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6
江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c58f80d5bbfd0a79567343.png)
江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黄蜂筑巢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
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
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
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
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
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
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
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
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
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
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
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
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
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0fedc4376c66137ee06195c.png)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1.(2010·湖南省长沙市,22-25,10分)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1 0分)种春风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10)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10)](https://img.taocdn.com/s3/m/7982b7fd195f312b3169a5cc.png)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10)2010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空前绝后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这一人类幼年时期的辉煌,这一人类少年时期的梦幻,保留到如今的传说只会让现在的人们浮想联翩,然而,这一文明为何如此先进呢?公元前1000年,玛雅人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从此,玛雅文化开始形成。
在前古典时期,已经出现了玛雅历法。
南部玛雅人在制作陶器、石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部玛雅人建有房基,也制作陶器;建有拱顶和添加灰浆的毛石工程;还树有一系列石碑。
北方玛雅人不仅可以制作简陋的原始陶器,而且还建有大型的宗教中心。
玛雅人独立地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一般刻在祭台、石柱、金字塔、陶器上,或者写在用树皮做成的纸上。
玛雅人以石碑为年鉴,每20年立一块石碑,以记载发生的重大事件。
令人赞叹不已的玛雅人用象形文字撰写了浩如烟海的史书,当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美洲后,殖民者将这些典籍作为“异端邪说”而销毁了。
得以幸存下来并公认的只有3本,即《玛雅三抄书》。
玛雅人也十分精通天文学,他们能准确地预测到日食、月食,并计算出金星公转的周期,数据十分精确,甚至比同时期中国、欧洲计算的都准。
玛雅人在数学上也成就斐然。
早在公元前3000年,玛雅人就发现和使用了数字0,这比世界上其他民族要早800年。
他们用手指和脚趾计算,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
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玛雅人更是堪称一绝。
在他们建造的宏伟壮观的宫殿中,很多都规模宏大,与欧洲最大的宫殿不相上下。
巧夺天工的石砌金字塔、太阳庙堪与埃及金字塔媲美,而且镶嵌在每一建筑物上的巨型石雕精美绝伦而又含意深邃。
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其赢得了“新世界的希腊人”的美誉。
(选自《奥秘世界》)1、第一段关于玛雅文明形成时期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幼年时期。
B、人类少年时期。
C、公元前1000年之后。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6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6](https://img.taocdn.com/s3/m/1e059c39fc4ffe473368ab91.png)
6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2010诗词赏析第六讲【考查要点】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①欣赏诗歌,主要有以下五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从中获得对自然、领略诗歌的内涵,⑤能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语言品味、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年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2004 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 1,完成(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02(.1例)题。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A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之一的王勃。
”初唐四杰“.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A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B.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C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D 泪。
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诗中的3()题考查对1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项错在B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
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宦游“和”离别“)题考查对常识和内2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246cfcf84b9d528ea7a8a.png)
2010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20分)1.元代赵孟頫(fǔ)潜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心摹手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
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赵孟頫书法。
请把他写的两个字临摹在田字格内(注重间架结构)。
(2分)2.下列注音、书写、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惬(qiè)意】称心,满意。
【坦荡如砥(dǐ)】平坦得像磨刀石。
B.【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不卑不亢(kànɡ)】既不自卑,也不高傲。
C.【匀称(chènɡ)】均匀,比例和谐。
【捉襟见纣(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纣。
3.下面属于说明性的一项是()。
(2分)A.母爱像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
B.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
C.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D.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4.世博会有句著名的口号:一切始于世博会。
历届世博会都是建筑的盛宴,是建筑师的大比武,对世界建筑的推进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对以上文字加以赏析(可选一词,或一句,也可整体赏析)。
(2分)5.请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现代诗作为开头,写一句连贯的话(60字以内)。
(2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毕业在即,我们将带着亲人、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奔向新的征程。
6.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6),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7)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8)齐王下令进谏初期,描写群臣进谏场景的一个成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9)《论语》中使你终身受益的句子是。
(10)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2790943186bceb18e8bb21.png)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三思而行季羡林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
(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4e2-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恩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q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茶。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2010年山东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7754f2524de518964b7db8.png)
济南市2010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1.按要求默写。
(共6分,每小题1分)A.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D.,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E.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F. 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4分,每小题2分)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全球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让这里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一时间,“低碳生活”的理念备受关注。
“低碳生活”倡导降低生活能耗,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对普通居民来说,平时注意节电、节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A.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B.根据文段,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倡导低碳生活。
(20字以内)20字3. 名著阅读。
(5分)“我只求内心的安宁,先生,而不被应接不暇的恩惠压得透不过气来。
你还记得你是怎么说塞莉纳·瓦伦的吗?——说起你送给她的钻石和毛料?我不会做你英国的塞莉纳·瓦伦。
我会继续当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挣得我的食宿,以及三十英镑的年薪,我会用这笔钱购置自己的衣装,你什么都不必给我,除了……”“噢,除了什么呀?”“你的尊重。
而我也报之以我的尊重,这样这笔债就两清了。
”A. 上面的选段是与之间一次对话的节选。
