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十一章讲表

合集下载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

《论语》第十一篇先进先进篇第十一【本篇引语】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

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

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

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原文】11·3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学而》第十一章第一篇《学而》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孔子对“孝”进行了阐述。

曾子在第九章曾经提过“慎终追远”,那很大程度上是“礼”的表现。

人们只需要在清明、重阳等特定的日子表现出孝顺守礼的样子,容易让别人看到“慎终追远”。

这就是“礼”的反面,容易出现表面文章。

当然,“礼”还是有用的,可以让人们至少在表面上还去做一些事情。

本章孔子就是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说明如何做到“孝”。

孔子这句话是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孩子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为人处事的作风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面对的是宗法制度下的社会,是对“君子”所在的上层阶级而言的,放在今天我们有必要拓宽一下他的范畴。

日本作家池井户润有部小说叫做《下町火箭》,对这句话是个很好地注解。

出生于东京郊区的佃航平从小的梦想就是飞上宇宙,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人员,专门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发。

但在最接近梦想顶峰的时候,一次事故让他辞职回了老家,转而继承父亲留下的工厂。

七年过去了,他是一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要为了员工们与银行打交道,与大企业竞争。

他在工厂里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申请了全国最领先的火箭阀门专利。

在卖出专利获得利润和自己参与火箭阀门制造的选择之中,在自己的梦想和父亲工厂的生存之间,他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光明的道路。

“父在,观其志”。

在宗法制度下,父亲是家长,孩子的行为和做法受到父亲及宗族的约束管理。

这时候孩子表现出的行为很多带有家庭意志,观察一个孩子是否孝顺,只能看他的思想状态。

是全身心地认可,还是口服心不服?让我们拓展到现代社会。

在学校、在家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正面教育,所有人都在教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但是对“为什么该干,为什么不该干”讲得太少,讲得不深。

逐字逐句学论语11

逐字逐句学论语11

第十一篇:先进篇第131讲.本来论语分上下两册的。

我们这个讲要装成一本。

第11篇是先进篇。

用的是第一章,先进于礼乐的前两个字。

这一章由很多注解,他们每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没有辨别能力。

必得要雪庐老人的把原因讲清楚,他用以经注经的办法把他注解出来。

照雪庐老人给我们讲出来的,再加上他以经注经,就好学多了。

下面我们看第一章。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下论的第一章。

就讲礼乐。

在上论里面,孔子也讲过了。

孔子讲志于道,依于仁。

游于艺。

这是原则。

我们要学道,就先要有道德。

从道讲到德,讲到仁和艺。

最后我们怎么样明了道理。

最后要怎么样执行,那就要游于艺。

就是要修行,修行就要在游于艺上。

在上论讲到艺就是六艺。

这是简单的分类,详细的分类就包括百工六艺。

我们现在分科上比较的详细的。

六艺就是这样分的很清楚的,六艺就是叫我们当时学,就能够用得上。

六艺开头就上礼乐,礼乐这两种,无论你现在学的上哪一门学问,农工商法医,都要有礼乐来指导,学农,比如农民种的五谷,种的树木,水果这一类的,要学礼乐的话,就不敢用农药了,就是用也要在可以吸收的。

如果不学礼乐的话,农药很多也要拿出去卖,就会害人的。

学其他也是一样的,所以,学法律也上一样的,学习礼乐的,就不会用法律谋取自己的利益。

学医学就更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就有仁心仁术,现在的大医院就不一样了,他是以利益为主的。

