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统计》WORD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还比较陌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现象,如天气预报、购物时的打折信息等,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数据。

2.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统计图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统计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统计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统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统计图、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学生手册、画笔、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引出统计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如分类、排序、绘图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进行统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统计任务。

如:统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统计图书的数量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手册中的统计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绘制不同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二、进行新课。

例1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比较: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5、揭示课题: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请几个学生回答)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

(收纸条)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

(教师唱票)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画“正”字的方法。

你为什么用画正字的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4)再次记录,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师:现在我们再来一次,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

(师读生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喜欢各种颜色的人分别是多少?1)学生说教师填写统计表2)如果用涂小格的方式,你能表示吗?怎么涂?3) 总结:把杂乱的数据整理成这样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统计,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板书:统计的定义、统计的方法。

3.教具:玩具、图表。

4.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玩具,并要求学生分类或比较这些玩具,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统计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的用
途。

2.讲解简单统计方法:比较个数大小,使用图表等方式。

3. 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统计班级里同学的身高或年龄,然后展示出来。

2.让学生分组,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大小。

4. 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统计,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相信大家对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搜集一些数据,尝试用统计方法分析。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一下教案《 统计》WORD教案

人教版一下教案《 统计》WORD教案

统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活动、统计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学生分析学生对参加活动、喝牛奶、拍球等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德育教学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示像:小朋友们自己主持班会,讨论队活动课将进行什么活动。

电脑出示配音录像:大家好,我是帅帅。

今天老师有事,让我来主持这次的班会,周三下午队活动课举行什么活动好呢?问问同学们吧。

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种再让同学们民主决定。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这四种活动你们喜欢哪种?(同学们意见纷纷)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提问。

你们能帮帅帅想个办法算出哪种活动是同学们最想参加的吗?生1:让同学们举手表决。

生2:我用画“∣”来算。

生3:用电视上的画“正”字来算。

……2.再放录像:帅帅:为了算得更准确性些,我用“√”一个一个同学来算。

(同学们依次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3.提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

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

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四、总结: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2017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doc

2017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doc

2017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doc统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二、教学准备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课件、盒子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选择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本课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

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在统计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选择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老师要给表现好的小组投票打勾,看最后哪个小组得的勾最多,成为今天的冠军,有信心得冠军吗?瞧,现在第*小组最有精神,先给他们投一票!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师:瞧,老师这里有四种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生:我喜欢……师:看来每个人喜欢吃的还都不一样。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计 第一课时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计 第一课时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统计——第一课时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同学们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统计图和统计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获得的一些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粉红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哪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盆,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我们来统计一下好吗?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A.几月出生的人最多?B. 几月出生的人最少?C.六月出生的同学有()人?3.平时大家爱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些什么水果呢?接下来老师想让你们来统计一下你们小组的同学最喜欢吃这四种水果中的哪种水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统计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统计_人教新课标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3页。

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充分经历统计的过程。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解决简单问题(收集、整理数据、画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这是一座美丽的“图形屋”,“图形屋”里住着一些可爱的图形娃娃,让我们去看一看,在这个美丽的图形屋里都住着哪些“图形娃娃”呢?(课件出示:4个三角形,5个圆形,6个正方形,3个长方形。

注:以上图形娃娃打乱顺序一个一个地出现,每一种图形最后都进入房子里,同时在图形出现的过程中配上欢快的音乐。

)〔评: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经历过程(一)探究统计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知道图形娃娃们都是谁,它们各有几个?(不知道。

没数清。

)师:四种图形娃娃各有几个?谁同时数出来了?(大家数的个数不一样。

)师: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

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你们想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方法把图形娃娃的个数记下来。

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整理的方法可能有用“√、○、□、△”记录,还可能有用写数整理的,也可能有用画花或正字统计的。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教学内容:课本93、9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水果统计表、统计图、礼物统计表、统计图学具准备:水果统计表、礼物统计表、统计图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临,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你们看,老师带来一些花,五颜六色的,真漂亮,你能一眼看出哪种花最多吗?(生答)为什么你们的想法不一致呢?我想是因为花摆的太乱了,你能换一个摆法吗?(生答)同学们来看,(出示课件)这样摆你是不是能一眼看出哪种最多了?(红色)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把这些花摆成这样,但是我们可以用小方格表示花,(出示)用一个格子表示一盆花,有几盆花就涂几个格子,你会涂吗?好,打开书93页,完成例1。

2、展示学生作品(比较学生从上往下涂的和从下往上涂的)师:同学们刚才在涂的时候涂的很仔细,但是很费时间,看好了,我们可以用画斜线的办法,注意不要涂出格。

(师演示) 3、看着图完成下面的说一说第二问,要问:你怎么知道多3盆? 4、师:像我们刚才把花的`盆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过程就是统计,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教学新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水果,(板贴:苹果、香蕉、梨)你最喜欢吃什么呢?请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老师想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我们可以――统计,现在老师就念,你们负责记,谁愿意上黑板来试试?(指名上台)开始记录(老师用正字记录)2、请你快速算出喜欢吃水果的人数,填到右边的表格里(老师已经算完)订正黑板上的(学生可能会用正字)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吗?想不想看看老师统计的?(展示)比较: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小结:用正字占得位置少,计算简便,以后还是应该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统计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统计人教新课标

