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检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扫描版)

舒城县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质检高一语文试题答案1.C(“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固然需要,但原文是说“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和话语圈子”,而不是“文化束缚”,何况经典本来就是文化矿藏。

故本项不正确。

A.根据经典的定义,“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所以有个积淀和淘洗的过程,一时的流行并非一定是经典。

故本项正确。

B.第二段列举的传统经典作品很多,必然是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再根据“叙写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等语句,可以判断本项正确。

D根据“有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可以判断敬畏来源于经典的厚重。

故本项正确。

)2.D(“经典之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意义”和“强调阅读经典的目的和抵近其精神本质的方法”之前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重点论述……”的说法有误,故本项不正确。

A.根据“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等语句,可以判断本项正确。

B.第二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以《三国演义》为例详细分析经典小说的作用,其他体裁的则略举,故本项正确。

C.本处属于引用论证,卡尔维诺用“经典,是………”的形式,可以看做是对经典特征的一个阐释,而其中的“初读”和“重读”,是强调了阅读感受和境界。

故本项正确。

)3.A(虽然说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但并没有说无法超越,并且根据其定义“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可见其“具有永恒的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性”,故本项正确。

B.本文列举了诗歌、散文和戏剧后,说“其中不乏经典名篇”,则意味着并不是“每一首都值得不断挖掘”,故本项不正确。

C.虽然经典“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但这里强调的是经典的丰富内涵:虽然“个人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但是,如果没有“不断提升”,也可以“还像初读那样”。

安徽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 4、10—12.第Ⅱ卷17--19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安徽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丁大夫丁大夫退休后,泰和医院聘请他,开出的工资是每个月5000元,丁大夫没有去。

第二天,泰和董事长亲自登门拜访,承诺年薪10万。

丁大夫还是没有答应。

后来,县医院返聘,月工资加上他的退休金正好和他退休前的收入持平,他却去了。

老伴就笑他,连小学一年级的算术都不会算了。

丁大夫说,人就合个感情,我在县医院干了大半辈子,和它有了感情啊。

再说,病人到了县医院,找不到丁大夫,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丁大夫返聘到县医院,在门诊二楼坐诊,是医院唯一的专家挂号门诊。

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医院是这个县里最老、医疗技术最好的公办医院。

丁大夫当年从西安学医归来,一头扎进县医院,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在这大半辈子时间里,县长换了多少任,老百姓不知道,但老百姓知道,县医院有个丁大夫。

医院考虑到丁大夫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安排他二、四、六值班,只是上午时间。

丁大夫说,算了吧,还是每天值班,要不大老远从乡下赶来的病人找不到我,就是我的罪过了。

一些年轻医生看病,先问患者什么症状,然后大笔一挥,去做各种检查,等拿来检查结果,再开处方。

丁大夫却不然,他的胸前总是挂着听诊器,他会撩起病人的衣服在胸前这儿听听,那儿按按,还不时问,这儿疼不?那儿疼不?然后翻开病人的眼皮看看,最后伸手搭脉。

丁大夫开出的处方也不像那些年轻医生写的都是拉丁文,患者根本看不懂,丁大夫写的是中文名。

末了,他还会在某些药方前用笔做个记号,说这些药到医院外边买便宜些。

有一个患者,也许是春节连续几天喝酒的诱因,正月初五晚上出现偏瘫现象,初六就住院治疗。

到了正月二十一,整整住了十六天,花了七八千元,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加重了。

患者也是位退休干部,这天就偷偷拿了自己的化验单子、CT片子、医生处方找到了丁大夫。

丁大夫仔细看了,半天没说话。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8。

阅读下面的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竟成了“稀世之宝”,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珍惜”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__________、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

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__________,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__________。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__________,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有心无力茫然失措掉以轻心积微成著B.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漠不关心长此以往C.无能为力茫然若失掉以轻心长此以往D.有心无力茫然若失漠不关心积微成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D.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B.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C.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舒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检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舒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检试题(含解析)

舒城县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舒城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舒城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舒城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B.成分残缺,在“身份”后面加上“的难题”;
C.句式杂糅,去掉“根本的原因”或“因为”;
D.搭配不当,“势头”不能与“增加”搭配,可将“增加”改为“迅猛”。
故选A。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孱头(chàn) 荒芜(wú) 普陀山(tuó) 窸窸窣窣(sū)
B.蕴藏(yùn)脊背(jǐ)绷着脸(bēng) 混混沌沌(dùn)
C.笨拙(zhuō) 扶掖(yē) 赤裸裸(luǒ) 含情脉脉(mò)
D.发卡(qiǎ)椽笔(chuán) 老柏树(bǎi) 残羹冷炙(zhì)
A. 湖光塔影 诗情画意 大煞风景 心旷神怡
B. 湖光塔影 勃勃生机 风景不殊 心旷神怡
C. 湖光山色 勃勃生机 大煞风景 胸怀大度
D. 湖光山色 诗情画意 风景不殊 胸怀大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湖光塔影:湖光就是湖的风光,塔影就是宝塔的影子,指宝塔倒映在湖水里的景色。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结合后文语境“在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宝塔”,可知,应用“湖光塔影”。
第二组,诗情画意: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此处指未名湖四周风景优美,应用“诗情画意”。
第三组,大煞风景:损伤美好 景致。比喻败坏兴致。风景不殊: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此处指如果塔这一建筑处理不当会破坏景色,应用“大煞风景”。

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命题范围:语文版必修3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

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

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

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

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

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

比如“指鹿为马”,如今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几乎时刻都要指鹿为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

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一个是“井底之蛙”,一个是“五十步笑百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4_1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4_1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舒城县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一学期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宏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到达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方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方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那么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者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方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生疏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那么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化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的。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6套)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6套)

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李晓娟审题人:冯菊荣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安徽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分)庄周的燕子格致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

看来他不仅仅喜爱蝴蝶。

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

庄子惜墨。

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

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

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

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

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白。

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

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

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

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

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

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

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

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

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着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

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

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

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

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

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拥手相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城县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

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

“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1. 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楚辞”这一名称至迟在汉代前期已经出现。

它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如孔子游楚时听到的当地小孩所唱的《孺子歌》。

B. “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C.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而汉代人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D. “楚辞”是一种诗体,而《楚辞》是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集,由西汉末年的刘向辑录。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 楚辞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但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

据古籍记载,它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C. 楚辞虽然脱胎于楚地歌谣,但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它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D.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为了与汉赋区别,我们不主张称楚辞为“赋”。

而汉人因为楚辞“不歌而诵”,称它为赋,这也并不为过。

B. 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但不应属于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C. 从楚辞中可以看出《诗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也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使《楚辞》与《诗经》朴质的体式有所不同。

D. 楚辞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除受巫教等楚文化外,同时还受到不同文学体式以及形成时代的影响,但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

【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错误,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

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菊颂》全用四言句。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此题B项过于绝对,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这大约类似古希腊史诗的‘吟唱方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

”,选项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错,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选项曲解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D.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5.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4. C 5. ①耿直刚烈。

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

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

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6.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