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乌梅丸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

合集下载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近况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近况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近况曾晓虹【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0)003【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乌梅丸;糖尿病;并发症;综述【作者】曾晓虹【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4乌梅丸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治疗厥阴病之主方。

该方集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有酸甘苦辛四种药性,兼具辛开苦降、清上温下、寒热并用、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主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

近年来本方已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近年来乌梅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糖尿病,属中国医学“消渴”范畴,病位主要为肺脾肾,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

随着对消渴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们发现阴虚燥热理论已经不能解释消渴的全部临床表现。

久病消渴,则变证百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病机复杂,难以用传统三消理论来辨证治疗。

关于消渴与厥阴之论,医圣张仲景有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提出了消渴的发生与厥阴肝经有关[1],为后代医家辨证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基础。

清代黄元御认为“而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2]。

郑钦安则认为“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3]。

当代许多医家也对从厥阴论治消渴有深入的研究。

刘力红[4]主张“糖尿病应从厥阴立论”,认为糖其味为“甘”,在五行中属“土”,五脏中属“脾”,人体内血液似水,五行中属“水”,血中糖多(水中土多),究其根本,却是木少土失固摄,涌入水中,病之源头在厥阴上。

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看,以木克土,酸胜甘,故以入厥阴之主方乌梅丸立论治疗消渴病,有其理论依据。

汪蕾[5]同样持消渴病“糖甘属土从脾”的观点,认为以肝木克脾土,恢复肝的正常功能,则脾的功能亦正常,厥阴之病除,消渴亦除。

张冠杰等[6]报道路波从临床实践出发,认为消渴的病机为四经传变,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而以厥阴为关键,主张以主方乌梅丸减味治疗消渴病。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

乌梅丸临床运用心得伤寒六经病病理发展过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乃是一种从浅入深的疾病发展,古人称“三阳易治,三阴难疗”。

由此,笔者认为厥阴病大多由少阴病传入,也就是一种继发性疾病。

古人云:两阳和明,名为阳明。

两阴交尽,名为厥阴。

两阴是指少阴和太阴,两阴交尽到极限,方有厥阴。

厥者,阴之极也。

由此可见,厥阴乃阴之大成,于三阴中阴气最盛。

《吕氏春秋·博志》有云:“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由于厥阴为阴之极,由此可见,从病理发展角度来看厥阴是病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厥阴是阴极阳始的开端。

古人云:阴之极乃阳之始也。

从而可以得出厥阴病至关重要的客观规律即物极必反,阴寒到达极限就会衰败。

厥阴经属于肝脏,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即厥阴阴寒之中潜藏少阳之阳气。

少阳者,小阳也。

由上已知,厥阴藏少阳相火,古人论火有龙雷之名,肾火者龙火也,又心火为君火,故肝肾之火又称之为相火。

站在阴阳的角度,君火属阳,相火属阴,厥阴寒盛,相火郁而不得发,致少阴阴虚之时,龙雷火郁而作发。

不同于三阳病的是,厥阴病中有死证即阴盛阳亡。

由于厥阴属肝,喜条达,其生理作用为疏泄,厥阴、阳明属和,故厥阴病亦可影响中土,中土即手、足阳明经,所以厥阴篇中有吐、哕、呕、下利等胃肠系统疾病。

至于厥阴治法,寒证多用四逆汤之类,热证多用黄芩、黄连之品,而具代表性的寒热错杂证则寒热兼治,施方如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原文“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概况了其两大功效。

该方酸苦甘辛兼备,寒温并用,既可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笔者临床运用治疗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获效甚佳。

现举验案4则如下。

1 典型病案 1.1 病案1——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女性,51岁,2019年4月8日初诊,主诉停经1年余。

现症见:潮热汗出,面烘热,手掌心热,双足冷,大便溏泄,夜尿两次,舌红苔薄腻,脉细。

浅论乌梅丸——精选推荐

浅论乌梅丸——精选推荐
刘氏即川该方治愈一例顽固性心绞痛病人。他认为该病人发作时心中烦热为肝火上扰心 神:发作时间多在戌亥时,且有乍热乍寒症候为阳气衰阴寒盛,邪正相争;发作时欲便,口
不干为中’I-焦寒邪内干.形成上热中下焦虚寒证.病机与乌梅丸主治的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证其为合拍.遂川该方治愈,长期疗效亦好IHl。张氏用该方治愈一位以礴1虚水泛,上热F 寒为病机的48岁风心病水肿女患者115】。彭氏朋乌梅丸合两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川两
17l
降浊之功不复。故浊气上逆而嗔胀,故该病的病机既肝脾失调,肝气横犯脾胃所致。岛梅丸 中重川乌梅,既能滋肝义能泄肝,;另一方面以人参、当归之类甘味相合,可补虚安中,一 泄风小之有余,~安中士之不足,使脾胃得和则扶十抑小,达剑源流并治,所以余氏川丁治 疗肝脾火调之病最为允当【sJ。 此外,王氏川鸟梅丸治疗肝脾两虚,术不疏十的胃脘为jj亦取 得良好的疗,效l…。
厥阴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经,正当阴阳交接之际。如果厥阴病则阴RI出入之机不相 顺接,则会出现阴冈1输布随之混乱,阴阳动荡,寒热虚实错杂诸证。故厥阴病提纲条文当于 脏厥与蛔厥鉴别条文合看,主症应是“厥、利、呕、烦”,主方当为乌梅丸。而乌梅丸以乌梅 为主药,顺肝脏曲直作酸之性,滋养阴血。善补肝体,既配辛热之附子、干姜、蜀椒、细辛、 桂枝温补心肝脾肾阳气,义用苦寒之黄连、黄桕清泄邪热。寒温并川,补泻兼施,升降脾胃, 调和中焦,正是针对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而设,所以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IIl。此外, 凡是属于“厥阴”这一病机特点的病变,均可应用乌梅丸治疗。
浅论乌梅丸
吕玲玲 刘桂荣
(山东中医约人学, 山东济南250355)
l摘要l 岛梅丸是厥阴主方,具有燮理阴阳、调和肝脾的功效,既能治疗多种杂病,义可灵 活虑刚治疗心系疾病。 l关键词1.鸟梅丸 厥阴证 调理肝脾 心病

