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3节 微型包囊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一节包合技术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主分子客分子能否稳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
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一)环糊精 CD:β-CD 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环糊精衍生物: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
G-β-CD 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β-CD,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1、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2、摩尔比是1:1 。
3、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5(稠环小于5),4、相对分子质量100―400,5、溶解度小于10g/L,6、熔点低于 250℃。
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 包合。
7、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4、包合作用具竟争性四、常用包合技术: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喷雾干燥法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1、聚乙二醇PEG:4000、60002、聚维酮PVP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4、有机酸类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二)难溶性载体材料:1、纤维素类:EC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 E、RL、RS3、其他:胆固醇等(三)肠溶性载体材料:1、纤维素类:CAP、HPMCP、CMEC(羧甲乙基纤维素)2、聚丙烯酸树酯类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18.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1节 固体分散技术
④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延缓药物的水解 和氧化。 ⑤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
⑥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如牡荆油பைடு நூலகம்丸。
⑦小剂量药物均匀地分散于载体中,不仅 便于服用,且分剂量准确。 ⑧主要缺点是分散状态稳定性不高,久贮 易产生老化现象。
二、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性质。
固体分散技术
综上,可以给固体分散体下一明确的
定义: 固体分散体 ( solid dispersion)
系指药物以 分子 、微粒 、微晶无定型
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水溶性或难溶性
或 肠溶性 的固体材料中的 高度分散体
系。
固体分散技术
若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 ,则可使难溶性药 物具有高效、速效的作用;如:吲哚美辛PEG6000 固体分散体制成的制成的口服制剂,剂 量小于市售的普通片的一半,但药效却相同,而 且也能降低刺激性。 若采用 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 ,则可 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性作用;如:硝苯地平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固体分散体缓释颗粒剂, 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缓释作用。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2.聚丙烯酸树脂类 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S100均属此类。 前者相当于国内Ⅱ号聚丙烯酸树脂,pH6.0以 上的微碱性介质中溶解,后者相当于Ⅲ号聚丙 烯酸树脂,在pH7以上碱性介质中溶解。一般 用乙醇等有机溶剂将药物和载体溶解后,蒸去 溶剂而得固体分散体。有时两者按一定比例联 合应用,可达到较理想的缓释或肠溶的固体分 散体。
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
中药生物增效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在生物酶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四大前沿领域,即:生 物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人体科学,以天然野生的动植物作为基本的药液提取 原料,在加以结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物技术加工,从而达到增效。
举个例子:背景梵事生物技术研究所采用中草生物增效技术,对中草药的加工进行了探索, 主要应用于各类水解酶和部分工具酶的结构重组。
中草生物增效技术主要做到:百分百的利用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药剂 药效。经过中草生物增效技术的改善的药剂都具备:增强病患者的免疫调节内分泌功能、促 进病患者排泄和增进食欲、降低病患者的血脂含量、改善病患者的疲劳状态、抗肿瘤等积极 有效作用。
二、结语 综合全文几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新技术的渗透作用很强烈,且是满满 的正能量。我国当前的医药学及医药加工制造工业要不断反思,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为 我国的药物制剂事业做出贡献。期望本文的概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皎.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2012. 【2】杨祥良.药物制剂新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2005. 【3】陈茂伟.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及其药剂制作中的实例研究[J].2011. 【4】邱树毅.药物制剂新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2007. 【5】杜文双.药物制剂新技术展望[J].2002. 【6】吴梧桐.制剂新技术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200
【摘要】新技术的发展渗透是当今医药学及医药制造工业科学发展的 必然结果。