如果懂得礼乐的话,他就不会以业绩为主了。

所以礼乐是指导一切的学术。

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什么是先进,什么是后进。

古人的注解很多。

如果以时代来说,先进是古时候,后进是后来的时候。

有人说先进是指孔子的学生,是先学的,后进是后学的。

讲法很多,雪公是按照时代来讲,先进是什么时代呢?先进是孔子以前的时代。

后进是孔子当时的时代。

孔子以前的时代,就是夏商周时代,孔子的时代,就是东周时代。

夏商周的时候,学的礼乐象野人。

野人就是皇帝的京城之外叫野人,古时候的京城之外有郊外,野外,就是乡下人,就是很朴素的,就是野人就是很朴实的人。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 注释 :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 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 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 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 意为饮食、吃喝。
❖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 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 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 孝了吗?”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
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 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 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 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 取信于人。
❖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 ,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 论学问的言行。
❖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 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 ,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 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 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 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 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 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 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 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 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这里犯了空想家的错误,统治者要管理奴 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行政治改良,对 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的肈建的身份对 刑律表示歧视。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一章论语先进篇zǐ yuē xiān jìn yú lǐ yuè yě rén yě hòu jìn yú lǐ yuè jūn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zǐ yě rú yòng zhī zé wú cóng xiān jìn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进:指学习、掌握礼乐。

野人:指没有官位爵禄的平民。

君子:指贵族,高官。

【大意】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没有做过官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我要选用人才,那么我会选择先学习礼乐的人。

”zǐ yuē cóng wǒ yú chén cài zhě jiēbù jí mén y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

《论语·为政》讲解(两则)2019-09-28按照孔⼦的思想,为学的⽬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了书就是要出来为天下苍⽣做事,就是要为政,因此《学⽽》与《为政》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

⼦⽈:“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众星共之。

”这是孔⼦讲的治理天下的最⾼标准。

诸⼦百家都有⾃⼰治理天下的理想,儒家的理想是什么呢?就是“⽆为⽽⽆不为”。

本来“⽆为⽽⽆不为”是道家讲的,但儒家也讲,法家也讲,可是各家讲的内容不⼀样。

“为政以德”,就是说以什么来治理天下?要以德来治天下。

什么叫以德来治天下呢?⾸先就是完善⾃⼰。

你统治者是治天下的⼈,你要不断地完善⾃⼰,完善⾃⼰的⼈格,完善⾃⼰的⼈⽣境界,⽤你的境界来感染天下的⼈,使天下的⼈纷纷来归顺,这就是儒家的理想。

不是说你统治者要管这样、管那样,整这个、整那个,⽽是去修炼你⾃⼰,你⾃⼰学好了,天下之⼈就会向你学习。

“譬如”就是⽐如,“⾠”是指星⾠,⽇⽉星⾠的意思。

“北⾠”指北极星。

“居其所”,指北极星在它⾃⼰所在的地⽅发光。

“⽽众星共之”,这个“共”当“拱”字讲,拱就是两只⼿捧的意思,“众星共之”,天空中的群星,都把这颗北极星环绕。

不是因为北极星要去管这些星星,要求⼤家来围着我,是因为它⾃⼰光亮,群星才来环绕着它。

这⾥给⼤家讲⼀讲中国古代天⽂学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了。

在中国古代,⼈们认为天空当中有三个⼤的星系。

在黄河上游有⼀个星系叫“紫微垣”。

在东南边,长江中下游平原⼀直到⼴东、⼴西这⼀带,这⾥的星系叫“天市垣”。

往西南⽅的上空,这个星系叫“太微垣”。

“垣”就是指的⼀个星系,⼀个范围的意思。

“紫微垣”⼜称“紫微宫”,古⼈认为紫微宫是天帝居住的地⽅。

“紫微垣”当中有⼀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天帝就好⽐是北极星,光芒万丈,三垣均环绕北极星。

古⼈把天空中的⽇、⽉与⾦、⽊、⽔、⽕、⼟五⼤⾏星并称为“七政”。

物理中讲参照物,⽐如你们看见我在动,是因为你们都没有动,故以⾃⼰为参照物看见我在动。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 之志矣”——朱熹
翻译赏析
“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指的是什么?表达 了作者什么观点?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 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 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 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翻译赏析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 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 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翻译赏析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表转折关系 , 替 出主意 但是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翻译赏析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
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循序渐进。
翻译赏析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翻译赏析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课文朗读

