合治理
龙胜三门镇滑石矿田地质环境灾害链及其综合治理姚柏华;唐名富;全洪波【摘要】Environment disaster in Talc orefield of Longsheng Sanmen is introduced systematacially based on the chain relationship in geologic environment disasters ,with the example of Jizhao River of Longsheng ore district.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geologic environment there are slope collapse,landslide and slagheap caused by mining, as well as by the interference of collapse,landslide and slagheap destabilization.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ingel mine management is replaced by river basin management.Many measures are employed,such as pres-tressing force plus anti-slide pile,breast wall (dam),waste residue removal,drainage works.Now the ore-field geologic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 environment along Jizhao river basin of Longsheng are fully improved. This management and scheme can provide reference of mine geologic environment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for other districts.%以桂林滑石公司龙胜矿区鸡爪河为例,系统介绍了龙胜三门镇滑石矿田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地质环境灾害之间的链式关系。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在全球范围内,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进展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是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如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并进行相关预警。
其次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的提升,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后的影像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灾害的规模和范围。
二、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技术的进展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是减灾工作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和地质信息系统,可以模拟和预测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此外,借助先进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可以提前预测地下水位上升引发的滑坡和地面沉降等灾害。
三、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进展地质灾害治理是减轻和避免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在滑坡治理方面,采用了多种加固手段,如土木工程措施、地下排水系统和固结剂注射技术等,以增强地表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在泥石流治理方面,除了减少泥石流形成的降雨入渗,还采取了控制泥石流运动的措施,如构筑固定坝和导流坝等。
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展望虽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以更好地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以提供基于科学数据的灾害防治策略。
此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技术,提高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以应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和条件。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涉及了监测、预测与评估、治理等方面。
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然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以更好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灾害链机理及断链措施研究
4
灾害链的运行载体
灾害链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
律。张永双等[30]从汶川地震后地质灾害
效应入手,开展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
害链思路下的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研究。
描述灾害链事件结构和动态演化过程效
杂体系,链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果很好,但在表达灾害链要素的时空特
灾害的形成具有链式的普遍性,构成灾
征方面性能较弱;针对此问题前人通过
链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规律,对于寻找适
的基本理论问题,灾害链这一概念逐渐
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也从不
当的断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按照灾害时空关系进行划分,
同角度对灾害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
可将灾害链分为空间链和时空链[12]。空
1987 年,郭增建[3] 首先提出了灾害链的
间链是指由一系列分布于同一条构造
一步深入研究[25]。
耦合,诱发多重作用的复杂灾害链。在
综上所述,对以上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比较之
灾害链形成的过程中,人类行为也是引
后可以得出结论,即:在对灾害链进行研
发灾害的重要因素。
究时更为推荐改良后的复杂网络模型方
最后,有的学者更为详细的根据灾
法,可以高效地描述灾害链事件结构和
害链载体特性,将灾害链分为以下按链
把地质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称之
学[8]、物理学[9] 和土木工程学[10] 等角度深
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链式效应使得
其次,灾害链也可按照诱发因素来
为损害环,对于人类从防治地质灾害的
度剖析了对灾害链概念的理解(表 1)。
划分,主要分为内动力灾害链、外动力灾
角度出发、试图预防或阻止地质灾害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在过去,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依赖于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人工巡查和肉眼观察来发现潜在的灾害迹象。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人工巡查的范围有限,难以覆盖广大的山区和复杂的地形。
其次,人的观察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和早期的灾害迹象可能难以察觉。
另外,一些传统的监测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虽然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测量数据,但它们的安装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且监测的频率较低,难以实时获取灾害的动态变化信息。
二、现代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创新。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宏观的视角。
通过卫星图像,可以大面积地监测地表的变形和地貌的变化。
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能够捕捉到微小的地形变化,为早期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可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无人机可以深入到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监测,获取详细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信息。
同时,通过多次飞行对比,可以监测到灾害体的细微变化。
3、传感器技术各类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如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关键参数。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为灾害的预警和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各种监测设备连接成一个网络,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监测点的同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5、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大量的监测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灾害,犹如大自然中隐藏的猛兽,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深入,一系列创新的防治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监测技术方面,传统的监测手段往往存在精度不高、实时性差等问题。
而如今,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卫星遥感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宏观监测,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无人机则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灵活飞行,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灾害评估提供详细的信息。
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地质体的微小变形和位移,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例如,在某山区的滑坡监测中,通过卫星遥感发现了山体表面的细微变化,随后利用无人机进行了近距离的详细勘查,确定了潜在的滑坡体范围。