【关键词】药物 制剂 新技术 药物制剂在医药学及药物制造工业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的长期医疗保健事业的发 展中,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药物制剂新技术,来促进药物制剂质量、作用的提高和完善。当 然,随着各种边缘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渗透,药物制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是药物制剂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简单概述了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几种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中药制剂为例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中药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应用于: 病理学诊断、癌症早期诊断、遗传诊断、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纳米机器人治疗疾病等。纳 米中药的含义是:粒径小于 100nm 的有效的,中药成份、部位、原药以及复方制剂。纳米 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应用解决了中药的毒副作用、时效性慢、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等问题, 填补了我国药物现代化、突破性、原创性技术平台的空缺。纳米中药微囊是纳米技术应用到 中药领域的作品,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纳米在常温下, 由于布朗运动,使得它悬浮在液体或空间之中,进而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皮肤、毛囊、甚 至五官进入到病患体内,因此,它的危害要比粉尘的危害大,所以,对待纳米技术在中药制 剂上的应用我们要一分为二,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解读。 中药提取浓缩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我国的中药提取应用技术的发展,呈: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元设备到多缸连续、蒸馏芳香 性成分。其中最新被推广应用的逆流缸连续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药酒恒温循环 提取技术,简称为:在近年来被许多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所关注并重视,并且已 经归入到其国家的食品医药工业体系之中了,在其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的 提取技术一般采用: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从啤酒花中提取啤酒花精以及从烟草中提取尼古 丁,而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提取技术采用的是:从红花中提取红花苷及脂苷、从月见草中 提取月见草油、从长春花中提取长春花碱、从沙荆中提取沙荆油,这种在临界状态下提取方 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浓缩技术是药物制剂生产的重要工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生产的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了高效、剂量小、毒副作用小且易被患者服用的药品, 正因如此,薄膜式、反渗透法浓缩以及离心薄膜式重要提取液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且被广大患 者认可。 脂质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属于一种靶向给药系统、定向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制剂。它能够改变被包封药物的 内在分布,因为它具有类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激活的自身免疫机能进入病患者 的体内,其给予的药物主要蓄积在肝、脾、骨髓、肺等组织器官中,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 减少药物用量以及提高药物治疗指数。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特性,能够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生物物理、免疫研究、生化学、免疫诊断学等诸多领域。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要从邓英杰说起,邓英杰等研究人士首先研究并制成了黄氏制成脂质体, 从而提高了黄氏多糖脂质体的稳定性并且增加了其免疫活性。总之,脂质体技术的应用成为 了目前药物制剂研究的新动向。 中药生物增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8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 如维生素D3-β-CD包合物对热、光及氧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3、液体药物的粉末化
– 维生素A、E等。
4、防止挥发性成分挥散
– 低熔点或低沸点的酯类、碘、冰片等药物。
5、遮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 如大蒜油制成包合物。
6、调节释药速度 7、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8、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
实例: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
• 所用载体材料为 PEG400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 将载体材料均勻混合,于80° 熔融, • 将已溶解在无水乙 醇中的非诺贝特溶液倾入熔融 物中,迅速搅拌均勻, • 水浴加热至乙醇挥干, • 冰浴中速冷 固化, • 室温放置2小时,于35 ° 干燥4小时, • 粉碎过80目筛即得。
– 以水不溶性为载体 – 如:蜡
案例
• 硝苯地平溶解度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 但制 成硝苯地平-聚乙烯吡咯烷鬧(PVP)固体分散 体后,却大大提高该药物的体外溶出速率。 • 分析:
– 固体分散体以PVP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技术来 制备。 – 经检测表明,硝苯地平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 – 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速率 均明显加快,且随载体材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实例:盐酸尼卡地平固体分散体
• 将盐酸尼卡地平与PEG6000以适当比 例分 别溶于无水乙醇中,使完全溶解,并充分 混匀。 • 置70° 的水浴上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 剂, • 剩下的黏稠状物转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 时, • 脆化后取出粉碎,过80目筛。
(三)溶剂蒸发-熔融技术
• 将药物先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药物 溶液加到熔融的载体中,搅拌均匀,迅速 挥干溶剂,按熔融法固化即得。 • 本法中5%~10%的液体分散在载体中,故 适用于鱼肝油、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素E等液体药物或热稳定性较差的药物。 • 本法具有溶剂法和熔融法的优点,但仅限 于制备小剂量药物的固体分散体。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重要考点归纳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重要考点归纳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重要考点归纳我们只有马上投入到学习的行动中去,尝试去背一首诗,解一道题,才能够积累知识,发展技能。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重要考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物制剂新技术学习目标:熟悉β-环糊精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型包囊等包合技术的含义、特点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一)概述包合技术:是一种分子被保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
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非化学过程。
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