《论语》全文带拼音_有注释-副本

《论语》全文带拼音_有注释-副本

论语第一章论语学而篇(节选)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十一章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十一章第二篇《为政》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章在《论语》里面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

“故”是指旧的知识,“新”,应该是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温故而知新”是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因为我们在不断学习,尤其是一些好的观念和理念,我们以前接触过,但是并没有融入到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学习就是“哦,这个我学过”,但是并不是“哦,这个是我终身可以实行的理念”。

比如说前面的“贤贤易色”,“重忠信”,“慎终追远”,“三年无改父之道”,“因不失其亲”,“就有道而正”,“如琢如磨”,“不违如愚”等等很多都是至理名言,可以终身行诸的,现在回过头去看,是不是有些已经印象不那么深刻了,或者说有一些我们根本就不记得它是什么呢?比如说,我现在看《论语》和我七年前看《论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当时我是把《论语》通读了一遍,觉得自己基本明白了,但是当我再一次看《论语》,开始写《论语》心得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地方是不好讲,甚至讲不太清楚的,因为在历史上的为《论语》作注的人很多,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论语》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很多字句的意思在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有很多延展性,有时候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它都是可以的,就看我们自己对文本以及对世事的理解。

我的方法是,把《论语》当做一个系统的文本,注重他的章节之间的联系,同时把论语看成是一个方法,不管是自我修身还是在群体中的处事方法来学习。

这么几年我自己的学问虽然没有寸进,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对人与事的反思也多了,对《论语》的感悟又不一样了,我相信再过几年,我回过头来看我写的这些东西的时候,还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论语》可能还不是很明显,最明显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我看过很多遍,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遍是初中时代看的,当时完全是囫囵吞枣,只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可能人物关系都没搞清楚,我记得那时候为了搞清楚人物关系,还经常去翻后面的关系图表。

【论语】为政11:学习的捷径

【论语】为政11:学习的捷径

【论语】为政11:学习的捷径
《论语》为政篇的第十一章,是孔子的一句话。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的为政篇第11章啊,孔子的一句话,我们都学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直白的翻译就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发现新的知识,那这个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要和孔子讲过的其他一些话结合起来看。

比如《为政》第九章孔子讲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句话结合起来理解。

颜回从孔子这里求教之后还会自我反省思索,并从中得到启发,也就是温故而知新。

我们把孔子关于学习的一些话结合起来看,就可以看出,他关于学习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从其他地方学习了知识之后,不能一去不回头,而要一步三回头,经常回头看一看,回头温习一下,复习一下。

从复习旧知识中得到新启发,从反思中有所收获。

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实现这样的求学状态,就有底气做别人的老师了,不管知识底蕴是否深厚,不管能力是否已经登峰造极。

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无止境,永远不可能说学习的东西已经足够了。

其实,学习上除了“温故知新”,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啊。

学习有没有捷径呢?孔子讲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退而省其私”,曾子讲的“三省吾身”,就是学习的捷径。

学习完之后,要经常复习,经常温习,这就是学习的捷径。

《论语》十二章课件课件(多场合应用)

《论语》十二章课件课件(多场合应用)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本课件将选取《论语》中的十二章,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

第一章:《学而》《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乐趣,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第二章:《为政》《为政》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念。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孔子还强调了道德的示范作用,认为政治家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第三章:《八佾舞》《八佾舞》主要讲述了礼乐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了礼乐的教育作用,认为通过学习礼乐,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强调了礼乐的审美价值,认为礼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第四章:《里仁》《里仁》主要讲述了仁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他强调了仁爱的普遍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爱,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对待陌生人。

孔子还强调了仁爱的实践性,认为仁爱不仅仅是内心的情感,更应该是通过行动来体现。

第五章:《公冶长》《公冶长》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他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孔子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六章:《雍也》《雍也》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修身理念。