金广辉老师运用乌梅丸法治疗糖尿病经验

金广辉老师运用乌梅丸法治疗糖尿病经验

以仲景之 旨为圭臬 , 擅长活用经 方辨治 疑难杂症 , 在临证教 学中 制的乌梅丸乃是天下治糖第一方。
告诫弟 子 “ 常吟经论 、 问道长沙 、 临 证 必 有 奇 功” 。其用方灵活 , 认 2 用药 心传 为 一病 必 有 主 方 , 一 方 必 有 主药 , 深 究 方 药 量效 关 系 , 临 床 治 病 主 乌梅 丸 出 自《 伤 寒论 》 厥 阴篇 , 组 成为 乌梅 3 0 0 枚, 细辛6 两, 干姜 用 经方加减 出入 , 屡起沉疴 。金老师研 究糖尿病 数十年 , 积累 了 1 0 两, 黄连 1 6 两, 当归 4 两, 附子 6 两( 炮, 去皮) , 蜀椒 ( 出汗 ) 4 两, 桂枝 丰富的临床经验 , 现就 其 运 用 经 方 乌 梅 丸 加 减 治疗 糖 尿 病 经 验 介 ( 去 皮) 6 两, 人参 6 两, 黄柏 6 两 。原 文 主要 治疗 蛔 厥 , 脘腹 阵痛 , 烦 闷 绍如下 。 呕吐, 时发 时止 , 得食 则 吐 , 甚则 吐蛔 , 手 足厥 冷 , 或 久痢 不止 , 胃腑 发 1 病 机探 源 。 咳等 症 。金 师 日 : 然丸不 及 汤剂 。 近年来 糖尿病发病率 逐年增高 , 但 在 基 层 存 在 大 量 糖 尿 病 病 从 用 药性 味 分 析 , 乌 梅 丸具 酸 苦甘 辛 之 四味 , 仲景 治 肝之 ‘ 用 人早期治疗不规范 , 血糖长期不达标 , 多 数 出现 并 发 症后 才 积极 治 疗 的 问 题 。 此 时 单 纯 西药 控制 血 糖 及 并 发 症 治 疗 已经 不 能 满足 临 床需要 。 而中医 自古就在消渴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 能针对 性 解 决 并 发 症 治 疗难 题 。现 代 中医 理 论 多从 肺燥 、 胃热 、 肾 虚 等方 酸, 助 用 焦苦 , 益用 甘 味 之药 调 ’ 原则, 已悉 备 其 中 。而 消 渴 日久 , 正 气耗 伤 、 阴 阳两 虚 、 血脉 瘀阻 、 郁 热 内生 , 故 临床 上变 症多 端 。乌 梅 丸组方寒热并用 , 有调理阴阳、 平定寒热之功 , 具温脏 、 泄热 、 补肝 、 通 瘀之 能 。方 中重 用 乌梅 为君 , 此 药 中之 酸王 , 能 滋肝 、 泻肝, 又具 酸

乌梅丸方证探析

乌梅丸方证探析

乌梅丸方证探析从乌梅丸的出处、病机、方义、历代医家沿革等方面探析方证,知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凡病机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者,有蛔或无蛔,皆可用之。

标签:乌梅丸病机方义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全方体现了清上温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

1出处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蛔上入其隔放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乌梅丸方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九。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2病机分析本条脏厥与蛔厥相辨,并论述了阳气衰极外越蛔厥的证治。

脉微,手中厥冷,为肾阳虚衰,迁延日久则阳气益衰,遂肤冷。

“躁无暂安”为阴阳离绝之候,预后不良。

此为“脏厥”与“蛔厥”之相异。

“蛔厥”者,脾胃虚寒无以安蛔,则蛔虫内扰。

若进食,蛔虫闻食臭而动,则可致腹痛呕吐或吐蛔。

原文述乌梅丸为治蛔厥之主方,亦可治久利,脾胃虚寒者。

厥阴病提纲326条有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鱿,下之利不止。

”气郁化火犯胃致上热,肝气横逆伐脾而致下寒,上热灼伤津液故消渴,胃热上扰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胃热消谷则嘈杂善饥,脾寒失运则饥不能食,蛔虫上扰因脾胃虚寒,若误用下法则更伤脾阳,见下利不止。