(2分)B. 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2010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d11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c.png)
201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子日:“,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⑤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
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会上,中外艺术家联mèi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
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荟萃.( ) 联mèi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举世瞩目”的意思是。
“世界共襄”中“襄”的意思是。
(4)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方法:。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宋江任寨主后改为“”。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陕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陕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3eb55cfc4ffe473368ab9d.png)
陕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秦岭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气势磅礴。
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
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西边岐山、陈仓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
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
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
举其要者则有四处: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
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南依秦岭,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险厄峻极;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武关是关中的南方门户,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悬崖深壑,号称“三秦要塞”;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南依秦岭山脉,乃蜀秦往来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
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
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
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
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
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
加上历代所修渠道,如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等水利工程,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
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一)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14bf8eb90d6c85ec3ac6c0.png)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一)根据课标要求,中考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如下几个方面:1.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脉络的基础上,把握记叙的顺序和线索。
3.能结合语言与此无关和文章中心,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正确识别和找出记叙的要素。
5.对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定于表现力的语文进行品味。
6.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看山老爹①太阳醒了。
看山老爹醒了。
②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
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③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
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④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⑤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⑥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
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
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
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
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⑦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⑧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j)与荒漠。
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
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
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⑨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
2010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复习
![2010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057341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d.png)
(四)要注意上下文的内容是否符合事理。
一组句子,语意的组合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 以句序的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方位为序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 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感性到理性;或以主次 轻重为序。答这样的试题必须把握句与句在意义上的联系, 再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关系就能确定它们各自的位置了。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④
③②① D.④②①③
第17页,共36页。
分析:选文是一组以“爱心”为本体的比喻句,什么使 人感到温暖,经过筛选,我们不难发现,句④“一片冬日的 阳光”最恰当;什么使人重新看到希望,显然是句②“沙漠 中的一泓清泉”;而句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句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则分别和“心灵的慰
第12页,共36页。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 ;可以直对 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
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__。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声无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分析:仔细揣摩例句,可知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将四句话按 一定的规则填人原文,使得上下句构成类比关系。“婉转的和 风细雨”显然对“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寥寥的片言只语”对 “不停的絮絮叨叨…‘相知的友人”对“素不相识的陌生 人”“面对面的激烈争辩”对“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抓住这一关联点,我们就不难作出判断,正确的顺序应是 BDAC。
(三)要注意上下句表达式内容是否相似或对。
一组在统一主题下韵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事物的 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在内容上往往有着密切的 关系,或相似,或相对。
江苏南通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苏南通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7d7dadaeaad1f346933ff4.png)
江苏南通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改造火星①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②有证据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经使火星的气候变得温和,有一段时间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
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在冻结的泥土和极地冰盖中还可能存在着水。
③爹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麦凯表示,将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
④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气层中添加一些温室气体。
全氟化碳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气中的成分合成获得,然后将它释放到大气中。
这会使整个行星变暖,接着它们就会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会促使温度升高,从而将大气压力增加到能让液态水流动的程度。
⑤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物,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⑥当前,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
美国一个由白宫指定的讨论组最近建议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一下,而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出,要将一颗死气沉沉的行星变成地球一样的绿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费用。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6.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4分)目的:方法:7.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8.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着争议。
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请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6.目的: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把火星变成地球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导学】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记叙类文体。
浅易文言文的考查内容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理解性的考查,主要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