1、含义:将药物分子包合或嵌入β-环糊精(β-CD)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囊状分散物的过程称为β-环糊精包合技术。
2、特点:超微结构,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载体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无积蓄作用,无毒,且释药缓慢。
(二)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①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②增加药物的溶解度;③液体药物粉末化;④减少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掩盖不适气味;⑤调节释药速度。
二、微型包囊技术(一)概述:1、含义:微型包囊技术,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成微小胶囊的过程,简称微囊化,为包合技术之一。
若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为微球。
2、特点:①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嗅味药物②防止在胃内失或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③减少复方配伍禁忌,④微囊化后达到控释或靶向作用;⑤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可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二)常用包囊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桃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等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3、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维酮(PVP)等在选用囊材时考虑黏度、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稳定性、澄明度等。
微型包裹技术
第三节微型包囊技术一、概述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 wall),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纳米囊(nanocapsule)和纳米球(nanosphere)。
(一) 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4)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5)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 控制药物释放速率;(7)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二) 药物微囊化的进展第一阶段开始主要应用于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微囊粒径一般为5~l000μm。
第二阶段微囊粒径减小到l~250 μm,主要应用于控制药物释放。
这种粒径的载药微粒,毫微粒通过非胃肠道给药时,被器官或组织吸收能显著延长药效、降低毒性,提出高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第三阶段主要是靶向给药的纳米囊,粒径为1~ 1000nm。
将微粒或毫微粒引导到体内特定部位,再被吸收而发挥药效。
二、囊心物与囊材(一) 囊心物(core material)(1)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通常将主药与附加剂混匀后微囊化,亦可先将主药单独微囊化,再加入附加剂。
(3)若有多种主药,可将其混匀再微囊化,或分别微囊化后再混合,这取决于设计要求、药物、囊材和附加剂的性质及工艺条件等(4)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如囊心物过少,将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5)囊心物也可形成单核或多核的微囊。
(二) 囊材囊材(coating material)的一般要求是: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③无毒、无刺激性;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特性。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新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是制备和制造药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原理的总称。
随着人类对药物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出现为药物的制备和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或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的技术。
在药物制剂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降低毒性。
通过纳米技术,药物可以包裹在纳米粒子中,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和控释。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药物载体,如纳米胶囊、纳米纤维等。
二、高通量技术高通量技术是指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对大量样本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药物制剂中,高通量技术可以大大加快新药的筛选和评价过程。
例如,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对大量药物分子进行活性筛选,找到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此外,高通量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制剂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高药物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
在药物制剂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定制化的药物制剂。
通过将药物和载体材料打印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可以实现药物的个体化制备和给药途径的个性化设计。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复杂结构的缓释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为药物制剂提供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四、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流道和微型装置来控制液体流动的技术。
在药物制剂中,微流控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微粒药物制剂。
通过控制微流控装置中的微流体流动和混合,可以精确地控制药物颗粒的尺寸、形态和释放行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微流控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微流体芯片和微型泵等微型装置,实现药物的微型化和微量给药。