同时,在关键部位安装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当位移量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通知了当地居民进行疏散,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预警预报技术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地质灾害数据、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更加准确的灾害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进行预测,为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某地在汛期前利用建立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结合实时的气象数据和地质监测数据,成功预测了一次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并提前组织了周边居民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需要及时的监测和预警,还需要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治理技术方面,新型的支挡结构、锚固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涌现。
新型的支挡结构,如抗滑桩与锚索框架的组合结构,能够更好地抵抗滑坡体的推力,提高了治理工程的稳定性。
西南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研究
西南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研究
铁永波;张宪政;龚凌枫;高延超;白永健;徐伟;巴仁基;李宗亮;葛华
【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
【年(卷),期】2022(28)6
【摘要】西南山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链最发育、成灾最严重的地区。
为深入认识区
域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文章在系统收集西南山区历史上19次典型重大灾害事件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链的主控因素及成灾特征,总结了滑坡型、崩塌型、泥石流型
3类灾害链分类模式及5种链式成灾过程,并选择每一类中的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
过程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链成灾机理研究、数据库构建、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及跨界流域链式灾害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地质灾害链
防范建议,旨在为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重大工程与城镇建设安全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1071-1080)
【作者】铁永波;张宪政;龚凌枫;高延超;白永健;徐伟;巴仁基;李宗亮;葛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
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成都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皖西南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2.汶川地震区典型堆积体成灾模式研究
3.秭归县幅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
4.西南红层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成灾模式——以云南彝良县为例
5.甘肃省麦积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灾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自然力量作用,造成地壳运动、地形、地层和地质体破坏,导致人类和社会财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
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发展和应用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预警,提前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以减少损失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将介绍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应用现状1. 地震预警技术地震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也是最为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预警技术通过对地震前兆信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十秒甚至数分钟预警地震。
目前,日本、美国等地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地震预警系统,并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2. 滑坡和泥石流预警技术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技术主要利用遥感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表位移、降雨量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供预警信息。
目前,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技术已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有效降低了损失。
3. 岩溶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岩溶地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其特点是地下水的强烈侵蚀作用,易引发地下水涌出、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
岩溶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主要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水质监测、地下水流动模拟等手段进行预警。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变化,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源数据融合随着卫星观测、遥感技术的发展,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数据的能力不断加强。
未来,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将利用各种数据源的信息,包括卫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等,通过数据融合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智能化预警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
系统梳理灾害链条
系统梳理灾害链条灾害链条:从源头到影响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往往感受到其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
然而,灾害并非独立事件,而是与其他因素紧密相连的链条。
本文将系统梳理灾害链条的组成、作用和影响,以深化对灾害防控的理解和实践。
一、灾害链条的组成灾害链条可分为三个阶段:灾害发生前、灾害发生时和灾害发生后。
1、灾害发生前:这一阶段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预警建设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对于可能引发的灾害,需充分考虑其潜在原因,如地质、气象、环境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灾害发生时: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
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应急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疏散群众等,以降低灾害的影响。
3、灾害发生后: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灾后恢复和重建。
受灾地区需要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开展灾后评估和总结,以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二、灾害链条的作用灾害链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警作用:通过对灾害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掌握可能发生的灾害,为采取应对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2、应对作用:灾害发生时,通过快速响应和有效的应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恢复作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对于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活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三、灾害链条的影响灾害链条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1、对经济的影响:灾害事件往往导致生产生活秩序中断,影响经济增长。
此外,灾害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次生灾害、疫情等,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
2、对社会的影响:灾害事件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同时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灾后重建过程中可能产生社会矛盾和冲突,需要有效应对。
3、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灾害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福利。
综上所述,灾害链条贯穿灾害防控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力都可能加重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其在发生之后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地质灾害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和成因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自然力学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利益、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类型。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因土壤质量的裂解或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发生的质量坍塌,比较常见的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岩土松散或溶蚀而导致地表下陷,通常包括沉降、塌陷、漏斗洞等。