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厥阴方中指出:“厥阴以乌梅丸为上”“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入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1]乌梅丸实乃厥阴之主方。

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18.004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刘尊居1,林宝华2,余亚信2,伍德娜3,陈秋旻21.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医院中医科,福建厦门3610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中医科,福建厦门3610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糖尿病性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0例,参考组采用常规降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降糖联合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乌梅丸;糖尿病;腹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9(b)-0004-04Effect of Addition and Reduction of Herbal Wumei Pills on Improvement of Diarrhea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old and Heat Mixed DiarrheaLIU Zunju1, LIN Baohua2, YU Yaxin2, WU Dena3, CHEN Qiumin2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men Jimei District Guankou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glin Branch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3.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ddition and reduction of herbal Wumei pills on the improvement of di‐arrhea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old and heat mixed diarrhea.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diarrhea admitted to Xiamen Jimei District Guankou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hypoglyce‐mic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tablets,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hypoglyce‐mic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mei pill. The overall efficacy, stool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ime of stool re‐cov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emo‐[作者简介]刘尊居(1983-),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方面。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中医药领域中,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一、乌梅丸的来源和成分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是乌梅、五味子、黄连、黄柏、泽泻等。

其中,乌梅是主要成分,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止渴等功效。

乌梅丸制作简便,口感酸甜,易于携带和储存。

二、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原理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乌梅、五味子等成分的作用,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三、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方法1、乌梅丸口服法:每次口服乌梅丸3-6克,每日3次,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2、乌梅丸泡水法:将乌梅丸用热水冲泡,每日2-3次,或者将乌梅丸加入煮水中,煮沸5分钟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每日1-2次,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四、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1、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时,应注意饮食调节,控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避免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情况。

3、乌梅丸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糖尿病患者,对于重度糖尿病患者不适用。

4、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五、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乌梅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六、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的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使用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时,应注意饮食调节和血糖监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也需要注意乌梅丸的适用范围,对于重度糖尿病患者不适用。

从六经症候群学说浅析乌梅丸方证

从六经症候群学说浅析乌梅丸方证

从六经症候群学说浅析乌梅丸方证摘要:以六经症候群学说分解乌梅丸,本方可适应于寒热错杂、虚实兼有的多经症候。

凡兼有少阴、太阴、阳明者,均可以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等疑难杂病,临床应用较为简便、快捷、准确。

关键词:六经症候群;乌梅丸;厥阴病;伤寒论;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久利及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后世医家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主方。

现通常以“经络”、“脏腑”、“八纲”的综合理解来解释乌梅丸证:其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热胜复。

”[ ]其主证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呕吐。

但以此作为乌梅丸的临床辨证依据往往限制了本方的应用。

若从六经症候群学说角度试析,或可使乌梅丸得到临床广用。

辨证更加快捷、准确。

1六经症候群学说1.1六经症候群学说涵义六经症候群学说源于六经实质研究,认为《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六经之名与经络学说无直接关系。

《伤寒论》六经本质问题,自古争议不休。

关于“六经”后世存在多种解释,例如经络说、臓腑说、气化说、阴阳说、部位说、阶段说、症候群说等。

[ ]症候群学说近代较早提出自陆渊雷,其在《伤寒论今释》中说:“太阳,阳明等六经之名,其源甚古,而其意所指,递有不同。

最初盖指经络,……最后则是指热证之症候群,为汤液家所宗。

”经方家胡希恕先生提出及其弟子冯世纶教授阐述:“六经实质是:人体患病后出现的六类症状反应,根据不同的症状,仲景以提纲形式分为六类。

”[ ]因此,六经症候群是疾病在某个时段不同部位的症状反应,是多个症状的综合群体。

1.2六经症候群学说特点教材认为六经辨证是用于治疗外感病的辨证体系,而六经症候群学说认为六经辨证是涵盖外感病及内伤杂病的辨证体系。

民间经方医生刘志杰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较详细论述了有关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区别于经络概念,特把六经辨证称为六纲,即六大类疾病总纲之意,[ ]强调了对症状的归类和综合。

乌梅丸治疗干燥综合症1例(上热下寒)

乌梅丸治疗干燥综合症1例(上热下寒)