总之,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出现为药物的制备和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纳米技术、高通量技术、3D打印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和控释,实现药物的个体化制备和给药途径的个性化设计,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1.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二)微型包囊技术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2.常用包囊材料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三)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2.常用载体的种类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1.包合材料将药物分子包合或嵌入环糊精(CD)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囊状分散物的技术。
环糊精:β-CD最常用2.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①增加稳定性:易氧化、易水解、挥发性药物;②增加溶解度:难溶性药物;③液体药物粉末化:红花油、牡荆油;④掩盖不良气味,降低刺激性:大蒜油;⑤调节释药速度。
3.包合物制备方法①饱和水溶液法:冰片。
②研磨法③冷冻干燥法④喷雾干燥法:难溶性药物、疏水性药物。
⑤超声法二、微型包囊技术1.含义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微小胶囊的过程,简称微囊化。
2.微囊化特点①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及口感②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和减少对胃的刺激性③减少复方的配伍变化④使药物达到控释或靶向作用⑤改善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⑥将液态药物固型化3.常用包囊材料4.微囊化的方法单凝聚法囊材:明胶复凝聚法囊材:明胶+阿拉伯胶三、固体分散体1.特点①难溶性药物,采用水溶性载体制备,增加比表面积,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滴丸。
②药物以水不溶性载体、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制备,缓释或控释。
③作为硬胶囊、软胶囊、片剂、滴丸、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剂型的中间体。
2.常用载体的种类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4.固体分散体的分散状态①低共熔混合物(微晶)②固态溶液(分子)③玻璃溶液或玻璃混悬液(质脆透明状固体溶液)④共沉淀物随堂练习A型题β﹣CD包合物优点不包括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D.使药物具靶向性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D(固体分散体)A型题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37%甲醛溶液作为A.凝聚剂B.稀释剂C.增稠剂D.固化剂E.分散剂『正确答案』DB型题A.饱和水溶液法B.单凝聚法C.熔融法D.X射线衍射法E.热分析法1.可用于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是2.可用于固体分散体制备的方法是3.可用于微型包囊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C、B。
18.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2节 包合技术
包合材料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环糊精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 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结而成的环状 低聚糖化合物。 结构为中空圆筒形,空穴开口处为 亲水性,内部为疏水性。有α、β、 γ三中。
包合材料
β-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7~8Å α-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4.5~6Å γ-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8.5~10Å β- CD 更适合于包合药物,α- CD分子腔内径稍小,而γ-CD可用于 包合很多药物,但价格昂贵。
异丁普生环糊精包合物的电镜照片
异丁普生原料药
捏合法处理后的原料药
包合物的应用
7. 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β-CD包合中药挥发油,不仅能防止挥发 油因挥发而降低疗效,而且能使其成为粉末 化固体,便于加工成其它剂型,如片剂、胶 囊、散剂、栓剂等。 陈亮等以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6,包 合时间为 15 min 制备了维生素 E-β-CD 包合 物。
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相溶解度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示扫描量热 圆二色谱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法 核磁共振
包合物的制备
选包合材料:首选 β - CD ,分子结构 中孔洞大小适中,水中溶解度较小;增加 溶解度选 α -CD,空洞较小; γ -CD空洞 内径大,水溶解度大但价格贵.
选方法:以含量和收率都高的稳定包
合物为选方法依据。
包合物的制备
饱和水溶液法 研磨法 超声法
冷冻干燥法
包合物的制备
一、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或共沉淀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可以直接观察到形成的包 合物的微观结构。含药的包合物与不含药的包 合材料以及原料药的形状不同,这是因为晶格 排列发生变化所致。
《药物制剂技术》读书笔记模板
第十四章膏型制剂
第一节软膏剂 第二节乳膏剂 第三节凝胶剂 第四节眼膏剂 本章小结喷雾剂 第三节粉雾剂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十六章膜型制剂
第一节膜剂 第二节涂膜剂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十七章新型制剂
第一节速释制剂 第二节缓、控释制剂 第三节透皮吸收制剂 第四节靶向制剂 第五节智能制剂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五部分生物药剂学
第十八章药物制剂的体内过程
第一节吸收 第二节分布 第三节代谢 第四节排泄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实验二胶体溶液型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一真溶液型液 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三混悬剂型液 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四乳剂型 1
液体药剂的制 备
2
实验五浸出制 剂的制备
3
实验六散剂的 制备
4
实验七颗粒剂 的制备
目录分析
第一章药物制剂与药 物剂型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 定性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配 伍变化
第四章药物制剂的生 产管理
第一章药物制剂与药物剂型
第一节药物制剂 第二节药物剂型 第三节药品标准 第四节药品规范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第四节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九章颗粒剂
第八章散剂
第十章片剂
第十一章囊型 制剂
第十二章丸型 制剂
第八章散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粉碎 第三节筛分 第四节混合 第五节散剂制备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九章颗粒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颗粒剂的制备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第十章片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片剂的种类及常用辅料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工艺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 第五节片剂的质量控制 第六节片剂举例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药剂学--微型包囊ppt课件