地震灾害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或地面变形,它们都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人员伤亡。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成因。
例如,山体滑坡通常是由于长期昼夜温差变化、自然降水、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土体震荡而导致的;地面塌陷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回流导致的,而地震则是由于地球构造变化而引起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为了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建立一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山体滑坡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土质松散、水分导致的土叶疏松,以及地震等因素。
为了及时监测山体滑坡的变化情况,不断改进滑坡预警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研究表明,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对山体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无人机提供的可视化监测技术可帮助快速发现山体滑坡的发生,卫星遥感技术的高准确性和长时间覆盖范围可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2.地面塌陷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的过剩采取等措施已经成为防止地面塌陷的有效方法。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地心引力测量、地面位移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可监测地面塌陷区域的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灾害链与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灾害链与应对策略地质灾害是由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将形成一条灾害链,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痛苦。
地质灾害的链式反应意味着一种灾害可能引发另外一种灾害。
例如,地震造成的地面震动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又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这种链式反应的效应可能会放大灾害的规模和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地质灾害链的特点和机制,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征兆和迹象。
例如,在地震预警方面,可以通过监测地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这样的预警系统将为人们提供宝贵的时间来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
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山地开发中,要避免大规模的开山填海,以免破坏土地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建立严格的建设限制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然后,灾后重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当地质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以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重建计划,并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例如,在山地滑坡灾害后,除了修复和加固受损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外,还可以采取植被恢复和土地治理措施,以增加土地的稳定性和抵御未来的地质灾害。
此外,公众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和意识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灾害发生的情况。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例如,组织地震演练和应急逃生培训,让人们知道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迅速行动,以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地质灾害灾害链的形成和扩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需要我们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地质灾害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灾害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并分析相关挑战和前景。
1.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包含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的创新。
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持,而传感器、遥感技术等的应用使得数据的采集和监测更加精确和及时。
此外,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可以构建灾害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创新。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最后是信息传播和应急指挥技术的创新。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信息传播和应急指挥是保障灾害应对的关键环节。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可靠,而应急指挥系统的创新则可以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2.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产业化。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作为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核心装备,其产业化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推广,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性能。
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产业化。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产业链的形成。
相关企业通过开发和销售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为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最后是信息传播和应急指挥技术的产业化。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信设备和系统的产业化,相关企业通过开发和销售通信设备和系统,为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信息传播和应急指挥提供了支持。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逐渐成为当代灾害管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破坏性,预警信息的安全性与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首先,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整个体系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传感器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需要得到保障。
在设备硬件方面,主要应用了采用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例如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等技术。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不同地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在数据传输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涉及到无线传输的地区较多,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如LoRaWAN(Low Power 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和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等。
其次,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信息融合和分析是确保预警准确性的关键。
信息融合是指对多来源、多类型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采用信息融合算法来处理从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等获取的各类数据。
信息分析则是根据融合后的信息进行模型建立和参数估计,以便提供准确的预警和预测。
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在信息分析中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历史记录中学习,并基于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此外,信息安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对于信息的传输和存储环节,需要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加密算法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同时也能够抵御各类网络攻击。