孔子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

他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还强调了修身的方法,认为修身应该从自我反省开始,通过自我反省来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七章:《述而》《述而》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学术理念。

论语12章批注

论语12章批注

《论语》十二章批注如下:1. 第一章《学而》讲的是孔子的治学理念,即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同时又讲究恭敬礼节。

2. 第二章《为政》主要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即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 第三章《八佾》讲述了礼节的重要性,对不同的礼节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4. 第四章《里仁》则是本章的重点,讲述了选择住处的地方应离仁德近一些,不应只图安静舒适而住到离仁德远的地方。

5. 第五章《公冶长》主要讲了忠信、恭敬、谨慎的重要性。

6. 第六章《雍也》讲述了贫穷、富贵时交朋友的方法,以及对快乐的理解。

7. 第七章《述而》阐述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并说明了乐于助人的道理。

8. 第八章《泰伯》阐述了珍惜时间和珍视品格的价值观。

9. 第九章《子罕》则讲了三观问题,阐述了真正的美在于内心,不在外表。

10. 第十章《乡党》是孔子对自己日常行为的描述,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11. 第十一章《先进》通过子路和冉有的对话,表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期望。

12. 第十二章《颜渊》阐述了孔子对于追求个人道德完善、忠诚、恭敬礼节等理念的看法。

在批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对于注释中提到的重难点字词,也要结合古文的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此外,还可以结合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进一步阐述这些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

此外,要注意引用原文中的原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说明。

在批注中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分析这些经典名句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论语》为政篇ppt课件

《论语》为政篇ppt课件
【注释】①子游: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国 人。前506年—?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但这却是不够的,因为)至于狗马,也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诚心孝敬父母, 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8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 其劳②;有酒食,先生馔③,曾是以为孝乎④?”
11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故:旧的,原先的。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①器:器具,只有一种固定用途的东西。 比喻人只具备一种知识,一种才能,一种技艺。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般,(只有固定 的某一方面的用处)。”
5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 樊迟御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
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违背礼节。” 不久,樊迟为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他: ‘不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 按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去世了,按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按规定的礼节周 礼祭祀他们。”
21
【2·2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②, 小车无軏③,其何以行之哉④?”
【注释】①信:讲信用。 ② 輗(ní):古代大车(用牛拉,以载重)车辕前面横 木上揳嵌的起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③ 軏(yuè):古代小车(用马 拉,以载人)车辕前面横木上揳嵌的起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④何以: 以何,用什么,靠什么。

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权威直接打印)


jì zǐ rán wèn
zhòng yóu
“由 也 问‘闻 斯 行 诸’,子 11.24 季 子 然 问:“ 仲 由、
yuē
yǒu fù xiōng zài
qiú yě wèn rǎn qiú kě wèi dà chén yú
zǐ yuē
曰:‘有 父 兄 在’,求 也 问 冉 求 可 谓 大 臣 与?”子 曰:
bú jiàn jì yì bú rù yú
求 也 为 之 聚 敛 而 附 益 子 曰:“不 践 迹,亦 不 入 于
zhī zǐ yuē
fēi wú tú yě xiǎo shì
之。子 曰:“非 吾 徒 也。 小 室。”
zǐ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kě yě
zǐ yuē
lùn d” 11.21 子 曰:“论 笃 是 与,
-4-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jūn zǐ zhě hū sè zhuāng zhě hū
sī xíng zhī chì yě huò gǎn wèn
君 子 者 乎?色 庄 者 乎?” 斯 行 之’。赤 也 惑,敢 问。”
wéi hào xué
kǒng zǐ duì yuē
yǒu
为 好 学?”孔 子 对 曰:“有
yán huí zhě hào xué bú xìng duǎn mìng
颜 回 者 好 学,不 幸 短 命
sǐ yǐ jīn yě zé wú
死 矣!今 也 则 亡。”
yán yuān sǐ yán lù qǐng zǐ
厚 葬 之。子 曰:“回 也 视 予 子 贡 ,侃 侃 如 也。子 乐。“若
yóu fù yě yú bù dé shì yóu zǐ yě yóu yě bù dé qí sǐ rán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篇(1):论语第1篇原文及翻译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释、翻译_诗路花语宝贝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释、翻译_诗路花语宝贝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释、翻译_诗路花语宝贝《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释、翻译 1101【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译文】孔子说:“平民因学习优秀而获得官职。