乌梅丸治疗干燥综合症1例(上热下寒)
于XX,女,60岁。

体型高细。

口干,眼干,鼻干,咽喉干1年。

大便1日3-5次,呈泄状,食凉加重。

小便正常。

性情抑郁,失眠。

夜间需要喝水几次。

舌红,苔白,脉沉细缓。

手足凉。

思考:本来以为,干燥证应该舌红苔少,脉细数。

但此病人舌红苔白,脉反而沉、细、缓。

辩为上有虚热,下有实寒,寒热错杂。

处乌梅丸:乌梅30 附子15 肉桂8
川椒12干姜12 细辛12 当归12 人参12 黄连15 黄柏12 7副
7剂服完,大便正常,每日1次。

但是,干燥症状不减。

舌质舌苔如前,脉象较前有力。

又乌梅丸原方加百合20 生地80
,7剂。

第3天,症状有所缓解,夜间不用喝水,睡眠好。

7剂服完,症状基本解除。

乌梅丸对应着厥阴病。

厥阴之热,是肝胆相火上冲的表现。

厥阴之寒是脾肾阳衰阴寒不化。

理解这个,就知道乌梅丸上热下寒的病机,不单是下半夜口渴。

那不是男科的病就可以用乌梅丸来治,上有肝胆之急,下有脾肾阳虚,阴寒不。

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按 :患 者 完 全 符 合 厥 阴病 之 病 机 。 仅 五 付 药 ,患者 就 改善 症状 ,血糖 恢 复 正 常 ,实 出笔 者 意 料 。后 来 思 索 :血糖 高可能与 胃热 消谷 、增加 了血 糖 来路 有 关 ,用 乌梅 丸之 黄连 、黄柏 清上 热 (胃热 ),使食 欲 正 常 ,故血 糖 亦 降 至 正 常 。 3 复 发 性 口腔 溃 疡
指导 老 师

(本 文 校 对 :庞 春 渝 收 稿 日期 :2009—11—09)
涂某某 ,女 ,43岁 ,2009年 4月 12日初 诊 。患 者 平 素 四肢 怕冷 ,秋冬 尤 甚 ,口腔溃 疡 反 复 发生 ,此 起 彼 伏 ,说 话饮 食均受 影 响 ,疼痛 异常 ,诊见 :舌 面 、唇 内 、口 腔可 见绿 豆 、黄 豆大小 溃疡 ,大便 二 日一次 ,小 便清 ,舌 红 ,少 苔 ,脉 微 数 。证 属 上 热 下 寒 ,方 用 乌 梅 丸 :乌 梅 30g,细辛 5g,桂 枝 10g,黄连 12g,黄柏 10g,当 归 15g, 人 参 lOg,花 椒 5g,干 姜 10g,黑 附 片 30g(另 包 先 煎 2 小 时 ),7付水 煎 服 。 二诊 :患 者 疮 面 缩 小 ,疼 痛 缓解 , 四肢 冷好转 ,守方 调理 月余 而愈 。随访 至今未 发 。
喻某 某 ,女 ,45岁 。2009年 4月 2 日初 诊 。患 者 有系统 性红 斑狼疮 20余 年 ,予 以西 医 治疗 (激 素 和 凉 血解毒 消斑 中成 药 )。10年 前 出现 血糖 、尿 糖 升高 ,确 诊为 2型糖 尿 病 ,用 胰 岛 素治 疗 ,每 日总 用 量 35U左 右 。多年来 ,患者 经 常少 腹 疼 痛 ,诊 断 为 附件 炎 ,间 断 在 药店 自购抗 生 素治疗 。10余 年 前 ,患者 出现上 半 身 怕 热 ,下 半身 发凉 症状 ,夏 天睡觉 时 ,上 半身 发热汗 出 , 需 开 电扇 ,下半 身要 盖 毛毯 ,冬 天下 半身要 盖好 几层 棉 被 ,上半 身则 盖薄 薄一 层 ,如 果 盖 一样 厚 ,上半 身 则 燥 热难耐 。患者 在 多家 医院求 治 ,无 法 明确诊 断 ,非 常苦 恼 。诊 见 :面色 晦 暗 ,额 头汗 出 ,纳 可 ,时 腹胀 ,双 下 肢 冷 痛 ,睡 眠 差 ,大 便 二 三 日一 次 ,小 便 清 ,舌 淡 ,苔 薄 ,脉 沉 微 。证属厥 阴之上热 下寒证 ,方 用乌梅 丸加 味 :乌 梅 30g,细 辛 5g,桂 枝 l5g,黄 连 10g,黄 柏 10g,当归 15g, 人 参 10g,花 椒 5g,干 姜 20g,黑 附片 30g(另 包 先 煎 2 小 时 ),砂 仁 10g(打后 下 ),白术 15g,茯 苓 10g,炒 白芍 15g。7付 ,水 煎 服 。二 诊 时 ,患者 上 热 下 寒证 明显 好 转 ,效不更 方 ,逐 步 将 附子 加 量 至 60g。服 药 月 余 ,上 热 下 寒 证 消 失 ,上 下 能 盖 一 样 厚 。 上 热 下 寒 证 逐 渐 好 转 的同 时 ,患 者 血 糖 亦 逐 渐 下 降 ,胰 岛 素 逐 步 减 量 到 15u。随访 半年 未复发 。