•混合 •微囊化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 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囊心物过少,
•
则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单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
• 加量为总体 积的3倍
•胶联 剂
•凝聚 剂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透明区
•⑴凝聚系统的组成 • •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囊 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 明胶10% • 硫酸钠10%
• 水8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 第十八单元 药物制剂新技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中药药剂学第十八单元药物制剂新技术一、A11、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溶液是作为A、起泡剂B、固化剂C、填塑剂D、收敛剂E、助溶剂2、用A型明胶-阿拉伯胶做囊材制备微囊,在pH4.0~4.5时,明胶与阿拉伯胶凝聚的原因是A、明胶正电荷达最高数量B、明胶负电荷达最高数量C、明胶正负电荷相等D、阿拉伯胶正负电荷相等E、絮凝与反絮凝3、下列关于微型包囊技术说法有误的是A、微型包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微小胶囊B、药物经微囊化后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药物经微囊化后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和减少对胃的刺激性D、药物经微囊化后改善某些药物的流动性E、药物经微囊化后不可以改善某些药物的可压性4、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不包括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减弱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掩盖不良气味5、为使微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常可在囊材中加入A、填充剂B、增塑剂C、润滑剂D、湿润剂E、崩解剂6、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的制备方法是A、饱和水溶液法B、研磨法C、冷冻干燥法D、喷雾干燥法E、超声法二、B1、A.置换值(价)B.渗透压C.固体分散技术D.热原E.沉降体积比<1> 、药物在栽体中成为高度分散状态的一种固体分散物的方法A B C D E<2>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A B C D E2、A.注射剂B.苯甲酸防腐效力较好C.清热解毒注射液制备时,用5%氢氧化钠调节D.用复凝聚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制备微囊时E.阿拉伯胶为有效的乳化剂,含阿拉伯胶的乳剂较稳定<1> 、pH为4~4.5的是A B C D E<2> 、pH为4~9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以明胶为囊材时,可加入甲醛使甲醛明胶分子互相交联而固化。
【该题针对“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明胶与阿拉伯胶溶液混合后,调pH4.0~4.5,明胶正电荷达最高值,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结合成为不溶性复合物,凝聚成微囊。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目录药物制剂新技术 (2)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 (2)一、概述 (2)二、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特点 (2)三、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3)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4)五、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4)六、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7)七、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7)第二节包合技术 (7)一、概述 (7)二、包合材料 (8)三、包合物的特点 (9)四、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9)五、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9)六、包合物的验证 (11)第三节微囊化技术 (12)一、概述 (12)二、微囊的特点 (13)三、微囊的制备 (14)学习指导 (17)药物制剂新技术教学与学习要求1、掌握微囊化技术、包合技术与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
2、掌握微囊、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应用、常用材料及释药原理。
3、熟悉物理化学法制备微囊的原理。
4、熟悉影响包合作用的因素。
5、了解固体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6、了解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别方法。
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一、概述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可为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所形成的固体分散体系。
二、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特点1、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或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
3、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4、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5、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等。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缺点是药物的分散状态稳定性不高,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
三、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特性。
载体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无毒、无致癌性、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不影响药物的疗效与含量检测、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价廉易得。
常用的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畅溶性三大类。