贵族因世袭了官职而去学习。

如果我用人,就用平民。

”8241102【原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注释】【译文】孔子说:“跟我在陈、蔡受苦的人,都不在身边了。

”11051103【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释】【译文】孔子的学生中,品德高尚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言谈的有:宰我、子贡;善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文学的有:子游、子夏。

11361104【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注释】【译文】孔子说:“颜回对我没帮助,我所说的一切他都洗耳恭听。

”11101105【原文】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注释】间(见)【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外人都赞同他父母兄弟对他的称赞。

”11141106【原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白圭(归):指诗经中有关言谈谨慎的诗句。

妻(气)【译文】南容经常朗诵有关言谈谨慎的诗篇,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11041107【原文】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

”【注释】【译文】季康子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

”11301108【原文】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椁(果):外层棺材为椁,内层棺材为棺。

【译文】颜渊死,颜渊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车给颜渊做椁。

孔子说:“有才无才,都是儿子。

我的儿子孔鲤死时,有棺而无椁。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原文】11.8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解读】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老年晚境时刻。

《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父母离世,甚至儿子死的时候的情感表现。

唯独记载了弟子颜渊死的时候,他悲恸欲绝。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极端情感?我们要知道孔颜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是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的关系,是生命想通、心灵相通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孔子一生的努力和探寻的学问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唯恐都系于颜回一身,文化的延续是孔子生命的根,断绝这些,孔子能不锥心的悲恸吗?【原文】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文】颜渊死,孔子哭得过分悲恸。

跟随的人说:'您过分伤心了!'孔子说'过分伤心了吗?这样的悲恸不为他还为谁呢?' 【解读】孔子为这样的一个弟子悲恸,伤心伤情,也因为这样的失去伤了身体。

不全是为了师生之间的亲亲情感,更是为了文化的断续而悲。

【原文】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同学们想要以厚礼埋葬他。

孔子说:'不可以这样。

'他的同学还是厚礼埋葬了他。

孔子说:'颜回把我想父亲那样看待,我却未能把他当儿子那样看待。

不是我要这样,是那些同学要这样啊。

'【解读】理解这一章需要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世人大多会认为葬礼隆重就是对死者的尊重。

然而,孔子认为对死者的尊重应该体现在对死者意愿的尊重。

颜渊生前节俭,不喜欢铺排。

所以,隆重的葬礼并非颜回的生前意愿,而这样做也不是孔子这样做的。

《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

《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
《论语》十二章
目 录
导入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 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 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 >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第七章:
学问和事业 代词,......的人
(lè)以......为 乐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hào)喜欢,爱好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雍也》)
hào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
gōng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f(ú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 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 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二、再读归纳: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请整输体入感标知题
朗读课文,Leabharlann 意读音和节奏。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请整输体入感标知题
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疏通请文输意入细标读题感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 “ 知之 ” :一般了解 “ 好之 ” :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 “ 乐之 ” :全身心投入其中
第七章:讲学习态度,从三个层面讲兴趣的培养对学 习的重要性。
疏通请文输意入细标读题感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的传教士决定先深入了解 “ 敌情 ” ,研究
好儒家思想,再找好角度传播天主教。
然而传教士们学着学着就被儒家思想深
深吸引了。于是就有传教士将儒家经典翻
译成拉丁文,向西方传播,其中孔子的名
字被翻译成了 Confucius 。
请输孔入子标题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 qū fù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 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 ,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 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著作。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