从乌梅丸方义探析治疗消渴之机制

从乌梅丸方义探析治疗消渴之机制


[ 4 ] 刘英 锋. 木 土相 克理论 与 乌梅 丸 的运用 [ J ] . 河南 中医 ,
乌梅 丸方 中重用 醋渍 乌 梅 大 酸 以 制 甘 , 敛 泄 肝木 以生 津 , 与甘 草酸 甘 化 阴 , 滋养 阴液 , 以治 疗 口渴 之 上 消症 状 ; 人参益气 以扶脾 , 当归补血而柔 肝 , 气 血 双
发, 重新 审视 糖尿 病 的病机 , 并加 以拓展应 用 。
十味, 异捣 筛 , 合治 之 , 以苦酒 渍 乌 梅 一 夜 , 去核 , 蒸 之 五斗 米 下 , 饭熟捣成泥 , 和药 令 相 得 , 内臼中, 与 蜜 杵 二千下, 丸如梧 桐子 大 。先 食 饮 服 十 丸 , 日三 服 , 稍 加 至二 十丸 。禁 生冷 、 滑物、 臭食 等 。 ” 柯韵 伯在 《 古 今 名 医方 论 》 中云 : “ 厥 阴 … … 其 本 阴而 标热 , 其体 风 木 , 其用 相 火 … …火 旺则 水 亏 , 故 消 渴; 气 有余 便是 火 , 故 气上 撞 心 , 心 中疼 热 。木 盛 则 克 土, 故饥不欲食 ; 虫 为 风化 , 饥 则 胃 中空 虚 , 蛔 闻食 臭 出, 故 吐蛔 。 ” 乌 梅丸 证 的病 机 为 水 寒 土湿 , 木 郁化 火 。
因此 , 不难 看 出 , 消 渴 从 厥 阴论 治 论 据 充 分 , 应 用
丸加 减 治 疗 糖 尿 病 性 腹 泻 , 临床 症 状 改 善 , 试 验 证 明
乌梅 有抑 制平 滑肌 的作用 , 黄连 和 黄柏 具 有 抗 菌 止泻
的作 用 。高 悉 航 等 以乌 梅 丸治 疗 糖 尿 病 黎 明 现 象
补 中疏木 而润 风燥 ; 椒 附, 暖 水 而 温 下寒 ; 连、 柏, 泄火 而清 上热 也 ” 。方 中重 用 乌 梅 酸 敛 肝 补 肝 为 君 , 大 生 木液, 补木 气 以助胆 经 相火 下 降, 防 疏 泄 太 过 而 止

关于上热下寒的探讨

关于上热下寒的探讨

关于上热下寒的探讨一厥阴病《伤寒贯珠集》:“伤寒脉微而厥,寒邪中于阴也。

”属阳虚寒厥,症见厥逆、恶寒、下利、脉微,治宜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等方以回阳救逆。

血虚寒厥,症见手足逆冷,脉细欲绝,则宜养血散寒为大法,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方此皆厥阴自病之热证,并非伤寒传经之热邪。

盖厥阴内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亏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乘心也;饥不欲食,食即吐蚘,风木克土,胃中空虚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贼,不禁再利也。

”:“此皆厥阴自病之热证,并非伤寒传经之热邪。

盖厥阴内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亏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乘心也;饥不欲食,食即吐蚘,风木克土,胃中空虚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贼,不禁再利也。

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1)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

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病至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也受邪犯,相火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达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在正邪交争中,阳胜阴衰则热多寒少;阴胜阳衰则寒多热少,所以有厥逆胜复。

病邪内陷,气血紊乱,阴阳不能顺接,所以有各种厥逆证。

肝胃气逆或湿热下注或实热壅结或脾胃虚寒,所以有吐利。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是对第2、3条的解释。

发于阳,是发于太阳伤寒,发于阴,是发于太阳中风。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因为少阳和阳明病,是恶热,而不是恶寒。

柴胡证有往来寒热,套用于发热恶寒者,不合适,因为它有恶热的时候。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从“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可以读出。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作者:赵强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析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106例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常规西药+经方乌梅丸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通过经方乌梅丸治疗后效果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方乌梅丸;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现阶段对发病机制还无明确定论,但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达90%,且老年患者为主要人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中医药在J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将中药运用到疾病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本文主要探讨经方乌梅丸对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106例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32~70岁,平均(49.27±7.14)岁;观察组53例,男性25例,女性28例,年龄34~71岁,平均(48.82±7.5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89,规格:0.5g),剂量为0.5g,每日2次;在此基础上加用经方乌梅丸治疗,组成成分白芍、地骨皮、山萸肉、知母、乌梅、苍术、连翘、元参、黄连、黄芩、鬼箭羽、细辛。