制剂新技术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一、概述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主要特点:1.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 控制药物释放;或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3. 其次是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4.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等。
主要缺点:药物分散状态的稳定性不高,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
二、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以及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最适宜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分子量在1000到20000,熔点较低(55~65℃),毒性小。
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分解),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不干扰药物的含量分析。
主要用于增加某些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例子);也可PEG也可作为缓释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例子)。
溶出速度影响因素:主要受PEG分子量影响,一般随PEG分子量增大,药物溶出速度降低。
注意: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体。
2.聚维酮类PVP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抑晶作用,作为载体材料具有普遍意义。
特点:用PVP制成固体分散体,其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高,在体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也有显著改善(例子)。
缺点:易吸湿,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对湿的稳定性差,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例子)。
3.表面活性剂类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想的速效载体材料。
常用的有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可大大提高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例子)。
4.有机酸类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成囊条件
⑤ 交联: 欲得不可逆的微囊,必须加入交联剂,同时还 要求微囊的粘连愈少愈好。使用甲醛作交联剂, 通过胺醛缩合反应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 交联程度受甲醛浓度、反应时间、介质pH值等 因素的影响,交联最佳pH范围是8~9。交联不 足则微囊易粘连,交联过度,所得明胶微囊脆 性太大。
交联反应式
(4) 壳聚糖: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后制得的一种天然 聚阳离子型多糖,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无 毒、无抗原性,在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酶解,具 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在体内可溶胀 成水凝胶。
2.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作囊材的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多系纤维素衍生物, 其特点是毒性小、粘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大。
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 (可以是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 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由于明胶 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 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 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 ( 如加水稀释 ) ,就可发生解凝聚,使微囊很快消 失。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中可反复利用,直到 凝聚微囊形状满意为止 ( 可用显微镜观察 ) 。最后 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不凝结、不粘连、 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3) 成囊条件
④ 凝聚囊的流动性及其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 为了得到良好球形微囊,凝聚囊应有一定流动性。 如 A 型明胶制备微囊时,通常保持溶液的 pH 在 3.2~3.8 之间,才能得到好的球形,因为这时明 胶分子中有较多的-NH3+离子,可吸附较多的水 分子,降低凝聚囊与水间的界面张力,凝聚囊 的流动性可得到改善,以利囊成球形。 如 pH 在 10~11 不能成囊,因为接近等电点,有大 量的粘稠块状物析出。而 B 型明胶则不调 pH值 也能成囊。
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
(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 (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4)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 (5)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6) 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7) 使药物浓集于 靶区 ,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 用 (8) 将活细胞、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包囊不引起活 性损失或变性
(2) 纤维醋法酯: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ellacefate) 俗名 CAP ,略有 醋酸味,在丙酮中溶解,水、乙醇中不溶,可 溶于pH>6的水溶液。用作囊材时可单独使用, 用量一般在 30g/L 左右,也可与明胶配合使用。
(3) 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 (EC) 的化学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 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或丙二醇,可 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遇强酸易水解,故对 强酸性药物不适宜。用乙基纤维素为囊材时, 可加入增塑剂改善其可塑性。
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基本原理
将 溶 液 pH 值 调 至 明 胶 的 等 电 点 以 下 ( 如 pH 4.0~4.5) 使之带正电,而阿拉伯胶仍带负电, 由于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 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
3. 溶剂非溶剂法