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的简答题或填空题等。
那么如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呢?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浏览或跳读一遍全文,明白文章大意,大概了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人们对他如何评价等内容。
二、细读题目,定向阅读。
一般来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题可在这一步完成。
通读文言材料后,学生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考题中设法获取一些信息,解决疑难。
为了体现“浅显”二字,降低解题难度,有的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常常把艰涩难懂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
那么通过看这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全文内容马上就会成竹在胸,结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题干所给选项和阅读材料去理解。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
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辨清信息的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据文正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揣摩字义、词义、文意。
“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考查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探究,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
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抓住关键性词语和语句的含义。
例如: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释义;2.利用实词在句中的位置进行判断;3.根据文言文句式的特点释义;4.利用上下文语境推知语义;5.联系与之有关的成语的含义;6.联系所学课文进行推断;7.以题释义,利用选择题的解释来印证或更正自己阅读时的理解。
四、重读全文,全面检查。
这一步大致相当于对文章进行精读研读,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三步中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言语段时,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就急于推敲个别词语的含义,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前后推导,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
在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时,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内容相推导的方法,来正确判定实词的词义,并结合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
要善于运用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准确作答。
【例题讲解】婆媳棋局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②,宿于逆旅③。
既灭烛,闻主人媪④隔壁呼其妇曰⑤:“良宵难遣⑥,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⑦。
”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⑧,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唐·李肇《国史补》)[注释]①王积薪:唐代出名的棋手。
②京师:京城。
③逆旅:旅店。
④媪(ǎo):老妇人。
⑤妇:指儿媳。
⑥难遣:难以消遣。
⑦伏局:服输的意思。
⑧覆其势:重新演示那盘棋从始至终的过程。
探究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
(1)自谓.天下无敌_________(2)王积薪棋术.功成_________(3)可棋.一局乎_________(4)既.灭烛_________(5)尔.败矣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中黑体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王积薪棋术功成D.意思皆所不及也3.与例句中黑体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蔓不枝A.可棋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敌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给你什么启发?6.请你说出婆媳二人技术高明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阅读训练一】卞庄刺虎....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③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⑤,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注释]①庄子:此指卞庄子,传说为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②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
竖子,对人的蔑称。
③伤:指伤虎。
④立须:立,站立。
须,等待。
⑤有顷:顷刻,一会儿。
探究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1)庄子欲.刺虎_________(2)馆竖子止.之_________(3)两虎果.斗_________(4)庄子从.伤而刺之_________(5)一举必有双虎之名._________(6)一举果有双虎之功.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2)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1)馆竖子止之(2)立须之(3)庄子从伤而刺之(4)一举果有双虎之功4.请将这篇文言文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来概括并作解释。
此篇短文让我们想起了《战国策》中一个有关鹬蚌的寓言故事,你能写出这个八字成语吗?5.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训练二】富者乞羊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
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选自《金楼子》)探究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的意思。
(1)牧.羊九十九__________(2)而愿.百__________(3)尝访.邑里故人__________(4)今君之一盈.成我百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
(2)尝访邑里故人。
3.这则寓言揭露了什么?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穷人有没有把仅有的一头羊给富人呢?请给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
(300字左右)【解题指导】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角度,判断所考查的词语是实词还是虚词。
若是实词,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是否是古今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解释;若是虚词,在掌握词语含义的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用法,确保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可见,字和词的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参考答案】(1)认为(2)技术(3)下棋,名词用作动词(4)已经(5)你【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情况,只要平时留心积累,一般都能答对。
A项的“闻”,古义:听见;今义:用鼻子辨别气味。
B项的“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D项的“意思”,古义:用意,这里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今义:用语言文字等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
C项的“棋术”,古今义皆指下棋的技术。
【参考答案】C【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词类的活用,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例句中的“蔓”,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的意思。
B项的“敌”是名词,对手的意思;C项的“势”是名词,局势的意思;D项的“秀”,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繁荣滋长的意思。
A项的“棋”是名词用作动词,下棋的意思。
【参考答案】A【解题指导】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文段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应明确句中重点要掌握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然后考虑句中有无特殊的文言句式或修辞方法,决不能将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或误译。
【参考答案】(1)王积薪下棋的技术学成以后,自以为天下没有对手。
(2)这么好的夜晚不容易消磨,愿意下一盘棋吗?【解题指导】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侧重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倾向,解答时应正确地感受文章,结合实际从文章的主题去分析,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生动地说明了艺无止境,因而“学”亦无止境的道理。
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才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作答,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
【参考答案】可以隔墙下棋。
婆媳二人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虛设一盘,下棋过程全凭记忆。
参考答案阅读训练一:1.(1)想要(2)劝阻(3)果然(4)跟上,追逐(5)名声(6)功效2.(1)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
(2)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并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3.(1)指卞庄子,代词。
(2)指代两虎,代词。
(3)指代受伤的老虎,代词。
(4)的,结构助词。
4.成语:坐山观虎斗。
比喻坐看别人争斗,待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
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的争斗。
俗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到严重损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1)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事半功倍。
(2)我们不论做何事,都要做到客观冷静,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阅读训练二:1.(1)养(2)希望(3)寻求(4)满,凑足2.(1)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只羊而希望凑足一百只羊。
(2)富人曾经寻求城镇乡里的亲友近邻。
3.这则寓言揭露了富者为满足个人欲望而不顾别人死活的可鄙行径。
它说明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和损人利己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可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进行概括。
4.略。