每次6丸,每日2次。

乌梅丸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乌梅丸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 21 ・ 1
维普资讯
损 伤 肝 气 肝 阴不 足 而 肝 火 妄 动 者 ,过 润 则 有 碍 肝 气 之 条 达 ,又 与 脾 胃有 碍 。故 临 床 上 以上 诸 法 暂 用 尚 可 ,久 用 轻 则 损 伤 肝 之 气 血 ,重 则 损 伤 肝 阳 。 更 有 肝 之 阳气 素 虚 ,然 不 察 病 机 而 犯 虚 虚 之戒 者
疗 蛔 厥 确 有 良 效 . 因 而 后 世 奉 为 治 蛔 良 方 。 然
以为 说 乌 梅 丸 证 的 病 机 为 寒 热 错 杂 尚可 ,说 上 热下寒 却并不妥 当 。 13 . “ 阳 不 相 顺 接 ”论 :陈 修 园谓 :“ 方 阴 此 不 特 所 治 厥 , 可 治 痢 凡 阴 阳不 相 顺 接 , 而 厥 而 下 利 之 证 , 亦 不 能 舍 此 而 求 方 。 又 凡 厥 阴
之 变 证 不 一 , 无 论 见 虫 不 见 虫 ,辨 其 气 化 不 拘 形 迹 ,皆 可 以 乌 梅 丸 主 之 ” 。阴 阳 不 相 顺 接 何 以 独 在 厥 阴 一 经 ? 白 虎 汤 证 、 阳 明 腑 实 证 等 皆 可
而 据 此 把 乌 梅 丸 作 为 治 蛔 的 专 剂 . 失 之局 限 则 陈 元 犀 日 : 此 为 厥 阴 之 总 方 .注 家 第 谓 蛔 得 酸 “ 则 静 ,得 辛 则 伏 .得 苦 则 下 ,犹 浅 视 乎 乌 梅 丸 也” 。柯 韵 柏 指 出 “ 厥 阴 诸 证 与 本 方 相 符 ,下 看
是 目前 制 约 乌 梅 丸 广 泛 应 用 的 主 要 原 因 。 笔 者
乌 梅 丸是 《 寒 论 》厥 阴篇 之 主 方 .惜 多 伤 囿 于 驱 蛔 、下 利 ,乃 小 视 其 用 乌 梅 丸 对 于 内 、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定义:2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的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后期则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临床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候是什么?1 推荐意见:2型糖尿病包括“郁、热、虚、损”四态,糖尿病前期对应“郁”态,糖尿病期多见“热”“虚”二态,糖尿病并发症期则见于“损”态。

本病初始多六郁相兼为病,始为郁态;郁久化热,多见肝、胃、肠、肺热盛,渐成热态;燥热伤阴,壮火食气,故气血阴阳俱虚,转为虚态;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终致损态。

本指南主要涉及“热”“虚”二态的辨证论治。

热态六证:肝胃郁热证、痰热互结证、肺胃热盛证、胃肠实热证、肠道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虚态六证:热盛伤津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胃滞证、上热下寒证。

2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干预2.1热态2.2肝胃郁热证临床问题:对于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有进一步改善?症状: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膨隆,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治法:开郁清热。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

加减:舌苔厚腻,加化橘红、陈皮、茯苓;舌苔黄腻、脘痞,加五谷虫、红曲、生山楂;舌暗,舌底脉络瘀,加水蛭粉、桃仁。

推荐意见:对于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联用西药:二甲双胍(2C)、胰岛素类(2D)。

痰热互结证临床问题:对于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患者,采用小陷胸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有进一步改善?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膨隆,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2015.02中医中药228乌梅丸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病中提出的方剂,用于治疗蛔厥证。

蛔厥证在张仲景时代发病率较高,这与当时人们的卫生习惯有关。

当今临床蛔厥证的发病机率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扩大乌梅丸的适应证,使之更好地的服务临床。

本文试对乌梅丸的适应证进行探析。

1乌梅丸证医案二则医案一:男,31岁。

近日口渴喜饮,晚上较重,小腹满,胀满时难以入睡,不欲饮食,口苦,早晨起来较重。

大小便正常。

苔微黄腻。

前几日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胸部满闷难受。

辨证:口苦是少阳主症,但本证无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故不是少阳病。

口渴似阳明病,但无汗出、发热或不大便,故不是阳明病。

小腹满似太阳蓄水或蓄血,但大小便正常,无排除。

气冲胸咽似奔豚,但现在已不发。

考虑口渴,不欲饮食之症,似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故本病当属厥阴病。

既有虚寒之不欲饮食,又有消渴之热证,故属寒热错杂证,方用乌梅丸。

医案二:女,50岁。

舌裂且疼、光苔两年。

两年前感冒输液后出现苔少,后舌裂且疼。

经某医生治疗后前症不减,反见不思饮食。

现舌裂、唇裂,疼如针刺,自觉酸涩。

舌润,口不渴。

胃纳差,不思饮食。

舌红,无苔。

喜凉饮,夜寐可,二便调。

脉沉。

辨证:舌红、舌裂、无苔属阴虚虚火上炎,舌润、口不渴、胃纳差、不思饮食属脾阳虚不能运化。

证属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方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侯养彪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摘 要】乌梅丸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病中提出的方剂,用于治疗蛔厥证,这是从方证相应的角度进行辨证。

乌梅丸还可以治疗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这是从病机的角度去辨证,同时也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去辨证。

两种辨证方法不同,但运用方药相同,这就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乌梅丸 ;厥阴病 ;探析2乌梅丸证辨析若要扩大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首先就要对乌梅丸证熟悉。

乌梅丸证在《伤寒论》原文中这样描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者。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5首经方浅析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5首经方浅析
2001:
35

[
4]匡萃璋«金匮 要 略 »阴 阳 毒 病 证 探 析 [
J]
江西中医学院学
报,
2007,
19(
2):




[
5]付滨,王宝娟,高常柏“阴阳毒”考略[
J]
天津中医药,
2007,
24(
2):
130

132

(收稿日期:
2019

10

09)
« 伤寒论 » 上热下寒证 5 首经方浅析
的治法调换.«
医宗金鉴»
对此也有异议,
认为可能是在传抄
阴阳毒在东汉时期究竟属于何病,已不可考,也无法用现
过程中存在错讹,
笔者比较赞同传抄错讹之说.
代病名与之相套,临床运用时应尽量做到谨守病机,辨证
正如前文所述,阳毒和阴毒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表
论治,凡是血分有热的病证均可选用升麻鳖甲汤.如果
证,而唐代以前治疗表证多用麻黄、桂枝,因此,可以推测
参考文献
[
1]王振国 敦 煌 曲 子 词 中 的 “咏 伤 寒 ”词 [
J]
中 医 文 献 杂 志,
1995(
2):