溶剂 非溶剂法 (solventnonsolvent) :是在囊材 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 ( 非溶剂 ) , 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的方法。 常用囊材的溶剂/非溶剂的组合见表。药物可 以是固体或液体,但必须对溶剂和非溶剂均不 溶解,也不起反应。使用疏水囊材,要用有机 溶剂溶解,疏水的药物可与囊材混合溶解; 如药物是亲水的,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混悬或 乳化在囊材溶液中。再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非 溶剂,使材料降低溶解度从溶液中分离,过滤, 除去有机溶剂即得微囊。
(二) 囊材 囊 材 (coating material) 的 一 般 要 求 是:
①性质稳定 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 ③无毒、无刺激性 ④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 等特性
常用的囊材可分为天然的、半合成或合成高
3. 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酯类是迄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物降解的 合成高分子,它们基本上都是羟基酸或其内酯的 聚合物。常用的羟基酸是乳酸(1actic acid)和羟基 乙酸(glycolic acid)。 由乳酸缩合得到称聚乳酸,用PLA表示, 由羟基乙酸缩合称聚羟基乙酸,用PGA表示; 由乳酸与羟基乙酸缩合而成的,用PLGA表示,亦 可用PLG表示。 有的共聚物经美国 FDA 批准,也作注射用微球、 微囊以及组织埋植剂的载体材料。第三Βιβλιοθήκη 微型包囊技术药物微囊化的进展
目前,药物微囊化的商品还不多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微囊化抗癌药治疗癌症,如 抗癌药微囊经人工化学栓塞提高了治疗效果。 应用影细胞(ghost cell)或重组细胞(如红细胞) 作载体,可使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得以改善;将 抗原微囊化可使抗体滴度提高。 近 10 年报道得较多的是多肽蛋白类、酶类(包 括疫苗)、酶和激素类药物的微囊化。在英国 还出版了 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 (季刊),这对微囊化研究及应用都起了很大的 促进作用。
(4) 影响成囊的因素
③ 增塑剂的影响:为了使制得的明胶微囊具有 良好的可塑性,不粘连、分散性好,常须加入 增塑剂,如山梨醇、聚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 等。 在单凝聚法制备明胶微囊时加入增塑剂,可减 少微囊聚集、降低囊壁厚度,且加入的增塑剂 量同释药tl/2之间呈负相关。
2. 复凝聚法
复凝聚法 (complex coacervation) :系指使用两 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 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二、囊心物与囊材
(一) 囊心物
微囊的 囊心物 (core material) 是液体,除 主药外可以包括提高微囊化质即是被包囊的特 定物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加入的附加剂, 如稳定剂、稀释剂以及控制释放速率的阻滞剂、 促进剂和改善囊膜可塑性的增塑剂等,如是液 体,则可以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
二、囊心物与囊材
(2) 工艺流程
(3) 成囊条件
①凝聚系统的组成:单凝聚法可以用三元相图 来寻找成囊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如明胶水硫酸钠系统的单凝聚三元相图。
②明胶溶液的浓度与温度:增加明胶的浓度可 加速胶凝,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胶凝, 同一浓度时温度愈低愈易胶凝,而高过某温度 则不能胶凝,浓度愈高的可胶凝的温度上限愈 高。
(一) 物理化学法
相分离微囊化步骤示意图:
a. 囊心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b. 加囊材 c. 囊材的沉积 d. 囊材的固化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它是在高分子囊 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 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
(1) 羧甲基纤维素盐: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 囊材,一般分别配1~5g/L CMC-Na及30g/L明胶, 再按体积比2:1混合。 CMC-Na遇水溶胀,体积可增大 10倍,在酸性液 中不溶。水溶液粘度大,有抗盐能力和一定的 热稳定性,不会发酵。 也可以制成铝盐CMC-Al单独作囊材。
(3) 成囊条件
③ 药物及凝聚相的性质: 单凝聚法在水性介质中成囊,因此要求药物在 水中极微溶解,但也不能很疏水。微囊化的难 易取决于明胶同药物的亲和力,亲和力强的易 被微囊化。 如果囊心物的药物易溶于水或过分亲水,只存 在于水相而不能混悬于凝聚相中成囊。 如药物过分疏水,因凝聚相中含大量的水,药 物既不能混悬于水相中,又不能混悬于凝聚相 中,也不能成囊。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 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 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 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 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微囊和 微球的粒径属微米级,而粒径在纳米级的分别 称纳米囊和纳米球。它们都可以是药物的载体, 作为给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2) 阿拉伯胶:
系由糖苷酸及阿拉伯胶的钾、钙、镁盐所组成。 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作囊材的用量为 20~100g/L。
亦可与白蛋白配合作复合材料。
(3) 海藻酸盐:
系多糖类化合物,常用稀碱从褐藻中提取而得。 海藻酸钠可溶于不同温度的水中,不溶于乙醇、 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 不同产品的粘度有差异。可与甲壳素或聚赖氨酸 合用作复合材料。因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故海藻 酸钠可用CaCl2固化成囊。 研究各种灭菌方法对海藻酸盐的影响,发现高温 灭菌 (120℃、 20min) 使其 10g/L 溶液的粘度降低 64 %;低温加热 (80℃、 30min) 几个循环时灭菌 效果较差,反而促使海藻酸盐逐步断键;用环氧 乙烷灭菌也降低粘度和断键;膜过滤除菌的产物 粘度和分子量都不变。
(一) 囊心物
通常将主药与附加剂混匀后微囊化,亦可先将主药 单独微囊化,再加入附加剂。 若有多种主药,可将其混匀再微囊化,或分别微囊 化后再混合,这取决于设计要求、药物、囊材和 附加剂的性质及工艺条件等。 另外要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适当,如囊心物过 少,将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囊心物也可形成单核或多核的微囊。
若药物不宜在碱性环境,可改用戊二醛代替甲 醛,在中性介质使明胶交联。戊二醛对明胶的 作用可以通过形成Schiff碱的反应
(4) 影响成囊的因素
① 凝聚剂的种类和pH值:用电解质作凝聚剂时, 阴离子对胶凝起主要作用,强弱次序为枸橼酸 >酒石酸>硫酸>醋酸>氯化物>硝酸>溴化 物>碘化物,阳离子电荷数愈高的胶凝作用愈 强。
1. 天然高分子材料---(1)明胶:
明 胶 是 由 18 种 氨 基 酸 交 联 形 成 的 直 链 聚 合 物 , 通 常 是 15000~25 000之间不同分子量的混合物。因制备时水解 方法不同,明胶分酸法明胶(A型)和碱法明胶(B型)。 A型明胶等电点为7~9,10g/L溶液25℃的pH为3.8~6.0。 B 型明胶稳定而不易长菌,等电点为 4.7~5.0 , 10g/L 溶液 25℃的pH为5.0~7.4。 两者的成囊性无明显差别,溶液粘度类似,可生物降解, 几无抗原性,通常可根据药物对酸碱性的要求选用 A 型 或B型,用于制备微囊的用量为20~100g/L。 用明胶为囊材,加入 10%~20 %甘油或丙二醇可改善明胶 囊材弹性。加入低粘乙基纤维素可减少膜壁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