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 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仔细、思考不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地考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各种地形的特点,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6.布置作业:布置有关世界地形的观察、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原广阔、平坦山地高大、陡峭丘陵起伏、较缓盆地低平、闭合高原高大、平坦海岸曲折、多岛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地考察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世界地形的掌握程度及实践能力。

2.3 世界的地形 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 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章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的海陆分布》的细化。

这一节内容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

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

教材首先介绍了各种地形的定义、特征和分布,然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七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地形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形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形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3.案例分析:分析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掌握地形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

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

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

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

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

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

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

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拟一再,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泼了课堂气氛。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商量的形式分析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时机,也给学生制造了合作学习的时机。

《世界的地形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世界的地形》,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一、导入引导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地形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地形产生兴趣。

2.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地形?地球的地形有哪些特点?- 地球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上有哪些主要的地形类型?二、知识讲解1. 地形的观点: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地貌和地物的总和。

地形的特点包括高下升沉、平缓或陡峭、湖泊和河流等。

2. 地形的形成:地球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壳构造、地质作用和气候等因素影响。

地壳构造运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从而形成山脉、平原等地形。

地质作用如火山爆发和地震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

气候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也会塑造地球的地形。

3. 主要的地形类型:地球上主要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和河流等。

每种地形类型都有其奇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三、案例分析1.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

2. 亚马逊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流域,其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和丘陵等地形类型。

四、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观察当地的地形特征并记录下来。

2. 制作地形模型:让学生利用泥土、纸板等材料制作地球地形的模型,加深对地形的理解。

五、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地球的地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诠释地球地形的形成原因。

同时,也应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安置相关的练习题,稳固学生对地形的理解。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地理书籍或文章,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地球地形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地球地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愿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进修中能够不息进步,成为对地球地形有深刻理解的人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各种地形的特征,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形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能运用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观察能力;2.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地图等相关教学材料;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呈现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各种地形的特征,学会运用地形图识别地形。

4.巩固(10分钟)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形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掌握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2.难点: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地形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世界地形相关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材料:准备世界地形图、地形特征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各种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利用地形模型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对这些地形类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地形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形的理解和掌握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和地形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形类型的介绍:介绍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

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例子:小组A选择了山地)学生A1:我们选择了山地,它的特点是地面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学生A2:对,山地通常有很多山峰和峡谷,非常壮观。

学生A3:而且山地的交通不便,因为山地地势陡峭,道路建设困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的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形的多样性以及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地形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运用地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3.课堂讲解:讲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形的分布规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类型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地形的分布规律–地形分布的区域性–地形分布的规律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地形的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五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五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2.学会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

1.3.了解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其特征。

1.4.了解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及其分布规律。

2.技能目标:2.1.能够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2.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3.能够阅读和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简图。

3.过程与方法目标:3.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地形知识的能力。

3.2.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陆地地形1.1.介绍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1.2.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海底地形2.1.介绍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

2.2.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学看地形图3.1.教授如何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包括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图的优势和不足。

3.2.练习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和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创设情境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如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地形知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展示不同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地形?”。

2.讲解新知2.1.详细讲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分布及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延伸,也是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的开始。

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形的基本概念,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地形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地形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世界的地理分布了解不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能通过地图分析,了解世界地形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世界地形的分布情况。

2.难点: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讲解世界地形的分布情况。

2.地图分析法:分析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布情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类型图片、相关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形的多样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地图上的这些地形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区?2.呈现(10分钟)讲解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旁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地形的特征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3、熟悉海底地形。

4、理解等高线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4、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1、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力。

三、教学策略: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

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探究结论】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归纳: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探究结论】归纳: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世界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吗?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三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三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学会使用地形图,并能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

3. 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学看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球地形图。

2. 海底地形图。

3. PPT课件。

4.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学方式:观察法、提问法二、陆地地形(10分钟)1. 教师讲解陆地地形的种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观察法、互动法三、海底地形(10分钟)1. 教师讲解海底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海底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观察法、互动法四、学看地形图(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识别地形类型、如何判断高程等。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尝试阅读地形图,说出自己发现的地形类型和特点。

教学方式:讲解法、实践法、互动法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发放地形图,要求学生阅读地形图,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

2. 学生互动: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方式:实践法、互动法【板书设计】1. 教师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式:板书设计、总结法【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本节主要介绍了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不同地形的特征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理解不同地形的特征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不同地形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形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形图片、地图和案例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地形模型:准备各种地形模型,如平原、高原、山地等,以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触摸。

3.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形的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并通过PPT展示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1 、简介教材地位。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第一课时,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通过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且能够阅读常用的地形图。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2 、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第二是符合普遍认识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方便学生记忆。

于是我打破原来的顺序把这节课教材五个知识点:概念;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景观图;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

把它重新编排为三个内容模块:概念景观图;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

3 、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由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和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两大部分组成。

重点定为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

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习地形图的基础;二是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一、课标内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二、设计理念本堂课设计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的理念”,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课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适当穿插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我选择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

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是学习自然地理的基础,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地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知识体系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七年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但七年级学生空间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所以在学习等高线这一部分知识时,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可以先指导学生看课本陆地地形示意图说出优缺点,然后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再结合多媒体直观学习等高线知识,这样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也在无形中突破了难点。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差的同学回答基础知识,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多用鼓励性语言,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撒花姑娘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陡坡和缓坡,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家乡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学生感知家乡的地形类型对家乡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地形》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5.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6.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

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


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

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识别”、“判读”、“估算”。

其中“识别”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山峰、山脊、山谷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

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判读”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

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

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

“估算”首先要求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等高线值、等高距或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高度表)读(估)出某地海拔,并能根据读出的海拔高度进行简单的差值计算——即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这条“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二是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识别它们。

由于在其他内容中没有从基础知识的角度介绍地形,而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于区域地理学习又很重要,因此,课程标准把这一内容安排在本部分,结合地形图的阅读给出。

本条“标准”学习的目的,应使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会阅读有关区域的地形图。

对于这五种地形,学生已或多或少有些认识,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