[
2]宋耀鸿 阴阳 毒 病 证 治 之 浅 见 [
J]
四 川 中 医,
2001,
19(
5):
10

11

[
3]尤在 泾 金 匮 要 略 心 典 [M ]
北 京: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王一迪 ,唐尊昊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老中医:乌梅丸的应用

老中医:乌梅丸的应用

乌梅丸的应用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条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

(一)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人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皆赖肝之春生少阳之气的升发疏泄。

犹自然界,只有春之阳气升发,才有夏长、秋收、冬藏。

无此阳,则生机萧索,生命过程必将停止、终结。

2.调畅全身之气机。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绝;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周身气机之调畅,皆赖肝之升发疏泄。

百病皆生于郁,实由肝郁而发。

肝阳虚,肝即郁,木郁而导致五郁。

当然,五郁有虚实之分。

3.人身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精的排泄、月经来潮、浊物排泄等,皆赖肝的升发疏泄。

4.木能疏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5.调畅情志。

肝藏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与人之情志紧密相关。

6.肝藏血,调节周身之血量及血的循行。

6.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7.肝经所循行及络属各部位的病变。

8.奇经八脉皆附隶肝肾,故奇经病多与肝相关。

9.肝为罢极之本。

肝具广泛功能,故肝失舒启、敷和之性,则必然影响上述各项功能,产生广泛病变。

而厥阴篇中只限于肝阳馁弱而产生的寒热错杂之病变,实为肝病的一小部分,并非肝病之全部。

如肝热生风,内窜心包,下汲肾水,入营入血及真阴耗竭等,皆未论及。

温病补其不足,实为仲景之功臣。

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上述各项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二)乌梅丸的应用指征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

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乌梅丸是治厥阴病的主方,寒热并用,是治久利的不二选择。

在肿瘤临床碰到的腹泻我基本上是以乌梅丸取效。

有个女儿为其母肺癌求治,主要是在某医院住院1年左右,每昼夜十几次腹泻最为医患头痛。

上热下寒,假热真寒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二仙汤

上热下寒,假热真寒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二仙汤

上热下寒,假热真寒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二仙汤某君女,二十八岁,幼儿园教师,高挑的个子,白净的脸庞,说话轻声细气的。

然而,俊美的外表下,却是一付羸弱的身子。

据某君自述,二十三岁那年因故出血较多,此后身体出现不适,但西医检查正常,属无病之人,有患之身。

开始是胸闷气短,上班时间对小朋友说话稍多立马感觉心跳加快,全身疲软,伴小腹疼痛。

脾胃功能也不好,经常胃痛,大便稀薄,手脚掌心出汗严重,天天要换袜子,早上醒来臀部处手一摸都是湿漉漉的。

全身关节酸痛,膝关节尤甚。

背部上半截发凉发酸,夏天则汗出如注。

因体弱多病,不能胜任幼教工作,去年国庆后已辞职专心养病。

来善持堂求治前,某君服过三年多中药,公立医院,私人医生,阅医颇多,局部症状如胃痛等有所缓解,但整体并无改善。

某君初次来诊是去年的十二月初,当时自诉胸闷心慌头晕手臂麻木多年,患慢性盆腔炎,白带量多味重有霉菌样变,经血量少色暗行经期都在十天以上。

神疲乏力,晨起即无精打采。

口干,口唇似裂,口腔溃疡不断。

舌淡红,脉沉细,纳便尚调,不能食凉,水果都需煮着吃。

眠梦多,睡在被窝里,自觉上身火热,下身冰冷。

平时下身私处和臀部特别冷。

那天来诊,某君手里拿了一张棉垫,见其坐下前将棉垫垫在凳上,知其畏寒甚重。

平时感冒多,一感冒就直接发烧。

经方六经辨证,表里分阴阳,半表半里亦分阴阳,阳证是少阳病,阴证即厥阴病。

厥阴病最明显的特点是虚寒证。

但与少阴病相比,同样是虚寒,由于阴盛格阳,厥阴病的虚寒往往又有上热下寒的特点。

某君自诉症状虽杂,但经仔细梳理,本质上还是厥阴病。

于是,先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七剂。

方为:柴胡24 桂枝9 干姜6 花粉18 牡蛎9 黄芩9 黄连6 炙甘草6 当归9 芍药9 川芎9 泽泻12 茯苓9 白术9 红藤12 败酱草12 马鞭草24 车前草12 。

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同属治半表半里证的主方。

小柴胡汤治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用干姜不用生姜,去半夏而用瓜蒌根、牡蛎,意在清上而温下,是治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的主方。