其次,对于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共享,需要建立科学的权限管理机制,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获取这些敏感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治理服务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对于减少环境破坏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土地和植被造成直接破坏,还会导致水源受到污染、生态系统紊乱等环境问题。
通过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建设防护工程、加强监测预警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导致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进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而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可以通过修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系统,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提高生态安全水平。
此外,地质灾害治理服务还可以引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负荷过大,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对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导致人居环境恶化和社会稳定问题。
通过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可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警预防,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地质灾害治理服务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最后,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地质灾害不仅会对农田、水资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破坏,还会影响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服务通过减少灾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农田的正常耕种,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地质灾害治理服务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地质灾害智能化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决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质灾害智能化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决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灾害的防控与应急救援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小流域地质灾害链分析
小流域地质灾害链分析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彼此关联的次生灾害。
尤其是强震和台风过后,各种次生灾害频繁发生。
如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其中叠溪台地和教场坝滑坡阻塞岷江后,形成了4个大的堰塞湖,溃坝后60m高的水头倾泻而下,抵达灌县时水头依然高达12m。
地震直接造成6800人死亡,而滑坡又夺去了2523人的生命,其中叠溪一处滑坡压埋全镇577人,仅15人幸免于难(照片1、照片2)。
西藏易贡2000年4月9日在超量冰雪融水的诱发下,花岗岩体内孔隙水压力剧增,引起山体崩塌,一次性崩塌体积达3.0×107m3,崩塌岩体垂直下落高度约2580m,尔后激发具有崩塌-滑坡一体化特征的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图1)。
滑坡最大水平位移为6.7~7.0km,体积达3.0×108m3。
滑坡体堵塞易贡藏布河,形成天然坝体及堰塞湖,淹没周边大范围农田、茶场、草场、房舍及森林,6月10日堰塞湖溃坝后,冲毁易贡藏布、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所有桥梁、交通及通信设施(照片3、照片4),并使下游沿江地区长达450km范围的居民受害;大峡谷下游的印度境内有30人死亡,100多人失踪,5万人无家可归,20多座桥梁被毁。
此次灾害是近期全世界较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在世界上也較为罕见。
此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Ms8.0级特大地震,激发了一系列崩塌、滑坡等山地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
暴雨在平原地区会引起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起山洪爆发,诱发滑坡、泥石流。
因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继而提出了灾害链的概念,并对其展开了研究。
1.灾害链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灾害链,就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而启动另外一种或多种地质灾害损失的链式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物质、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所以灾害链是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载体。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研究报告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研究报告摘要:地质灾害是世界各地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一个有效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的效果。
一、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构建1. 数据采集与监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与监测。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信号,如地震前的地面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预警系统的基础,为后续的预警和决策提供依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采集到的地质灾害预兆数据需要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以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和预测算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和实时数据的监测,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3. 预警系统建设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预警设备、信息传递和发布机制等。
当地质灾害预警信号达到一定阈值时,预警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同时,预警系统还应具备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的能力,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应用1. 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最主要应用是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当预警系统发出地质灾害预警信号时,相关部门和公众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
这将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还可以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
链状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范应对
链状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范应对
殷跃平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年(卷),期】2017(28)3
【摘要】链状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体遭遇地震、强暴雨后迅速转化成滑坡或
山洪泥石流的灾害,具有分布、灾发性和破坏性强等特征。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灾害现象往往具有连发性或链状性,并形成地质灾害链。
在高山地区,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较为常见,具有高位、高速、远程、气浪,以及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能够在高位滑坡启动以后转化成泥石流,再形成堰塞湖。
虽然这类地质灾害看似规模不大,但隐蔽性强,冲击力、破坏力极大,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当前调查排查和防范应对的重中之重。
【总页数】1页(P前插1)
【作者】殷跃平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易贡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地质灾害链特征研析 [J], 刘伟
2.汶川县渔子溪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灾害链成生分析 [J], 陈宁;王运生;蒋发森;苟
富刚
3.国产链状皮圈与美国奥创链状皮圈力值衰减的比较 [J], 李诗佩;顾红晖
4.矿山滑坡地质灾害链特征及发生因素 [J], 高璐
5.国土资源部:全力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引发地质灾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环境科学
地质学 灾害链 大气学
水文学
地质灾害链研究及应用
研究依据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
水圈
岩石圈
2.认识地质灾害链
2.1地质灾害链特点 1.灾害链的多米诺效应 2.灾害链的网状关系
3.灾害链的环境效应涵盖面广
4.灾害链终端的一致性
2.2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灾害链
大气寒流一严厉霜冻一植被破坏一土地沙漠化一气候干旱化 暴雨一洪涝、水土流失—河道淤积一航道淤塞一水质恶化 软土一沉降不均一结构裂缝一建筑失稳一事故 地震一滑坡、山崩一人员伤亡、火灾、瘟疫等
3.1主要减灾思路与方法
1 抑制链式反应 2 避开链式反应的路径 3 提高预警机制,及早防范 4 链式反应过程的综合防治
3.2典型案例
2005年3月26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涌泉 教授向中央领导提出:珠江可能发生类似1915 年大洪水的预.2005年6月17~23日广西大 暴雨,珠江支流西江果然发生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