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不愿选择学医的心理分析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学子不愿选择学医的心理分析与思考
作者:首水清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4期
摘要:医生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职业,但当前医学院招生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不少医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改行,一部分青年学子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选择学医的。
本文针对此种情况,分析当前青年学子不愿学医的原因,并加以深入思考,提出对策,以促进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青年学子;从医现状;心理分析;思考对策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来处理人体各种疾病或病变,属于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具有系统性,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社会却出现了青年学子不愿意选择学医的情况,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医学院在历届校招过程中往往招不满学生,有的学生在入校后请求转专业,部分医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仍选择改行,此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医学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对于医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落的。
尤其是“医二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小受到熏陶,更具医生的潜质,但是部分“医二代”却不愿意选择学医。
因此加大力度探讨青年学子不愿选择学医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青年学子不愿选择学医的心理分析
1.1 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周期较长,其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
部分学生认为,一旦选择学医,就意味着终身付出与牺牲,在求学阶段,本科3年,硕士研究生3年,住院医师培训3年,方可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
与普通专业学习4年就毕业的学生相比,医学生往往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成才相对较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历练,通常在40岁以后才成熟。
由于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医生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
其中辛苦,自不待言。
年轻人如觉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有得不偿失心理,就此畏惧学医,不得不说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有关,太急功近利。
1.2 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
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压力较大,每个学期都有厚厚的专业书和排山倒海的专业词汇令医学生应接不暇,不敢有丝毫疏忽。
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年轻医生要轮流24小时值班,工作压力较大,有的医学生是独生子,没有经历过苦难,不愿意吃这份苦。
1.3 行医环境较差、病人与社会对医生不理解,心灵受伤
病人生病就医,希望找最好的医生给他看病,稍有不慎,就不能理解;其心情不好,也希望所有医护人员都顺着他们、照顾他们。
如有不顺,指责辱骂就是常有的事;疾病没有得到他们想象那么快速控制恢复,便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不高、疑心是否用错药。
实习医生更会经常碰到病人板着面孔要求更换老医生。
一些病人对年轻医生动不动就发火。
甚至有时医生会遭遇带着录音笔、手持录像机、手机等,一边看病、一边准备随时为自己“维权”的病人。
如此架势,让很多年轻学生的自尊心深受打击。
1.4 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劳动与价值不等
医学生读到研究生,各高校会给予每月几百元不等的补贴,而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住院医师,每个月收入约为3000元左右。
在很多医学生及家长看来,多年的付出与回报实在不成比例。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是导致医学生想转行的重要原因。
谈及从医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医护人员纷纷吐槽: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劳累常常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仅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还要面临高付出、低回报的煎熬。
越来越灰色的社会现实,让不少人不想从医。
据国家卫计委、公安部调查显示: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至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这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
1.5 “医二代”不愿学医,存在父母的苦不希望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的心理
当前医二代不愿学医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有部分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医,不希望孩子继续承受自己的苦。
而部分医二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产生了不学医的想法。
1.6 从医风险大,医患关系紧张,存在趋利避害心理
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医生的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
与此同时医生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医疗纠纷和医闹的威胁。
某些从医者,与其承担着高风险、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不如转向其它低风险、低强度、高收入、更有利自己发展的行业去。
1.7 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对这一行业存有恐惧心理
医患纠纷所引发的暴力伤医事件,使得医务人员及青年学子将医生看作是高风险行业,认为自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部分医学生时刻担忧自己哪一天壮烈牺牲。
调查数据表明,发生伤医事件时,卫生部门领导和院方采取不顾是非曲直,一味息事宁人给与赔偿或不予追究
占到了4成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更多医生感觉寒心和不满。
伤医事件的更大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
调查显示:有三成多的医护人员想改行,有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
2 思考与对策
2.1 加快医疗法制建设,保障医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医护人员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及身心健康
医疗队伍的稳定,需要给医者一个舒心的诊疗环境。
如果医患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患者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就可能有更多恶性事件发生。
同时这也会造成一个怪圈:一方面很多年轻的医学生或医生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紧缺、医生缺口大,病患得不到有效救助,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者。
本是一场普通的医患纠纷,却演变成了杀人流血的暴力事件。
本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地方,却变成了充满愤怒和悲伤的“战场”。
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医生的安全也必须得到保障。
为此,政府应加快医疗法制建设,保护医护人员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及身心健康,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建立和谐阳光的医疗环境,使医务工作者与普通大众重拾医疗工作信心。
2.2 善待医生,尊重医生,给予医生们合理的报酬
医生工作强度较大,但实际待遇并不高,且从业风险较高,职业环境较差,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影响医生的正常工作。
部分青年学子不愿意选择学医,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医生这一职业是否获得了社会群体的认可和尊重,是否获取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报酬。
如果我们这一个社会还没学会真正善待医生,在这些最重要的方面做出改变,我们就真的难以吸引来足够多的、足够优秀的青年投身医学,为公众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医生。
如果一流人才去卖药,二流人才当医生,那么,谁还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呢?
在国外,很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愿意付出高昂学费、巨大精力去学医,主要是因为医生的投入虽高,回报也高。
一旦拿到医师执照,便可衣食无忧,备受尊敬。
而在我国,医生的职业光环日渐消逝,不仅医学院校很难招到尖子学生,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在社会各阶层中,绝大多数医生的收入无法体现其劳动价值。
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畸高,而医疗服务价格畸低。
“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是最形象的注解。
事实上,如果医生的付出长期得不到等值回报,必然导致整个医疗行业的价值被低估,我国的卫生事业将被萎缩。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都比较高的。
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
律师打官司,无论输赢,委托人都要支付律师服务费。
而医师治疗病人,医好了是应该的,医不好难逃“罪”责。
今年,一份《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就指出不少医生面临的问题是:医生无休止加班,超时工作拿不到满意的收入,全国仅6%医师月收入过万。
在我国医生远远没有律师收入高。
2.3 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国民素质,注重医患沟通,营造“患者舒心、医者安心”的良好医疗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子学医的热情,社会群体应当在收入和人格两方面充分尊重医生,国家应当积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缓解由医疗体制所引发的医患纠纷问题,提高国民素质,为医生创建良好的执业环境,促进医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性化关怀,贯穿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营造一个'患者舒心,医者安心'的诊疗环境,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的目的。
沟通理念往往在需求中产生,沟通服务贯穿在诊疗全过程中,沟通的可贵在人性化关怀中。
以真心沟通换得理解,以真诚关怀赢得尊重,在服务理念上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病人为中心”,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医患环境。
2.4 医疗人才青黄不接、人才短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刻不容缓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医疗人才短缺,其中以儿科医生、中医师和乡镇基层医生短缺比较严重。
基层医疗人才匮乏,如何引导医学毕业生将眼光放长远,积极参与到基层医疗实践中,是当前国家政策及医学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应该尝试建立医学人才赴基层就业的流动机制。
国家可以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基层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而学校要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附属三级医院设置培训基地,作为向基层输出卫生人才的出口,并定期为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提供适当物质奖励,同时要提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认知能力,避免因认识误区而放弃,造成医学人才浪费。
结束语
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救死扶伤,是一个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升值的职业。
青年学子应当立足长远角度,积极参与到医学基层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颜和能力,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学服务,促进自身价值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姜乃强.学医当真是“美丽的陷阱”[N].中国教育报,2013-9-12(3).
[2]姜泓冰.学医成畏途困局待突围[N].人民日报,2012-5-4(12).
[3]青争.为何八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从医[N].济南日报,2012-7-20(F02).
[4]査金忠,谈洁.优秀生不愿学医为哪般?[N].南京日报,2012-8-14(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