《统计》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包括“正“字在内的各种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1.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统计,认识统计表、统计图,并根据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记录学习准备:教师:彩色水果贴图和头饰(苹果、西瓜、香蕉、草莓),学生:统计纸一张,统计图两张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聊天师: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我这里有四种水果(苹果、西瓜、草莓、香蕉)贴到黑板上你最喜欢吃什么?生1:苹果;生2:香蕉。

师:谁最喜欢吃苹果?(苹果的头饰)。

师:谁最喜欢吃西瓜?(西瓜的头饰)草莓、香蕉?2.站队下面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就悄悄到对应小朋友的后面安静站好。

3.数一数,比一比请最前面的小朋友数一数你这一队喜欢吃这种水果的多少人?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啊?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4.总结揭题师:刚才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就是统计,今天我们来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新知探索1.讨论统计方法师:李老师还统计了一年级一班小朋友喜欢吃水果的情况,想不想知道?师: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一个人的快速出现,如:小明苹果)师:记住了吗?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师:那你能想个办法记下来吗?师: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生:汇报确定:用一个对号、画圈、三角等符号代表一个人的喜好,出现一个快速画一个符号,就能记下来。

师:请同位合作,一人看一人记,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这张纸上记录下来,现在讨论一下,两人谁看谁记,并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

生:记录2.展示方法师:谁想展示一下你们统计的情况?你用什么方法统计的?一个符号代表几个人?一共有几人?师:不一样方法的举手?3.制作统计表师:现在看着你们的统计结果,咱们把它记下来。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6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6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93页《统计》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能根据所描述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目标: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描述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彩笔,磁扣,景点图片(4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预计1分钟)T: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秦皇岛是个闻名内外的旅游胜地,学校要组织去郊游,想征得大家的意见。

T:课下和部分同学交流初步锁定四个景点。

瞧!(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郊游"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搜集原始数据。

(预计4分钟)T:你最喜欢哪里?T:每个小组手里有一个代表小组意愿的选票(四种不同颜色的磁扣。

)请讨论出你小组的意见,由组长将选票粘贴在黑板。

(半分钟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兴趣,以便引发学生主动进行统计。

】三、整理、分析(10分钟)1.凌乱的分布。

T:同学们大家看到这些有什么感觉?"(直观感受)S:乱!T:试着想想办法让大家能清楚地看出它们的数量。

(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

)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简单描述。

【预设:学生能够认识到要分类整理,或者直接出现原始的不规则的条形统计图。

】2.分类。

T:请×××到黑板前来实现大家的想法。

(生动手。

)T:请你仔细观察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了解他的心意,可以举手示意去帮助他。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九、统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作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或作出预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课时划分:4课时读统计图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开课。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二、探索新知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提出问题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三、小调查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

(精品word)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精品word)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统计》教学设计学校: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授课教师:陈明芬指导教师: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陈赛珍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课题:统计执教: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陈明芬指导教师: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陈赛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初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内容,如:简单的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用涂色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等。

2、班级学生主要特点: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一定的小组合作基础,能够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实际操作,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特别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发言常不能注意倾听;经过调查,绝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是一种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教学内容:1. 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统计的过程。

2. 学习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了解条形图、折线图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统计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数据,并用条形图或折线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是一种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理解条形图、折线图的特点。

第二章:收集数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调查、观察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1. 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调查、观察等。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收集数据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调查、观察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2. 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第三章:整理数据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整理数据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

2. 学生能在逻辑思维中,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第四章:描述数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方法,学会用图表、文字等方式来描述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P93-94)。

二、教学准备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彩色贴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及本课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策略选择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五角星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五角星吧!有四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五角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设计“作业评比”情景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件显示五角星图:作业评比小红:★★★★★★★★小明:★★★★★小华:★★★★★★★小雪:★★★★★★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在学生注意观察后,教师设问:我们要知道他们每人得了几颗五角星,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刚才数出他们每人得到几颗五角星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

(板书:统计)师:大家想把每个人得五角星的颗数统计下来吗?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一位好帮手。

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得五角星的颗数。

统计时有几颗,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1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同学们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激发同学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使同学们初步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统计表和统计图各1张,课件。

学具: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出示例1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羊羊村去参观。

它们正在办园艺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花朵将表①填完整。

揭示课题:统计。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出示羊村投篮比赛图。

1.第一次统计(1)播放喜羊羊投篮情况,要求生说说喜羊羊投进多少个球。

(2)学生自主发现,通过纸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喜羊羊的投球情况记录下来,完成表②。

(3)学生汇报记录情况,教学"正"字记录法。

2.第二次统计播放投篮比赛的全过程。

(1)学生自行记录。

(2)汇报结果,并将正确答案填入统计表中。

三、提出问题,学会描述要求生根据统计表,完成表③。

(1)汇报结果,说明纵排数字的作用。

(2)学生描述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统计。

五、课堂小结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统计》WORD教案doc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

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

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

)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

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

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

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

)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

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

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