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燕东;刘绍能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1(30)7
【摘要】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总页数】2页(P510-511)
【关键词】乌梅丸;异病同治;上热下寒;土木相克
【作者】燕东;刘绍能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苦冰酊止痒效佳/蓖麻子贴足心催产在临床应用/单验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冬雪水外搽治疗小儿痱子/黄缠外擦治"疣"验方/慢性肝炎的时间给药法 [J],
2.中药复方在宠物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林仁钊;陈嘉欣;唐超;吴景恩;林飞;石达友
3.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J], 张蕊;王作顺
4.乌梅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J], 韩凯;郭文学
5.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应用概述 [J], 杨梅;柳华;代二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12期 153
作者简介:李瑶(1993-),女,汉族,山东省莱阳市,在校研究生,中医内科学。

·中医中药·
探析乌梅丸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
李瑶1,刘素荣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摘要: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范畴,辨证分型包括上热下寒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7个证型,其中上热下寒证属于寒热错杂的一种常见类型,而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导师刘素荣教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具有独特见解,尤其善用乌梅丸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今举验案一则,以资共享。

关键词: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2.084
本文引用格式:李瑶,刘素荣.探析乌梅丸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上热下寒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53.
1 糖尿病与上热下寒证
①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指阴虚内热,标实为肺痨、疮痈、雀目、脱疽等变证,“上热下寒”属于寒热错杂的一种类型,指患者在同一时期既有上部热证,又有下部寒证,寒热并存。

《灵枢·刺节真邪》提出:“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1]②糖尿病上热下寒证之上热, 是以消渴病气阴两虚,津液不能上乘,出现阴虚燥热等上部病症,下寒则是因消渴日久,血行不畅,瘀阻经脉,导致下肢失养,不通则痛,出现下肢发凉、疼痛等下部病症。

伤寒论厥阴病篇中详细描述了寒热错杂证的表现、病机及方药,厥阴病提纲:“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张仲景指出,厥阴病的病机一方面为相火内炽,消灼津液,横逆上冲;另一方面则提示阳气本虚,升降失常,乘犯脾胃,出现脾虚肠寒,肠鸣下利等下部寒凉病症。

[2]③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类人,在上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在下肠鸣下利及下肢发凉、麻木、疼痛。

刘素荣教授采用清上温下之乌梅丸论治糖尿病上热下寒证,体现了中医学寒热错杂、清温并用的论治方法。

2 验案举隅
患者,张某,男,60岁,2018年10月8日初诊,主诉:口干、口渴,口苦口粘,无头晕头痛,偶胸闷、心慌,乏力,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纳可,眠差,小便量多,有泡沫,伴灼热,大便可。

舌质红,苔薄,脉沉。

中医诊断:消渴病 上热下寒证,治法:清上温下,处方:乌梅 30g 细辛3g 当归 15g 党参 黄连 9g 黄柏6g附子3g干姜6g 肉桂3g桂枝9g 花椒3g,10付,水煎服,日一剂。

穴位贴敷疗法:将吴茱萸50g研为细末,分成十等份,每日先取1份,以白醋调成糊状,置于胶布上贴敷于一侧涌泉穴保持4h,上述疗法为1次,10次为1个疗程,患者于10月19日复诊,自述口干、口渴较前改善,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明显减轻。

按语:乌梅丸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当归、黄连、黄柏、干姜、桂枝、人参、炮附子、蜀椒组成,具有清上温下,温脏安蛔的作用,被历代医家誉为治疗蛔厥证的名方,而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乌梅丸并非只能治疗蛔厥证,亦可治疗寒热错杂证,郑钦安《医学真传》中指出:“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

”厥阴病从肝论治,方中君药乌梅味酸,酸入肝敛阴生津,佐味苦之黄连、黄柏以清热,细辛、干姜、花椒温中散寒,附子、肉桂性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桂枝助温通经脉,党参、当归补气养血,诸药同用,寒热同治,清上温下,故导师刘素荣教授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上热下寒证的主方,实为精妙得当,中药与贴敷,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3 与穴位贴敷疗法的配合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特色外治疗法之一,此法因无副作用、无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高血压、失眠及口腔溃疡等。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

在现代药理学中,吴茱萸所含主要成分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挥发油,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与醋相配,能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机制,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中经气来源于涌泉,并由此向外涌出体表起到灌溉周身的作用。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位于足底最凹陷处,即足心,具有降火纳气,引热下行的作用。

在涌泉穴上贴敷吴茱萸可引上部的逆气和火热下行,在清上部火热的同时能够温通下肢,缓解疼痛、发凉等寒性病症,我们通过医学的发展及研究,已经认识到在人体的足部分布着丰富的末梢神经网,这些神经网四通八达,与全身的器官、组织、系统均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对足心的不同刺激,可以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4 结语
导师刘素荣教授在治疗糖尿病上热下寒证时应用乌梅丸联合吴茱萸贴敷,内外结合,疗效显著,深获患者好评。

通过探究该疗法的机理,我们在肯定乌梅丸联合吴茱萸贴敷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上热下寒证疗效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可以与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的结合,针刺、艾灸等,以期发挥更广泛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林,杨慧.“上热下寒”证的中医辨证及其新发展[J].中国医药导
刊,2015,17(11):1107-1108.
[2] 姜建国,周春祥.伤寒论讲义[M].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李国青,张晶,邓德权,等.足心疗法简介[J].中国民间疗法,2003(06):20-
21.
投稿邮箱:sjzxyx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